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05K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1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精選17篇)

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爲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2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過月後,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裏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後,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裏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願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3

上海中秋節風俗,有祭月和燒香斗等。祭月時,當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還供有執着搗藥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舊以月屬陰,祭月時由婦女先拜,男子後拜,也有說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畢,一家吃團圓酒、賞月飯等。婦女回孃家暫住的,中秋夜必須返回夫家,因爲這是團圓節的緣故。中秋夜出遊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婦女們結伴夜遊,稱爲“踏月”。上海小東門外的陸家石橋,橋下面水中盪漾的皎月倒影,與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對照。因此中秋夜遊人如織,爭相觀賞。這“石樑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氣,被稱作“滬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間還有燒香斗的風俗。所謂香斗,也有稱爲斗香的,是由紙紮店製作的,形狀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寬約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紗絹,繪有月宮樓臺亭閣等圖畫,也有的香斗用線香編繞而成,鬥中插有紙紮的龍門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裝飾。上海中秋節燒香斗的場面,向以南園爲最盛。此外,城裏城外許多大橋的橋堍都點燃有特製的大型香斗。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4

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在這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重陽節、元宵節……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中秋節。

中秋節是由於八月十五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節,又因爲十五的月亮正圓,民間俗稱團圓節。“團圓節”,真有趣的名字,沒想到中秋節還有個這麼好的名字!

中秋節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折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等。這些故事生動有趣,你也來讀一讀吧!爲了慶祝中秋節還有很多詩人寫了關於中秋節的詩歌呢!《中秋》。水調歌頭》。《中秋月》。《太常引》。《八月十五夜玩月》等。這些都是詩人們在中秋寫的詩。

在中秋節有許多習俗:吃月餅。賞月。走月亮。放天燈。它們都是中秋節的習俗。

每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家都會回奶奶家。每年這時,大爺一家,二爺一家也都會回到奶奶家,一家人團團圓圓、說說笑笑。哈哈,要不怎麼叫團圓節呢!這時候奶奶會做許許多出國多的好吃的,當然最主要還是吃月餅。吃完飯後我們就下樓去賞月。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是個美好的節日。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5

拜月是家裏人聚集在院子裏,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香紙,搬來一張大桌子,在大桌子上面放好糕點,點燃香紙進行對月亮的祭拜,祈求家裏的子孫將來能夠有一個好的姻緣。

在部分地區,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要高出城市居民好幾個層次,不止生活水平好,連幸福指數也要比城市居民高。

隨着時代的發展,農村人的生活水平基本上和城市居民沒有什麼區別了。

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節假日也就更加絢麗多彩,花樣繁多了。

城市居民因爲受限於空間,過中秋節的時候也就只能和家人一起吃吃月餅,如果天氣好,還可以看一下月亮,有時候運氣不好,天陰或者下雨,抑或是有霾的話,連月亮也看不見。

古代大詩人蘇東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因爲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沒有霧霾,才能讓蘇軾可以在孤獨的時候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小時候過中秋節,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坐在院子裏吃五角錢一個的月餅,那種月餅只有糖餡兒,吃在嘴裏卻是又香又脆又甜,家人聚在身邊,爺爺抱一下,奶奶抱一下,心裏也是溫暖極了。

長大以後,開銷越來越大,家人也各在一方爲了掙錢而難以相聚。

現在的月餅也是各式各樣,什麼餡兒的都有,但是味道沒有那時的好,甚至吃起來都擔心會不會是隔年的老月餅,會傷害到自己的身體。

時代發展了,可是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中秋節都不再是那麼快樂,反而會引起分隔異地的每一個人都鄉思,引起心中那一縷淡淡的愁緒。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6

今天傍晚,我和小夥伴們早早地坐在田野裏,等待着月亮的到來。

開始,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很淺很淺的,只有天邊纔有幾朵白雲。過了一會兒,天色漸漸暗下來。這時,隱隱約約看得見月亮的影子。不到十分鐘,天邊露出了月亮的小半邊臉,淡紅淡紅的,像蒙了一層紅色的薄面紗。天色更暗了,月亮也完全出來了。它的顏色由淡紅變成了淺黃,但是沒有一點兒亮光。

月亮慢慢上升。看上去,比先前小了一些, 顏色也越來越淡,但是它的光卻越來越強。把它周圍的天空照得通量。它周圍幾顆小星星調皮地眨着亮晶晶的小眼睛,雖然很小,光也暗淡,可是看起來仍然那麼好看。

望着皎潔的月亮,引起我無窮的遐想。我彷彿看見一羣帶着紅領巾的同學,乘着飛船,去探索宇宙的無限奧祕。

“姜帆,快看那兒。”我的朋友夏同的話打斷了我的沉思,我順着他的手指方向望去,只見無邊無際的天空上,一顆顆星星劃天而過。此時, 涼 風輕拂,大地披上了一層暗灰色的薄紗。玉盤似的月亮一動不動地懸在空中,此時此刻,那是多麼美呀!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7

農曆8月15日--中秋節到了,又可以和家人一起吃月餅賞月了。

在皎潔的明月下,也許有不少人正坐在自家的陽臺上,一邊“舉頭望明月”,一邊愜意的品嚐着月餅吧;也許有些人家家中的小孩子還在那兒唱着“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爲我打月餅呀……”的歌兒吧;我們家也不例外,未到中秋,媽媽就帶回了一大盒月餅。

這盒月餅的盒子很精美,在盒子的最下方有一個米白色的蝴蝶結,中間寫着四個斗大的字:誠月愛禮,還有一段英文,最上面就

是月餅的名稱“AILI愛的禮物”和“LOVEGIFT”,左右有四個特別大的字,這些字是紅色的,比盒子的顏色深了不少,所以看起來不太顯眼。盒子裏面有十二個直徑爲5釐米的小月餅,這些月餅樣子稀奇而生動:烏梅月餅的表面印花像個古代皇帝的印章;金沙蛋黃白蓮月餅雖然表面的線條彎彎曲曲,但給人以美的感覺;玉米馬蹄爽月餅表面呈圓形,上面有一層又一層似波紋的線條,就像一個人的指紋;黑芝麻月餅外表很像奶奶家的紙窗……

月餅吃也不能白吃,吃也要知道它的由來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相傳始於元代末年。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揭竿而起。有一支隊伍的頭領朱元璋爲了傳遞信息,把“八月十五夜大起義”的紙條藏入月餅分頭送到各路抗元力量,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一起行動,起義取得了成功,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了。

月餅好吃,而且意義非凡,你可別只顧吃,而忽略它的意義喲!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8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相傳已久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因爲月餅象徵着快樂、美滿、和諧。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經過我上網調查,還有這樣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七仙女回填宮時給有着正義董永留了一個兒子。之後有一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日,那孩子看到同村的小夥伴們在村頭桂花樹下玩耍,也想過去湊湊熱鬧,哪明白不但沒人理他,還罵他是個沒媽、沒教養的野孩子。他委屈極了,便號啕大哭。哭聲驚動了天神吳剛,吳剛便悄悄拿出登雲鞋,對孩子說:“如果你想媽的時候,就穿鞋圓月下吧。” 

  董永的兒子在月光下穿上了登雲鞋,飛到了天宮,七仙女見了自己的兒子,又悲又喜,便親手把嫦娥送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米,核桃仁,做成餡兒,按圓月的樣貌,做成香甜的仙餅,給兒子吃。玉皇大帝明白此事後十分生氣,命令麒麟把董永的兒子回人間。 

  之後,董永的兒子當了官,就叫各州各縣的人們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都來仿做他在天宮時吃的仙餅,擺在月亮下,表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這種餅子就像月亮一樣,所以後人便稱做中秋餅。 

  直到這天,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的晚上,當一輪圓月掛在蔚藍的夜空,人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心中總會憧憬。   中秋節吃月餅作文: 

  顧名思義,農曆八月十五便是中秋佳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日子。每家都團團圓圓的,不管身在何處,都會不遠萬里回家過中秋節。八月十五的月亮也格外的圓,人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我看十五的月亮也很圓嗎!   嘻嘻,我當然也不會錯過這月下吃餅的好日子啦!於是我從房間裏拿出了我最愛吃的酥皮月餅。然後,我又搬出了凳子,輕輕地剝開我最愛吃的酥皮月餅。心裏美滋滋的,真想一口咬下去。突然媽媽一叫我,我便把月餅放在了凳子上,待我歸來之後:咦!月餅呢?我明明把它放在了凳子上,到底跑到哪裏去了?一看,怎樣地上有月餅末,我便一路跟着月餅末走,最後找到兇手了。盡然是你們:小帕和拔絲dog。 

  這天我非要把你們拔絲了不可,偷什麼不好,敢偷我的月餅。媽媽聽我在外面咕囔着。便問我:“小威,怎樣了,在那幹什麼?”“媽,小狗把我的月餅給叼走了,我還沒吃呢!”我氣憤的說道。於是媽媽回到房間裏,給我拿了一個月餅說道:“小狗也要過中秋節的嗎?哪有中秋節不吃月餅的?”於是我便不再追究此事,繼續我的月下吃餅了。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9

我國傳統的節日很多: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在衆多節日中,我最惦記的是中秋節。

在中國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人們仰望天空如玉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我國人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即祭拜月神。有些地方還有活動,還形成了燒斗香、放天燈、走月亮等特殊風俗。人們把酒問天,藉此寄託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團圓。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農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這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信息。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慢慢在民間傳開了。

月餅是中秋節必食之物,外表與口味也算是色雙美。款式層出不窮,有花邊的、有水果月餅、冰皮月餅……抹茶月餅以新綠茶味主餡料,口感清淡微香。五顏六色的月餅,吃起來感覺也不一樣。

中秋節不但月亮皎潔,花兒也舒展着身姿,尤其是桂花。人們在這一天除了賞月還賞桂花。農曆八月,古稱桂月。有句詩說的好:“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不正是讚美了桂花嗎?

我喜歡中秋。花好月圓,共度良宵,浪漫溫馨中秋節,只留祝福在心中。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10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節日野味。姑娘、媳婦們忙着到湖邊,池塘裏抓魚。他們都忙着準備節日的晚餐。老阿媽則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隻桌角上各放一個糯米圓餅,每個餅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從山林上空一升起來,就點燃冷香,全家大小開始“拜月”。然後,對空鳴放火藥槍,以示對英雄巖尖的敬意。最後,全家老小歡樂地圍坐在小方桌旁,品嚐食物,談笑賞月,盡興方散。

鄂倫春人祭月時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擺上祭品,然後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將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後,人們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稱“打月亮”。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社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裏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爲: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爲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迴天四個階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天西方。執着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尋月”。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赫哲族“祭月”。在我國東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節,人們要採葡萄、祭月。相傳是爲了紀念一個聰明、勤勞的赫哲族媳婦。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邊向月亮求救。最後終於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賓榔、送茶訂下婚約。

阿細族“跳月”。阿細人過中秋的傳統習慣是“跳月”。中秋之夜,從各個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開闊地,披紗的姑娘跳起來了,肩負大三絃的小夥子跳起來了。然而,尤爲撩人的還是那種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利爲之動情動容。

苗族“鬧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羣衆沐浴着如絲縷的月光,吹奏悠揚的蘆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們在“鬧月”活動中互相尋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百年之好。

高山族“賞月”居住在臺灣省山區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懸、清輝灑滿大地的時候,穿着民族盛裝,圍坐在一起載歌載舞,飲酒賞月,共享天倫之樂。

湖南侗鄉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風俗。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裏的仙女要降臨下界,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人們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傘,選取自己心愛後生的園圃,去採摘瓜菜,而不會被人看成是“偷盜”。她們還要有意地高聲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來,她們這是藉助月宮仙女傳遞紅線呢。如果能摘到一個並蒂的瓜果,這表示她們能有幸福的愛情。因此,成雙生長的豆角便成了她們採摘的對象。嫂子們這夜也同樣到別家園圃裏去“偷月亮菜”,不過,她們希望能採到一個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鮮青翠的毛豆,因爲,這象徵着小孩的肥壯,毛頭的健康(毛豆的諧音,指小孩)。小夥子們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因爲他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賜給他們幸福。不過,他們只能在野地裏煮了吃,不能帶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無限歡樂和神奇異彩。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11

中秋賞桂花的好去處

1、北京頤和園

東堤沿線是頤和園桂花節一條主要的遊覽線之一,因爲在這裏,遊人不僅能夠欣賞到桂花的風姿,聞到桂花那沁人心脾的幽香,重要的是還可以通過展板瞭解桂花的品種、習性、用途、歷史、產地、趣聞、詩詞等桂花文化。

2、杭州滿覺隴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滿覺隴自明代起就是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滿覺隴,亦稱滿隴、滿家弄,位於杭州西湖以南,是南高峯南麓的一條山谷。滿覺隴因桂花而聞名,每年秋天,桂花盛開,香滿空山,落英如雨,故有“滿隴桂雨”之美譽。1985年,“滿隴桂雨”被評爲新西湖十景之一。

3、蘇州桂花公園

蘇州桂花公園建成於1998年10月,是一個休閒公益性公園,佔地16.5公頃,位於蘇州古城的東南隅,毗鄰蓬勃發展的工業園區。桂花公園內花灌木以常綠植物爲主,品種達260餘種,其中不乏名貴稀有樹種。尤以桂花樹種爲特色,園中桂花品種之豐富,數量之多,居國內首位。因此,這裏也成了中秋賞桂花的好去處。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12

唐代李端《拜月》詩云:“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解帶。”同爲唐代的施肩吾又在《*詞》中寫道:“*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這個小女孩肯定是見大人拜月見多了,覺得非常有趣,於是就模仿大人的樣子,玩起了拜月的遊戲,由此可見唐代拜月風氣之盛。應該注意到的是,這裏的拜月是拜新月,祝願的內容恐怕也多屬兒女私情之類。   

大概從北宋確立中秋節開始,拜月之俗就由拜新月轉爲中秋拜月了。宋代金盈在《醉翁談錄》中對宋人中秋拜月的風俗作了詳盡的描述:“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願: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目如皓月。”古代常將科舉及第稱爲蟾宮折桂,因而拜月時男孩有“早步蟾宮,高攀仙桂”之願;嫦娥則是傳說中美貌絕倫的月中女神,所以女孩拜月時願自己貌似嫦娥。到了明代,拜月之風更加盛行,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明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陸啓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由此可見當時人們拜月的情景

中秋拜月的習俗,歷代相傳,當然變化也是有的。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記載:“京師之曰八月節者,即中秋也。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月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朝拜,故京師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竈。’”作者在這裏對清代京城中秋節的盛況作了生動描寫,從中可以看到,拜月之風在清代還很盛行,只是此時拜月僅限於女人蔘與。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13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爲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爲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此後,吃月餅成爲每年的習俗

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纔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爲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着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爲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爲餡的圓形“胡餅”,唐高祖時,李靖出征突厥,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拿胡餅指着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羣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

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朝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爲月餅。市肆至以果爲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爲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製爲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狀元”: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爲“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爲“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爲“探花”。而後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碼最多,即爲狀元,吃大塊;依次爲榜眼、探花,遊戲取樂。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14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爲熱鬧。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15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賞月:在中秋節,家鄉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等月亮出來以後在桌子上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要先敬月亮神之後一家人才能吃月餅。

吃月餅:家鄉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已成爲家鄉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16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被我盼來了。 昨天晚上,我看了下電視,媽媽說,月亮出來啦! 我高興地跑出去。 過了一會兒,媽媽捧着月餅走來了,媽媽把月餅放在桌子上,拿了個火腿味道的月餅遞給我說,猜猜這是什麼味道?我說:“火腿味的。”媽媽點點頭。我就吃了起來,裏面有花生,糖,還有瓜子,真好吃。

我又拿了一個月餅,原來這是芝麻味的。我看了看裏面沒有芝麻呀,爸爸說因爲芝麻被打成粉啦,你是看不出來的。我明白啦!吃完以後,我又拿了一個月餅,這次是什麼味道的呢?我咬了一口:“啊,是百果味的。”這可是我最喜歡吃的,我三下五除二地就把它給吃了。

爸爸見我吃成了大花貓,哈哈地大笑。我見爸爸這麼笑,我也笑啦,媽媽見我這麼笑,也笑了起來,接着一家人都笑了。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年級 篇17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多姿多彩的季節,是個秋高氣爽的季節,秋天迎來了中秋節,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個美妙的節日吧!

中秋節最主要的當然是賞月和吃月餅了。中秋節,吃月餅象徵着家人團聚圓圓滿滿。早在唐朝的時候,我們中國就有吃月餅的習慣了,只是月餅的形狀不一樣。後來經過改進月餅的形狀之後,月餅就變成現在的這種形狀,口感也好了。

接下來就是賞月了,大家應該聽過《嫦娥奔月》和《吳剛伐樹》的故事吧。講的是嫦娥吃下靈藥,然後飛上了月亮的故事。

後來天庭裏的吳剛犯了錯誤,被降凡到月亮上,天庭讓他把一棵桂花樹砍倒,就讓他迴天庭去。不料這棵樹是被天庭的人施過魔法的,是一棵砍不倒的樹。可憐的吳剛就只能乖乖地在月球砍樹。

每當中秋節的時候,我看着月亮的時候,還會想起有關月亮的一些詩句或者一些古詩,比如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我非常期待中秋節,因爲晚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亮。還有吃月餅。與小夥伴拎着花燈到處玩。

中秋節真是個美妙的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