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4W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關於端午節的作文怎麼寫?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大綱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篇1:快樂的端午節

“小懶蟲!快起牀,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起包糉子,你怎麼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着。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糉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我還是很快地起牀,跟媽媽學着包糉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裏的糉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

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糉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糉葉;②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糉葉裏,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糉子裏;④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心裏暗想原來包糉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肉糉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糉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糉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着,可是這糉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糉子都沒爆好那小糉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糉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着些虛榮心努力的學着。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糉子。看着手中的這個小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裏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糉子包好了,開始煮糉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糉子就好了,此時家裏到處都瀰漫着棕子的香味,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今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糉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糉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篇2:端午節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糉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着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擡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糉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着糉子,是否能吃出糉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着籠罩着的濛濛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着人們太多的慾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糉子,而糉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麼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嚮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篇3:我知端午節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糉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糉葉和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糉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着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擡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