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龍擡頭簡介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7W

在中國傳統的歲時習俗中,農曆二月八年級爲“龍擡頭節”,並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惠南地區和浦東的百姓在這一天都會進行隆重的祭龍活動的習俗。

二月二 龍擡頭簡介

民間的“龍擡頭節”傳說,在市井百姓的心中有着不可磨滅的記憶。古人認爲,“龍”是水神,是玉帝的水管家,能爲人間降雨造福,故民間有一傳說,在武則天當政時,天下三年無雨,河干井竭,樹枯苗死,百姓難以過活。司菅天河的“龍”管家於心不忍,於是在農曆二月八年級那天,無經批准,私自給人間降雨救難,事後遭到玉帝的責罰。但人間百姓懷着對“龍”的報恩之情,建造起許多龍王廟;且每到二月八年級,百姓就會虔誠祭祀龍王(這一天故稱“龍擡頭節”或叫“青龍節”)。

祭“龍”完畢,就有十幾名精壯男子,頭戴柳枝帽,上穿紅色對襟鑲邊衣,下穿黑色燈籠褲,腰扎英雄帶,在鄉間、市井路上舉行舞龍儀式(舞龍活動起源於漢代,在《春秋繁露》一書中已有記載)。這舞龍的龍由龍首、龍身、龍尾三部分組成,是用繪有鱗甲的色布連接而成龍形;按色彩分爲火龍、黃龍、烏龍、青龍、白龍等。龍身的節數都爲單數,一般爲9-13節,每節長約3米,最短的也不少於7節;每節的園籠是用竹蔑紮成的;並裝以木棍供舞龍者執柄揮舞。爲適合不同年齡層次表演的龍,有“百米巨龍”,用荷花和蝴蝶花組成的“百花龍”,用長凳紮成的板凳龍,以及“布龍、葉龍、香火龍、變色龍、煙火龍、煙霧龍、燈光龍、夜光龍、綵帶龍、九人龍、三人龍、單人龍、由兒童組成的娃娃龍以及稻草龍”。

每當舞龍時,由一人持綵球戲龍,龍首、龍身、龍尾隨珠飛舞,起伏盤旋,花色繁多。有“跳龍梢”,“龍打滾”,“龍盤頭”,“龍盤梢”,“疊牌樓”,“雙龍戲珠”,“四龍鬧海”等形式。如在夜間舞龍時,於龍身竹籠中燃點燭火,起舞時燈光閃爍,別具風味,這也叫“甩龍燈”。舞者動作敏捷,配合默契,首尾連貫自如,渾然一體。舞龍首者力大壯實,舞龍尾者可扮成小丑模樣,表演各種滑稽姿態,逗人捧腹。爲此,清代人王霆在竹枝詞中寫道:“龍潭小戲鼓龍舟,五色光華射碧流;龍王廟裏明月夜,火龍天橋滾珠球”。

由於對“龍”的崇拜,惠南老城區曾有以“龍”名命的“青龍橋”橋名(今人民路與新華路(原名箭弄)交匯處,現已被填浜拆除)。如今,祭龍的習俗已革除,遇到重大節慶時,舞龍的活動照常進行,且有更大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