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2W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1

通過網上研修學習,乘着我縣課改的春風,我上了一堂教改課——《金色的魚鉤》。上完之後,我感受頗多。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精選15篇)

《金色的魚鉤》是一篇略讀課文,描寫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課文用《金色的魚鉤》做課題,意義深刻。“魚鉤”記錄着老班長的英雄歷程,閃耀着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徵着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本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於革命捨己爲人的品質教育,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展現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訓練簡要複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難點是理解“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爲了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運用了“自主式五步”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具體步驟如下:

一、激趣明標。對於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做的,先請學生齊背《七律·長征》,然後請學生講一講長征的時間,經過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戰鬥,在學生了解長征的基礎上,老師作一個小結從而引出課題,並提出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了四道題,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小組中的成員可以互相討論,時間是8分鐘。這4道題是這樣的:(1)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2)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是金色的嗎?作者爲什麼說:“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3)本文的哪些內容讓你深受感動,找出來,並說一說讓你感動的原因。(4)把描寫老班長神態的語句找出來,並說說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學習興致很高,討論的也很熱烈,與平常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合作展示。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各派一名代表上臺來展示本組自主學習的成果,老師給予適當的評價。這個環節爲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發揮,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在課堂上,學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慾望,迸發出了創造的火花,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事實證明,學生的 表現出奇地好,他們的發言簡直可以用“妙語連珠”來形容。

四、當堂測試。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道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題。題目是這樣的:在革命烈士紀念館中,陳列着那枚金色的魚鉤,你是一名講解員,請你向前來參觀的人講解“金色的魚鉤”的故事。這個設計既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又訓練了學生的複述能力。學生一看到這道題,情緒高漲,都想上來試一試,有些同學的講解非常到位。有位同學開頭是這樣的:朋友,這是一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也是一個不平凡的魚鉤,就是這個長滿紅鏽的魚鉤,包含着一個十分動人的事故……學生的表現讓想起了一位科學家的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我覺得學生也可以自豪地說:給我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我會表現的很出色。

五、提升小結。這個環節既是老師對課堂情況的總評,也是課堂的延伸。當學生談了自己在這堂課中的收穫之後,我適時的總結了一下,並提了一個要求。我是這樣說的:在長征途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請同學們課後去搜集一些,我們準備組織一次長征故事會。幾天後,這個故事會開得很成功,同學們都踊躍上臺,爭着講述自己蒐集到的故事。

從以上事實證明,運用“自主式五步”教學模式,不僅把課堂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以前我上這類課文時,要麼叫學生自己讀課文自己解決課後習題,要麼會直接將課後習題的答案告訴學生。這兩種做法都存在許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讓學生在讀課文和做習題時增加了難度,對課文的理解不夠深入到位,往往不能準確的回答問題,一遍,兩遍……老是不對,結果搓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後者則沒有充分的給學生讀書和思考的時間,只是被動的接受答案,並不知道課文裏講了些什麼,問題的意思是什麼?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依靠老師說答案的懶惰思想,不再主動的朗讀課文、思考課後習題。而運用“自主式五步”教學模式避免了這個弊端。

另外,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在課堂上,沒有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去質疑。這樣,就使得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還不是那麼主動。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如果學生無所疑,無所惑、無所求,那麼,老師的啓發是不會生效的。所以,我覺得要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作爲主導的老師還應該給他們質疑的機會。

在我縣教體局的引領下,在我縣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縣中國小“自主式五步”教學模式的課改已經進行一段時間了。在這一過程中,我感受到了這種教學模式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的實惠,也驚喜地看到了學生的變化。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運用這種教學模式來進行課堂教學,把自己的教學水平升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2

教學《金色的魚鉤》,讓我嘗試到了新課標的一點成功的樂趣。在教這一課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了朗讀教學,要求學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進行朗讀,並談談爲什麼要這樣讀。

在教學活動中,我也不時發表自己的意見。當讀到“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擡也要把你擡出草地去”時,我說:“老班長爲什麼照顧三個傷員走出草地,自己啃魚骨頭,直到眼睛看不見了,還摸索着爲傷員挖野菜,爲了傷員他快耗盡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傷員,這會兒,你有怎樣的感受讓我也試讀一次吧!”我哽咽着聲音讀:“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擡也要把你擡出草地!”這時,教室裏格外沉靜,只見有的學生在擦腮邊的淚水。

這時,我接着說:“老班長的手垂了下來,他耗盡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就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動了,也不能照顧我們了。此時,你該用怎樣的感情呼喚他呢?”學生們個個情不自禁:“老班長──老班長──”呼叫聲悲痛欲絕,餘音在教室裏久久迴盪。這時我又追問:“你們爲什麼多叫一聲呢?”“我們希望喊聲能喚回老班長,只有這樣讀,才能表達對老班長無限感激之情。”我這是提議,全班同學起立,深情地爲老班長默哀。

深情發自每個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動了課堂裏的每一個人。抓住朗讀這個環節,讓學生說好,加深感悟,教學效果已經一目瞭然了,由此,我感到,文質兼美,情感豐富的文章,不僅要復讀,而且要讀出感情,讀出韻味,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

我覺得這堂課好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問題設計得針對性強

本課篇幅較長,做事性強,我撇開了枯燥的分析,而直接抓住最動情的文字捐多表情朗讀,整堂課我只設計了兩個問題:

1、讀課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2、把感受深的片段讀給大家聽,並說說爲什麼感動。

這兩個問題給了學生問候,思考,表達的最大空間,學生有機會自由說,自立表達,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充分地給學生以自由

整堂課,學生自主地投入閱讀實踐,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

三、教師深情並茂的範讀

教師的範讀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具對於文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韻味“,“神采“,“風格“等,通過朗讀傳遞給學生,可收到以聲示範,以情激qing的功效。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3

通過網上研修學習,乘着我縣課改的春風,我上了一堂教改課——《金色的魚鉤》。上完之後,我感受頗多。

《金色的魚鉤》是一篇略讀課文,描寫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課文用《金色的魚鉤》做課題,意義深刻。“魚鉤”記錄着老班長的英雄歷程,閃耀着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象徵着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本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於革命捨己爲人的品質教育,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展現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訓練簡要複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難點是理解“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含義。

爲了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運用了“自主式五步”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具體步驟如下:

一、激趣明標。對於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做的,先請學生齊背毛澤東寫的《七律·長征》,然後請學生講一講長征的時間,經過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戰鬥,在學生了解長征的基礎上,老師作一個小結從而引出課題,並提出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了四道題,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小組中的成員可以互相討論,時間是8分鐘。這4道題是這樣的:(1)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2)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是金色的嗎?作者爲什麼說:“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3)本文的哪些內容讓你深受感動,找出來,並說一說讓你感動的原因。(4)把描寫老班長神態的語句找出來,並說說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學習興致很高,討論的也很熱烈,與平常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合作展示。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各派一名代表上臺來展示本組自主學習的成果,老師給予適當的評價。這個環節爲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發揮,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在課堂上,學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慾望,迸發出了創造的火花,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事實證明,學生的 表現出奇地好,他們的發言簡直可以用“妙語連珠”來形容。

四、當堂測試。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道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題。題目是這樣的:在革命烈士紀念館中,陳列着那枚金色的魚鉤,你是一名講解員,請你向前來參觀的人講解“金色的魚鉤”的故事。這個設計既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又訓練了學生的複述能力。學生一看到這道題,情緒高漲,都想上來試一試,有些同學的講解非常到位。有位同學開頭是這樣的:朋友,這是一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也是一個不平凡的魚鉤,就是這個長滿紅鏽的魚鉤,包含着一個十分動人的事故……學生的表現讓想起了一位科學家的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我覺得學生也可以自豪地說:給我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我會表現的很出色。

五、提升小結。這個環節既是老師對課堂情況的總評,也是課堂的延伸。當學生談了自己在這堂課中的收穫之後,我適時的總結了一下,並提了一個要求。我是這樣說的:在長征途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請同學們課後去搜集一些,我們準備組織一次長征故事會。幾天後,這個故事會開得很成功,同學們都踊躍上臺,爭着講述自己蒐集到的故事。

從以上事實證明,運用“自主式五步”教學模式,不僅把課堂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以前我上這類課文時,要麼叫學生自己讀課文自己解決課後習題,要麼會直接將課後習題的答案告訴學生。這兩種做法都存在許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讓學生在讀課文和做習題時增加了難度,對課文的理解不夠深入到位,往往不能準確的回答問題,一遍,兩遍……老是不對,結果搓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後者則沒有充分的給學生讀書和思考的時間,只是被動的接受答案,並不知道課文裏講了些什麼,問題的意思是什麼?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依靠老師說答案的懶惰思想,不再主動的朗讀課文、思考課後習題。而運用“自主式五步”教學模式避免了這個弊端。

另外,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在課堂上,沒有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去質疑。這樣,就使得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還不是那麼主動。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如果學生無所疑,無所惑、無所求,那麼,老師的啓發是不會生效的。所以,我覺得要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作爲主導的老師還應該給他們質疑的機會。

在我縣教體局的引領下,在我縣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縣中國小“自主式五步”教學模式的課改已經進行一段時間了。在這一過程中,我感受到了這種教學模式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的實惠,也驚喜地看到了學生的變化。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運用這種教學模式來進行課堂教學,把自己的教學水平升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4

以讀促思讀中有悟: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教師講的再動情也無法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課上我給足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空間,改變了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和理解的模式,在學生個人圈點、勾畫、批註閱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體會。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又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讀出來,如:有的學生說怕丈夫回來,要讀得非常緊張;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甚至說因爲桑娜擔心要讀得慢,而有爭議的說因爲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教學中不僅讓學生“解讀”,更引導學生“創讀”。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桑娜與漁夫的對話時,他們把桑娜對西蒙死的悲傷和對兩個孤兒的憐愛之情讀了出來,通過讀表達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知了人物形象。通過讀,使學生鑑賞桑娜具有的心靈美;通過讀,使學生讚美桑娜具有的心靈美。使桑娜那美好的形象在學生心裏樹立起一座豐碑……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5

比例的意義是在學生對比的意義、性質和比值的意義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較充分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掌握這部知識將爲進一步學習正、反比例的意義,用比例的方法解應用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學生的知識有了一定的遺忘,而本課的學習是建立了上冊比的基礎知識上學習的,所以在教學前,我先給學生複習了比的知識。什麼叫比?什麼是比值?怎樣求比值?怎樣化簡比?而組成比例的兩個比比值相等,所以求比值 就變得非常重要,我就讓學生練習了幾題求比值的習題,既複習了以前的知識,又爲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在學習比例的意義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要求親自動手寫人以兩個數的比,並求出比值。然後,分析這些比的比值,看發現了什麼?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揭示比例的意義。在此同時還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比值相等時組成比例的核心,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看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爲強化理解在這時我安排了兩種形式的練習:1、判斷。2、組比例。最後通過小組討論:比與比例的聯繫與區別,並揭示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它們之間都存在着密切的聯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較爲簡潔的數學概念,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6

《鷸蚌相爭》這篇寓言文字簡約,通俗易懂,故事雖然短小,但情節完整,有起因、有經過、有結果。爲推進故事的展開,設置了鷸與蚌的對話。

本篇寓言最精彩的部分是“爭”,爲了深入理解“鷸”與“蚌”是怎麼爭的,我對學生進行語段的朗讀訓練,讓學生練習角色朗讀,如:怎麼“威脅”的?“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是怎樣的?等等問題都是在自由練讀——師生合作——分組中解決的,用讀達到了精講之目的。在揭示寓意時依然是以讀爲主,怎樣讓同學們更直觀的體會“爭”呢?我進行分組比賽,看誰“鬥”得過誰?第一次是同學們站着“鬥”,一部分學生讀完,另一部分學生馬上站起來接上。大家“鬥志昂揚”。第二次是坐着“鬥”,第三次是扒着“鬥”,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的聲音是一次比一次小、弱,從而讓學生們理解了“鷸”與“蚌”鬥到最後都筋疲力盡了。鮮活地讀出了鷸與蚌的“爭”:它們爲利益鬥強——“你不鬆開殼,就等着瞧吧。”“我就這樣夾住你的嘴不放。”它們爲利益鬥狠——“乾死你”“餓死你”。它們爲利益鬥,竹籃打水一場空。

前面環節設計好以後,我想讓學生在學完這篇寓言後,我想讓學生能更進一步體會鷸蚌相爭的後果,進而體會出故事的寓意。最後讓學生想象說話:鷸蚌被漁夫抓到了簍子裏,漁夫會怎麼想?鷸蚌又會怎麼想?學生基本上能說到:漁夫很高興,平白撿了個便宜。而鷸蚌則很後悔,早知道就不爭吵了,最後進行總結:不要做無謂的爭論,不要做鷸蚌一樣的傻瓜。然後提了一個問題,鷸蚌不爭會怎麼樣呢?老師得出結論:爭一時兩敗俱傷,退一步海闊天空。最後引出歷史故事:趙攻打燕國,燕王派說客蘇代去說服趙王,請他不要攻打燕。蘇代會怎麼說呢?讓個別學生扮演蘇代,自己扮演趙王,其他同學做大臣。扮演蘇代的學生就把這個故事講給了趙王聽,然後讓大臣判斷,還打不打,並說明了理由。最後讓學生說說寓意,這時孩子對於鷸蚌相爭,第三者得利的寓意瞭解得更透徹。

教學的每一環節,讓學生充當主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同時,也讓孩子們掌握了知識與能力,體驗了過程與方法,激發了興趣,昇華了情感,懂得了道理。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7

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這堂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同時我適當點撥,爲學生的思維起着“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後我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紮實,更靈活,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8

一.幾點收穫

1.對照本次課的主題:本次研究課的研究主題爲“高效”。備課時,幾次反覆易稿,兩課時的內容是一節課上還是分兩節課上,爲 了保證課的完整性還是做一節課上了。大體來說,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對教學目標的定位重點在引導學生對解題策略的提煉和整理,不在解題過程和解題結論上做過 多的糾纏,有利於學生在解題策略方面的發展。學生所接觸的材料面寬,所涉及的解題思想較多。教學的設計和學生的表現都覆蓋教材的設計。教材提供了四種解題 策略學生在自然狀態下用自己的理解板書了十幾種解題策略。

2.學生的表現:讓學生自己回顧交流,他們的心情比較愉悅輕鬆,和諧平等的師生對話促進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應該說每個學生的學習心理是積極的、認真的、努力的,每個人盡力想展現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課堂氣氛熱烈、有序。

3. 教學思想的體現:課堂的精彩在於學生的精彩,課堂的收穫應該是學生有收穫,包括智力的和非智力的。一堂課讓學生學會幾個知識點很容易做到,要培養學生對數 學的感情,培養頑強的數學精神實在是任重道遠。因爲教學內容是總複習,我採取換位備課和換位教學的策略,鼓勵學生以老師的心態來研究學習來大膽展示自我, 努力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思維和創造還給學生。很願意看到學生躍躍欲試的神情,很高興看到學生衝上講臺的那份自信和自豪。劉森林同學在本節課強烈的慾望讓我 吃驚,也讓我感動,也許是後面聽課的老師給他帶來的鼓舞吧!

二.幾點反思

1.教學內容偏緊:雖然幾次易稿,上完後還是覺得把課時分做兩課時要從容一些,展現深刻一些。

2.教學廣度和深度:面上的知識點和教學點都到位了,但每個環節所留的時間不夠充難免有走馬觀花之嫌,教學細節方面還可以再深刻一些,更利於展現學生的創造力。

3.學生所採用的策略,在老師眼中也許有優劣之分,但在學生的思考過程中並沒有好壞之別,都反映出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所作出的努力。只要解題過程及答案具有合理性,就值得肯定。這爲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機會。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9

“立方根”的知識結構與“平方根”的知識結構相似,因此,利用遷移類比進行本課的教學,課堂的生成和預設基本一樣,而且還超出了預設的學習內容。

複習了平方根的定義、表示方法、開平方的意義、平方運算和開平方的關係,正數負數和零的平方根的特徵,由學生的預習基礎,很快類比出本課的知識要點(立方根的定義、表示方法、開立方的意義、立方運算和開立方的關係,正數負數和零的平方根的特徵),教者此時總結出:開立方和開平方,都是我們現在學習的新的第六種運算,由這裏開二次方、開三次方,我們還可以進行知識的引伸,還將有什麼新的知識內容呢?學生協進學習,得到了開方運算、方根等知識,並且整體把握了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相應的運算結果和、差、積、商、冪、方根。適當地進行這樣的引伸,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放手讓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受到預想以外的收穫,對於性質 ,瞿貝兒、錢澤宇等同學進行了文字表述:一個數的相反數的立方根等於這個數的立方根的相反數,同學們又總結爲:互爲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立方根互爲相反數。又有徐繆丹青結合自己的資料得出: , ,爲此在教者的讚賞下,同學們進行遷移得到平方根的重要性質: , ,後一個公式的歸納得到,薛瑞祥作了精彩的回答。

對於提升學習中的第8、9題的計算要求和錯誤分析是本課的難點,小組討論,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凡是不是最簡形式的數,在求它的平方根或立方根時,首先都得把它們化成最簡形式(包括帶分數化成假分數)”,陳銘、鄭睿傑、薛瑞祥、劉鵬程、石吳瑕、金培培和王震宇等同學在黑板上做了相應的訓練,全班同學進行了難點的突破。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10

我多想去看看,是啊,多想去看看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地方,多想去看看自己嚮往的地方。這一課的編排滿足了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想知道、想探求的心理,讓學生體會到說自己想說的話,讀自己想讀的文章。因此,教學中,我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從直觀入手,以活動教學爲主,從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出發,培養合作意識,注重調動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和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孩子讀懂課文。

一、激發學習興趣,開闊視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點燃學生學習的思維火花。因此,在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現代化教育手段播放雄偉的萬里長城、北京遊樂場、頤和園、天壇、雄偉的故宮,以及天安門城樓和廣場升旗儀式,並且插入了個人暑假去北京的一些照片,藉助自身的經歷,增加說服力。看後使學生產生了身臨其境之感。之後我又請孩子們靜靜地聆聽《我多想去看看》這首詩歌的情境片段。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我通過圖畫、語言描繪等手段,強化了學生的感受,從而激起了他們熱烈的情緒。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課標中強調,低年級要注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願意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的動力。因此,在識字方面,我主要採取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方法去識字,我是這樣引導學生:以走出彎彎的小路的遊戲來引導學生一步步認識字詞,一直走到廣場上的升旗臺旁邊。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並能在學習中培養合作精神。

三、研讀課文,進行實踐

課標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根據這一理念,我讓孩子讀課題後,自主提出問題,通過引導,有些學生能較好的提出問題。例如,他想去哪裏看?看什麼?等等,這樣問題由學生出發,在老師的調控下進行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理念,使“教”真正爲“學”服務,不管問得怎樣,讓我感動讓我欣喜的是---他們能嘗試着問了。避免了課堂煩瑣的分析,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11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範圍裏對老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有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纔會產生強熱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如在教學《浪花》一文時,我先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藍天、沙灘、波浪、貝殼、小蝦的彩圖,給學生營造了置身於安靜、祥和的海邊情景.課伊始,我播放了《趕海的小姑娘》歌曲.

動聽的音樂,美麗的彩圖,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在此基礎上,我說:"小朋友們,你們欣賞過大海的美景嗎?有過與大海玩耍,讓浪花撓腳丫的想法嗎?那感覺一定美滋滋、樂陶陶.這節課讓我們好好地讀一讀《浪花》,一起感受與海浪玩耍的快樂吧"然後,我讓學生聆聽課文的配樂朗誦,初步感受文中的意境,讀出課文的韻味,我又藉助掛圖展示"我"與浪花玩耍的情景.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欣賞海邊的美景,並引導學生把自己想成畫中人,自由暢想讓浪花撓腳丫而流淚時的神情、動作、語言,由此體會"我"的歡快、喜悅的心情.這樣,學生就入情入景,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了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在朗讀的指導中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12

在閱讀教學中,要抓住語言因素,突出語言文字訓練,通過適當的練習,鞏固並綜合運用已學過的語言文字。在朗讀和說話的訓練中,通過充分討論,落實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學生讀了青蛙認爲小鳥說“大話”那段文字後,我先讓學生弄懂什麼是“大話”。同學們逐一解釋爲“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說出來”“沒有根據的話”“假的”“太誇張了”,經過不斷點撥,學生對這個詞的理解逐步向課文中所表達的意思靠攏。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爲能力。

但是後來我想,雖然我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同時也注意到如何體現老師的“導”。分角色朗讀的訓練,我先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但從學習的效果看,優秀的學生,有較強自學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可是對於一些後進的學生,效果就有待提高,他們讀得並非是聲請並貌,甚至有些疙疙瘩瘩。我們是否可以在引導之後,孩子們自學練讀之前,我先和個別學生分角色朗讀,全班評價後再讓孩子深入研讀。是否可設計這樣的導語:你們能讀得比他們更好嗎?想想哪些地方怎樣讀纔會讀得更好?這樣設計,既可以不挫傷後進生自信心,又可以這些孩子一個模範學習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激發全體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再一次跟文本深入對話,改進先前的不足,注意把握住重點詞句的朗讀。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13

《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以此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己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

遺憾的地方: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練習面完全可以再廣一些。還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運用大量的比喻、排比來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體會語言特色。學生審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積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千手觀音》這個舞蹈時,出現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繪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對舞蹈藝術缺乏瞭解,二是學生語言比較蒼白。這也是今後教學應該努力的方向。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說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14

一、“倍數和因數”與“倍數和約數”這兩種說法一定要分清。

“倍數和因數”與“倍數和約數”這兩種說法只是新舊教材的說法不同而已,其實都是表示同一類數。(即因數也是約數)

二、爲什麼第十教科書上講“倍數與因數”的時候不提整除。

也許我的頭腦還受舊版教材的影響,我認爲說到“倍數與因數”必須要談到整除,因爲整除是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條件,學生在沒有這條件學習整除,只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稍有不慎,學生會很快誤入小數也有因數;但是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體會到了教材中不提整除的好處。而我的心裏卻又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S版教材到底在什麼時候於什麼數學環境下才提出“整除”這個概念呢?會不會在六年級課改纔出現呢?我期待着。

三、教學2、5和3的倍數教師應注重“靈活”。

1、在教學2和5的倍數時,是用同一種方法找出它們倍數的,學生很容易掌握,也很快就能把2和5的倍數說出,並能準確找出各自的倍數,此時,教師應把學生的思維轉到同時是2和5的倍數怎樣找?接着引導學生歸納出同時是2和5的倍數的特徵,因此,讓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加大。

2、教學3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首先讓學生用2和5的倍數的方法去找3的倍數的特徵,讓學生嘗試這種方法是找不到3的倍數的特徵,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寫出的3的倍數,要用另一種方法去歸納、總結3的倍數的特徵,運用這一特點,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寫些數(有3的倍數,也有不是3的倍數,而且是較大的數)讓學生進行判斷,這樣可使學生對3的倍數的特徵進一步得到鞏固;當學生熟練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話峯一轉,你們能歸納出9的倍數的特徵嗎?學生在教師這一激發下,他們的求知慾興趣大增,然後教師啓學生運用找3的倍數的方法,去找9的倍數的特徵,學生會輕而易舉地歸納、總結出9的倍數的特徵。通過找9的倍數的特徵,既鞏固了學生學習3的倍數的特徵,還使學生的知識面擴大,達到知識的鞏固和遷移的目的。

3、當學生掌握了2、5和3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這時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歸納、總結,把這三個特徵綜合,從而得出同時是2、3和5的倍數的特徵。

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靈活”兩字,並且能把知識面向縱橫方向發展。

金色的魚鉤教學案例反思 篇15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爲了實現教學目標,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內容,更要關注文章是怎樣表達的。在閱讀教學中筆者認爲應將引導閱讀、誘發感悟和指導練習這三項閱讀教學策略結合起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強調以讀爲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朗讀、討論、交流的過程其實就是表達感受、互相啓發、豐富課堂、豐富文本、豐富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

整節課大致分爲兩個部分:關注文章內容和關注文章細節表達。

《慈母情深》教學反思 - 白木子 - 白木子小屋在“關注文章內容”教學部分,我首先設計“課文圍繞《青年近衛軍》寫了哪些事?”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給學生搭起了一個整體框架印象。接着出示了檢查預習,既可以考察學生對文本的熟悉程度,又包含生字詞語教學,其內容還是整篇文章的大意,再次強化了 讀者對文本的關注,更是爲關注細節表達悄悄做了鋪墊。在理解詞語上我力求方法多樣,有抓關鍵詞義,有聯繫生活實際的,有通過做動作理解的,有換詞比較的,應該是有效而紮實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