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通用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2W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1

本節體育課貫穿了“健康第一,快樂爲本”的指導思想,注重了學生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協調發展,在教學中,遵循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且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學會合作、學會欣賞他人。 這節課主要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爲主,在課堂上在學生自主學練過程中,每位學生都非常投入地進行跳繩,我邊巡視邊指導學生練習。 在學生展示活動中,我積極鼓勵大部分學生,要大膽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創新成果,並且鼓勵學生,讓學生參加展示活動,使學生做到"我能行 ",聽到教師激勵性的話,學生們都迫不及待地嘗試起來,練習的積極性特別高。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通用20篇)

通過對這節課,我覺得在課堂上正確的引導是非常的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不能僅僅體現在教案的設計上,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靈活的把握教學機制,即時的調整課堂結構,以學生的主體性爲課堂教學的契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目的,爲了突破本節教學重點,我在基礎部分的設計中以激情引趣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展示他們所掌握的各種不同的跳法,從而引出本節教學重點。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2

跳繩是發展跳躍能力的傳統性運動項目。在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難點。

爲了突破本節教學重點單腳跳。我在基礎部分的設計中以激情引趣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展示他們所掌握的各種不同的跳法,從而引出本節教學重點“單腳跳”。當學生看到他們的一些同伴跳得那麼好,早早已躍躍欲試。再聽到教師激勵性的話,學生們都迫不及待的嘗試起來,但絕大多數學生失敗了。此時正是提示方法的有利時機。爲了培養學生的表述能力及互動、合作學習的意識。我邀請會單腳跳的學生說出技術要領。學生們聽完後又紛紛嘗試起來。經過多次的嘗試一些學生學會了單腳跳的動作要領,但仍有一部分學生還不會仍舊在練習,這時的學生渴望有人能幫助他練習。於是我爲學生們創設了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氛圍。讓學得快的學生幫助學得慢的學生。學生們在學習中不但自身的優勢進一步得到了展示,而且樹立了堅韌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一節課下來,學生們的收穫很大,而我的收穫更大。

在這節課中我的優點是:1、注意了教法的運用,注意了以學生學習爲主體,注意了在練習中自己找尋方法與教師提示相結合。2、教學目標較清楚,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意志品質、合作意識、自信心、身體的靈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鍛鍊。3、課程環節清楚,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

本節課的教學也使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1、作爲一名體育教師,專業知識的學習仍然不夠。如:教學方法、遊戲方法、訓練形式等。2、在學生的訓練中,如何有針對性指導及指導方法的多樣性。3、對實際教學的預測性備課經驗不足。總之作爲一名教師,如何備好一節課,如何上好一節課將是我今後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我會把反思作爲突破口時刻督促自己改進、學習。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3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敘述了小馬爲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說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爲了創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於創新。如:在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想一想課後的思考題:“過河後的小馬從磨坊回來,會對媽媽說些什麼?”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積極思考,有的說:“小馬從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媽媽幫小馬把面放下來,小馬低着頭很不開心,媽媽摸摸小馬的頭親切的問:‘孩子,你怎麼了?’小馬擡起頭委屈地說:‘媽媽,我太笨了,面對一條小河的問題還要回來問媽媽,這樣既耽誤時間,又費很大的力氣。’媽媽聽了小馬的話後,說:‘孩子,媽媽覺得你今天長大了,很了不起呀!因爲你沒有被困難嚇倒,媽媽相信你今後一定是個堅強的孩子。’小馬聽了媽媽的安慰後,覺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說:‘媽媽,從今天這件事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不能光聽別人說,只有自己親自做過了,纔會明白。’老馬高興地點頭稱讚:‘好孩子,經一塹,長一智,你的收穫可真大呀!’小馬又趕快說:‘媽媽,今後你有什麼活,就讓我去做吧,讓我多體會成功的快樂吧!’”這時,我班的另一位同學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緒了,索性站起來說:“老師,再來聽聽我的故事吧。”“小馬馱着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回來了,面磨好了。’媽媽稱讚說:‘你真是個能幹的好孩子。’小馬這時又忍不住對媽媽說:‘媽媽,今天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親自去試一試,纔會找到正確的答案。’老馬親了親自己的孩子,點點頭。”這位同學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着,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樂的小馬。“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錯。”我情不自禁地讚歎道,同學們也熱情地鼓起掌來。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是無止境的。他們的腦子裏裝滿了許許多多奇異的幻想,我們應該爲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創新的王國,自由地翱翔。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4

《6、7減幾》這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十幾減9的基礎上進行的。我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上,通過“小貓釣魚”這條情景主線把計算教學的內容有機地融爲一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問題解決的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

以前在教學十幾減幾時,一般都是讓學生擺小棒或圓片,部分學生純粹依賴小棒算得數,久而久之,導致錯誤率高,正確率低。我針對低年級小朋友愛聽故事這一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小貓釣魚”的故事來引入新課,學生非常興奮,激發了學習興趣。創設情景,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算理,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了“破十減”“連減”“想加做減”的不同計算方法。“你認爲哪種方法可以讓貓弟弟學得快?”貓哥哥是怎樣很快算出答案的?“學生在爭當小老師的過程中,在操作實踐中讓學生有意識地對算法進行了對比和選擇。其中一位學生領悟了減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脫口答出原因,體現了思維的靈活性。在教學時,不僅提倡算法多樣化,而且又引導學生在衆多的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於學習,樂於學習,樂於探索,進而通過教師帶有表揚鼓勵性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讚賞,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5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綜合實踐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

一、綜合實踐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

我們要做的就是使學生感受到——我是課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這對學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識、集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這意味着要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種子埋藏在土裏,只是具備了發芽的內部條件;只有當它感受了陽光的溫暖纔會發芽!

二、學生是綜合實踐學習的主體。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爲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綜合實踐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綜上所述,只是本人的一點點體會,國小綜合實踐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綜合實踐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教學者必須重視國小科學教學。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6

《孔明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深刻領會教材,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落實的不盡如人意,現總結得失如下:

回首本課的教學,由於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生的引導上,偏重分析課文內容,學生的批註過多,整整說了一節,由於本課是文言文課文有很多語句不好理解,我又在教室電腦上找到翻譯成白話文的內容,通過屏幕讓學生仔細讀了兩遍,學生們頓時茅塞頓開,已不像開始初讀課文時接連不斷的向我詢問詞句的意思。

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我在朗讀方面花的時間就顯得少了。教學中沒有較好地落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加深對文章理解的。如果我把更多的時間分配到學生充分地朗讀上,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領悟人物形象,可能達到的效果會更好。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7

國小開設英語課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小生模仿力、記憶力、可塑性強,具有許多成年人甚至中學生不具備的優越條件,國小開設英語可以發揮他們學習語言的潛力,可以使國小生了解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開闊眼界,擴展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修養,樹立國際意識。它有助於思想情感教育,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國際性也有民族性。

從事第一線英語教學,結合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我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反思一: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遊戲去學習,因爲培養興趣主要是爲了學習英語。國小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則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纔可能培養持久的興趣。否則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爲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國小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國小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反思二:英語應用能力需要相應的詞彙。

目前在國小的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彙,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或圖片說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於國小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不熟悉詞彙的拼寫規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併成了國小生學英語的瓶頸。

反思三:國小英語教師應有發展意識

一直以來,人們國小英語教師的語言知識能力要求不高,認爲國小英語簡單,不需要太好的語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就可以了。其實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同樣英語作爲人們最廣泛的交際用語之一,更是隨着高科技的迅猛發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固步自封,不求進取,那麼不但自己的語言知識很快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

我們的英語教師不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堅持不斷地學習和接受新事物,不瞭解現代英語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那麼,我們所教出來的學生一旦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他們會發現他們所學的英語是多麼書呆子氣。而教師自己則可能甚至連國小生們所津津樂道的一些常用語也可能會出現理解性的錯誤。

反思四:國小英語教師應有文化意識

在國小英語的教學中,因爲課文的簡單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緣故,很多國小英語教師忽視了文化對語言的影響,而導致了一些語言情景的不真實,和虛假的語言的產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詞彙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濃縮。對英語詞彙的準確理解,和對語言環境的認識和創設和把握,需要對文化的比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識的獲得,主要是通過對該族文化歷史的研究和學習,通過對該族語言文學作品的研讀,通過對該族文化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瞭解。而讀原版英語經典著作的學習,是達到這三條的捷徑。

課堂、教師、書本,特別是電腦將學生和世界信息知識庫連接了起來。強烈的文字、圖象和音響效果,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習成爲學生自我的需要和樂趣。用電腦作爲教學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減輕教師勞動強度,更增加教學的拓展性、科學性和嚴謹性。電腦爲教師和學生打開了世界世紀之門,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識,爲隨時掌握世界最新信息創造了先決條件,課堂教學再也不會枯燥。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8

反思整節課的教學,我認爲自己能夠以學生爲主體,比較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一 歌曲引入,瞭解人物,創設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說說歌曲中的老人是誰,讓學生了解多少就說多少。

2、讓學生讀着課文,清晰地感覺鄧爺爺用行動實踐着他說的話,你看,81歲高齡的他“額頭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那份認真,那份執着,讓人感到不僅僅是在栽樹,而是在播下一個心願,在精心地描繪美好的未來。

二 讓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

1、我們一起來讀“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着樹坑,額頭上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讓學生抓住“興致勃勃”“ 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麼。

2、“他站在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說:“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讓學生抓住“仔細”“ 連聲”等詞進行品讀,這樣學生不但瞭解文中的內容,還走進了萬象更新的春天。

三 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難度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探索不夠深入,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徹,我將它做爲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改進,更上一層樓。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9

一、巧用教材塊狀編排,激發學生學習情趣

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於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爲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爲有趣的遊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爲學習上的親密夥伴。

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出發點寓教於樂呢?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於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說”……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願望,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現”──“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鏈接。從把文本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本與其進行對話,凸現一年級識字爲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引發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

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繫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爲他們產生學習創造的願望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澱,培養學生學習的志趣

古詩,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着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澱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爲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啓動了中華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的活動。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誦讀了三十多篇。現在,教室裏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出的詩情畫意。可以說,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經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過“小詩人”的評選,經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遊,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

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嚮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涌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10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因此,應採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在親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解決策略:

1、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

2、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

3、探究學習良好情境,有明確的探究目標,有具有挑戰性、具有價值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問題。

4、在“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分組原則基礎上,實行動態編排小組,打破組內長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則處於從屬地位狀況,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樹立形象,給每個人提供發展進步、改變自我的機會。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11

《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要求我們教師的角色必須轉變。我想教師的作用必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問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體驗之間的關聯;二是要提供把學生置於問題情景之中的機會;三是要營造一個激勵探索和理解的氣氛,爲學生提供有啓發性的討論模式;四是要鼓勵學生表達,並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對不同的答案開展討論;五是要引導學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結果,並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

對照《課標》的理念,我對《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的教學作了一點嘗試。

一、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問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體驗之間的關聯。

《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是在《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之後學習的一個內容。如果我們對本課內容作一分析的話,會發現這兩部分內容無論是在教材的呈現程序還是在思考方法上都有其相似之處。基於這一認識,在課的開始我作了如下的設計:

“今天我們學習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對於今天學習的內容你有什麼猜測?”

學生已經學過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這兩部分內容有其相似之處,課始放手讓學生自由猜測,學生通過對已有認知的檢索,必定會催生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從課的實施情況來看,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什麼是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如何找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爲什麼是最大公因數面不是最小公因數?這一些問題在學生的思考與思維的碰撞中得到了較好的生成。無疑這樣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爲課堂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礎。

二、提供把學生置於問題情景之中的機會,營造一個激勵探索和理解的氣氛

“對於今天學習的內容你有什麼猜測?”這一問題的包容性較大,不同的學生面對這一問題都能說出自己不同的猜測,學生的差異與個性得到了較好的尊重,真正體現了面向全體的思想。不同學生在思考這一問題時都有了自己的見解,在相互補充與想互啓發中生成了本課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充分體會了合作的魅力,構建了一個和諧的課堂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數學知識並不是那麼高深莫測、可敬而不可親。數學並不可怕,它其實滋生於原有的知識,植根於生活經驗之中。這樣的教學無疑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培養不就是教育最有意義而又最根本的內容嗎?

三、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通過學生的猜測,我把學生的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整理:

(1)什麼是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怎樣找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3)爲什麼是最大公因數而不是最小公因數?

(4) 這一部分知識到底有什麼作用?

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組織交流,最後讓學生自學課本

這樣的設計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與他人合作與交流中逐漸完善了自己的想法。我想這大概就是《標準》中倡導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的應有之意吧。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12

這一次活動令我受益非淺。從第一份教案初稿的網上討論,到試教的親臨指教,再到“華康英語活動日”當天的沙龍研討,教研員及三年級中心組的老師們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不僅令我認識到要轉變教學的觀念,還手把手地教會我一些教學中切實可行的方法,以集體的經驗和智慧讓我感染教學的新思路、新理念。

(一)教學反思之反思認識。

這一節課我最初的設計是本模塊的第二課時,即將WorkwithLanguage和SingAlong部分先教完,留下Whatshapesarethese?They’re…作爲重要的新內容在第二課時上。後來覺得這樣一來似乎太隨意,跟平常的課差不多,不能象以前所聽的公開課那麼“完整”。於是就決定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上第一個課時,教學Dialogue部分。認識決定行動,雖然之前在網絡教研中也學習了一些關於改變對公開課認識的資料,可是因爲經驗等的限制,還是期望能把公開課上得“漂亮一些”。

(二)教學反思之反思過程。

因爲是第一課時,四個形狀的單詞是新內容,討論形狀的單、複數問答句也是新內容,內容比較多,且難掌握,本節課的語言知識目標定爲三會掌握這些內容。教學過程設計爲由形狀的歌曲引出四個形狀詞,然後學生初步接觸單詞,引出課題,呈現對話,由對話結尾的情節引到Whatshapeisthis?It’sa…的機械操練,熟練後引到實物運用,再引出複數問答句的教學,用遊戲鞏固,並由遊戲引回故事情節,再對課文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每一個環節的過渡都努力地設計了銜接的語言,力求使整節課成爲一個整體,過渡、銜接自然——自己感覺這是本節課的優點。可是這也使自己過於注重形式,細節、具體的情景欠考究,如用遊戲訓練了Whatshapesarethese?,可是沒有設計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再操練。從遊戲到課文,設計由贏了遊戲的學生扮演小老師,再次引入課文對話的學習。想法也許挺好的,可是學生的單詞還沒很好地上口,表演就不能普遍進行。而且到最後,時間也來不及檢查學生的表演了。但是,由贏了的同學做小老師再綜合複習所學的內容,學生們的熱情瞬間被點燃,接下來學習課文對話也不覺得悶了。

(三)教學反思之反思缺點。

本節課還注意了指導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將音、形、義結合,以此解決新單詞發音難、記憶難的問題。可惜的是,備課時,對學生的水平估計有點偏高,處理的方法趨於簡單,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當天的課基本上完成了預定的教學任務,不過因爲緊張將單詞教學部分的遊戲及單數問答句的實物形狀討論部分漏掉了,導致最後環節中課文的認讀還存在一定困難。這節課本意是要設計大量的真實情景讓學生操練句型。不過可能本人對“情景”的理解還存在偏頗,花了很多心思設計了課件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說英語,而遺漏了真實的情景,這一點將在以後的教學中學習、提高。

在沙龍的討論中,我還認識到自己的課堂激勵機制比較單一,以後要學習運用豐富的激勵方法,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操練的方式,這節課因爲是新授課,所以抓得比較緊,操練方式也比較單一。這些都是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的地方。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13

教學本課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等帶領學生愉快地進入情境,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一 滿意之處:

1 注重講讀訓練,達到從感悟到積累

本節課的設計緊扣新課程的觀念,我注重創設寬鬆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我予以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和空間,採用錄音讀、師範讀、自由讀、同桌對背,小組背、男女生對背、集體背誦等多種形式,還通過富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水到渠成,熟讀成誦,達到對語言的感知,感悟和積累。

2 創設情境,培養說話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上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聯繫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髮揮想象的空間,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孩子們說一說,議一議:爲什麼要給春天畫個彩色的太陽?

二 不滿意的

1.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在拓展練習這一環節時課堂紀律較亂,誤了一些時間,以後要在組織教學工作要努力。

2.教學時對過程的評價太少,特別是小組的合作學習,而且評價的方式也太單一,如果在學生談議的時候適當地增加一些學生的互評,小組之間的互評的話,效果會更好,我想這樣不僅評價方式多樣化,而且促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14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是陌生的,他們並不理解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意義;同時,信息技術又是熟悉的,他們把這門課等同於“玩電腦”。如何上好信息課,如何抓住三年級學生愛“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是我一開始就要思考的問題。

我所執教的《信息與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基礎的第一課,通過本課教學要讓學生了解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的教學重點並不是在於讓學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而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信息,體會信息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由於三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所以我把這節理論課分成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信息,讓學生感受信息無處不在,對學習生活至關重要。在設計第一課時時,我主要通過三個部分的內容層層遞進。

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既然學生對遊戲感興趣,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意願。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就設置了遊戲導入,遊戲“你來比劃我來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他們踊躍的參與遊戲,打破了傳統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個教學環境中不僅能夠玩得開心,潛移默化中他們也能感受到這些都是信息,並且爲第二課時信息的傳播打下了基礎。第二環節中,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的內容,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也強化了“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這樣的基礎,教師設置疑問“你能說出生活中的信息嗎?”指導學生說出身邊的信息就不難了,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說,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我還抓住了學生的比拼心理,採用開火車的方法每組一排同學依次回答,同學們回答的越來越精彩,課堂氣氛也越來越活躍了。這時候,我引導到“什麼是信息?”同學們同桌討論、向書本請教,很快就理解了這個概念。第三環節中,我進行了課堂小結並且佈置了一個任務讓每個同學回家跟父母說說你上學以來的信息。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課後不僅鞏固了本課所學內容,同時感受了信息無處不在。

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目標即學生髮展的需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須要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作爲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你來比劃我來猜的環節中,參與的學生可以涉及面更廣下,每組的學生可以在遵守遊戲的規則下,給自己組的同學比劃。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遵守遊戲規則,也真正做到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體驗快樂學習的意義。杜威說過:“生活即教育”,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在看圖說一說的環節,圖片的選擇應擺脫書本的束縛,放寬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並且把圖片分爲幾類,由淺入深、層次遞進,學生不止是從圖片中看出信息,還要能感受到圖片中隱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預示着冬天來了,這樣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無處不在。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15

課前我帶小朋友做吹泡泡的遊戲,小朋友非常興奮。愛玩,是所有兒童的天性,遊戲則是兒童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在遊戲中往往寄託了孩子們的情感、想象以及好奇心。在活動中通過泡泡遊戲,自己動手玩,創造性的玩,體驗集體遊戲的樂趣,懂得相互欣賞和共同分享,從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獲得對泡泡的形,色等知識的認識和運用。我在學生玩、吹泡泡時適時引導“發現有什麼奧祕,找一找泡泡的形狀和色彩及發揮想象泡泡會飛到哪裏去?你希望有誰陪着你一起飛?”等。以吹泡泡的快樂感受爲話題,進入泡泡形狀與色彩知識及飛的感受討論與學習並以體驗畫泡泡爲學習活動的主體任務。

師生間互動、適當進行示範,解決學生在創作中遇到的問題。並鼓勵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我在課尾展示、提示可採用另外的一些方式來表現泡泡,讓學生自己在課後以喜愛的方式來再次創作泡泡飛呀飛這一課題、擴展思維空間。若課時安排爲多課時則還可考慮讓學生合理多選擇幾項,在學習要求上有更高層次的提升。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16

這篇課文不僅呈現了王維的曠世之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而且通過一個故事的形式來形象地解釋王維的這首詩,融入了作者年少離鄉,適逢重陽,遙想親人的深深情思。文章以膾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爲題,透出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可以說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靈魂,在第一課時中,我先以題入手,提問學生:“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學生很快說出了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我國傳統的節日。同時讓學生交流了重陽節等佳節的習俗。然後,我說:“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好的節日稱作‘佳節’”,抓住“佳節”二字,喚起學生對過節時團聚、開心的心理體驗。當學生們談得正開心時,過渡:“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卻在重陽佳節這天,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緊抓“倍”這個字的理解爲“加倍、更加”,初步感受王維無法和家人團聚的遺憾以及對親人深深的思念。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通過佳節的快樂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對比,使學生有隱約的情感體驗,爲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打下基礎。

對於中年級學生來說,字詞的教學仍不容忽視,所以在第一課時必須先把字詞的教學解決掉。首先,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根據自學要求進行自由朗讀,初步學習字詞,爲讀文掃清障礙。其次,主要是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鞏固生字的讀音、認清生字的字形、理解生字的字意,並且教給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生詞。最後,變換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這樣很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學會生字,理解生詞,讀通課文。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17

要想讓每一節課都成爲好課,教學內容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技術掌握的過程要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經常關注教育動態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校本課程的研究,以乒乓球擋球技術教學爲例談一下自己在教學中的感受。

1、教學方法要多樣化

乒乓球教學是以健身育人爲首要目標,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良好心理品質與健全人格方面大有可爲,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就會受到較好的效果。在本節課乒乓球的教學中,由於學生的表現很直觀,成功與失敗對他的內心影響非常大,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心理的差異性。在進行兩人對當球實際練習過程中,我沒能充分考慮到自己及學生間的言行對個別能力差的學生的影響,忽略了對學生心理準備適應期的關注,使個別學生的心理受到很大壓力。其實在隨後與學生的溝通中我發現,他們內心也很喜歡乒乓球,但既怕失敗,又怕做得不好被大家笑話。遇到這種情形,作爲教師應該適當降低練習難度與質量要求,先讓他們參與,再逐漸激發他們對乒乓球愛好和興趣,讓他們建立自信,並感受打乒乓球的樂趣,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2、提倡特殊的合作學習,逐步提高心理適應能力。

我們的教學關鍵在於針對所出現的問題,以合理、有效的手段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針對上述情況,我應該給學生一次課後練習的機會,放學後在無衆人觀望的情況下,(沒有了遇到失敗後失去尊嚴與自信的壓力),讓學生在好友的幫助下進行單獨體驗(不應在衆學生面前單獨表現),並在教師與好友的保護下逐步完成動作。這樣可以提高其心理適應能力。

3、教學遊戲化

很多人認爲打乒乓球就意味着只練習基本功,學生機械的反覆練習。其實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遊戲纔是他們的樂園。他們在練習中出現的“無精打采”也正是因爲教學方法的枯燥乏味,機械的反覆練習。這時,我們只要多費心思儘量用遊戲的手段來提高興趣,使乒乓球訓練課變得生動多姿,學生聽起來就會有滋有味,練起來也會生龍活虎。本節課我就結合所要學習的擋球技術動作,用兩人檯面對當球比多的遊戲,還有老師與學生比賽等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準確掌握擋球技術。

4、師生共同參與活動

教學是雙向多邊,複雜的活動。在練習中教師不參與活動,只是讓學生活動,這樣的練習方法毫無生機,學生會失去練習的興趣,教師和學生一起練習,效果非常理想。師生共同參與活動是學生快樂的橋樑。傳統的教育理論認爲師生之間是命令與服從。教師神情嚴肅,不容質疑。這樣學生言聽計從,根本就談不上快樂而言,快樂教學是要建立師生之間和諧協調平等的關係之上。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18

《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是人美版一年級上冊第11課的教學內容,本課教學內容新穎,學生興趣濃,通過了解人類探索的相關知識,學習摺紙飛機的技法、技巧和用簡單的圖案、文字裝飾飛機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和依照樣圖動手實踐的能力。正是基於這個教學目標,我的教學設計主要以學生小組探究,學會自己看圖折出紙飛機爲主線,一心想着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初衷是好的,但是我卻忽視了學情和鋪墊教學。導致學生探究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這次的收穫:

一、 忽視了學生美術基礎差、學習能力差這一客觀現象

本班學生從小出生在城郊,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孩子都由爺爺奶奶看管,讀的幼兒園也是周邊一些硬件和軟件設施還不健全的學校。導致了這些學生毫無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差、行爲習慣也差。

我卻依照教參書上的目標去實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討論研究步驟圖,折出飛機。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讓我大大失望:當我宣佈完小組討論後,大部分孩子們都完全沒討論,直接拿紙開始折,在我的說教下,很多孩子開始打開書研究步驟圖了,但是又一半的孩子無從下手,還一直喊着:老師我看不懂,有一部分學生看的懂2步,也被卡住在那裏了。

我原以爲這些學生讀幼兒園的時候肯定也學過一些手工,也有摺紙的經驗,但是現實告訴我不是這樣的。他們還不知道怎麼看圖,不知道圖的意思。看來掌握好學情,瞭解學生的基礎再去設計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這是很重要的。

二、 教學內容過多,學生難以完成

原本我設計的是三個折飛機環節:第一環節拆飛機,照樣子再折一架;第二環節學生研究書上的步驟圖,自己折出飛機;第三環節學生自己創新,設計出一架飛機;最後還有一個環節是裝飾飛機。但是在前面兩個環節用的時間太多了,第一個環節中(拆飛機,復原飛機)很多孩子拆開後就不知道怎麼復原,還有一部分孩子沒有在組長帶領下拆飛機,而自己開始亂折。第二個環節:學生照圖折飛機,孩子們研究的動作很慢,很多孩子在第3、4步的時候就看不懂圖了,在這個環節上耽誤了很長時間,因爲我看孩子們一直都沒折出來,我就不斷的加時間,最後裝飾飛機的時候只有8分鐘時間了,導致最後只有幾個孩子裝飾了飛機。

如果我能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差的情況,減少一些教學內容,如這節課只讓學生學會看圖折飛機,不裝飾飛機,我相信教學任務會完成的。不求內容多,只在乎學生這個知識點到底掌握沒有,這纔是最實在的。學生基礎不好,我們慢慢來,一課時的內容我花兩課時來教,只要學生充分的掌握了,這纔是教學的關鍵之所在。

三、 課前沒做教學鋪墊課,導致學生無從下手

本課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己學會識圖折出飛機,我高估了學生能力,以爲他們看的懂圖。如果之前用2節課時間來教孩子們如何看圖折東西,相信今天孩子們探究的效率會大大提高的。如果第一課時:我帶領學生邊看圖邊跟我折一個簡單的東西,引導孩子們有了看圖這個意識,接受了如何去看。第二課時:出示一個簡單東西的步驟圖,讓學生先小組探究這個圖,研究出如何折,再孩子們自己慢慢看圖折出來。如果有了兩節課的鋪墊,我相信今天的看圖折飛機的人物會事半功倍。今天突然碰出一個圖讓學生來看,就連我們同事都開玩笑說:剛開始我都沒看懂是什麼意思,更何況一年級學生。

對於低段學生來說,就好像一張白紙,我們老師要多示範,很多小細節都要設想到,組要拿大人的思維去想孩子,就連一個小小的撕紙遊戲孩子們都需要我們教,以後教學中要考慮周到,細小的東西也要課前調查和引導。教會孩子們方法,相信第二課時會受到更好的效果,會讓我們的課上起來得心應手,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 老師口令要求不明確,導致很多學生不理會

面對孩子們一個勁的折自己的飛機(卻沒看圖折),我就瞭解到孩子們看不懂圖。我就準備開始在投影儀下示範,我叫孩子們停手看黑板,但是很多孩子還是不擡頭,自己折自己的。如果我把命令指向性明確點,如:現在請孩子們把紙和飛機都放到籃子裏,我相信孩子們肯定更清楚老師的要求,也會停手看老師了。

我在示範(投影儀下折飛機)的時候,應該把每個折的環節和向哪個方向怎麼折應該用更明確和準確的詞語來說,相信孩子們學的更快,就不會出現:老師這裏到底怎麼折啊?

對於一年就學生來說,每一個細小的地方,老師都要說的很清楚和準確,說的學生很能理解,用孩子們能明白的詞語和方言來表達,孩子們纔會做的好。

總的來說,這次家長開放日收穫很多,心得也很多,一句話來概括:低段學生接受能力慢,所以每個細小的地方都要講清楚和示範清楚,這樣孩子們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19

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僅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課堂活動中,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

教學活動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到難易適中。如果活動內容過於淺顯,則不利於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和興趣;如果活動內容或形式過於複雜,則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本課的形式是讓學生討論所熟悉的事情(比如,飲食結構的變化)。學生在討論時有話可說,並很好地運用了所學語言。另外,活動的設計還應注意層次性,即應由易到難,讓學生逐步適應。

還有不能忽視語言形式的補充和操練,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語言形式才能在具體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加以引導,包括提供簡單的範例,幫助學生完的情景中加以運用。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加以引導,包括提供簡單的範例,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還有要在恰當的時機糾錯。口語練習時,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應是幫助、鼓勵學生開展口語活動,用各種方法以達到學生口語練習的最大實踐量。對於學生的錯誤要區別對待。在進行機械或半機械練習時,學生犯的基本結構錯誤應引起重視,避免其氾濫。但是在學生自由表達思想時,不宜過多糾正,在學生說話中間,尤其不宜打斷,因爲此時交流是首要的。並且不斷糾錯還會打斷學生的思路,破壞其語流,還會使學生因害怕出錯而不敢開口,造成學生心理的障礙。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裏產生的語言活動。特定的環境爲口語交際提供了場合、對象、目的等具體條件,從而使學生進行真實的交際行爲,取得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設計的話題,合理拓展,精心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交際環境,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激發學生強烈的表達自己思想的願望,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去交流去體驗,獲得身心愉悅和審美感受。教師在設計交際環境時還應注意真實性、現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活動完成後,教師應該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評或互評。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要防止評價流於形式,或因評價不當使學生產生心理負擔或厭倦情緒。

總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說英語,尤其是在課堂上,給學生找一些他們所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在操練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提示,比如一些單詞、詞組的用法,讓學生即提高了口語能力,也鞏固所學的知識要點及用法。

而且,上完這堂課後,讓我更清楚地意識到備課再怎麼認真,教案再怎麼詳細,也要根據學生,根據課堂中的實際情況隨時改變策略,應變能力一定要強。我們經常教育孩子不要死讀書,我想,同樣我們也不能死教書,只有認真學習“新課標”,運用新理念,才能更好地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國小體育跳繩教學反思 篇20

《理髮師》是一首熱情、歡快的澳大利亞民歌。歌曲生動地表現了理髮師在理髮店愉快勞動的情景。把理髮師爲他人服務時愉快的心情表現地栩栩如生。

教學中我採用了情境創設、情感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鑑賞美、表現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用藝術的方式進行表現和交流情感,獲得創造、表現、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在聽、唱、賞、演、創的形式中,進行實踐體驗,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會勞動的快樂。

這節課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始終以音樂新課程標準爲理念基礎,以活動課的形式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緊緊圍繞三個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音樂審美爲核心,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及相互間的合作,加深對生活的認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課堂中,我不是作爲權威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通過積極參與學生的實踐活動,走入學生中間,拉近師生關係,建立起平等互動的平臺,生成民主、和諧、合作的課堂氛圍。我想,只有在這樣的一個氛圍中,才能共同走進音樂,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音樂學習。

教學是一門藝術,其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反覆揣摩,用心體會。只有經過了精心的設計,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才能起到更深刻的影響。因此,這節課我以音樂活動貫穿全過程,無論是聽、唱、做,都是在音樂的情趣活動中進行的。整節課學生通過聽、唱、賞、演、創、等教學環節,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更豐富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學得主動,學得紮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