本科畢業論文:財務成果及其合理性研究

來源:瑞文範文網 6.53K

一、引言

本科畢業論文:財務成果及其合理性研究

經濟理論家花費了很大的力量試圖揭開利潤(虧損)這個基本概念的意義,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只是研究了被認爲是明顯的和一致的計算程序。這些程序記載在賬簿記錄中:爲了計算利潤,它們形成了平衡。商務活動首先需要它作爲反映經濟主體的財務狀況的手段,而後只是作爲計算財務成果的方法。到1925年年末,人們清楚了這些目的是相互矛盾的。

二、兩種方法

理論是完整的,而實踐部分地受到兩種平衡的制約:靜態和動態。靜態平衡的目的是正確地提供財務狀況,而動態平衡的目的是確定經濟主體的財務成果。自然地兩種平衡方法得到的利潤是不同的。

靜態平衡與動態平衡在內容上的主要區別在於:靜態平衡思想認爲財產必須按照形成平衡日當時的價格計價,而動態平衡的擁護者主張在現實價格漲價的情況下按照與財產取得時相關的實際支出估價。靜態平衡擁護者認爲公司的資源表現爲資產,而動態平衡的擁護者認爲公司的資源表現爲投入資本。

在近代曙光來臨時,兩種平衡理論結構和與其相一致的財務成果核算方法產生了:靜態平衡趨勢在威尼斯形成的早期覈算記錄中找到了並被“兩種會計學”之父帕喬利準確表達出來,但當時不是沒有反對意見;動態平衡思想體現在第一批佛羅倫薩資本主義公司的早期記錄中。這兩種方法在目的和內容上的區別在幾百年間甚至是現在也沒被經濟學家、會計和企業家所關注。但是在任何一種方法下,財務成果可能只是在活動完全結束時才能計算出來。

假設購買n個物體並出售它們,收入和與支出和的差可以看作是財務成果。如果活動是短的,這可以輕鬆得到,而現在假設談的是造船活動,年復一年的定購、製造船舶並出售船舶。正確的結果只有在造船廠作爲經濟單位建成船舶並可以計算在這期間t年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後才能得到。區別在於第一個例子中時間差最小化並可以被忽略,而第二個例子中許多年中用於造船的貨幣購買力發生了變化,因爲貨幣購買力還在變化,所以確定財務成果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樣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公司真正的財務成果只有在公司經濟活動結束時才能計算,換句話說,公司真正的財務成果只有在公司解散時才能產生;二是公司存在的時間越長,那麼它的財務成果計算越複雜。

這些結論既相互補充又相互矛盾。第一個結論從字面上看許多年都活動於商業世界。對於財務成果本身的理解,理查德寫道:“是羅馬的權力文化,按照它企業可以使用利潤只有在它真正或者推斷解散的時候”。後來產生了中間利潤概念,從中間利潤中可以大膽地撤回自籌資金(這和羅馬傳統不矛盾)並用於個人消費(當然這和羅馬傳統是矛盾的)。

羅馬書以後對第二個結論評價很少,實質上在20世紀一般來說忽視了,因爲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採用了經常運轉企業的原則:組織一次產生將永久存在。

在俄羅斯的正式文件中是這樣規定的:“組織在觀察未來中繼續自己的活動,它缺少計量和解散或者活動根本減少的必然性,所以在設置的秩序中情況會越來越豐富(活動連續性假設)。”

其中隱藏了所有的原則。在此基礎上可以作出經濟活動參與者希望計算中間財務成果的結論,同時他們想看到月利潤、季度利潤和年利潤,有時候還想看到每天的利潤,還有主要資本金和週轉金的支出所購買的東西和爲了個人生活快樂得到了什麼。於是這裏發生了時間對於經濟生活的經常性干預。

很顯然,對於公司來說存在時間向量:

t1…………………………tn

歷史捕捉到法律工作所有時間的法律角色的所有經濟活動。產生了一個確定ti期公司工作中間成果的問題。於是時間序列獲得以下形式:

t1……………ti……………tn

因爲政府和所有者需要了解某一時刻ti的中間利潤,那麼主要問題就歸結爲這一時刻的選擇。通常這不是勞動成果形成的,而是外部狀況提供的,比方說年末,12月31日。在任何情況下財務成果的計算問題都是預先設定的。關於它的各種探討都是有可能的。

三、三種利潤形式

(一)動態利潤(p1)等於一個報告期期間公司所得到的收入(d)與所發生的支出(z)之間的差:p1=d-z

在經濟活動成果中公司所賺取的資金被認可爲收入,但是產生了一個核算問題:例如,折舊、延期支付等等。存在三種折舊方法:加速折舊法;直線法;累進法。在實踐中通常認爲直線法比較好,因爲它比較簡單,可以忽略時間因素。

實際上加速折舊法和累進折舊法具有決定意義。在加速折舊法下報告期收入開始顯著減少,而以後各期收入相應增加。在累進折舊法下折舊和稅收的所有負擔落在以後各期。

所有財產應當按歷史成本確定價格。財產按得到它的實際支出定價。動態平衡是這個標準的必然結果。

(二)靜態利潤(p2)等於報告期結束時財產(資產)大小(a1)與開始時財產(資產)大小(a0)之間的差:p2= a1-a0

在這種情況下預先設定資產價格增值是利潤,而減值自然是虧損。這裏平衡中提供的所有財產需要按現值估價。如果在12月31日形成平衡,那麼價格不能是歷史的而是現實的與報告提供期相一致的。衆所周知,歷史價格最大的不足在於,它們不具有可比性,甚至是同一資產在不同的時間取得也是如此。

(三)交易所利潤(p3)等於這一時刻公司的價格(q1)與某一以前時期公司的價格(q0)之間的差:p3= q1- q0

在這種情況下平衡的結果不被看成是資產項目與負債項目之間的關係,區別於前兩種方法帶來的平衡。作爲後果,平衡的結果將產生或多或少的平衡因素之和。結果與和之間的差將作爲商譽列示,而且商譽的大小將具有重大的現實分析意義。從這裏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公司的價值是由其股票的現價決定的。交易所平衡理論是以此爲基礎產生的。

這樣,得到了按照完全不同的三種會計平衡理論計算的三種利潤的大小。

四、三種平衡結構和利潤

所得到的結論表明,在經濟活動分析中可能出現三類結果,而每種類型結果中又包括四種情況。財務成果可以分爲十二種情形:

p1>p2>p3 (1.1)p2>p1>p3 (2.1) p3>p1>p2(3.1)

p1>p3>p2 (1.2)p2>p3>p1 (2.2) p3>p2>p1(3.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