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高中議論文作文評語

來源:瑞文範文網 8.81K

內 容 摘 要

優秀高中議論文作文評語

評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給學生下作文評語,則是這一環節的點睛之筆。然而,傳統的作文評語大多公式化、模式化。它不僅很難激發學生髮揚優點和修改錯誤的積極性,更談不上對學生健康的寫作心態的引導和高尚人格的培養。爲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注意評語的藝術性和人文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從老師的評語中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寫作熱情。

“關鍵詞”:評語 藝術性 人文性

現在的學生很怕寫作文,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給學生的作文評語“打擊有餘,激勵不足”。很多教師的評語缺乏真情投入,不講求藝術,多是空話、套話。教師批改作文,不是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而是居高臨下的大加挑剔。這種傳統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不但起不到指導作用,反而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禁錮了他們活躍的思維,使其個性和創造力逐漸喪失。 “做人——作文”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作文評語必須改革,朝着“以做人爲作文之本,用作文促進做人”的方向改革,並以此爲契機教育學生邊作文邊做人。也就是說作文評語不僅要評價學生習作的優劣,更重要的是能夠與習作者實際心靈上的交流和溝通,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通過長期的評語感染,領悟寫作技巧,磨練意志品質,逐步提高寫作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做人——作文”素質養成和和諧發展。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爲學生的作文寫評語呢?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作文不但是學生作文能力的體現,也是其世界觀、人生觀的集中表現,所以教師的作文評語不但要在寫作方法上進行指導,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道德品質,爲人處世等諸多方面進行引導。馬斯洛認爲人的需要有低級和高級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師要站在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改變以往作文評語中作爲說教者的形象,與學生進行平等的、耐心的心靈交流,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評價學生的文章,最重要的除了要求他們寫得生動、形象、具體外,更要使他們喜歡學習、喜歡錶達、喜歡寫作,覺得那是一種快樂。針對學生的心理,教師要用一種清新、親切的語句,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自覺性、自信心和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喜歡寫作,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寫作水平。我認爲真正文質兼美的作文評語應該體現藝術性和人文性,讓老師良好的語言薰陶學生,這對提高國小生的寫作水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就此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讓評語充滿藝術性

愛迪生說過:“最能打動人心靈的還是美。”自然美、藝術美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教師充滿感情,文學氣息較濃的優美語言恰當地運用在作文評語中更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催化寫作熱情,深化寫作認識,真可謂:語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所以,作文評語也應講求藝術性,不妨也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

(一) 新的語言

語言貧乏,乾癟乏味是作文評語的大忌,教師要根據學生具有新鮮好奇的特點,準確地譴詞造句,運用新鮮多彩的語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效地激發學生進行新的探求活動。例如:關於觀察的重要性,三次五次總是寫“要觀察”、“要仔細觀察”、“觀察要仔細”,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毫無吸引力。如果這次寫“美是到處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下次寫:“如果一面觀察一面思考,儘可能地讓多種器官參加活動,多看、多聽、多想、多觸摸,那麼觀察所得會更全面準確。”

有位學生寫《小螃蟹的故事》,寫得惟妙惟肖,很富有生活情趣,最後還得出了“小螃蟹橫走可愛,人要橫走就煩人了”的道理。如果教師看完文章,就大筆一揮,寫上什麼“觀察仔細,語言生動,主題思想深刻”等等,顯然沒什麼意義,學生也不愛看。不妨可以這樣評:自然界有許多小精靈,只要你仔細觀察它,它就會給你豐富的聯想和有益的啓迪。有人觀察蜜蜂,讚美它無私的奉獻精神;有人觀察螞蟻,佩服它勤勞的品格;而你觀察小螃蟹,喜歡它的倔強。看,這些小精靈可真給了我們不少啓迪,真像你說的一樣,螃蟹橫走可愛,人要橫走就煩人了。這是你發現的道理,大人也得佩服。

(二)進步的期待

由於傳統教學中對學生作文的過高要求,再加上教師評語的生硬刻板,使學生對作文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覺得作文是一件很難的事,很苦的事。其實,學生寫作文是初學初練,他們的作文大多是半成品,缺點毛病自然很多,這是很正常的。教師不能用文學的標準去衡量學生,而而應該懷着一顆期待的心,相信他們會進步,在評語中插入徵詢意見式的語句暗示學生,老師正期待他用行動來回答。

例如:“字是人的臉,這次作文書寫有明顯進步,你的臉上也光彩多了。不過,你一向討厭的錯別字老跟着你,給你的作文蒙上了一層陰影。我爲你開一劑良方:不會寫的字問字典,寫完作文後,請教老師或同學,你願意試一試嗎?”這顯然比簡單的一句“錯別字太多”或“請注意錯別字”效果要好多了。

一學生在《我和爸爸》一文中,語言空洞,條理不清,錯字連篇,某老師一跳而過,一個“閱”字了事。但這種做法只會導致學生破罐子破摔,使學生產生一種不良習慣:認爲作文批改完全是教師的職責,寫完作文不檢查、不修改,作文發下後只看分數。因此,我就建議這位老師這樣下評語:“你和爸爸間的真摯情感令老師感動不已,如果能抓住爸爸對你的關心集中起來寫一寫,效果會更好,你不妨試一試。”事實證明,這樣的批語收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對於上進心不強,作文應付的學生,可以用刺激性的語言下評語,對學生的自尊心和進取心形成較強的震撼作用。例如:“張明曾經和你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可現在,人家連續三次作文得優,而你12個錯別字,15個病句,夠悲慘了!你呀,你呀!不是沒本事,而是沒志氣!”責備中暗含着期待,無疑能激發起學生的上進心。

(三)心靈的迴應

詩人何其芳曾說:“生活是多麼的廣闊,生活是海洋。”作文的源泉來自於生活的點點滴滴,所以,在學生的作文裏也難免要出現一些錯誤、怪異、扭曲的東西,對學生寫在作文裏的不好的東西,教師也不能置若罔聞,視而不見。該批評的還得批評,對謬誤還要批判。但是訓罵、責打是一種批評,入情入理地去說服,指出不足也是一種批評。前者挫傷了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會產生牴觸情緒或變得膽小起來,以後再也不會寫大家不高興看,但又是心裏話的東西,從而導致他們離作文越來越遠,那顆幼小的心也會離老師越來越遠。

比如有一位學生在《車廂裏的橄欖球隊》一文中傾訴了自己上學擠車的痛苦,他說:“我都11歲了,身高才1米30,我認爲肯定是坐車時被擠的。”文章最後又寫到:“唉!叔叔阿姨,你們不擠行嗎?你們的小寶貝不是也要長大嗎?你們就忍心讓他們永遠充當‘死球’嗎?市長伯伯們,你們能‘呼風喚雨’,怎麼不來可憐我們這些國小生?你們不是說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嗎,花朵怎麼能這樣被踐踏?”

老師是這樣評的:我替那些大人對你說聲“對不起”。不知道這真誠的歉意是不是能慰平你那被扭曲了的心靈。我能想象你在等車時的焦急;被車撇下時的痛苦;擠在車內的窘迫。我也能理解你由此產生的怨恨。但我也要坦率地告訴你,老師也是這樣擠大的,老師還要告訴你,正如你以後會成長爲一個瀟灑的小夥子一樣,我們這個社會一定會美好起來的,因爲太陽下有陰影,但是更多的是陽光。

“對不起”表現了大人們的謙和;“老師也是這樣擠大的”實實在在的共鳴;“太陽底下有陰影,但更多的是陽光”落後是客觀的存在,而曙光就在前頭。

幾句肺腑之言,既是撫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孩子的心田,比起生硬的說教,不知要好上幾倍。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着眼於做人的引導,立足於寫作心態的矯正和師生情感的交流,採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語調,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生動評語中提高寫作能力,發展人格修養,使他們逐步懂得作文既是生命的需要,同時也是享受生活,抒寫生活的方式。

二、讓評語充滿人文性

葉聖陶先生說:“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點,此意好。”根據葉老的指點,在作文評語中必須堅持運用愛的效應。那麼,如何在作文評語中運用愛的效應呢?我有以下三點主張:

(一)熱情的讚揚

我國文壇巨匠茅盾國小時代的兩本作文,作文中留下了老師充滿熱情的讚語:“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遠大未可限量,十二歲小兒能作此語,莫謂祖國無人也。”這些極富鼓舞性的評語,無疑給少年茅盾以極大的啓示和鼓勵,成了他在文學道路上奮進的動力。

無論是優生、中等生還是差生,只要寫出了優秀的習作或此次習作有明顯進步,就應該正面肯定習作的可貴之處,趁熱打鐵,以充滿激情和希望的評語鞏固學生已有的成績,增強他們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可嘉可賀,又一篇佳作問世了!細緻的內心活動描寫,巧妙的前後照應,證明你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從你的這篇文章,我彷彿看到了21世紀的巴金!”這樣的評語既肯定了學生對作文技巧的靈活運用,又使學生體驗到作文成功的愉悅與滿足,讓他們覺得自己纔是作文的主人,從而激發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在心靈深處樹立起爲做人而作文的信念。

(二) 情感的撫慰

先學做人,後學作文,文如其人都是對作文做人關係的很好闡述。我們現在的作文教學,往往只重視對學生寫作技巧的指導,忽視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實,不管是成人的文章還是學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體現了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他們思想品質、道德行爲的一種流露。通過情感式的評語,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與做人結合起來。

一條有價值的評語不僅能指出習作的得失,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評語中受到啓發:即在學生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啓發他們對一些作文技法問題的深入思考,培養他們駕馭寫作技巧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寫作慾望。

言爲心聲,學生在作文中很容易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要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用評語來搭起師生間溝通的橋樑,好現象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壞苗頭要及時教育制止。某男生因家境貧寒,在作文中流露出消極自卑的情緒,我給他寫了這樣的評語:“沒有人生來就是富裕的,男子漢就應該用自己的行動去創造美好的未來,老師一直在默默地支持你!”班裏有個女生情竇初開,在一次作文裏流露出一種對某男生“剪不斷,理還亂”的朦朧的愛意,我就寫下了這樣的評語:“我很瞭解你此刻的心情,哪個女孩不懷春?但紅蘋果應該收穫在成熟的秋季,我們不應該過早地品嚐青蘋果的酸澀,不是嗎?”兩位同學深深感受到了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從而端正了自己思想上的認識,樹立起了成長的信心。

例如:有位學生因爲來自偏遠的農村,生活較困難,使她在新的城區學校裏十分自卑。有一次在寫作文《我》時,她寫到:我是一隻不起眼的醜小鴨,與城裏的同學比起來,自己顯得太丟人了,總覺得自己擡不起頭來…… 老師讀後感觸很大,爲了使她能很快自強起來,於是寫下了這樣的評語:一隻不起眼的醜小鴨,飛進了我的叢林,我憐愛她的自卑和嬌弱,我欣賞她的誠實和坦率,我更珍愛並撫慰她灑滿露珠的羽翼。你信嗎?這樣一隻醜小鴨,真的會成爲茂密叢林中的一隻驕傲潔白的天鵝。從此,這位同學的作文水平不斷提高並且佳作紛呈。後來,她以“小作家”的稱號被重點中學免試錄取。事實證明,愛的力量是學生健康發展的源泉。

又如:一位學生在《我的媽媽》一文中流露出父母離異帶來的極度傷感,而習作又文從字順,情感真切。評語可以這樣寫:你感情上的痛苦我很理解,值得欣慰的是,你是一個堅強的孩子,是個懂事的孩子,因爲你寫出了這樣一篇令人感動的佳作。我爲有你這樣的學生而高興,只要把握住今天,你的未來一定會是美好而幸福的。

(三)感情的延續

孩子的情感從內心流入作文裏,又從作文流向老師的心間。老師又把一份真誠一份情誼藉助文字注入孩子情感的小溪中,讓它永遠的流淌,這就叫感情的延續。因此教師不能單純側重對學生習作的寫法指導、理論說教,而應站在與學生平等的角度,就學生作文中反映出來的思想認識、道德情感、語言運用等進行全方位的互動式交流,讓他們覺得他們高興的時候,老師在鼓掌,他們傷心的時候,老師在爲他們流淚。激發學生潛在的表達慾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與熱情,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做人講究一個“情”字,作文也講究一個“情”字。學生既富於情感又不成熟,作文評語理應影響他們做人的尺度,引導他們遵循正確的做人原則成長。所以作文中老師的評語如能達到文字相通,情感相通,學生就不會討厭作文了,而能把作文當成朋友。他們會情願走進這個有芳草、有綠葉、有溪水的清涼世界。

例如:有位學生在《一串鈕釦》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清明節那天,兩個“小布鞋兒”跪在老師的墳前久久不肯離去,她們一個燒了一張寫着100分的考試卷,一個燒了一串塑料鈕釦。她們想起了老師硬把她們從爸爸的“板車”上拉回學校,想起了老師用買藥治病的錢幫她們交了學費,但是老師“走”的那天,穿的上衣還缺着兩個鈕釦……

老師看了深受感動,寫下了這樣的評語:你的故事叫我好感動。我真爲那黃土下的老師感到高興,她生沒帶來什麼,死未帶走什麼,但她卻在這個世界上擁有兩個善良懂事的學生。學生惦記着老師,老師心安;學生勤學上進,老師滿足。我也是個老師,假如我的學生在我死後也這樣記着我,讓我知道他們在進步,假如上帝願賜給我五倍的生命,我情願再當上三百年老師。

實踐證明:在作文評語中,教師一顆愛心寫評語,會使學生變得自尊、自信、自強,從而激發學生巨大的寫作熱情。

總之,教師給學生寫的作文評語,不應該是簡單的,生硬的說教,而應該是娓娓的交談。因爲,老師幾句讚美的話,真摯的話,會溝通兩代人的心音,給學生帶來莫大的欣慰和歡樂。而那些具有獨到的見解,深刻的哲理,誠摯的希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話,也許將伴隨學生們度過整整一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