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之傣族的傳統節日大全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4W

傣(dai)族,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主要分佈在泰國、老撾、緬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國等多個國家,緬甸境內稱撣族,泰國境內稱泰族。中國境內的傣族主要生活在雲南的熱帶河谷地帶及溫度較高的高原盆地。傣族源於怒江、瀾滄江中上游地區的哀牢人(濮系族羣)。公元一世紀時期,哀牢人融合滇人(濮系族羣)過程中,通過滇人吸收了大量越文化,初步形成現代傣族的雛形。

少數民族之傣族的傳統節日大全

傣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小編收集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傳統節日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爲“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百度知道 英文:water-splashing festival

潑水節在傣歷六、七月,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潑水節。

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遊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着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衆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期間還要進行划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爲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浴佛節

浴佛節,又名“潑水節”,源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爲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隨佛教傳入傣族地區。隨着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浴佛節成爲傣族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

浴佛節一般在傣歷六月舉行,相當於公曆四月中旬。浴佛節這一天要用清水爲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後來逐步發展到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在西雙版納地區,浴佛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經過西雙版納自治州政府的多次推動,浴佛節被宣傳成“潑水節”,成了西雙版納傣族最隆重的節日。

入夏節

傣語稱“豪窪”,意爲入夏。時間在傣歷9月15日(農曆7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3個月。相傳,每年傣歷9月,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3個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3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稱之爲“關門節”。

出夏節

傣語稱“昂窪”,意爲出夏,源於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時間在傣歷12月15日(約在農曆九月中)。象徵着三個月以來的雨季已經結束,解除“關門節”以來男女間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開始自由戀愛或舉行婚禮。節日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 獻。祭拜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集會,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唱歌跳舞。青年們還將舞着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遊村寨。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故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