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擡頭是什麼意思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7W

龍擡頭,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漢族有,其他民族也有。關於龍擡頭的傳說、記載、諺語、龍擡頭短信、很多,又有同名電視劇、龍擡頭牌牽引器等等。漢族民間傳統節日,又有青龍節、龍擡頭日之稱。據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擡頭而起。

龍擡頭是什麼意思大綱

龍擡頭是哪天——2019年龍擡頭是3月10日,星期四,農曆二月八年級。

二月二龍擡頭

在我國北方,廣泛地流傳着這樣的一個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八年級,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中國北方廣泛的流傳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農曆的二月八年級,是老京城流傳至今的一個“節令”。不但京城這樣,全中國和全世界的華人也仍保留着這個“講兒”。

民間傳說着二月七年級龍睜眼,二月八年級龍擡頭,二月九年級龍出汗。自打年下前後,“春打六九頭”的那會兒,老街舊坊碰面就一準唸叨着“二月二”這個日子,唸叨着“二月二”這個日子口的講兒、禮兒和令兒。冬仨月的“委冬兒”,着實的讓憋屈在小屋裏的老老少少心裏慌慌、癢癢。

說了,沉睡在泥土裏的龍都閒不住、睡不着了,那這人還等什麼?那就別悶兒在屋裏聊閒篇,到屋外透透氣吧!論講兒、論禮兒、論說道的老人們聽着“驚蟄” 二月二龍擡頭的雷聲震動着大八櫈小八櫈的窗戶紙沙沙地響動,開始編排着、告訴着還是“孩子芽兒”的晚生後輩龍是啥模樣,龍是咋樣睜開雙眼,龍是咋樣擡頭威風,龍是咋樣出汗翻身!

在這個當口,家裏主事的女人們,搶在二月七年級的頭裏兒,爲家裏老老少少脫掉了一頭的冬裝忙碌。按照老禮兒,七年級到九年級不能做活兒,不能動用剪刀和針頭線腦兒。善良的女人們,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頭幾天兒就喊着唬着,全家上上下下的人千萬別動刀剪之物,甚至揹着家裏的老小,把忌諱的東西一堆兒的收了起來。甭管您有多急有多惱、有多要緊,從那老太太嘴裏鐵定是套不出來東西擱哪兒,逼急了,老太太惱了,會不論秧子的一通怒罵:“動那傢什幹嗎,你就不怕扎瞎了龍眼?劃破了龍皮?”再逼急了,她老人家會賭氣說:“我哪,都藏在耗子窟窿裏了,你找去吧!”您說,您有轍嗎?那耗子會說話嗎?

棉褲變夾褲,棉襖變夾襖,真難爲了家裏主事兒的娘兒們,一家子七八口子,剛過完年下,還沒緩過勁來,就又忙活着趕在二月二頭裏換季,甭說,起早搭夜、點燈熬油是跑不了的事兒!

說句心裏話兒,說句實在話兒,這老孃兒們對過二月二的事兒忒揪細。

都說“二月二打房樑,蠍子游蚓(蜈蚣)不下牆”。

古老的舊京城,四合院的房子都該有着幾百年的年候兒了,老舊的屋,爲尋暖的蟲蟲蟻蟻提供了地方兒,誰不怕在屋裏呆得好好的,房樑上掉下了東西,就算是掉下個蠍拉虎子(壁虎),也夠您嚇掉魂兒的。敲打着,嘟囔着,敲醒了樑上的活物,是讓您挪挪地方,別睡過頭兒一機靈掉下來!“二月二掃鍋底,省柴省火不費米”。

老輩子的京城睡炕燒柴鍋,一冬兒下來,取暖做飯燒火的樹葉、柴火和煙煤,會把鍋底沾上很厚的黑灰,趁着這節令的時會兒,大掃除一回也不是個壞事,至於費米不費,那估摸着是爲了說着順口,您家人口多,把個鍋底掃薄了,也是該吃多少一點也不能少!“二月二掃炕蓆,清清爽爽到年底”。

“二月二”這裏面的媽媽論兒、講兒、禮兒真是太多了,老人們卻喜歡得沒完沒了,年輕人也喜歡得樂樂顛顛,要不咋會在豬年裏添了那許多的龍子龍孫呢!

其實,龍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老百姓不就是找個事兒說事兒嗎。再說了,吃好了才能說着有勁兒,有說道兒。農曆的正月二十三,吃完年下的最後一頓葷湯葷菜,就該盤算着二月二咋過了。

正月裏,甭管您家有多少雞鴨魚肉,省着吃也好,費着吃也罷,到二十三這天兒,麻利兒的得“打掃”乾淨,想是圖個吉利?或是天熱了起來留不住了?反正說不清這事兒。但是有一樁,您可得想明白,二月二沒幾天就到了,那天吃啥,年年咋過,不用想都明擺着。

“二月二,龍擡頭”,既說了,就得爲這龍添彩兒不是,爲啥先說吃,吃好了,身子骨硬實才能騰飛。您瞧着吧,老孃兒們們,把十八般武藝都用上了。

元宵,是龍眼睛;麪條,是龍鬚子;褡褳火燒,是龍舌頭;餃子,是龍耳朵;薄餅,是龍皮;米飯,是龍子;饅頭,是龍蛋。最讓人不解的是,擺上幾對雞爪,愣說是龍爪。助興的菜有:芥菜纓炒黃豆嘴兒,芥菜的諧音是“借財”,黃豆嘴兒(不是黃豆芽)代表“金豆”;老醃兒雞蛋切開流油兒,叫“財源滾滾來”;上一盤豆腐,取個名兒叫“兜福”;特地留下的白菜頭,把葉整個剝開洗淨,用來把桌上的菜、飯包起來捧着吃,這叫“包財”。吃着“包財”千萬別說散嘍,使勁捧着吃圖個好說頭兒。

爲何“龍擡頭”

3月21日是農曆二月八年級,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之說。爲什麼二月八年級便“龍擡頭”呢?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據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這種民俗與節令有關。二月七年級前後爲“驚蟄”。青蛙、蛇、蚯蚓等許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到了轉年農曆二月前後,天氣回暖,一些昆蟲陸續結束冬眠狀態,開始出來活動,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陽或震耳的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個節令名曰“驚蟄”。

王來華表示,傳說中的龍是我們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礎上想象出來的,因而民間又將蛇叫“小龍”。二月二前後,蛇、蚯蚓等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認爲,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擡頭”。那麼,爲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專家解釋說,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民俗專家表示,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爲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裏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二月二的傳說

諺“二月二,龍擡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裏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二月二”還有一種說法叫春龍節。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準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的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面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爲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八年級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裏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裏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裏用竈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