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和春節的區別是什麼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6W

國外有感恩節,國內有春節,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了感恩節和春節的區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感恩節和春節的區別是什麼

感恩節和春節的區別

先說不同

1.起源:感恩節源於1620xx年,美國的第一批英國移民表達對印第安人的感恩之情而舉行的聯誼活動。春節是由虞舜興起的祭神祭祖活動,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

2.時間:感恩節是每年11月份的第四個星期四,即將進入寒冬。春節是每年農曆一月七年級,剛剛渡過寒冬。

3.內容:感恩節美國人會列一列這一年有什麼值得感激的人和事,呼朋喚友一道感恩。春節中國人之間會走親訪友、相互拜年、互道祝福。

再說相同

1.重要性:感恩節是美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2.籌備期:感恩節前的半個月,美國人民就開始採購食品、節日用品,佈置節日家居裝飾;從農曆臘月二十三到年三十,中國人民也開始採購年貨,製做節日食品。大掃除,張貼年畫、春聯和福字,營造節日氣氛。

3.放假:美國感恩節四天長假。中國春節七天長假。

4.團聚:感恩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因此感恩節是美國一年中最忙碌的國內飛行季節;春節也是閤家團圓的日子,因此中國有”春運”,鐵路和航空運輸在這個季節都最忙碌。

5.過節:感恩節美國人民吃火雞大餐,各式甜品;春節前一天晚上中國人民吃年夜飯。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

6.娛樂:節日當天,美國各地感恩節大遊行盛行。美國人民幾乎統一關注梅西百貨舉辦的大遊行;春節期間,中國各地鞭炮齊鳴,街頭巷尾到處是舞獅子、扭秧歌的人羣。年三十晚上,中國人民幾乎統一關注央視的”春晚”。

7.守夜:美國老百姓守夜是爲了黑色星期五的大搶購;中國老百姓守夜是爲了守歲,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8.購物:據說美國百貨業的三分之一零售收入來自感恩節後的這一個多月;中國自古有”過新年,換新裝”的習俗,所以中國人的購物熱情也在春節達到高潮。

9.延續期:感恩節標記着美國假期的開始,接下去是聖誕節和新年,延續一個多月;中國的春節會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

農曆正月七年級是什麼節日

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我國傳統的春節。

農曆(夏曆)是我國古代幾千年來一直使用的歷法,直到辛亥革命後孫中山下令使用世界大多數國家使用的公曆——即是現在所用的日曆。農曆是以太陽 直射位置計算日期的歷法所以又稱太陽曆,農曆一月被稱爲正月,一號爲七年級,正月七年級即是農曆的1月1日,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新的一年的開始,所以正 月七年級是農曆的新年,也就是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節日。在這天,我國的人們會放鞭炮慶祝新年、吃應節食品、給壓歲錢、逛花市燈習俗。我國過新年已經有4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了。

春節的簡介與來歷

春節的簡介: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竈到正月十五,也有的從臘月初八開始,一直過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七年級爲高潮。春節時間延續長、地域跨度廣,節日活動豐富,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歷史最悠久、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地球繞太陽一週,曆法上叫一年,循環往復,永無止境。但是,人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節氣的不同,就以夏曆正月七年級爲一年的歲首。每年農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時(十二點)過後,春節就算正式來到了。

臨近春節,人們採辦年貨,除夕時,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貼年畫、春聯;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春節的來歷: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爲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爲公衆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xx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國曆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爲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爲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爲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劉徹感到曆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曆”,規定以農曆正月爲一歲之首,以正月七年級爲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春節還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爲“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爲“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爲“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20xx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佈廢除舊曆改用陽曆(即公曆),用民國紀年。並決定以公元1920xx年1月1日爲民國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稱元旦。但民間仍按傳統沿用舊曆即夏曆,仍在當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七年級)過傳統新年,其他傳統節日也照舊。有鑑於此,1920xx年(民國二年)7月,由當時北京政府任內務總長向大總統袁世凱呈上一份四時節假的報告,稱:“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擬請定陰曆元旦爲春節,端午爲夏節,中秋爲秋節,冬至爲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員,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凱只批准以正月七年級爲春節,同意春節例行放假,次年(1920xx年)起開始施行。自此夏曆歲首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爲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故把陽曆一月一日稱爲“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正式改稱“春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