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雲的反思(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1W

火燒雲的反思 篇1

《火燒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大自然景象的瑰麗和變幻無窮,表達了作者對火燒雲的讚歎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全文語言優美,描寫生動形象,把火燒雲的動態之美描寫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篇課文的另一個特點是,想象豐富、有趣,能引起讀者無限遐想。它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是怎樣描寫火燒雲顏色和形狀變化的。在設計本文的教學過程時,我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火燒雲的反思(精選5篇)

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於火燒雲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雲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後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着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雲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後重點朗讀。

(三)、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並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雲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

火燒雲的反思 篇2

在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同時,我還十分重視學生對詞語的積累反饋。因爲詞語的積累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只有積累了大量的詞語,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過程中,設計了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積累詞語,比如:課文中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你能想象得到天空中還會有什麼顏色嗎?火燒雲的顏色變化極多,可以用你知道的哪個成語來形容呢?火燒雲的顏色變化不僅僅多,而且變化還快,你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嗎?火燒雲的形態變化極多,可以用你知道的哪個成語來概括?你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這時的天空嗎?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牽引下既陶醉於火燒雲的千變萬化,同時又深切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在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興趣。

再有,課文拓展過程中,爲了充分發揮言語描述對想象的指導作用,使想象服從於一定的目的,我設計問題激發學生通過言語表達豐富的想象。如:天空中的火燒雲,還會出現什麼形狀?仿照課文的語言用一段話來描述。由此爲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框架,以此來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確。想象交流中,學生有的說像一條龍,有的說像一隻貓,也有的說像一架飛機……學生一個個爭着表現,情緒非常高漲,課堂氣氛又一次達到高潮。暫且不論學生的語言是否華美,比喻是否恰當,但很明顯的是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人人都在參與,人人都想表現,他們已經主動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鍊中。

火燒雲的反思 篇3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找到一些火燒雲的圖片製成幻燈片,希望能通過這些直觀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火燒雲的變化神奇,並參透文中隱含的人文思想。同時,課前我又佈置了預習的任務,要求學生讀通順課文,這有助於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助於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論火燒雲,接着讓他們欣賞火燒雲的幻燈片並談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建立大膽想象的心向和態度。這樣的設計環節,輕而易舉地就引出了火燒雲的“變化神奇”這一主要特點。

關於火燒雲的變化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因此,接下來的教學我非常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雲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多。在採取不同方式讀的同時結合圖片的欣賞,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火燒雲的反思 篇4

這節課選自蘇教版國小音樂五年級第五單元《南海風情》,主要教學內容是欣賞《彩雲追月》,瞭解《彩雲追月》的曲式結構,領略中國民族音樂的瑰寶。任光的《彩雲追月》創作於1935年,它保留着濃郁的廣東音樂之特點,音色清脆明亮,曲調流暢優美,節奏活潑明快。樂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進,笛子、二胡地輪番演奏,低音樂器的撥絃以及吊鈸的空曠音色,形象的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人是一個整體,聽覺、動覺、視覺在大腦的控制下能夠對音樂作出各種協調的反應,運用聯覺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欣賞與表現能力。因此在本課欣賞教學中,我在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的前提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運用聯覺,從情感着手,在聽聽、想想、議議、唱唱、比比、動動、畫畫、演演的過程中,使全體學生融入樂曲的意境之中,積極主動地投入整個欣賞活動避,免課堂氣氛拖沓被動。並圍繞本教時的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層層鋪墊,使學生在自然而然中輕鬆地達到欣賞目標,享受欣賞的愉悅。

本節課的欣賞樂曲雖然輕巧,但整體較平穩,起伏不大,學生欣賞的興奮度不容易保持。因此,教師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地運用聯覺,精心設計好教案。

火燒雲的反思 篇5

本節課的教學,我努力把握住了以下幾點:

(一)導入環節設計親切而自然。開課時,我用給女兒寄信的事情引出“信”和“信封”,並有意強調這個信封很薄以及寄信時需要寫上地址和姓名。爲後文理解“信的奇怪”做鋪墊,也做了個小小的暗示。學生一下子就被這封信吸引住了,饒有興味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

(二)隨文識字寫字。課標指出,“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時間,在老師的指導下隨堂練習,並注意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由於生字出現在了課題中,在板書課題後,我就安排了“奇”字的寫字指導環節。以“大字不大真奇怪,‘可’字把它向上擡” 這樣琅琅上口的兒歌自然地強調“大字頭”在“奇”字中的特殊寫法。通過巡視觀察,我發現學生能很好地掌握“大字頭“的特殊寫法,真正落實了第一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

(三)識字教學有梯度。課文要求認識15個生字,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是一個不簡單的學習任務,怎樣落實這一重點呢?我採取了語境逐漸縮小的方法,三張幻燈片出示生字詞。第一張出示帶拼音的詞語,讓學生藉助拼音讀帶生字的詞語;第二張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增加難度,復現詞語;第三張只留下生字,難度繼續增大,以此考查學生記憶生字的水平。通過這三次有梯度的生字認讀,實實在在地落實了低年級的識字教學。

(四)教給學生進行簡單批註的讀書方法,從小滲透“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理念。課堂上,在找出“這封信的奇怪之處”這一環節,我先引導學生找出重點句“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的,信封上除了貼着一張郵票外,一個字也沒有。”,然後抓住其中的重點詞“沉甸甸”、“一個字也沒有”體會信的奇怪。並結合年段特點,順勢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將這句話用橫線劃下來,在重點詞的下面用三角符號做標記。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們都在文本中進行了簡單批註。

三、反思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生成”對應於“預設”,儘管在課前的設計,教師對學生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做了設想,然而我面對的學生是陌生的,千變萬化的,他們的真實水平無法準確估計,更多時候與預設有差異甚至截然不同。當教學不再按預設展開,這就需要教師冷靜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點資源。

由於我對學生的情況完全不瞭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沒有爲教學的生成留有太多餘地。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這樣的機會還是不少的,學生的回答或思考與教學設計不一致時,就是教學生成的好時機。但在實際教學中,爲追求教學預設的目標,我沒有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而是儘可能想要將學生的思路拉回到我預設的軌道上來。

其一,在識字寫字環節,本該在開火車讀生字詞時,讓全班學生跟着讀一讀,常態課上是這樣進行的。但總擔心後面的感悟課文這個環節的時間不夠,就臨時省去跟讀這一安排,沒有真正落實識字任務。第一學段的語文教學不應該爲完成教學任務而趕課。

其二,制定教學目標時,我把“能讀好人物對話所表達的意思”作爲我的朗讀訓練目標,並安排在精讀課文的第二個環節來進行。本身這篇課文對剛上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在設計時已考慮到這一點。但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擔心時間不夠,對這一環節的教學處理不理想。朗讀的形式雖體現了多樣性,但讀書的時間並沒有充分地還給學生,朗讀指導也就顯得不夠到位。教學參考上也指出,“當學生想讀好但又讀不出‘味’時,教師應該適時點撥,或朗讀示範,或委婉提出朗讀要求。”同時這也是對老師教學機智的一種考驗。這一點,是本節課較遺憾的地方。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它給了我一些思考與啓示,也算是另一種收穫。

其三,指導寫“奇”字時,在巡視過程中,也評價過幾個學生的字。這時,如果我能利用實物投影引導學生對個別同學的書寫進行互評,就能更進一步地指導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我個人認爲,教學的預設目標基本達成,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不足之處是時間掌控不好,識字環節太倉促,精讀感悟課文環節朗讀指導不夠到位等。

出現上述問題,歸根到底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在課賽中處理教學預設和生成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以上是我對這次教學的一些膚淺反思,不妥之處,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