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端午節的隨筆:我的端午思索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5W

本站:從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角度出發,感受不同的端午節帶來的不同的思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我的端午思索》。

有關於端午節的隨筆:我的端午思索

熱熱鬧鬧的端午前後,海量文章,詩詞充斥於公衆號,微信羣,報刊,雜誌,優美之詞盛讚屈原先賢愛國之情,屈子縱身千古一躍之憂國之殉,騷祖抱石之餘恨未消與婉惜。門窗高懸艾香蒲草,正戾避邪。雄黃兌酒勾勻祛毒,糯糉粘口留馨。龍舟千帆競奪,釋放萬丈豪情;歌舞演繹還原,夢迴戰國爭雄。甚或直指二千多年的昏庸楚王,忠奸兩立,水火難共。振振雄詞,確確鑿鑿。我乃吃瓜之衆於糉飽之閒,想起戰國的合縱連橫,刀尖跳舞,三寸舌功時勝千軍萬馬;兵將之道,鑄造一位位戰神兵家。屈大夫的一躍讓我沉思久久,至少有三問難解其奧。

屈子不投汨會有什麼?

一國明君,若能唯纔是用,以弱擊強扭轉局勢者數不勝數。蜀以弱智昏君,賢如諸葛,亦能舉兵北犯,令曹氏,司馬氏驚魂未定,傷透腦筋,死諸葛還能嚇死活仲達。屈大夫倘留青山在,待機積臥薪嚐膽之蓄累,或許一朝厚積薄發,楚又增更多期望之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有更多堅忍,或者改寫的又是中華的一頁新歷史。

爲何要抱石一縱而投呢?

自古投河飲江者,凡不諳水性,必死無疑。抱石自可增加快死之效。緣由人活着而意識不亂之時,懷石增持重力,λ水更深。這也充分表明抱石而躍明必死之志,以死殉國,節名高榜。國已頹傾,無力迴天,不求苟生,不受強侮。膝下無彎經曲絡,脊背無弓腰懸首之習,是以只求痛快,飲江表心,不投江也會有它法以妥決死底線。

糯糉成了最古遠的傳統加工美食,申遺早於杜康而應爲非物質文化遺寶物?

糉子有角,棱角分明清晰。這也說明古人做事有分寸,有尖鈍之度而一分爲二的思維思想。糉葉,糯米,草鹼水形成無害有益化學反應,粘而滑,膩而香。收藏操作簡單而科學,幾千年來沿革相襲嘗用,爲五穀加工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這一傳統美食是繼發明酒後的又美食加工里程碑式的突破,爲後來的豆腐製作奠定可以創發的雄心與啓示。如屈子不投江震饋,追思奠唸的糯粉會不會流傳下來呢?

現在的角糉只不過豐富了內餡內涵,餡豆,餡肉乾,餡芝麻,餡果品。吃法雖有翻新,節日在不變傳承,故事在不停傳唱。人生自古終一死,精神永在,靈魂永在。至關重要的是精神的力量是軟實力。特別是端午還衍進成孝長尊親的親友互動文化活動。偉大領袖毛主席題詩屈原:

屈子當年賦楚騷

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蒲太盛椒蘭少

一躍衝向萬里濤

槓槓的軟實力!

公衆號:九龍回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