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讀書日裏你讀書了嗎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W

世界讀書日裏你讀書了嗎如下文

在世界讀書日裏你讀書了嗎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對於這樣一個全球性紀念日,可能知道的人並不多,人們可能更清楚“情人節”、“聖誕節”這類娛樂性更強的全球節日。有的中學生審題會出錯,有的大學生連某些常見的漢字都不認識,有藝人不認識繁體的“國”字,更有甚者連自己國家的歷史都不清楚。這些事例,與讀書不無關係。

讀書率下降,讀網率上升

人們似乎正在遠離書籍,或者確切地說是在遠離傳統的閱讀方式。近年來持續下降的“國民閱讀率”也證明了這一點。是大家都沒有時間?人們花在電視、網絡上的時間遠遠超過讀書時間,顯然不是這個原因。是人們對讀書沒有興趣?讀書作爲一種休閒方式,在這個休閒方式日益多元化,生活中到處充斥着娛樂元素的時代,的確難以讓人們產生興趣了。畢竟,讀書是需要獨處的,需要心靜下來,需要用心思考的。心難以從浮躁中平靜下來,自然就只能把興趣轉向那些快餐式的、不需要思考的、純感官的休閒方式上。

伴隨讀書率下降的是讀網率的上升。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多樣化。網絡作爲一個信息高度飽和的場所,人們於其中,很容易停留在表象,作跳躍式的閱讀,人們獲取的信息是不連貫的。再者,信息不等於知識。信息只是由文字、圖像、聲音等表現形式提供的一種素材,而知識則是信息經過彙總、思考、驗證後的經驗總結。讀書帶給人們更多的是知識,讀網帶給人們更多的是信息,這也是二者本質上的區別。

良莠不齊的圖書市場

有一個讀書“八恨”的段子,可以說明圖書市場的現狀:“讀正版書恨書價宰人,讀盜版書恨錯漏太多,讀精裝書恨不方面便臥讀,讀簡裝書恨插圖盡除,讀多卷書恨淋漓注水,讀名家書恨一牌多洗,讀紀實書恨小說筆法,讀傳記書恨爲傳主諱。”

虛高的書價、低劣的紙質、注水的內容,一些作者和出版商,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圖書的內容上,而是放在圖書的形式上、如何圈錢上。去書店逛逛,會發現成堆的教輔材料,滿架子的勵志、玄幻小說。人們要找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確實不容易。

應該重視培養青少年的讀書習慣

讀書應該是從小就培養的習慣,然而,不讀書的人羣中有一半左右是青少年,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惕。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他們不讀書了,他們如何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建立成熟的價值體系?又如何爲國家的未來思考?

當學業的重擔壓得他們透不過氣來,甚至書包都需要用行李車去拖時,他們哪有時間讀書?當父母不能跟他們進行精神交流,不能給予足夠的心理關懷,興趣得不到多元化開發時,他們的興趣就只能投入到看電視、網聊、打遊戲上面。當功利心理左右人的思維時,書必須是要有實用價值的,要能從中直接獲得某種可見的收益。當讀書已經不能爲學習、爲就業增加籌碼,反而是一種“負擔”時,他們也就遠離了書籍,“讀書無用論”也就浮出了水面。

讀書是讓人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人,需要思考。書,幫助人們思考。遠離了書籍,也就等於拋棄了前人留下來的豐富的精神財富,放棄了幫助自己思考的重要渠道。當人們不去繼承這些前人的經驗成果時,人們就會因爲自己缺乏有深度的閱讀而變得不會思考,缺乏思辨力、分析力,最終淪爲一個平庸者、一個歷史的匆匆過客。只有人們有着一種視讀書爲生命的執着追求,保持着不斷思考的無限熱情,人們纔會去理解人文的含義,理解自由、平等、博愛、正義、人道這些人類共同追求的美好的價值理想。敬畏缺席了,於是歷史可以戲說、歪曲。腳下缺少人文基石,踏空了,於是英雄人物可以拿來惡搞、醜化。價值觀未成熟,沒有目標,於是對現實充滿焦慮,對人生缺乏熱情。

我們可以借鑑國外的經驗

讀書習慣可以培養,但需要有硬件環境。這方面,我們的近鄰日本,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日本不僅書店、舊書店多,而且最重要的是有近3000座的公共圖書館,並且免費對外開放。每個住宅區的居民只需步行數分鐘就能看到圖書館。圖書館對圖書的利用也很到位,既接受各界的贈書,又定期清理出廢舊書籍、雜誌,供人們免費拿走。書店、圖書館,充分滿足了居民對精神、對文化的需求。另外,日本各地都會舉辦讀書活動,既能調動人們的讀書熱情,又促使社會重視對硬件設施的投入。

我們國家應該把國民讀書作爲一項戰略規劃項目,要有專門的預算,用於書店、圖書館的建設、圖書的購置。讓書店、圖書館進入社區,讓學校的閱覽室、圖書館設施完善,讓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始終有書相伴。

上文是世界讀書日裏你讀書了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