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味道的作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7W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對於大家來說,有怎樣的味道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味道的作文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端午節味道的作文
端午節味道的作文範文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着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糉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糉子了。在永昌吃糉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糉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爲止。媽媽做的糉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糉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糉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爲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爲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着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糉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糉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端午節味道的作文範文二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就像一座大花園裏的花朵一樣數不勝數。不同的花朵在不同的季節裏盛開,她們爭奇鬥豔,才使得花園奼紫嫣紅;不同的節日在不同的日子裏到來,它們豐富多彩,才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多姿多彩。而我,卻鍾愛在五六月間盛開的梔子花般的端午節。爲什麼呢?因爲我喜歡端午別具一格“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芬芳沁人的,是那糉子送來的縷縷清香。在端午這天,每家每戶都要準備一桌豐盛的晚餐,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就是糉子。糉子的形狀各有不同,有三角的,方形的,筒狀的......但不論是什麼形狀,只要你解開包紮繩,打開糉葉,那種濃郁卻又淡雅的清香便撲鼻而來,在你面前彌散開來,令人垂涎三尺!在趁着口水還沒有滴下來前,輕輕地咬上一口,頓時,黏黏的糯米與蜜棗的甜蜜便充滿了整個口腔,存留在脣齒之間,回味無窮。這便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幸福愉悅的,是與家人團聚的甜蜜。每年端午,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回奶奶家,一起吃飯,一起說笑。爺爺奶奶總會親切地問我的學習情況與爸爸媽媽工作是否順利;我們也總會關心地詢問他們二老的身體狀況。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是每當看到爺爺奶奶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這種感動彷彿幾滴蜂蜜滑入了我的心裏,很甘甜,很幸福。這便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是屈原那滿腔的愛國情懷與文章的韻味悠長。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因“衆人皆醉我獨醒”而投汨羅江自殺,汨羅江從此祭奠着這位高風亮節的詩人,每到端午,後人便前來瞻仰,寄託哀思。而他的《離騷》也流傳千古,供後人學習。

愛寫詩的爸爸在端午爲此還寫了一首詩:

翻到了/歷史最黑暗的一頁/因爲悲哀/太陽曾在汨羅江上/隕落/希望兜不住/它下沉的翅膀

翻過了/歷史最黑暗的一天/因爲破曉/東方到處呈現曙色/時間掩埋不了/他魅力四射璀璨的/文學瑰寶--《離騷》

在各種花朵中,我最愛梔子花,因爲她平凡樸實;在所有節日中,我獨愛端午節,因爲它意義深刻;在端午的味道中,我惟愛屈原,因爲他那人格的芬芳!

哦,端午的味道……

端午節味道的作文範文三

超市裏琳琅滿目的糉子讓我看得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味道一應俱全,有綠茶味的,臘肉味的,紅棗味的,甚至還有鮑魚味的、燕窩味的,連包裝袋也是五顏六色的,我突然想起,原來今天是端午節。

記憶的河,慢慢開始春潮涌動……

六年前,奶奶來到我們家小住了幾個星期。她準備要回肇慶老家時,正值端午節,媽媽執意留她過完端午節再走。奶奶說她從小就會包糉子,是跟她的媽媽學的。肇慶的裹蒸糉特別有名,奶奶說在她回老家之前一定要親自包一回糉子給我們吃。

奶奶在距離端午節還有三天時就開始準備材料了。她買了很大的艾葉,告訴我,裹蒸糉比一般的糉子大,所以要用大的糉葉來包。她還準備了糯米、黃豆、豬肉、鹹蛋。

“糯米要泡一天一夜,包好煮後纔好吃,細而滑,不會有夾生的感覺。”奶奶告訴我,我還記得她把黃豆也泡了很長的時間,然後再用開水煮一遍,晾晾,這樣就好去皮。先把豬肉切成小塊,然後用奶奶自制的蜜汁澆上去,醃上一天。

我問奶奶:“包糉子這麼麻煩,爲什麼不上超市買幾個回來吃呢?“奶奶神祕地笑了笑,也不告訴我爲什麼。

終於要包糉子了,奶奶忙啊忙,也不讓我幫忙。後來包好了,奶奶就舉着她包好的又大又方的糉子看着我笑:“小饞鬼,煮好就能吃了!”

過了兩三個小時,香噴噴的糉子就端了上來,奶奶把糉子分給我和爸爸媽媽,一人一個,放在一個盤子裏,神祕地對我們說:“我把一塊玉如意放在了糉子裏,誰吃到了就能一生如意平安,事事順利,快快樂樂!”

我和爸爸媽媽互相看了幾眼,都想看的看那塊如意的樣子,於是迫不及待切開了自己的那個糉子。爸爸媽媽的糉子裏都只有豬肉和鹹蛋,他們的目光便齊刷刷地望向了我。毫無疑問,玉如意在我的糉子裏。我把它拿出來,哇,一塊淡綠色的玉,晶瑩剔透,真漂亮!我開心地蹦了起來,覺得這一生便會事事如意、順利了!這時,我看見奶奶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着我,滿臉愛意,她笑開了花,臉上細細的皺紋幸福地盪漾開來。

奶奶終於還是回老家了。玉如意從此掛在我胸前,爸爸告訴我,那玉如意是奶奶故意給我的。原來,奶奶在糉子葉上做了個記號,只有她才知道哪個糉子放了玉如意,奶奶是希望我快樂,事事如意呀!

現在我才懂得,那小小的糉子裏寄託了奶奶對我全部的愛。細滑的糯米,鹹香的蛋黃,細膩的豬肉,還有那淡綠的玉如意,便是端午的味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