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9W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1

清明掃墓由來已久,適時舉行簡樸、文明的祭奠儀式,一方面慎終追遠、緬懷先人,另一方面藉以教育後代繼承和發揚先祖們的優良傳統,其積極意義不可小覷。

在梅州,文明低碳掃墓早已深入人心,網絡祭掃也逐步得到人們的認可。在當前奪取戰“疫”全面勝利的緊要關頭,清明祭掃亦應隨“疫”而變,大力倡導居家追思、網絡祭掃、書寫寄語等文明簡約的祭掃方式正當時。這樣做說到底是爲了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體現的是一種公共責任,也是響應移風易俗號召的創新實踐。

寄託哀思、緬懷故人,需要的是靜思懷想和心誠意至。與現場祭奠相比,在網上點擊鼠標向先人鞠躬、獻花,以點燈、寄語形式遙寄哀思,少了喧鬧,少了污染,既符合綠色安全、防控疫情的要求,也契合清明節“清潔而明淨”的本義。這樣的祭祀方式既不擾逝者清淨,又能沉澱生者的心靈,何樂而不爲?

經歷這場疫情,“互聯網+”催生了許多新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今年的網絡祭掃或許是權宜之計,但置身於現代社會,借力移動客戶端、微信二維碼、小程序等現代科技手段,網絡祭掃完全可以成爲新的習俗。

讓網絡祭掃成爲時尚,政策指導、保障機制應該主動爲這種意願的實現提供更多的便利性。比如,網絡墓園與實體墓園要無縫對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使虛擬和現實相結合,便於將逝者生平、照片、友人紀念文章等上傳到網絡空間追思緬懷。只有把人性化的服務落實到位,並求得制度化的正解,才能持久地激活“互聯網+祭掃”的動力。

當然,移風易俗有一個長期的、緩慢的改變過程,網絡祭掃要漸成主流,既需要大張旗鼓、入腦入心地教育引導,更需要從我做起、向我看齊的文明示範。心誠則靈,感恩抒懷,健康文明的祭掃,纔是對先人的緬懷。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2

由於受疫情影響,集中性的祭掃受到限制,回鄉祭祖的計劃也無法成行,讓人或多或少地感到遺憾與惆悵。爲此,廣東、甘肅、江蘇、河南、四川等省的多個地市先後發佈通告或通知,明確提出暫停現場祭掃的要求,建議各公墓設立“網上公墓”,推廣更爲環保、更爲文明的“網絡祭掃”方式。

實施“網絡祭掃”,雖然人們不到現場焚燒紙錢、燃放鞭炮,但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在家中採取家族微信羣、網絡追思會、製作思念卡及敬獻鮮花、書寫寄語等方式祭奠先祖,那些虛擬的紙錢、鞭炮、鮮花等也同樣可以表達對親人的追思與悼念。事實必將證明,這種“網絡祭掃”的方式,可以減去傳統祭掃過程中的舟車勞頓及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現象,因而會逐漸被大衆尤其是年輕人所接受,成爲堅守與創新傳統祭祖掃墓等文化的新方式。

當然,我們不能因疫情而自此將現場祭掃摒棄,而應該大力提供文明祭掃、低碳祭掃、環保祭掃。疫情過去到現場祭掃,也應該自覺做到不燃放鞭炮,不燒紙錢,可採取送上一束鮮花、種上一棵小樹等形式來祭奠先祖,寄託哀思。也可繼續採取“網絡祭掃”方式祭拜先祖,從而避免那些興師動衆、鋪張浪費並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祭掃活動,進而真正使“網絡”成爲清明祭掃的新平臺。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3

清明節上墳掃墓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古已有之,20__年,國家把清明節正式定爲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由此可見,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輩的節日,也是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節點。

“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兇險的新冠病毒疫情奪去了3000多國人的生命,讓20__年的清明節更添愁思。人們希望,親往墓前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清除雜草,培添新土,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

然而,目前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雖然形勢向好,但防控任務依然艱鉅複雜,不扎堆、不聚集已然成爲一種防疫共識。而傳統的祭掃模式,會造成人員聚集,讓疫情防控工作壓力劇增,燃燒紙錢、放鞭炮等傳統祭奠形式也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存在火災隱患,上海倡導“集體祭掃”“網絡祭掃”,代客祭掃三項便民服務措施,正當其時。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各地都在着力推行提倡自然、科學的生態綠色安葬,上海的“集體祭掃”“網絡祭掃”等祭奠形式雖然是疫情期間推出的便民服務,或將在今後予以固化、延續。因爲此舉符合綠色文明的現代殯葬發展理念、改革方向,有助於推進殯葬移風易俗,樹立殯葬文明新風尚。

我們看到,針對部分市民有落葬需求、個別市民因特殊原因需要現場祭掃的,上海市還實行了“預約落葬”和個別“預約祭掃”,不搞“一刀切”,在確保防疫安全及民衆健康安全的基礎上,慎重對待市民的個性化祭奠要求,充滿人性化關懷,讓20__年的清明節又增加了撫今憶昔、珍惜生命、感悟人生的厚重意義。

清明節作爲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本就當傳承傳統,又與時俱進。防疫時期的清明節“網絡祭掃”等新方式,既寄託了緬懷先人的情思,也符合綠色環保、防控疫情的要求,契合民俗民意和時代潮流,故受到民衆的認可。畢竟,無論何種方式,心存思念,真誠祭奠,感恩抒懷,纔是清明節最重要的節日含義。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4

當你們每天背起書包,蹦蹦跳跳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們放學回家,端起桌邊香噴噴的米飯的時候;當你們星期天,在明媚的春光裏,輕搖槳櫓、盪舟湖上的時候,你們可曾感覺到,這一切是多麼幸福!你們可曾想過這樣的幸福如何得來?如果你不曾感覺,不曾記起,那麼今天,當我們懷着一顆虔誠的心緩緩走來,站在這莊嚴肅穆的革命英烈的紀念碑下時,我們大家應該明白:歷史,不容忘記!

一百多年來的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民被欺侮、被侵略的歷史。列強用鴉片與炮艦找開中國的大門,簽訂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隨後的一百年裏,帝國主義在它身上肆意踐踏,野蠻地劫掠與毀滅人類的文明,洗劫美麗古老的都市,劃出一塊塊租界;分出一片片勢力範圍,喪心病狂地屠殺炎黃子孫,給祖國銘刻了世代難忘的恥辱;解放戰爭中,多少革命先烈爲了祖國的解放和民族的振興,拋頭顱、灑熱血......

面對歷史的畫卷,血在涌,心在吼!殷紅的血,混合着屈辱、痛苦和反抗,成了染紅歷史畫卷的見證!面對令人心酸的過去,我們震顫、我們憤怒!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有着崇高氣節的國家,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家,有着無窮寶藏燦爛文化的國家,但是爲什麼,在自己的國土上,曾有列強肆無忌憚地宰割?又爲什麼自己的人民,曾爲外來的賊寇野蠻地凌辱?爲什麼歷史的畫卷被鮮血染紅?我們的答案就是:喪失了民族氣節、創造精神、進取意識,就會落後,落後就不能在世界上站穩腳跟。

同學們,請隨我一起清醒地環顧這個世界:在我們周圍發生的是一場悄然的、沒有硝煙的浴血奮戰;在我們眼前,除卻荊棘,尚有坎坷;美國在依仗其經濟、科技、軍事實力妄圖稱霸世界的同時,從沒有放棄對社會主義中國的和平演變,過去沒有,現在將來更不會放棄;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而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綜合國力還不夠強大,落後就要捱打,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銘記在心!我們不能忘記,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熱血染紅了共和國的旗幟,用脊樑支撐起了共和國的大廈!

所以,同學們,來吧!讓我們重鑄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長城!這長城,應是我們這一代人永不言敗、繼承先輩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精神的化身;這長城,將是有史以來最堅不可摧的城牆,經受得起時間與歷史的考驗!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緊相連,捧上一顆赤誠之心,獻上一份微薄之力,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真正地愛國!

咳,又是一年清明,故去的親人好象又遙遠了許多,我突然的怕了起來,好怕時光模糊了尤其是母親凝固在我心中的那份記憶,於是趕緊收拾起任何別的煩腦和憂愁,討來一張素紙,拿過一把剪刀,像往年的清明一樣細細的用自己的心把它剪好,提起...

父親去逝一年了,他老人家走時,我不在身邊。現在,第一個清明節來臨,我也無法回去爲他敬一杯灑,叩幾個頭。遙望家鄉,感覺漂泊無依,身不由已。傷。也沒有什麼送他的,就寫一篇文章,記錄他在世的事,以爲懷念。

今天是清明節,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是最有傳統特色的節日之一,也是一個掃塵的日子,一大早爸爸、媽媽和我一起乘車去了鄉下奶奶家,準備一起去山上墓地掃塵。

4月5日上午,天陰沉沉的。我們三年段全體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懷着無比沉重的心情,隨着鮮紅的隊旗,到塔尖山祭掃烈士墓。烈士墓周圍種滿了青松翠柏,一株株松柏像一個個傲然挺立的衛士,守衛着烈士的英靈。

今年,我因今年有時間回鄉下,要回去拜山!苦惱的我完全沒回鄉下拜山的興趣,可爸媽逼着我不得不去。“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叔叔阿姨們踏着艱難的步伐登山拜祖。我左手提着用雪碧瓶裝着稀稀的白粥,右手提着一大袋白饅頭。

外公已經離開我到那遙遠的天堂去了,那是xx年6月6日,帶着對我們的掛念和不捨,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安靜的睡着了,呼吸着,呼吸着,氣息漸漸微弱,沒有痛苦,沒有掙扎,甚至沒有再勉強睜開眼睛看一眼深愛他的親人們,就匆匆地走了。

昨晚夢見您了現在想想,老奶奶您已經離開我們一年多,也許清明節快到了,我又夢見您了。在夢裏,我們四代同堂在一起開開心心的聊天,多好丫。但這永遠只是夢,可惜夢境的一切都不可能實現。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但今天卻是太陽高照,一路上,我們心情很好,遠遠近近的鞭炮聲連綿不絕,只見田野中滿眼的新綠,聞到飽含着花香的泥土氣息,遠遠的老虎山上,一簇簇的映山紅特別顯眼。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5

清明節,細雨紛紛,飄飄灑灑的雨絲好似春蠶吐出的絲,晶瑩剔透。我們神色莊重地站在烈士墓前,胸前的紅領巾隨風飄揚。它是那麼的鮮豔。熾熱,因爲它是國旗的一角,國旗是 用革命者的鮮血染紅的,它象徵着我們中華人民的昌盛與華夏民族五千年走過的風風雨雨。

回顧往事,中國的歷史上曾涌現過千千萬萬個壯烈的生命,他們在戰線廠上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正是由於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佔;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爲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

面對高山,你一定會感慨她的氣勢磅礴;放眼大海,你一定會驚歎她的洶涌澎湃;仰望青松,你一定會讚美她的高大蒼翠;俯看小草,你一定會稱頌她的堅韌不撥……因爲,在她們身上,孕育着中華民族幾千年不屈的精神!在她們身上,隱含了中華民族數百年頑強的意志!歷史的風,吹翻起六十八年前的那一頁。在我的眼前,歷歷浮現出,那冰雪覆蓋的1935年,那悲痛歲月裏的冷嗖嗖的日子。日本帝國主義大肆張開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華的心臟:華北大地;而此時,卑怯可笑的政府,卻居然畏於帝國主義的淫威,準備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來滿足一時的苟且偷安。

我爲你們感到驕傲,我們優秀的中華兒女,你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我們民族的脊樑;如果,如果我們的民族,沒有你,它的生命將是如何的暗淡,它將會走向何等可怕的深淵啊!你以你堅毅不撓的行動,告訴所有的居心可怕的人們:中國人是不可辱的,中華民族是不可辱的。中國人將爲國而聲、爲國而戰、甚至爲國而死。

同學們,當你佇足於雄偉蜿蜒的萬里長城之上,當你止步於滾滾東去的黃河之邊,當你靜立在煙波浩渺的渤海之濱,當你注視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之時,你的心中是否感慨難平,是否熱情奔涌?胸前的紅領巾已經被清風吹拂。夏日的荷花在祖國的每一處角落。同學們,我們是初開的鮮花,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我們的戰場便是這足下的土地,用我們百倍的努力,學得知識、學得能力,然後用自己強健的雙手開創一片輝煌的事業。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如此,都能把自己事業與理想,和我們的民族相融,那麼我們的中華民族將不再是可辱的,將會成爲能以昂然身姿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員!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6

“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清明緬懷英烈頌,西隅學子齊獻花”4月5日上午,西隅國小全體師生統一着裝,注意儀容儀表;堅持全員參與,人人手拿自折小白花;堅持由家長自發組成的安全護衛隊,保障活動順利完成。堅持我們所堅持的,旨在讓每個孩子懷着莊重、敬仰的心情,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先輩遺志,懂得幸福生活來自之易,激勵全體隊員學會感恩,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清明祭掃活動,通過祭掃革命烈士墓活動,讓學生學習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蹟,重溫歷史,珍惜今天幸福生活,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祭掃烈士墓活動內容包括:宣誓、敬獻花圈、小白花、團員代表講話、掃墓等幾個環節。活動現場莊嚴肅穆,同學們內心熱血沸騰,深情緬懷英烈。少先隊員們向革命烈士敬獻了花圈,以表示對革命先烈無限的敬仰和崇高的敬意;少先隊員李丹丹代表莊嚴宣誓,要發揚刻苦學習,拼搏進取的革命精神,爲建設美好家園貢獻力量;還知道了許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使得“不忘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樹立遠大理想"的堅定信念永駐心中!最後還獻上了自折的小白花,表示不能忘卻的懷念,他們的每一段生命,都值得記取和尊重。英雄們永垂不朽,我們也要努力珍惜現在的生活。

清明時節拜英雄,烈士陵園祭忠魂。瞻仰英雄偉事蹟,永遠銘記在我心。出生入死爲人民,原留青史在人間。旨在通過祭掃烈士墓這一形式教育廣新一代銘記歷史,展望未來,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7

清明,又叫掃墓。中國自古以來,絕大部分地區人死後都是土葬,做有墳墓,正如《紅樓夢》所言:“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後人常在墳墓上鍾樹木,已進行保護,蔭及子孫,同時做爲紀念的標記。今年,又是國家新增法定假日中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第一個清明節。

我和爺爺,爸爸去掃墓,經過一年的風吹雨洗,墳墓本身不免土壤流失,樹木凋零。因此,到了春日清明,我們前去看望,帶上食物供奉,並整修墳墓,清除雜草掃墓。壘一些新土,使墓地從換春光。

宋代詩人晏殊在《春景》詩中曰:“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農曆三月的清明節,爲親人掃墓祭祀,是中華民族充滿人情味的一種民族習俗,是對已故親人表達哀思與懷念之情的傳統方式。其間蘊含着濃郁的親情,深沉的寄託,虔敬的孝心,自是此俗綿延千年而爲廣大民衆所認同的主要原因。

我猛然看到墓地上一個大姐姐悲痛,傷心欲絕的在一座新墳痛苦,“媽媽,您怎麼走了,丟下女兒不管了,爸爸老早前病故,我要上學啊,上學誰給我做飯,誰給我輔導作業呢!都是女兒不好,您在世時和您頂嘴,學習不用功!傷透了媽媽的心,”“她邊哭邊傷心,泣不成聲”“媽媽我好想你,給你燒紙錢,不要丟了我不管,我會時時來看您的,從現在起我要刻苦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不辜負您的一片苦心。”我在一旁也忍不住眼水順着臉頰往下淌。聽爺爺瞭解她媽媽在一次車禍中不幸身亡。

清明掃墓,卻有不和諧的地方。在清明前後,有些人上墳時,祭祀燃品從紙錢,冥幣到真正的人民幣從紙製的摩托車,電視機,空調到紙製的小車,別墅,在不斷的“升級”。甚至有的還有紙製的警衛和小姐,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可以說是祭祀燃品,在於時代同時進步,社會上有什麼,祭祀燃品就有什麼。

唐代詩人王建在他的《寒衣行》詩中曰:“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哪得到黃泉?”寒食節,即清明節的前三天,意思是,在寒食節這三天,在人間已經禁止生火做飯,所吃的都是冷食品.

掃墓爲死去的親人焚燒大量烏七八糟的祭品,有礙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風尚,而且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污染我們的生存環境,甚至引起火災,在我國因清明節上燒祭品所引起的火災,幾乎年年都有發生。

清代詩人郭鹿在他的《積雨》詩中曰:“湖上小桃三白樹,一齊彈淚過清明。”意思是說,就連湖上的小桃樹,都在紛紛爲清明落淚,更何況是對已故的親人呢!利用清明節,尋根問祖,感恩懷親,本是人之常情,但我們應當文明掃墓。毛主席當年會韶山,拜祭父母之墓時說道:教我者黨,生我者父母也!“將感恩之情溢於言表,但他獻給雙親的僅僅是一束松枝而已。做爲我們在清明節去祭祀已故親人的掃墓者,大家應從毛主席的祭祀父母的方式上得到點啓迪,儘量遠離那些祭祀陋習。

在親人墓前植樹,用一束鮮花寄哀思,緬懷親人對自己的賦育之恩,教育後代要繼承先人的優良家風……要達到“祭我相思千點淚”的致哀追思。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8

對於清明節,世人或許都認爲他是悲傷的代名詞,但是,我對他有着不一樣的感受。

的確,清明節充滿着悲傷的氛圍,想起了太多早已粉塵的記憶,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記憶,視乎這一切都只能用眼淚來宣泄。或許也因此,類成了人們眼中清明的最深的記憶。

但淚往往有着不同的解釋,可往往人們認爲清明誒是由無名的悲傷和蕭瑟灌注而成的。也許他們是對的,清明之類是悲傷的。但室,回憶過往的痛苦記憶對於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爲什麼而存在,好好想想對未來的勾畫。

清明不應是對王室的追憶而是對未來的展望。試想如果人們一味的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悔,無奈,自責,哪麼世上又有幾人能抓住現在的事光,展望美好的未來。那麼世界將會變成一片哀傷之地。如果清明只是一個工人宣泄的機會,那麼我便是贊同。清明節的祭祖我看慣了一大對人大哭一場,可又有幾人是有感而發那?

如今這個社會充滿着欺騙,使我不得不懷疑。類還能表達自身的情感嗎?一幕幕電視劇,感人的情節卻再也不能讓我淚流滿面。人人清明流淚,究竟爲了什麼?

現在早已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究竟是我太過敏感,還是人們的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賣聲依舊,遊人笑語不絕。

人麼視乎麻木了,沒有感情的宣泄,沒有對過往的追回,更沒有對未來的展望了。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9

窗外的楊樹有些惆悵的發了新芽,大概是冷的時間太長,就近些前幾天人人還都穿着棉衣,如今連野貓都開始歡快了。只是那樹上的新芽確有些勉爲其難,一個長冬,光禿禿乾癟慣了,某過一夜,添了點新綠,心裏固然欣喜,又有些笑不出。

活該這陽光灼眼的媚,無奈我依然會打着瞌睡。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很幸運又固執的堅持着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我們有了那些自以爲是幸運,固執就要有人受傷,高雅讓人不願去觸碰。這多少是自我戲謔一番,做了罷。還不能埋怨些生活的不如意麼?不是懷疑,是無奈。又突然欣喜起來,塵土撲面,大風起兮,與預料般如出一轍。壯觀而靚麗的失落感錯綜的傷害着我們的每跟神經。

我的神經同樣被傷害,若愛這春天,實是勉強了點。若說不愛,當真辜負了揚州的煙花夜月好韶光。可我是不喜歡高雅的,灼眼之媚的陽光使我昏睡不堪,可惜找不到合適的牆角。當然,即使生了抓蝨子的豪情,也只能作罷。我甚至發現,許多生活開始倒敘,這樣的奇妙並非幻覺。這讓我對春天有所警覺,生活一旦倒敘起來,有太多的驚喜,亦有太多的大悲痛。走入這樣的倒敘,亦另我度過了一個痛苦不堪的時節,楊絮飄落之前,我開始清楚春天沒有遲來,反倒是我們,開始時便遲到了。雖然頓有了“我言秋日勝春潮”的惺惺相惜,卻也並不喜歡秋天。這樣的矛盾也像是倒敘,關於前後的問題上,寫滿了滄桑的歲月早已不知被誰付之一炬,無處可查了。

臨近清明,之於春天,我在灼眼之媚下“刻舟求劍”。從老家回學校的路上,許多墳上多了新土。風實在大,無名的小白花竟着桃李瘋狂又一如既往的盛開着。春天的村陌上很少有人會在意這些白色的小花,弱小的總是太普遍,普遍的總是不被人提起。然而它們在風中飄曳起來,似是微笑。人初生是攥拳,應是追逐而來;人仙去是敞着五指,才懂得放下。就人生而言,有一種幸福叫倒敘,同樣有一種悲哀也叫倒敘。墳裏的人是幸運的,死在人生之前,真的讓生活都變得簡單純粹了。可這根本不合邏輯,或許我們可以杜撰一個主人公死在故事的前面,真正的人生誰又配得高尚呢?高尚是自己說別人、別人說自己,“高尚”只因我們太世俗卑微常常互相吹捧又不想歷史太平淡才被人們冠以這些冠以那些。這樣看來,“高尚”讓歷史失去了真實,也讓人失去了真實。

真實使得苦難常在,苦難就像頭上的蝨子,你很難捉摸它會在何處。苦難不是癢,是蝨子未能除掉。自己頭上的蝨子自己抓,這有“各掃門前雪”的意思。當然這春天不該有那麼多“雪”掃,倒是該有不少花開。我們享了盛世,就也該受這盛世的苦難。苦難和蝨子,這讓我有了“捫蝨話良圖”豪邁與激情。我憶起阿q把蝨子咬的啪啪響的時候該也是豪邁的,那我們就理解他要嫉羨王胡竟能抓到更大的蝨子的緣由了。又或許他只是單純的嫌棄自己身上的蝨子小罷。是啊,那些苦難算什麼,那終究會算什麼呢。就像一些自然的死亡並沒有太讓人傷感,我們有“喜喪”的說法。然而太多的非正常死亡還是會發生,於是,其實春天是讓人傷感的季節。

傷感的春天,新墳看舊墳,安靜佇立。雨水肆虐後的早晨,鳥兒不合時宜地早早叫醒了喜歡忙碌的人們。東方天際慢慢泛黃,太陽照常升起了。我忖度着一些懷疑似乎是多餘的,美好還遠遠在後面,只是確實不願意在多等。長長的等待,會毀滅人的心性,猜忌也總是接踵而來。人生呃,該是一段多艱辛的旅程,不僅僅是能依靠寬容和堅韌就安穩度過的,還需要太多。

看着遠道而來的春天,惶惶不能終日。春天也需要太多,我們給不了它,只能又是長長的等待。還好,快了,明兒清明瞭。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10

清明節又來了,大家紛紛掃墓、祭祖、登高。對於清明,我頗有感悟,想到過清明要去掃墓,覺得有些怕;清明又可以放假,又覺得有些高興,也不知自己是否真正的去感受清明,更不知人們是怎樣對待清明。

兒子,走啦。隨着父母的呼喊,我們上了車,往老家趕去。車上,我瞥見高速路旁的山上有許多人在掃墓,我不禁沉思:清明,對於人們來說真的這麼重要嗎?但仔細的看,我發現人們不是在真正的掃墓,而是在攀比。看,那邊的人燒的是高等的香、名貴的冥紙,用的是質地好的掃把;這邊的人燒的是更高檔的香、冥紙,用的是更漂亮的掃把。這還是真正的掃墓嗎?我望着這些人,有些傷感,千年的文化就這樣散去,現代的攀比則迅速崛起,既然是這樣,又何必去掃什麼墓、祭什麼祖呢?

到了老家,我隨着父母來到祖墳前,開始一系列的祭祖活動。燒香時,我又瞥見有幾戶人家正在掃墓,他們不像我在車上看見的那樣,而是用樸實的用具,真誠的心去掃墓的。我又有些欣慰,畢竟千年傳統還沒有完全散去,還有些殘存在民間裏。

掃好墓,祭好祖,我們又坐車回去。路上,我特地看了一下掃墓的人們,他們正互相指責、謾罵,我不禁感到有些好笑。

清明,一個佳節,又是一個消退中的佳節,只希望人們能放下攀比心理,做到真正的掃墓、祭祖,千年民族文化才能回到民間。

下雨了,或許老天也在爲人們的行爲感到悲哀吧……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11

有時一個人在房間裏什麼都不做,覺得委屈,靜靜的坐着,電腦放着純音樂好像重新找回了自己。許久之後,心情也會覺得舒坦很多;也找回重新面對委屈的倔強;也整理好了心情,總以美麗的笑臉面對他人;也許這就是人生,也許這就是自己面具背後的真實。在這個世界誰又真的瞭解我呢?

慢慢才知道,很多東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東西只能擁有一次,人的性格可以差異到如此之大,天天在一起的人不一定是朋友,有可能什麼都是什麼都不是!慢慢才知道,手機是別人有事找你時用的,並不是爲交流感情的;慢慢才知道,快樂常常來自回憶,而痛苦常常來自於回憶與現實的差距。所以我決定了從此要做一個快樂的人,也知道了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一個堅強的人。有些心事只能自言自語,有些祕密只能說給自己。有些痛苦只能默默承受,自己還是要靠自己拯救!總結大全

有時候感覺很迷茫,比如感情再深,恩義再濃的朋友,天涯遠隔,情義,終也會慢慢疏淡。不是說彼此的心變了,也不是說不再當對方是朋友,只是,遠在天涯,喜怒哀樂不能共享,原來,遠方已是遙遠得只剩下問候——最近好嗎?忙什麼呢?唉!當一切都煙消雲散,平行的依舊平行。即使相隔不遠,也已是人各天涯。

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有一個安身的住所,有一份不以爲生的工作,有一羣聚散自由的朋友,有一份淡雅的心境,父母安康家人順意,想吃的時候吃得下,想睡的時候睡得着。如此而已!怎麼這麼不容易啊!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12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是我國人民悼念逝者、寄託哀思、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開始於周代,每年冬至後108天是清明節。清明節在每年公曆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來了。去祭祀姥姥、姥爺,我們還買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東西,比如:紙錢、水果、酒......

這天早上,我們來到了姥姥的墳前。外公把墳墓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們從袋子裏拿出祭品,把紙錢燒了,用火點燃香,插上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我在上面倒了一些酒,燒上一些紙錢,然後放聲說:“姥姥、姥爺,來拿錢來吧!一定保佑我們全家幸福安康,姥姥、姥爺,一定要祝我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燒了的紙錢像蝴蝶那樣飛起來。因爲姥姥的墳墓旁的樹枯萎了,我媽媽也生病了,我們準備去小舅舅的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燒完紙後,我們又拿出紙錢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燒掉了……

臨走時,帶着輕鬆和悲傷的心情離開了姥姥、姥爺的墓地。並在心裏默默地爲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13

清明,一個充滿和矛盾的日子。萬物更新後的春意盎然,對應的卻是故先人的緬懷,似乎僅有不期而至的綿綿春雨,才能抒發這種情緒。

三天假期成爲衆人踏青的日照,曠野和墓地裏,隨處可見熙熙攘攘的人羣裏攜老扶幼的掃墓大軍。

每年清明,祭祀先人,打掃墓廬,是中華民族沿襲數年的習俗。

清明節,一個誕生在春暖花開的美好節日,意就非祭祀如此單吧。在我們的傳統認識裏,清明就是祭祀親人,先人的一種方式,今天,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在這太平盛世的和諧社會裏,我們應該通過一種方式,告訴我們的先人,今天的發展進步有他們的一份貢獻。今天,新法規下清明賦予了,我們更充實的涵義。清明不僅意味着祭奠先人,更是陽春三月,人們出戶外踏清的好時期,給自己的新年孕育一個好心情。

當然,在這樣的日子裏,一些平時因忙碌沒時間,很少見面的同鄉:朋友可以聚到一起,聊聊一些往事,掏掏知心話,交流交流友情,處處都是鄉情親情,感受親情,友情的溫暖。

祭奠,更讓我們感覺到,生命是如此寶貴與脆弱;讓我們感悟活着真好!生命是如此重要與精彩,它啓發我們要好好珍惜生命,珍惜生活,這樣纔不枉世界賦予我們的一切,我想,這纔是清明節給我們最好的感悟吧。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14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祖掃墓的傳統節日,清明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在我的家鄉,清明節的主要習俗就是掃墓祭祖。所以又把清明稱爲“鬼節”。民間還有上墳、添墳的習俗。晚輩帶着燒紙,供品等,到已去世的親人墳上,燒紙磕頭。最後給墳墓上添新土,還要在墳頭上壓白紙條。聽老人們講這是給已去世的親人修房屋,防備夏天,下大雨漏水。以此來表示對死去親人的悼念。此時我想起了大詩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正值春天,萬物復甦,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除掃墓之外,還有踏青郊遊的活動。這時,人們就會帶着家人到野外去遊玩,以此來放鬆放鬆自己因工作而緊張的情緒,還可增加家庭的和睦氣氛。古代也有踏青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形象的描繪了當時清明節都城人民郊遊踏青的熱鬧景象。

清明節還是植樹的好季節。因此又有插柳植樹的活動。聽老人們說舊時候有“清明不插柳,來年變黃狗”的諺語。

除了以上的風俗以外,還有吃蛋的習俗。這就如同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一樣。這些習俗隨着社會的發展,有的已經被淘汰,有的流傳至今,有的還增加的新的內容。

清明除了這些習俗之外,還有我們小夥伴的歡樂活動,盪鞦韆,放風箏。玩的要數放風箏了。大家在一片寬闊的空地上,跑來跑去,歡聲笑語,共同把風箏送上蔚藍的天空,大家一起放飛歡樂,放飛夢想,放飛希望……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15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清明節是祭掃陵墓、緬懷故人的節日。

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x週年,在這樣一個年份裏的清明時節,我們緬懷的除了故去的親人,還有那些在抗日戰爭中爲捍衛國家獨立、民族尊嚴而英勇戰鬥、血灑疆場的民族英烈. 他們拼命的戰鬥難道不是爲了祖國的明天,祖國的未來嗎?紅軍戰士長途跋涉,都在步步泥濘的路上走着,他們沒有鬆懈過,一生都在拯救祖國,保衛祖國。沒有他們,哪來如今的美好的家園,哪業如今的富裕生活,他們是創使者,他們尊敬他們是理所當然的。多少年來,有多少人讚揚過他們,他們百折不撓,奉獻生命,爲了革命的鬥爭而光榮殉職,

總之,一句話——他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我熱愛他們,我讚揚他們,我崇敬他們。他們爲了革命的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殘暴折磨中,他們沒有透露半點消息,寧願死也要守住黨的祕密,他們寧願做光榮犧牲英雄,也不願做苟且偷生的叛徒,這就是我們中國烈士的特點,我也因此對他們產生了無限的敬佩,無限的感慨,我也要因此而讚揚他們,他們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感謝者,他們是神聖的,沒有人能取代他們。在我的眼裏,他們是光明的象徵,他們是戰勝一切的力量。只要想着這些革命先烈,我就會覺得自己是多麼的美好,在這個富裕的社會主義國家中,我是多麼的美滿和幸福,而在那個艱苦的鬥爭社會中,哪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16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爲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爲同一個節日,成爲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從此,清明節踏青掃墓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七年級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500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爲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經到了轉暖的時候,萬物開始復甦,可以春耕播種了。中國古代將清明分爲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爲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着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17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昭茲來許,繩其祖武。只有瞭解先人事業功勳,誠摯緬懷其高風亮節、嘉言懿行,才能繼承先賢的事業,踏着足跡繼續前進。

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所有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要將夢想變成現實,就需要號召全體國民、尤其激勵青少年一起努力。

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就是要通過帶領未成年人學習革命先烈光榮事蹟,鼓勵他們繼承革命先烈的優秀品質,引導他們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他們樹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的人生信念,激勵他們立定爲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遠大志向。

碧血幾春花,零淚一抔土。要講述英烈事蹟,弘揚愛國之情。面對日益深刻的民族和社會危機,無數志士仁人懷揣着救國救民的夢想,爲了擺脫封建壓迫和外國侵略,贏得民族獨立和民族復興,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的奮起抗爭。祭奠英烈,就是要多方面的講述英烈慷慨以赴、從容就義的先進事蹟,緬懷先烈豐功偉績,弘揚愛國主義傳統,引領和激勵廣大青少年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斯民正憔悴,吾輩尚蹉跎。要了解英烈遺言,傳承報國之志。面對舊中國主權淪喪、軍閥混戰、百姓流離、餓殍遍地的悲慘事實,革命先烈之所以能不因失敗而氣餒,不因死亡而放棄,奮不顧身的勇往直前,就在於他們樹立了以天下爲己任的遠大志向和博大胸襟。祭奠先烈,就是要通過誦讀他們愛國憂國報國的名言,理解和體會他們的報國熱情,傳承他們的報國志向。

相期吾少年,匡時宜努力。要響應時代號召,投身強國之行。“功崇惟志,業廣唯勤;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只有全體人民一起自立自信,發憤圖強,才能讓“中國夢”徹底照進現實。祭奠英烈,就是要引導廣大青少年把對英烈的崇敬、對國家的熱愛,轉化爲努力學習、提升本領的動力,以期能儘早投入“中國夢”的實踐,把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讓勤勞的人民享有更多福祉。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18

在這清明節來臨之際,我和家人捧着鮮花,來到了烈士陵園。走到烈士的墓前獻上鮮花肅立默哀,表示我們對先烈的無限哀思和懷念的心情,對他們的高尚情操感到無比崇敬。

接着,我們觀賞浮雕。那栩栩如生的畫面,戰士們臉上顯現着和敵人抗爭到底的表情,手持鋼刀和槍,戰士們的英勇,威猛,那勢不可擋的動作。可這浮雕可不是單單一個雕塑,而是展現出戰士的精神,不怕累不怕苦,爲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和敵人戰鬥到底,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不要,他們的無私奉獻使我很感動。

他們就像烈士陵園裏的蒼天大樹。這一棵棵樹象徵這邊每一位站士,表現了他們一種大無畏,不屈不饒的精神。無論經歷多少嚴寒酷暑,風吹雨打,但還是一動不動的屹立着,沒有人能動搖他們堅強的意志。他們是偉大的,令人崇敬的。

解放戰爭時期的小烈士(宋振中,外號“小蘿蔔頭”)。從小跟着母親在女牢中長大。從五歲起,他就學着自己縫補破衣服了。“小蘿蔔頭”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提出讓他出去上學,特務們怕暴露他們的罪行,硬是不讓,經過多次鬥爭,才同意由同監獄的政治犯黃顯聲將軍教“小蘿蔔頭”唸書。“小蘿蔔頭”學習非常刻苦,記憶力很強,也很懂禮貌,非常尊敬老師。監獄生活使“小蘿蔔頭”懂得了許多道理,國民黨特務對共產黨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產黨員堅貞不屈、英勇鬥爭的精神都留給他深刻的印象,使他從小就知道恨誰、愛誰。他還經常幫助大人做祕密工作。由於他年齡小,特務們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他就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信息。

他還幫助大人瞭解入獄同志的情況,傳遞東西。在國民黨潰逃之前,特務們安排殺害“小蘿蔔頭”和他的父母。殘酷的敵人用刺刀殺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蘿蔔頭”。“小蘿蔔頭”喊着:我沒有罪,我要出去。滅絕人性的劊子手劈胸就是幾刀,把他殺害了。解放後,人民政府追認宋振中和他的父母爲革命烈士。

雖然他們犧牲了,但他們的名字永遠留在青史,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着後代,不斷進取,不怕困難,向着我們的目標勇往直前。這次祭英烈的活動也是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現在我們的生活好了,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辜負先烈們的的遺志,長大以後爲祖國爭光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19

4月5日清時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到了這個節日我都會想起杜牧寫得《清明》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一天全國人民都要去給自己去世的親人掃墓。家人要團聚,或祭祖掃墓,或踏青春遊。

這一天我、爸爸、媽媽和親戚們去陵園,給我去世的太公、太婆掃墓,還要提着香和紙錢去爬山,奶奶還買了一束鮮花。我們懷着哀傷的心情把鮮花放在太公和太婆的墓前。看着去世的太公、太婆的墓碑,我和媽媽就有點傷感,爸爸告訴我,太公是個慈祥的人,太婆是個爲人好的人。爸爸用紅油漆把太公和太婆墓碑上的字又重新描了一遍。我在心裏默默地告訴太公和太婆:我已經長大了,念四年級了,太公、太婆你們現在要是還活着,那有多好啊!我還看見旁邊的人有的在燒紙錢,還有的人在哭泣。這時爺爺也開始燒紙錢,爸爸連忙跑過去幫爺爺燒紙錢。燒完紙錢,奶奶就敬上一杯酒,我們一起在外公的墳墓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便說:“祝太公、太婆在天上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

我是多麼的喜歡清明節。因爲這一天可以給去世的親人送上一些禮物,表示對他們的尊敬。

2022清明節網絡文明祭掃活動感想與體會 篇20

在不知不覺中,新的一年的清明節在政府倡導文明祭掃,緬懷先人的氛圍中到來。身爲高中生的我,收到了來自房山檔案局館的一本電子書《清明節的故事(定稿)》,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有用的知識。

中古傳統節日中我們可以追溯一下這個節日的起源。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它的誕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氏族社會。從炎黃部族的合併,到大禹治水,再到後來的寒食節的起源,無不彰顯着中華傳統文明的深刻內涵。在清明節中,我們不僅可以跟隨家長一同文明的安全的到已經逝去的親人的墓前寄託我們的哀思,表打我們對使者的懷念,還可以在家中瞭解到這莫精彩的文化知識,真是太有意義了。

中華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世界上能夠繁榮發展,飽學之士的刻苦努力是功不可沒的。在這個清明節與以往我所經歷的清明節有很大不同,因爲我認真的從書中瞭解到,韋編三絕,鑿壁偷光,目不窺園等激勵有志青年人認真學習的故事,其實這也是我們緬懷歷代爲社會進步做出傑出貢獻的文人的一種緬懷。

中華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世界上能夠繁榮發展,誠實守信的精神品質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延伸,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商鞅立木爲信,晏殊的誠實等無不鼓舞和激勵着我們熱情的誠實待人。

緬懷先烈,一直是每一名有良心的中國人沒有忘記的活動,尤其是中學生的我們要立志爲振興中華而奮鬥努力。

植樹,放風箏,踏青也是我們的必需活動。多到戶外活動有利於我們的身體成長和發育和健康。總之,這個清明我國的有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