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冬至每年都是12月22號?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7W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小編整理了爲什麼冬至每年都是12月22號?,歡迎借鑑參考。

爲什麼冬至每年都是12月22號?

爲什麼冬至每年都是12月22號?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

立冬常見日期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二日。因爲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爲“活節”。

冬至計算方法

冬至日期(東八區)的計算公式:

(YD+C)-L

公式解讀:

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

21世紀C=21.94,20世紀=22.60。

舉例說明:

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

=43-22=21

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20xx年和20xx年的計算結果減1日。

需要說明的是:

無論按照平氣法(1645年以前使用)還是定氣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推算,冬至的具體交節時刻都是完全一樣的。這在二十四節氣之中是僅有的一個。

冬至起源

冬至的起源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爲土中。

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爲正月,以冬至爲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爲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

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爲“亞歲”。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

冬至節日

把冬至作爲節日來過源於周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周曆的正月爲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於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

漢代,以冬至爲“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爲“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

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爲“亞歲”,民衆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爲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