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個人修養故事(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1W

諸葛亮個人修養故事 篇1

諸葛亮病危時,留下遺囑,要求把他的遺體安葬在漢中定軍山,喪葬力求節儉簡樸,依山造墳,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納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殮時,只穿平時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這就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死後的最高要求,其高風亮節實爲可圈可點。

諸葛亮個人修養故事(精選3篇)

修身,古已有之。儒墨道都講過修身,最出名是儒家《禮記?大學》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過:靜以修身。《論語?子路》中記載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爲什麼要修身?正所謂“其身不正,何以正人?”嚴以修身,只有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最後才能守得住繁華。

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黨員幹部要修身做人,必須加強黨性鍛鍊與自身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只有這樣,嚴以修身才能發揮至實處。

諸葛亮個人修養故事 篇2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深爲其所動,之後跟劉備征戰南北,奇功屢建。劉備死後,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蜀國國事,事無鉅細,每必親躬。他5次親率大軍,北伐曹魏,與曹魏短兵相接。他嚴格要求後輩,不以自己位高權重而特殊對待。他親派養子諸葛喬與諸將子弟一起,率兵轉運軍糧於深山險谷之中。爲此,他專門給其兄諸葛瑾寫信說,諸葛喬“本當還成都”,但“今諸將子弟皆得轉運”,“宜同榮辱”。馬謖失街亭後,他引咎自責,上疏後主劉禪,“請自貶三等”,從此更兢兢業業、勤勉有加。“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長期的廢寢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積勞成疾,54歲便去逝了。諸葛亮以他的實際行動驗證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諸葛亮個人修養故事 篇3

諸葛亮生前,在給後主的一份奏章中對自己的財產、收入進行了申報:“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長寸以尺。若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諸葛亮去世後,其家中情形確如奏章所言,可謂內無餘帛,外無贏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