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的準備工作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6W

(一)分析辯題

辯論賽的準備工作

辯論前的工作首先是分析辯題,因爲辯題是爭論的焦點,所有的論點、論據都是以辯題爲中心展開的。分析辯題的目的有三:

第一,明確爭論的問題。只有把辯題分析清楚,才能知道所爭論的究竟是什麼。

第二,確定辯論的範圍。面對一個辯題,可以找到雙方分歧的根本點,從而抓住要害,確定辯論的範圍和中心,以防辯論不着邊際或抓不住關鍵。例如:“多讀課外書利大於弊”這一辯題,通過分析就可以發現,它所要辯論的是多讀課外書的問題,既不是多讀課外書是否有利的問題,也不是是否有弊的問題,而是多讀課外書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大的問題,這樣一來,辯論的範圍就明確了。 第三,根據辯論題目進行立論和辯論。辯題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只有把辯題分析清,分析透,才能在此基礎上確定本方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才能預測對方的基本論點和基本論據,從而設計出辯論的方案。由此可見,辯題是辯論的中心,要使自己準備充分,對對方情況判斷準確,首先得分析清楚辯題,只有這樣才能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根據對辯題分析的着眼點不同,分析辯題包括分析辯題類型和分析辯題概念兩種情況。 1 、分析辯題類型

對辯題類型的分析,對於我們準確把握辯題的邏輯含義,有針對性地運用辯論的技巧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意義。

從表達形式上看,辯題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但歸根到底,都可以還原爲“A 是B ”或“A 不是B ”這種判斷形式。乍看起來,有的辯題中並沒有“是”這個系詞,例如“大學生自主擇業利大於弊”,但我們可以在保持願意的情況下把這改寫爲“大學生自主擇業是利大於弊的”,所以仍然是“A 是B ”的判斷形式。

沿着這個思路發展,辯題可分爲三種不同的判斷形式:第一,等同型。如辯題“現代化就是西方化”中“現代化”和“西方化”是等同的。第二,歸屬型。如辯題“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中“艾滋病”是歸屬於“醫學問題”的。第三,條件型。如辯題“提高人口素質是實現現代化的先決條件”,“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中,或者A 是B 的條件,或者B 是A 的條件,重要的是把握諸如“先決條件”“必要條件”“重要條件”“基本環節”“前提”“基礎”“核心”“關鍵”“根本原因”“重要因素”這類關鍵概念的邏輯含義。比如,“根本”這個概念與“基本”“重要”比較起來,程度上要更深一些;又如,“環節”這一概念暗含着除了辯題中提到的“環節”外,還有其他的環節之意。由此可見,把握辯題中“是”的確切含義是十分重要的,對這個詞的含義認識不清,就不可能吃透整個辯題的基本精神。

此外,從A 到B 的模態關係入手,還可以從邏輯上把辯題分爲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必然型。如在“經濟發展必然導致文化上的繁榮”這樣的辯題中,直接提示了A 與B 之間的必然性的邏輯關係,表現這種邏輯關係的詞語除了“必然”外,還有“不可避免”、“必定”、“無一例外”等詞語或詞組。應該提起注意的是,這種形式非常容易遭到另一方的反駁,一般情況下,對方只要舉一個實例就可以推翻這種形式的例題。例如:對於“經濟發展必然導致文化上的繁榮”這個辯題,只要另一方舉一個例子“香港經濟不是發展很快嗎?但爲什麼許多有識之士要稱它爲‘文化沙漠’呢?”這樣的反駁就很有打擊力,所以,爲“必然型”例題辯護的一方要善於把邏輯上的劣勢轉化爲事實上的優勢,一是通過不同的解釋方法儘可能弱化乃至否定對方的實例;二是儘可能多舉能闡明自己立場的實例,雖然實例再多也跳躍不到“必然性”上去,但卻能對聽衆的心理施加影響,好象自己成功地誰了自己的辯題。第二,利弊型。像“大學生自主擇業利在於弊”、“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這樣的辯題都屬於這種類型。“利”與“弊”完全是相對的概念在哪一方對對方的實例駁斥有力,對自己一方實例的論述更爲深刻,就容易佔到優勢。第三,可能型。例如,“21 世紀將是華人的世紀”就屬於這種類型。在這種類型的辯題中,核心關係是現實性與可能性的關係。一般情況下,人們習慣於從現實性出發去推斷可能性,但是現實性是多種多樣的,值得注意的是現實性無法從根本上駁倒可能性。

2 、分析辯題概念

通過對辯題中每一概念的分析,可以達到兩個目的。第一,找出辯題中最關鍵、最要害的詞和詞組,確定辯題的核心;第二,找出辯題中對已方有利或不利的方面,從而形成周密的立論。分析的過程,可以把辯題分解成一個個具有獨立意義的小單位,對每一個小單位進行研究,確定每一個概念在辯題中的意義和作用,找出關鍵的詞或詞組,從而明確辯論的焦點。然後揭示概念間的有機聯繫,完成整體審題。例如,復旦大學對“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這一辯題的分析:

溫飽:飽食暖衣,即無衣食之困。我們大致可以把人類的生存理解爲三種狀態:每一種是貧困,亦即勉強地能夠維持生存;第二種是溫飽,表明生存狀態較好,已脫離受凍捱餓的境地;第三種是富裕,指很優越的生存狀態。

道德:調節人們的行爲規範,由社會輿論和良心加以支持。

談:提倡、宣揚

必要條件:其邏輯含義是“無之必不然,有之不必然。”

作爲反方的復旦大學隊通過對這一辯題中四個概念的分析,發現正方在邏輯上最難跨越的關鍵詞是“必要條件”這個概念,因爲這個概念蘊含着“無之必不然”的意思。也就是說正方必須論證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基於這一認識,復旦大學把自己的立論確定爲:溫飽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有理性的人類存在纔是談首先的必要條件。溫飽了能談道德,不溫飽照樣能談道德,不溫飽走向溫飽的過程中更要談道德。並運用大量的理論和事實進行誰。由於緊緊抓住對方在:“必要條件”上陷入的邏輯困境,因而始終處在主動的位置上。

再如辯題“只追求金錢是導致社會風氣敗壞的根本原因”,可以分解爲“金錢”、“追求金錢”、“只追求金錢”、“社會風氣”、“社會風氣敗壞”、“原因”、“根本原因”等許多意義單位,其中最關鍵的詞是“根本”兩字。這時,立論就可以準確地限定在社會風氣敗壞的各種原因中最根本的一個是什麼。正方可以立論:在所有的原因中“只追求金錢”是最根本的,並列舉大量事例進行論證,而反方可以相應提出,比“只追求金錢”更根本的其他原因,如錯誤的政策、輿論導向等。同樣可以加以論證。

(二)確定定義

分析辯題之後對於辯論的範圍和辯題的核心已瞭然於心。這時就需要通過界定每個概念的內涵對辯題做出有利於已方的解釋,這一步工作非常重要。因爲辯論賽不同於現實生活中對趔的爭論,它只是“有規則的智力遊戲”,只要論點、論據能自圓其說,就能得到評委和觀衆的認可,在分析辯題時,已經發現了辯題的哪些方面對已方有利,哪些方面對已方有利,這時就應設法通過對辯題中概念的界定、揚長避短,努力將“戰火”引到已方材料最豐富、觀點最明確,反駁最有利的陣地上來。同時要竭力避免在對我方不利的領域同對手進行正面交鋒,應該說,確定定義是雙方較量的開始,也是立論地基礎,因爲只有嚴格周密具有充分伸縮性定義才能夠有效地防止對方的進攻,建立起牢固的防禦陣線。同時還有利於已方在自由辯論階段的發揮。

確定定義的原則是使辯論對已方有利。即在不歪曲原意的情況下揚長避短,對概念做出有利於已方的界定。例如,復旦大學對“人性本善”這一辯題中“人”“人性”“本”“善”四個概念的界定。

人:人和其它動物,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科學表明,人是最高等的動物;哲學表明,人是理性動物;人性本善乃是人類高貴性的根本體現。人有人性,也有獸的性。

人性: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屬性。

本:此上是本來,本然,先天的意思

善:吉祥和好的意思

復旦大學隊如果持正方意志,那他們對概念作出這樣的界定無疑是有利的。在這四個概念當中最關鍵的是“人性”這個概念,把它界定爲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特生,而人既有人性,也有獸的性,這就爲“人性本善”的立場準備了邏輯前提。如果反方用現實社會中的惡行來質問對方的話,就可以把所有的惡行都歸結於人的獸的性,而獸的性不等於人性。這樣邏輯上就比較嚴密。反來覆去都能自圓其說。是通過使概念嚴密的方法揚長避短的一個範例。比賽時,臺灣大學隊抽籤帛到了正方,但他們只對“本善”作出瞭解釋,認爲:人性的根源點是善的,而沒有對人性的概念作出嚴密的界定,因而在辯論中處於被動應付的狀態。

現實中往往有些辯題具有很大傾向性,不能使雙方處於對等的地位。這就要求不利方對辯題中某些關鍵字眼做出利於已方的定義,從而做到先發制人。例如,對於“貿易保護主義是否可以抑制”這個辯題,作爲正方的北京大學隊和作爲反方的澳門東亞大學隊分別對概念作了如下解釋。

正方:我們認爲貿易保護主義是可以被抑制的,一切悲觀和失望的觀點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們理解保護主義主要是指西方發達國家爲了保護國內產業而採取的限制進口的措施或意向。我們所說可以抑制,不是說在一個早上保護主義就會煙銷雲散,也不是說保護主義今後不再出現;而是說經過各國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抑制住它的勢頭,使它不致於繼續惡化。

反方:對方的同學,你們剛纔給貿易保護主義下了定義。可我們認爲貿易保護主義是種思潮。讓我們給貿易保護主義下個定義吧!貿易保護主義就是爲了保護國家的經濟利益而施行的貿易限制的一種思潮,請記住,是施行貿易限制的一種思潮而且爲了達到這個目的而採取的政策,包括關稅壁壘和配額制度等等。

從現實看,保護主義愈演愈烈,按一般意義理解:“可以抑制:就是少出現或不出現,這顯然與事實不合,明顯地對正方不利。因此在認真研究之後北大隊對辯題中的主要概念作出瞭如上的界定。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縮小了辯論的範圍,迴避了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因而減少了對方論據的數量,削弱了對方論據的力量。其次對“可以抑制”這一關鍵詞語的解釋,也給已方留下了很大的伸縮性。終於的辯論中反劣執爲優勢力一戰告捷。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反方也是從定義入手進行立論的。他們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解釋是“貿易保護主義就是爲了保護國家的經濟利益而施行的貿易限制的一種思潮”顯然他們所談的“貿易保護主義”既包括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也包括髮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無疑擴大了辯論的範圍,把辯題的核心引向了對自己有利的一面。

面對於已方明顯不利的辯題,還有一個靈活釋義的技巧——追加前提。一般來說,辯論比賽的辯題,文字都比較簡潔,因其外延較大,相對地內涵就不夠明確,這樣就使得辯論雙方對同一辯題都難以做出簡單的肯定或否定。利用這一特點,當我們接到一個較爲被動的辯題時,採取追加前提的技法,通過縮小論題外延,從而大大地豐富了其內涵以利於已方充分揚長避短。例如,在香港中文大學隊與北京大學隊的辯論比賽中,“發展旅遊業利多弊少”的辯題明顯對反方北京大學隊不利,如果僅僅簡單地持反對意思,與對方硬拼,必定會顯得理由不充分。面對這樣一個難題,北大隊給辯題追加了一個前提,即“如果不分時間、環境,盲目地發展旅遊業必定弊多於利。”這樣,北大隊以“條件論”作爲辯論基礎,並列舉大量實例誰了自己的論點,最終大獲全勝。

“追加前提法”還可以從另一角度使用。即當概念內涵明確,但立論不足時,可以通過擴大外延來包容原概念,使立論能夠成立。如1988 年全國十大城市職工成都邀請賽中,成都一隊與青島隊就“嚴厲懲處是糾正貪腐現象的最好手段”展開了一場辯論,正方成都一隊的論點是“嚴厲懲處”是最好手段,青島隊則提出:“嚴厲懲處不是糾正貪腐現象的最好手段,必須依靠‘綜合治理’來糾正貪腐現象。”這一新論點通過擴大處延,涵蓋了對方的命題,在辯論中終於爭取到了主動。

(三)蒐集材料和設辯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爲了成功捍衛自己的論點,必須有大量的事實和理論作爲論據。因此,當把辯題的實質和核心弄清,並確定定義與重點後,就進入了蒐集材料和設辯階段,這是一個腳踏實地,容不得半點浮躁的工作過程。

1 、蒐集材料包括蒐集理論材料和事實材料。這兩種材料在辯論過程中起着各不相同的作用。理論材料能夠使論點有深度,而且運用權威人士的名言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所產生的權威效應能夠極大增強論證和駁斥的說服力。而事實材料則利用其具體可感的特徵,形象生動的論證已方觀點,既避免了流於空洞的說教,又給聽衆以極大的感染力,事實性材料在辯論賽中的特殊威力是不可低估的。

無論是蒐集理論材料還是事實材料,都應遵循一個共同的原則,就是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目地性,而不是漫無邊際。下面是復旦大學隊在兩場辯論中的演講:

例一:

蔣昌建:第一談道德是基於理性的人,只要人類存在着,就能夠談道德。“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動物的重要標誌就是人能夠基於自身的理性而談道德。

這是蔣昌建在“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這場辯論中的總結髮言,作爲反方,他選用了孟子理論來說明談道德是普遍的,是基於人性的。

例二:

蔣昌建:荀了也說,後天的所謂善是“注錯習之所以積耳,”什麼叫“注錯習之所積耳”呀?請回答。

季翔:荀子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人性惡,其善者僞也。”

這是蔣昌建和季翔在“人性本善”一場辯論賽中的發言。稍加分析就可以發現,在例一中,復旦隊選擇了孟子的理論來說明談道德是普遍的,是基於人類理性的。而在例二中則選擇了荀子的理論,拒絕了孟子理論來闡明人性本惡。由此可以看出,材料的蒐集使用一定要有極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爲中心論點服務。

例三:

葛振瑜:建國初期,我們的黨和政府能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愛戴,這與我們黨嚴厲懲處貪腐分子,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是分不開的。1953 年我們不是進行了三反五反運動嗎?當時天津地委的劉青山,張子善不就是因爲腐化墮落,違法亂紀被處決的嗎?隨着改革的深入進行,黨內黨外的貪腐現象已成爲我們不能不正視的現實問題,它玷污了黨的形象,敗壞了革命的聲譽,破壞了正在建設中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新秩序,對待這類貪腐分子的最好手段應該是嚴厲懲處,否則他們將肆無忌憚。武勝縣烈面鎮幹部兩年就吃掉了教育經費,救災款兩萬多元,羣衆十分憤慨:這哪是國家幹部?是“吃喝乾部”!這些人不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嗎?四川省巫山縣演出了一出醜劇,罪犯陳東元身在牢中,監外卻早已提幹調動了。縣郵局書記曹某是這出醜劇的直接導演,竟得不到絲毫的處理,這種人不該受到黨紀的處分嗎?解放日報曾登載:在雲南省一個著名風景區的山坡上,排列着60 多座活人墓,都修得十分氣派。在修墓人中竟有12 人是黨員,8 人是幹部。有關的部門和單位竟熟視無睹,這些人不該開除出黨嗎?貪腐現象已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程度,貪腐分子應該受到黨紀、政紀、國法的嚴厲懲處,否則,改革就沒有保障,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也不會根本好轉。

這是全國職工演講賽成都邀請賽辯論演講半決賽中,正方成都一隊葛振瑜論證“嚴厲懲處是糾正貪腐現象的最好手段”的一段精彩發言。從他的發言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圍繞已方的基本論點收集了大量的典型事例,有針對性的在自己的辯詞中加以引證,猶如一發發重型炮彈,具有極強的震憾力。

2 、蒐集材料不應只着眼於可以用作已方論據的材料,正反兩種觀點的論據都應蒐集。也就是說,既要圍繞確定下來的已方觀點列出支持該論點的分論點,找出相應的理論事實證明材料,同時,又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想對方的總論點與分論點,以及作爲論據的理論和事實材料。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懼足夠反駁對方論點、論據的材料,做到了然於心,臨場時只要對方說出了你預想中的論點或論據,就可以運用這些材料予以迅速反擊。這種在分析辯題和材料的基礎上所做的假設工作,演講學上稱爲設辯。設辯是一項難度大,又不可缺少的工作,參加辯論的任何一方如果只顧自己閉門造車,毫不分析對方的論點,在賽場上是很難取得勝利的。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辯論也是一樣,決定辯論賽勝利的絕不僅僅是場上的幾十分鐘,賽前的準備工作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設辯是賽前準備中的重要一環。如果說嚴密的立論是建立防禦機制重要手段的話,那麼對對方論點、論據的假設則是臨場反攻的一項基礎工作。一般說來,如果能對對方論點或重要論據做出準確判斷,那麼在辯論就會十分主動。但如果假設的情況與臨場情況出入很大的話,則會陷入被動。

例如,1986 年亞洲大專辯論賽決賽,北大隊與香港中文大學隊就“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展開爭論。從常識看,發展旅遊確定有許多利,因此表面看對北大隊不利。經過分析,北大隊決定以“條件論”作爲立論的基礎。即:如果條件不具備而盲目發展旅遊業就會弊大於利。然後,他們又站在正方的立場上考慮,如果對方承認發展是有條件的,那麼他們就誰這些條件能否成爲現實,如果不能,就證明了反方觀點的正確;反之如果正方不承認發展是有條件的,就會走向極端,也不能取勝。臨場時,對方果然承認了應該有條件地發展這一觀點,由於這一結果早在北大預料之中,結果自然是被北大牽着鼻子走了。

這是設辯成功的範例,下面再舉一由於假設的誤差導致已方失利的實例。

1993 年復旦大學隊與臺灣大學隊在“人性本善”的辯論中,臺大隊對復旦隊的立論做了一個錯誤的預測,所以臺大隊的二辯在陳詞中就把復旦隊有關“惡”的解釋誤解爲人的本能和慾望。請看這段辯詞:

好的,對方同學又指出了另外一點,說人的惡是因爲人有慾望,人有這樣的本質,那我就不懂了,爲什麼慾望一定帶來“惡”性呢?我今天喜歡一個女生,這個女生也喜歡我,我們都想跟對方結婚,我們組成美好的家庭,這是惡嗎?再說嘛,人有本能,人肚子餓了就想吃飯,那人跟獅子不就是一樣了嗎?

在辯詞中正方認爲復旦大學所說的惡是人的本能和慾望,並對此進行了攻擊,而事實上覆旦的觀點是“惡是人的本能和慾望無節制的擴張。”這樣一來由於預期和實際的偏差,導致了臺大隊的攻擊總是不到位,因此便處於被動狀態節節失利。

既然設辯在辯論賽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縮小預期與實際的偏差呢? (1 )反覆分析辯題,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計出對對方最有利的防禦立論。 (2 )假設與實際難免存在差異,爲了在最大程度上使假設接近實際,可以多種幾種假設,並有針對性的準備辯論方案。

總之,設辯是一種難度較大的工作,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提高。

(四)編制要略

審題立論完成以後,就要把結果以要略的形式固定下來,一般是做成辯論卡片,要略的內容可以分爲論點、理由、證據三項。論點即本方立論總論點以及幾個要點;理由,是論點成立的依託;證據是用來證明理由的材料。編制要略的目的是使分式明確,層次分明,脈絡清晰。那麼如何編制要略呢?先請看下面的例子,這是復旦大學在賽前爲“人性本善”立場的誰編制的前三位辯手的論證要略。

一辯(邏輯分析)

①人是由人性和獸的性組成的;

②人性是人之爲人的根本特性

③人性先天是善的

二辯(理論分析)

①從哲學本體論看,人性本善

②從日常文化意識看,人性本善

③從現實生活看,人性本善

三辯(事實分析)

①人之爲人的關鍵是人性而不是獸的性

②本善的人性是與生俱來的

③人性本善不僅從現實生活也從理想中表現出來

(五)撰寫辯辭

辯論賽是一項團休比賽項目,因此不僅要求每位辯手都有出色的表現,而且更要求辯手與辯手間密切協作,合理分工,相互照應,默契配合,從而取得辯論的勝利。這就要求從辯題出發,以總論點爲核心,合理安排每一位參賽者的發言內容,做到有機的統一,同時又各有側重。實踐證明,起、承、轉、合是協同立論的好方法。

一辯是先鋒官,他擔負着破題的任務,要求開門見山的擺出本方的總論點,並作淺層次的論證。既能讓評委和聽衆明瞭已方的觀點和論證層次,又要給本方隊員留下充分的餘地。

二辯承接一辯的發言。要示“承”得紮實有力,即繼續正面闡述本方觀點,作深層次的論證,大量的論證材料,如理論依據在二辯的陳矢中出現,總之要通過二辯的發言使已方的觀點趨向豐滿。 三辯承擔着轉換論證角度的任務。要求轉得巧妙、新奇、異軍突起。三辯發言時,雙方已有兩個回合的交鋒,對方的論點、論據已基本出現,論證的不足和漏洞也已暴露,所以三辯既可以補充已方論點的不足之處,或以新的視角,思路深化已方的觀點,也可以直接攻擊或反駁對方的總論點或主要論據。

四辯是殿中主帥,承擔總結髮言的任務。一般來講,總結陳述總是駁立結合。駁論即將規範發言和自由辯論階段對方的錯誤和漏洞加以總結歸納,逐條點明,向對方實施最後打擊。立論則是將自己的觀點加以總結髮揮,做出已方最後的定論,給聽衆和評委留下最後的印象。“編筐編簍,重在收口”,總結陳詞要求深刻,有力度,給人以嚴絲合縫,堅不可摧之感。

自由辯論階段辯詞的設計:規範發言的辯詞可以提前寫好,而自由辯論則帶有極強的臨場應變性。這一階段的辯詞可根據下面的思路來設計辯詞。

第一種:本方發問(詰難)對方迴避本方逼問對方招架本方提示對方的破綻置對方於窘境 第二種:本方發問(誘問)對方反擊(中圈套)本方再反擊,獲現場效果

第三種:對方發問(詰難)本方立即挫敗對方的話題

第四種:對方發問(誘問)本方將講就講誘敵深入對方追擊本方出人意料地予以反擊。 例如,對“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不是社會問題”這一辯題的自由辯論:

反方:我倒想請對方辯友回答我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號是什麼? 正方:今年的口號是“更要加強預防”,怎麼預防呢?要用醫學的方法來預防啊。

反方:錯了!今年的口號是“時不我待”,對方辯友連這個基本問題都不知道怪不得談起艾滋病問題來還是不緊不慢的。

這是一個典型的通過誘問來引蛇出洞,然後給以打擊的例子。

四、辯論比賽的臨場發揮

(一)聽好發言,瞭解對手

在辯論場上,一個辯手能定下心來,認真傾聽對方辯手的發言,這是瞭解對方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但這一點往往不能做到,一些沒有經驗的辯手,往往忽視對方的辯論,而只顧拋出自己準備的材料,這是不妥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精神集中地聽好對方的發言,全面瞭解對方的觀點和理由,並努力從中尋找破綻,以便進行反擊。一般來講,辯論賽中臨場的進攻戰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避實就虛

在辯論賽中,面對敵人咄咄逼人的攻勢,要想方設法,避開對方論證中堅實有力的那部分內容,抓住對方的薄弱環節,或者論述中的失誤和漏洞進行攻擊。

辯論賽中,常見的漏洞有:偷換概念,以偏概全,前後矛盾,論據不足,詭辯曲解,論據有誤,前提虛無等。這就要求首先認真傾聽對方發言,及時捕捉戰機,有針對性地發起戟,往往可以將對方置於被動境地。

運用這種技法要注意:

(1 )攻擊目標要單一。辯論的規則決定辯論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能四面出擊,而應擇其要害,強烈攻擊,形成壓倒對方的優勢。

(2 )集中火力猛打薄弱環節。

(3 )速戰速決,不能戀戰,在攻擊取得效果後,應儘快轉移戰場,不能在一點上糾纏不清,以防言多語失。

2 、請君入甕

即設置陷阱,誘敵深入的戰術。通過誘導讓對方深入到已方預先設置的陷阱裏,然後四面出擊,窮追猛打,將對方置於死地。

具體操作方法有

(1 )通過立論,埋伏陷阱

例如,復旦大學隊與臺灣大學隊在“儒家思想可以抵禦西方歪風”這場辯論賽中,反方復旦大學巧妙地進行了立論“儒家思想不可以抵禦西方歪風,抵禦西方歪風要靠綜合治理。”這就爲臺灣大學隊設置了陷阱,使對方只能侷限在“儒家思想”的圈子裏無法抵禦,一旦越出這個圈子,就掉進了“綜合治理”的陷阱,造成否定自身的後果。

(2 )通過發問,誘敵深入

即提前設計一連串相互關聯、層層深入的問題,誘使對方上鉤,然後窮追不捨,陷對方於窘境。 (3 )放露“破綻”,引誘對手

即先有意暴露自己似乎準備不足的“弱點”,讓對方“抓住不放”,然後再亮出自己早已掌握的

詳實材料,給對方以有力打擊。

3 、順手牽羊

即所謂“抓漏”術,在自由辯論中抓住對方在表達中露出的破綻予以反駁。從而是狠狠打擊對方。

自由辯論中的漏洞,一般表現爲如下幾個方面:

(1 )語言上的破綻。所謂語言上的破綻是指口誤,語無倫次,前言不搭後語等在語言表達上的漏洞,這種破綻,淺顯易見,但它們出現帶有很大的隨機性,難以預料,因此捕捉它需要反應機敏並及時回擊。

例如,1988 年青島隊與成都隊關於說題“嚴厲懲處是糾正貪腐現象的最好手段”的一段辯論: 青島隊:嚴厲懲處是必要的,這一點你們已經承認。但是,這並不是最好的手段,最好的手段是綜合治理,也就是我們剛纔舉過的例子,綜合治理恰似你們每個人的拳頭,而嚴厲懲處只是其中一個指頭。是一個拳頭打人有力,還是一個指頭打人有力?

成才隊:請問一個拳頭打人和一個指頭打人有什麼區別?

青島隊:這裏我想請對方辯友自己來比較一下。

青島隊抓住對方的口誤,及時給予回擊。

(2 )邏輯上的漏洞

所謂邏輯上的漏洞是指自相矛盾,因果關係、假設關係的錯誤,多個辯手配合中的邏輯混亂。這種漏洞出現時,給予及時反擊,能給對方的論證以極大的殺傷力。

例如,對“艾滋病是醫學問題,不是社會問題”這一辯題的辯論。

正方:我倒要問對方同學,如果我們發明了一咱可以控制艾滋病的疫苗,那會有什麼社會問題,請你說明。

反方:用一個如果的話,整個巴黎都可以裝在一個瓶子裏,如果人類不存在,艾滋病還有沒有呢?

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抓邏輯漏洞的例子。辯論需要有說服人的理由,一般來說不用假設,這是違背辯論常情的,正方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運用假設來論證已方觀點。反方運用歸謬法,將邏輯推到了極端,對方論證的荒繆便不言而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