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與陳亮的王霸義利之辨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2W

陳亮字同甫,學者稱"龍川先生",浙江永康人,南宋思想家。他一生坎坷,學無師承。其思想屬於"浙學"中的永康學派,對明清之際的黃宗羲、全祖望等人有一定的影響。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篇陳亮與朱熹的辯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朱熹與陳亮的王霸義利之辨

朱熹與陳亮的王霸義利之辨

朱熹在理學上,不僅與陸學有過爭論,而且還同浙東事功派的陳亮有過辯論。朱熹與陳亮辯論的性質,是屬於理學與功利之學的爭論,不同於朱、陸之間在理學內部的分歧。

朱熹與陳亮的爭論,從孝宗淳熙九年(1182)開始,至光宗紹熙四年(1193)結束,前後長達卜一年。他們主要採用通信的方式來展汗這場辯論,其結果足互相術能折服。

朱熹與陳亮的爭論,基本上是圍繞着王霸、義利的問題展開溝,而爭論的出發點是"道"。他們都承認有一個通貫古今的"道"存在着,但對"道"的理解卻不一。朱熹認爲"道"是超乎自然與社會之上的一種先驗的道德。因爲堯舜三王有義理之心,故它行於三代是爲王道。而漢祖唐宋是利慾之心,所以它行於漢唐則爲霸道。由於三代的王道是內本天理,外行仁施,而漢唐的霸道卻從內到外都是人慾和私意,故義利不兩立,應祟義細利。陳亮認爲"道"不是神祕的先驗的精神,而是與事物和人生日用不可分,具有自然的普遍性,存在於現實生活中。因此漢祖唐宗的救民的功業,與行王道的三代無異。同時,王道之治正是通過霸道之業來實現的,即王中雜霸,霸本子王,王霸並用。正因爲王霸並用,故義要體現在利上,利也是義,義利雙行。而這個利,並不是無節制的一己私利,而是泛指"生民之利"。

在這場論辯中,朱烹強調的是道德修養的功夫,陳亮着重的是功利事業的本領。在理學與功利之學這兩種思想的背後,反映着不同的社會政治觀點。朱烹與陳亮的爭論,從當時抗金圖強的時代背景來看,有它的社會政治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