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9W

學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1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天一大早,奶奶和媽媽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們先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裝進去,再放進去蜜棗、花生,用糉葉把它們整個包好,最終拿來一條繩子把它捆綁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完成了。糉子煮好後,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齊,開開心心地吃起了糉子,媽媽還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楚國時,有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摺呈給皇帝,可是昏庸的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景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汨羅河。他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們,人們紛紛趕來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裏面裝上糯米,包成一個個糉子,丟進河裏餵魚兒,期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爲了世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爲端午節,以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了端午節的來歷,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很有意義,因爲我不僅僅吃到了糉子,還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3

今日是端午節,我親愛的老媽有事,所以把我“託”到了王別格家。

我剛一衝進門,就看到了王別格和嶽阿姨在餐桌上忙活。王別格一見我來了,就讓我一塊兒包糉子。怎樣辦?我可是個包糉子的“大菜鳥”啊!叫我吃糉子還行,叫我包糉子還不如讓我去毀糉子呢!我當時那個汗那。我直愣愣的站在那裏。“快點過來!”王別格又朝我喊道。我被逼無奈只好硬着頭皮走了上去,說:“呃,這個嘛,我不會。”王別格不以爲然的說:“我也不會嘛,我第一次包糉子的時候還把糉子包成了沙漏,一鬆手,米”嘩嘩“的往下流”。我只好拿起一片竹葉跟她學了起來。“首先,把竹葉對摺,再折一個小角。”,王別格向我演示完就來檢查我折的怎樣樣。“哎呀。這是吃的,你不要把她當成卡紙折啊!”王別格對我說。我無可奈何,只好重新折了一次。“嗯,這次還不錯”聽到了她說的話,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看樣貌,她不會再叫我重新再折一遍了。“之後把糉葉打開,握住下頭”王別格一看,說:“做的還不錯,此刻要放餡兒了。先放一勺米,再放一勺豆,然後再放一勺米,然後再放半個棗,最終放一勺米。”王別格說的太快了,我有暈,於是對她說:“你直接告訴我要幾勺米、幾勺豆、幾勺棗就能夠了,我自我搭配。”嶽阿姨說:“其實這個能夠根據自我的口味來搭配。”我曰:“那我就光加米,不加豆,也不加棗

。”王別格說:“不行,就你喜歡那種口餡,別人都不喜歡。誰明白你你包的糉子是哪個呢?”我立刻反駁道:“做個記號不就得了?”由於往下我不能做了,所以那個半成品被送到了嶽阿姨那裏,叫她幫忙“整整容”,再“縫好皮膚”。

該煮糉子了。阿姨先把糉子倒進“盆地”(小鍋)裏,又把一盆水倒進“盆地”裏,讓水沒過糉子,使所有的糉子“溺水”,無一倖免(當然不能有幸免的了,不然,怎樣吃呀)。然後,煮上兩個小時,再悶上半個小時,糉子就煮好了。

王別格一聽說糉子煮好了,便飛也似的跑向餐桌。嶽阿姨剛把糉子端上來,她便迫不及待地把一個糉子撥開,把糉子用筷子一分爲二,小口小口的品嚐完了,對糉子讚不絕口。我被她所逼,原本想“付出無回報”的,但被她硬塞進了大半個糉子。噎的我直翻白眼,不得不以跑步的方式來緩解我那可憐腸胃的壓力。

這可真是個有喜也有憂的端午節。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4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生氣勃勃的春節,秋意濃濃的中秋節……但是我最喜歡端午節,端午節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

戰國時期,請過爲了統一中國,向楚國發兵攻打,但是卻攻打不下來。就假裝發求和信,楚懷王就打算簽下求和信。這是,愛國詩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懷王,而受到楚王和衆臣的指責,被降職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時候,楚懷王被秦國殺害,楚國就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後,百感交集、心如刀絞。最後抱着一塊石頭,跳進了楚江裏,自殺了。這是,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後來,屈原的愛國精神把老百姓感動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們都到楚江邊,爲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了屈原,就把米飯投進江中,不讓屈原被持刀,還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鬧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出現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的端午節習俗。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僅是端午節,還有許多節日值得我們去探索,屈原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5

端午節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們兒童開心的節日,因爲可以放三天假,可以盡情玩耍。快要考試了,正好可以好好放鬆放鬆。

這個端午節我決定和我姑姑、表妹一起去表妹奶奶家玩。姑姑約定一起第二天早上5點半在聖埠停車場集合。

早上五點一刻多,我睜開眼睛,下牀去刷牙洗臉,看見爸爸躺在沙發上,正準備等我收拾好,走呢!我連忙刷完牙洗臉。穿好衣服,叫爸爸送我去聖埠停車場去。姑姑早在停車場,等我了。

姑姑開着小車帶我們去表妹奶奶家。一路上,我們四處觀看風景,到處花花草草,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

過了快兩個小時,我們終於到達表妹奶奶家。我們四處張望,到處都是新奇,我們開心極了。一起聊天,姑姑說:“我們去摘毛豆,摘蔬菜。”“好。”我們異口同聲,我們每人拿着一個籃子,我們來到菜園,我們嫌太多了。沒去,再上面草坪等她們,我們看到草坪上有一隻白白的流浪狗,我們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撫摸它。我們漸漸不怕了,我們看它好像餓了。我表妹彎腰下去摘了3個毛豆給它吃,一下全吃完了。我們問姑姑拿不能養。姑姑說:“可以放鄉下養。”“耶,太棒了!”我們開心地叫道。我們看見旁邊有一個老奶奶在池塘邊洗衣,她說:“這裏有魚。”我們求她幫我抓一些……

吃完午飯,我們便坐車回去了。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6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奶奶。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

我也想親手嘗試一下包糉子的樂趣,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早上當我趕到奶奶家的時候,奶奶已經準備好包糉葉的東西,有糉葉、有糯米、餡料、還有一些扎糉子的線。糯米雪白雪白的,像白雪一般。我學着奶奶的樣貌,拿起幾片糉葉把它們按順序排好,再把這些葉子折成一個蛋筒型。我放了許多糯米,這時奶奶說:“你放的太多了,蜜棗往哪裏放呢?”我連忙倒回一些米,然後選了一顆圓圓的、晶瑩透亮的蜜棗放了進去。奶奶又說:“你還能夠放一些紅豆呀。”我一想,這可是最好吃的紅豆蜜棗糉呀。我連忙放了很多紅豆進去,然後開始包糉子了,可是這時我才發現,我放的米和紅豆太多了,根本包不起來,灑了很多。我都有點灰心喪氣了,這時奶奶安慰我說:“不要放棄,倒掉一些米和紅豆,再試試你就會成功。”在奶奶的幫組下,我的第一個糉子最終包好了。我再接再厲,又接二連三的包了幾個糉子。雖然,這些糉子不像奶奶的包的那麼精美,可是我心裏還是很喜歡。你瞧,有的像肥肥的小豬,有的像瘦瘦的猴子,有的像圓鼓鼓的青蛙,大小不一,簡直就是一個動物糉子展覽嘛。

糉子包好了,有紅豆蜜棗糉、有豆沙糉、有蛋黃糉、還有豬肉糉。奶奶把它們放入鍋中煮。不一會兒,清香、誘人的糉子香味從鍋裏飄出來,我不停地咽口水,心裏想:糉子煮好以後,我是先吃那個小肥豬?還是那個小瘦猴呢?我想來想去決定還是先不吃了。我要把我的勞動成果送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吃,讓他們體會一下我的孝心。雖然,糉子不好看,可是他們必須會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景。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異常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最終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能夠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我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冒着細細的雨絲去姥姥家過節。

來到姥姥家門口看到門前插着一些翠綠的植物,我的心裏冒出一個大問號,這是什麼?爲什麼要掛在大門口?我忙問姥姥,姥姥笑吟吟的說:“這是艾蒿,在端午節天亮前插在門窗上可以驅蚊殺菌,還可以辟邪驅鬼。”接着,姥姥給我和妹妹系五彩線,戴香包,她說;‘小孩子帶上這兩樣東西可以避開蛇蠍毒蟲的傷害,保平安。過了一會兒,姥姥開始準備包糉子的材料。她先把洗乾淨的糉葉放進鍋裏煮十多分鐘,這樣可以除去葉子的青氣,增加葉子的柔韌度,在包糉子的時候纔不會破。然後把糯米淘洗乾淨浸泡五六個小時。一切準備完畢後,開始包糉子了。姥姥把兩片糉葉稍作重疊放在左手中,用右手撈出適量的糯米均勻的攤在糉葉中央,再放上蜜棗和花生,兩食指向中間護攏糯米,卷至半圓柱型,兩邊葉子向中間摺疊在卷,用線纏緊,一個圓嘟嘟的糉子就包好了。等到所有的糉子包好後放進鍋中,煮上兩個小時,把火關小,用文火再煮兩個小時,再把火關住燜上兩個小時就可以吃了。

吃着香甜的糉子,姥姥又給我們講起端午節的來歷,原來是爲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一種傳統方式。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他爲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於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迫害,再加上楚懷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情的屈原最終在悲憤絕望中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爲了防止魚蝦啄食他的屍體,駕着龍舟把糉子扔下江趕走魚蝦。從此以後每到端午節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等習俗。我一邊吃着糉子,一邊聽姥姥講故事,感覺到生活是多麼美好啊!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8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意義。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9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提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由於當時社會的腐敗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攻擊排擠最終逐出都城,流落漢北。屈原生性耿直,不願委曲求全,看破紅塵,跳進了汨羅河以死捍衛正義。當地的漁夫明白此事後十分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河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之後,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包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逐漸構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人們吃糉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們全家人都十分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所以,我們家每年都很重視端午節,必須要包糉子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糉子,賽龍舟。糉子分兩種形狀:一種是牛頭糉,一種是尖尾糉。媽媽是我們家包糉子的能手。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葉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子放在溫水裏泡一泡,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完後伴在一齊。等蘆葦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粒棗,之後在裏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間再夾幾片棗肉,包好後再將草繩捆綁好大功告成了。媽媽包的糉子又大又結實,像一個個包袱,又像一個個秤砣。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裏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能夠吃了!媽媽包的糉子香味撲鼻,讓我直流口水,有時一口氣竟能吃上好幾個然後腆着大肚子那憨態惹人笑。

過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握着船槳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地奮力向前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落,使水手們更加鼓足了幹勁,勇往直前……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十分壯觀。

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不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並且傳承着中國的傳統文化。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10

包糉子,賽龍舟,都是端午節的習俗,我就和家人一起包了糉子,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哦!

我和奶奶一起去河邊洗糉葉,糉葉一身清爽爽地上了岸,奶奶和我一起來到了長廊那裏包糉子,不過奶奶說包糉子有點小困難,我不怕!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做到!

我先把糉葉交差,哇!那個樣子真像一個小小的帽子,再把糯米放到“小帽子”裏,我想打噴嚏了結果一噴,噴到了弟弟臉上,我“咯咯咯咯”我笑了起來,然後再把糉葉和糯融爲一體,輕輕提住它的鼻子”最後,用繩子綁住,正宗的糉子就完成了!

我想:如果加上眼睛嘴巴會成什麼樣呢?我還是不要了吧!因爲糉子不夠,只能擺成花朵,好漂亮呀!

過了一個小時,糉子熟了,一股香味向我飄來,我連忙抓起一個糉子,棕子可真粘,把我的手緊緊的粘住了,剝棕子就像剝衣服一樣,棕子衣服剝了下來,黃黃的身體全露了出來,我不太喜歡吃灰水棕子,像九江的糉子有綠豆的,紅豆的……不過黃色棕子,只有定南纔有,大家都稱爲它叫灰水糉。我只吃了一半就丟棄在旁邊了。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11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

又是一年端午時,回到家。

剛回到家,就看見了滿桌子的糉子,各種餡的都有:鹹蛋,肉,白米……。

真該好好感謝屈原大夫,讓我們這些人有了口福。我一邊吃着糉子一邊想。不過好端端一個人,又是一個官,爲什麼想不開跳江去了?好好的活着,不好嗎?我把自己的疑惑對爸爸說了,爸爸笑着說:“我給你講講屈原的故事吧,他本身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寫下《離騷》《九章》等著作,留下‘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等名句,被後人讚頌位‘詩魂’但仕途卻不順,提倡‘美政’,但被貴族所嫉妒,多次被流放,被白起攻破國都後,悲憤不已,才沉江自殺。後人爲了紀念他發明了端午節。”“那他的一生也太慘了吧!要不待會我們也把一些糉子扔到河裏吧!”“嗯。”爸爸說。

往年,都會去溱湖看龍舟,溱湖的湖面上都有百舟相爭,今年,因爲疫情,待在家中,哪都去不了“真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好多大型活動都沒有了。”我嘆了口氣,說道。“但總比在前線奮鬥好吧?你還能待在家裏歇歇,前線奮鬥的人們可是歇不了的。你不怕可以去武漢看看。”爸爸聽我這麼一說,忍不住嘲諷了我兩句。我立刻不作聲了。

“來包糉子啊!”我聽見爸爸朝我喊道。我滿不情願的走進廚房,問了一句:“不是還有很多嗎?爲什麼要包?”“你以後不吃嗎?別問了快來。”爸爸又喊道。我看着爸爸的動作,包了起來。綠油油的葉子,上面放上各種餡,再把葉子裹起來。嗯,雖然步驟看上去區別不大,但成果卻截然不同。綠色的葉子歪七歪八,餡到處都是。“慢慢來。”我包了半天,終於做了一個像樣點的“唉~”我嘆了口氣,“還是去寫作業吧!”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屈大夫,我敬佩你的愛國。未來我也要做一個愛國的人。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12

在端午節,賽龍舟是中山一項很有特色的民俗活動,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都會到河裏賽龍舟。

今年的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就來到河邊觀看賽龍舟。儘管當時是早上7點鐘,岸上已經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比賽還沒開始,兩岸已近掌聲雷動,吆喝震天。岸上沒有停止過一刻的歡呼聲,掌聲和鑼鼓聲。觀衆們一直在爲自己心目中的冠軍加油,吶喊。

比賽即將開始,選手們各個摩拳擦掌爲比賽做準備。五條龍舟在河面上一字排開,選手們個個精神抖擻。“啪”裁判員的槍,一聲響起,一艘艘龍舟爭先恐後的“飛”出去。

頓時,岸上鴉雀無聲,觀衆們都睜大眼睛觀看比賽。現在遙遙領先的龍舟是(1)號龍舟,接着是(4)號龍舟,第三是(3)號龍舟。(2)號龍舟與(3)號龍舟不分上下。有時是(2)號龍舟比(3)號龍舟快;有時是(3)號龍舟比(2)號龍舟快。就在這時,落後的(1)號龍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下子從最後一名追到了第三名。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兩岸的喝彩聲響徹天空。百漿翻飛,水花四濺,河面上蕩起了一個個小圓暈。快到終點了,每一艘龍舟上的選手們都已筋疲力荊可他們仍然用力的划動着水漿,一起一落,龍舟一點一點的像終點逼近。“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岸上的吶喊聲越來越激烈。大家很努力的划動着水漿。爭先恐後的向終點衝刺。比賽結束了,這次賽龍舟的比賽季軍是(1)號龍舟,亞軍是(2)號龍舟,冠軍是(4)號龍舟。

通過這次賽龍舟比賽,我得到了兩個啓發:

1是隻有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纔會取得勝利。

2是隻有堅持不懈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贏在起跑線上。無論是比賽還是生活我們都要贏在起跑線上,還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13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獨特的民俗活動,這個活動的起因是爲紀念我國古代時的一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賽龍舟,因爲爸爸當天正好有空,所以我們全家去看賽龍舟。到達賽龍舟的場地時,岸兩邊早已被圍觀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橋上的一個空擋,便叫家人擠了過去。這個位置居高臨下整個江面一目瞭然。

賽龍舟開始了,每隻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衝,每一隻龍舟下面都都綁着不少糉子,每向前一步,龍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糉子斬下扔進水裏。每隻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會兒1號領先,不一會兒8號又追上了。

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氣大增,每一隻龍舟的速度更快了。這時,擊鼓手開始鳴鼓了,划船手頓時很有節奏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來助威,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真是鼓聲!人聲!助威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

龍舟的速度越來越快,彷彿龍羣在江水中急速飛騰。漸漸的,漸漸的。1號,5號,9號構成了領先集團。100米!50米!20米……終點越來越近,只見5號的力量一發不可收拾的爆發了!把後面的兩條龍舟遠遠地甩在後面,然後衝線了!

賽龍舟真是一項激烈的比賽啊!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14

五月初五 星期五 晴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糉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糉子煮好了。我接過糉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15

五月初五 星期五 晴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糉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糉子煮好了。我接過糉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16

端午節的中午,我在江邊散步。突然,我聽到一陣振奮人心的鼓點聲,很多人都跑到江邊。啊,江上正在賽龍舟!

這可是我第一次見到賽龍舟!我急忙跑了過去,發現江上有4條龍舟,舟上整整齊齊坐滿20個頭纏紅巾的彪形大漢。每個龍舟前端都有一個敲鼓的人,只聽見“咚咚,咚咚”聲音震耳欲聾,振奮人心。敲鼓的人敲得越快,劃的人就劃得越快,敲得越竭盡全力,劃的人就越拼命地搖擺着手臂!快!再快!更快!龍舟伴隨着鼓聲,越來越快!一條條龍舟就要變成一真正的巨龍,飛向廣闊的天空!

好一場賽龍舟!水波盪漾,所有的劃手都不停地擺着手臂,似乎駕起龍舟想“飛”到終點,獲得冠軍!他們跟着鼓手的節奏,鼓點一落就用力,一敲一劃,一敲一劃,龍舟像離弦的劍一樣飛速前進。“加油!加油!”鼓聲似乎在不停地吶喊,四條“龍”像爭奪金珠一般,不停地向前飛!永不停歇!

好一場激動人心的賽龍舟!劃手們的手臂每一次搖擺都是那麼剛勁有力,那麼有氣勢,那麼有激情!使岸上的人們激動無比。衝線了!獲勝的“龍”像獲得了金珠一般,不停歡呼着!

鼓聲消失了,水波消失了。江面又恢復了平靜,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

國小生端午節習俗作文 篇17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個中國人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設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包糉子、賽龍舟,到處都洋溢着一片節日的氛圍,同樣,在我們家每年的端午節也是十分難忘的。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糉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糉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着做。

糉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糉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糉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說:今天的糉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這個端午節,我們不僅一家人一起包了美味的糉子,還一起分享了喜悅幸福,這真的是一個美好的端午節,難忘的端午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