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系列活動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W

2004年第4-5期(總第235期)2004年5月25日 編者按:今年6月5日是第32個世界環境日,宣傳主題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責”。結合我市實際,確定活動主題是:“深化創模成果,建設生態杭州”。圍繞這一主題,市委宣傳部、市環保局等部門聯合舉辦了以下精彩紛呈的“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系列活動。 2004年:“六.五”活動豐富多彩 ★綠色環保行 主辦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環保局、市教育局 協辦單位: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四堡污水處理廠、杭州九溪水廠 時間:5月25日至5月29日 參觀地點:北線———杭鋼綠色工業遊、天子嶺垃圾填埋場 南線———杭州四堡污水處理廠、杭州九溪水廠 參加人員:1、市教育局組織10個學校的學生;2、各區組織區人大、政協代表、民主黨派人士、社區居民;3、登報招募環保志願者及熱心市民代表報名參加。 具體日程安排: 每天上午8:45,4輛大客車160名代表,下午1:15,4輛大客車160名代表在武林廣場郵電大樓門口準時發車。 ★召開“六·五”環境新聞通報會 主辦單位:杭州市環保局 時間:6月4日上午9:30 地點:市環保局九樓會議室 通報內容:公佈2003年杭州環境質量狀況等內容 ★6月5日,市長髮表“六·五”電視講話,《杭州日報》刊登市長署名文章。 ★“六·五”世界環境日廣場活動 主辦單位:市委宣傳部、杭州市環保局、上城區政府 協辦單位:杭州國土資源局、杭州市計生委、杭州市衛生局、杭州人民廣播電臺 時間:6月5日上午8:30至10:00 地點:杭州吳山廣場 活動內容: 1、市領導講話; 2、綠色列車命名、杭州第三批環境教育基地命名、授牌; 3、杭州市環保志願者總隊成立,舉行成立儀式,並開展環境巡查及保護母親河行動; 4、杭州市環保專項行動執法檢查啓動儀式; 5、環保、國土、計生宣傳圖板展(環保出30塊板報、國土、計生各出10塊板報);受理環保國土、計生等方面的諮詢和投訴,併發宣傳資料; 6、綠色、健康、衛生諮詢(杭州市10家綠色醫院參加,每家醫院出2塊宣傳圖板,安排一個諮詢臺); 7、機動車尾氣監測,新車車內甲苯空氣監測; 8、杭州知名畫家繪環保(邀請杭州市10名知名畫家現場作畫,同時邀請30名小畫家現場繪畫); 9、吳山廣場大型電子顯示屏播放“我們的家園”杭州創模彙報片和環保公益廣告。 ★“六·五”世界環境日大型晚會 主辦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環保局、市文化局、江乾區政府 時間:6月5日晚19:00至20:30 地點:江乾區青春廣場 歷年世界環境日主題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責 2003年:水———二十億生命之所繫 2002年:讓地球充滿生機 2001年: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00年:環境千年,行動起來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1998年:爲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7年:爲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6年: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5年: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4年: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3年: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 1992年:只有一個地球── 一齊關心與共同分享 1991年: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0年:兒童與環境 1989年:警惕,全球變暖 1988年: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衆參與 1987年:環境與居住 1986年:環境與和平 1985年:青年、人口、環境 1984年:防治沙漠化 1983年: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治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週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治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創模” 一座城市的選擇 自古以來,杭州因富庶與清秀而風靡天下,是歷代文人雅客以“天堂”爭相詠贊的家園。面對二十一世紀新的挑戰,古樸鍾秀的杭州不曾停止發展的腳步,杭州人衝破“天堂意識”,踏着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創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紀錄,杭州經濟連續十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副省級城市第三;先後獲得“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等榮譽稱號。 要留“模範”在天堂 三年前,在180萬杭城兒女上下一心的努力下,我市跨入了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的行列,一個社會繁榮穩定、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環境質量持續提高的城市呈現在我們面前。 由於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稱號不是終身榮譽,三年後的今天杭州即將接受國家環保總局的複檢,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杭州市區的面積擴大了將近5倍,杭州的“創模”工作迎來了新的挑戰。 我們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退?想幹大事、能幹大事的杭州人必然選擇前進。當我們把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的牌匾留在杭州時,也就是把“藍天、碧水、綠色、清淨”的美麗杭州交給367萬人民。 杭州市自1998年3月提出“創模”目標以來,市委、市政府對此一直十分重視,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把“創模”作爲“一把手”工程來抓,做到考覈到位、獎懲落實。在2001年6月16日我市榮獲新世紀第一批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稱號後,6月19日,我市立即召開了“創模”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部署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任務,原市長仇保興提出“創模”永遠是進行時,要做到思想不鬆、組織不散、力度不減,並明確提出要解決十大問題,以鞏固提高主城區“創模”成果。同時,市委、市政府在每年“兩會”期間都召開了全市人口資源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王國平作重要講話,原市長茅臨生與市有關部門和各區長簽訂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將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任務列入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的主要內容。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長辦公會議對鞏固深化“創模”工作、迎接“創模”複檢和環保工作多次聽取彙報並作專題研究。爲確保深化鞏固“創模”工作的落到實處,明確職責和任務,我市2001—2004年先後制定了147項、184項、184項、131項主要涉及水環境整治、大氣環境整治、聲環境整治、環境綜合整治、環境宣傳教育等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任務,並把蕭山、餘杭兩個新區的“創模”工作納入我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任務的主要內容,以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形式分解下達到各區政府和市有關部門;制定了鞏固“創模”督查方案、計劃和考覈辦法,加強對工作任務的督促檢查;定期召開“創模”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成員會議,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問題,狠抓工作落實。爲全面部署迎接“創模”複覈工作,2003年7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杭州生態市建設暨迎接“創模”複檢動員大會,王國平書記作了《以確保“創模”複檢成功爲突破口,建設生態市打造綠色杭州》爲題的動員講話,明確提出要以決戰決勝的信心和勇氣,堅決打贏“創模”複檢這一攻堅戰,紮實推進生態市建設,打響綠色大都市、生態新天堂品牌,爲杭州人民羣衆創造更加美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市政府制定印發了“杭州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複檢迎檢準備工作方案”,成立了迎接“創模”複檢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環境綜合整治組、宣傳發動組、檔案資料組。市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始終把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作爲“一把手”工程來組織實施,都成立了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辦事機構,制定具體細緻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加強督促檢查,紮實推進了我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開展。 當好宣教先行官 爲充分發動公衆參與鞏固深化“創模”工作,我市營造了強烈的輿論氛圍。三年來,各級環保、宣傳、教育和新聞單位把宣傳輿論工作貫穿於整個鞏固深化“創模”活動中,不斷加大宣傳報道的力度。一是組織開展了六五世界環境日、科普宣傳週、環境警示教育等大型宣傳活動30次,有15萬人次參加。二是利用多種載體,開展新聞宣傳報道。共編髮《杭州環境》48期,在電視、廣播、報紙發表報道近千篇(條);在《中國環境報》、《杭州日報》、杭州電視臺等各大媒體發表專欄、專刊、專題節目;對新出臺的《環境影響評價法》、《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控制管理辦法》等環保法律法規進行了大力宣傳;編印了《市民環保手冊》等10餘種5萬多冊、“六五”宣傳張貼畫5000張,《綠色工地》掛圖1.5萬張。製作了鞏固“創模”牆報、出租車和公交車“創模”標語廣告7000條,在市區新設大型公益廣告65塊,中型公益廣告牌2552塊,燈箱廣告1900塊,懸掛宣傳橫幅800多條,並在社區設立了環保宣傳廣告牌,把環保理念引向社會的各個角落,真正做到了廣播天天有其聲、報紙天天有其文、電視天天有其像。三是開展了“多綠工程”建設,營造環境保護的文化氛圍。全市共創建成爲國家級綠色學校2家、省級綠色學校26家、市級綠色學校102家、區級綠色學校242家;省級綠色社區29家、市級綠色社區45家、區級綠色社區182家,正在評議申報的市級綠色工地34家、區級綠色工地60家;正在評議申報的市級綠色醫院18家、區級綠色醫院13家。“多綠工程”的創建,提高了公衆環境意識,探索建立了公衆參與環境保護的新機制。四是開展了各類環保培訓。共開展舉辦了鄉鎮長、企業法人代表、街道環保員、暑期師資等環保培訓班50餘期,3000多人蔘訓,並在市委黨校市管領導幹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設了環保課。五是扶持非政府環保組織的發展,引導環保志願者參與環境保護。策劃了“保護母親河,我們在行動”等10餘次活動,共有上萬名志願者參與。 發展保護共雙贏 爲促進我市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正確處理好“環境立市”與“工業興市”的關係,我市堅持以高新技術爲先導、先進工藝爲基礎、發展第三產業爲重點的經濟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和蕭山江東、餘杭臨平兩大工業園區的優勢,積極引進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推行清潔生產,逐步改變“北工南市”的城市佈局,把工業重心移向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在主城區實施“退二進三”、“優二興三”,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重點抓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從2001年起分三年共關停轉遷了316家影響生態環境的水泥、礦山和磚瓦企業,淘汰落後生產力。二是提出了主城區到2010年分三期搬遷74家污染企業的計劃,並啓動了首批16家污染企業搬遷工作,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空間佈局,既減少了污染,又盤活了土地存量,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三是加快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全市規劃建設了一批工業園區(科技經濟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特色工業園區),促進了資源共享和污染集中控制,改善了環境質量,並對優化產業佈局,促進產業集聚和發揮區域經濟優勢,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四是開展實施“禁燃區”工程。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杭州市區劃定禁止銷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區域實施意見》,從2002年開始在城區分近、中、遠三期推進實施“禁燃區” ,規定使用輕質柴油、管道煤氣和電。已建成“禁燃區”面積76平方公里,共拆除燃煤鍋爐近100臺、完成改造燃用高污染燃料爐窯竈150多家、削減煤耗量每年約20萬噸,10噸/小時以上鍋爐均安裝煙塵、二氧化硫在線監測系統,改善了我市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推進了城市能源結構調整。五是推進實施清潔生產和ISO14000認證。督促重點行業及重污染單位開展清潔生產審覈試點,共完成了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的清潔生產審覈試點,並有12家單位創建成爲首批省級綠色企業,有100多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1認證,削減了污染物排放總量,提高了企業環境意識、科學管理的水平及經濟效益。 爲了保障各項“創模”工作持續有效的進行,市委、市政府儘快完善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出臺地方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強化環境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重點加強環境保護地方立法,2001年修改了《杭州市苕溪水域水污染防治管理條例》,出臺實施了《杭州市污染物排放許可管理辦法》;2003年出臺實施了《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杭州市生活飲用水源保護條例》已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加強環境保護規範性文件建設,主要制定出臺了《關於市區範圍內市屬工業企業搬遷的若干意見》等10多個規範性文件,爲提高環境管理水平提供支撐。 在污染源管理方面,制定出臺了《杭州市企業環境行爲分類管理實施方案》等文件。在總量控制方面,市政府辦公廳出臺了《轉發市環保局關於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管理辦法的通知》。在執法保障方面,市政府辦公廳出臺了《轉發市環保局關於杭州市環境違法行爲有獎舉報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 結合杭州市區建成區面積擴大的實際, 增設並建成了2個空氣自動監測點;結合杭州市區行政區劃的調整,增加建設了4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同時我市開展與其他省、市交界斷面設立水質自動監測點,先後建成了建德將軍巖等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並從2003年開始在建德與桐廬交界斷面嚴陵塢和九溪水廠飲用水源地等建設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共投入200萬元用於在線監控系統建設,提高了環境監測的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和環境管理的水平。 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國家、省、市產業發展導向目錄,抓好建設項目日常審批管理工作,三年來全市環保部門共審批項目22500多件,爲加快經濟發展搞好服務,同時否決或建議作重新選址、調整方案2300多項,控制了一批污染嚴重或與區域環境發展不相協調的建設項目。並注意抓好建設項目跟蹤管理和竣工驗收工作,開展了工業園區專項檢查和整治,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強全市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規範和促進了工業園區的建設。 通過三年的努力,在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制度結合、項目審批、環境監理監測、排污權交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確保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工業和生活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至2003年底,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已控制在國家下達的“十五”控制目標內。同時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要求,2003年初我市開展了污染物總量控制城市試點工作,截止去年底,已初步完成了全市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基數覈准、地表水和大氣的控制單元劃分、計算模型的選取和環境容量的計算,制定了一系列總量控制政策、制度,積極探索了加強環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新路子。 除此之外,還重點開展了針對感光材料廢物和汽車維修行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專項整治工作,做好毒鼠強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對工業固體廢物收集、貯存、處置、利用的全過程管理,全市工業固體廢物處置率達到90%以上,同時加強對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的監督、管理、服務,保證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的正常進行,確保市區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100%,特別是去年杭州出現“非典”期間,我市及時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嚴格加強對醫院廢水、醫療廢物和“非典”疫情留驗點生活垃圾的監管,指導做好“非典”醫療和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工作,防治二次污染,確保了環境安全。同時實行危險廢物集中代處置制度,目前我市唯一具有資質的集中處置單位---杭州大地維康醫療廢物處理公司直接收集376家醫療單位,收集點覆蓋2960個醫療單位,2001-2003年共處置醫療廢物13000餘噸。 嚴格執法控污染 三年來,我市加強環境行政執法工作,建立健全轄區排污單位現場監督檢查制度、積極推行有獎舉報和開展對嚴重污染企業專項整治,加大行政執法力度。重點抓住重污染企業的執法管理,加強現場檢查排污單位及其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狀況,組織夜間施工突擊檢查。根據國家環保總局《關於在全國嚴查環境違法行爲遏制污染反彈電視電話會議》精神,2002年7-9月組織開展了杭州市環境違法行爲執法大檢查,共出動檢查人員4460餘人,檢查企業3600多家,對80多家違法企業進行了立案查處。2003年,在清理整頓行動和“嚴查”行動期間全市共出動監察人員3500人次,查處案件638件,辦結案件530件,處罰金額達500餘萬元。並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三年來全市共查處環境違法行爲3690多件,收繳罰款2352萬元,嚴厲打擊了各類環境違法行爲。 我市從2001年2月8日開始,在全市開展環境違法行爲有獎舉報工作,三年來共立案查處有獎舉報案件170多件,收繳罰款100多萬元。同時通過建立12345市長專線、12369環保投訴專線、局長信訪接待日製度、完善信訪處理網絡、實行環保執法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等措施,及時受理羣衆投訴,查處環境違法行爲,三年來市區共受理環境投訴1.1萬件,接待羣衆來訪130批270人次,通過努力,目前這些信訪均得到妥善處理,信訪處理的反饋率、辦結率達到100%,有效地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爲。 杭州市於2001年4月接受了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考覈驗收,5月31日榮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稱號。當時恰逢杭州市區行政區劃調整階段,蕭山市、餘杭市撤市設區。鑑於杭州市前幾年的“創模”工作是圍繞原城區進行的,國家環保總局決定蕭山區、餘杭區不在考覈驗收範圍,但到今年複覈時,要按照調整後的行政區劃進行“創模” 複覈。三年來,我市根據國家環保總局《關於鞏固並深化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宣傳發動、強化污染控制、實施環境綜合整治,狠抓蕭山、餘杭兩個新城區的“創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羣衆環境意識不斷增強,環境基礎設施治污能力不斷提高,環境執法力度不斷加大,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兩區環境面貌和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並改善了投資環境,促進了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目前,蕭山、餘杭兩區“創模”的3項基本條件、24項考覈指標已經達到或基本達到了考覈要求,爲杭州市“創模”複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爲了鞏固擴大“一控雙達標”成果,三年來兩區對近200多家非重點污染企業下達了限期整改治理決定,同時加大了對污染企業監督檢查力度,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爲進行查處。通過限期治理、加倍徵收排污費、罰款等措施,落實責任制和補助、貼息等經濟政策,促使企業對污染治理設施實行長效管理。二是積極調整工業佈局和行業結構。兩區關停了80多家礦山水泥和2家造紙廠,下決心淘汰了一批低水平、高能耗、污染型、資源破壞型的企業。同時兩區注意抓好新污染源防治,嚴把新項目審批關,對不符合產業導向的,發展計劃局、經濟發展局不立項,環保局、工商局不審批,三年來對300多個不符合產業導向目錄的項目予以否決。啓動建設餘杭臨平、蕭山江東兩大工業園區,將現有工業企業逐步向工業園區搬遷,逐步改變了工廠與居民區混雜的局面,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產生。三是加強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管理。在兩區範圍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統、運輸系統,並明確了相關的資金補助政策,集中到杭州天子嶺填埋場、順壩垃圾填埋場、杭州錦江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和杭州錦江環保能源有限公司進行處理。加強醫療廢棄物的管理,實行三級中轉管理,集中在區屬醫院統一由杭州大地維康公司處理,防止二次污染。四是鞏固和創建煙塵控制區,大力發展聯片供熱,實施“禁燃區”。餘杭區臨平城區有110餘家企業聯片供熱,熱網管道建設近50公里,年供汽量達60萬噸,塘棲鎮、餘杭鎮、崇賢鎮也發展了聯片供熱,共撤掉46臺鍋爐和27支菸囪。蕭山區有20多家企業完成了鍋爐改造任務,採用集中供熱或輕質柴油作燃料,減少了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五是以中大學聯考爲重點,加強對城區聲環境的管理及整治。加強舊城改造、道路建設噪聲污染防治,對商業區的主要交通要道實行單向行駛,城區禁止拖拉機進入、禁鳴喇叭。強化了固定聲源、社會生活噪聲、建築施工噪聲的管理。同時加強日常建築施工審批和監督管理,每年制定出臺《關於加強中、大學聯考期間噪聲源管理的通知》,聯合開展對各建築工地、娛樂場所進行檢查,對可能產生噪聲污染的單位進行督促和教育,創造安靜的生活環境。六是加強建設施工揚塵污染控制。採取責成施工單位建房、拆房必須有密閉式防塵措施,設置護欄,隨拆隨灑水,對渣土運輸車輛實施密閉化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揚塵污染。 整治環境志不移 在強化污染控制的基礎之上,又大力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污染物排放達標率。蕭山區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強全區污水治理工作的決定》,提出了統一規劃、合理佈局、集中治理、分步實施的污水治理工作思路。並加快截污納管步伐,城市污水處理廠現已日進管水量達11.2萬噸,城市污水管網普及率達89%,污水併網率達71%,已進管大小工業企業160家,隨着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擴建,併網區域將進一步擴大。總投資2.4億的蕭山城市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東片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30公里管線已全部完成,整個工程已投入達1.6億元。總投資5個億的東污水處理廠一期30萬噸工程已開工建設。佔地50畝蕭山金家浜村裘江河內的建築垃圾、建築廢土消納場正式投入使用。日處理400噸的蕭山垃圾發電廠即將開工建設,總投資1.8個億,將有效解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難題。餘杭區編制完成了《餘杭區污水治理工程總體佈局規劃(2002-2020年)》,區政府成立了污水治理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提出了餘杭、塘棲、良渚三大組團污水處理廠的主體工程實行BOT投融資模式進行建設。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塘棲組團污水處理工程(一期工程)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運行,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良渚組團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餘杭組團污水廠已開工建設,今年9月份投入運行;日外送能力5萬噸污水、總投資1.33億元的臨平污水處理工程已建成了51公里,有171家單位進行了排水申報,日輸送外排污水約3.5萬噸,占城區供水總量的70%;總投資5億元的“環保型”天然氣發電廠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二是加大取水口整治力度,創建合格飲用水源。蕭山區斥資1810萬元關閉搬遷了飲用水源地聞堰等貨運碼頭、黃沙碼頭;餘杭區加強對苕溪流域水環境保護,臨平———塘棲供水工程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瓶窯水廠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通過驗收,並積極開展黃湖鎮青山溪等4條小流域治理。三是開展河道綜合整治。兩區制定出臺了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城區主要河道採用截污、清淤、駁坎、綠化、配水、保潔等手段,其他河道主要採取了清淤、清草的措施,共整治疏浚河道50多條、330多公里、526多萬立方米,清除水草100萬立方米、垃圾1500多噸,總投資4140萬元。同時對部分河道實行定期引配水22.4億立方,河道兩岸進行綠化,並加強河道保潔工作,對主要河道實行全天候保潔,兩區內河的水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四是加大入城口和道路綜合整治力度。蕭山區重點整治了城區南大門等3個入城口和蕭西路等20條道路,拆除違章建築332家單位和個人,拆除面積達2萬平方米,改善城區市容市貌;新增綠地20萬平方米,建成了2.3萬平方米的城河公園等多個公園和廣場。餘杭區臨平城區新增綠地面積193.07萬平方米;全區新建綠色廊道74公里,總面積365萬平方米;積極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工作,全區共界定生態公益林32.28萬畝。五是加強對畜禽養殖業污染的綜合整治。兩區成立了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加強督促檢查,推進了“禁養”工作的開展,有效控制了農業污染,進一步改善了城鄉環境質量。 我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改善了城市環境質量,改善了生活居住環境和投資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提高了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了杭州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爲我市在新世紀“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建設生態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鏈接 杭州市創模工作基本情況 杭州市主城區的“創模”工作,經過近三年的艱苦奮戰,於2001年6月16日獲得了“國家環境模範城市”榮譽稱號。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我市即轉入了鞏固國家環境模範城市的工作,以保證在2004年順利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複檢。三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的努力下,圍繞主城區鞏固深化“創模”成果,蕭山、餘杭兩區“創模”的兩主線,在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污水的截污率、加大市區河道的清淤、駁坎、截污等整治力度及大氣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杭州市區的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主要開展了以下一些工作:一是鞏固深化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開展創建國際花園城市活動,並於2002年10月份獲得了國際花園城市稱號。二是開展了市區河道的整治,切實改善了水環境質量。如加快了七格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的建設和城市污水收集系統建設的進程;結合城市道路建設和拓寬改造,加快了污水乾管的建設,不斷完善一污、二污、三污系統,努力爲工業企業、公建單位、生活小區的截污納管工作創造條件;加快完成了河道清淤、配水、整治、管理和保潔工作;實施了“禁養區”工程。三是採取了多種手段,改善大氣環境整體質量。實施了“禁燃區”工程,開展了大氣環境污染專項整治工作,包括老百姓密切關注的機動連排氣污染治理及餐飲業油煙的污染整治。四是加大了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力度,營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主要加強了對固定聲源、建築施工噪聲、特別是在夜間建築施工和會考、大學聯考期間的噪聲的監督管理;繼續推進“綠色工程”。五是加強了宣傳教育,發動全民參與鞏固深化“創模”工作,利用各種新聞媒體,開展了廣泛的宣傳教育,特別對整治不力的單位進行了批評和爆光。開展了“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工地”、“綠色醫院”等“多綠”的創建活動;在中國小校全面開展了環境教育,建設了市區首個環保公園。七是初步完成蕭山、餘杭區的“創模”工作。 杭州市“創模”複檢主要工作 爲能達到2004年3月底前,做好“創模”複檢各項準備工作,27項創模考覈指標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考覈要求。2004年6月份前,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的考覈驗收這一工作目標,還必須做好以下一些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環境管理,夯實鞏固“創模”成果的基礎;二是要進一步做好創模資料檔案整理工作,正確反映我市經濟、社會和環境建設的事項成果;三是要要完成蕭山、餘杭區的“創模”工作;四是要進一步加強環境宣傳教育,繼續營造“創模”氛圍;五是要全面實施“創模”三年滾動計劃,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 【創模大事記】 亮點工程構築綠色新天堂 杭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海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 爲了天堂更燦爛的明天,打響“住在杭州、遊在杭州、學在杭州、創業在杭州”的四個品牌,爲把杭州建設成爲“天堂硅谷”、“東方的日內瓦”,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1998年3月就把“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目標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2001年6月16日,杭州市原市長仇保興如願地從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手中接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的牌匾。 爲了鞏固深化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成果,杭州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了實施“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和“環境立市”發展戰略,要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構築自然風貌與城市景觀交相輝映的綠色大都市,建設生活居住、旅遊購物、求知創業的人間新天堂。2002年新一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鞏固深化“創模”成果,201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態市的奮鬥目標。三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力度,增加環保投入,深入實施了“藍天、碧水、綠色、清靜”工程,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與管理的力度,進一步改善了城市環境質量和環境面貌,促進了杭州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碧水:還城市以靈氣 水是一個城市的生命。每天在運河邊鍛鍊身體的陳大伯,面對着已變清幾年的運河水依然感慨不已,“以前整條河發黑發臭,家裏門窗一天到晚緊閉,哪裏還待得落去”。 三年來,我市以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治理市區河道、西湖和運河(杭州段)爲重點,以截污、疏浚、駁坎、引水、配水、造景、保潔、管理爲手段,提高了污水集中處理率,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水環境質量。重點抓了八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來共投入54億元,建設完成了四堡污水處理廠的完善工程並投入正常運行,具備60萬噸/日處理能力;日處理30萬噸的七格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投入運行,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完成並貫通了市區46.6公里長的第三污水乾管系統; 建設完成了餘杭錦江垃圾焚燒廠,並正常運行;建設完成了杭州市垃圾焚燒廠並投入運行;完成了杭州大地維康醫療廢物處置廠一期工程並投入正常運行;完成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廠一期工程並投入使用,工業廢物安全填埋場建設已完成前期各項準備工作並開工建設;總消納生活垃圾2377萬噸的杭州市第二垃圾埋場工程已開工建設;杭州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濱江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已開工建設;蕭山區城市污水處理廠12萬噸/日的擴容工程今年2月已進水試運行,5月底正式運行;日處理垃圾400噸的蕭山區順壩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已完工並正式啓用;餘杭區餘杭、塘棲、良渚三大組團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臨平城區截污納管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是深入開展截污納管工程。三年來,我市在工業企業實施雨污分流、截污納管和大型農業養殖企業實施污水納管工作的基礎上,並完成了對192個生活小區、284個公建單位和311處沿河污染源的截污納管工程,日增納管污水22萬噸,提高了污水集中處理率。 三是深入開展市區河道和運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三年來共完成了市區332條、915公里河道綜合整治,拆除河道兩岸建築物28.2萬平方米,清淤1816萬立方米,其中運河清淤86萬立方米。並設立了市區河道配水指揮部,建立配水泵站19座,引水閘門25處,實施了市區東、西部河道引配水工程和運河引配水工程,達52億立方米,水質有明顯改善。 四是實施西湖環境綜合保護工程。杭州之美,在於一湖。然而睡美人西湖多年來始終爲富營養化的問題所困。2000年開始,西湖開始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疏浚工程。歷時3年西湖底泥疏浚260萬立方米,西湖湖深從1.65米增加到2.1米。加上引配水工程作用,西湖水質由劣五類變爲景觀C類標準。 2002年1-10月,實施了西湖環湖南線景區整合工程,進一步改善了西湖南線的環境面貌和景觀。從2002年12月啓動實施了西湖綜合保護湖西一期工程,按照“整治、引水、美化、造景”的方針,採取底泥疏浚、種植大量水生植物、上游溪流整治、截污納管等方法,多管齊下,投資9.6億元,拆遷住戶933戶、單位125家(處),完成截污納管住戶100餘戶、單位50多家,通過10個月的奮戰,於2003年國慶前完工,新開水域面積70公頃,新建了40萬噸/日的錢塘江水引入西湖處理工程,每月對西湖換水一次,把水質透明度從以前的60釐米提高到120釐米,每年向西湖引水達到1.2億立方米,並從2004年初開始實施西湖環境綜合保護湖西二期工程,進一步改善了西湖水質和生態環境,也增加了城市河道的調節水量,改善了城市內河的水質。 五是深入開展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調整充實了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編制了杭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2001、2002、2003年實施計劃,分解下達到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並納入鞏固“創模”的工作任務,落實了責任制,狠抓督促落實,鞏固了創模成果。 六是開展實施“禁養區”工程。運河———這條承載千年繁華的古道,魚蝦再現、水鳥重回,市區200多公里的內河水開始變清。2002年市政府出臺了《杭州市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市區三年內全面完成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到2003年底,已累計削減生豬22.2萬頭,奶牛2960頭,佔三年禁養總量的82.6%;在限養區和非禁養區實施畜禽養殖場污染綜合整治20個,保護和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七是鞏固創建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將鞏固和創建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工作列入各級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和鞏固“創模”工作任務中;2003年制定了《杭州市生活飲用水源保護條例》,爲依法保護飲用水源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強新老污染源的防治和控制,加強水質監測,制定我市飲用水源保護應急處置預案,開展全市飲水水源地各類污染源的調查,並開展苕溪流域、錢塘江流域污染因子分析和對策措施研究,到2003年底,全市已創建了46個合格飲用源區,確保水質穩定,讓人民喝上放心水。 八是實施西溪溼地綜合保護工程。工程規劃總面積11.4平方公里,分三期實施,按照“總體規劃、分段實施”的原則,已成立了西溪溼地綜合保護工程指揮部及相關的工作機構,編制了《西溪溼地綜合保護工程總體規劃》,一期工程2.63平方公里核心區塊保護工程2003年10月已經啓動,主要是恢復秋雪庵、曲水庵景區和部分民俗文化區,計劃於今年10月完成,將全面改善杭州市區西部生態環境。 藍天:還城市以清新 頭頂藍天本不是夢想。但工業發展的影響,使這個“三面雲山一面城”的城市上空有藍天的日子變少。還城市以藍天成爲政府、市民共同的心願。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斥資12億之巨,藍天工程在我市啓動,我市採取多種手段控制大氣污染,努力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從2001年起分三年關停轉遷了316家影響生態環境的水泥、礦山和磚瓦企業。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認真抓好杭州市區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從2002年開始全面開展市區大氣環境第一、二、三階段綜合整治。從2002年開始在市區實施“禁燃區”近期、中期工程,已完成改造燃用高污染燃料的爐窯竈150多家。加強城市揚塵污染防治,2002年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強我市城市建設揚塵污染控制的實施意見》,2003年市政府頒佈了《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重點加強了對建築施工、拆房施工、道路施工、拆房工地和渣土運輸的揚塵污染控制。 大力開展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重點加強新車製造、銷售企業的監管和政策引導,對在用車大力開展道路抽檢、巡查,嚴厲查處機動車超標上路;加強公交車、燃油助動車的監管,嚴控“冒黑煙”車上路;調研提出加快燃油助動車淘汰方案,三年來共查處銷售超標新車企業63家,開展道路抽檢車輛1.8萬輛,治理超標車1631輛,年檢車輛28.5萬輛,治理超標車4337輛。開展市區餐飲油煙廢氣專項整治,對300多家三產服務企業下達了油煙污染限期治理任務,並加強對敏感區域餐飲業的許可審批管理,加強日常的監督管理和檢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採取各項措施的綜合整治,市區大氣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據監測統計,2003年杭州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已達到了293天,優良天數比例爲80.27%。 綠色:給城市以生命 綠色是生命色,一個城市不能沒有綠色。在杭州環保事業向縱深發展之時,綠色工程被擺上議事日程。一是積極開展城市綠化建設和市區擴綠。大力實施了沿河、沿湖、沿公路、沿鐵路的“綠色工程”,通過拆違還綠、借地綠化、拆牆透綠,新建大型綠色廣場、綠化帶等方式增加綠地面積。三年來新增綠地面積1952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是積極開展生態示範區、生態村鎮建設。我市所轄臨安市在2000年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稱號後,淳安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2003年底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的考覈驗收;建德市、餘杭區、桐廬縣正在抓緊開展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創建活動;目前已有90個鄉鎮、村正在開展創建生態村鎮,臨安市太湖源鎮2003年榮獲了國家首批14個、我省唯一1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同時積極創建無公害食品基地、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生態建設初見成效。 三是啓動了生態市建設預案。認真貫徹落實生態省建設動員大會精神,去年7月18日召開了杭州生態市建設暨迎接“創模”複檢動員大會,全面部署了生態市建設的工作任務。同時成立了杭州市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召開了第一次領導小組會議及杭州生態市建設工作會議,並制定簽訂了2003—2007年杭州生態市建設目標任務責任書。編制完成了《杭州生態市建設規劃》,今年2月2日經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2月22日市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作出了《關於推進杭州生態市建設的決議》。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杭州生態市建設的若干意見》。各縣(市、區)建立了相應的生態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部分縣(市、區)已召開了生態縣(市)建設動員大會,開始編制生態縣(市、區)建設規劃。四是啓動實施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近幾年來,我市對10多個廢棄礦山進行了生態恢復的探索,總投資已達100萬元,復綠、修復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通過生態治理和修復,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也促進了經濟發展。 四是開展城市道路和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三年來,我市共投資160多億元,實施了“33929”工程,並重點對市區環城北路等33條道路和杭城西大門等9個入城口進行了環境建設和綜合整治,基本達到了“序化、綠化、亮化、潔化”,今年又計劃實施留下入城口和解放路等“三口五路”環境綜合整治;同時開展了“清潔杭州”活動,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大城鄉結合部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實施撤村建居和“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和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推進了城市化建設。 清靜:給市民以寧靜 做一個杭州人是幸運的。當治理噪聲污染還未在全國其他城市鋪開之時,1991年,大學聯考禁噪就已悄悄在杭州拉開帷幕。 禁噪要“有法可依”。1999年3月,省九屆人大12次會議批准通過新《杭州市環境噪聲管理條例》,進一步強化了區域環境的噪聲管理,鞏固噪聲達標區。結合“清靜工程”,杭州市環保局強化了對固定聲源和施工工地的監督管理,還居民一個安靜的環境。一方面,加強了固定噪聲源的監督和治理,嚴格文化娛樂業的噪聲管理,以減少對居民的影響。另一方面,針對夜間建築施工投訴大的問題,強化了建築施工和拆房工地的噪聲管理。《杭州市區建築施工噪聲管理程序》規定,未經環保部門批准,建築工地嚴禁夜間施工。 三年來我市大力治理和控制噪聲污染,嚴格執行《噪聲污染防治法》和《杭州市環境噪聲管理條例》,強化建築工地和拆房工地的噪聲管理,實施建築施工集中審批公告制度和夜間建築施工總量控制辦法,在每年中、大學聯考期間開展“綠色護考活動”,強化交通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管理,加強航運船舶噪聲管理,進入市區河道的船舶限止鳴笛,夜間禁止掛槳機船進入市區河道,加強城市高架道路噪聲污染控制,在市區部分高架道路和立交橋兩側安裝隔聲屏障,市區有關執法部門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及時受理噪聲信訪投訴,努力爲市民羣衆創造安靜的生活環境。 以“碧水、藍天、綠色、清靜”爲主題的環保工程已結出豐碩成果。2001年4月,杭州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兩項殊榮,2002年10月,提前三年奪得了“國際花園城市”桂冠。據市環保局局長陶柏文介紹,下一步杭州的目標是:以人與自然和諧爲主線,以發展爲主題,以提高人民羣衆生活質量爲根本出發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營造綠色環境、培育生態文明,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在全省率先實現生態市建設目標。在2010年前,全市七個縣(市)區80%以上要達到生態縣指標;到2010年,杭州市達到生態市建設指標,創建成爲生態市。 附錄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的定義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是遵循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並取得成效的城市建設的典型,即在城市社會、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狀況下,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它對貫徹十四屆六中全會精神,創建文明城市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其標誌是社會文明昌盛、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生態良性循環、資源合理利用,環境質量良好、城市優美潔淨,生活舒適便捷、居民健康長壽。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是國家環保總局根據《國家環境保護“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而提出的。它涵蓋了社會、經濟、環境、城建、衛生、園林等方面的內容;涉及面廣、起點高、難度大,在已具備全國衛生城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覈和環保投資達到一定標準基礎上纔能有條件創建。考覈指標包括社會經濟、環境質量、環境建設、環境管理四個方面,其標誌是:社會文明昌盛、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環境質量良好、資源合理利用、生態良性循環、基礎設施健全、生活舒適便捷。具體考覈指標共有26項。 自1997年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活動至今,共命名了33個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和2個模範城區;目前全國正在開展創建工作的城市已經達到60多個。杭州市於2001年5月31日通過了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驗收,同年6月17日,正式被命名爲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當時恰逢杭州市行政區劃變動(2001年3月蕭山撤市設區),鑑於杭州市前幾年的“創模”工作是圍繞主城區進行的,國家環保總局決定蕭山、餘杭不在驗收範圍內,但到今年複查時,蕭山、餘杭的各項指標必須達到環保模範城市的要求。 模範三年來 變化看得見 綠色縈繞城市 現場走筆 蕭山老虎洞山口綠了,綠得悅目,綠得舒心。5月11日中午,記者一行再次踏訪站在老虎洞山,只見山口原來放炮開山留下的1萬多平方米的“傷疤”已基本癒合:長在黏土上的青草,從山頂瀉到山坡。山腳開闊處,大片的綠樹固基。曾經那樣刺目的裸露山體,曾經失去生命力的山口,因爲這張巨大“地毯”,讓它重現生機。蕭山區創模辦的負責人如實相告,開山容易復綠難,修復這1.7萬平方米山坡,前後共花了300多萬。 新聞延伸 三年來我市大力實施了沿河、沿湖、沿公路、沿鐵路的“綠色工程”,通過拆違還綠、借地綠化、拆牆透綠,新建大型綠色廣場、綠化帶等方式增加綠地,三年來新增綠地面積1950多萬平方米。值得一書的是,讓廢棄的礦山重披綠裝這項技術活。幾年來,我市相繼對10多個廢棄礦山進行了生態修復探索,總投資達1900多萬元,復綠、修復面積達10萬多平方米。 2002年開始,我市共投資160多億元,實施“33929”工程,並對市區33條道路和9個入城口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基本達到“序化、綠化、亮化和潔化”。今年上半年,“三口五路”環境綜合整治又在我市全面展開。 技術指標 建成區綠化率: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考覈指標大於35%;2003年杭州達到36.17%。 百姓感言 徐妙法(蕭山區城廂社區居民):每次路過老虎山口,看到裸露的、“受傷”的山體,作爲一名土生土長的蕭山人,心裏很不好受。“丟蕭山區、蕭山人的臉哪”。放炮開山沒賺幾個錢,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短期根本無法復原。老虎山復綠成功來得不容易,這給我們蕭山人好好上了堂課,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環境就是競爭力—————今天的蕭山人已樹立牢固的綠色發展觀。 藍天白雲常駐 現場走筆 2004年5月10日下午,記者一行驅車造訪西湖區雙流村。令人欣慰的是,沿路所見與去年6月7日記者暗訪的情況有了太大的變化:雙流村的天亮多了,樹木變綠了,房子漂亮了,空氣也乾淨了許多。根據市委、市政府治理大氣污染的要求,去年12月19日,雙流村門前的杭州第二水泥廠水泥立窯當日宣告閉嘴。站在第二水泥廠門前,記者不見滾滾而起的粉塵,村民房前屋後常年積起的粉塵,已被雨水衝淨,村民家的門窗也不緊閉。 新聞延伸 不讓美麗的城市裹在灰濛濛的空氣之中,還杭州以更多的藍天,早已成爲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2003年12月20日前,全市最後6家水泥生產企業,都簽訂了立窯生產線停止生產協議。至此,從2001年起,全市共關、停、轉、遷礦山、水泥和磚瓦企業316家。從2002年起,“禁燃區”工作開始在全市啓動,兩年來,市內150多家高污染熱燃料爐窯竈改“吃”清潔燃料;餐飲油煙污染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焦點,3年來,全市紮紮實實地對油煙廢氣進行了專項整治,300家三產服務企業,對油煙設備進行限期治理。來自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統計,去年全市優良天數達到293天,優良率達到80.27%。今年1-4月優良天數達到100天,優良率達到82.6%,超過創模指標2.6個百分點。 技術指標 優良天數:環保模範城市考覈標準大於80%,2001年杭州市區爲76.2%,2003年杭州指標爲80.3%。 百姓感言 王愛清(雙流村村民):說句心裏話,水泥廠立窯關停之後,對村裏的粉塵污染確實少多了。以前路對面的立窯每天開,5分鐘擦一次桌子,一點都不誇張,現在這樣的情況已不存在。想想屋裏緊閉了多年的門窗有機會開一開,心裏也開心。我們惟一的願望是:廠子轉產之後,不要再污染環境。 碧水穿梭天堂 現場走筆 清江路上的新塘河,曾經是一潭死水、臭氣熏天,周邊居民怨聲載道,但近日當記者來到新塘河邊時,卻發現這邊“風景獨好”。站在新塘河邊,低看:河水碧綠,隱約中還能看到河底;擡眼:河面上“一塵不染”,視野中沒有了漂浮的垃圾。岸邊綠樹成行,翠綠的草坪上一位阿姨正帶着小孫子乘涼。 新聞延伸 實現“脫胎換骨”的不僅僅是新塘河。三年來,市區共有332條河道得到了綜合整治,其中的67條河道全面清淤。爲使河水活起來,還建立了19座配水站,25處引水閘門,定時給河道輸入“新血液”。 從2001年下半年始,市區截污納管和污水處理全面展開。市區31家重點污染企業實現截污納管;對生活小區和公建單位的污水納管也進行了地毯式普查,三年來完成了對192個生活小區和284個公建單位的截污納管工作,年截污量達到4-5萬噸;建成四堡污水處理廠的完善工程和日處理30萬噸的七格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使杭州的污水處理在國內保持了領先地位。 技術指標 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考覈指標是100%,且市內無劣V類水體;杭州市2001年是100%,2003年是100%。 百姓感言 王信達(中國農科院退休工人):去年之前,這條河位於一片沼澤之中,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裏,河水臭不可聞。有時候想到河邊的亭子裏去下盤棋,但常常被臭氣熏天的河水擋住腳步。從去年秋天開始,這條河開始慢慢‘變臉’了,臭氣沒有了,河水變清了,每天早上可以在河邊散步,風景很是不錯。今天我還帶了20多年前的戰友過來玩,之前哪敢把朋友帶來。 呵護城市之腎 現場走筆 走進茅家埠,幾年前的雜灘亂塗已不露痕跡,而今這裏江南水鄉的雋永景緻叫人稱歎。山色籠罩中,民居錯落分佈,參差毗接,茅頂水榭,素牆青瓦,一派靜謐悠遠的茅鄉水情。沿岸低緩的草坡拾級入水,湖面清冽搖曳,開闊蕩逸,晨昏霧靄升騰,水氣氤氳,睡蓮嫺美,湖上拱橋臨波靜臥,橋下游舫閒適而過。正倚橋眺望,一陣風過,白鷺驚起湖面,疾飛蘆葦蕩,撲進孝順竹、香蒲、水蔥、芊闕菜等交織裝扮的湖畔溼地。盪舟湖上,可賞水光瀲灩,曲橋婀娜,水鳥啁啾,下船徐行,可品釅釅茶香,馥郁農家飯,環行上香古道,可尋幽訪古。無怪乎當年的白樂天會醉酒茅家埠。 新聞延伸 如此這般深得野趣、古趣、雅趣之妙的水鄉澤國,在湖西並不鮮見。烏龜潭、金沙港、浴鵠灣……一片片消失沉寂了數百年的水域,在湖西踏波歸來。去年國慶露臉的新西湖,引水量達到1.2億立方米,新增溼地型湖面70公頃,每天有40萬立方米的源頭活水注入西湖,湖水一月一換,透明度也可望增至1米以上。“一湖二塔三島三堤”的盛景重返西子,緊隨其後,另一“城市之腎“的西溪溼地綜合保護工程拉開帷幕。今年年底西溪核心景區建成,“水清現游魚,樹綠泛飛鳥”的幽景將重現城西近郊,到時遊客可泛舟徜徉在港灣河汊中,領略秋雪庵、曲水庵勝景,觀看龍舟競渡,品味古樟、河網、魚塘契合的水鄉田園風光。 技術指標 關於自然保護區覆蓋率,創模指標:大於國土面積的5%;杭州:2001年爲12.35%,2003年爲12.43%。 百姓感言 康燕(解放軍杭州療養院):這幾年,茅家埠一帶的變化可大嘍。以前這一帶到處是零散的魚塘、沼澤、黃泥地、農民房,雖然在西湖邊,卻顯得很荒涼,遊客很少有願意過來的。現在可大大改觀了,西湖打通到這裏,新景修建了不少,環境一直在變好。這幾天我還在草叢中發現了金雞,尾巴長長的,惹眼得很,金雞可是很愛漂亮的,這兒景色不夠美的話還真招不來它呢。旅客們也喜歡來遛遛了,這不,我們馬上要開一家專賣龍井茶葉的店了。 扮亮灰色工地 現場走筆 五月雨霽,行色匆匆的人們路過建國北路時卻不由得放慢腳步,駐足欣賞。東河春曉、海華廣場等多處建築工地外圍,都已翩然飛上各色美景。長江實驗國小的小朋友們精心繪製的多幅水粉畫驚現圍牆,母子攜手的其樂融融圖,想像馳騁的瑰麗太空圖,稚趣爛漫的動物嬉戲圖,綠色清爽的閒適晨練圖,波光瀲灩的旖旎西湖圖……幅幅充滿着溫馨、關愛、童真的色彩。水粉畫躍然牆上,牛皮癬難覓蹤跡,施工圍牆活絡起來。 新聞延伸 其實,風景如此撩人的綠色圍牆,還不僅僅只是寥寥幾處工地的專利,杭州8個城區的施工現場,已經立起了100多道綠色圍牆,市民經常擡眼就可瞥見這樣生動的裝扮。綠色圍牆的後面,圈起的恰恰是一方綠色工地。專家們眼中的施工揚塵可謂是城市大氣污染的可惡“殺手”之一,而今這個惡名昭著的“殺手”卻叫囂不起來了,衆多綠色工地的拔地而起,給予了它們一記迎頭痛擊。杭州自去年8月1日實施《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辦法》以來,全市54個工地進入了綠色工地的行列,施工揚塵銳減,擾民噪音降低,環保指數提升。 百姓感言 郭敏秀(利茲城市公寓):年紀大了,剛聽說附近幾個工地同時要開工,就老懸着一顆心,怕晚上睡不踏實,怕家門口刮“沙塵暴”。現在才知道是白擔心了一場,這裏的幾處工地都壓縮了夜間施工時間,噪音總體上不大,揚塵也沒有滿天飄。今年年初,工地臨街圍牆還描上了畫,以前這牆上亂七八糟的“野廣告”都不見了,整條路清爽了許多。現在更好嘍,前不久上國小的孫女還和小夥伴們一起在這牆上畫畫了,我們一家人進進出出都老愛瞅瞅這些畫。 改善農村生態 現場走筆 深潭口村曾是蔣村鄉內第三大生豬養殖地,每年生豬的產量佔到全鄉1/3,可飼養畜禽對該村水質影響巨大,經過村內環繞的小河往往要掩鼻而過。 近日,記者從深潭口村的深潭港河借船入內,一路劃去碧水環繞,不時有小魚小蝦前來作伴。河道兩邊的船上悠閒的垂釣者架着魚竿,壓低帽檐,怡然自得地享受午日陽光。船行緩慢,幾個彎後,一大片蘆葦突然映入眼簾。從野渡上岸,頓時看見滿目的蘆葦伴着和風,輕輕搖曳。在陽光照射下,銅鏡般的河面與柳絮般的蘆葦相映成趣,煞是好看。這樣的景緻引得遊客紛紛舉起相機留影紀念。在蘆葦的簇擁下,露出如花般的笑臉。 新聞延伸 這樣的美景來之不易,爲保護西溪溼地和內河潔淨,全市包括蔣村鄉在內的鄉鎮,全面開展以生豬、奶牛爲主的大規模畜禽禁養、限養活動。禁養工作開展兩年,杭州市總共在禁養範圍內關閉苗豬廠2個,養豬廠17個,削減生豬22萬頭,關閉養牛廠12個,削減奶牛2900餘頭。2004年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勢頭持續不減,還將繼續削減生豬36000多頭,奶牛3000多頭。經過禁養等一系列措施,杭州城區內河道水質、周邊環境有明顯改善。 技術指標 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已經達到標準中的100%,並且市內沒有五類水質;杭州市2001年是100%,2003年仍爲100%。 百姓感言 王炳華(蔣村鄉農技站):以前,貼着蔣村鄉一號橋新開河的就是苗豬市場,旁邊集中着幾個養豬大戶,他們都直接把髒水通過管道排到這河裏。十年前這裏的水可以用來飲用,慢慢就不行了。到了養豬戶直接排放污水後,水就變得烏黑,白色漂浮物隨處可見,有時還有死豬漂在河上。往年四五月這個時候,河面上早已蒼蠅、蚊子到處飛。禁養以後,現在我們又可以挑河水洗衣服。以前絕跡的魚蝦,現在漸漸遊了回來。 消除馬路“煙筒” 現場走筆 鳳起路環北小商品市場一帶,是人員流動較頻繁的區域。以往記者每天上下班途經那裏,都要被來來往往殘疾車、助動車尾部黑煙所折騰。每每遇到這些“排煙筒”,行人、騎車者或躲避或掩鼻而過。從今年4月開始,這些黑煙慢慢消失了。昨日上午,記者在環北小商品市場門口觀察了20多分鐘,沒有發現“四小車”,取代送人、搭貨的是k607路小巴士,空氣清新了許多。 新聞延伸 燃油助動車等稱爲污染大氣的殺手之一,爲讓杭州的藍天更多,讓天堂的空氣更淨,讓市容更靚,今年上半年,依法管理“四小車”工作在我市有序展開,城市尾氣污染明顯好轉。 其實,路上少了冒黑煙的不僅是燃油助動車等,更多的是公交車。隨着市民環保意識的提高,近年來公交車冒黑煙現象成了市民反映的熱點。爲此,市環保部門投入重兵加大了整治力度,他們利用公交公司車輛早間出場前、夜間回場後的機會,深入公交車終點站進行抽檢,近年來實地抽檢公交車1944輛。同時聯合市交警支隊對道路上行駛的公交車和社會車輛進行監管,發現公交車“冒黑煙”,當即開具整治單,回場整治,達標後上路。據統計,三年來我市更換公交車發動機257臺、大修發動機1515臺、回場整治公交車9000餘輛。 技術指標 根據“城考”(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覈)和市環保局職能目標考覈要求,機動車(公交車、出租車等)年道路抽檢量應達到4000輛以上。2003年,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處實際路檢車輛5041輛,完成指標的126%;市環保局職能目標考覈要求,超標車輛年治理率應達到74%,去年實際治理率達74.25%。 百姓感言 高水娟(上城區通江橋居民):前幾年騎車途經湖濱路上班時,因爲路小而路邊的樹葉又茂盛,老式公交7路車排出的黑煙嗆得路人好難受。到了岔路口遇紅燈,助動車屁股後的黑煙,又讓行人遭一次罪。近幾年好多了,包括7路車在內的冒黑煙公交車少了,只是偶爾看到一二輛。尤其是最近“四小車”的整治,上下班時道路上小“煙筒”沒了。 留清靜於市民 現場走筆 杭州機牀廠保留地塊工地位於潮鳴小區刀茅巷國小北側,距離最近一處居民樓不足50米。中午記者在該工地圍牆外轉了轉,只聽到輕微的發電機噪聲,而在相距15米遠的工地辦公室內就基本聽不到噪音了。工地項目部的張經理介紹,爲儘量減少對附近居民噪聲影響,工地特購進了一套消音設備,通過使用消音設備和採取密閉等措施,達到了降低噪音的目的。 新聞延伸 三年來,我市環保部門在市區範圍實施了“清靜工程”,大力整治和控制噪聲污染,嚴格執行《噪聲污染防治法》和《杭州市環境噪聲管理條例》,強化建築工地和拆房工地的噪聲管理,實施建築施工集中審批公告制度和夜間建築施工總量控制辦法。在每年中、大學聯考期間開展“綠色護考活動”,強化交通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管理。加強航運船舶噪聲管理,進入市區河道的船舶限制鳴笛,夜間禁止掛槳機船進入市區河道。加強城市高架道路噪聲污染控制,在市區部分高架道路和立交橋兩側安裝隔聲屏障。城市噪聲得到有效控制。 技術指標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考覈指標: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小於60分貝,2001年杭州爲56.6分貝,2003年杭州降到55.7分貝。 百姓感言 劉慧敏(潮鳴小區刀茅巷居民):以前這個工地的發電機日夜轟鳴,發出的巨響真叫人心煩啊!年紀大點的人都說心臟都要蹦出來了,就是把門窗緊閉還是吵得我們晚上覺也睡不好。我們向下城區環保分局的同志反映這個情況之後,環保局的同志相當重視,多次深入工地調研、現場辦公,幫助施工單位整改。現在施工單位在關鍵時間需要連續作業的,他們也能及時與我們溝通,講明原因,並且科學安排,使噪音對我們的影響儘量減少到最小程度。(鍾兆盈 王詠雪 張偉達等) “龍鬚溝”告別高新區 “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管理”,這是5月12日下午,國家“創模”技術覈查組專家檢查杭州高新開發(濱江)區污水處理監控中心時的評價。 專家的說法並非虛言。其實,這個對開發區自來水、污水、雨水實現“三位一體”在線監控和管理的監控中心,就是幾年來杭州高新開發區污水處理系統建設的縮影。 近日,記者隨該區創模辦的工作人員來到新建的河道,眼前的河道靚得讓人驚詫。昔日的“龍鬚溝”已不復存在,河水清清,綠樹縈繞。見記者採訪,岸邊休息的一位老伯湊上來說道,“兩年多前,這條河還臭得捂鼻子,現在魚蝦重回,已可以游泳了。”杭州高新開發區“創模辦”負責人金國海如數家珍地介紹:1997年這裏還沒有1公里的污水管道,企業污水基本直排,區內河道幾乎條條發臭。但到目前,開發區已構築190公里污水管道、110公里雨水管道,建立污水泵站5座,不同等級的污水處理廠3座。全區175戶企業單位實現截污納管,建成區污水納管率超過85%。“正是這個體系的建立,才使今天開發區的河水變清,整體環境升級”。(鍾兆盈 周霜 張偉達) 昔日是黑臭東河 今日環碧擁翠 初夏的杭城,東河碧波盪漾,河旁楊柳、水杉、黃楊等鬱鬱蔥蔥,沿河兩岸的居民和百姓在樹陰綠草間舞劍、打太極、散步、晨練,其樂融融。六年彈指一揮間,昔時民棚陋房集聚、臭水橫流的東河,今日成爲鳥語花香的香饃饃。 提起舊時的東河,過了中年的杭州市民依然記憶猶新,放眼望去,灰濛濛的平房破舊擁擠,那一片又低又矮又破的房子,有人戲稱是“新七十二家房客”。發黑的河水散發着異味,東河周邊的居民苦不堪言。 民之所需,常在我心。東河兩岸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條件,美化生活環境的強烈呼聲,變成了市委、市政府加快東河沿線舊城改造的實際行動。1998年,上城區委、區政府全面實施了南起河坊街斷河頭,北至慶春路,全長2.11公里的改造工程。現在,縱貫杭城南北36米寬的建國路,車流如梭;萬安苑高樓林立,兩旁佈滿了潔淨如畫的綠化帶。 與此同時,上城區政府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對東河兩側實施了大規模的截污納管改造和河道的清淤駁坎工作,落實專人對東河河面打撈漂浮物,並進行常規保潔。市河道指揮部加大了東河引配水力度,把錢塘江水引入東河,使東河的水質得到進一步改善。目前,東河兩岸呈現的是一批生態住宅,伴有小橋、流水、綠樹,東河已成爲杭州樓市的精品亮點。 爲了儘快讓東河兩岸綠起來,市環保局和上城區政府聯手,以空前的大手筆,投資了300餘萬元,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設了面積達18500平方米跨東河兩岸的環保主題公園。公園以“光-水-樹-人類”爲主題,園內建有太陽能電池、風能水車、生態污水處理系統以及錯落別緻的植物羣,大大改善了東河沿岸羣衆居住的生態環境,爲杭城舊城改造建設勾勒出一道亮麗的風景,達到了“改造東河,還綠於民”的目的。(章海良 嚴國慶 廖欣峯) 西溪深潭口將重歸寧靜 “說心裏話,其實我也捨不得這裏,特別生豬禁養後的這兩年來,深潭口村的變化村民都看在眼裏。河流乾淨、空氣清新,遊客還能在村裏的小河釣魚。”蔣村鄉深潭口村支書沈金林看着即將搬遷的村子流露出難捨之情。 近日,記者來到西溪溼地保護的核心區塊之一蔣村鄉深潭口村,依照規劃要求,這裏的300多戶村民都將搬遷。 眼前這個深潭口村已舊貌換新顏,與一年半前那個蔣村鄉第三大生豬養殖地無法同日而語。原先雜亂無章的豬棚已被拆除,村內主幹河流深潭口港水質清澈,乘船前行,阡陌縱橫的河流交叉環繞。 沈金林介紹,村內原有48戶養豬戶,每年大約飼養5000頭生豬,帶來的廢棄物都排入這些村中小河。生豬禁養後,如今這些小河裏已見不到漂浮的死豬和白色污染物,河水也清澈起來。 村民蔣大媽指着家門口的小河告訴記者:“以前這河黑黢黢的,天稍微熱一點,就看到蚊子、蒼蠅在上面飛,根本不敢去靠近。現在就不一樣,可以把河水打上來洗衣服了。” 據瞭解,自從2002年出臺了《杭州市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蔣村鄉動員全村生豬養殖戶,關閉了鄉內苗豬市場,禁養生豬達到8萬頭。 (李安娜 張偉達) 治理與改造並舉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是浙江省最大的鋼鐵冶煉企業,2003年,集團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0.29億元,利稅16.70億元,利潤 10.23億元,創下了歷史最好成績,提前兩年實現了“十五”奮鬥目標,成爲浙江省首家年銷售收入超百億的省屬國有工業企業。截止2003年底,集團公司總資產達140.99億元,比上年增長29.01%。 由於地處杭州這一風景旅遊城市,杭鋼的環境保護工作多年來一直受到各級領導和羣衆的關注,杭鋼的生存和發展受到環保因素的制約,也正是由於這一因素,促使我們將壓力化作動力,踏踏實實、下大力氣做好環保工作。近年來,企業的環境面貌已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並得到廣泛的認同。集團公司下屬有五家生產廠被原冶金部授予部級清潔工廠、二家廠被授予省冶金系統清潔工廠稱號,一家廠被國家環保總局評爲“全國環保先進企業”、被《中國環境報》授予“環境優美”企業稱號,公司多次被評爲冶金部、浙江省環保及綠化先進單位。2000年,杭鋼獲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的“全國綠化400佳”榮譽稱號,2002年獲杭州市模範綠化單位先進稱號,2003年12月,集團公司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一、將環境保護作爲我公司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 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公司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對於杭鋼的重要性,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把環境保護工作視爲公司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命根子,企業的發展堅持以環保爲先決條件,以優良的環境爲我公司的生存和發展拓展空間,近年來,我們提出了“建綠色鋼城、爲西湖添彩”的環保理念。集團公司領導都十分重視環保工作,經常召開環保專題會議,研究環保治理措施,對環境治理,資金上給予充分保證,提出了要不惜血本抓好環境治理,只要技術可行,不講代價、不講條件,必須要進行治理。通過不斷加大技術改造和環境治理的力度,使企業的環境面貌已得到了有效地改變。 二、加強以環保爲主線、以清潔生產爲核心的技術改造 杭鋼作爲一家1957年建廠的老企業,不可否認,也曾存在工藝老化、技術落後、設備陳舊等問題,造成排污量大,企業形象差這些問題,對這些問題,我公司認識早、行動快。自“九五”以來,公司積極以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行清潔生產工藝,將污染預防貫穿於整個生產過程,新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小連軋、80噸高功率直流電弧爐和高速線材等生產線,相繼淘汰了橫列式圓鋼、型鋼軋機生產線和鋼絲繩、5噸小電爐等9條低水平、高污染負荷的落後生產線。一流的設備發揮了一流的效益,進一步優化了產品結構,同時也提高了環境保護的裝備水平,獲得了很好的環境效益。這三條生產線的廢水全部循環利用,循環率都在95%以上,高速線材和小連軋生產線利用回收放散的煤氣作能源,不僅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而且由於使用清潔能源煤氣作燃料,消除了污染,大大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如原3座5噸小電爐,年產量只有14萬噸,雖然當時公司已投入近500萬元進行了污染治理,但由於受工藝條件的限制,難以根治污染,煙氣捕集率低、除塵效果差,廠區上空黃煙滾滾,環境污染大。而80噸直流超高功率投產後,年產量提高到70多萬噸,由於採用了先進的除塵工藝,煙氣捕集率高,除塵效果好,消除了廠房冒黃煙的現象,極大地改善了廠區環境質量。 在技術改造中,我們積極應用清潔生產技術和設備。如在制定一熱電改造方案時,原方案是要準備新上一臺燃煤的50t/h的循環流化牀鍋爐,其環評報告已獲得環保部門的批准,並已簽訂了設備製造合同,爲了進一步實施清潔化生產,杭鋼毅然決定,賠款中止原合同,放棄循環流化牀鍋爐方案,改用全燒高爐煤氣的燃氣鍋爐,大幅度降低了污染物的產生。 三、加強了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 資源、能源大多數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能源的日益枯竭是人類社會面臨的一個共同的環境問題,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着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嚴重挑戰。“九五”以來,我公司不斷加強對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工作,一些節能降耗新技術不斷得到應用,如電爐爐壁燒嘴項目已於2003年7月份完成調試,節能增產效果明顯,高爐富氧噴煤項目也已在實施之中。2003年在國內中小型高爐上首先成功採用了高爐爐頂餘壓發電技術(TRT),這是全國第一個中型高爐的餘壓發電裝置,填補了我國110餘座255m3~1000m3級高爐尚無餘壓發電裝置的空白,2003年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杭州召開了現場推廣會。 在餘熱利用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工作。2000年起我公司成功地向電爐熱送鐵水,目前電爐鍊鋼加鐵水的比例越來越高;2002年在中軋廠成功使用了蓄熱式加熱爐;連鑄坯熱送量越來越大,已向中軋、熱帶兩廠熱送連鑄坯;2000年以來,我們投入大量的資金,實現了全公司的蒸汽聯網,淘汰小鍋爐20餘臺套,目前,全公司已完全停用20噸以下的小鍋爐。通過這些節能技術的應用,有效地降低了公司的綜合能耗,噸鋼綜合能耗指標爲全國同行業最好水平。 我們還充分回收利用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高爐煤氣、焦爐煤氣、轉爐煤氣,目前這些二次能源已成爲我公司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清潔能源,不僅使以前放散的煤氣得到利用,使燃料煤的利用量大大下降,而且有效地減少了污染。目前,杭鋼除兩個熱電車間還用少量燃料煤外,所有其他加熱爐已全部燃燒清潔燃料煤氣,動力二熱電鍋爐全燒高爐煤氣5#鍋爐於去年7月份投入正式運行。 四、不斷加大對污染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 近年來,杭鋼不斷加大了對環保遺留問題的治理力度,“九五”以來,共投入清潔生產資金20多億元,一大批清潔生產項目得到實施。特別是“十五”以來,杭鋼遵循省市環保部門對公司“十五”環評批覆要求的精神,更進一步加大了污染的治理力度,“十五”前三年,投入的環保治理資金就近2.5億元,已先後完成了球團煙氣脫硫工程、焦化廢水治理改造、一號和三號高爐出鐵場的煙氣治理、二號和三號高爐的煤氣幹法除塵、轉爐二次煙氣治理等一大批治理項目。在這些項目的實施中,杭鋼採用先進的除塵技術,採用嚴於國家排放標準的內控標準,80噸電爐煙氣、轉爐二次除塵、高爐出鐵場煙氣等除塵器的排放濃度只有8~12mg/m3,遠低於國家排放標準的100~150mg/m3,這些環保項目成效明顯,有效地控制了杭鋼的煙(粉)塵的排放。 五、以總量控制爲載體,不斷提升環保水平 杭鋼是全國最早實施排污總量控制的企業。早在1987年,省政府在批覆我公司“七五”規劃時,就對我公司進行排污總量的控制,要求到“七五”末排污總量控制在1985年的水平,並與我公司簽訂了排污總量承包責任書。以後在制訂和實施“八五”、“九五”規劃時,又提出了比“七五”更高的要求,要求排污總量比1990年下降20%。根據省政府和環保部門的要求精神,我們對排污確確實實進行了有效的控制,通過治理、改造和加強管理等措施,在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明顯下降,降幅大大高於國家同期控制要求,2003年與1985年相比,鋼產量提高了5倍多,而工業廢水、煙塵、COD、石油類等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卻下降了70%左右。工業廢水達標率100%(87年以來連續保持廢水達標排放),廢氣達標率98.18%,工業廢水重複利用率87.78%,新水單耗16.90噸水/噸鋼,多項環保指標在全國同類型鋼鐵企業中名列前茅,達到清潔工廠標準。 六、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創建優美鋼城 2000年以來,杭鋼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環境整治工作,將環境整治作爲企業形象建設的重要舉措,大刀闊斧地拆違、拆臨,共拆除臨時設施和廢舊廠房14.24萬m2,新增綠地面積達26萬m2,認養綠地面積9萬m2,綠化覆蓋率從1999年的17%提高到2003年的25.29%以上,環境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通過整治達到了“大街小巷一個樣、廠房內外一個樣、標本一個樣”的新面貌,2002年底推出了“綠色杭鋼工業遊”接受社會公衆的評審。 總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公司將發揚“以鋼鐵意志做人、建業、報國”的杭鋼精神,遵循“鋼鐵主業精,產業結構優,經營機制活,企業形象美,經濟效益好”的發展思路,堅持“以環保爲主線,以建設精品作業線爲目標,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技改方針,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作爲企業發展的頭等大事。我們有決心有信心,不僅要把杭鋼建設成爲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國有大企業,而且還要在環境保護方面進行持續不懈的努力,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大治理力度,爲提高杭州市的環境質量作出新的貢獻。 一、基本條件 1、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覈連續三年名列全國或全省前列 2、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考覈驗收 3、環境保護投資指數>1.5% 二、考覈指標 1、社會經濟 (1)人均GDP>1萬元(西部城市可選擇市區人均GDP>1.5萬元) (2)經濟持續增長率高於全國平均增長水平 (3)人口出生率<國家計劃指標 (4)單位GDP能耗<全國城市平均水平 (5)單位GDP用水量<全國城市平均水平 2、環境質量 (1)全年API指數<100的天數>全年天數的80% (2)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6% (3)城市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爲100%,且市內無劣Ⅴ類水體 (4)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60dB(A) (5)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70dB(A) 3、環境建設 (1)自然保護區覆蓋率>5% (2)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5%(西部城市可選擇人均園林綠地面積>全國平均水平) (3)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60% (4)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5% (5)城市氣化率>90% (6)城市集中供熱率>30% (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0% (8)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70%,並無危險廢物排放 (9)煙塵控制區覆蓋率>90% (10)噪聲達標區覆蓋率>60% 4、環境管理 (1)城市環境管理目標責任制落實到位,制定創模規劃並分解實施 (2)環境保護機構獨立建制 (3)公衆對城市環境的滿意率>80% (4)中國小環境教育普及率>80% (5)按期完成總量控制計劃 注:1、環境質量、環境建設及環境管理指標有關定義、計算和解釋,按調整後的《“十五”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覈指標實施細則》執行。 2、從2003年7月1日起,空氣污染指數、城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公衆對城市環境滿意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並增加了中國小環境教育普及率一項。 創建“綠色醫院”提升醫院品位 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使人們認識到了健康的重要、生命的可貴。同時,也讓市三醫院的廣大醫護人員深刻認識到了他們肩負着的呵護生命、關愛健康的使命是何其崇高與神聖!加快對醫院軟、硬件設施的建設,提高醫護人員的診療水平不僅成爲醫院領導的普遍共識,而且也是廣大患者的迫切要求。而創建“綠色醫院”活動正是一項提升醫院整體素質與內涵的良好契機。自2002年6月起,醫院在以往創建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杭衛發[2002]205號《關於印發杭州市創建“綠色醫院”活動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精心組織,認真實施創建“綠色醫院”活動。醫院通過自身不懈地努力,以及在市衛生局、市環保局等有關部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於2003年順利通過審覈,成爲首批杭州市“綠色醫院”。 醫院領導班子對創建“綠色醫院”工作極爲重視,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爲組長的“綠色醫院”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各分管院長、職能科室負責人爲組員,並設立創建“綠色醫院”辦公室,掛靠在醫務科。醫院領導班子對創建工作進行了專題討論,制定創建“綠色醫院”活動計劃,並將創建工作納入全年工作計劃。 根據創建“綠色醫院”主題要求,醫院領導班子多次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和臨牀科室負責人進行動員、協調,針對創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對醫院環境保護制度落實情況檢查中發現的不合格限期整改,並對相應崗位責任人(含兼職)落實獎罰。 醫院領導班子認爲創建“綠色醫院”是提高醫院兩個效益,促進醫院發展的有效載體。爲此,醫院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財力,按照創建“綠色醫院”的文件精神,對醫院醫療、後勤等方面進行大力整改,提供經費保障和相關技術支持。結合2003年在全國流行的SARS疫情和SARS防治工作,醫院領導發動全院職工進行學習,將創建“綠色醫院”作爲醫院可持續發展和爲患者提供放心醫療的主題進行教育,全員統一了認識,將創建“綠色醫院”與防治非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自2003年4月23日至11月15日,我院共接診發熱病人4592人,留觀發熱病人49人,醫院未發生院內交叉感染和可疑病例的漏診,較好地完成了抗擊非典的任務。 醫院創建“綠色醫院”辦公室積極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對創建“綠色醫院”工作進行組織協調。並對各部門創建檔案進行分類整理收集,堅持長期積累相關材料,並對檔案材料整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醫院創建“綠色醫院”領導小組和相關部門進行反饋,落實整改。 醫院利用院週會、辦公會、片會對全體員工進行創建“綠色醫院”、環保意識教育,形成人人重視,全員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良好氛圍,使節約資源、降低消耗、減少污染的意識滲透到日常醫療和行政管理工作中。醫院分管院長和後勤保障部有關人員參加環保部門的專業培訓,掌握環保法律法規,並獲得結業證書。對市環保局、衛生局、愛衛會領導來院視察、檢查時提出的問題抓緊時間進行整改,順利通過上城區環保局2002年度審驗。 在醫院的各種會議上加強宣傳,利用黑板報、宣傳櫥窗和院刊等爲載體宣傳環境保護和健康知識。自創建活動以來,共出6期內容豐富的主題環保和健康知識黑板報。2003年度醫院結合“世界環境日”等重大環保節日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環保主題活動。2003年“6·5”世界環境日,醫院圍繞“水—20億人生命所繫”這個主題,組織醫院職工植樹,並利用門診動態宣傳欄和告示欄等多種形式對醫院職工和廣大病友進行宣教。2004年4月7日“禁菸日”,醫務科、護理部對全院職工進行了檢查,門診各科室禁菸督導員對醫院職工和廣大病友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醫院各相關科室購入環保書籍、報刊進行學習,並利用互聯網登陸有關網站及時瞭解相關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使醫患雙方共同接受環保知識和健康知識教育。 我院嚴格遵守環境保護,醫療衛生的法律、法規,有效控制各種污染。醫院根據環保要求,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以及相應的崗位職責,專人負責。醫院保潔工作由具備相關資質的家政公司負責,醫院由專人進行衛生檢查,並及時反饋和落實整改。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和消毒技術規範。嚴格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醫療廢棄物統一由大地維康公司回收處理。醫用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分別處置,落實責任,明確到人。生活垃圾由上城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所回收處理。對電池、打印機墨盒等耗材在醫院門診、住院部、行政、後勤財務等部門設立專用箱進行收集。各項消毒隔離措施落實,污水處理、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放射性物質得到有效控制,防污措施運轉正常,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標準,監測檔案完備,落實專人負責。 醫院針對歷史遺留的原門診樓雨水、污水分流,按照創建“綠色醫院”的文件精神,投入專項資金進行改造。按照杭州市“禁燃區”內以及杭州主城區範圍內必須使用清潔能源的要求,醫院投入專項資金進行鍋爐煤改油的全面改造。對放射科X光透視機、拍片機、牙片機、胃腸機、CT機等放射設備由杭州市技術監督局每年進行檢測,並由專人負責。2002年度,醫院對醫療設備的使用進行了崗位準入,獲得了浙江省計量二級前段時間的證書。醫院院感染科對醫院污水質量進行監測,由專人記錄並保管相關臺帳。醫院對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動脈血氣、光量子輸液器等一次性醫療用品由院感科組織督查,做到每天有記錄,對不合格科室和個人進行從重處罰。醫院堅持節水、節電、減少物料浪費,每天由醫院總值班進行檢查,每月由後勤保障部專人對水、電等進行登記,並進行分析反饋。 醫院裝修的各種材料全部使用環保綠色材料,符合國家標準。如門診綜合樓的裝修,全部要求具備相關資質的公司進行招投標,並要求有相關部門的環保方面認定,全部採購環保材料,確保安全,醫院建築和設施全部選擇環保產品,院內無違法建築。 每月對住院病人進行健康行爲和環保方面的健康教育,門診各診室發放有關保護環境,促進健康方面的宣傳資料,以提高患者的環保意識。我院自2003年8月開始每兩週舉行健康教育,由各科室主任和高年資醫師主講,併發放相關資料,同時現場開展義診和諮詢,深受病友和家屬的好評。2004年3月我院專門成立了“市民健康學校”。 爲改善就醫環境,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市衛生局的關心支持下,醫院籌資1.6億元購置城益大廈作爲門診科研綜合樓。並於2003年5月26日啓用,拆除了原醫院部分圍牆,改造成綠化帶。醫院積極創造條件使診療環境乾淨、整潔、舒適,禁菸標誌醒目、規範,並由專門的禁菸督導員進行督導,保潔工作到位。醫院綠化覆蓋面積有了進一步提高,達到30%的要求。隨着新門診綜合樓的啓用,真正體現了“醫院在花園中,花園在醫院中”的現代醫院特色,爲病人提供一個優美的診療環境,體現人文關懷。 通過創建“綠色醫院”活動,提高了全院職工環境保護意識,推進了醫院污染防治工作, 有效地防止了醫院的交叉感染,院感率在4%左右,達到了二級醫院院感率<8%的院感要求,爲病人創建了舒適、安全的環境。2003年初,杭州市衛生局決定在系統內推行醫患溝通制,並將我院作爲試點單位,於2003年3月在我院開始推行醫患溝通制,通過推行醫患溝通制增進了醫患之間的理解,融洽了醫患關係,提高了服務水平和病人的滿意度,建立起和諧統一的新型醫患關係,爲此市衛生局於2003年9月在我院舉行了“醫患溝通經驗推廣會”,推介醫院的這一寶貴經驗。 通過創建“綠色醫院”活動,病人的滿意度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據杭州市紀委對2003年上半年出院病人的滿意度調查達97.6%,位居市屬醫院榜首。3年來無醫療事故發生。醫院的醫療業務收入穩步上升,2003年門診、急診量達77.9萬,較02年增長1.43%;業務收入達2.1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8.4%;出院12711人次,較02年同期增長6.68%。2003年9月23日全國政協張懷西副主席來院進行了視察,對我院創建“綠色醫院”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杭州市綠色醫院———市三醫院) 附錄 “綠色醫院”的基本條件(簡略) 1、 醫院重視環境保護工作。醫院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創建工作計劃,目標明確、措施落實、定期檢查。 2、 醫院全體職工有較強的環保意識,積極參與創建工作。醫院經常對職工進行環保教育,醫務人員在醫療服務中正確引導患者在醫療消費中引入環保可持續消費觀念。 3、 積極營造濃厚的醫院環保宣傳氛圍。經常性運用黑板報、櫥窗、標語、牆報、院刊等各種手段宣傳環境保護和健康知識;積極引導,推進醫院環境文化建設。 4、 積極開展環保活動。利用“6·5”世界環境日、“5·31”無煙日等重要環保紀念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環保活動,使醫患雙方在活動中受教育。 5、 醫院嚴格遵守環境保護、醫療衛生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有效控制各種污染。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和消毒技術規範,重點是醫療廢棄物統一回收處置,醫用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各項消毒隔離措施落實;污水處理、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放射性物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防治設施運轉正常,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監測檔案完備;兩年內沒有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和被查實的公衆舉報;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醫院污水納管、雨污分流、鍋爐煙氣治理和食堂油煙治理工作。 6、 醫院環境整潔、優美。醫院建築和設施儘可能選擇環保建材等各類環保產品;醫院沒有違法建築。 創建綠色學校推進素質教育 蕭山區育才國小創辦於1994年9月,至今已有10年校史。目前,全校有22個教學班,千餘名學生,55位教師,其中省級優秀教師2位、區市級學科帶頭人5位、區市級教壇新秀17位(市級8位),良好的師資隊伍爲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辦學以來,學校以“一切爲了育才”爲宗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獲得了可喜的成績,榮獲“杭州市綠色學校”就是其中之一。爭創省級乃至國家級綠色學校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根據環境教育的特點,結合我校實際,我們確立了“一主二輔”創綠途徑。所謂“一主二輔”環境教育途徑就是根據國小教育的特點,把環境教育貫穿於學科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之中,使環境教育融合在整個國小教育體系之中,促進學生環境綜合素質的提高。其中“一主”是指“學科課程滲透”,“二輔”是指“活動課程強化”和“隱性課程薰陶”。 (一)以學科課程爲主渠道,豐富學生的環境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工作,環境教育同樣需要以學科教學爲主陣地。在現行國小各科教材中,或多或少都有環境教育的素材,雖然這些內容對環境科學來說還是缺乏系統性,但它們通俗易懂。我們發動各科教師,對現有義務教育教材中有關環保教育的內容進行了整理,彙編成一本《國小階段各科教材環保內容目錄彙編》,裏面包括教材內容的出處和環境教育目標。要求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成環境知識的滲透任務。 我們發現國小教材中,與環境教育有關的素材有兩類:一是直接與環境教育有關的,稱爲顯性素材;二是需要挖掘的,稱爲隱性素材。 國小階段,思品、自然、生活與勞動三門學科中有豐富的環境教育“顯性素材”,毫無疑問,這三門學科是我校開展環境教育的主要載體。教師們在教學中濃墨重筆,注重渲染。如:在思品學科《保護環境》一課中馬潔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人類對大自然的依賴以及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環境意識。 隱性素材猶如埋在沙裏的金子,需要精心挖掘。如在教學六年級數學課“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應用題時,莫建忠老師以學校新建成的綠色操場爲例,計算綠化覆蓋率,既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又適時滲透環境教育。在思品、常識、美術、音樂等諸多學科中,我們的教師通過講解示範、實驗、繪畫、歌唱等多種形式滲透環境知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環保意識。 (二)以活動課程爲輔助渠道,培養學生關心環境的意識 活動課程是我們落實環境教育的輔助渠道,活動課中的環境教育大致可以分爲知識型、實踐型、課題型三種類型。 1、知識型的活動有: 首先是專題講座。爲了提高師生對環境保護的認識,豐富師生環境知識,開闊視野,進一步瞭解世界環境現狀,從而增強環境憂患意識。學校先後6次派教師參加區、市級環境教育師資培訓,培訓回來後,由該教師爲全校師生做專題講座。此外,我們還邀請區、市級環保局的老師來校講座,全校師生都認真聽講並做了詳細的筆錄。 其次,我們結合環境紀念日,利用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晨間談話,進行環境知識的主題宣講,做到人員落實、時間落實、內容落實、行爲落實。 另外,每學年我們還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環保剪報、環保手抄小報比賽。2000年,我們還組織學生參加了“全國國小生環保知識競賽” 。 2、實踐型的活動有: ①回收廢品活動。學校少先隊大隊部以“手拉手地球村”爲基地,以提高隊員人文素養爲目的組織開展了豐富的實踐活動:包括回收廢電池、廢紙、廢報紙、飲料瓶及其它可回收的廢品。 爲了把回收活動落到實處,每個中隊都有“環保小衛士”,負責指導隊員分類回收廢品,並把這一情況記在“廢品回收登記本”上,做到了把關嚴、分類細、記錄準、反饋快。 ②向社會呼籲活動。通過調查,學生了解到許多家庭還沒有養成回收廢品的習慣。蕭山現有114萬人口,如果一戶一戶地去調查、教育,那得花費多少時間多少人力啊。學生髮出了“保護環境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的感嘆。他們從網上下載了有關環保的資料,進行宣傳還做了書籤,畫了環保畫,把廢品製作成小工藝品送給同學、幼兒園的小朋友、社區的居民,努力宣傳環保,做一個環保小衛士。 除了從自身做起外,學生還向有關部門提出了不少保護環境的意見與建議,如針對廢品回收不方便的問題,學生向環保局建議在社區設立分類回收箱。針對廢電池處理難的問題,學生通過《蕭山日報》的讀者熱線呼籲,終於引起了社會重視,使得好不容易收集起來的廢電池終於有了讓人放心的去處。 (三)、以隱性課程爲輔助渠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隱性課程通過學校情境有意或無意地對學生的知識、情感、信念、意志、行爲和價值觀等方面起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學校隱性課程包括物質情境、文化情境、人際情境。我校的環境教育充分利用了這一途徑。 1、物質情境方面。我校在校園的建設上,捨得投入。我們圍繞淨化、美化、綠化、教育化的目標,在校園有限的土地上見縫插綠,使綠化由平面向立體發展,全校綠化覆蓋率超過校園面積的30%;改建了活動區,使原黑色煤渣操場變爲紅綠相間的塑膠和草地,徹底改變了校園塵土飛揚的不潔環境;建起了程控化播音設備,變刺耳的鈴聲爲動聽的音樂;改建了廁所的沖水設施,用水管閥代替了原沖水箱,節約了大量水資源;改建了食堂竈具,把煤竈改爲煤氣爐竈,減少了大氣污染。使廣大師生處處感受到環境的怡人。 2、文化情境方面。學校的宣傳窗、教室的黑板報等均能以獨特的設計和豐富的內容,緊緊地吸引廣大學生,因此我們十分重視環境教育氛圍的創設與烘托。如:每學期都在宣傳窗裏展示學生的環保剪報、環保書籤、環保宣傳畫;在校刊《小荷》裏刊登學生以環保爲主題的習作;在黑板報上宣傳環境知識;在走廊上張掛環保宣傳畫、環保宣傳標語和環保宣傳口號等形式,使學生在這濃濃的保護環境的宣傳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形成環境意識,鞏固和端正環境價值觀,並轉化爲保護環境的自覺行爲。 3、人際情境方面。教師是學生的典範,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本人的環境意識、價值觀以及對環境問題的看法等,均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教師是隱性課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爲充分發揮其作用,我們在教師層面開展了一系列環保活動: 首先是學習環保知識。我們組織教師參加區、市環境教育師資培訓班,外培回來後,培訓全校師生,還邀請環保局的同志作專題講座,購買了大量關於環境的書籍,徵訂了《中國環境報》、《環境時報》、《杭州市環境報》等多種專業報刊,營造出濃濃的學習氛圍。一段時間後,教師們對環保知識的掌握有了明顯的提高。 第二,爭做環保實踐者。佔教師總數80%以上的女教師都參加了“碧、藍、綠”護衛隊,她們學習環保知識後,積極宣傳環境保護、爭做環保實踐者。這些活動可以概括爲:綠色辦公、綠色用餐、綠色洗滌、綠色交通、綠色購物,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處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環保行爲。 在生生之間的交往過程中,也在不斷地交流環保思想和經驗,相互影響。教師設計和建設班集體,也能有效地影響學生的觀念。因此,我們堅持每年開展“綠色中隊”和“環保小衛士”的評比工作,並通過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等途徑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蹟,使我校的環保工作以點帶面,滾動發展,促進學生環境倫理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爲了使環境教育能持久、紮實、有效地開展下去,我校的創綠工作除了充分利用好以上三條途徑外,還開展了爭創“綠色中隊”活動。我們的“綠色中隊”分爲三個星級,學校制定了相應的評比條件和評比細則,每年評兩次,每次都是在自評、互評、學校“創綠領導小組”評的基礎上確定星級等次。星級“綠色中隊”的評比使得每個中隊每學期都覺得有目標、有希望,更使學校環保教育落到實處、收效明顯,全校師生逐漸養成了保護環境、宣傳環保的好習慣。(杭州市綠色學校———蕭山區育才國小) 附錄 “綠色學校”核心評估標準 一、 成立綠色學校領導機構,分工明確,責任到位。 二、 學校爲各類環境教育活動提供資金和物質、技術的支持和保障。 三、 學校環境管理措施有力,體現環境保護概念。降低污染、垃圾減量、節約和回收資源、節能等環保措施取得明顯效果。 四、 綠色學校檔案原始數據和文件完整,分類清楚,形式多樣,長期積累。 五、 在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中進行環境教育滲透,效果良好。 六、 開展環境教育的研究,鼓勵教師參加環境教育的繼續教育及相關培訓。 七、 學校具有明顯的環保文化氛圍,師生環保意識高,積極參與各類環保活動。 八、 學校倡導環保生活方式,師生在社區和個人生活中自覺注重環保實踐。 九、 學校努力綠化美化校園,爲師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 十、 鼓勵學生在校內成立學生環保小組,參與學校環境管理。 “綠色學校”的定義 是指在實現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礎上,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爲指導,在學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納入有益於環境的管理措施,並持續不斷地改進,充分利用學校內外的一切資源和機會全面提高師生環境素養的學校。 軟、硬件齊抓共管鑄就“綠色工地” 當前,杭州市委、市政府爲了打造國際休閒城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標準、要求之高,已給我們在市中心的建築工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積極投身於杭州市創建“綠色工地”活動,本身已超出了創建的範疇,我們認爲能夠爲自己的家鄉更加美麗富饒做點貢獻是理所應當的。 工程指揮部領導以及項目部經理都非常重視創建“綠色工地”活動,項目經理親自抓落實,選派四名項目副經理、施工員、安全員參加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組織的創建“綠色工地”的環保專業知識培訓,建立有較強戰鬥力的創綠領導小組以及組織網絡體系,在總圖佈置中根據一期創建綠色工地的成功經驗,得到更加的完善。 西湖文化廣場二期地下室位於市區中心廣場運河段北岸,佔地13.6公頃,總建築面積10.7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工程由A、B、C、D、E、H、J、K共計8個區塊組成。由於深基坑,面積又大,我們在總圖施工中投入75萬元澆築一條長約千米,寬6.3米的硬地平通道,排水系統設上中下三道,全部用水平儀測出流水的坡度及方向,建沉澱池三套,集水井12只、環通二道水管約1500餘米,並做到全部基坑水經合理抽蓄,沉澱後再使用,多餘水達標再排放,這樣既有效控制了污水的排放,又節約了越來越寶貴的自來水資源。如果以每天20噸水的使用量計算,這一項舉措一年就可節約用水7300噸。 項目生產部門的廣大員工在繁忙的生產間歇,也積極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大家主動學習創建“綠色工地”的技術指導手冊,仔細研究如何控制揚塵、污水、噪音、建築垃圾的具體措施,在落實生產任務中一同加以貫徹,教育廣大員工要珍愛大自然,大家積極、主動地爲創建“綠色工地”貢獻自己應盡的力量。我們利用工地學習室爲培訓場地,以及邀請經過培訓的同志爲輔導員,不失時機的對全體管理人員、班組骨幹,特別是清掃班、打水班這些直接參與者進行創建“綠色工地”工作內容的培訓,仔細指導他們平時的工作。 項目部爲了保證創建工作的有效進行,還高薪聘請了一名責任心強,24小時住工地的老師傅負責大門、道路的保潔,以及水溝、沉澱的及時清理、疏通工作。可以這樣說,我們浙江建工西湖文化廣場項目部的大門,在這一年施工當中永遠是乾乾淨淨的,這也得到了區環保局、行政執法局領導的肯定。此外對於大門沖洗及道路保潔工作,項目部領導都做了明確的安排。高峯期安排37個人,平時安排16個人,對南北兩個大門採取24小時沖洗,2人一班分四班,做到確定專人,明確責任,達標考覈。同時,項目部專門聘用了一名水管工,保證平時對水泵的維修保養,每月不管水泵的好壞都調換一次,拆下的水泵都拿去修理廠保養以確保使用。對於大貨車的進出,明確規定了南大門進,北大門出的行車路線,並制定了沖洗站工作制度,實行有序管理。 由於西湖文化廣場工程特殊,10萬平方米地下室需設二道支撐,根據施工技術要求需要實施分段定向爆破,產生的建築垃圾量大,並要以最快的速度外運。針對碎渣清理容易產生揚塵這一情況,項目部嚴格按照創建“綠色工地”的要求,安裝了移動噴淋系統,施工到哪裏就馬上移設到哪裏,實行24小時噴灑水這一措施把揚塵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 項目部的陸優民經理清楚地認識到創建“綠色工地”不僅硬件要到位,軟件也應跟上。爲了營造創綠氛圍,並使廣大員工在良好的氛圍中自覺學到一些環保知識,便想方設法搞好工地創綠宣傳。分別在南北兩個大門設置了宣傳標語牌,南大門設置了一塊長36米、高5米的巨幅宣傳綠色工地的標語廣告,並在前方配以大草坪襯托;北大門是二期施工的主要通道,在沖洗站對面設計製作了一條長達45米的大型環保宣傳廊。位於大門正前方“八牌一圖”的設計佈景與創建“綠色工地”的要求相配套,高高聳立在塔吊上的立體廣告宣傳口號,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醒目、和諧,充分顯示了我們工地創建“綠色工地”的決心。創建“綠色工地”工作同樣也少不了綠色的點綴,項目部的員工本着對環境保護的無比熱忱,發揚補綠、插綠、增綠的植樹造林精神,規劃工地綠色植物的佈置。對於暫不使用的場地進行大面積植草皮綠化,以控制揚塵。對於硬地坪道路以及辦公室大門周邊,進行擺檯布景以美化環境。同時對生活區圍牆進行美化綠化,共計購買草皮500方,添置盆花盆景600餘盆。 通過創建“綠色工地”活動,項目部陸經理深刻地感受到:如果我們工作做得不紮實,有漏洞不僅會被市民譴責,而且還會受到執法部門的處罰。與其這樣得不償失,還不如把錢花在平時的日常管理上,既爲杭城環境的美麗奉獻了一份力量,又體現了項目管理的水準,展示了大公司的形象,何樂而不爲呢!作爲我們這樣的特級資質企業應該走在前面。 (西湖文化廣場二期地下室項目部 聞人卿) “綠色工地”基本要求: 1、 組織要求。建立工地創建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負總責,設立工地環保監督員,環境保護工作和文明施工納入工作計劃,並定期檢查落實;有創建活動記錄、經費和完整的工作檔案。 2、 人員要求。工地全體人員積極參與創建工作,項目經理及主要管理人員應具有良好環境保護和文明施工意識,工地創建領導小組組織對工地全體人員進行環境保護和文明施工的教育。 3、 工地要求。嚴格按環境保護和文明施工要求組織施工,施工過程中無違反有關環保和文明施工的法律法規行爲。工地內所有污染源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節水、節電節能形成風氣,可再生資源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節水、節電節能形成風氣,可再生資源得到回收利用,參與建築工地“羣衆環保監督小組”活動。工地營造良好的環境保護宣傳氛圍,設立環保宣傳櫥窗和環保宣傳標語。 讓春色常駐潔蓮———創“綠色社區”活動回眸 潔蓮社區位於採荷街道的中部,佔地面積約0.69平方公里,現有住戶2520戶,人口近八千人。由於潔蓮是個舊小區,房屋大多建於80年代末,人員由拆遷戶、單位員工和商住戶構成。幾年來,潔蓮社區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環境保護工作爲重點,以淨化、美化、亮化社區環境爲突破口,在全社區廣泛開展了創建綠色環保社區系列活動。8000名住戶本着“從我做起,從身邊實事做起”的精神,通過辛勤的勞動硬是把一個80年代的舊小區改建成了一個無污染、無噪音、環境優美的市首批“綠色社區”。通過一系列美化家園的活動,有力的保護了社區的生態環境,提高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素養,創造了濃郁的文化生活氛圍,全方位的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今天的潔蓮就如它的名字一樣,潔美環境,清純如蓮。 一、深入發動,廣泛宣傳 隨着二十一世紀鐘聲的敲響,人們更加關注自身的生存環境,人們需要綠色的呼聲越來越高。爲此我們在搞好宣傳工作的基礎上,開展“保護生態環境,倡導文明新風”爲主題的活動,動員吸引廣大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活動中來,增強人們的環境意識、生態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努力讓人民的生活質量更上一層樓,也使社區內的文明新風活動向縱深發展。 社區積極開展“保持生態環境,倡導文明新風”爲主題的活動,着重圍繞搞好植樹綠化,清理白色垃圾,改善空氣質量,治理水源污染四個主要任務,組織開展集中性整治。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在社區着重抓好“三線一片”的綜合治理工作。“三線一片”即對潔蓮金谷線、紫藕翠柳線、雙菱青春東路線,合成爲一個大片;經過總體規劃,統籌安排,明確責任,突出重點,舊中求潔,集中行動等形式,加大了綜合治理力度,動員廣大人民羣衆廣泛參與。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如今潔蓮社區的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八千雙勤勞的雙手正在合力建設美好家園。在潔蓮你會看到,黨員羣衆認養綠地,植樹種草、擦洗護欄;年邁的老人、天真的兒童活躍在自家房前屋後,播綠護草,撿拾垃圾。認養綠地“一帶一”行動、週末清潔環境一小時……一個個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生動的畫面映入眼中,真切地告訴你:潔蓮人正在用雙手把家園裝扮的更綠、更美。 二、打好基礎,抓好社區環境的建設、整治和管理 環境關係你我他,良好的環境不僅能改善社區的面貌,提高社區的品位,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振奮人的精神。社區根據適應城市化發展要求,進一步抓好社區環境的建設、整治和管理,在“淨化、綠化、亮化、美化”上求發展,堅持從影響人、改造人的角度出發,着力提高社區環境質量、管理水平和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全面提升社區環境品位。原先社區內綠化佈局雜亂無章,品位不高,我們專門請來了農大的專家教授幫助設計,首先消滅了綠化的空白點,對樓間綠化帶中的不同樹種重新進行了合理佈局,精心設計建造了大小不等的花壇6個,把主幹道兩側的基石漆成了漸變的綠色,與綠化帶融爲了一體,並加強對綠地的精心養護。 專業護綠爲潔蓮社區的綠色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動員起來的羣衆則成爲保護綠色的屏障。2003年9月,我們又對社區內的草坪進行了大面積的改建。通過多年努力,社區可綠化率達98%以上。爲把社區綠化與營造社區文化氛圍有機結合,全面提升社區環境文明品位,鞏固“綠色社區”的榮譽,我們以“景觀化、智能化、功能化、休閒化、生態化、網絡化”六個方面爲主抓手和突破口,對小區的環境進行了全面的調整和佈局,在主幹道兩側新建了休閒小品四處,在小品中穿插設置了科普畫廊、社區新貌、社區活動花絮等。我們還投資設置了與環境協調的石桌椅、涼亭,開闢了健身角等,爲社區居民提供了一個景觀優雅的鍛鍊、休閒、觀景的場所。社區內種植的桂花、廣玉蘭、松樹、桔樹、銀杏、月季、茶花、梅花等幾十種各類花卉苗木、綠化植被同社區內的園藝小品、各類宣傳欄、採荷公園等交錯有致,共同構成了樹木蔥鬱、綠草如茵,蘊涵文化品位的花園式的社區環境。 由於社區中的房屋建於80年代末,各種設施開始老化。近年來,我們不斷加大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完成了社區的立面整治和“平改坡”,從根本上改變了社區環境設施的破損,共對小區內63幢樓房進行了內外的粉刷,計33640平方米;拆除保籠3853只、雨棚2769只;拆除一樓各種違章964戶,計7500平方米;改建了大門二處;投巨資修補、重新鋪築社區主次幹道,徹底改變破損失修、路面保潔不到位的局面。就這樣,我們把一箇舊小區建成了一個潔淨有序,紅綠相映的美好家園,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隨手扔垃圾的少了,主動撿垃圾的多了;糟蹋的少了,愛護的多了,居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增強,居民的素質得到了提高。 三、尋找載體,突出重點 爲使“綠色社區”進一步深入人心,我們從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尋找載體,抓住重點,確保“綠色社區”工作的深化。一是加強在社區全方位實行垃圾袋裝化管理和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在進行宣傳的同時,在垃圾房上張貼“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指示牌,指導居民自覺做到垃圾分類處理。不隨意傾倒垃圾,在居民中已形成一種默契;二是爲徹底整治社區內衛生死角、僻角髒、亂、差的現象。社區對裝修戶建築垃圾責任承包,實行誰家裝修,誰家一定要在三天內將裝修垃圾清理乾淨的規定。三是集中開展“淨、綠、美”爲主題的清除亂貼亂畫現象,加強對亂貼亂畫源頭的治理。四是通過文藝演出、展示牌、標語、廣播等形式,廣泛宣傳“講社會公德,樹環保意識”。宣傳、教育羣衆不亂丟垃圾,少用、以至不用一次性塑料包裝用品,自覺抵制有損環境的產品和服務。大力倡導綠色消費,去年九月社區組織採荷二小、採荷中學的學生們開展保護社區“官河”生態環境公益活動,開展“手拉手撿回一個希望,保護河道一片綠色”的主題活動。 四、鞏固成果,長抓不懈 創建“綠色社區”作爲城鎮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需要,是城市管理體制的需要,是社區建設加快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在總結經驗,鞏固成果的基礎上,把這項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一是加強交流,學習借鑑,共謀發展。創建“綠色社區”是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環境文明建設的一種有機結合和新的嘗試,爲社區建設者提供了一個全新領域和模式。爲此,我們十分重視借鑑學習兄弟社區的工作經驗,結合我社區的實際,不斷開創綠色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宣傳攻勢不減弱。通過宣傳欄、閱覽室,制定集中學習和社區宣傳活動制度等措施,堅持不懈地開展宣傳工作,同時通過環保學校的活動,環保樓道、綠色家庭的定期評選以及環保小衛士等各項活動的開展,以學校帶動家庭,家庭帶動社區,使“社區是我家,環境靠大家”的意識進一步深入人心,因而從我做起,使創建“綠色社區”活動成了每位社區成員的自覺行動。 三是建立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護綠隊和保潔隊。在創建“綠色社區”工作中,我們建立了一支由社區衛生主任爲龍頭,社區綠化工、社區志願者、社區黨員等爲基礎的“綠色隊伍”,他們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堅持爲社區的大街小巷美容,爲創建“綠色社區”活動開展宣傳,更爲“綠色社區”錦上添花,四季常青。 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特別強調,“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綠色社區”是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我們潔蓮社區將繼續凝聚八千雙手的力量,同頂一片藍天,同踏一方綠地,爲這片古老的土地奏響時代的樂章,使市民生活向着現代化、高素質的目標邁進!(杭州市綠色社區———潔蓮社區) 附錄 “綠色社區”的基本條件 1、 社區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將環境保護工作列爲社區重要議事內容,有一個健全的綠色社區創建領導小組,由社區主要負責人分管,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綠色社區發展計劃和工作思路。 2、 逐步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公衆參與機制。根據環境教育計劃和活動主題並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環保紀念日,定期組織社區居民參與各類環境保護活動,力求做到每月有內容,每季有活動。全年參加活動的人次應占社區居民人數的30%以上。 3、 社區居民應具有較高的環保意識,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和行爲規範,逐步將保護、改善生態、合理利用與節約各種資源的意識和行動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如推行垃圾分類、自覺回收廢電池、廢燈管等,拒絕“白色污染”,不吃野生動物。 4、 社區居民初步養成可持續消費的觀念,儘量少用一次性製品,提高物品的重複使用率,社區應積極鼓勵居民購買和使用“綠色產品”,倡導綠色消費。 5、 整個社區環境整潔、優美、清靜,可綠化面積都得到有效利用,沒有違法建築,有固定的環境宣傳教育標誌牌和環保公益宣傳廣告,牆報上設有環保專欄,並經常性地更新。 6、 社區內各污染源都已治理,並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嚴格遵守環保法律、法規。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小區污水納管、雨污分流工作。杜絕焚燒垃圾、樹葉、隨意傾倒廢物等污染環境的事件發生。 與環境相關的紀念日 2月2日 世界溼地日 3月12日 中國植樹節 3月21日 世界林業日 1971年創立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年創立 3月23日 世界氣象日 1960年創立 4月7日 世界無煙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年創立 5月21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1994年創立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 1989年創立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1972年創立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1994年創立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1990年創立 9月16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1995年創立 10月16日 世界糧食日 1979年創立 11月8日—12日 全國節能周 綠溢太湖源 這是一個綠色的世界———綠色的山,綠色的水,綠色的田野,綠色的村莊,連空氣都格外潔淨清新……這就是臨安市太湖源鎮給人的第一印象。 作爲浙江省唯一入選首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的太湖源鎮,森林覆蓋率達78%,生態環境堪稱一流。 太湖源鎮位於太湖水系源頭,又處於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擴區範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始終是該鎮的工作重點。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該鎮就開始封山育林,並先後建起了7萬多畝淮太防護示範林和17萬畝生態公益林。該鎮還引導農民山上種毛竹、山腰種山核桃、山下種菜竹。如今,全鎮經濟林面積已達到6萬多畝。 綠色帶來的不僅僅是環境的改變,更爲農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實惠。高山蔬菜、高山花卉、高山茶葉、高山西瓜、高山藥材等綠色農產品深受都市居民的青睞。2002年,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385元。 太湖源鎮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相繼開發了太湖源、神龍川、東天目等景點。2002年,這3個景點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僅門票收入就達500萬元。旅遊業的發展,迅速帶動了三產,農家旅館、農家飯店應運而生,番薯、南瓜等農副產品也身價倍增。 環境變美了,農民變富了,羣衆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白沙村村民過去靠砍樹燒炭爲生,結果樹越來越少、山越來越禿、人越來越窮。林業專家一方面指導村民發展無公害竹筍、有機茶、山核桃等經濟林,一方面制訂了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旅遊的規劃。1998年,臨安市第一個生態旅遊景點太湖源推出後,吸引了大量滬杭等大中城市的居民週末前來休閒度假。看着絡繹不絕的遊客,數着越來越多的票子,村民們很開心。年逾古稀的夏洪根老人樂呵呵地告訴我們:“過去我們村裏偷砍偷伐的事管也管不住。現在上面給了砍伐指標我們都不要,這優美的生態環境就是我們最大的‘綠色銀行’。” 太湖源頭獨特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太湖源鎮工業經濟的發展。精明的太湖源人創造性地提出了“異地辦工促發展”的思路,積極引導重點骨幹企業到臨安省級經濟開發區和蘭錦、玲瓏等工業園區安家落戶,既確保了青山綠水,又拓展了企業的發展空間。2002年,全鎮的工業總產值達30.67億元,名列全市前茅。 西溪溼地,最後的江南水鄉 位於杭州市西湖區的西溪歷史悠久,聞名於世,歷史上與西湖、西泠並稱“三西”,是目前國內衆多城市中少有的一塊“瀉湖型低窪溼地”。西溪不僅對調節生態、改善環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彙集了江南水鄉、湖光山色、原始風貌,是國家一筆寶貴的財富。 爲切實加強對該地區的保護,西湖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正積極實施西溪溼地綜合保護工程,規劃保護面積達10餘平方公里。通過生態和景觀恢復,積極保護特有的網格狀河網、水鄉沼澤資源,以及由柿樹、樟樹、柳樹、竹林、蘆葦等構成的陸生、水生植被資源和鳥類與魚類等野生動物資源,充分體現西溪溼地資源的獨特性。 屆時,人們就能深入在有幾百年樹齡、近萬株古柿樹林中穿越,靜靜欣賞有莽莽蒼蒼柿樹林的溼地風光,到“仙島蕩”上悄悄觀察豐富的溼地鳥類資源。或在早春時划着小船,搖逸於縱橫交錯的河港中觀賞香雪霏霏的梅花,感受具有獨特風味的“西溪探梅”;夏日裏在荷花池的迷宮中放飛心情,去輕吻那含苞欲放的荷苞:金秋時到秋雪庵、彈子樓上放眼觀賞那漫無邊際、潔白如雪的蘆花,.體驗“蘆荻秋雪”美景的魅力,或者投身於百年蔣村龍舟賽的熱烈場景中;瑞雪裏在西溪洲觀“洲上飛雪”或體驗“獨釣寒江”,別有一番風味。 西溪溼地綜合保護工程的實施將打造出杭州特有的溼地生態品牌,進一步提升杭州的生態環境質量和國際旅遊城市品位。 杭州市生態示範區———上馬鄉 上馬鄉位於建德市西部,距市區新安江城33公里,與 320國道相連,全鄉區域面積51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 1個居委會,總人口13232人,山地面積5.7萬畝,森林覆蓋率76%,其中毛竹面積3萬畝,是建德市的毛竹之鄉,全鄉有名木古樹30株,並有浙江省稀有觀賞竹種黃金碧玉竹近2000畝。 上馬鄉是一個文明古老的山鄉,鄉駐地有一座明朝時建造的三孔園形石拱橋———霞霧橋,清嘉慶間和同治三年重建,橋身均用青石板砌築,造型美觀,歷盡數百年的運行,完整無損,一九八五年十月被建德縣人民政府公佈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馬鄉黨委、鄉政府爲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把上馬建設成環境優美,生態效益良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自然環境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生態鄉,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並舉,做到保護優先,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上馬鄉在創建生態鄉建設中,認真抓好森林資源和植被保護,堅持封、管、造結合,已有省級生態公益林7000畝,近幾年,上馬鄉黨委、鄉政府爲把素有建德市毛竹之鄉的上馬建設好,做大做強,做好毛竹產業,已投入近200萬元,發動羣衆對萬畝竹林進行深挖撫育和低產林改造, 2003年10月20日被杭州市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確認爲都市農業示範園。 2002年8月份上海客商李仕親看中上馬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竹林資源,投資100餘萬元組建了建德市親密生態家禽有限公司,年可飼養50萬羽“放山牌”土本雞,全部投放上海市場,深受上海市民的喜愛。 上馬鄉的黃金碧玉竹分佈在海拔500米左右的高山上,該竹歷來都處於自然生長狀態,建德市霞霧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生產的筍乾,採用該竹研製而成,2000年參加杭州市優質農產品展銷會,獲銀質獎。2001年參加中國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獲優質獎。2002年度獲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 。2003年10月9日,通過浙江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獲中國有機食品稱號。 上馬鄉建有蓄水100萬立方米以上的小一型水庫2座,蓄水10萬立方米以上小二型水庫2座,蓄水10萬立方米以下的山塘84座,共蓄水量達260萬立方米,這一批山塘、水庫的建成爲上馬百姓生產、生活提供了基礎保證,爲認真抓好水污染的防治,減少因生產、生活而造成水體污染,在農業生產中禁止使用高毒殘留有機磷農藥,全面使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新型農藥,最大限度降低農藥對土壤、水體的污染。在農民建房中要求農戶建造高標準衛生設施,確保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溪流中。 生態市的概念 生態城市就是在生態系統承載能力範圍內,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和系統工程方法建設起來的城市,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和諧、經濟高效發展持續的,社會———自然———經濟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人類居住區。 生態城市內涵分析: 從生態哲學角度看,生態城市實質是實現人———自然的和諧,這是生態城市價值取向所在,只有人的社會關係和文化意識達到一定水平才能實現。 從生態經濟學角度看,生態城市的經濟增長方式是一種循環經濟,即用生態學原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有合理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生產力佈局;通過開展清潔生產,開發採用節能、降耗、再生、污染防治、信息等新技術,調整生產、流通和消費諸環節,使資源和能源得以有效利用,形成良性循環。 從生態社會學角度看,生態城市有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安定的社會秩序、開放民主的社會政治、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的文化發展、綠色的生活社區和生態化的城市空間環境。 總之生態城市是社會、經濟、文化和自然高度協調的複合生態系統,其內部的物質變換、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構成環環相扣、協同共生的網絡,具有實現物質循環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饋協調、經濟效益最好、社會高度和諧、人與自然協同共生的機能。 生態市的主要標誌: 生態市的主要標誌是生態環境良好並不斷趨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環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穩定可靠的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度得到有效地貫徹執行;以循環經濟爲特色的社會經濟加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文化有長足發展;城市、鄉村環境整潔優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生態市的基本條件: 1、制訂《生態市建設規劃》,通過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並頒佈實施。 2、全市80%以上的縣達到生態縣建設指標,城市建成區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考覈驗收並獲命名。 3、全市縣級以上(含縣級)政府(包括各類經濟開發區)有獨立的環保機構,併爲一級行政單位,鄉鎮有專職的環境保護工作人員。環境保護工作納入縣(市)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實績考覈內容,並建立相應的考覈機制。 4、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度及地方頒佈的各項環保規定、制度得到有效地貫徹執行。 5、全市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和建設卓有成效,三年內無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 投訴指南 水污染 魚塘發生死魚事故 魚塘 屬企業排污造成的 非企業排污造成的 市環保局 農業局 新華路 112號 投訴電話: 12369 南山路 262號 投訴電話: 8706643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第三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 市區下水道發生堵塞造成污水橫溢地面環境。 下水道 城管辦 體育場路 243號 投訴電話: 85808066 根據《杭州市城市排水管理辦法》第十四條第一款、第十五條第一款 西 湖 向西湖內倒污水、糞便、垃圾或在湖邊洗車輛、衣服等物。 創模亮點 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延安路 470號 投訴電話: 85811912 創模亮點 根據《杭州市西湖水域保護管理條例》第三條第二款、第八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四款 洗 車 固定洗車點污水亂排 有執照 無執照 當地環 保局 工商行政 管理局 上城局:清泰街563號。電話:87820674、13777823113晚 下城局:新市街105號。電話:85235643、13777823119晚 西湖局:紫荊花路108號。電話:88489024、13777823129晚 拱墅局:德勝路218號。電話:88354079、13777823139晚 江干局:景芳路93號。電話:86038745、13777823190晚 濱江局:西興鎮人民路18號。電話:87795780 下沙局:下沙開發區銀都商廈。電話:86912061 蕭山局:蕭山區環城南路112號。電話:82656565 餘杭局:臨平鎮藕花洲大街22號。電話:86245678 西湖管委會:延安路470號。電話:8581191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第三款 鳳起東路 109號 投訴電話: 96315 根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四、十五條 創模掠影 攤 點 公共場地流動的無證小吃、洗車等攤點污水亂流 城市行政執法管理局 體育場路 238號 目 錄 投訴電話: 96310 根據《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第三款 錢塘江 向錢塘江傾倒垃圾、廢士、泥漿 省錢塘江 管理局 清江路 185號 投訴電話: 86044191 根據《浙江省錢塘江管理條例》第七條、第二十三條 船 舶 船隻排放污水(運河) 市交通局 中河北路 108號 投訴電話: 85460124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四條第二款、第四十條 飲食服務 飲食店、大排檔、快餐店、酒家(無住宿)污水亂排 有執照 無執照 城市行政執 法管理局 工商行政 管理局 體育場路238號 投訴電話: 96310 鳳起東路109號 投訴電話: 96315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第二款、第四十八條、第五十二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 根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四、十五條 河 道 工廠企業及賓館、有住宿的飯店向河道、運河排放臭水污水 市環保局 新華路 112號 投訴電話: 12369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第三款 河 道 河水發黑、發臭(非企業排污造成)或挖河道引發的河水污染 林水局 各河道管轄的職能部門 德勝路 353號 投訴電話: 88393456 根據《杭州市城市河道保護管理辦法》第六條第一款 運河:市交通局 (其他河道

“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系列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