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總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9W

2005年是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30年來,福建的環保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輝煌成績。爲紀念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和“6·5”世界環境日,我省“6·5”世界環境日和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的紀念宣傳活動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依照環保中心工作的要求,提前策劃、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在“6·5”期間以宣傳和展示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特別是“十五”以來環境保護工作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爲重點,廣泛藉助社會平臺,完善社會公衆參與機制,圍繞今年“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世界環境日主題及“人人蔘與,創建綠色家園”中國主題,深入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主題突出的紀念宣傳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福建省“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總結

一、以紀念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爲契機,營造全社會關注環保的良好氛圍

爲紀念福建環保事業開創30週年,全面展示30年來特別是“十五”期間我省環境保護事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讓廣大人民羣衆更加了解和參與環保工作,提高環境意識,引導我省各個城市爭創環保模範城市和生態城市,促進生態省建設步伐,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福建省環保局聯合聯合省委宣傳部、省人大環城委、省經貿委、省科技廳、省建設廳、省教育廳、省林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於6月5日上午在福州市五一廣場舉行紀念第34個世界環境日和福建環境保護事業30週年大會活動。開展了紀念福建環境保護事業30週年萬人簽名,福建環境保護事業30週年成就圖片展和環保文化廣場等活動。其中成就圖片展分爲“省綜合館”、“設區市館”、“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環保產業”、“縣(區)環保”六部分,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集中展示30年來特別是近年來福建省環境保護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省政府副省長蘇增添,省人大、省政協、省委宣傳部、省經貿委、省教育廳、省林業廳、省農業廳、省人事廳等二十多個福建省環委會成員單位的有關領導出席了紀念大會,福州市人大、市人民政府的領導,省環保局、福州市環保局、鼓樓、臺江、倉山、晉安區環保局的全體幹部職工以及各設區市的環保局有關領導,和大中小學生環保志願者、婦女環保志願者、新聞媒體記者、社會各界來賓共3000餘人參加了紀念大會和廣場活動。(照片4.1、4.2)

二、廣泛藉助社會平臺,完善社會公衆參與機制

藉助社會各界的力量,開展環保宣傳系列活動,不僅帶動了社會各方力量共同關注和愛護環境,爲努力營造優美、潔淨的生存環境而努力,同時也完善了社會公衆參與機制,擴大了宣傳效果。

爲維護廣大人民羣衆對環境的知情權,加強對環境的監督管理,讓社會羣衆及時瞭解我省的環境狀況,爭取羣衆對環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持,6月3日,省環保局協助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福州市西湖大酒店組織召開了2004年度環境狀況新聞發佈會,公佈了2004年度福建省環境質量狀況,中央駐閩和省內各新聞單位踊躍參加報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照片2);同時各設區市環保局也於“6·5”期間發佈2004年各設區市環境狀況公報。5月28日省環保局、《環境與發展報》社、福建廣電集團電視公共頻道於省電視臺大演播廳舉辦了“福建省第三屆環保知識電視大賽決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謝先文、省人大環城委主任洪長平、省環保局副局長葉南鬥、省環保局紀檢組長葉德文、省電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衍等領導到場觀看了比賽。福建省環保局組織省環保產業協會等參加了“6·18”第三屆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能源環保館展覽。(照片5.1、5.2)

三、繁榮環境文化,加強生態環境文化建設

爲繁榮環境文化,宣傳環保理念,加強生態環境文化建設,福建省環保局與福建省文聯於5月30日聯合舉辦了“紀念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書畫筆會”。10位福建著名書畫家現場揮毫潑 墨,圍繞環保,描繪出了一幅幅八閩大地山明水淨、天朗氣清的靈秀畫卷。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爲主題的國畫,表達了畫家對瀕危物種的愛護,陳濟謀、曾賢謀、吳桐森、王來文四畫家共同創作的“重視環保、天下皆春”圖,用色豔麗、透露出大自然的萬種風情。省環保局副局長叢瀾、紀檢組長葉德文、部分處室以及宣教中心等有關人員觀看了現場作畫。(照片1.1、1.2)

廈門、漳州、龍巖三個設區市還聯合舉辦九龍江流域生態環境圖片聯展,反映三年來九龍江流域龍巖、漳州、廈門三市治理工作經驗及仍存在的問題,於6月2日在龍巖市舉行了啓動儀式,並在三地市巡迴展出圖片。

四、圍繞主題宣傳,進一步開展“綠色社區”創建工作

圍繞今年世界環境日“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的主題和“人人蔘與,創建綠色家園”的中國主題,以號召全社會積極投身建設生態省、環保模範城、生態工業園區、綠色社區等環保實踐活動,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爲目的,我省積極開展了紀念宣傳活動,進一步推動了我省“綠色社區”創建工作。6月4日,我省在國家級綠色社區的福州天元社區舉辦“倡導綠色文明,共創綠色社區”全國百名市長進社區福建福州分會場活動。福州市政府楊愛金副市長,省環保局叢瀾副局長,省、市環保系統的代表,76個社區主任、各街(鎮)環保檢查員、監督員、環保小記者、環保志願者,受表彰的市級“綠色社區”代表,新聞媒體記者、社會各界來賓共500餘人參加分會場活動。到場的領導嘉賓廣泛聽取了社區居民對創建綠色社區的意見和建議,爲幫助社區環境問題的解決,促進社區環境質量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照片3.1、3.2)

各地市也結合主題,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如福州市舉辦了首屆中國小生環保論壇徵文比賽,泉州市開展了市區青少年紅樹林體驗營活動,三明、南平市舉辦了環保文藝匯演,寧德市開展了環保宣傳諮詢活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紀念宣傳活動

五、發揮新聞媒體作用,擴大環境宣傳活動的社會覆蓋面

爲了在“6·5”期間加大環境新聞宣傳力度,做好宣傳活動的新聞報道,5月24日組織召開了“6.5”世界環境日和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紀念活動新聞通氣會,向新聞媒體提供了 “6·5”世界環境日和紀念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宣傳活動實施計劃,使新聞單位有的放矢做好各項活動宣傳報道的前期工作。同時聯合有關媒體組織“6·5”宣傳專刊、專題,如在福建省電視臺《新聞啓示錄》欄目、《福建環保週刊》欄目在“6.5”期間不間斷播出我省各地開展紀念宣傳活動情況和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回顧;6月5日在《福建日報》第一版刊登了《海峽西岸綠正濃》——紀念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評論文章,6月7日省環保局李在明局長在《福建日報》上發表了題爲《在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加強環境保護》的署名文章;《環境與發展報》專版宣傳報道了紀念宣傳活動情況;通過集中組織環保新聞宣傳報道,有效引導了民衆關注環保、參與環保,而且密切了媒體間的良好關係,同時也擴大了環境宣傳活動的社會覆蓋面。省環保宣教中心還製作、編印並向全省環保部門、省環委會成員單位發送了近萬份的“6·5”宣傳單、紀念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海報及紀念活動宣傳資料。

各地市發揮當地媒體力量,進行了紀念宣傳活動專題報道。寧德市委副書記朱之文在《閩東日報》上發表了署名文章,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傅賢光在寧德市電視臺發表了電視講話;三明市政分管副市長吳俊慰在《三明日報》發表了署名文章;泉州市在《人民日報》以“環保,和諧泉州新亮點”爲題對泉州市環保工作進行了專題報道。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們將緊密圍繞環保中心任務和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的具體要求,按照構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我省環保宣教工作的開展。

1. 繼續做好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紀念宣傳活動。

爲了更廣泛地宣傳和展示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特別是“十五”以來環保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省環保局將聯合省委宣傳部、省電視臺拍攝“福建環保之路”電視專題片6集,在福建電視臺播出,並節選部分爭取在中央電視臺環保欄目播出。

2. 進一步推進綠色系列創建工作。

我局將在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的基礎上完善“綠色大學”、“綠色家庭”的創建,通過創建活動,普及環保知識,倡導綠色消費,弘揚環境文化,引導公衆參與環境保護。開展“綠色學校”主題宣傳活動,評選第三批省級綠色學校,力爭達到“十五”規劃提出的200所省級“綠色學校”的目標。舉辦“十五”全省“綠色學校”創建成果展,制定“綠色學校”5年發展規劃,召開綠色學校創建工作及表彰大會。

3. 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宣傳引導和監督作用

引導新聞媒體大力宣傳科學發展觀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不斷完善新聞發佈制度,提高新聞發佈水平,建立全系統快速反應的環境新聞網絡。努力探索新聞發佈會的新途徑新辦法,下半年,將根據環保中心工作的需要,不定期召開新聞通氣會,主動向媒體提供新聞背景材料向社會通報環保工作開展情況,宣傳環保方針政策。

4. 弘揚環境文化,促進環境文化建設。

爲提高民衆的環境意識,開拓公衆參與面,弘揚環境文化,我局擬在中國環境文化節期間聯合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在石獅市舉辦全國環保燈謎邀請賽。爲擴大公衆參與面和藉助名家的手筆展現八閩大地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環保成就,我局擬與省文聯、省美協、省書協聯合組織開展“知名畫家繪八閩”寫生、筆會活動。誠邀四方名畫家,奔赴八閩大地寫生作畫,通過大師的藝術靈感和手筆感悟福建自然山水美景和生態環境。隨後舉辦活動作品展,編纂出版《八閩美景》大型畫冊,向省內外集中展示新世紀、新福建的良好形象,爲促進福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附件:1. 李在明局長在6月3日2004年度環境狀況新聞發佈會上的講話。

2. 6月5日《福建日報》評論文章《海峽西岸綠正濃》。

3. 李在明局長在6月5日五一廣場“6.5”世界環境日和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4. 福建省環保局李在明局長6月7日在《福建日報》刊登的署名文章。

福建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

附件1:李在明局長在6月3日2004年度環境狀況新聞發佈會上的講話

《2004年福建省環境狀況公報》說明

省環保局局長 李在明

(二OO五年六月三日)各位來賓、同志們:

今天,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2004年福建省環境狀況公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一條“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佈環境狀況公報”的規定,近年來,我們每年都在“6·5”世界環境日期間發佈上一年度的《福建省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集中反映全省環境質量狀況,綜合體現環保工作進展,對於進一步提高環境保護透明度,維護人民羣衆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宣傳和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增強全社會環境憂患意識和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都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下面,我代表福建省環保局對《2004年福建省環境狀況公報》作簡要說明。

一、 關於2004年《公報》的編寫

省環保局十分重視2004年度的《公報》編寫工作,專門成立了編委會,牽頭會同省科技廳、國土資源廳、建設廳、水利廳、農業廳、林業廳、衛生廳、統計局、海洋與漁業局、氣象局、地震局等單位組成編寫組,按照“實事求是、突出重點”的原則開展編寫工作。經過反覆討論和認真修改,編制完成《2004年福建省環境狀況公報》。《公報》在內容上突出環境質量狀況和環保措施行動,在形式上力求圖文並茂,並採用多媒體演示,同時在互聯網上發佈,以擴大《公報》發佈的覆蓋面。

二、關於《公報》的主要內容

2004年的《公報》內容由“環境狀況”和“專欄”兩大部分組成。“環境狀況”部分從水、氣、聲、輻射環境、固體廢物、生態環境等6個方面進行闡述;“專欄”部分包括“生態省建設”、“市長環保目標責任制”等15個欄目,簡要介紹2004年我省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進展情況。

(一)環境質量概況

2004年,我省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條件下,環保工作呈現出良好態勢,環境質量保持在良好水平。

一是水環境狀況總體良好。2004年全省12條主要水系達到和優於三類標準的水質佔83.6%,保持在良好水平,其中閩江爲83%、九龍江爲84.3%,明顯高於全國7大水系的平均水平(41.6%)和周邊省份河流。9個設區城市的22處集中式生活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爲89.1%,較上年上升了3.6個百分點,14個縣級市的18處集中式生活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爲84.2%,較上年上升了2.7個百分點,水質總體良好。城市內河經過整治,水質功能達標率有所提高,但內河水質污染仍較嚴重。部分湖庫呈富營養化趨勢。大部分近岸海域海水水質未能達到環境功能區標準。

二是城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省23個城市空氣質量不斷改善,達到和優於國家規定的城市空氣環境功能區質量標準的城市持續增加,2004年城市空氣質量基本達到或優於二級標準,以API指數統計均爲優和良,優於全國47個環保重點城市的平均水平。但酸雨污染仍普遍存在;部分新裝修房屋的室內空氣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污染物存在超標現象。城市聲環境質量呈改善趨勢,大部分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A聲級處於安靜或輕度污染水平。全省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城市環境放射性狀況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三是生態環境質量名列全國前茅。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2.96%,位居全國首位。自然保護區和生態示範區建設、水土流失治理、礦業整頓、生態林保護等得到加強。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採用生物丰度指數、植被覆蓋指數、水網密度指數、土地退化指數和污染負荷指數等5項評價指標,分優、良、一般、較差、差5個等級,對全國各地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評價,結果表明,我省生態環境質量優的區域佔85.37%,其餘14.63%的區域爲良,名列全國第一。

但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使資源環境面臨的壓力加大,全省環境狀況仍不容樂觀,生態破壞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受歷史罕見的持續乾旱少雨導致河流徑流量減少、水環境容量下降以及各種污染因素的影響,主要水系水質有所下降。水環境存在的主要污染問題:一是畜禽養殖業污染物產生量大、處理和利用率低;二是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仍較低,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大部分存在超標現象;三是部分工業企業污染反彈;四是大量梯級電站開發改變了河流的自然屬性,造成流速減緩,自淨能力下降,相當一部分小水電站沒有辦理環評和環保審批手續;五是水產養殖過密和佈局不合理,過剩餌料及排泄物也對水環境造成了污染。

(二)環保重點工作進展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部署,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生態省建設,努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一是環境保護綜合協調機制不斷健全。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環境保護委員會,批准實施《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若干意見》,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環保重點任務。省級財政加大對環保工作的支持力度,帶動各地加大環保投入,2004年全省環保投入約佔當年GDP的1.84%。

二是整治違法排污企業等專項行動成效明顯。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羣衆健康”、“清查放射源讓百姓放心”、“建設項目環保‘三同時’執行情況清查”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檢查”等專項行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現象。妥善處理處置了各種環境污染事故,保障了環境安全。

三是工業污染治理成果得到鞏固。全省已對5400多個排污單位發放了排污許可證,已有49個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覈,其中16個已通過驗收,100多個組織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全省環保相關產業年產值已超過60億元。全省水泥業粉塵治理全面達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四是重點流域治理工作繼續推進。省政府設立了重點流域整治專項資金,批准實施九龍江流域整治計劃和加強敖江流域整治工作的意見。我們以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爲重點,大力推進閩江、九龍江、敖江、晉江、汀江、木蘭溪、交溪“五江兩溪”治理。

五是城市環境整治取得新進展。組織對9個設區市市長環保目標責任書(2001-2003年)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福州市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稱號,泉州市獲“國際花園城市”稱號,廈門市獲“聯合國人居獎”。積極開展綠色社區(小區)創建工作。加快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置場改擴建項目和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加強固體廢物管理和規範化處理處置。

六是生態環境保護得到加強。完成各縣(市、區)生態功能區劃的審查。全省已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8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13個、省級34個,以及省級有機食品試點基地50個。福州市馬尾鎮、廈門市大嶝鎮、莆田市西天尾鎮獲得“2004年度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七是環境監測能力明顯增強。全省各級環境監測站儀器設備總值從2000年約0.4億元,增至目前約1.53億元,監測項目顯著增加,監測能力明顯增強,監測標準化建設有所推進。着力建設全省環境自動監測監控系統,建立健全每兩個月一次的環境質量分析會制度。全省已建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31個空氣自動監測點。省環境自動監測監控中心已建成並對98個重點污染源、21個大氣自動監測點和4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進行在線監控;福州、三明、泉州、廈門、南平、漳州等設區市監測監控分中心也已初步建成並對118個點位實施自動監控。

八是環保法制、科技、宣教等工作繼續強化。全省全年共調查處理了羣衆環保信訪件26220件;受理環保110投訴26070件,辦理率達98.8%。重視環境科研,繼續徵集推廣先進適用環保技術。抓好環境宣傳教育,開展環保進社區、環保下鄉、環保普法教育、環境新聞大獎賽等活動,推進綠色學校創建工作,綠色學校數量居全國前列。

各位來賓、同志們,2005年是實現“十五”環保目標的最後一年,也是爲“十一五”環保工作進一步打好基礎的關鍵一年。最近,省政府批准實施《閩江流域水環境保護規劃》,出臺了《關於加強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意見》。我們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以閩江、九龍江等重點流域整治爲重點,進一步推進全省環保工作,推動生態省建設,努力爲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營造可持續的生態支撐體系和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體系!

謝謝大家!

附件2:6月5日《福建日報》評論文章《海峽西岸綠正濃》

海峽西岸綠正濃

――我省環保事業30年掠影

本報記者 吳宏雄 中國環境報記者 李良

在第七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上,專程從臺灣前來參會的臺灣知名人士蔣孝嚴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福建省會——福州市的環境面貌的巨大變化讚不絕口,認爲福州市環境建設的水平已經不亞於臺灣。蔣孝嚴先生是說出了衆多來過福建省的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感受。

1975年,我省環境保護事業開始創建。30年來,福建正在走出一條適合省情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一個初顯繁榮昌盛、環境優美的新福建正迅速崛起在海峽西岸。

“四大戰役”揭序幕

1992年由原國家計委公佈的國內地區間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顯示,福建省總指數名列第12位,經濟指數列第6位,而環境指數卻排在第26位。與此同時,由福建省環保局發佈的全省環境狀況公報,也對全省嚴峻的環境形勢發出了警報。“加大環保工作力度,擺脫環保的被動局面”迅速成爲福建省主要領導的共識和行動,並開始了一任接一任的努力目標。

1993年初,借聯合國環發大會的東風,福建省委、省政府迅速制定出臺了福建省貫徹我國《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的8條意見,正式把環保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之中。省人大常委會也設立了環境委員會,同時加快了環境立法步伐,在“八五”、“九五”期間就出臺了10部地方性環保法規和規章,其中有福建省有史以來第一部綜合性環保法規《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之後,《福建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福建省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及一些重點流域的環境保護規劃和管理辦法相繼出臺,全省的環境法制建設大步向前。

與此同時,福建省委、省政府一改以往那種小打小鬧、疲於應付的工作方法,確定了以徹底整治閩江水環境、泉州鄉鎮小瓷窯煙塵、閩西北小水泥粉塵以及沿海製鞋業“三苯”廢氣污染爲重點的四大環保戰役。這個戰役涉及企業近萬家、治理資金近百億元,一時間,整個八閩大地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環保熱潮。

“四大戰役”全部在新世紀的鐘聲敲響之前勝利完成,併爲之後相繼開展的“一控雙達標”、閩江、九龍江、敖江等重點流域的環境綜合整治、嚴厲打擊不法排污企業以及畜禽養殖業的專項整治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生態省建設寫新篇

2002年,我省被國家列爲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我省爲此提出了着力構建協調發展的生態效益型經濟體系、永續利用的資源保障體系、自然和諧的城鎮人居環境體系、良性循環的農村生態環境體系、穩定可靠的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先進高效的科教支持與管理決策體系等六大體系。福建省的環境保護事業進入了最好的發展時期,特別是圍繞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總體戰略,建設生態省、建設綠色海峽西岸的工作全面推進,續寫了福建環保事業的歷史新篇。

各級財政投入空前提高。全省環境保護的總投入逐年增加,2004年全省環境保護投入就達到創歷史水平的111.15億元,佔當年GDP的1.84%。近三年省財政對各級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投入幾乎是前20年總和的一倍。

環保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到2004年底,全省已經建成8個在線水質自動監測站和31套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空氣質量預報已經在各重點城市開展。同時,一批重點企業的在線監控系統也相繼建成,環保執法水平和快速反應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加大。全省已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0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小區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0%以上;已建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13個、省級34個,示範區面積約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5%。

環境保護的成果日益顯現。到2004年,全省12條水系水質達到和優於三類標準的佔83.6%,大大優於全國7大水系;全省各城市空氣質量均爲優良。一批環境良好、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廈門、福州相繼榮獲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稱號。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最新評價表明,福建省的生態環境總體質量名列全國第一。

優美畫卷正展現

30年來,福建省的經濟總量增長了數百倍,但總體環境質量卻穩定在改革開放前的水平,其中城市環境質量得到較大的改善。我省的垃圾、森林覆蓋率養護、污水處理產業化進程、危險廢棄物處理、綠色學校和社區建設、“餐桌污染”防治以及流域治理和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等項環境保護工作也走在全國的前列。

八閩大地綠正濃。我省早在1995年就全面完成了歷時7年的“三五七”造林綠化工程,實現了有林地超一億畝、森林覆蓋率57.3%居全國第一的奮鬥目標。省委、省政府又適時提出了鞏固綠化成果、發展綠色產業、建設林業強省的新目標。如今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已經提高到62.96%,繼續雄踞全國第一,並與其他發達國家處於同一水平。

海洋牧歌齊歡唱。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工作。目前全省已經建立了包括森林生態、海洋、地質等在內的各類自然保護區90個,其中國家級9個、省級28個,面積超過50萬公頃。

我們相信,隨着省委、省政府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力度的不斷加大,一個更加繁榮美麗的福建必將展現在海峽西岸

附件3:

在“6.5”世界環境日和福建環保事業3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李 在 明

(2005年6月5日)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紀念第34個世界環境日。在此,我首先代表福建省環保局向關心支持我省環保事業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出席今天紀念活動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今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爲“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國家環保總局據此提出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是“人人蔘與,創建綠色家園”,目的是號召全社會積極投身建設生態省、環保模範城、生態工業園區、綠色社區等環保實踐活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圍繞這一主題,我省積極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環保知識電視大賽、福建環境保護30週年成就展、全國“倡導綠色文明、共建綠色社區”百名市長進綠色社區福建分會場活動、環保文化廣場及參加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流會能源環保展等。

我省環保事業從起步到發展,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條件下,環保工作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使環境質量保持在良好水平,生態環境質量名列全國前茅,爲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環境支撐和良好的服務。

經濟建設、社會進步、環境保護共同構成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加強環境保護是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有機組成部分;促進和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是環保工作的基本任務。我們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在加強生態保護中加快發展、在加快發展中加強生態保護,進一步抓好環保工作,推進生態省建設,努力爲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營造可持續的生態支撐體系和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體系。要堅持以人爲本,把改善羣衆生產生活環境質量作爲環保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羣衆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環境問題入手,盡心竭力地解決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羣衆生活和危害羣衆健康的熱點難點環境問題,着力改善環境質量,努力讓人民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的任務,是宏觀性、綜合性、社會性的事業。在深入推進環保事業的進程中,要大力弘揚生態文化,積極倡導綠色生產和消費,不斷提高公衆環境意識,完善公衆參與機制,維護公衆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努力使現代生態文明理念成爲人們共同的價值取向,營造保護環境、熱愛家園的良好社會風尚。

保護環境是人類共同的事業。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都能投身到環境保護這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中來,我們就一定能把我省建設成爲環境清潔優美、生態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家園。 謝謝大家!

附件4:李在明局長6月7日在《福建日報》刊登的署名文章

堅持科學發展觀 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

在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加強環境保護

李在明

近年來,我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環保工作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環境質量保持在良好水平。環境保護在全省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環保法制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環境保護投入持續加大,環境保護自身建設明顯加強,環境文化建設逐步加強,污染防治水平進一步提高,重點流域整治工作深入推進,城鄉人居環境得到改善。環保工作推動了環境質量的改善,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是,應當清醒地看到,全省環境狀況仍不容樂觀,生態破壞的趨勢尚未從根本上得到遏制。全省上下必須認真思考如何運用好有限的資源和環境容量,支持今年國家社會快速發展,實現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雙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找準環保工作的立足點,切入點,努力建設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和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

找準環保工作的立足點

環保工作要立足於國情省情,立足於爲經濟建設服務,立足於認清環境與生產力的關係,立足於維護全體人民的環境權益。概括起來,就是在思想上要有“三個認識”:

第一,圍繞經濟抓環保,抓好環保促發展。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我省環境保護逐步向“六個轉變”的方向發展:環境保護從被動治理和保護向主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服務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轉變;從以行政管理爲主向行政引導與 市場調節相結合轉變;又以污染防治爲主向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轉變;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源頭和全過程控制轉變;污染智力由分散的點源治理向區域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和依靠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生態環境保護由注重生態建設向生態建設和保護並舉轉變。這“六個轉變”中最根本、最關鍵的是,環境保護要從被動治理和保護向主動促進今年國家結構調整和服務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轉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潮中去,通過促進和服務發展來解決環境問題,通過解決環境問題來促進發展。也就是要圍繞經濟抓環保,抓好環保促經濟。

第二,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環境是生產力中的重要因素,是人類生產的前提和基礎,是人類生產活動賴以進行的基本條件。環境是資源又是資本,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反之,破壞環境就會影響生產力的發展。

第三,改善人民羣衆生產生活環境質量,是環保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環境問題直接關係到人民羣衆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堅持以人爲本,從人民羣衆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環境問題入手,盡心竭力地解決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羣衆生活和危害羣衆健康的熱點難點環境問題,讓羣衆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睡上安穩的覺,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始終是環境保護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抓住環保工作的切入點

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圍繞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決策,把環保工作融入經濟建設大局,努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快速發展條件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併力爭有所改善,爲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和較大的環境空間 。

第一,在工業發展上,積極促進產業羣集聚和物質循環利用,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有專家研究,工業快速發展到一定階段,存在着一個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的高峯期,即“環境高峯”。發達國家目前處在後工業化階段,隨着經濟增長,高新技術的應用和環境管理力度加大,物耗能耗降低,污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其國內排污總量下降,環境趨向好轉,處於“下山階段”。而我國目前處在加快工業化發展,處於“爬山階段”,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因此,在今後的發展中要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不能再走發達國家從“高峯”上翻過去的老路(即先污染、後治理),不能等到工業化的後期才採取補救措施,而要走出一條既實現經濟較快增長、又付出較低環境代價的路子,就是要“從半山腰穿越環境高山”,也就是降低山峯的高度。這就是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底、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新型工業化是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的一條根本途徑。實現新型工業化就必須努力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就是使生產過程中,資源最合理、最科學、最優化地配置,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最減量化。可以從四種方式逐步推進循環經濟發展:(1)企業推行清潔生產,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實現資源最大限度優化配置和污染物產生最減量化。(2)工業企業內部進行循環經濟實踐。(3)建設生態工業園區,產業羣集聚地區發展生態工業,使上游企業的廢物成爲下游企業的原料,延長產業鏈,實現區域或企業羣的資源最有效利用,廢物產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4)以生態鏈爲紐帶,統籌規劃區域工業與農業、生產與消費、城市與農村的發展,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實現可持續生產和消費逐步建立循環型社會。

培養壯大產業集羣。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產業集羣有利於形成相關產業鏈,爲循環經濟實踐提供條件,爲發展新型工業化奠定基礎,成爲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要積極推動和服務產業羣集聚,在集聚過程中充分考慮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污染物的集中控制,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充分融合、相互促進。

第二,在農業發展上,積極促進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推動農業結構性污染的根本解決。

當前我省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突出,其中最主要的是畜禽養殖業的污染。發展畜禽養殖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對面臨的發展與污染的矛盾,應當科學對待,妥善予以解決。當前主要有三種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辦法:劃定畜禽養殖場禁建區,禁建區內禁止新建畜禽養殖場,治理、搬遷或關閉區內已有養殖場。目前全省各市、縣(區)均已劃定畜禽養殖場禁建區;建設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設施;推行“豬—沼—果(草、漁)”等立體種養模式,大力推廣生態種養和生態立體農業,實現廢物綜合利用和零排放,既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又促進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同時還積極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高優農業、生態農業。在水產養殖方面,應科學養殖,防止過密和不按功能區劃要求養殖、過剩餌料、魚藥等造成水產品質量下降以及水環境污染的問題,提高水產品質量和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能力。

第三,在城市建設上,積極促進加強城市環境規劃和環境建設,營造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

用發展和長遠的眼光,着眼於以人爲本、人與自然和諧,做好城市環境功能區劃和環境規劃,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是環境保護促進城市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城市環境建設上,可通過三個重要載體來帶動:積極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積極推進綠色社區創建工作;努力創建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第四,在區域發展上,積極促進生態市和生態縣建設,推動生態省建設的整體實施。

我省於2002年被國家列爲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省裏出臺了《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部署了生態省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基本任務。生態省建設是一項統籌、協調發展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市、縣的整體推進。因此,各市、縣(區)應按照《綱要》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制訂實施地區規劃,積極創建生態市、縣,整體推進生態省建設。

第五,在環保工程上,積極促進各種經濟成分投資環保領域,推進市場化和產業化。

堅持行政引導和市場調節相結合,推進市場化和產業化,是環保事業發展的方向。因此,應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各種經濟成分積極參與,採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快環保治理工程建設,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環保投融資和運營管理體制,實現環保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應當圍繞培育產業集羣,走集中控制、集中治理道路,逐步對環保治理設施實行專業化運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大力發展環保產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