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通用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9W

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比較分數大小的學習,在比較分數的過程中也更進一步的鞏固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比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大小,能用符號表示一組分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的能力

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通用8篇)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因此,我的整節課就圍繞着這個目標進行設計和教學,現反思如下:

(一)創設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嚮導,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因此,在上課前五分鐘,我就設法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先讓學生進行玩轉盤的遊戲,使學生在遊戲中猜測、參與、觀察、發現、感知中初步領悟到同分母分數比較的知識,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這樣的引入和新授知識就生動、形象、自然、融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情境,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新知很好的結合起來,爲學習新知識做好了心理準備。學生還通過折一折、塗一塗等動手實踐活動,發現了分數,並對分數的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材料,學生用自己的成果解決自己的問題。

(二)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和氛圍。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節課中,學生不僅得到了許多動手實踐的機會,還在實踐中得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如:在讓學生完成課本58頁“試一試”中比較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的大小時,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發現這一組圖形可以用3/8>1/8來表示,此時,我並沒有就此滿足,而是引導學生再試一試還能不能找到另外的分數比較大小呢?學生恍然大悟,立刻發現還可以用不塗顏色的5/8和7/8來比較大小。這使學生在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發展。在比較分子都是1的分數時,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摺出幾分之一的活動,得到了許多分子都是1的分數。然後由學生自己選擇一組分數進行比較。之後又讓學生在小組內自由選擇多組分數比較大小並記錄下來,課堂開放、熱烈,有的小組還找到5組分數之多,這就不僅僅侷限於課本的1/2和1/4的比較,而是根據學生情況靈活對教材進行了拓展性的應用。學生小組合作比較出了許多組分數,從中更好,更快,更準確的發現並總結出比較分數的方法,即比較的兩個物體都要一樣大,在分母或分子相同的情況下如何比較分數的大小。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巧妙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不僅讓學生理清了知識的結構,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過交流、碰撞,激活思維,促進了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等良好品質的培養。

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 篇2

本次評優課我執教的分數比較大小,上完課發現自身的一些優勢和不足現在做一下反思:

優點:

1、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2、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總體水平進行了備課,把分數比較大小的難點放在了一課時。根據練習反饋,看出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所學知識。

3、課堂上使用多種評價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班中隨讀生小冀都發言積極,學習興趣極高。

4、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手,小組交流探索新知,總結規律。

不足:

1、練習缺少坡度,對於學習好的學生沒有能夠很好的施展自己的“拳腳”。

2、由《西遊記》給八戒幫忙導入,學生總結出四分之一大於八分之一,沒有一個給八戒的反饋。

3、瞭解學情還不夠,對那些已經掌握新知的孩子考慮的不夠。

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 篇3

分數的大小比較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爲三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直觀思維佔優勢,抽象思維還受一定的限制。另外,學生的思維可能也受“比較整數大小”方法的阻礙,因此,在比較分數的大小時,學生出錯的機率可能會高一些。爲了提高教學效率,可以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課前,先讓每一位學生準備一張長方形紙或一張正方形紙。

一、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情況:

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折出長方形紙或正方形紙的二分之一,並塗上顏色;然後再折出它的四分之一,並塗上不同的顏色;再折出它的八分之一,並塗上不同的顏色。仔細觀察塗色部分並比較它們的大小,(即1/2,1/4,1/8誰大誰小?)啓發學生思維,如果繼續對摺下去,會出現什麼情況?同桌交流想法。彙報想法。孩子們都能理解,同一張紙,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這是一種成倍縮小的情況,爲了避免給孩子們造成知識上的誤導。接着,可以用課件讓生觀察,同樣大小的圖形,平均分得份數不一樣,每一份的大小就不一樣,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不是成倍縮小的情況)。如果學生問:爲什麼要用同樣大小的紙?可以啓發學生想,在比較物體的大小、長度、輕重時,這些物體必須在滿足什麼樣的條件下,才能比較呢?這時學生定會恍然大悟(必須在統一單位的情況下)。

二、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情況:

這種情況孩子容易理解,直接引導孩子觀察圖形,他們從圖中的塗色部分一眼就能看出誰大誰小,因此,不用把重點放在這種情況上。

最後可以把兩種情況對比,概括總結方法。

這樣處理教材,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掌握起來也較輕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一個完整的、正確的認識。

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 篇4

分數的大小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爲有以下幾點成功的地方:

一、巧設疑問,形成矛盾,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新課標倡導:數學的學習要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設計了複習題,即同分數分數和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比較的複習題,引導學生完整的敘述比較方法,在此基礎上出示5/6和8/9,這兩個分數誰大呢?能像剛纔那樣快速的比較出誰大嗎?你遇到了什麼問題?等.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發現問題。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兩個分數怎樣比較大小呢?這就大大的激發了學生求知慾.

二、引導學生經歷數學探索的全過程,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節課的新課教學中,我採用了問題由學生提,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由學生自己探索,最後組織彙報交流得出比較的方法。因爲有複習舊知做鋪墊,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比較出1/4和2/9誰大,學生的探索做到了有的放矢。放手讓學生去探索,他們一共想出了3種不同的方法比較出了1/4大於2/9。同時學生在交流中。

三、關注教材,用活教材。

北師版的教材一向不主張學生的死記硬背,因而出現在數學書上的結語或概念是很少的,而書上在這節課中出現的關於通分的概念在我看來就十分珍貴了,於是一開始在設計教案時就安排學生在這裏自學,期待學生能讀懂些什麼。但是在試講中我發現這段在我看來很簡單的很簡單的內容,學生讀起來卻十分繞口,難於理解。我不禁彷徨了,心想這個概念既然這麼難,是不是該由我來直接講?但我確實又不想讓學生們失去一個直面書本的機會,於是就把心中的疑問和同年級的數學老師討論,大家一致認爲通分的概念一定得由學生們自己讀,但我們老師得引,這裏卻不是引導他們如何讀,而是引發他們的討論,讓他們自己需要從這裏概念中讀出理由。於是在這個讀書的環節中我們設計了兩個活動來引發學生的討論:一、從多種方法中找出哪一種是用通分的方法來比較大小的。二、看老師正確的通分。果然學生的思維被我引爆了,圍繞通分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也存在着一些的問題。如教學中對學生的瞭解不是很透徹,導致部分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另外,因爲本節課的內容多,某些環節處理得比較粗糙等問題。都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的。從這次對新教材深入的研讀,我感受到要真正讀懂新教材很難,需要我們前後聯繫,認真思考,最重要的是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考慮,多問自己幾個“爲什麼?”。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綱,心中有本。

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 篇5

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我是這樣進行的:

教學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時,先讓同學說一說可以採用哪些方法進行比較,引導學生(1)動手操作比較;(2)因爲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可以通過分數單位來比較。通過看圖,找包含的分數單位,啓發學生說出:2/3是2個1/3,1/3是1個1/3,2個1/3比1個1/3大,所以2/3>1/3; 2/5是2個1/5,3/5是3個1/5,2個1/5比3個1/5少1個1/5,即2個1/5比3個1/5小,所以2/5<3/5。

然後引導學生觀察這組分數的共同點,讓學生進行大膽猜想:這兩組分數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每組中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同時指出:兩個分數的分母相同,就是分數的單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什麼判斷分數的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要看分子,分子大的就表示份數多(也就是包含的分數單位多),所以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比較大。

在教學同分子分數大小比較時,先讓同學說一說可以採用哪些方法進行比較,與剛纔學習的有何不同。引導學生說出(1)畫個圖來看一看;(2)它們的分數單位不同,不可以通過分數單位來比較。通過看第一組圖,使學生理解,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2>1/3;再看第二組圖,教師可以在比較第一組分數大小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這兩個分數裏各有幾個幾分之一?接着說明這兩個分數都取3份,但每一份的大小相同嗎?哪一個大呢?引導學生說出1/8<1/4,所以3個1/8<3個1/4,即3/8<3/4。然後,教師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組分數有什麼共同的地方,使學生明確:兩組分數的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然後提問: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什麼判斷分數的大小?引導學生說出要看分母,分母大的就是平均分的份數多,每一份反而小(也就是分數單位小),所以分子相同的兩個分數,分母小的分數比較大。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操作、互動,懂得了各種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理解他人的想法,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判斷。這個過程中,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見解,纔有可能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教學相長。在這樣的環境裏,課堂成了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

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 篇6

《大小貓洞》是現代著名學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雜雜,東扯西扯,但是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給人啓迪,發人深思,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觀點。在教學本文時,我把學習作者開闊的思路和質樸的語言以及作者表現的強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作爲教學重點。

爲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的思路,我要求同學們課前蒐集一些腦筋急轉彎的問題,指導學生分組進行課文預習,蒐集牛頓、晏嬰的有關資料,以便介紹給其他的同學;蒐集一些現實生活中辯證的多角度思維的例子以豐富課堂的內容。

課堂上結合本文中的故事,指導學生繪聲繪色地給夥伴們講故事,讓學生用發散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其中的道理,同時展開小組討論,看那個小組的說法更獨特、更有新意。

結合智力訓練,培養學生多層次的辯證思維和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裏面有什麼道理”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進行反思。

總之,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學會了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不僅僅從自身的角度而且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分析問題;同時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積極培養人文主義的精神和理念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 篇7

教學中,我緊扣“速讀感知—研讀悟理—拓展延伸”三個環節,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課堂教學進行得很流暢。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挖掘故事中隱含的道理時,採取“讀—品—議”相結合的方法,學生思維活躍,活動充分,認識深刻,效果較好。尤其是“分角色朗讀”的設計,時機恰當,引導學生十分形象地認識到:大小貓洞的開設有沒有必要,要看貓們是怎麼想的。

這實際上已經將“以貓爲本”的觀點巧妙地融入其中,所以學生在領悟這個故事的道理時,顯得很輕鬆,這也爲後面的學習開啓了思維的閘門。而“拓展延伸”部分,聯繫學生的班級生活實際,讓學生用人本思想來考慮問題,溝通了生活,激發了興趣,真正做到了聯繫實際拓展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的人本思想和創新思維能力。當然,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我終於摒棄了那種“求證式”的議論文教學模式。

分數的大小教學反思 篇8

本課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的一篇立論文。議論文單元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閱讀議論文的方法。重點是要領悟作者是如何敏銳的抓住生活中的某一現象,深入思考,並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的;同時體會文章語言犀利、論證嚴密、聯想豐富等特點。

這篇議論文在論據運用和論證方法上較爲清晰,重在讓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尊重客觀實際,以人爲本,全面考慮問題,並通過豐富的聯想來揭示中心論點。

教師啓發引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做到手、腦、口、心、耳並用將課文故事情節進行創造性濃縮,藉助課件創設情景並配以圖片,將課文作範例,讓學生舉一反三,學有所獲。

本節課我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分別是一、課件導入激趣;二、教師指導分析13-19段 “晏子使楚”的故事:三、學生小組自主學習1-11段“牛頓開貓洞”的故事。四、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論點,找出論據和論證方法;五、學生小結本堂課收穫。六、拓展延伸:在故事裏領悟道理;多角度思考問題。

對學生採用師評、互評結合的評價方式。教師主要在課堂提問反饋、課堂討論總結、聽說訓練展示等環節加以補充評價,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