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9W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那麼小寒時節真有這麼冷嗎?小寒時節有哪些習俗呢你?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吧。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小寒之節氣物候

小寒三候中國古代從小寒起每隔5天分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雊。”

古人認爲,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小寒時節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爲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雁北鄉:鄉,嚮導之義,二陽之候,雁將避熱而回,今則鄉北飛之,至立春後皆歸矣,禽鳥得氣之先故也。

鵲始巢:鵲,喜鵲也;巢之門,每向太歲,冬至天元之始至,後二陽已得來年之節氣,鵲遂可爲巢,知所向也。

雉始雊:雉,文明之禽,陽鳥也;雊,雌雄之同鳴也,感於陽而後有聲。

恰逢三九天前後,小寒勝大寒爲一年最嚴寒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依照氣象及季節的變化劃分爲24個節氣,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小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標誌着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小寒的“寒”表明已經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此時冷氣積久而寒,但還沒有達到最冷的程度,因而稱小寒。;太陽位於黃經285°。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

小寒之抵禦嚴寒侵襲,飲食宜偏溫熱食物

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即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爲宜。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應多食用羊肉、狗肉、牛肉、鮁魚、海蝦、核桃仁、韭菜等補陽的食物,而平素怕熱的陰虛體質,應多吃雞肉、鴨肉、大棗、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平補的食物。

小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標誌着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

小寒之畫圖數九消寒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

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爲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纔算大功告成。小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所以“畫圖數九”的民俗與小寒節氣有着密切聯繫。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着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爲春節作準備。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爲小寒時尚。古時,人們對小寒頗重視,但隨着時代變遷,已漸漸淡化,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小寒之北方天寒地凍,南方冬暖顯著

中國南方地區冬暖顯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凍,最低氣溫在零下10℃左右。而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於零下5℃,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中國隆冬最冷的地區是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在可達零下4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溫。加之逆溫效應十分顯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