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x課後教學反思(精選2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23K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1

一、巧讓學生發現問題

jqx課後教學反思(精選23篇)

在完成了複習,認讀,書寫字母jq x後,板書下面內容:

板書完畢之後指名讓學生說出它們的意思。(j與i相拼組成ji……j與ü相拼組成jü……),這時有些細心的學生就發現問題了:

“老師,你右邊的寫錯了。”我故作吃驚狀:“是嗎?”然後作短暫沉默。見老師不言語,部分學生就議論開了。此時,學生大概會有這樣幾種心理狀況。1.我都看出來錯了,老師還不知道。(得意)2.你是老師,還寫錯。看你怎麼辦?(看笑話)3.也許老師沒錯,但爲什麼要這樣寫呢?

我認爲,不論是哪一種心理,對吸引學生注意力,啓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激發學生討論判斷

待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這個問題上時,我便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提出問題:你們說這是錯的,理由是什麼呢?不等我提出討論的要求,大家就自覺主動地討論起來。有的說:“n、l與ü相拼時就沒去掉上的兩點。”有的說:“jqx與i在一起時,i上的那一點就沒去掉。”有的說:“如果去掉ü上的兩點,就不是ü而是u了。”還有的說:“老師沒寫錯。”(可說不出理由)……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見,爭論十分激烈,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全班絕大部分學生都參加了這個問題的思考與爭論。在爭論中既鞏固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又激發了學生對新問題的思考。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2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說。大禹的精神是可貴的,作爲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也是極具典型性的,可是,作爲二年級的學生,理解課文所要頌揚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達的特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由於學生缺乏對洪水感知的實際經驗,因此無法體會到百姓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情境創設從一開始就有障礙。爲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讓老百姓無家可歸”這一課文內容,我讓學生在讀完第一自然段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情”然後,再輔助以視頻加深、鞏固印象,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的瞭解洪水的可怕與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過程中,教案通過“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說明大禹爲治水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這是全文的關鍵句,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吃盡千辛萬苦、走遍千山萬水、挖通、劈開”等關鍵詞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以及個人談感受等形式,從學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艱苦與不易。

同時,這一教學內容是全文中最爲困難的一部分,學生不能理解“千辛萬苦”這個詞語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從而也就感受不到禹這個人物的個人形象,體會不到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所以,能讓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之下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力是最爲有效的方法。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認爲設計還是比較流暢、到位的,我設計了用動畫理解“挖通”“劈開”,讓學生直觀的掌握了這一部分的內容。

禹在治理洪水中發生的感人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其中最廣爲流傳的一個。如果從煽情,調動課堂氣氛這一角度來說,這一小節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於是,我採用創設“情景對話”這一方式來進行教學。問學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兒子,你想問媽媽什麼呢?”“如果你是大禹,你會怎麼說呢?”利用師生的交流,來對禹的個人形象進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撲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顧大家,是個無私奉獻的人。

反觀自己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還需要不斷努力和改進:

第一,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鑽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沒有深入的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只有對文本反覆鑽研,才能體會文本的精華,從而生髮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第二,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爲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第三,規範教師的語言。說話時應該儘量簡煉,評價語應該儘量多元化。

第四,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啓示,也爲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歷練,希望我能從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3

《師恩難忘》一課文質兼美、情感至深。記敘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啓蒙老師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生動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培養了作者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文章內容雖然簡單,且只舉了一個故事的例子,但是字裏行間透出的是老師的智慧、老師對學生的負責與關心以及作者對田老師的喜愛和敬佩之情。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爲何難忘師恩”這個問題並讓“師恩”植入學生的心靈呢?

一、抓關鍵詞。

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等想象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會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後,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帶着學生感受作者對老師的喜愛、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二、抓關鍵句。

抓句子和抓詞語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一個重點句:“我在田老師那裏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着我。”這個唯美的句子是一個比喻句,學生很容易就發現了這點;然後,讓學生通過句子理解老師對作者影響之大後。學生談了很多,也表現出了對文中老師的敬佩。這時的學生便與課本產生了共鳴,也就更明白這也是令作者難忘的“恩情”。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4

《哪吒鬧海》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了哪吒爲民着想,不畏強暴,大鬧東海,制服東海龍王父子,使人民又過上了安定的生活。本篇神話故事是學生衆所周知的,特感興趣的文章,理解起來不是很困難,我將重點放在了訓練學生的能力上面。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我採用了以指導朗讀爲主的教學方法。

1、在學生初讀感知的基礎上,我緊緊抓住一個"鬧"字來引導學生朗讀感悟。題目是文章的靈魂,在板書課題之後,引導學生理解題目。通過齊讀解課題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將問題總結爲三個:哪吒爲什麼要鬧海?哪吒是怎樣鬧海的?哪吒鬧海的結果怎樣?通過朗讀,學生體會到東海龍王父子的可惡,也會體會到哪吒爲民着想,敢於與邪惡作鬥爭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標出重點詞;“稱霸一方”、“作惡多端”、“興風作浪”、“治一治”、“出一口氣”,通過觀看動畫讓學生理解“稱霸一方”、 “興風作浪”, 我指名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要求學生邊讀邊感悟,引導學生可以用語氣,也可以用手勢來加強朗讀表現力,但一定要讓聽的人感受到龍王父子的“惡”和小哪吒的“勇”。通過朗讀,學生不難感悟出“鬧”的原因,最後讓學生歸納說說哪吒鬧海的原因,則是水到渠成。通過朗讀,學生已經瞭解到了“鬧”的原因,於是,我有設置懸念;小哪吒又是怎樣鬧的呢?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邊讀邊思考。老師不急於讓學生回答,而是放手讓學生充分自瀆,圈畫出關鍵詞語,弄清個自然段主要寫什麼?接着,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小哪吒鬧了幾次?每次又是怎樣鬧的?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並由學生自己評說。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描寫哪吒機敏、果斷的一系列詞語要讀出氣勢來。這樣安排,不但訓練了學生口語交際,也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感悟。同時,總結出學習方法。讓學生運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同桌學習第三自然段,自學第五自然段。最後一段,引導學生聯繫課文體會“胡作非爲”這個詞語的意思,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弄清哪吒鬧海是爲了整治惡人,讓老百姓過上太平日子,進一步感悟哪吒敢於與邪惡勢力作鬥爭的精神。

2、學習語文是爲了運用語言,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圈畫出關鍵詞語,讓學生注意用詞的準確。如“跳進”“取下”“擺”“掀起”“搖晃”“機靈”“一閃”“躲過”“氣沖沖”“舉槍便刺”等,強調這些詞語也是爲了方便學生更好的記憶,複述課文時能儘量運用書上的原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多次抓住了文章中的“留白”,想象說話,讓學生學會創造性的複述。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5

在學習《蒲公英的種子》一課後,我引導孩子們說一說:“假如你是“蒲公英的種子”,你會飛到哪兒,在哪兒安家呢?”有的學生說:“我會飛到操場上安家,我可以天天看到小朋友們跑步、玩遊戲。”有的學生說:“我會飛到海邊,吹吹海風,聽聽海浪的聲音。”剛開始還只有一、兩個學生回答,經過同學的啓發,馬上便小手如林般舉了起來。有的說:“我會飛到長城上去看看我們的萬里長城,而且站得高我還可以看到更美的風景。”有的說:“我要飛到災民身邊,安慰他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有的說:“我要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安靜地生活,不受人打擾。”有的說:“我要找一個雨水充足的地方安家,這樣我便可以更快地生根、發芽。”有的說:“我要飛到花園裏,因爲那兒有我的朋友。”有的說:“我要飛到田野裏,跟禾苗一起成長。”還有的說……孩子們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想象、思維能力。

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一定要更精心設計好每一個問題,讓孩子們有更大的思維空間,有更大的思考積極性。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6

一直記掛在心頭的公開課終於落下帷幕,對比之前的課,感覺現在的腦袋倒是清醒許多,《學步》是著名散文家趙麗宏先生描述自己的兒子在學步過程中摔跤、跌倒、爬起來繼續跌跌撞撞學路的散文,以寄託他對兒子未來能夠走好人生之路的期望。

散文,本身形散而神不散,不好把握,如何擺脫“教課文”的怪圈,實現“教語文”,教給學生品悟散文中寄語的方法呢?

之後,在不斷的反思中,我確定教學環節,反思我的教學,做得好有以下幾點:

1. 能巧妙抓住文眼,利用漢字‘步’字理的演變方法,學生了解字的演變由來,不易錯字;

2. 預習單中,能將文中出現的詞語歸類巧妙安排,爲下個環節概括主要內容做鋪墊;

3. 引導學生多次品悟父母親心情的語句,感受爲人父母對子女的那份愛與期望。

4. 第一課時的教學,帶領學生品悟到散文的語言凝練美,及寄語的基本特點。

不足的是:

1. 遺憾的是與學生概括完主要內容後,未引導學生理清文中的線索,線索不明;

2. 課文的朗讀指導,過於枯燥,缺乏層層遞進式的引導,近乎應加強這方面的修養;

3.這堂課的出發點,是課例驗證我們本學期的教研組主題研討——關注文體,落實語用;但不足的是此次的語言文字訓練過於少,爲真正落實,時間的調控、把握上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7

教讀本課爲了讓學生學而有趣、學有所悟、學而得法,在教學方式上,執教者力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積極培養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力爭通過作品的例讀和學法感悟,起到“授人以漁”、“舉一反三”之功效。但是,“授人以漁”並不意味着學生要帶着鐐銬亦步亦趨的跳舞,而是要教師通過激發學生“臨淵羨魚”的慾望,水到渠成的點撥,讓學生在例子的導引下自覺地悟法,自覺地“退而結網”,自覺地“下水游泳”。本課的教學,只是爲學生以後閱讀美文打開一條門徑,至於登堂入室,洞幽探微,體味美文的靈動與纖巧,則需要學生在多讀多悟中去體味。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還不能很自覺、很自然地認同這種學習方式,也不敢大膽的展示自己,老師調動激情的手段方式亦不夠多樣,因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嘗試,不斷積累,只有通過以後潛移默化的美文薰陶,才能讓學生體味閱讀美文的情趣。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8

《我希望有一支神筆》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兒童詩,小作者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首小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適宜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中產生共鳴,感受到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產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美好願望,產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針對文本語言及結構方面的特點,結合詩歌教學及閱讀教學的規律,本節課,我堅持“以讀爲本”,將教學目標確定有感情地朗讀,讀中悟寫、讀後仿寫,根據興趣積累這樣三條,旨在紮實地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針對文本每個小節結構相似的特點,我以第一小節爲處理的重點,紮紮實實地與學生一起展開“學”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既關注讀法的引領(如,對“再也不會”的理解;再如,對比有了一雙好腿前後的變化反差等,進入角色,體會心情),關注學法的提升,同時也滲透寫法的總結。 在教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學法,體現扶放結合。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9

教學第19課《天火之謎》的第一教時,在課前設計中,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會讀文後3中的8個成語。3、按照分好的段落,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另外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按照分好的段落,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回顧這一節課,我自感重點得到了重視,難點得到了突破。在處理讀書問題上我採取瞭如下三步:一是開課聽課文錄音,畫面生動,示範規範,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其中;二是生藉助拼音,自主朗讀,然後檢查生字詞語,生基本上讀通了課文;三是生瀏覽課文,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難點的處理上,我放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從中提煉出與段意有關的句子,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選擇有關的語句來概括,尤其是在第二段的處理上,我引導生把文中的三句全找出來了,並且進行了很好概括。在這一點上,我認爲是完全成功的。

當然本課的教學中也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如教學的細節問題上處理不夠細膩,課件的設計上還顯得不夠精巧,學生的熱情還激發得不夠。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10

在自主學習和與小組討論交流之前,得正確劃分每個小組的成員結構,要兼顧好、中、差的學生進行合作。必須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合作對象,對自己組內的成員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夠在組內找到自己學習的幫手。特別是組長的作用不可忽視。

在古文學習中,組員的幫助效果很好,他們自己主動了解和學懂一遍的東西,比老師講三遍還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九個組,每組6~7個人,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讓他們都能感覺到自己在組內的作用。閱讀古文的時候,主動找到讀得好的同學,先聽自己讀一遍,再聽別人讀一遍,相互補充和矯正。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主動合作的意識和自己合作的對象,還有具體可行的交流方式。每當我看見他們在真正用心討論和思考不懂的問題的時候,我感到很輕鬆,也很滿意;當他們把自己的問題總結起來交給我的時候,我又覺得他們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時候了。

我以前很羨慕像魏書生之類的教育家們那麼愉快、輕鬆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開始嘗試,也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教懶書”。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11

《東郭先生和狼》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學生也比較感興趣。本節課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朗讀訓練切實、有效。在課堂中學生始終讀得津津有味。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關鍵語句,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從而懂得人物的品質,獲得思想的啓迪。

在讀到狼苦苦哀求東郭先生所說的話時,學生讀得很不好,我便讓他們抓住“慌慌張張”去想一想,你在慌慌張張的時候是怎麼說話的,並提醒他們聯繫上下文,後面獵人快到了,狼會怎樣哀求東郭先生。通過練習生活實際,學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的情感。讀東郭先生嘴裏不住地罵着時,我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東郭先生是如何想的?孩子們有的回答:“他一定出乎意料,沒想到好心沒好報。”有的回答:“他大驚失色,狼原來是個忘恩負義的傢伙。”正是因爲這樣,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學得很投入,讀得很有趣。他們的情感世界隨着文本逐漸豐富。但是在課堂中,我也發現學生在概括表達的過程中語言不夠精練,往往不能抓住主幹部分,常常描述性詞語,人物的對話也穿插其中,我想這還需要我們循序漸進地訓練。幫助學生找準文章概括的重點要素,教給學生有效的概括方法。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12

這篇課文位於本冊第五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爲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後自然受到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讓同學們明白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道理。

“李麗爲什麼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教學的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我在教學時着重體現如下思想:1.詞句訓練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2.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符號讀出停頓和語氣,還要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3.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爲樂爲美德。

互相幫助,不應成爲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爲習慣。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這是《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啓示。本課中的林園園,捨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爲一個助人爲樂的好孩子。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鬆易懂。所以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感受。在讀和理解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爲什麼臉紅了?並着重指導李麗和林園園的幾次對話,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走進林園園的內心世界,林園園最終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同學有困難應當熱情幫助。她因爲羞愧而臉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課後我進行了拓展練習,“我想對林園園說……”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裏話,進行說話訓練。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13

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古今中外流傳着無數頌揚人間真情的 故事。在第六單元,我就和孩子們一起展開了一趟愛的旅行,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既體會到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摯的友情,也感受到了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而《給予是快樂的》以其新穎的故事和獨特的觀點感染了每一個人,這個外國文學作品有很強的人文性,在謀篇佈局上也很有特點。

在導入部分,我問了學生一個問題:“你曾經因爲什麼而獲得過快樂?”大部分同學都會因爲獲得了別人的給予而快樂,這和我要上的《給予是快樂的》的觀點剛好相反,但沒關係,因爲他們將會因爲本節課的學習而知道,不僅僅被給予是快樂的,給予同樣是快樂的。

接着,我讓學生先整體感知,弄清一個問題“文章中都有誰在給予?”學生邊回答我邊板書,然後讓學生根據人物示意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明白我們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的可以用“主要人物幹了一件什麼事”的方式,不知不覺中教會了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接下來的環節,我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學,看看文章哪個部分最讓自己感動?說說讓自己感動的原因。在交流的時候,有的同學抓住了人物的對話來感悟,如從“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中感悟小男孩一心只爲弟弟着想的美好心靈。有的同學抓住小男孩和保羅的動作來感悟人物的心靈……課堂上,同學們暢所欲言,圍繞着“給予”,談論着感動,教室裏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最後,我照應開頭,問了同學們另一個問題“學了本文,你還會因爲什麼而快樂呢?”現在同學們都能圍繞“給予”來說,有的說會因爲幫助同學搞衛生而快樂,有的說會因爲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快樂,有的說會因爲不讓老師操心而快樂……此時此刻,看着學生的回答,不得不誇獎他們長大了。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指導上我時刻以學生爲主體,重點着眼學習方法──自讀自悟。全文以“給予是令人快樂的”貫穿始終。本課教學沒有華麗的課件展示,有的只是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重點句子的賞析,但卻讓學生感悟到了人物的美好心靈,上了人生美好的一課。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

《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保羅在聖誕節前夜偶遇一個小男孩子,在產生了兩次誤會後,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靈,從而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這樣一個道理。全文情節一波三折,語言樸實自然,但是又極具感染力。針對教材的這一特點,我以“自主探究”爲主線,想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理解課文,並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語言,探尋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最終對“給予是快樂的”這個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突現學生閱讀的自主化與個性化。

一、抓住關鍵,引發探究慾望

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關鍵是學生有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所以,在課堂開始階段,我讓學生針對文末的一句對課文起到總結作用的關鍵句:“從那天起,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指導學生好好讀讀,引導學生對這句話提最想知道的問題:一是保羅是怎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二是爲什麼給予是快樂的或給予是快樂的應該怎麼理解?然後以這兩個問題爲起點,引導學生再去讀書,弄清整個經過,然後再引導學生去探究爲什麼給予是快樂的。

二、聯繫語境,探究詞句意蘊

由於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意義,所以,應該引導學生關注到具體的語言,在對語言的品讀中注意裏面的一些關鍵詞句,在與具體語言的對話中,探究這些詞句的意蘊。如在課文第三到第五小節中,有兩個近義詞:“吃驚”和“驚訝”,我在課堂中就讓學生反覆地品讀,想想這裏的兩個詞語分別指的是什麼,意在讓學生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來探究意思相同的詞的不同意思,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一個部分的內容。

三、設身處地,探究人物內心

“把心放到課文中去”,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其實就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帶着自己敏銳的心,到文本中去走一個來回,獲得身臨其境的閱讀感受。本文中,雖然語言雖然平淡樸實,但如果細細品味,人物美好的內心世界就能躍然紙上。如“我希望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弟弟,你等着……一樣美。”等語句,我想通過學生反覆品讀,與課文中的小男孩一起思考,設身處地地想想小男孩的心情以及內心的一些想法,從而讓學生由外在的語言探究到小男孩美好的內心世界。

四、熟讀深思,探究文本內涵

由於本文思想內涵較爲深刻,學生一時半會兒也不能理解“給予是快樂的”的真正含義,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弄清事情經過,理解有關語句,體會人物內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思考:爲什麼說給予是快樂的?這樣通過一個漸進的過程,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在頭腦中得以整合,再聯繫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驗,深入思考,探究課文想要表達的主題,讓個性化的體驗在深入探究中不斷昇華。

五、實踐運用,探究文本外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想:除了讓學生在讀書中探究文本內涵以外,還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適當地讓學生學會運用,學會實踐,在運用和實踐中擴大文本的外延。本堂課的結尾,我讓學生寫寫自己的格言,以及讓學生課後用心靈去完成一次作業,意在讓學生在運用語言和生活實踐中真正懂得 “給予是快樂的”。

《給予是快樂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聖誕節前夕,保羅偶然結識了一個生活貧困的小男孩,在短暫的相處中,小男孩的言行強烈地震撼了保羅的心靈,使他深深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文章的重難點是從文中人物的語言和行爲中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和保羅的心理感受。

這堂課的典型特色是具有濃濃的語文味。人物心理細膩的變化,是這個文本的特點。我在上這篇課文時,首先是從“快樂”一詞去導入,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爲什麼是快樂的,很多學生談到“過年了,會很快樂,因爲可以得到紅包,可以穿新衣服”“六一兒童節,也會很快樂,因爲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禮物”“得到老師的表揚,會感到很快樂”……我抓住他們回答中的“得到”說“得到確實是讓人快樂的”可是今天學習的課文——《給予是快樂的》“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爲什麼是快樂的呢?然後讓學生根據自讀要求自學課文,在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後,引導學生如何抓能表現小男孩的內心世界的語句,通過朗讀和感悟,引導學生走進小男孩的心靈深處。學生的理解就此走向豐滿而深刻。最後,在學生充分感受了保羅和兄弟倆相互的給予和關愛之後,再一次回到“快樂”一詞上,現在,你認爲什麼是快樂的呢?很多學生談到了“幫助別人,別人快樂我也快樂”“幫助媽媽做家務也很快樂”“別人傷心時去關心安慰他人,爲別人分解憂愁自己快樂”……這堂課,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捕捉教學的資源,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與文本展開對話,學生對快樂已經由簡單的“得到是快樂的”上升到“給予他人也是一種快樂”上,感情升成自然,達到心靈的共鳴。

當然,本節課是一節閱讀課的教學,因此,對閱讀課上教的深與淺我把握得還是不夠,整堂課下來,課堂上提問的問題過於細碎,沒有完全體現出閱讀課教學“放”的特點,這是今後自己需注意的地方。

由此,我想到,對文本的解讀和捕捉關鍵詞、關鍵句的能力,對於一個語文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語文教師理應憑着自己對語言獨特的感受,帶領學生走進語言的精微隱祕的深處,指點學生髮現並欣賞琳琅滿目的語言世界,進而將自己的言語睿智傳遞給他們,喚醒他們沉睡的言語感覺,點燃他們的言語悟性和靈性,使他們逐漸獲得言語領悟能力和創造能力。正如潘新和教授說的“語文教學是一種言語感覺和言語智慧的傳遞,是用教師的言語感悟和言語睿智,喚醒鴻蒙未啓的學生的言語靈性和悟性。一個缺乏言語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師,是無法敲開學生的言語心智法門的。”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14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課文爲學生展現了豐富的情感世界。課文可以分爲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教學時,只有讓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歷程,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才能使他們真正受到薰陶感染,形成內在的精神力量。教學這部分,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老人與海鷗的和諧畫面,然後讓學生來描述畫面,並暢談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一種塗抹在作品表層上的附麗品,而是深深地滲透在構成作品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個標點和每一個句子之中。於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鷗的重點段落,通過教師範讀,學生有聲有色地齊讀,讓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老人與海鷗之間可能會有的對話,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老人與海鷗的那份和諧快樂,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無私的愛。

情感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領學生正確體悟文本情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課文的後部分,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我充分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和交流,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意會、感悟、體驗、產生同感,讓學生儘可能的進入海鷗那浩瀚無邊的情感世界,去領略、品味海鷗對老人那份震撼的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寫應成爲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我趁熱打鐵,順勢遷移,注重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想象海鷗的鳴叫在訴說什麼,特別是讓學生假設自己是那羣海鷗中的一個(“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設身處地的想象海鷗在傾訴些什麼。想一想,再寫下來。寫話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和昇華的過程。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15

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綜合實踐活動帶給學生更多的是什麼?剛開始接觸這門課程時,我同許多老師一樣,認爲綜合實踐活動帶給學生更多的無非是一些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直到這次指導學生開展“關注消防、珍愛生命”主題活動後,我才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帶給學生的遠遠不止這些。那麼,它給學生帶來些什麼呢?

一、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正因爲學生有社會責任感,纔有本次的主題活動。在組織學生自主選題時,同學們都以個人的興趣出發,說出的課題五花八門,大家還各抒己見,互不相讓。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確定,竟也能激發並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真不簡單!

二、培養了實踐能力

在開展消防現狀的調查研究活動時,學生分成了四個探究小組,並以小組爲單位分配好每個人的工作。在實踐中,有的上網查資料,有的製作問卷進行調查分析,學生積極投入的精神使學校教師們深受感動。絕大部分學生還學會了自主獲取信息的方法,在需要一些資料時,他們知道通過什麼手段從哪裏去獲取——動手、動眼、動腦三維一體,多重刺激,實踐多樣,體驗深刻。

三、提高了綜合素質

在準備階段,他們出謀劃策,羣策羣力。在調查實踐階段,他們既分工又合作,遇到困難時互相打氣,不氣餒,不退縮,總能想出辦法來解決。在交流成果階段,各小組同學暢所欲言,充分交流,並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們學會了客觀地分析和思考,學會了申辯,學會了理解和寬容,學會了讚美與分享,並形成了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整體認識,發展了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了綜合素質。

我想這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獨有的魅力吧!

可以說,開展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是實施新課程以來我所做的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但也給我留下了許多思考,我深深體會到:與其它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再是人類經驗的現成堆積,它對於滿足學生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切實起着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然而,由於經驗不足,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如: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動、興趣持久性較差,他們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現象,教師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持之以恆地按照預定的目標進行探究、實踐,並在活動中得到生成與發展,而不是將學生的研究引向結論……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16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圍繞周恩來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展開故事,作者以陳述事實的語氣,滿懷對周恩來的敬愛之情,通過人物的對話,帶領我們真實而具體地走進了一個有理想有志氣的中國少年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一個偉大人物從小就有不同凡響的心聲。整篇課文教學,我主要是按這樣的思路進行:中華不振——中華要振——中華必振。在本課時我主要是圍繞“中華不振”這部分組織學習。具體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遵循閱讀規律,整體解讀文本。

本篇課文從內容上看,涉及很多方面,諸如:瀋陽的繁華、熱鬧;街道上燈紅酒綠;伯父的擔心與提醒;周恩來的不解與困惑;中國婦女的悲慘遭遇;周恩來的思考;課堂上大家關於爲什麼而讀書的討論和周恩來令魏校長爲之一振的胸懷和報負。這些看似沒有聯繫的場景與事件背後卻有着一條內在的隱線,即:中華不振。這一切都是對“中華不振”的最好註解。研透“中華不振”又是學習“中華要振”的基礎,研透了“中華不振”,學習“中華要振”就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學中,我遵循閱讀的規律,以讀爲本,從整體感知入手。解題後,初讀課文時,在學生自學生字詞的同時讓學生思考周恩來爲什麼要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回答,對課文主要內容進行梳理。在學生較充分的感知後,通過“課文中有一個詞能說明,能找出來嗎?”引導學生抓住了“中華不振”這個詞,最後又讓學生再讀課文,自讀自悟,劃出反映中華不振的詞句,並說說從這些詞句哪些方面看出 “中華不振”。學生們的回答是精彩紛呈的,他們把課文中每一個能看出“中華不振”的句子都找出來了。特別是有一個學生說:“有的是爲吃飯讀書,有的是爲做官而讀書……看出不僅是巡警懦弱,連書生也沒志氣,難怪中華會不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已經走進文本,對“中華不振”有了較深刻的思考。這樣的教學,從整體感知的初讀到自讀自悟的再讀;根據不同要求採用了不同讀的方式,既關注了讀的層次,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感知文本的讀的時間,給深入悟讀教學做了充分的鋪墊和情感準備,又便於教師以學導教,順學而導。

2、深入重點研讀,進行語文實踐。

對這麼多的內容,我不面面俱到,四面出擊,而是引領學生進行聚焦,重點引導學生研讀了伯父的話和中國婦女受到洋人欺凌卻得不到中國巡警的保護這兩部分內容。特別是中國婦女受到洋人欺凌卻得不到中國巡警的保護這件事,是本文的重點,它暴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這一切都是因爲“中華不振”。這樣處理,點線面結合,既有線上的“序”,面上的“廣”,也有點上的“深”。在這兩個重點的研讀處理上,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尊重文本,多元解讀

在導讀“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就糟了,沒處說理去!”這一句時,讓學生通過讀悟,體會伯父的複雜心情,引導學生讀出了“無奈”,讀出了“擔心”,讀出了“憤怒”,讀出了“沉重”……這些感悟雖然不同,但都源於“中華不振”,這樣的導讀,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創設情境,深入悟讀

如上文研讀伯父的話,通過導語創設情境引讀,讓學生讀出無奈、擔心、憤怒、沉重……,另外在研讀“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這個重點時,更是運用導語創境的手段:“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相依爲命的丈夫——,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白髮蒼蒼的母親——,這位婦女的親人如果也是你的親人——。”其次,還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如在讀悟時,把“原指望,誰知,不但不,反而”,這幾個字加粗後,讓學生再去讀讀,有什麼不同。把讀與語言形式、內容、情感的感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貼近文本、走進文本,達到情感共鳴。

(三)讀寫結合,內化感悟

體會中國婦女受到洋人欺凌卻得不到中國巡警的保護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讓學生體會中華如何不振的重點,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點,也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關鍵點。因此,首先,我通過多種方法反覆朗讀,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對帝國主義和中國巡警的憤怒,再以“同學們,假如你當時就在現場,親眼目睹了這樣的場面,你的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讓學生進行說的訓練。並及時補充“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典型歷史資料,讓學生進行寫話訓練,進一步讓學生加深體會“中華不振”的含義。最後讓學生說出自己對“中華不振”的含義的理解。讓學生從讀到悟,由悟到說,由說到寫,進行語言實踐,內化語言,深化情感。

3、採用多種形式,關注落後學生。

本次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題是學困生學習的有效指導(注重朗讀指導和課堂練習的反饋矯正)。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一是特別注重學生的個別指導,尤其是在學生自讀自己悟時,深入學生,及時幫助。二是儘可能多的爲學困生提供鍛鍊、展示的機會,如在生字檢查時,特意讓學困生來讀,讀對了就讓他當小老師,給予及時的鼓勵。三是提供學困生進步的空間,如在朗讀指導中,讓學困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同學的幫助下,逐漸從不會讀到會讀,從會讀到有感情地讀,不斷進步,享受學習成功的樂趣。

一節課下來,我滿懷激情,學生情緒高漲,故而在課堂節奏的把握還不夠,另外,感覺在朗讀的指導上還不夠到位,怎樣才能讀得入情入理還待研究。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17

在備這首詩的時候,我覺得讓學生來體會詩人的“愁”很難,所以感到很棘手,在網上看了幾篇有關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之後,收穫很不多,總覺得二升三的學生沒有這樣的感悟能力,畢竟在他們的腦海裏,由景抒情的文章他們一般只會體會出高興、興奮等積極向上的情感,哀怨憂愁的似乎很難,更何況是古詩呢!面對這樣的古詩,我想只能從詩句中的字詞理解,進而來開啓學生的情感之門。

在課上,我簡要地複習了一下上次所學的古詩《山行》,背誦、提問等等,讓學生能夠溫故而知新,以便更好的引入新古詩的學習。開始教授《楓橋夜泊》了,我直接挑明瞭作者的情感,告訴孩子們:“我們今天所學的新古詩,跟《山行》可不一樣。雖然兩首都是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可作者抒發的情感卻不相同,大家要注意體會哦。”開門見山的說法,大大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在接下來的聽範讀過程中,我都注意讓孩子們聆聽,聽聽錄音老師是怎麼讀的,語速如何,哪兒停頓,哪兒緩慢,並讓大家在書上標好記號。在反饋意見的時候,孩子們敏銳的小耳朵果真聽出了不少地方,他們爭先恐後地告訴我,看來,孩子們已經站在了這首詩的門口。有一個學生的回答很精彩,他說:“我聽了之後,覺得作者好像在嘆氣。”“嘆氣”,多樸素的詞語,可他卻已經體會到了詩人的情感,我爲他的精妙詞語而鼓掌。

圍繞着“嘆氣”,我就開始講解古詩。一些費解的字詞解釋,我一邊口述,一邊做板書,孩子們聽得很認真,並開始不約而同地做筆記了。由景抒情,爲了更好地讓學生明白詩人的“嘆氣”,我從“殘月”、“霜天”、“江楓”、“漁火”、“寒山寺”、“客船”這六景,和“烏啼”、“鐘聲”二音入手,讓孩子們來親臨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配上插圖,加上詩句的講解,孩子們開始點頭:“是啊,詩人在嘆氣。”“所以,整首詩都是圍繞一個字來寫的,那就是……”我馬上接着孩子們的體會,步步深入。“愁。”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真棒!你們已經讀懂了。”我由衷地讚歎他們。後來,孩子們已經能夠用他們稚嫩的聲音,讀出詩人憂愁的情緒。我想,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算是比較成功了。

古詩是難理解的,尤其是這樣的古詩,讀好難,要讀懂更難。我們作老師的要扶着學生,一步步的走進詩中,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並且要時時注意抓住孩子們的回答,“一石激起千層浪”,說不定他們的回答會更好地讓自己來感悟詩中的精華,更好的引領自己走進詩,喜愛詩。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18

《莫高窟》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西北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文結構清晰,敘述具體,文字淺顯。且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預習課文的方法和讀書方法,課前已經佈置學生充分預習了課文。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我結合海量閱讀和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進行大膽改革,主要以學生充分自主交流、品讀爲主,深入學習課文。

本節課教學大體分以下幾個環節:

1、檢查預習情況,主要檢查生字掌握情況、詞語理解和對課文內容的概括能力。

2、品讀課文,感受“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這部分知識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因此,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以及曾藏有許多珍貴文物的“藏經洞”,瞭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受莫高窟宏偉、神奇的魅力,讓他們銘記:這一切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因爲,只有讓學生通過媒體、藉助範文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學生纔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體驗莫高窟的美。在瞭解藏經洞時,我適時補充外國侵略者用極少的錢財把數以萬計的敦煌文物一箱箱運走的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到那段屈辱的歷史,激起了他們悲憤的心情,並且進行適當地指導朗讀,更能讓他們懂得努力學習,振興國家的重要性。這樣,就完成了“三維目標”之一的情感價值觀目標。

在帶領學生深入走進課文的同時,我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說話練習的訓練。比如:課堂上讓學生選擇“壁畫上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 練習說話。

3、瞭解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和首尾呼應的特點,瞭解2-4自然段的表達方式:先概括再具體然後選擇典型詳細描寫。

4、鏈接閱讀《家鄉的微山湖》。

由於沒有把握好時間,教學沒有完成預期設計的教學任務。 這次教學結束,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去深入的思考:

1、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

由於學生預習的不是很好,檢查預習環節用了大概20分鐘時間,用時過長影響教學進度。這時就應該適時調整教學設計,去掉背誦2-4自然段的環節,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就能順利完成。雖然我再快下課時迅速調整教學思路,但只是勉強完成前兩個環節,沒有把精彩之處呈現出來。

2、在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時,好多學生站起來僅僅是說了一句話,由於有些學生課前對莫高窟壁畫內容瞭解不深,在練習說話的環節中,出現了內容單調的現象,在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還不到位。

3、課件的設計還要注意細節,如這次的課件背景我選用了紅褐色的模板,在放映的過程中學生看的不是很清晰,影響了效果。

4、另外,學生朗讀水平的培養仍是重中之重。該怎樣朗讀,朗讀這一環節究竟該怎樣穿插在課文中還需要好好去摸索。

以上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學中好好改進提高,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反思,自己能從中有所得,爲今後的教學添磚加瓦。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19

真不敢相信,人世間竟然有如此神奇的人。海倫凱勒出生19個月就因爲疾病而成爲盲聾啞殘疾人,她在莎莉文老師“愛的教育”之下,學會了讀書寫字,甚至還學 會了說話。20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成爲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啞人。不僅如此,她還成爲著名的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致力於救助殘疾人的事業,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並獲得了總統自由勳章。更讓人不敢相信的是,竟然有如此耐心的老師——莎莉文老師。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 下,完全靠自己的實踐摸索,極大的開啓了海倫凱勒的心智,並幫助她走向成功。收到億萬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奇蹟,在師愛和奮鬥中創造着。

《再塑生命》這篇課文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啓示世間真理,給“我”深沉的愛,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

上課前,我利用三月的早晨充滿生機,校園裏小樹發出鮮嫩的綠芽、桃花粉嫩惹人,這樣的美景我們看到是多麼自然、多麼容易的一件事。而我們要去認識一位聾啞 盲女孩,對她來說能生存下來已需要足夠的勇氣,但要有所成就,那簡直是一個奇蹟。讓我們走進這個奇蹟,走進海倫凱勒的心靈世界。海倫說:“我要把別人眼睛 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光明,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成我的交響樂,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是誰讓海倫凱勒走出痛苦的深淵?莎莉文無私的愛重塑了海倫 凱勒的生命。而再塑後海倫的生命如歌,所延續傳承的也是一個涵義豐富的愛的故事。

在我的感召力下,大家富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說出了全文三小節的主要內容。在品味語言環節,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找出了自己最喜歡或最感動的句子進行交流,同 時被海倫凱勒的堅毅、頑強所打動,許多同學在暢談感受時表示要以海倫凱勒爲榜樣,勇敢地面對挫折,成就一番事業。但是這樣戰勝厄運的人不僅僅只有海倫凱 勒,於是,我鼓勵學生尋找更多的“海倫凱勒”。像她一樣身殘志堅的人士。在這個環節中,同學們說出了霍金、貝多芬、史鐵生、保爾、張海迪等等令人崇敬的人 士。我趁熱打鐵,讓學生更多的關注身邊的人,或許這些人並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令世界動容。

同時,這篇文章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很值得我們好好品讀,我讓同學們反覆朗讀那些描寫景色的句子;第三節中什麼是愛的那些感悟的句子。

在這堂課上,教師良好的情感引發了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映,學生主動學習,課堂上營造了情感交融的氛圍,大家上課積極發言,朗讀也充滿感情。

唯一不足,在時間把握上,還是過於糾結在細節上,沒有從大點上讓學生能迅速進入下一個環節。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20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我校的一個省級課題,因此學校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也爲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實踐這些新的理念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轉變教學方式,重新定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重新審視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形式,一直是我們教學中思考、實踐和反思的話題。

古代散文教學是語文傳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載體,但是傳統的古文教學在教師的教學方式、評價形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很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地方。因此探索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學是我們在省級課題之下的一個子課題。如何走出一條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素養的古文教學之路?本文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嘗試以宋代美文《赤壁賦》爲載體,通過研究性學習,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帶領學生進入快樂的古文學習園地。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21

《東方之珠》是一篇介紹性的說明文。我讓小朋友觀察東方明珠夜景的圖畫,“好美的燈光啊,怎麼這麼漂亮!”“我真想讓我爸媽帶我去看看。”學生不由的發出讚歎。我以圖畫入手,讓小朋友觀察圖畫。從而增強他們對朗讀的興趣。

由於小朋友的生活經驗比較少,對東方明珠塔的認識不夠。有了東方明珠的圖畫,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東方明珠塔的整體形狀,對文章的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尤其對文中的“五光十色”這個詞的理解,他們一下子就能和“五顏六色”區別開來。

朗讀對於學生學習語文十分重要,於是我就用多種朗讀方式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課上用了學生自由大聲朗讀、男女生分讀、小組賽讀、指名讀、願意讀的小朋友站起來讀、同桌共讀等形式。這樣小朋友興趣盎然。在課文中讀得次數多了,背誦也就水到渠成。這樣學生積累了語言材料,增長了見識,加強了對課文的感受程度。

最後,我還安排了說話訓練。你來做回小導遊,介紹以下東方明珠,學生的興致很高,把課文中的語言都內化爲自己的語言了。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22

剛剛執教完《窮人》一課,對教學中的一個片斷深有感觸。《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課文是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爲了讓學生充分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在教學中我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後複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這些內容組織學生深入研讀。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部分,有兩處“沉默”,引導學生理解這兩處“沉默”的不同含義,能更好地體會兩人不同的性格。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處沉默,再進行體會。第一次是桑娜與漁夫同時沉默。我問學生:“桑娜爲什麼沉默?當時她心裏會想些什麼?”這個問題大家一致認爲面對剛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丈夫,桑娜不知怎麼向丈夫說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盤算着從何說起,這種沉默正掩蓋着桑娜內心的激烈鬥爭。而漁夫爲什麼會沉默?學生的回答似乎離“標準答案”差那麼一點兒,教參上寫着漁夫是因爲還沉浸在與海浪搏鬥的恐怖中,心裏尚存餘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說話了。而學生的回答卻是多元化的,有的認爲:漁夫在擔心明天是否仍是這樣的鬼天氣,會影響打魚,所以沉默;有的認爲:魚網給撕破了,漁夫擔心第二天用什麼工具去打魚;有的認爲:漁夫心想,這鬼天氣再這樣下去,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該怎麼辦?……

雖然不是“標準答案”,但我認爲學生的答案言之有理,漁夫的沉默也許是因爲天氣的惡劣,也許是因爲生活的壓力,這都符合漁夫的生活實際。新課標提出,閱讀評價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精讀“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感情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我想,作爲一名教師,應該提倡標新立異,允許學生見仁見智地解讀文本,對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思考,要將過去那種“答案標準化”的僵化模式改爲“答案多元化”的彈性模式,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學生,也不使學生受到教參的限制,而是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以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鼓勵學生,讓他們大膽地學,充滿自信地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才能真正放飛學生的個性。

jqx課後教學反思 篇23

一、“倍數和因數與“倍數和約數”這兩種說法一定要分清。

“倍數和因數”與“倍數和約數”這兩種說法只是新舊教材的說法不同而已,其實都是表示同一類數。(即因數也是約數)

二、爲什麼第十教科書上講“倍數與因數”的時候不提整除。

也許我的頭腦還受舊版教材的影響,我認爲說到“倍數與因數”必須要談到整除,因爲整除是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條件,學生在沒有這條件學習整除,只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稍有不慎,學生會很快誤入小數也有因數;但是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體會到了教材中不提整除的好處。而我的心裏卻又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S版教材到底在什麼時候於什麼數學環境下才提出“整除”這個概念呢?會不會在六年級課改纔出現呢?我期待着。

三、教學2、5和3的倍數教師應注重“靈活”。

1、在教學2和5的倍數時,是用同一種方法找出它們倍數的,學生很容易掌握,也很快就能把2和5的倍數說出,並能準確找出各自的倍數,此時,教師應把學生的思維轉到同時是2和5的倍數怎樣找?接着引導學生歸納出同時是2和5的倍數的特徵,因此,讓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加大。

2、教學3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首先讓學生用2和5的倍數的方法去找3的倍數的特徵,讓學生嘗試這種方法是找不到3的倍數的特徵,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寫出的3的倍數,要用另一種方法去歸納、總結3的倍數的特徵,運用這一特點,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寫些數(有3的倍數,也有不是3的倍數,而且是較大的數)讓學生進行判斷,這樣可使學生對3的倍數的特徵進一步得到鞏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