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2W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精選20篇)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糉子。雖然商店裏的糉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糉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糉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糉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糉“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2

端午節的第一個傳說就是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自己就跳進汨羅江死亡。

傳說屈原死後,漁夫們就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第二個傳說是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成爲了神話。

端午的習俗有吃糉子,賽龍舟,掛香包……

我介紹完了,像這樣的神話還有許許多多呢!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3

端午節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佔有一席很重要的位子。儘管我們已經步入了高科技的時代,但是我們依舊保存着這份傳統。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爲 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端午節搞笑短信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今天的端午節對我而言意義頗大。它不僅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瞭解到了許多的民間習俗。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4

“七年級糕,八年級糉,九年級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姥姥念起這些歌謠,我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

每年端午節前後我們小孩子便會挎上籃子和姥姥、姥爺一起上山去採艾草。到了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聞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和採集艾草的過程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和夥伴們都爭着到山上去採集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並且把快樂分享給大家。

包糉子是端午節的傳統之一,今年端午這一天姥姥、姥爺早就準備了糉葉、糯米、大棗、豆沙和草繩……一些材料來包糉子,糯米要用涼水泡一泡,包出來的糉子纔會粘。等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我和姥姥便會坐下來包糉子,先拿出一片糉葉把它捲成三角錐體形狀,往裏面裝入糯米和大棗,再將多出的糉葉折回包好,再用草繩一捆一個立體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不長時間我們就包出了滿滿一盆形態各異的糉子。可以下鍋煮了,只見姥姥把包好的糉子像趕鴨子似地倒入鍋裏,和糉子一起入鍋的還有圓溜溜的雞蛋,一小時過去了,終於可以出鍋了,姥姥和媽媽一起把糉子和雞蛋從鍋裏撈出來,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糉子、吃雞蛋。

吃完了糉子我又和姥姥學起了縫香包,姥姥一邊縫一邊對我說:“以前香包一是避邪,二是爲討吉利。傳說屈原投江的時候正是夏天,蚊蟲四飛,老百姓唯恐屈原遺體遭叮咬,就紛紛用艾草點燃,用艾草煙燻蚊蟲,後來有人建議,可以用布來包裹檀香……延續到後來人們用針線縫好香包後,再串上一根布繩,掛到脖子上,每人一串,預示着蚊蟲污物不敢靠近,慢慢地流傳下來,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國的傳統習俗”。邊說邊縫,一個漂亮的香包做好了,帶在脖子上一絲淡淡的香氣散發出來。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着電視,這時電視正在播映的節目是“賽龍舟”,只見每支龍舟上都有好多的人奮力的揮舞着小槳整齊地划着,我們被節目中緊張的氣氛和壯觀的場面吸引着,姥爺告訴我:“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的蹤跡。從那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用划龍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延續到現在端午賽龍舟就成了一種習俗”。

今年是我國小階段的最後一個端午節,我過得很有意義,我參與了採集艾草、包糉子、縫香包還了解了賽龍舟的典故。

和家人在一起過節很幸福!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5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之說了.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草、配香囊等。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據歷史記載,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從那以後,人們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如今,每到端午那天,每家每戶都會包糉子,糉子的類型有很多種,有鮮肉糉子、八寶糉子、紅棗糉子、豆沙糉子、棗泥糉子、鹹蛋黃糉子、臘肉糉子、雪菜肉糉子、魚頭肉糉子、宮保雞丁糉子、魚香肉絲糉子、鮑魚糉子、榨菜糉子、五香肉糉子······這麼多的糉子中,我最喜歡五香肉糉子。因爲它吃起來軟軟糯糯、美味可口。

端午那天不光包糉子,還要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賽龍舟的賽手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年輕力壯的叔叔,有對賽龍舟很有興趣的小孩······比賽開始了,參賽的人都做在了龍舟上,只聽見”嘭”的一聲槍響,龍舟上的人都迅速劃了起來。大家都拼命地往前劃,惟恐落後。據說這也是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天,除了吃糉子、賽龍舟,人們還要掛艾草,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我聽媽媽說,端午節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避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爲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牀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爲蒲劍,以驅邪卻鬼]之說。

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6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之說了.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草、配香囊等。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據歷史記載,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從那以後,人們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如今,每到端午那天,每家每戶都會包糉子,糉子的類型有很多種,有鮮肉糉子、八寶糉子、紅棗糉子、豆沙糉子、棗泥糉子、鹹蛋黃糉子、臘肉糉子、雪菜肉糉子、魚頭肉糉子、宮保雞丁糉子、魚香肉絲糉子、鮑魚糉子、榨菜糉子、五香肉糉子······這麼多的糉子中,我最喜歡五香肉糉子。因爲它吃起來軟軟糯糯、美味可口。

端午那天不光包糉子,還要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賽龍舟的賽手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年輕力壯的叔叔,有對賽龍舟很有興趣的小孩······比賽開始了,參賽的人都做在了龍舟上,只聽見”嘭”的一聲槍響,龍舟上的人都迅速劃了起來。大家都拼命地往前劃,惟恐落後。據說這也是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天,除了吃糉子、賽龍舟,人們還要掛艾草,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我聽媽媽說,端午節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避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爲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牀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爲蒲劍,以驅邪卻鬼]之說。

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7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之說了.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草、配香囊等。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據歷史記載,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從那以後,人們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如今,每到端午那天,每家每戶都會包糉子,糉子的類型有很多種,有鮮肉糉子、八寶糉子、紅棗糉子、豆沙糉子、棗泥糉子、鹹蛋黃糉子、臘肉糉子、雪菜肉糉子、魚頭肉糉子、宮保雞丁糉子、魚香肉絲糉子、鮑魚糉子、榨菜糉子、五香肉糉子······這麼多的糉子中,我最喜歡五香肉糉子。因爲它吃起來軟軟糯糯、美味可口。

端午那天不光包糉子,還要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賽龍舟的賽手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年輕力壯的叔叔,有對賽龍舟很有興趣的小孩······比賽開始了,參賽的人都做在了龍舟上,只聽見”嘭”的一聲槍響,龍舟上的人都迅速劃了起來。大家都拼命地往前劃,惟恐落後。據說這也是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天,除了吃糉子、賽龍舟,人們還要掛艾草,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我聽媽媽說,端午節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避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爲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牀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爲蒲劍,以驅邪卻鬼]之說。

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8

看着那東昇的太陽,又迎來了一個端午節的早晨。

從睡夢中醒來,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聖。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鍊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兩個雞蛋,我們便揹着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我們順着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岩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

走着走着,終於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樓房,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頂上,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我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岩石上,欣賞着美麗的風景,吃着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祕和絢麗。伴隨着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着濛濛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經七點多了,吃着媽媽包着美好願望的糉子,心裏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又盼望着明天,我們每個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9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爲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爲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糉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爲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爲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爲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糉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糉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糉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着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着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衆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衆說紛紜,卻也爲它增添了不少神祕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爲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爲新時代我們引以爲豪、爲傲的民族瑰寶。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10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11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中國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中國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擡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爲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擡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12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衆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爲屈原,不是因爲什麼。就因爲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13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叫端陽節、重午節。這個節日主要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學者聞一多還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賽龍舟和吃糉子。相傳賽龍舟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入江中,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的來歷我不是特別清楚。端午節的歡樂之時,人們也要把房子打掃乾淨,還要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又稱爲重五的原因是端午的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比如人們用五種顏色的線系在兒童的脖頸,稱爲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五端”,南方還要吃五黃。

希望端午節能流傳下去,到永遠。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14

在家鄉,人們通常把端午節稱爲“五月節”。每到端午節那天,家鄉最熱鬧的就是北大橋了,從端午節頭一天晚上開始到端午節當天晚上十點多都是人。端午節那天,我們大家都會早早的起牀,然後就去北大橋玩,從早上三點多出門到下午五點多才回家。

端午節,給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糉子是一定的,端午節那幾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車買糉子的。插艾草,老人們都會去採或者是買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蘆掛在門上,至於爲什麼,我也不知道。吃雞蛋,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的,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端午節,我最喜歡買五彩繩系在手脖上,好幾個月都不會拿下來。

不同地方端午節的習俗也就不一樣。端午節是一個神聖的節日,也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所有地方的端午節的目的都是爲了紀念屈原。

每年最期待的節日除了春節就是端午節了。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15

這次的的端午節,我可算是過來一次難忘的端午節了,爲什麼收拾難忘的端午節呢?讓我跟阿加說一說吧。

端午節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爲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爲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就這樣,我過了一次難忘的端午節了,這次的端午節可真是過得非常的有意義啊。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16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爲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爲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糉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爲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爲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爲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糉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糉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糉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着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着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衆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衆說紛紜,卻也爲它增添了不少神祕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爲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爲新時代我們引以爲豪、爲傲的民族瑰寶。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17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逐漸淡化與消亡,是近年來文化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幾乎每年的春節和中秋節,都會有人出來唸叨一番。有人甚至將這歸因於“洋節”的流行,認爲其實質是強勢文化侵入導致的本土文化衰退。至少有兩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是社會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別是城市居民,過去的節日特定食品如今隨時可以享用,週末的休閒娛樂可以比過去的節日還豐富,傳統節日自然就淡化了;另一方面,傳統節日是在過去的生活節奏中產生的,或者可以說與舊時農業社會的生活節奏相依存,在今天這個社會大變革的轉型時代,生活節奏空前加速,可能是人們不得不疏離傳統節日的更重要原因。換個角度說,“洋節”是伴隨當代生活節奏一起進入中國的,所以最先接受“洋節”的,恰恰正是最能適應當代生活節奏的青少年。與人們對春節與中秋的不能忘情相比,端午與重陽這兩個傳統節日就更是漸行漸遠。

糉子似乎是端午節的標誌。其實南京習俗,吃糉子並不限於端午節,但端午節一定要吃糉子。只是南京的糉子好像從來就沒有出過大名,說到糉子之類的江南小吃,人們只會想起蘇州和杭州。

包糉子本該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黏住惡龍的牙齒,免得它去傷害屈原。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摻少許糯米,甚或以秈米爲主,摻上粳米和少許糯米,因爲在計劃供應的糧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應的,糯米尤少,大約一個節期一人只有一斤,且價格也要高几分錢。貧寒人家,不得不做這種算計。包糉子的米也需要泡一段時間,使其吸收一定水份,容易煮熟,但也不能泡得過久,否則會酥成米粉,那就只能做元宵了。

家裏常包的是白米糉,偶或也能包點夾心糉。一種是素心,在米里摻上紅豆,或紅豆沙,或去了核的棗肉;肉糉,是將過年時省下的臘肉,切成肉丁,每隻糉子裏包入二三丁,吃時揭開糉葉,只覺肉香撲鼻。

不同內容的糉子還得放在一鍋裏煮,就要變換糉子的形式或在扎線上作出記號,以利辨識。常見的有四角糉與小腳糉,後者較難包得規整。包糉子是女人的事,家中的母女婆媳,圍坐在木盆邊包糉子,也是一種手藝的考試與較量。有時鄰家的女人也湊過來看,品頭評足;自恃手藝好的人,還會大方出手,動作麻利優美地包出個挺括的糉子來,得意洋洋地享受一串讚美。近年超市裏賣的糉子多是四角,甚或如日本式,簡單地折成一個長方體,全無藝術可言。煮糉子也要算技術活,往往是頭一天晚上煮開了,就焐在煤爐上,夜裏要起來看幾次,不能耗幹了水,更不能煮得夾生。那一夜裏,真是滿室生香。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18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唱起這首兒歌,我就想到我們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與屈原離不開。那天,屈原聽說楚國當時外有強敵,朝廷腐敗,屈原難過極了,抱着石頭跳入奔流的汨羅江裏。楚國人民知道後,都划着船去找屈原的屍體,找了半天都沒找到。爲了不讓魚蝦把屍體吃掉,他們把白米撒入汨羅江裏讓它們吃白米。這樣就形成了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又稱重五,也叫龍舟節。由於這一天是五月初五,所以很多習俗和“五”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黑、白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每逢端午節,我都要回奶奶家,奶奶會先從菜市場買回蘆葦葉,瘦肉,紅棗和糯米,到家後,奶奶就開始包糉子了。於是我連忙跑過去,看着奶奶包糉子。奶奶先用熱水把蘆葦葉燙了一下,拿起來,再把倆片葉子交叉繞成三角形,抓一把糯米放進去。不一會兒,一個個精緻的小糉子就完成了。煮糉子的時候,我就聞到一陣蘆葦葉的清香,真想咬一口。晚上,奶奶會煮艾葉水給我洗澡,我開心極了!

啊!我愛端午節!也崇拜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讓我們在端午節一起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19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作文範文550字 篇20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