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優秀作文與點評語案例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2W

篇一:高中好作文及點評

關於高中優秀作文與點評語案例

1.這也是一種美麗

文人悲愁,因秋日裏百花凋零,人鳥聲俱寂,因秋日裏草木皆衰,日月光暗淡。文人悲秋,成了一種習慣,這悲,悲的悽切,悲的飄渺,悲的沉重。然而,這悲,亦是一種美麗。

悲,亦可理解爲悲愁,悲和愁在詩人的眼裏就是讓人心碎的東西,就是讓人流淚的東西。它很殘忍,一顆原來好好的、安安穩穩的心,會被它漸漸地啃噬,咬得血淋,啃得模糊,再捧高了狠狠向下摔去。這是我對於悲愁的體會,但正是這份刻骨銘心的悲痛,讓你無形中多了一份美,一分韻質。

想那黛玉,她含淚而生,淚盡而亡,她“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從她常含淚水的眼中,我感受到了她的悲愁,她的恬靜的、文雅的、不俗的悲,怎能忘卻,那雙常含着淚的眼睛,那裏裝着她的悲愁。很難想象,沒有了悲和愁,黛玉的形象還會在人們心中如此美麗。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不知黛玉讀到李清照《武陵春》中這最後一句時會是什麼模樣,但我知道,那必定會是美得令人心碎的容顏。說愁,怎能不令人想起李清照。是作爲女性獨有的多愁善感嗎?是那“人比黃花瘦”的身骨嗎?是那一段“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孤苦嗎?是那一闕“更是離人損”的寒涼嗎?李清照一腔愁情地愁並美麗着。女性的悲愁,悲愁得溫婉而細膩,像潺潺的溪流,流淌在她們的字裏行間,是一種別樣的悽美。

而男子之悲愁呢?他們有力的膀子能否撐得住這心靈的悲愁?蘇軾不能,“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他一生三任妻子,王弗,王閏之,王朝雲,他無法留住,她們去了,蘇軾卻只能空思量。辛棄疾不能,“君來正是眠時節,君且歸休,君且歸休,說與西風一任秋”。納蘭容若不能,愛妻盧氏西去,只因他的冷漠,他的薄情,當他悔悟,卻也只能“常憶燈前呵手爲伊書”。男子之悲,較之女子更加沉重,美得讓人無法經受。

就是這別樣的美麗,於悲愁之中凝固了人生的殘缺,正如斷臂的女神,只因她的殘缺成就了美的神話。人生因這份悲愁而有了殘缺,縱使它殘忍,它令人痛,令人心碎,但這,也是一種美麗,無法抗拒,無法壓抑的美麗。

【點評】

文章從文人悲秋入筆,以優美簡潔的文字闡釋了悲愁的內涵與底蘊。繼而以林黛玉、李清照、蘇軾、辛棄疾、納蘭容若等人物爲載體,用詩意的語言分析了女性的悲愁之美,以及男性的悲愁之重。最後,以人所共知的斷臂女神作比,鮮明地提出“悲愁也是一種美麗”的觀點。縱觀全文,無論是首尾的安排,還是材料的選取,均絲絲入扣,切中主題。

2.寬恕別人等於善待自己

廊上的風信子叮叮噹噹作響,風就來了,一直穿過長長空空的迴廊。高高揚起手臂,我順勢將它拉在手裏,十指相扣着放在我的臂彎,輕輕地緊緊地把風挽在手裏。

偏偏我家以前就忝列於那臨街密密麻麻樓羣中的一處。街窄,房子也密。臨窗一瞥,大樓灰色的牆壁偏擋了視線,相隔只數米,房子一年四季照不到陽光,人同這房子一樣落寞地潛身這裏。一日,終於,起風了!不想這風攀爬着,迂迴着來到了這裏,玻璃窗跟着那風一顫一顫又一顫,我將手伸入那兩幢房子的夾縫中,竟是伸入風的軌道,緊緊地,急急地,一股股地在掌心、指間摩挲,竟然有些感動。那深,那長,那窄,那迂迴,擋不住的只有風了。

老房子的四季輪迴之中,風穿梭在孤寂的日子裏。風微微而過,春來了,北方春天的風難得溫順,常夾着塵沙一起來。而在這裏,它偏又改了脾氣,穿越一層又一層的屏障,風在窗前過往,細膩地撲在臉上。遠遠望去,那風中,只望得滿眼的綠色,不知你有沒有好好聞上一聞,醇醇的,來自春天,來自遠方。

老房子的冬,風來時,窗就不能再打開了。風徘徊着,彷徨着,你聽得出它憂鬱、感傷、抑鬱、憤怒的呼喊。它矜持地壓低着他表述感情的聲音,呻吟着,囁嚅着,疲憊地、痛苦地呼嘯而過。我懷疑它帶着一個類似於《呼嘯山莊》中的故事,執著於一種悲傷,一種憤怒。可它偏像個老者,細膩不粗獷,甚至有些溫情而非粗暴,體貼着我這少年人的心懷!

可巧,搬家過後一個星期,就迎來在這新房子中的第一個冬天,我驚奇地發現,在這房前空闊的院中狂舞着的風這般暴戾而快活,在這房前空闊的院中狂舞着的風原來是個少年。

當風再來時,送來一抹綠和一縷陽光。我看着風一點點鑽進積雪中,鑽進土壤中,開始春的篇章。我看它在天地間遊走,冬去春來,來時來了,去時去了。來了,陽光雨露一併帶來了;去了,有如“灩灩隨波千萬裏”,颯颯瀟瀟。

當風又去,不知對遠方的那一絲遐想,能不能給夢一絲斑斕?

【點評】

作者居然能捕捉到風的蹤跡,把它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味、有情有義,真是不簡單!具體而言,把風信子吹得“叮叮噹噹作響”,玻璃窗“一顫一顫又一顫”,可謂有聲;“遠遠望去,那風中,只望得滿眼的綠色”,可謂有色;風來了,我“緊緊地把風挽在手裏”,風“攀爬着,迂迴着”,可謂有形;可以聞到風“醇醇的”味兒,可謂有味。細膩的筆墨,將風的形象刻畫得極爲充實。

押題提醒:本文適用於“歲月如風”“ 帶來的遐想”“醉在自然”“走近”等相關話題的作文題目。

3.讓生命意氣風發

意氣,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氣,是杜甫“致君堯舜上,當使民風淳”的肺腑之言;意氣,是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懷。

人要有意氣,有自己的意志和氣概,要意氣風發。人不能沒有意氣,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堅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給予它自信的陽光。

人有意氣,纔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之豁達可見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爲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光,七分化爲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人有意氣,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盪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裏的聲聲嘆息;幾百年的獵獵西風,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幾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淹沒了西域路上的聲聲駝鈴然而,嶽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蘇武的一根竹杖,張騫的十幾年牢獄之苦,早已載入史冊,成爲民族的精神瑰寶。若無意氣,他們怎會有如此壯行?

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還記得舞臺上那尊慈祥博愛的千手觀音嗎?邰麗華,雖是聾啞人,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若無意氣,她怎會從不幸的低谷達到藝術的巔峯?

意氣,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缺乏意氣之人委實不少。他們在溫柔富貴鄉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在歌舞昇平中平息了壯志,在燈紅酒綠中喪失人性凡此種種,我們要堅決反對,打擊,爲構建和諧社會掃清路障。

人,要有意氣,要意氣風發。

【點評】

本文堪稱切題的典範之作。文章從偉人的詩詞中引出意氣的美麗,接着從意氣讓人擁有“豁達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壯舉”“堅韌不摧的意志”三個角度鋪開。結構清晰有致,觀點一目瞭然。李白、杜甫、文天祥、邰麗華等素材,橫貫古今,從內涵上緊緊扣住了論點。“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致君堯舜上,當使民風淳”等詩句,不僅讓語言充滿着磅礴氣勢,更將意氣的魅力展示得美不勝收。

4.站在項脊軒的門口

我愛項脊軒,更愛站在項脊軒的門口。

愛她那明月下的半牆,愛她那三五之夜的靜謐,愛她的窄小且簡樸。

每每翻開那充滿書香的語文書,撲入眼簾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給人心靈以踏實的小軒。這裏安居着追求安然、靜然的震川先生,這裏綻放着一顆泰然、悠然的靈魂。站在項脊軒的門口,我的心也已被這安謐的氣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儼然蕩然無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項脊小軒的門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視着這裏的一切,聆聽着大自然爲之演奏的音樂。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想着那借書滿架的場景,聽着那偃仰嘯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種被書擁擠着的幸福感,然後回憶着那充滿淡淡憂鬱但又美好甜蜜的過去,回憶着父母朋友同學老師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種人人有之但又逐漸遺忘的回憶的幸福之中!然後輕輕地哭泣,又輕輕地微笑!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階前,學餵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揮手灑出穀子,引來那人至不去的小鳥。然後站在那裏靜靜地看着,注視着,融入這片靜謐但又有着跳動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靄,等待夕陽西下,庭前花開花落的那一瞬。然後腦中浮現小鳥珊珊可愛的神情,學着小鳥在跳動的旋律中享受這份來自大自然的和諧。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獨自鍾愛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軒,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綿綿的愛那天長地久的感動,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細膩的心靈寫出如此細膩的文章。這份鍾愛、這份感動、這份細膩來自那甜美的回憶,來自那大自然的和諧,來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看着那漸高的月兒,看着那在月色中朦朧依稀的小軒,想起李樂薇的空中樓閣,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又何嘗不是我的心靈深處所追求的空中之閣,又何嘗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這份靜謐,這份和諧!

站在項脊軒的門口,站在回憶的轉軸上,站在大自然的琴絃上,站在自我心靈的鐘磬旁!

【點評】

這是一篇首尾圓合的佳作。文章下筆直入主題,讓人不由思考,作者爲何“更愛站在項脊軒的門口”呢?接着,文章圍繞“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珊珊可愛”等語句展開思路,在聯想與敘述中展示出自己對《項脊軒志》獨特的感悟與體味,內容充實。收束時,雖然同樣是一個“站”字,但考生的敬仰之情卻是躍然紙上。

5.有一種失去叫幸福

當三閭大夫抱着石頭與江水相擁;當普羅米修斯裸着身體被巨鷹啄食;當拉奧孔扭曲着身子仍想保衛自己的兒子。歷史的悽風中發出陣陣悲鳴。那些失去了的永遠閃爍在人性的山巔,有了遠方的呼喚,那尋覓的幸福方不會在走不出的苦悶中消沉。

遠去的風聲中挾着時光易失的腳步,不禁使我想起:

“哐當、哐當”聽到了那清脆的打鐵聲了嗎?清風拂揚,強健的肌肉散發出生命的氣息,熊熊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一代才子,當代英雄,就在這孤僻的角落裏打鐵。你敢勸他入世嗎?是否忘了《與山濤絕交書》?那鏗鏘的言辭,已向所有人宣示他對世俗的不屑,就讓“竹林七賢”過“鄴下放歌”、“飲酒賦詩”的恬淡生活吧!失去了仕途的走運,換來了心靈的昇華,失去了外在的享受,換來了內心的激揚。幸福是永遠屬於他的。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對滔滔江水,面對江東父老,江山已隨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懷,一代霸王也不禁淚溼衣襟,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還是“死亦爲鬼雄”?如果你在他身旁,你是否會勸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說不定歷史也會爲此改寫。然而,最終他選擇了死。他認爲這樣有尊嚴。當拔山舉鼎的傳奇已褪色成史冊,當小兒傳唱“大風起兮雲飛揚”時,幸福的楚霸王在失去中追求了自由,追求了尊嚴,追求了生命的絕唱。

是否還記得那個持楚國相位於不顧,寧願“曳尾於塗中”的莊子?獨居的清閒,悠然的生活陶冶着情操。他不會爲祖國爲人民做番大事業,他自認爲是棵樹,一棵捍衛心靈月亮的樹。如果你硬將他拔起,種在污濁的泥土裏,它就會片刻枯萎。

當清爽的秋風將天空吹向更高遠,當陌生的孩童望斷最後一隻南飛雁,當枝頭的新綠換上橙黃,當一點點微酸已着枝頭,我們便不該有衰草疏離般落魄。即使一片飄零的落葉,也會跳出生命的舞蹈,而那永遠留下的足痕會在幸福中老去。失去了藍天的深邃,我們有白雲的飄逸;失去了雄鷹的矯健,我們有小鳥的幽鳴;失去了大海的遼闊,我們纔有小溪的婉轉。失去絕不是一輪明月墜落後的漆黑,而是滿天取而代之的星輝斑斕。

【點評】

本文的開篇與結尾,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相互照應生輝。從手法看,首尾兩段均用排比句展開,句式整散錯落,語言豐富多彩。從內容上看,開篇以人爲對象,從屈原、普羅米修斯、拉奧孔三人的事例中引出文章主旨,底蘊動人,觀點明確;結尾以物爲載體,用詩一般的語句重申主旨,給讀者留下了回味和想象的餘地。

6.讓英雄的背影不再孤單

當古典的天真被現在的蠱惑一次次的陷害,我們的時代就難以產生英雄了。有人說英雄的背影被鎖定在黃沙漫天的沙漠裏,孤單而落寞。那個時勢造就英雄,英雄改變時勢的年代早已被歷史所塵封。那麼,我們到底離英雄有多遠?或許有人會說,不遠,只隔一頁歷史。

紅塵的堆積並沒有埋沒一次次的悲劇。就如我們和英雄的距離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我們不敢說我們是神,但並不否認我們是王。我們不做現實的奴隸,要做精神上的王者。正如尼采所言,上帝已經死了。薩特也要人們爲上帝的缺席做準備。他們都是精神上的王者,都是滿懷自信之人,所以他們爲歷史所銘記。

英雄便是如此,英雄便是狂者。他們的話不是誑語也不是夢囈,他們用行動證明,在世人突起的眼球裏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們是否能成爲英雄,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狂。

項羽見秦王出巡,便言“彼可取而代之”。率八千江東子弟,破釜沉舟,坐擁半壁江山。曹操一代梟雄,挾天子而令諸侯,三國鼎立,獨霸一方!

李太白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如此奇景,在千古畫卷上只有他一人的身影。爲官不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纔是李白,這纔是我們心中的仙!

我喜歡拿破崙的桀驁不馴,只有他才認爲“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他的鐵騎才能平定法國,橫掃歐洲。

這便是英雄,這便是狂者!

英雄之所以高大,是因爲我們看不見自己的影子。我們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要有“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豪氣。像蘇軾那樣“千騎卷平岡”,像岳飛那樣“收拾舊山河”!相信自己,改變自己,就能改變整個世界!

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我們以狂者爲榜樣,借鑑他們狂的技巧,聆聽他們狂的聲音,讓歷史的潮流帶我們遠走,去尋找狂者的孤島,讓英雄的背影不再孤單!

【點評】

在常人眼中,狂者未必清醒;在作者心裏,狂者卻是英雄。文章用豐富的事例說明了“他們的話不是誑語也不是夢囈”,而是改變世界的具體行動。這樣的內容並不少見,但角度一換,內容便有了不一樣的深度。文章開篇發問,以“我們到底離英雄有多遠”直擊現實;收束時用一句“我們以狂者爲榜樣”表明態度,照應全文,鮮明地表明瞭自己的態度。

7.超越彎道一起飛

彎道中蘊含着超越的機遇,超越中擁有着勇敢的情懷——題記

“超越夢想一起飛,你我需要真心面對。”一首《超越夢想》唱出了無數人敢於超越自我、超越夢想的激情。的確,超越中暗含着危險,超越需要十足的勇氣,但是沒有超越就沒有可能到達一個嶄新的高度。

當你面對挑戰時,是勇敢向前還是畏懼不前;當你面對機遇時,是果斷超越還是左右遲疑;當你面對困難時,是勇於超越還是害怕退縮。爲了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精彩,爲了讓生命去回味這一刻,去銘記這一回,我們應果斷選擇前者。

抓住彎道,勇於超越。這一點,魯迅做到了。面對黑暗的舊中國。面對內心早已漸漸麻木的中國人,他毅然棄醫從文,要從心靈上去拯救那些已病的中國人,他平靜如水,內心卻波濤洶涌。他用鋒利的筆尖刺穿了統治者的心臟。他已超越了自我,他將自己高大而又嚴肅的形象樹立在了無數中國人民的心中。

抓住彎道,勇於超越。這一點,貝多芬做到了。面對自己的雙耳失聰,面對自己貧寒的家境,他並沒有因畏懼而放棄音樂,而是怒吼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篇二: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材料有評語

1、與品讀相擁

讀書,是賞心悅目,陶冶情操;讀書,是走進先哲,聆聽教誨;讀書,是體驗鳥語,感受花香……

我們走在羊腸小路上,俯首細細品讀先賢訓言,在旁邊的百花爭妍,蜂圍蝶陣中拜訪先哲,啊!這是多麼欣慰啊!

在信息時代,我們爲了追求速成,在“淺閱讀”的氣息逐漸蔓延時,我們是否思考過。——與品讀相擁,使讀書成爲提升自己靈魂的方法。

質而綺,真而醇,自可傳之千古;樽中酒,籬下詩,豈甘了此一生。

走進陶淵明,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定與超然,但是他“好讀書,不求甚解”卻是不對的,他爲了逃避官場的黑暗污濁而歸隱田園,爲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純潔而回歸自然,但是,讀書是人的靈魂的沐浴,不求甚解之書與不讀有何區別,既然有讀書之好,我們就應全身心投入,馳騁於書的天地,豈不樂乎,而不求甚解只能讓自己一時滿足,對於心靈卻益處甚小。

我們所說的品味,是用心讀,而非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只有用心靈去靠近書,才能感受到灼灼其華的智慧,才能體會字字千斤的價值。

同樣張溥也幼時好學,他的傳奇在人們心中永不倒下,“七錄宅”的光華熠熠生輝,他爲了學習,習書成誦之後又手自筆錄,再化爲灰燼,總此七次,才成就了他的文學功底。

張溥雖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蹟爲後人傳頌,七錄之名是何等雄渾,學習是需要嚴謹態度,在“七錄”背後閃爍的是人的品質與修養。

在當代,當我們捧着《邊城》細細品讀時,被沈從文的新麗雋永的筆調以及美麗迷人的湘西山水所傾倒,但是如此之高的文學成就竟由一位只讀國小的人來寫,其困難之大,不言而喻,沈從文也嗜學,他面對命運的風浪,從不畏懼,在平靜的心態下認真品讀,成就了他的成功。

自學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遙遙。沈從文在自己認真地品讀中成就了不朽的《邊城》,我們不禁感嘆——與品讀相擁,能克服一切困難。只有在品味中學習,才能汲取精華,就能“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太多的事例都向我們驗證了同一個道理,與品味相擁,才能讓讀書成爲淨化靈魂,提升品質,成就事業的方法。

品讀,讓我們感受“醉臥沙場君莫笑”的悲壯;品讀讓我們感受“腸斷東風落牡丹”的淒涼;品讀讓我們感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

與品讀相擁,讓讀書使自己靈魂思想昇華!

【評析】

與品讀相擁,題目新穎,立意不俗。文中列舉了陶淵明、張溥、沈從文等古今人物的讀書經歷,說明與品讀相擁,才能讓讀書成爲淨化靈魂,提升品質,成就事業的方法,從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用心閱讀

每當我們邁入浩如煙海的圖書館時,眼前的“書山”不時讓我們震驚:在這貫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們怎樣閱讀,閱讀什麼?是深閱讀,還是淺閱讀,在我們眼中,這些都不重要,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閱讀,用心體會! 用心閱讀,我們能體驗中華五千年的香韻,能品味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清幽和曠達,能體驗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邁,能體驗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氣凜然,更能體驗李清照那“悽悽慘慘慼戚”的憂愁與悲憤。

閱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讀死書,有的人死讀書,有的人品其文化內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淺閱讀,有的人深閱讀,然而不管怎樣閱讀,我們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閱讀方法也許值得我們借鑑,在這個競爭激烈、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閱讀,不求甚解已經成爲大多數人的步調。但是,他也沒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對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每有會意,便欣然望食”。無論怎樣,我們要有用心去面對的信心。

用心去體驗,用心去品味,我們能體驗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絢麗的生活。許多飽學之士,英雄豪傑都受書的影響,他們有的瀟灑大方,有的氣宇軒昂,精神飽滿,在無數人的臉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閱讀帶給他們的自信,國學大師季羨林飽讀詩書,成了一代享譽文壇,兼容百家的大師,他用心體驗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爲光耀文壇的一顆巨星。在當今世界,有很多文壇巨匠和仁人志士,他們用閱讀看遍世界,用閱讀了解古今。閱讀也成了一種我們認識世界,瞭解社會的工具和窗口。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閱讀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樣,但無論怎樣,要用心去體驗,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尋求書中的真理。

用心去閱讀,博覽羣書,用心去閱讀,瀟灑走世界,只要我們用心去品味,用心去體驗,那麼整個世界都將在我們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體驗閱讀,我們的人生終將輝煌!

【評析】

這位考生不拘泥於深閱讀和淺閱讀的爭執,提出了用心閱讀的觀點,可謂獨出機杼,自成一說。

文章用五柳先生的讀書方法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擔綱主要論據,古今融合並賦予新意,提出要用心去體驗,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尋求書中的真理。無疑,這是閱讀的本質,也是作文的主旨。

3、“小議”淺閱讀

淺閱讀,即一種當下流行的網上快速讀書方式。由此我想到一個詞“深閱讀”,即傳統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一種讀書方式。我認爲只有將這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我們才能成爲新的讀書e族。

社會在高速發展,讀書文化受到衝擊無可非議,所以要完全擯除網絡對讀書的影響是不可能的,所以與其厭之,不如樂意受之,並完美用之。

所以我要說的是:淺閱讀,我們要樂意受之,完美用之。

於午後捧一杯香茗,微風拂過,翻起頁頁泛黃的扉角,感受書的香蘊,這是何等愜意!是這傳人經典,授人美德的書教會我們孔子的謙虛爲德——“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這傳人傲骨,給人熱血的書吶喊出樹人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熱血沸騰的革命情結,激勵着多少熱血青年,鼓勵着多少澎湃的心;是這豪放與婉約的孿生姐妹,教我們吟唱出易安的種種悽迷:“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也教我們審度了東坡的傲岸不羈:“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的,這人類的精神食糧,母語的精髓渾厚,我們不能遺棄,他是我們沸騰的熱血,是我們不能丟的根,所以那些斜倚在書店一角,默默地讀書,不知天黑的日子不能丟,如果你丟了,虔誠地撿拾那些日子。

但是,與在圖書館默默沉浸截然不同的“淺閱讀”我們也不能丟,而且丟不了。

淺閱讀以快速獲取信息爲目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淺閱讀不失爲一種準確、快速獲取信息的好方法。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沒有淺閱讀,只知徜徉於古典讀書方式的你,很可能會被這個時代拋棄,爲了開闊眼界,爲了獲取信息,爲了成爲時尚的現代人,爲了高效率地學習、工作,淺閱讀不可丟,不能丟。

若心靈需要一劑溫熱的良藥,那麼請選擇我所說的深閱讀,於午後,捧一杯香茗,聆聽書中的多愁與善感,給迷失的心靈一份滋養;若你苦惱於桌前大堆的工作,不妨打開網頁,開始“擺渡”一下……

讓深閱讀與淺閱讀像一對孿生姐妹一樣地步入我們現代人的心扉,作個張弛有度,亦“深”亦“淺”的現代人。深淺結合,相得益彰。

【評析】

深淺結合,相得益彰,題目本身就充滿辯證的精神,較好把握了作文材料的主旨。 文章在分析了深淺閱讀的不同狀態和作用後,明確指出:讓深閱讀與淺閱讀像一對孿生姐妹一樣地步入我們現代人的心扉,做個張弛有度,亦‘深’亦‘淺’的現代人。這個觀點比較深刻,體現了考生思維的開闊、敏捷和不俗的見解,也是本文的一個突出亮點。猶憶書香“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淡淡的樹影,隔着輕簾,若隱若現;“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花雜衣香”,江南水鄉,採蓮歌女,繞過長橋,淺笑顧盼;“被酒莫驚春睡重,讀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一襲長袍,一樹蕭秋,殘陽餘暉,孑然一人!

4、慢嘗書香

慢嘗書香,品味其中的一點一滴。 ——題記

秋日的午後,手捧一杯香茗,伴着悠悠的茶香四溢,靜下心來,慢慢品嚐,並隨帶幾本書將香茶和書香一同帶進“黃金屋”。

生活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我們往往忽略了深層次的閱讀和深層次的品味。在信息發達的今天,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多一些深閱讀,它能讓我們的生活馨香四溢,讓我們的人生旅途“風景這邊獨好”。

也許有人會說,淺閱讀不也很好嗎!它既符合時代發展的規律,又能讓我們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但我覺得,淺閱讀能讓我們滿足一時的需求,就長遠而言,深閱讀更適合我們的口味,能使人一生受益。

走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主人公保爾的堅強毅力。走進《簡愛》,我被簡愛那種真摯、頑強不屈所激勵。走進《名人傳》,我們會被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那苦難和坎坷的一生所嘆息,爲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所折服。

領略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我深深感到尊嚴二字的偉大。深深品讀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被李白的精神所影響,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我自信面對,樂觀挑戰。深深品味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領悟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真正含義和價值,促使我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前進,活得更有價值。深層次的閱讀影響了我們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

篇三:20XX年最具影響力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及點評

1.處在懸崖邊上的文化

談到文化,都會聯想到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徵。那些深刻的思想如一幅幅壯麗的景象,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感到驕傲和自豪。然而,近觀這些年來,讓人驚歎的是,祖先留下來的精神財富,被衆多不肖子孫們遺棄,深深地被現代化給湮沒。

走進祖先的世界,翻開歷史的畫卷,蜿蜒堅固的長城正舞弄身姿,富麗堂皇的故宮正在向我們招手。微笑,孩子般的純情依舊讓人嚮往,無論是漢魏唐宋,還是元明清的文人騷客們,書寫懷才不遇的作品讓人感慨,盛唐時代的歌韻至今還讓人沉醉其中,百姓辛勤勞作,與遠親近鄰和睦相處是何等幸福?每年過着中國的傳統節日,一個家族的人一起做飯菜,圍桌而坐,就算是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也其樂融融。

那些美好的畫面是曾出現過,但是對我們來說,似乎那只是一種回憶,一種讓人覺得很虛渺的幻想。因爲,現代的人早巳被現代文明所俘虜,漸漸淡忘了傳統文化的真正含義。穿梭在現代社會的城市裏,散發出一種令人可怕的氣息,城市化建設是我們的追求,搞好經濟是我們的追求,人民富裕是我們的追求,難道繼承傳統文化就不是我們的追求了嗎?

一幢幢高樓鱗次櫛比,付出代價的是一片片良田被毀,一道道名勝被摧。推倒的是一座座傳承建築,損失的是民族幾千年來的精神財富。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至今令人嘆惋,難道也要讓後人爲我們嘆惋嗎?保護好中華精髓的文化,不應發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的惡性循環。這些已經夠嚴重了,讓人擔憂的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逐漸西方化。

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各種節日蘊含了特殊的含義,比如五月五的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殺的壯志,春節是爲了一家人團圓在一起分享一年的收成,訴說來年的打算。辛辛苦苦地勞作了一年,組織一些百姓喜聞樂見的活動或節目,讓大家歡歡樂樂過大年,那是一種不一樣的韻味。可是,似乎現在過年的節目都被一臺“春晚”所包容,沒有了更多的期待。難怪很多人都覺得過年已經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要讓我們在某一天羞於再提及這句話。縱觀眼前,中華傳統文化已經正站在了懸崖邊上,作爲中國人,保護它,傳承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名師點評:考生從材料中的“老規矩”這相對比較小的問題切入,放開思維,聯想到了中華幾千年古國的傳統文化,從而使這篇作文最突出的特點在於立意的着眼高遠,氣勢宏大。從主題思想的表達方面來說,作者先肯定中華古國傳統文化的優秀輝煌,但這不是目的,只是爲下文蓄勢,目的是爲下文批判現代人忽視古文化的行爲做法作鋪墊,有了前一內容,後面的批判就顯得既有依據又有必要了。本文的語言也很有力度,巧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加語言的表達效果,又如“作爲中國人,保護它,傳承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等語言有演講稿般的氣勢,能讓人感到其中的慷慨激昂之激情。

2.穿越的姿態由你定

你會不會在某個瞬間覺得眼前的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會不會感到有一隻名叫“青春”的小獸在內心日益膨脹,在夜晚肆意狂奔?

反正,我常會有這樣的感覺。

並且當一張張習題卷紛至沓來的時候,當夜晚夢見考試時各種光怪陸離的事情發生的時候,這種念頭格外強烈。

我聽見那隻小獸在咆哮——我要逃離!我要自由!

蘇軾曾道:“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可是我們的年華到底是奉獻給了夢想,還是葬送給了應試?我們每日戴着厚厚的鏡片,手上的老繭被筆磨出了一層又一層,各種要奮鬥的訓誡不絕於耳。每每需要吶喊的時候,卻被什麼鉗制住了咽喉,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痛斥這如同八股取士的教育,痛斥應試教育這片似乎荒無人煙的沙漠讓多少學子不堪重負、疲意不已。

可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沒有大學聯考這座“壓力山大”的獨木橋,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樣到達自己的遠方。鄭淵潔說過:那些拼命抱怨應試教育毀了一生的人,即使沒有應試教育,他們也會一無所成。拼命想逃出某個牢籠到最後很有可能發現,自己進人了更大的牢籠。

事實是,你必須要去穿越這片沙漠,這或許不是抵達夢想的唯一出路,可它是必經之路,很多人會認爲自己在大學聯考結束的那一剎,必定失聲痛哭,或喜極而泣,或慶幸解放了自己——爲自己,也爲這段穿越的年華。

可是,當真正迎來這一刻的時候,總會有人感到自己的生命被風乾成一張張薄薄的紙,有些人可能會開始無限制地沉迷於學習之外的娛樂與無爲。

這時我們渴望的自由已經到來,但一些人此時即使真正地將青春推下斷崖,連嘆息都不會復有,終有一天,那些追求到所謂“自由”的人會突然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被禁錮,自由,終究拋棄了他,而有種種羈絆與限制。這時,他會猛然醒悟,回憶起那些叫囂着要逃離的日子,那,纔是在不自由中最自由的拼搏。

因爲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註定是要受時代背景制約與做出選擇的,可你不得不承認:選擇權歸根結底還是在我們自己的手上。

你要去浪跡天涯,你就該學會揚帆掌舵;你要飛翔於天際,你就要豐滿羽翅;你要主宰自己的人生,就要有自己的方向。

哪怕你必須去學奔跑,也不能忘卻飛翔。穿越,是必然的,以怎樣的姿態穿越,即是你的自由。 名師點評:這是一篇優秀佳作。可以說,逆向思維、辯證說理、立意深刻、語言老到是本文取勝而被評爲一類卷的最大亮點。該考生以一隻“青春”的小獸的口吻,講述因學習苦累而發出“我要逃離!我要自由”的吶喊作爲引子,從反面論述了假如沒有了這樣的學習與生活,看似自由了,實則正是陷入了不自由的深淵而無所作爲,視角新巧,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本文引用了蘇軾與鄭淵潔的話作爲道理論據,不僅增強了說服力和論證性,同時也增添了語言的表現力。此外,文中多處提煉了富有哲理的語句,如“可是我們的年華到底是奉獻給了夢想,還是葬送給了應試”,以及文末的排比句、點題句等,無不是文章的採分點,這也是值得其他考生借鑑的長處和優點。文章跳開一般常用的套路,沒有就事論事,而是宕開一筆,由現實生活說起,自然而然地引出材料所要闡釋的觀點和論題,採取正反論證,給讀者以鮮明、深刻的印記,說理獨到、精闢,使中心論點水到渠成。

3.用心記錄生活

好的照片在於情感的深度,而非景深。——彼得亞當斯——題記

“頭靠近一點!”快門一按,畫面便永遠定格,每個人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一刻,他們不僅是用照片,更是用心去記錄了這精彩的瞬間。

在黑白膠片的年代,拍照可謂是一種奢侈。許多人究其一生恐怕也只有一兩張但是卻值得一世珍藏的照片,可能是親人照,也可能是結婚照。而有的人什麼也沒留下,就輕輕地走了。正因如此,每一張老照片背後都有它不爲人知的往事,或許是一次精彩的瞬間,又或許是一段曲折離奇的歷史。然而每次翻開,總能喚起許多用心記錄的記憶。

隨着技術的不斷提高,拍照走進了尋常百姓生活中,人們迎來了“數碼時代”。各類數碼產品層出不窮,日新月異,雖讓消費者眼花繚亂,卻使他們能夠隨時記錄生活的點滴。人們喜歡“分享”,拍下來還不夠,一定得上傳曬給大家看,彙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手機也自然成爲了最方便的拍照工具。

但是膠片留不住變遷時代,像素不能重塑當時的溫馨。曾經定格在照片中的古建築羣,如今大多已遭拆遷,它們往日的雄姿只能藉助相片來想象。人生的瞬間雖能被拍下,但當時的溫馨真能重溫嗎?

也不知從何時起,手機似乎佔據了人們生活的大部分,幫助人們記錄着生活的點點滴滴。

美國演員查勒妮曾拍攝一部關於手機的短片,片中記錄了女主角沒帶手機的一天,也因此她才得以看到人們對拍照甚至是手機的病態迷戀。朋友聚會期間,沒說兩句,其他人就開始拿起手機拍照並上傳,完全忽視她的存在“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的身邊,而你卻在玩手機。”

這是許多人的心聲,也反映了社會的一種世態炎e:科技拉近了人們,也疏遠了人們,拉近的是距離,但疏遠的卻是感情。

科技的發展使得人們逐漸用其記錄生活,人的惰性也惡性蔓延,越來越懶於思考。路經一處美景,還沒顧得及欣賞便草草用手機拍了下來併發到朋友圈,等後來翻看卻連自己是否拍過也不記得了。更有甚者,一次拍個幾十上百張也不在話下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被稀釋黑白照片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回憶的瞬間,彩照的出現雖然讓瞬間更完美,但讓許多的美好被我們忽略了。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時代,我們彼此卻遺失了那雙發現美的眼睛。因此,不僅僅只是用照片印刻,更要學會用心去體驗生活,去記錄生活。 重新重視生活中的美吧,用心記錄,並讓美好的記憶永存心中。

名師點評:文章開頭以彼得亞當斯的名言爲題記,開宗明義地提出了作者對於好照片的理解,起了提綱挈領之功效。之後,再以黑白肢片時代和數碼時代的照片不同做對比,詮釋了關鍵在於“用心”。最後再次點明“用心記錄,並讓美好的記憶永存心中”,順理成章,有佘音繞樑之感。文章善於利用多樣素材來提升文章品質,比如美國演員查勒妮的故事,“世界上最遠的距離”的新解,一步一步,都讓人愈發信服作者的觀點。標題點明主旨,爲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句“但是膠片留不住變遷時代,像素不能重塑當時的溫馨”尤其令人眼前一亮,“像素”和“溫馨”的對比,彷彿是科技與人文的分野與鴻溝橫亙在眼前一般,令人印象深刻。

4.啊!我不要

啊!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不可以,不可以。

我不想知道智慧芯片的來龍去脈,我也不想知道現在這個處處都是所謂智慧的世界是怎麼形成的。

既然所有的人,對所有的事都瞭如指掌,這還怎麼發展?高科技的世界雖然是我們所向往的,但人類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創造,事情到這個地步,我們的精神生活卻被科技所替代。不要,不要,我不要!

人的意識來自於人的本性,哪怕是當一個人在瀕臨死亡時,也只能依自己的頑強意志去爲活着而努力。如果一切只依靠科技,那隻能是幫助人身體生理上的新陳代謝,支持一段時間而已。可現在,每個人連說一句話都要經過程序,而不是人自己的意識,這不全都成了機器人了嗎?

不可否認,高科技的確給我們人類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那永遠只能是輔助功能,人類不能把自己主動變成科技的奴隸,一切還得讓自己來掌控。可現在,人類的意識全都要被科技替代,我反對!我需要保持我的人性!

意識的力量我們都見過,一個爸爸爲了救自己的兒子,可以舉起幾噸重的卡車,當兒子被救出來以後,記者叫他再舉卡車時,他覺得那卡車重如泰山。也許,被植人芯片的智慧人,也可能爆發出那麼大的力量,但是,他的力量中,能包含着無與倫比的親情嗎?

機械的運動、機械的反應真的好嗎?機器地說出口的一句話,沒有情感,沒有意識,而且每個人都一樣,每個人都像被複制了千千萬萬的復讀機,我們走到哪兒,聽到的都是同樣的聲音,同樣的內容,會有舒服的感覺嗎?

真是讓我哭笑不得,詩的韻味怎麼可能從一個不懂詩的賣冰棍的老太太口中吟誦而出?怎麼可能用機械的話語來表達?詩中的感情,必須來自於詩人和熱愛詩歌的讀者心靈上流出,而且每個人對這種韻味的感覺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可現在卻變成硬邦邦的幾句話錄人芯片,這樣的詩歌,還有什麼詩的意味呢?我真的無法忍受啦。

人的情感表達,怎麼可以複製?人的智慧怎麼可以相同?“智慧”這個詞,只有相對於“愚蠢”時纔可以存在,每個人的智慧都一樣了,那就不能叫智慧了,那還拿什麼芯片來炫耀其智慧呢?

我們常常期待與人交流中,能聽到對方的真心話,能感覺真心話中的真情實意。可是,現在,人人都說一樣的話,還有什麼真心話存在了呢?就拿談戀愛來說吧,每個男人都有一樣的“智慧”,都說同樣的“甜言蜜語”,女孩還會有選擇的必要嗎?沒有選擇,那戀愛還有什麼讓人感到幸福美好的呢?不要,不要,我真的不想要!

總之,人的行動,人的意識,人的思維,不可以機械化。我們不能喪失人類原有的本性,不要,我不要,我真的不要!

名師點評:芯片是高科技的產品,對於生活在現代科技生活的人們來說,期待智慧機器人代替一切勞動,而人自己只管享受生活是長久的期待,智慧芯片聽上去覺得這種期待即將變爲現實。可是,考生直接在標題上就鮮明地對智慧芯片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我不要”。然後,在正文中,從多個角度表明自己對智慧芯。

篇四:大學聯考必讀的優秀作文及點評

大學聯考作文的質量高低,首先取決於思想含量的高低,沒有深湛的思想,沒有深邃的思辨,即使文字如何漂亮,也只能是“花拳繡腿”,營養不良。大學聯考作文發展到今天,專家們已經認識到了其中的弊端,因此特別強調“生命質感”,也就是文章中必須注意抒寫自己的生命體驗,自己的生活感受。這15篇文章都是具有“生命質感”的佳篇美什,在挖掘自我生命體驗方面,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其次語言表達的優劣和審美能力的高低,也是決定文章質量高下的重要因素。我們不可能設想,文章的思想含量很高,但是文字表達卻很糟糕,審美能力也很低下。我想這樣的文章也沒有人喜歡,正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當然了,大學聯考臨近,要想在短暫的時間內練就高超的語言表達,形成頗具個性的審美能力,是不現實的;但是明白了這一點,在僅剩的時間裏做點兒努力,不是沒有指望的。那種在大學聯考作文備考方面不作爲的做法應當堅決予以摒棄!

目前最要緊的有三條:

一、每次模擬考練的寫作要緊緊抓住“立意高遠”不放,寫出不凡的立意,寫出深邃的思辨,爭取能夠以辯證的、一分爲二的、矛盾的、發展變化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二、爭取在行文中少用或不用第二人稱——你、你們,多用第一人稱。——“我”“我們”質感。

三、千萬注意語言表達和文章結構的和諧統一。廣義的表達包括“文章結構”在內,因此在安排好文章結構的同時,要把語言表達跟文章結構和諧的統一起來,以達到“文從字順”、結構完整勻稱的效果。

另外對文章的點評,一般以篇末總評爲主,有些文章的點評,對局部段落和語言表達也做了賞析。大學聯考作文如何寫作,指導和點撥就隱含在篇末總評裏,不單列出來,每篇文章的字數也都做了統計,附於文後括號裏,以便掌握篇幅。

所有文章的精美詞句都加線指明,以期能更好地給備考帶來切實的收穫!

1、河 流

河流是一條最動人的線條,它流暢、貫通、空靈,它智慧、偉大,它造就了文明。它源源不斷,滾滾不止,亦是文人墨客傾愛之物。在我看來,思想便如同這河流流淌在人間,貫穿了中國幾千年的古老文化。

思想如同這河流般流暢,是河流孕育了智慧,它是文明的發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聖人的光芒普照大地,聖人的光輝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股思想之潮便在此處流轉。這是智慧的發源,文明的新的開始,儒家經典學說便流淌在中華大地。

思想又如這河流般貫通。他,公元前251年任蜀郡守,一直苦於四川的旱澇。於是他總結出了“深淘灘,低作堰”的心得,這永遠水氣淋漓的學問。都江堰這一偉大水利工程造福了直至今日的人們,而正是他——李冰,讓這股股河水都精神煥發,合在一起踊躍着飛奔的力量。當水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一分爲二,得以治流。後人把李冰的雕像立在河中來紀念他。他大智又大巧,死於兩千多年前,卻明明還在指揮。他以老農的思想,進入了最澄澈的人類思考學。都江堰,爲民衆送出了汩汩清流,永遠地滋潤着中華民族。

思想如這河流一樣源源不斷、滾滾不止。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多少文人墨客對着這滔滔不絕的流水抒寫自己的情懷。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無奈;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激昂;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苦;又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矛盾。河流,是他們所思所感之物,他們借流水道出了多少悲壯愁苦,水也因此流入了人們的心田。沒有斗升之米、爵祿王侯的渾濁,流水給急躁以清冽,流淌在人間的只有如水般靈動的思想,它流淌在大江南北。

思想如這河流般激越。魯迅在《生命的路》中寫到:“自然賦予人們不可調和的還很多,絕不因此回頭。 ”他爲了肩起“黑暗的閘門”而擁有一顆赤誠的心,他是中國近代最痛苦的靈魂,再沒有別的人心中的情感比他激越。彷彿有一條氣勢宏大的河流奔騰在他心中,它悲憤地流着、一往無前地流着。

歷史的長河貫穿了幾千年的思想和文化,沒有地理的限制,沒有時間的束縛,成就了那麼多智慧的傑作。這動人的線條還將蔓延下去,直到永遠。

【鑑賞】 “河流”具有豐富的外形和深邃的品質內涵,河流悠長、激盪的外形特徵和永恆、奔流不息的品質都可以作爲選材立意的切入點。作者展開聯想,以求新求異的創新思維將“思想”與“河流”相連,找到它們的共通處:從源頭上看,河流有源頭,而人類的思想是文明的源頭;從發展上看,都有連綿不絕、貫通始終、延續傳承的特點。作者深入細緻的分析、闡釋,讓思想的河流盡情揮灑出別樣的情調,體現了作者較強的思辨能力;再加上詩文的恰當引用,這篇文章在格調上便顯得深邃而雅緻。

2、萌 動

告別了昔日的青澀,我懵懵懂懂地踏進了高中的校園。

週末,在網上百無聊賴地瀏覽一些新聞資訊,準備找人聊聊天什麼的,突然的,一個灰色頭像一反常態,變成了彩色,鮮活地跳躍起來。他怎麼會上來?我一時不覺驚訝。

“嘟、嘟、嘟”隨着一陣清脆的節奏,一條信息傳了過來。“你是陳詩慧嗎”?我一時意外極了。

“是我呀,你現在在哪所學校啊?”

我回道。“不是很好啦!”

他又發來還回了一個笑臉。正當我猶豫着該如何繼續話題時,他馬上又道:“你知道嗎,我已經是班級團支部書記了!是同班同學投票的,過了半數。”聽得出來他的得意,想不到他在新學校過得不錯,甚至連打字也利索多了。

我打趣說:“許毛,你混得真不賴嘛!”之後的交談隨之輕鬆多了。想當初我們同學時,他在班上默默無聞,成績也不是很好,可現在從他的談話中卻時時流露出從未有過的自信和開朗,我真由衷地爲他高興。

“這次去東方綠舟軍訓我還被評爲榮譽室長了呢!”

“哦?是嘛!”他好像看見了我將信將疑的樣子,竟然把獎狀攝下來傳給了我。沒錯!我睜大了眼睛看了個真切,獎狀上面真的是他的名字。

“你知道嗎,我們班的男生共兩個寢室,25個牀鋪都是我一個人整理的。他們就只知道吃和玩,臭襪子還到處亂丟……”聽得出來,他嘴上這麼說着,實際上卻爲自己的工作引以爲豪着呢,我深深爲他高興,畢竟我曾經的同學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新的學習環境中建立了自信,挖掘併發揮出了個人的價值!更重要的,我看到了一顆金子般的心正在萌動。

“許毛,你有做家庭婦男的潛質哦。”我打趣着。

“哪裏,真正的還沒有爆發出來呢”……我相信了,萬物的生命力是巨大的,是無法估量的,尤其是幼芽萌發時,在萌動之前它醞釀了巨大的爆發力,能夠衝破一切,破繭而出,厚積而薄發,一旦時機成熟,會迸發出令人震撼的光芒!

“嬌,你最近過的怎麼樣?”我關心起另一位好友。嬌是一位心思細膩的女孩,不時會有些小迷茫,小憂鬱。

“不太好,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一位知心朋友,很孤單啊!”

我想等會兒肯定又是這樣的信息會傳過來吧。正當我等待時,“叮鈴鈴”電話想了起來,我接了起來,“是慧嗎,你知道嗎?今天我們班在爲校運動會開幕式排練舞蹈,沒想到平時大家嘻嘻哈哈,做起事來倒有模有樣的。同學處久了,都能做好朋友了,而且發現了每個人蘊含的能量了!”

“是嘛,那太好了! ”我打心裏替她高興。

“所以,慧,你不用擔心我啦!對了,你呢,換了新的環境有什麼感想嗎? ”拿着電話我竟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了……

春暖花開的校園,我一個人推着自行車,走在幽深的長廊上,第一次感到孤單的感覺涌上心頭,迷茫之中擡起頭仰望那蔚藍的天空,在瀏覽之餘忽然眼角瞟到告示欄:羽毛球社招聘活動……有意者請到學生處報名……我驀然間明白了,於是調轉了自行車車頭。

【鑑賞】告別了昔日的青澀,“許毛”和“嬌”的高中生活令“我”意外。沒有了迷茫憂鬱,沒有了獨處旁觀,他們流露出的本該屬於青春年少的自信和開朗,讓“我”驚訝和意外。似春暖花開的高中校園,不該有孤單和自憐,昔日同學對新生活的融入和參與,表現出花季少年蘊含的能量和別樣的人生體驗。“我”的人生態度隨之改變,責任意識隨之萌發。文章文筆樸實清新,格調健康向上,情感明朗陽光,文淺而境高,表現出屬於這一代人的真實的情感體驗和思想追求。文章本身就是一曲明朗悠揚的青春之歌。

篇五:大學聯考滿分優秀議論文及點評

大學聯考滿分優秀議論文及點評

1、話題作文珍“惜擁有和懂得捨棄”:擁有的方式

自幼就聽說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氣的小猴摘了苞谷丟了桃子,丟了苞谷去摘西瓜,結果卻一無所獲,年幼的我們都對那隻可愛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間我們都已長大,奔忙於晨夕之間,明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現代劇。有人忙碌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卻認爲失去的才最珍貴;有人懷揣着許多的獲得,卻身心疲憊,不敢放棄。靜心去想,其實我們並不快樂。

(用簡潔的故事切入話題,引出文章的觀點。)

如果說"擁有"是寶貴的財富,我們因爲擁有知識和能力而驕傲自豪,因爲擁有親情和友情而幸福快樂;而不知道珍惜卻使它埋沒於凡庸,就會分文不值。

花開絢爛,只因有愛花的蜂蝶才倍加美麗;漠視它,只會在花敗英殘後哀嘆感傷。日出燦爛,只因有熱愛陽光的人才倍加溫暖;藐視它,只會在黑夜裏孤寒後悔。

(用對舉的語言形式,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比論證"擁有"和"珍惜"的關係和表現。)

飢餓者視糧食貴於金錢,寒冷者視衣帛重於珠玉,只因他們真正體會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敗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爲他們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勞。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娛,無得失而自樂,他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因爲他們知道,只有現在的擁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將來的只是水中月鏡中花,雖美卻虛幻。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古風悠悠中陶淵明吟唱于田園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務幻望虛之子。

(使用古詩,便於說理。)

也有哲人說,人如負筐採石者,於歲月的崎嶇蜿蜒間採擷心愛的珍寶,載着越來越重的行囊,追趕流逝着的光陰而懷揣曾經希冀的未來。當衣食使人淪於瑣屑庸俗,成敗使人墮爲鉤心鬥角,擁有,竟成了累贅。或許,讓昨天隨風而逝,讓明天姍姍而至,失去些擁有,我們會更輕鬆。

(用名人名言證明觀點,有說服力。)

有登山者不幸將腿夾於兩石間,呼喚、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將腿卸下,血流殷紅,浸潤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幫助。後來他得救了,雖丟失了健壯的肢體卻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對強權富貴的逼迫誘惑,職位榮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超凡於名利之上,慨然擺脫擁有的羈絆,名垂千古。 壁虎能斷尾,所以弱小的它們勇敢地長存於世;蝸牛不捨殼,所以只能緩慢地爬於尺寸之地。

(連續用事例證明,增強了文章的氣勢。)

捨棄,不是浪費。當前進的步伐因行囊而蹣跚,舍掉偌重的負荷,腳步纔會更堅實。甚至捨棄比擁有需要更多的勇氣,擁有是我們曾經辛苦的汗水、心愛的珍品,棄之,幾許依依之情絲痛心呵!

(對所列舉的事例進行分析,證明自己的論點。)

許多的選擇與行爲都令人難以左右,處於昨日與明朝,總會有幾多惆悵幾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車,於一站站的聚合離別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選擇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擁有,學會割捨自己的擁有,才能真正擁有自我。

【感悟賞評】文章先通過一個故事引出觀點,然後用對舉的方式用事理、事例證明,結構完整。作文前,注重了對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發了寫作的靈感,在選材上下了一番功夫,材料正反對比,有事例有分析,所以文章顯得很有生活性,有說服力。

2、莫把情雲遮慧眼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無數的感情裏度過的。有人說一個人的生命從笑聲中開始又在哭聲中結束,這一笑一哭,莫不飽含着濃濃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標、希望,使生命真正飽滿、充實,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華。

人們重感情,人類也許永遠也無法理解在一頭飢餓的雄獅面前,它的孩子與獵物沒有區別的那種無情獸性。然而深深淺淺的感情織成的雲卻又常常成爲一種遮蔽,讓人們原本智慧的眼躥無法看到青天。

司馬遷說,人情莫不念父母、顧妻子。人在很多時候都會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碼將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關心的人,就像俗話所說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於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鄰的寓言而今人也仍舊在走着這條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遠。一個年輕的女職員在她本該擁有幸福家庭,擁有燦爛前途之時卻因貪污公款被投入監獄,當人們問她爲什麼要做這種傻事時,她的回答只有三個字:“爲了愛。”一位母親,因年幼的兒子身患絕症無藥可治,竟抱着兒子一起踏上了黃泉路。一個老實的農民,卻也知道講哥們兒義氣,將兒時同學偷盜來的贓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裏糊塗地便成了窩藏犯人們所犯的錯誤,小到考試時幫助作弊,大到殺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時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卻真的成了道家所說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認識到這一點,於是情似乎又變得可惡了。"殺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領域冒出頭來。一樣的顧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務,而熟人卻被晾到了一邊兒;有次品賣不出去,就聯繫一個熟單位做職工福利。反正是親不見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夠體諒,熟悉的人礙着面子不好說,只管讓他們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態度,甚至還成爲了一種被利用的工具。

我們景仰包公,不只是因爲他不畏強權,更因爲他大義滅親,鍘了自己的親侄兒。而事實上,每個人在感情佔了上風的時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靜,就能擺脫情感的糾葛,不論是偏向親近的人還是故意"殺熟",都不再會成爲人們心中對錯的評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當我們注視感情時也切記:莫把情雲遮慧眼。

【點評】多角度扣擊主旨

圍繞"在認識事物時必須控制感情糾葛"這個主題,文章先寫了感情之客觀存在與重要,接着第三自然段舉出了與《智子疑鄰》材料主旨一致的大量事例。行文至此,作者的思維沒有滿足於對話題材料主旨的簡單圖解,而是深入進去,指出了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殺熟"現象,這是因爲利益驅使,使得感情變爲被利用的工具"由於從多個角度扣擊主旨,闡釋話題,至此收束全文就水到渠成。沒有對話題的;住確把握,沒有對社會、生活的廣泛關注,沒有多角度思考的認識能力,文章就不會寫得立意如此深刻,主旨如此鮮明。

3、公則生明

朱熔基總理將"公則生明,廉則生威"這句話作爲他的人生信條,於是,我們看見了一個公正無私、威嚴廉潔的高大形象。

"公則生明",單單四字,意韻深遠。公正,不偏私地想問題、辦事情,則處理問題明智正確;反之,帶有主觀色彩,便不能公正無私地認識和處理問題。而人往往受主觀影響,難以對事物做出正確深刻的認識,所以要做到"公則生明"並非易事。

人們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親疏遠近才能客觀地認識事物。《韓非子》中一則寓言日:宋國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牆淋壞了,他兒子認爲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家老人也如此認爲,是夜,果然富人被竊。富人於是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鄰家老人爲竊賊。可見,富人對被竊一事,完全受感情親疏所左右,自己的兒子、偏私地認爲聰明,鄰翁卻是懷疑對象,這樣不客觀,很難認識到真相,或許,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人們的判斷,要想獲得正確的認識,必須理智客觀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帶一絲感情色彩。

歷覽古來聖賢人,無不在對事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在處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們要向包拯學習,他公正廉潔,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鍘刀上斬昏君,下斬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閃光,只要有罪惡貪婪,一律逃不過他公正無私的眼睛,於是,纔在青史上永遠攜刻着他的名字。

我們要向岳飛學習,他訓練的岳家軍,行軍迅猛,殺敵勇武,這與他的公正無私是分不開的,兒子岳雲,犯軍規違紀按軍法處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兒子而有所偏頗,於是全軍上下,無人不服,元人不讚,因此,岳家軍才使金軍聞風喪膽,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飛的精神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不論是故去的古人,還是現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無私,才能在對事物的認識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對事物的處理上得到讚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於不分青紅皁白,不辨是非之中,我們要堅決拒絕讓感情主宰理智。

"公則生明"這句話猶在耳邊迴盪,讓我們掘除感情的干擾,理智公正地在世爲人吧!

【點評】立意準確 材料豐富

這篇江西考生的滿分作文一出爐,就引來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爲此文水平一般,缺乏創新意識。儘管基礎不錯,但發展等級分給得過高。那麼,這篇文章能否獲得滿分呢獲得滿分的依據是什麼呢首先,這篇文章立意十分準確,爲文"意"爲先,"意"爲帥,這是毫無疑問的。考場作文首先考的就是你的審題立意能力,本文這一點做得很好,準確把握了"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的關係,爲全文定下了基調。應該說是本文成功的基礎。其次,本文論證精當。

這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該考生議論文的功底紮實,論點明晰,論據充足,論證過呈尤其值得稱道,文章由現實入手,引朱總理的話立題,出手不凡,然後簡析"公則生明"的內涵,主體段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帶出兩例正面典型事例。這樣,三個事例一反兩正,對比鮮明,孰是孰卜,一目瞭然。文末再聯繫現實,照應主題,整個論證過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再者,此文材料豐富,文章不過800字,利用的材料就有四廿,有正有反,有理論論據有事實論據,有現實材料有歷史材料。各種材料搭配使用,論證的效果很好。

篇六:優秀作文及點評

優秀作文及點評

作文編號:1

作文成績:58.5分

國之安需法家拂士

材料中將“守望者”詮釋爲負責爲一國或一人指出過錯,以使國家永昌之人,讓我聯想到古文中的一個同義詞——“法家拂士”。誠然,謀求國家安定與發展,必然需要“法家拂士”這一羣正義者。(評:主題句萬歲!)

國之安需法家拂士。因爲若無,也許意味着一個朝代的完結,或一個國家的覆滅。歷朝統治者多以夏桀、商紂爲戒。作爲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此二者獨斷專制、殘暴有加,不虛心受諫,反而虐殺“法家拂士”。於是他們的統治是短命的,歷史的車輪無情地軋過他們的那頁。試想,當“法家拂士”被屠盡,又有誰能爲一國之興盡己智謀、獻其忠心呢?朝代更迭、國家覆滅是沒有“法家拂士”的苦果。

國之安需法家拂士。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我們不難發現那一羣法家拂士們高大的身影,是他們,將名利生死置之度外,作出種種努力只爲國家的再繁榮或民族的昌興。

那些閃耀的身影中有衛鞅、有王安石、有張居正,爲國家的強盛作出了艱難的改革後卻反遭噩運,這是他們個人的不幸,但對於國家的安定昌盛卻是一大幸事。

而放眼近代,我們更不會忽視那些豪情,那些凜然正氣,那些義不容辭與前赴後繼。“拼將十萬頭顱血,須將乾坤力挽回。”戊戌六君子爲喚醒國人而甘願伏在刀口寒光下,魯迅先生日日筆耕不輟書寫思想,孫文先生奔走呼號“自由、平等”在國家的大廈將傾的時候,他們看到了凶兆卻沒有逃之夭夭,而是畢其精力以一肩相扛,從不考慮自身而只願國家早日安定,山河早日風光霽月。歷史證明,如若沒有這一羣正義的“守望者”,國將何安?家又安在?——國之安多麼需要這樣一羣法家拂士,痛斥現狀之黑惡,開出一劑復興的強心針。(評:舉例得當,例證有一定說服力。)

縱觀古今,沒有法家拂士,國運難昌。歷朝開國後一段時期往往較爲繁治,是因爲統治者願採納諫言而不只聽媚辭。中華民族在大劫難之後,復興重建之時,更不可忽視對“法家拂士”的培養、保護與鼓勵。

保護與鼓勵“法家拂士”,培植社會正義的中堅力量,就需要國家營造寬鬆、和諧的社會輿論環境,不禁錮人們的某些思想自由。而作爲我們,國家的公民,更當以史爲鑑,學習前人置利益於度外、敢於維護國家安定的勇氣與精神,全面提升自我以成爲“法家拂士”的一名。 當全社會,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意識到了“國之安需法家拂士”併爲此積極行動的時候,我相信中華國運必昌,金龍之騰飛指日可待矣。(評:號召式結尾,有一定感染力。)

【評語】本文確實有獨到之處。

關於立意。作者通過對材料的解讀,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對材料有一個正確、全面的理解——國之安需法家拂士。從歷史談起,這一論點的提出是具有深遠意義的。作者人小志氣大,表現了當代學生的時代意識,關於謀篇佈局。

作者扣住了考場作文的得分的關鍵——點題、扣題。作者深諳材料作文得分之道,開篇提到材料,並提取材料的關鍵詞守望者。在闡述材料的過程中帶出自己與關鍵詞緊扣的觀點——國之安需法家拂士;其次,中間主體部分緊扣中心論點,反、正對比論證。正面論證有詳有略;接着,論證的過程中法家拂士守望者交替使用,題目與材料均扣住,文章渾然一體;最後兩段還結合生活談如何培養這樣重要的正義之士,作者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關於選材。作者對已學知識能正確把握,引用《寡人之於國也》的觀點,並且運用戊戌六君子、魯迅、孫文等例子來論證,貫穿古今,詮釋了法家拂士的重要性。

關於語言。論證的過程中,語言簡潔有力,反問句式鏗鏘有力,能直擊閱卷者的心坎。詞語生動形象:刀口寒光、筆耕不輟、奔走呼號、風光霽月等,能突出人物的特點,彰顯人物的光輝。

關於不足之處。文章個別地方語句不通順。如何培養法家拂士這部分,作者只是點到即止,要是能有一些具體的建議就更好,更能顯出思想的深度。

作文編號:2

作文成績:56.5

讓守望者永存

薩義德在其《知識分子論》一書中,明確指出:“真正的知識分子受到形而上熱情的感召,斥責暴力,批判不公,監督權威,保護弱小。”這是一羣真正的守望者,特定的歷史條件、時代環境需要他們步出人羣,勇敢堅強地扛起道義的大旗。這樣卓爾不羣之士,理應永存。(評:提出中心論點。)

在這些守望者身上,人們看到的是一種對人類普遍真理的堅守。這些人沒有因爲享有更高等的知識而洋洋得意,對大衆漠不關心,“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他們在用自身的學識感召時代、引領社會。當胡塞爾在爲歐洲文化危機而四處演講時,當羅素也在爲人類幸福反對製造原子彈時,人們很容易在他們身上看到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博大的悲憫意識。他們爲時代尋找方向,爲人類謀求出路,絕不辜負知識賦予他們的責任。

“絕不把團結置於批評之上。”美國作家薩義德如是說。高度自覺的批判意識,不從衆合流的獨立精神讓時代的守望者早已捨棄了小我。無論是尼采在德意志民族熱情最高漲時憂慮地提出戰爭的隱患還是梁漱溟因爲文革問題與毛主席在大會上的據理力爭,都讓世人真切地體會到這些守望者身上的無畏與擔當。他的筆受上帝指揮。“他的筆受上帝指揮”蘇聯主席這樣評價索爾仁尼琴。堅守、獨立、批判、非守望者爲之,誰爲之?(評:一句反問引起讀者共鳴,讓讀者不禁拍案叫好。)

反觀當下,如巴赫金所說:“這是一個衆生喧譁的時代。”形形色色的言論,亦正亦邪的倡導,多元之下,無疑需要守望者挺身而出,喊出時代最強音。然而越來越多飽學之士卻在盡力逃避守望者的身份,說違心話,辦違心事。筆桿子上那股“形而上的熱情”又到何處去了?是消彌於生活中瑣碎的平庸還是社會上隱蔽的設定?抑或那浩然之氣已妥協於更多對現實的考慮?功利誠可貴,理想價更高。若一個時代的心靈蒙塵,眼光呆滯,民族的文化內核,國家的精神脊樑又靠何人去塑造、去擔當呢?莫忘守望。(評:與前文遙相呼應,邏輯縝密。) 馬丁·路德·金說:“歷史終將記住的不是壞人的喧囂,而是好人的沉默。”《中國青年報》的主編也在北大中文系的畢業典禮上激昂地提出:“這個社會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妥協,而是北大人的堅守。”作爲擁有更高學識,擁有成爲守望者稟賦的人,理應吶喊,必須振臂,讓世人看到人類道義的大旗在舞動,在飄搖,無論風雨。

讓守望者長存,(評:既是結論也深化了主旨,這樣的謀篇佈局,可謂結構嚴謹,環環相扣。)不使寂靜籠罩於時代的每一個角落,使高尚的情操永駐偉大的內心。

【評語】本文是考場上不可多得的高分作文。

一、關於立意。作者能從材料中提煉出:守望者的內涵,能準確把握好守望者的界定。文章開門見山地提出什麼是真正的守望者,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時代環境中,勇敢堅毅地扛起道義大旗之士,批判不公,監督權威,保護弱小,這樣的守望者,理應永存。

二、關於選材。作者能在素材儲備庫中迅速地搜索到自己讀過的關於薩義德《知識分子論》一書,並捕捉到文中閃光的句子作爲論據來論述如何做守望者。文中引用薩義德認爲的知識分子是特立獨行,甘於寂寞,秉持獨立判斷及道德良知,不攀權附勢,不熱衷名利,勇於表達一已之見,充當弱勢者的喉舌。與材料中守望者能看到一個社會的凶兆,護衛某種思想價值觀,以及守望者不誇飾、不吹捧、敢於直言力排衆論、甘於寂寞剛好不謀而合,作者很好地詮釋了守望者的內涵。

文中還列舉胡塞爾、羅素、梁漱溟等的事例,論述守望者在喧囂的時代如何做到堅守、獨立、批判的,與此同時作者用反觀當下過渡,用巴赫金的言論,呼籲在這個心靈蒙塵的時代莫忘守望,文章結尾作才引用馬丁·路德·金和《中國青年報》主編在北大畢業典禮上的話來作結論:守望者永存。

三、關於語言。本文語言凝鍊、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多引用名人的言論作爲論據,文中的鐵肓擔道義、辣手著文章、功利誠可貴,理想價更高等可謂字字珠璣,擲地有聲。

四、文章值得改進之處:文章第三段所引用的薩義德的絕不把團結置於批評之上的理論是有爭議的,不建議引用;再者這句話並沒有透徹地證明守望者捨棄小我。如果文章第2、3段集中筆墨選舉一個事例道出守望者推動社會變革創新,可能會收到更好的論述效果。

作文編號:3

作文成績:56分

肩起吉言的閘門,勇敢守望

當“幸福”出現在電視上每一個受訪者的口中,你懷疑過嗎?當GDP一路飛漲時,你懷疑過嗎?當社會傳頌一切安好時,你懷疑過嗎?當學術界一派繁榮時,你懷疑過嗎?我懷疑過。 (開篇以排比設問的方式質疑了生活中一些習以爲常的安定現象,開篇引人深思,巧妙地引出下文。從最近央視對百姓幸福的採訪,到爲政界一路高歌的學術界,從百姓生活、經濟動態、社會秩序到文學藝術,言雖簡,意不淺,涉獵面廣,引人深思。)

許知遠也曾在書中引言:“這是一個大寂靜時代不是守望者失職了,就是守望者死光了。”(評:引用他人言語,更具說服力。)誠然,所有人都對一個充滿吉言,一切安好的社會無比嚮往,但真實社會中出現這樣“一切安好”的現象卻極大可能地隱埋了社會的缺漏,弊端。人民永遠停留在“安定”卻又無知的環境中,社會又怎麼可能進步?唐皇以人爲鏡,在這個大寂靜社會中,我們要以守望者爲鏡,每個人更應勇敢地肩起吉言的閘門,見見那些兇言。(評:道理事例論證,以唐皇爲例,正面說明社會需要守望者。這段話在整個行文中處於承上啓下的過渡段。承接上面所言,一切安好的社會暗含危機,呼籲時代的守望者,引出下文。)

倘若沒有守望者,那麼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二戰時的德國不就沒有守望者嗎?希特勒一個號令便將民衆捲入“快樂”的罪惡中,以致戰爭的傷疤遍及世界;明清時期的思想不就缺少守望者嗎?文字獄的洗禮中,多少文章是裹攜着陳舊拙劣的思想,以致中華文明的文化發展受阻,思想滯後。因爲缺少守望者,人們被一個充滿吉言的社會,時代矇騙,致使停滯、落後、傷痛。難道守望者還不重要嗎?

(如果沒有守望者,社會將陷入盲目、停滯、落後,甚至帶來歷史性的傷痛——二戰時候的德國、明清時期的中國。反面論證守望者很重要。)

看着與德國相反的美國,因其社會自由,言論無阻,人人敢當社會的守望者,所以美國纔可變得如今這樣民主、進步;看着與明清相反的近代俄國,索爾仁尼琴等思想家不畏社會的阻礙勇敢地守望、批判,才使俄國社會掀起了批判、改變的狂潮,才使社會變得更加進步。所以,守望者之於時代、國家都意義非凡,只有當守望者不失職,敢發聲,時代、社會纔有可能進步。

(反之,一個有守望者的言論自由,民主進步的社會才能進步——俄國、美國。正面論證守望者的重要性。) 迴歸一切安定的當下中國,難道不一樣嗎?(評:過渡自然)面對人民個個幸福的社會,央視記者深入東北、陝西,向中國社會宣佈有許多人還在捱餓的狀況,勇敢地肩起了守望者對人們警告的作用;面對平靜的社會,劉瑜、柴靜用自己的經歷向社會宣告人民道德滑破嚴重的可怕現狀,拆除了埋在社會深處的定時炸彈,肩起了守望者的責任;面對美術界的一派繁榮,陳丹青痛陳美術學生的呆板,美院對藝術的忽略,讓中國的美術急停在了墮落的邊緣,肩起了守望者的責任正因爲他們的守望,我們得以不被欺騙。所以,難道我們每個人不該勇敢地肩起守望者的責任,爲社會進步添一份力嗎?

(本段以排比舉例的方式,守望者之於一個國家、時代的重要性。說服力強,呼應開篇中我們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安定現象,樂觀地看到我們社會中一些敢於發聲的守望者,結尾以反問的方式強調社會守望者的職責是每一個人都應該盡到的。)

今天,你肩起吉言的閘門,勇敢守望了嗎?(評:以問句結尾引人深思,呼應題目。)

【評語】看似平實的言語流露出縝密的行文思路,文章說理充分,正反對比論證,古今中外理據結合,語言流暢,環環相扣。

篇七:20XX年山東省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及點評

20XX年山東省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及點評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近年來,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開設專欄,爲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錯,發現其中確有一些語言文字和文史知識差錯。對此,這些作家紛紛表示理解,並積極迴應。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誠懇地感謝讀者對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後,也表達了自己的謝意,他表示,請別人挑錯,可能是消除謬誤的好辦法。

要求:1.選準角度,自定立意;

2.自擬題目;

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徵鮮明;

4.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

【題目解讀】

從題目形式來看,材料作文更能激發考生多角度的思考,讓學生有多角度的選擇。

從題目內容來看,今年山東大學聯考作文與20XX、20XX年山東作文題目相比,延續了大學聯考語文作文與社會生活緊密關聯的特點;今年山東作文題目引用莫言的材料,其材料本身較20XX年孫中山先生的名言與社會生活關聯更顯密切。 從寫作的難度來說,山東近三年的作文都不難立意,顯然都沒有在審題立意上故意爲難考生,但要寫出真正優秀的文章卻不容易。如果沒有不錯的語文素養,沒有較深切的對生活、對人生的體會,沒有一定的語言文字表達技巧,是寫不出高分作文的。

由此可見,考生要想作文分數有所突破,學習中還要把訓練的重點放在日常生活與人生感悟的表達,以及寫作技巧的訓練上;力求抓住生活中零星的感悟,及時表達,積少成多,努力做到詞能達意、詞能悉意。當然,在寫作能力提高的過程中,一些具有深厚生活積澱的文學作品和大學聯考優秀範文的品讀,對於考生生活和人生感悟的積累以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山東作文題目明顯地有以《咬文嚼字》專欄爲代表的讀者和以鐵凝、莫言爲代表的作家兩個角度。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這個題目比較適合寫議論文。從讀者的角度可以寫求真,寫勇於質疑;從作家的角度可以寫謙虛,寫坦誠,寫風度。

不管從哪個角度立意都不難,但要出彩,就一定要有亮點。比如讀者的角度,可以寫《做一隻無畏的啄木鳥》。題目中運用比喻修辭,比咬文嚼字糾錯諸如此類詞語更具有文學色彩;啄木鳥前加上無畏,更容易表達這種敢於質疑的精神;而且好的題目有了,作文的開頭就更容易入題。

從作家的角度立意,考生一定要表達出自己對材料中以鐵凝、莫言爲代表的作家行爲的準確理解:比如敢於承認錯誤的坦誠與擔當,比如面對讀者糾錯的謙虛與大度,比如那種不浮誇、不炫耀、不推卻待人待己的天然本真。一定要注意,文章不能空泛地談,要用恰當的材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文章的結構思路要清晰,語言表達要符合邏輯;文章結尾的昇華,要結合社會生活,力爭體現立意的人文價值、現實意義。

【滿分作文】

1、善待錯誤,人生境界頓開

面對《咬文嚼字》的挑錯,著名作家積極以感謝和理解迴應,令人爲之動容。我總以爲,唯有積極面對別人的批評和挑錯,人生境界才能不斷昇華,生命才能日益趨向不朽和偉大。

挑錯的必要性,來自於主觀世界的狹隘與片面。我們常常沉醉於自己超於常人的流光溢彩,而忘了在驕傲的同時保留一份面對不足的謙卑。

所以善待別人的挑錯,是爲了塑造一個更理性的靈魂,它讓人清醒,讓人自如。智者如曹禺,也深諳這一哲理。當美國劇作家蒙特來華拜見這位劇作大師時,交流正酣,曹禺拿出黃永玉對他的批評信:我不喜歡你後來的戲,一部也不喜歡,你丟失了通靈寶玉,你爲勢位所誤!如此辛辣,一針見血,指出曹禺重政治,輕創作的錯誤,曹禺硬是讓翻譯一字一句譯給蒙特聽……可見曹禺的偉大,除了對藝術的不懈追求,還體現在了對挑錯的理性面對和坦然接受。

然而,若一味妄自尊大,對別人的挑錯充耳不聞,人生之路只會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敗的苦楚。李經緯,在改革開放後建立了健力寶公司,創造了可與百事可樂比肩的商業傳奇。可是,面對前無古人的成功,李經緯卻對別人的挑錯一概拒絕,面對公司上至領導下至員工的批評與阻擋,他不管不問,集巨資在廣州建造健力寶大廈,最終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

面對業界好友對他不考慮商業規律,一味拉廣告招商的挑錯,他拒絕誠懇吸收,最終讓健力寶暗淡於歷史的長河之中,他自己也身陷囹圄。

那麼,如何善待批評以追求完美自我呢?

首先,面對別人尖銳的挑錯,要保持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態,不急不躁,不躲不藏;如季羨林所說的那樣:別人說的話是鼓勵是批評是鞭策,都是對我好。其次,要學會甄別有價值的挑錯與一味爲了挑錯而挑錯,也就是說,在面對別人挑錯時,不是固定的屈從,而是要保持一份起碼的信任。如演員於是之一輩子都在接受觀衆的挑錯與批評,但必須經過審視——消化——吸收的過程,最終把一個個鮮活的角色演到了人們心中……

人生逆旅,每個人都會犯錯,迷失甚至被異化,而往往一份善待別人挑錯的胸襟,能夠帶領你欣賞更旖旎的風景。

【名師點評】閱卷組專家認爲,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首先題目擬得好——善待錯誤,人生境界頓開,把善待錯誤上升到人生境界的高度,這就遠遠高出了那些只知就事論事的考生,這說明一個好的標題可以激活全篇。當然,在選擇論據上也費了一番心思,曹禺一例是正面的例子,論述了善待別人的挑錯,是爲了塑造一個更理性的靈魂,它讓人清醒,讓人自如,李經緯一例則是反例,從反面論述了別人的挑錯‘充耳不聞’,人生之路只會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敗的苦楚。文章最後指出了對待批評和挑錯的正確做法。可謂層層遞進,水到渠成。

2、正視批評,成就謙謙君子之風

在《咬文嚼字》雜誌開闢專欄,專門爲名作家著作挑錯之後,這些作家紛紛表示感謝,誠懇承認錯誤,可見,接受別人的指正與批評,正視自己的錯誤,是消除謬論的好方法,顯示了一個人大度謙和的君子之風。

胡適一生名滿天下,也謗滿天下,讚揚和批評他的人都表現到了極致。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從不以激烈的言辭攻擊自己的反對者,而是正視別人的批評。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現,恰是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之風。他年老時身居臺灣,大陸人民不認可他,他坦言:我這一輩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對國家有益,剩下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罵的。並說:允許別人說話是形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條件。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謙卑的心態,正視別人的指責,他的謙和君子之風永遠存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而與此相對的,是其好友陳獨秀。兩人初爲同道,後因政見不同而成爲政治上的死敵,然而私人的友誼仍在。陳獨秀主張激進革命,拒絕接受漸進改良派的任何批評建議,最終因自大而決策失誤,致使無數共產黨人被殺害,其本人也被開除黨籍。然而在其窮困潦倒之時,發動北大全體教授營救他的卻正是胡適。

接受別人的指責,正視自己的錯誤,是成功路上必備的態度。文化大革命後,改革開放總設計師正視羣衆的指責,及時修正錯誤,做出正確決策,迎來了開放口岸的汽笛聲聲、交易所的鈴聲陣陣……

在當今中國,青年們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他們敢於對混亂的現狀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想說,青年人要發出屬於自己的好聲音,首先要練就一副好嗓子,選擇那些有可能對現實造成危害並要繼續危害下去的事,以慷慨激昂之音爲促進社會的調整和改變發聲。而我們的國家,只有正視來自各方的指責,纔會讓這個幾千年來以智慧、謙和而著稱的國家,不失應有的謙謙君子之風。

正視批評,讓我們一起做出努力,成就謙謙君子之風,消除謬 誤和浮躁之氣。

【名師點評】這是一篇意蘊深厚、條理清晰、比較規範的考場議論文。文章直接截取材料,由此引出自己的觀點:接受別人的指正與批評,正視自己的錯誤,是消除謬論的好方法,顯示了一個人大度謙和的君子之風。這樣入題迅速,點題明確,又能避免偏題,使文章乾淨利落。結構嚴謹、清晰,由材料起,引出話題和中心,再到選取胡適、陳獨秀一正一反的例證,相互對照,同時例證之間又相互關聯,形成正反對比論證,深化了主題。最後一部風,表達對國家之關懷,結尾處從青年人的角度發出號召,有氣度,有擔當,情深意切。首尾相扣,一氣呵成。對人物素材的嫺熟運用,對文化名人的中肯評價,將話題演繹得機警而成功,使文章立意深刻,思想卓然不羣,意蘊豐富,具有不可抗拒的思想力量。

3、腹有雅量氣自華

我喜歡門外的那條河。

它平和靜謐地流過時光,將所有的雜質一一沉澱,白雲蒼狗之間,仍清澈見底。偶有桀驁不馴的一次,人們爲它加固堤壩後,它就繼續溫順地滋潤農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錯誤的作家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種直視錯誤的大氣魄,是一種虛心聆聽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羅馬,可到達花開的彼岸,亦可安然走過黑夜裏的山路。

直視錯誤,腹有雅量,氣自芳華!

金鑾大殿上,羣臣惶恐,懼怕天威。她讀完駱賓王將她罵得狗血噴頭的《討武檄文》後,莞爾一笑,大讚此人才華。臣子們面面相覷,她卻責備宰相不能早日發現這一人才。

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對批評和指責,作爲天子的她不僅不慍,反而欣然接受。她敢於直視自己的錯誤,如玫瑰般鏗鏘的她從不爲自己歌功頌德,而爲自己留下了一塊無字碑。她深知,無字,方能不朽;無言,方能萬言!

雅量,讓一代女皇,托起日月當空!

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而雅量,卻如同那幽谷芝蘭,香飄千年,至今仍在。

堅淨齋裏,他揮毫潑墨,一橫長城長,一豎字鏗鏘。

詩思清深詩語雋文衡史鑑盡菁華。啓功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大師。他有着博大精深、無所不容的學問,也有着雋秀灑脫、卓爾不羣的書法。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虛心請教於人,每當別人指出他的不足時,他便欣然如一個得到禮物的孩童。

這便是雅量。對待不足敢於直視,胸懷如天地廣。

雅量,讓一代大家山高水長!

雅量讓鐵凝與莫言真摯感謝爲他們挑錯的人,讓他們的作品更上一層樓。於人如此,於國家,未嘗不是如此。

遙想百餘年前,鴉片戰爭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國的美夢,我泱泱大國就這樣跪倒在了《南京條約》之下。但是面對閉關鎖國的錯誤,我們敢於直視,敢於面對。

於是,有這樣一羣人站了出來,他們以年華爲槳,涉萬里河疆。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幟飄揚在祖國的大江南北,井岡山的杜鵑開出血與火的顏色,南海邊的漁村也地覆天翻,北京奧運火炬點亮中華……

雅量,讓一個民族屹立東方!

而我當代青年,更要直視錯誤,虛心改正,不計過往,意氣風發,鏗鏘前行,因爲——腹有雅量氣自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