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5W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 篇1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師認爲,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爲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教學中要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纔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麼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着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那種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啓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爲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爲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常看到如下場面: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彙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爲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啓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 篇2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師認爲,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爲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教學中要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纔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麼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着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那種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啓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爲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爲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常看到如下場面: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彙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爲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啓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 篇3

開學兩週了, 老師和學生們又回到了以往的緊張繁忙的工作中。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我又採用了合作探究性學習。特別是在閱讀方面,效果還不錯。開展合作探究性閱讀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更多地關注閱讀過程,從而提高閱讀質量。但是等到活動中就要注意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交換意見等。從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獨立思考,個體學習。

學生的“個性學習”是合作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因爲任何知識和能力的獲得與形成必然有一個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才能發現問題,善於思考,學會發問。

2、組內討論,去粗取精。

在個體學習後,八人合作小組即進入討論。通過比較、說理、摒棄一切認爲有錯誤後不妥的答案,篩選出正確的、有創造性的答案在組上交流。通過討論,小組內的學習夥伴在認識問題、解決問題上會有新的提高。並盡力幫助解決組內成員在自學中的困難。如:仿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有的同學寫的優美巧妙,有的則生搬硬套,此時合作能使他們互教互補,各有進步。

3、組際交流,評價激勵

小組的交流只能是一個小範圍內的集思廣益,在組織交流的思維撞擊下,還會冒出一些理解更到位,更富有創意的答案。通過組上交流後,教師應利用較短時間,對各小組的發言情況和討論的過程進行綜合評估,實行加分扣分制,以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 篇4

目前,正在全國分步實施、有序進行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極大地衝擊了傳統的“教師爲中心,課本爲中心,課堂爲中心”的語文教學,開始出現了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努力進行教學改革,學生愛學語文,課堂氣氛活躍的可喜局面。我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要想使語文課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標健康而和諧發展,要想使語文教學走出“費時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國中階段的語文素養,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一、正確處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係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

課程標準的這段話意思明確:語文課程的性質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爲,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爲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爲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爲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纔有可能實現。

二、要正確處理自主學習和主導作用的關係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哄哄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麼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着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有條件的。這就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通過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語文;通過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對學習語文充滿自信;通過在教學中引導、發現,使學生不斷習得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便會落到實處。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三、要正確處理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的關係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那種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啓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爲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爲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四、正確處理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的關係

以往的語文教學,把學生禁錮在小小教室裏,與世隔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這樣做肯定不對,要破“課堂爲中心”。自然、社會、沸騰的現實生活,也是學習語文的課堂。這次課程改革,要建設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進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僅限於讀書、寫字、答問,而應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小課堂連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形式。教學內容、形式、途徑要向自然、社會、現實生活開放,也就是說,必要時語文教學要走出去。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課外習作的指導,使學生把課內學習所得遷移到課外學習中去。課內閱讀教學中決定了語文課文的經典性、基礎性和示範性。課文應當是精品,文質兼美,在思想內容上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在用詞、造句、佈局、謀篇、文風等方面有一定的典範性。因而課文也就成了知識、能力、思想教育和審美情趣的載體,爲重要的是課文能夠使學生掌握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知識和能力,使學生學會從特殊到一般,舉一反三,更好地在課外進行其它類似文章的學習閱讀。閱讀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二者必須相互結合,互補互助。課文閱讀教學是基礎,對課外閱讀起着指導作用;課外閱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並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真正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特別是低年級課堂上,過於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大量的非語文活動擠佔了學語文的時間,結果快樂有餘,收效不大,沒能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學習的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於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利,時間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穫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五、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於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是語文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能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是紮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以往的語文教學比較忽視的。培養創新能力,核心是獨立思考能力,還有豐富的想象力。怎樣培養呢?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培養獨立分析、識記字形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讀文章想畫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勵學生髮表獨特感受和個人見解,說真實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觀察,鼓勵發現,提倡寫個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練習。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象。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衆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國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 篇5

這學期來,我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七年級學生基本上沒有英語基礎,面對新教材感到很不適應,難以進入學習角色,覺得學習任務重、負擔重。這就是說七年級年級教師面對的基本上是“零基礎英語”的學生,因而,學生感到不適應、負擔就是很正常的。

2、使用的新教材雖然說是國中起點(零起點)教材,但顯然教材的預備篇內容少,所用課時少,不能彌補學生國小未學英語之不足。

3、全套新教材剛開始使用,教師尚處在初始的實踐探索之中;教師接觸的新教材也只是第一冊,對國中教材的全貌沒有整體上的感性認識;新課標、新教材所要求的觀念、方法和教師頭腦中原有的觀念、方法尚處在初步磨合階段。

4、由於以上方面的原因導致全學期課時偏緊,教師感到教學任務重,教學課時少,教學進度很難完成,並擔心兩極分化現象會提前出現。

學生學習上出現的困難是客觀存在,教師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其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積極主動的應對新課程、新教材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新問題。

二、對存在問題的思考和認識

1、教師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尚不到位,尤其是對新課標提出的各級目標的認識尚不足。七年級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中突出對學生的語言技能和知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進行培養。這裏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怎樣利用學生已有的語言技能?怎樣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應用技巧?應該採取怎樣的英語學習策略;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等。以文化意識爲例,新教材要求通過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以便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要求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識,並由淺入深地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和融合的認識和理解的敏感性,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鑑別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在實際情景中恰當而靈活地運用英語語言。

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與認識是實現新的教學理念、思想、方法和目標的基礎。

2、教師對教材的彈性認識不足。教師應該明確,以前的教學是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而現在新課標的要求是帶着學生走向知識,前者是我把知識給你,你來學,來接受,後者是教師想出一些儘可能適合學生的辦法讓學生掌握認識,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反映在教材的處理上,前者給了你綱,給了你教學全部內容,你可以將教材用夠,剝爛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後者給你的教材僅是一個適應於教學的一般性材料,教師需要精細加工。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在諸如教育資源,學生生源、師資水平,英語教育現狀也是不平衡的,所以教材不強求一律,各校可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根據各自的條件選用教材或者在教材選定後根據各種因素增添和刪減某些材料。一句話,彈性的使用教材,這樣就使教材具有了開放性,而不是原來的封閉形式了。

新教材給教師和不同層次的英語教學提供了十分廣闊的活動空間,它給了我們一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因地制宜”的自由度。但目前我們尚未體會到這一點,因而遇到一個知識點,就生怕學生漏掉,就要擠出時間來講清楚、講透,這樣自然的就會感到教學任務重,教學課時少,教學進度難以完成。

3、教師缺乏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關係。教學過程中有兩點必須注意,一是學生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課標目標要求的最重要的主體。二是教師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課標要求的必不可少的外在因素。

4、教師對教學內容與活動二者有機統一問題的處理尚嫌不當。現在有的課堂活動看起來花樣形式較多,但是與教學內容的關聯處理顯得很生硬,有串聯活動之嫌,使用的結果可能沖淡主題,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會使課堂管理失控,給一些頑皮學生提供“玩”的機會。

教學內容與活動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課堂教學活動的目的是爲了完成教學內容,更好的實現課程目標,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動”來達到“學”,是“動”中“學”(learningbydoing),而不是爲了“動”而“動”,爲“學”而“學”,所以課堂不應是活動串聯起來的遊戲。

三、關於七年級英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1、教師要自覺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

2、教師要自覺培養跨學科的整合能力。不斷拓寬知識面,新課標倡導課程的綜合、開放,淡化學科界限。在實施新課程時,教師必須擁有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具備廣博的知識背景。這就需要教師自覺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補充必要的學科知識,努力在多學科的視野之中豐富跨學科的意識和學生經驗。此外,充分教師羣體力量組織教學,開放教學資源,打破原有的獨立封閉的教學形態,培養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以促成適應新教材彈性化與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3、建議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對課改,特別是英語課改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

4、建議七年級起始英語教學能適當增加課時,以便在短期內彌補國小1—2級教學的空缺。目前,大部分國小英語課時安排不足,或者乾脆沒有安排;英語教師師資薄弱,教學經驗偏少,教學設備落後,缺乏有效的評價手段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國小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國小英語教學造成的不良後果將會給國中英語教學帶來更大的困難和嚴重的後果,甚至影響到課標的實施和教改的順利進行,乃至最終給整個英語教育事業帶來難以癒合的創傷。政府要始終盯着教育的長遠發展、持續發展。各學段要順利銜接、和諧發展。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數的圖象的特徵和相關的性質;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3、弄清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與聯繫;

4、掌握直線的平移法則簡單應用;

5、能應用本章的基礎知識熟練地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構建比較系統的函數知識體系,能應用本章的基礎知識熟練地解決數學問題。

難點:對直線的平移法則的理解,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三、教學媒體:大屏幕。

四、教學設計簡介:

因爲這是九年級總複習節段的複習課,在這之前已經複習了變量、函數的定義、表示法及圖象,而本節的教學任務是一次函數的基礎知識及其簡單的應用,沒有涉及實際應用。爲了節約學生的時間,打造高效課堂,我開門見山,直接向學生展示教學目標,然後讓學生根據本節課的複習目標進行聯想回顧,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例如,在“圖象及其性質”環節中,老師讓學生自己說出一次函數圖象的形狀、位置及增減性,不完整的可讓其他學生補充糾正。這樣,使無味的複習課變得活躍一些,增強學習氣氛。隨後教師就用大屏幕展示出標準答案,然後教師組織學生以比賽的形式做一些針對性的練習。爲了鞏固知識點,學生解決每一個問題時都要求其說出所運用的知識點。

五、教學過程:

1、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

一次函數:一般地,若y=kx+b(其中k,b爲常數且k≠0),那麼y是x的一次函數

正比例函數:對於 y=kx+b,當b=0, k≠0時,有y=kx,此時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k爲正比例係數。

2. 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與聯繫:

(1)從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數)是一次函數;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數,顯然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的特例,一次函數是正比例函數的推廣。

(2)從圖象看:正比例函數y=kx(k≠0)的圖象是過原點(0,0)的一條直線;而一次函數y=kx+b(k≠0)的圖象是過點(0,b)且與y=kx平行的一條直線。

基礎訓練一:

1、指出下列函數中的正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①y = x +1;②y = - x/5; ③y = 3/x ;④y = 4x ;⑤y =x(3x+1)-3x ;⑥y=3(x-2);⑦y=x/5-1/2。

2、下列給出的兩個變量中,成正比例函數關係的是:A、少年兒童的身高和年齡;B、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與寬; C、圓的面積和它的半徑;

D、勻速運動中速度固定時,路程與時間的關係。

3、對於函數y =(m+1)x + 2- n,當m、n滿足什麼條件時爲正比例函數?當m、n滿足什麼條件時爲一次函數?

3、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正比例函數

y=kx

k>0 圖象 位置(經過的變化趨勢(從增減性(y隨着x的變化情況) 象限) 一三

左至右) 上 升 y隨着x的 增大而增大

k<0 二四 下 降

y隨着x的 增大而增大

7、k,b的符號與直線y=kx+b(k≠0) 的位置關係:

k的符號決定了直線y=kx+b(k≠0) ;b的符號決定了直線y=kx+b與y軸的交點 。當k>0時,直線 ; 當k<0時,直線 。

當b>0時,直線交於y軸的 ;當b<0時,直線交於y軸的 。

爲此直線y=kx+b(k≠0) 的位置有4種情況,分別是:

當k>0, b>0時,直線經過 ;當k>0, b<0時,直線經過 ;

當k<0,b>0時,直線經過 ;當k<0,b<0時,直線經過 。

基礎訓練二:

1. 寫出一個圖象經過點(1,- 3)的函數解析式爲 。

2.直線y = - 2X - 2 不經過第 象限,y隨x的增大

而 。

3.如果P(2,k)在直線y=2x+2上,那麼點P到x軸的距離是 。

4.已知正比例函數 y =(3k-1)x,,若y隨x的增大而增大,則k的取值範圍是 。

5、過點(0,2)且與直線y=3x平行的直線是 。

6、若正比例函數y =(1-2m)x 的圖像過點A(x1,y1)和點B(x2,y2)當x1y2,則m的取值範圍是 。

7、若函數y = ax+b的圖像過一、二、三象限,則ab 0。

8、若y-2與x-2成正比例,當x=-2時,y=4,則x= 時,y = -4。

9、直線y=- 5x+b與直線y=x-3都交y軸上同一點,則b的值爲 。

10、將直線y = -2x-2向上平移2個單位得到直線 ; 將它向左平移2個單位得到直線 。

綜合訓練:已知圓O的半徑爲1,過點A(2,0)的直線切圓O於點B,交y軸於點C。(1)求線段AB的長。(2)求直線AC的解析式。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我這學期做的一節彙報課。教學任務基本完成,最後剩下一道綜合訓練題沒來得及探討,留作了課後作業。從本節課的設計上看,我自認爲知識全面,講解透徹,條理清晰,系統性強,講練結合,訓練到位,一

節課下來後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不會有什麼漏洞。因爲複習課的課堂容量比較大,需要展示給學生的知識點比較多,訓練題也比較多,所以我選擇在多媒體上課。應該說在設計之初,我是在兩種方案中選出的一種爲學生節省時間的複習方法,課前的工作全由教師完成,教師認真備課,查閱資料,蒐集有針對性的訓練題,學生只要課堂上能按照教師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可沒想到,在課的進行中,我就聽到有的教師在切切私語,都是九年級學生了,怎麼好象沒有幾個學習的。我也感覺到這節課確實有一大部分學生注意力渙散,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致於面對簡單的問題都卡,思維不連續。糾其原因,是我沒有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學生沒有發揮出學習的主動性。課堂訓練以競賽的形式進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後續的刺激活動,學生沒有保持住持久的緊張狀態。

課後我找到了學委和科代表,請他們協助我一同反思本節課的優缺點,並把在以往的章末複習時曾採取過的另一種複習方案闡述給他們聽,就是課前先把所有的複習任務都交給學生完成,教師指導學生瀏覽教材、查閱資料歸納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質、基本方法,並收集與每個知識點相關的有針對性的問題,也可以自己編題,同時要把每一個問題的答案做出來,儘量要一題多解。再由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彙編,在彙編過程中要去粗取精。課堂就是以小組爲單位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學生是主角,在這個舞臺上學生可以成果共享,在這個舞臺上學生收穫着自己的收穫。臺上他們是主角,臺下他們也是主角。

但是在九年級總複習時,我理解學生的忙,所以能包辦的我就一律代做,以爲這就是幫學生減輕負擔,學生自己去做的事是少了,可是需要學生被動記憶的知識多;教師把一節設計的井井有條,想要學生在這一節課裏收穫更多,但被動的學生並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生中去,降低了課堂效率,又把好多任務壓到課下,最後教師減輕學生的課後負擔的想法還是落空了。

通過這節複習課的教學讓我從另一個角度體會到了減輕學生負擔的深刻含義,不單指減少學生課後學習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效率,我的這節課失敗之處就是過分的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實效性。那麼在今後的複習課教學中我要多思多想、多問多聽(問問老師、聽聽學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減輕學生負擔的基礎上打造高效課堂。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 篇7

隨着新時代的步伐,國中新課程改革已實施了數年。爲了積極推進體育課改理念,新的《課程標準》和教科書貫徹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 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我們就必須認真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全面 推進素質教育。我認爲,新課標的設計是非常高明的:它規定了具有影響力的課程理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課程的目標體系。這樣做是基於我國地域廣闊、經濟文化 發展不平衡,也是爲了保障我國基礎教育的基本學力水準,同時又是基於我國現有教師的專業水平,這是一個正確的符合國情的做法。

大家都知 道,在我們省,大部分學校一個班學生都在60人以上,運動場地器材設施奇缺,一名體育教師一週十幾節課,甚至20節左右,還帶運動隊、課外活動等,在這樣 的條件下,我想改革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改革的關鍵是什麼?怎樣入手去進行改革呢?在此,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求教於大家。

首先,我們在腦海裏要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如果老是強調外部的條件,認爲條件不成熟,沒有辦法改革,我認爲那是唯條件論和唯物質論,其實條件越不好越需要改革,越需要通過改革來促進條件的改善。所以,毋庸置疑,體育改革猶如經濟改革,那是非常必要的。

其 次,抓住改革的關鍵。改革的關鍵在哪裏?我認爲有兩點:一是教什麼;二是怎麼教。所謂體育課程,就是傳授體育知識,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三個維度並重的 傳習。只有解決了教什麼和怎麼教的問題,三個維度纔有可能並舉發展進行。鍾啓泉教授曾經說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貫徹着一個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邏輯,即教 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是教師的專業發展。"我想,他所指的這方面是非常值得我們教師深思 的。

因此,爲了適應國中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推動體育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我結合各年級學生的特點,作課改計劃如下:

1、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 篇8

化學會考分數爲70分,比起其他學科來說,比例偏低了,所以現在的學生非常不重視化學,覺得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表現出的問題是學生積極性不高,有輕視的傾向。在加上化學是文理綜合較強的學科,有性質、反應規律、化學用語、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內容需要記憶,且化學用語、分子、原子等內容的學習又是難點,不易較快的掌握。面對此情,我感覺到壓力好大。爲提高會考成績,必須想辦法,經過認真反思,決定在複習中從以下以幾點入手:

一、曉知以理,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

二、複習中紮紮實實打好基礎,拼命趕進度不可取。

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國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化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儘量降低落後面。那種爲了留更多的複習時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

三、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

近幾年化學試題中出現科學探究內容,對國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爲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爲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四、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近年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五、對難點內容加強練習

化學基本概念都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得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定律、規律、原理和反應規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都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精闢性和科學性。在國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課題中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把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於學好化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讓學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概念中要害的詞語一定要講解到位

爲了深刻講解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重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熟悉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淨物”三個字。也就是說,單質和化合物應該在純淨物的範疇內進行區分,然後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定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輕易錯將一些物質如氧氣、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2、概念的內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複雜的概念一定要進行剖析,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國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於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爲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3、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一定要練習到位

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學生對這樣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難的。這就要從兩個概念的相互關係的着重練習做起,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講了“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後,可接着提出一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麼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爲什麼?”這樣,可以啓發學生積極思維,反覆推敲,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對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進行化學概念的複習中,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詞、句子以及相關特徵,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搞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強學習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

六、強化教學過程的相互學習、研討。

經常與老師及時進行交流,精選習題提高課堂效率。在習題處理上:

1、選題要有代表性和啓發性

化學習題不在多,而在精。精的標準就是習題類型要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針對重點。

選題的啓發性是指選取的習題材料要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潛在水平出發,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指導、啓發和激發作用,將設計好的一系列問題,作爲思維的路標,引導學生循着符合邏輯規律的方向進行思考,質難問疑、創造提問和答疑的民主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進行探索的思考能力。

2、以點帶面,突出思路教學

在習題課教學中,重視題意的分析,逐步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通過審題,讓學生弄清每類習題與哪些概念、理論、公式和哪些物質的性質有關,進而找出解答的問題與已知條件的關係,然後根據習題特點,找出解題的要害,從而形成正確的思路和解題的方案,把握解題方法,並能列出解題格式,要點和注重事項。如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的一般思路爲:⑴審析題意。從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關係。⑵列已知,設未知。⑶列出比例式、求解。⑷寫出答案並驗算複覈。

3、要重視習題課的反饋糾正。

習題課教學中,對學生習題中出現的範例和錯例應及時整理,並反饋給學生。如解題中的簡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筆答題邏輯的嚴密條理清楚,通過講評,介紹給其他學生,有利於推廣交流,啓迪思維。使學生熟悉到解任何題目,把握必要的知識是基礎,間接新奇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不容忽視,從而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通過對錯例的分析講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理解爲什麼會出錯,從而對症下藥。對錯誤嚴重的,還可以進行面批、面改,給予個別輔到,便於因材施教。

4、突出化學計算,提倡一題多解

化學計算使學生今後從事農業生產和繼續學習及從事科學實驗研究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它能使學生從量的方面理解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把握化學計算的技能和培養一些能力,因此在化學課教學中我有突出了計算習題的教學,因爲:

⑴化學概念是化學計算的基礎。

通過化學計算,可以瞭解學生對化學概念的把握程度。這樣,教師就能針對具體情況,採取必要措施。例如:學生對溶解度的溶質質量分數的關係的換算經常搞錯,那就必須從這些概念出發,弄清它們的涵義,然後從溶質、溶劑、溶液的量的單位尋找它們相互間的關係。得到解題的途徑,這樣通過化學計算,使學生對化學概念有了更準確、更深刻的理解。

⑵通過一題多解,能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學生熟悉解題的一般要求,把握一般解題方法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愛好,可以使學生有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機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辦法可以引導學生多中選優開拓思路,提高解題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⑶進行綜合計算題的練習,培養學生化學計算能力和解題技巧

化學綜合計算題,把較多的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原理,物質知識和多種計算機能聯繫在一起。進行綜合計算題的練習,可以更好的練習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提高學生化學計算技能和解題能力。在加強綜合計算題指導時,着重點放在題目的分析和解題思路上

七、加強實驗教學。

會考試題中,實驗題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也是學生易失分點,此類型題應引起了我們老師的高度重視。在教學及複習中加強了這一部分的力度,引導如何審題、實驗設計方案,收集相關題型加強訓練。

以上是我在教學上的一些體會,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 篇9

作爲一名年輕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我遇到了許多問題,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對我七年級下上半學期的數學教學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註定打敗仗。對於我們新教師來說我自認爲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於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夠全面、開放。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學生髮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我們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引導不到位等等;作爲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

二、對教學計劃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點缺乏:

(1)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

(2)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3)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4)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三、徵求學生意見

潛心於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徵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課後我總結出以下兩點體會:

(1)抓住知識本質特徵,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2)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學後記中記錄下來,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四、對教學誤區的反思

以前我認爲教師講得清,學生就聽得懂。現在覺得如果教師講課只顧自己津津有味,不顧來自於學生一方的反饋信息,教師與學生的的思維不能同步,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毫無思考理解的餘地,這樣不是聽不懂,便是囫圇吞棗。在課堂的業餘時間段內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後發現知識,領悟所學。同時要及時反饋學生,加強效果回授,對未聽清之處給學生以二次補授之機會,及時掃清障礙,將學習上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作爲沒有經驗的我常常埋怨學生,“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孰不知,教師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學生而言,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絕不能用教師的水平衡量學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必須全面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地施教,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學好基礎知識,在學知識中提高能力。

認清了問題,要解決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堅信只要我繼續努力,更新觀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教學規範,就一定能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 篇10

“寫”在學生所必需要掌握的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中作爲一項產出技能,不僅反映了學生所掌握的語言知識,也反映了他們的語言技能,可見其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營造良好的英語寫作氛圍,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使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寫作動機。在指導學生進行英文寫作時,我沒有很好的解決學生寫作的動機。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是相輔相成的,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導他們將興趣轉化爲良好而穩定的學習動機。根據第一篇作文中所得到的反饋信息,我在第二次的寫作任務中,將全班學生分爲五個寫作小組,讓小組的成員在寫作前進行交流,討論作文的主題以及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等等,並且過後讓小組成員閱讀其他組員的作文,如此一來,不僅加強了同學們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培養了學生們的寫作熱情及興趣,學生們的寫作動機也越來越明確。

第二,在課堂內外幫助學生豐富他們的知識。從反饋信息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水平相當有限,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無法根據作文題目給出具體的信息,例如,題目爲:Do you have a cold? Write about what you should and shouldn’t do.由於對生活的觀察程度不同,一些學生在寫作時,無法就題目所提出的問題給出具體的建議,而另外一些同學若是已經掌握了相關的主題知識則會感到有內容可寫。可見,學生對於寫作的主題知識的不熟悉,會導致了寫作過程受到了影響,內容也難免顯得空洞。爲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在課內,我依據教材內容,對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知識進行補充及拓展,在課外,我鼓勵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並且勤於閱讀課外書籍,勤於實踐,從書本中、社會生活中獲得種種經驗,用以指導以後的英語寫作。

第三,在教學中實抓學生的寫作基本技能。英語寫作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能夠正確運用語法知識使文章語句通順,能在文章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等。在學生們所寫的作文中,寫作技能較差主要表現在詞彙較爲缺乏、語法不正確、標點符號運用不正確等。其中,標點符號是英語寫作中最基本的技能,但學生們卻將中英文標點符號的用法弄混淆。許多學生喜歡用逗號來連接兩個句子,而不是分號或連接詞,這在漢語中是可行的,在英語中卻違法了規則。

我認爲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加強調標點符號的用法,對於學生常出錯的用法可以在課堂上爲學生們進行分析並給予糾正。並且,學生在遣詞造句中經常會按照漢語的方式去進行,這就是所謂的“中式英語”。老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加強訓練,練習造句,練習漢英互譯,並且要勤於模範優秀的範文,這樣才能加強學生的英語寫作基本技能。

總之,我們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應按照《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並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思路上求實創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和掌握有效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 篇11

化學會考分數爲70分,比起其他學科來說,比例偏低了,所以現在的學生非常不重視化學,覺得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表現出的問題是學生積極性不高,有輕視的傾向。在加上化學是文理綜合較強的學科,有性質、反應規律、化學用語、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內容需要記憶,且化學用語、分子、原子等內容的學習又是難點,不易較快的掌握。面對此情,我感覺到壓力好大。爲提高會考成績,必須想辦法,經過認真反思,決定在複習中從以下以幾點入手:

一、曉知以理,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

二、複習中紮紮實實打好基礎,拼命趕進度不可取。

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國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化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儘量降低落後面。那種爲了留更多的複習時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

三、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

近幾年化學試題中出現科學探究內容,對國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爲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爲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四、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近年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國中語文月教學反思 篇12

美術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太難,但要使它提高或者長久保持下去卻很困難。主要的是美術是非會考科目,因此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逐漸減退,美術課紀律鬆懈,不帶畫具的學生較多,美術課堂管理的難度增加,學生對美術作業不夠重視,拖拉和欠交作業現象嚴重。很多學生認爲做美術作業只是爲了完成作業,很多學生感興趣的僅僅是美術課上提供的相對寬鬆的空間和時間,並不是真的喜歡美術這一學科,這個現象相對來說很普遍。因此我們怎樣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讓他們覺得學習美術是如此快樂,很樂意投入到美術課中,糾正學生興趣的偏差和學習方式的可行性。

我在上《服裝設計》這課時將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爲教學的突破口,採取了以下幾種途徑吸引學生,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一、貼近生活,激發興趣。

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繫起來。所以我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角度出發,去發現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共鳴,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上《服裝設計》這課時,我讓學生先來講講自己喜歡怎樣的服裝,可以是學生裝的設想,也可以是運動裝、晚禮服、旗袍等的設想,再欣賞各種各樣的服裝設計,使學生產生一種親近的感覺,對服裝設計有一定的瞭解和提起他們自我美化生活的興趣。接着我講服裝設計的特點,應注意的問題,設計的步驟,並做簡單的演示。接着講了作業的要求,並鼓勵他們設計好後拿上來投影展示和同學們分享,這時候學生感受到老師和自己一樣。在這樣的氣氛下再讓學生畫畫,學生感到有了畫畫的靈感,有了設計的興趣,也很想將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時裝畫出來和大家分享。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學生的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有機的整體。在教學中,我依據教學內容,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音樂、影視、圖片等藝術資料,創造一個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豐富、和深化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情緒,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