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碗少年教學反思(通用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1W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1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衆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定下來,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觀衆鞠了一躬;第三次終於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後,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通用18篇)

一、品讀中,悟課文

在大展示中,各小組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心靈與文本撞擊,在撞擊中觸動,真正讀出了自己的心裏感受。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地感受到頂碗少年的精神。例如學生在分析:在輕鬆幽雅的樂曲聲裏,只見他頭上頂着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學生只知道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但缺乏想象,體會不到當時的驚險。總之,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以情促讀,以情導讀。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在朗讀中感悟人物的內心感受,讓真、善、美有機地統一起來。

二、抓主脈,貫全文。

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在文中反覆出現4次,每次出現的作用都不同,但如果在講課文時生硬地提出每次出現的作用是什麼,學生肯定不能理解,答不出來。我在修改導學案時反覆考慮,如何在分析理解課文時邊理解,邊滲透,從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當頂碗少年準備第3次表演時,我提問:面對着第三次出現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這一疊碗不僅僅告訴了我們它的色彩,數量,還意味着什麼?學生順勢回答了多種答案,一道無情的考題,就這樣難點被擊破。通過對這一內容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只有老師多讀、多思、多悟,學生才能更進一步的感受字裏行間的真正內涵,領悟全篇文章的主旨。

本課教學基本上按預先設計完成,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學少年兩次失敗的時候語句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寫作上的技法沒有點明,以致後面的相關教學有點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學生後面的理解會更輕鬆,更到位。其次是課文結束的省略號的處理,我只是把學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進行想象,而沒有讓學生更深地領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後的環節可以讓學生在“微微激動”上展開想象,這樣或許會更好。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2

我教學《頂碗少年》一課時,我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後的表現來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爲了引導學生突破這一重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少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然後讓學生品讀課文,找到相應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現來感悟少年在連續兩次失敗後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學生感悟理解的同時穿插觀衆的反應,老者的描寫,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適時進行習作的指導。通過閱讀課文,弄清故事的梗概,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後獲得成功的。通過分析領悟作者看錶演時受到的啓示;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領悟做人的道理。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3

昨天上了《頂碗少年》這一節課,效果感覺還可以。一個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比較透徹,另一個是提的幾個問題以及練筆安排都基本達到了目的。

《頂碗少年》的原文,結尾是這樣寫的:在以後的歲月裏,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這位頂碗少年,當時和我年齡相仿。我想,他現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雜技藝術家了。我相信他不會在艱難曲折的人生和藝術之路上退卻。我確信,他是一個強者。

在這裏,作者並沒有全部是在講道理,而是多了一份對回憶的梳理,多了一份對“頂碗少年”的祝福。如果自己看了原文,問題我會設計成:以後,“頂碗少年”將成爲一個怎麼樣的人?爲什麼?對你有什麼啓發,請你聯繫實際談談。我想,這樣的設計更符合編者的意圖。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去年上《最後一頭戰象》一課,按照我的統計,《最後一頭戰象》原文與課文相比較,共刪減文字約2464個字,302個標點符號。其中,刪去的文字寫到了這些事情:嘎羧爲什麼要繞着寨子走三圈?我與波農丁爲什麼要跟着嘎羧?嘎唆駐立江灘,我想到了什麼?……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原著中找到答案。因此,師生在課前或課後,讀原著以及作者的其它作品,不但有利於更好地理解課文,還可以爲完成爲完成小練筆、口語交際及習作提供很好地幫助。因此我建議教參能保留原文,或者把一些刪節掉的原文提供給老師們參考,讓我們更好地瞭解作者與編者的意圖,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4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在爭論中往往比單獨地思考更能發揮創造性。在教《小松鼠找花生果》時,同學們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

1,小松鼠爲什麼要找花生果2,小松鼠在哪裏找花生果3,小松鼠怎樣找花生果4,小松鼠有沒有找到花生果

前幾個問題學生通過朗讀很快找到了答案,惟獨最後一題學生意見不統一,有的說小松鼠找到了花生果,還有的說小松鼠沒有找到花生果。在兩種意見爭執不下的情況,我不是簡單地給予評判,而是採用辯論賽的形式,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認識衝突,引導學生朝着有序有利的方向發展,調動了學生的有效參與。

辯論中,學生有的忙於看書,找句子,讀課文,在讀中揣摩,探究,尋找答案,提煉出自己所需的論點;有的睜大眼睛盯着對方的發言,隨時準備反駁,一組同學說我讀到"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沒找到一個花生果"。來斷定小松鼠沒有找到花生果;可另一組同學說,小松鼠只是暫時沒有找到花生果,但是蚯蚓已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長在泥土裏了,等到秋天,花生果成熟了,挖出來就一定能找到花生果。學生在辯論中,不斷向對方質疑,在相互質疑中,學生調動一切學習因素,啓用自身的一些學習潛能,使自己的認識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在辯論中,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對他人的見解進行評價和補充,這就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利於提高學生敏感的捕捉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最後大家達成了共識:小松鼠能找到花生果。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5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爲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艱難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我確定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艱難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導感情朗讀。

課文生字中“治、制”這兩個同音字,我知道學生肯定要混淆的,一次我確定了本課的第二教學目標:學寫生字:治制

在教學新課前,我複習了課文中的生詞“滔滔、淹沒、衝倒、無家可歸;決心、治理、帶領、千辛萬苦;制服、安定、偉大、代代相傳。”看似簡單的三組詞,其實是統領全文主要內容的詞語。接着,我又拋出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大禹爲什麼要治水?這裏的治水指的是什麼水呢?”爲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都能明白大禹治的是洪水。可爲什麼要治理洪水?學生就有點似懂非懂了。而我的一段洪水的視頻正好幫助學生明白了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我緊扣“滔滔”二字讓學生理解,因爲洪水的大、洪水的兇猛,所以衝倒了房屋、淹沒了農田,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最後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

在講解大禹治水經過時,我爲了讓學生體會治水的艱辛,緊緊抓住“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等語句。如果只是通過簡單的朗讀,我覺得可能學生理解的程度不深,因此,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山太高,禹爬不動了,他_____。水太深,禹趟不過了,他_____。沒有吃的,禹餓 得兩眼發花,他_____。天太黑,兇猛的野獸出來了,他_____。”通過學生的口頭填空,讓學生深深的理解到大禹治水的不易,真的是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禹這樣辛苦地觀察水流和地形,他才能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順利的將洪水引入了大海”。這裏的兩個“九”字又是第二自然段理解的一個難度,學生肯定會一位真的只有“九條大河”、“九座大山”,我就告訴這裏指很多很多,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禹治水的艱難。最後一個填空練習“禹下決心要,他吃盡了,走遍了,仔細地察看,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 ),劈開了( ),引導洪水。”我採用了你填、我填、大家填的方式,讓學生對這一自然段的內容得到了鞏固,對大禹治水的艱難再一次深深地領會了。

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我原本想通過老師像講故事一樣的講述,邊講述邊填數字來引出這段文章,讓學生從這一組數字中來體會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可是當我出示了填空,還沒說完,學生就接着說下去了,我只好改變策略,改成提問“看了這些數字,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禹的?如果你是禹,你的心理是怎麼想的?”學生提了一些問題,我又做了一點補充,我說:“禹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麼樣子。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禹在外治水13年,那是七千四百多天哪!”從而更好的理解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學生也對大禹的英雄壯舉敬佩不已。最後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讓學生說說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個老百姓,你會怎麼感激大禹,以此來理解爲什麼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

詞語的積累在語文教學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添加了一個“送詞語”的設計,我送給了學生“千難萬險、千言萬語、千恩萬謝、千家萬戶、千秋萬代”六個和課文內容相關的成語。

本課生字中的“治制”爲同音字,爲了使學生能很好的區別,我找來了古代的字,讓學生形象的分辨清楚“治”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旁,“制”與刀有關,所以是立刀旁。又通過學生自己組詞加深理解,最後通過填空“禹下決心____理洪水,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終於把洪水______服了。”加以鞏固。

本堂課,在感悟文章中心的同時,我知道學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以讀促悟,使學生對人物的高尚品質有更深刻的體會,悟又帶動了讀。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了,朗讀自然就更出色了。

在這堂課中,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到位:

1.時間把握不好。在觀看洪水的視頻時,視頻播放的時間太長了,有的學生都有點坐不住了,也浪費了一點時間,以至於後來時間來不及了,還有一個對“治制”的鞏固理解的填空練習“禹下決心理洪水,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終於把洪水服了。”都沒有做,對這兩個字的描紅也沒來得及反饋,還拖課了。

2.老師的話太多。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已經注意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然而,在這個練習:“山太高,禹爬不動了,他____。水太深,禹趟不過了,他____。沒有吃的,禹餓得兩眼發花,他____。天太黑,兇猛的野獸出來了,他____。”的教學時,一看學生說不出來,我急了,就講了很多,還有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教師給予得較多,總是把自己的感受過多地加給學生。其實,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自想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以上就是《大禹治水》教學反思全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6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採取了先學後教的教學方式。同學們利用五分鐘的時間通讀一遍教材,結果是學生是一無所獲,關於這一課的教學 ,我認爲必須採取教師指導的方式,於是我就給了同學們一些問題,同學們帶着問題有針對性的去看教材,收穫甚佳。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真正認識到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效果。當我在上第一堂的時候,按着我備課的思路去講,學生的接受效果不好,特別是相應的違法行爲應受到什麼樣的制裁,學生掌握的一塌糊塗,當我上第二課的時候,改變了策略,我從本節課的根源說起,違法應從法律開始,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到法律的類型,特別是憲法,教材中僅僅已連接的形式提到一嘴,但是也得讓學生知道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我國的最高法律。同學們知道了法律的類型,就很容易的針對相應的案例去判斷相應的違法行爲,知道了違法的行爲就很容易的知道會得到相應的處罰,行政處罰教材中只在案例中體現,但是,學生提出了異議問:“老師,一般違法就不用受懲罰了嗎?”這時我才注意到行政違法和民事違法的懲罰是刑事制裁和民事責任,即受到警告、拘留、罰款等懲罰。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7

《程門立雪》是二年級語文第一學期裏的一篇課文.短文主要講宋朝的大學問家楊時爲了向老師請教一個問題就到老師家,當看到老師在午睡時,就一聲不響地站在雪地裏等候,被凍得渾身發抖.短文讚揚的是楊時尊敬老師,求知心切,意志堅定的優秀品質.這節課中,我主要是通過學生的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文章的含義。整堂課,我就提了一個大問題,“課文中哪些詞句體現了楊時尊敬老師?”就這個問題,同學們劃句子,圈詞語,再讀一讀,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朗讀,體會楊時尊敬老師的好品質。

上完這節課,我體會到:教師的"教"要建立在學生的"學"的基礎上.學生並不是一張讓老師隨意潑墨的白紙,他們並不是空着腦袋進課堂的.相反,每一位學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學習水平,學習基礎以及不同的生活經驗.老師如果無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完全按自己的思路展開教學,顯然是會碰釘子的.在課堂上,有好幾個學生圈畫出句子中的重點詞,這些重點詞,老師在備課時也沒有想到,比如有一個學生說,句子中一個“您”字,也體現了楊時對老師的尊敬,雖然我的電腦課件上並沒有事先圈畫出這個詞語,但我當場表揚了這個學生,說他讀書比老師還仔細。課堂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有些學生圈出的詞語並不是特別重點,但是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只要他們能夠“自圓其說”就行。

"教學有法",無論何時,我們都必須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關注他們的差異,滿足他們的需求,因爲教育是一門科學."教無定法",教學是開放的,變化的,動態生成的過程,面對教學中出乎意料的突發事件,老師的機智,靈活和應變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爲教育更是一門藝術!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8

新的一年開始了,很榮幸我擔任小班教師,雖然我是新老師對許多的事情還不是很熟悉,但我相信通過努力,希望在這個學期爲了讓自己能更好的和孩子們相處,能夠取得不斷的進步,讓自己能夠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等各方面,以身作責,真正做到“爲人師表”。因此,結合我自身的情況和本學期幼兒園的工作計劃安排,並總結自己過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結合現在工作中的新情況等問題,我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現計劃如下:

1、個人能力發展

(1)、本學期我園繼續使用的是《多元整合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資源包》這個教材,希望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和了解,讓自己在主題教學活動中得到新的突破和創新。通過和小班孩子們的相處並藉助教材、書籍、網絡等,讓每月的主題活動真正的在教學活動、區域活動、親子互動活動、主題牆中體現出來。通過一學期和小班幼兒的接觸,讓自己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發展特點,讓自己對小班教學活動教育從不熟悉到熟悉再到遊刃有餘。

(2)、在舞蹈方面發揮自己的優勢,培養幼兒。本學期有慶六一的活動。作爲舞蹈教師的我來說,應該多爲這次活動出自己的一份力。舞蹈興趣班要排練出兩個精品舞蹈,通過六一節目表演真正體現出舞蹈班孩子的優勢。同時也要爲我班幼兒排出具有小班幼兒特色的舞蹈。

(3)、本學期會進行班級美術活動,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我將協助班長譚譚老師主動完成我班每月所制定的階段性目標,從而在和譚譚老師的配合和學習下,使自己在美術方面取得一定的進步。利用班級環境創設美工氛圍。爭取每日開展手工訓練,培養幼兒興趣。區域活動投放充足的手工材料,以便幼兒活動中選擇。將幼兒的手工作品主題活動相結合,佈置於主題活動牆飾。

2、提高科研能力

(1)、寫好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不能做個有心人,每堂教學活動只要你去發現,多少會有一些新的收穫,每件事都有值得反思之處,要求自己要隨時把發生的案例記錄下來,學會觀察、學會記錄是我本學期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繼續完善自己對嬰幼兒知識的學習,在原本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多與其他教師交流心得,聽取意見,提升個人教育教學能力。

(3)、家長工作:主動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體會到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利用電訪、留言本的形式,及時與家長取得溝通,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園的情況並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級的家長園地。利用網絡的力量,多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熱情邀請家長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主動幫助家長解決問題,提高服務質量。每個主題更換家長園地內容,內容的選擇體現豐富性,實用性,教育性,讓家長根據家長園地的內容對幼兒的薄弱環節加以輔導,複習.

3.工作任務及實施措施

(一)合理安排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及具體措施

1.制定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的教學計劃和班務計劃

2.創造,寬鬆的教育環境,充分利用環境創設這一資源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3.根據幼兒對遊戲的愛好,充分運用遊戲作爲幼兒活動的基本形式,在對幼兒感興趣的動手活動中訓練小肌肉動作,手眼協調,同時幫助幼兒認識一些基本圖形,並會嘗試圖形的匹配。

4.教師在活動實施前作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包括活動材料的準備,經驗,知識的準備)。幼兒的操作材料根據能力強弱安排準備。

(二)鍛鍊幼兒身體,促進其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及具體措施:

1.在組織一日活動中保證幼兒每天有機會進行戶外活動的時間。

2.注重平時的觀察,讓幼兒在走,跑,跳,平衡等方面有所發展和提高,在期末對幼兒進行測查,檢測幼兒的身體動作發展情況。

(三)加強班級常規管理,形成良好常規及具體措施:

1.根據本班的情況,以《幼兒園班級管理》爲指導,制訂合理,科學的班務工作計劃,並保證在日常工作中逐步落實,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2.運用標記,故事等形式讓幼兒明確一日要求,繼續養成良好的常規。

3.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各項工作。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9

期會考試已經結束,綜觀學生的試卷,我發現:從整體上看,學生的卷面書寫得乾淨、整潔,基礎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但由於一年級學生初次接觸考試,題比較活,因此對於理解能力差的學生解決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過於馬虎,不認真審題,在應用數學中出現漏題、將數抄錯、計算時得數出錯的現象比較嚴重,因而失分較多。

看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國小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從入學之日起,進行訓練。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並逐漸穩固下來的。中國人能把筷子運用自如,而且也非常愛用筷子,卻不習慣用刀叉,這既是長期鍛鍊的結果,又是長期習慣了的緣故。但人生下來並不能把筷子運用自如,沒有愛用筷子的習慣,這說明習慣的後天可培養性。

中國有句老話: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習慣養得好,終身受福;養得不好,則終身受累。印度有一句古諺語:“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青少年學生正處於身心快速發展階段,也是培養良好的習慣的最佳時期。一個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而培養一個良好習慣的受益卻是無窮的。

今後,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習慣培養:

1、培養學生 認真審題、認真思考、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2、加強學困生的輔導,培養他們不懂就問的習慣。

3、平時爲學生多準備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培養學生靈活思維的習慣,做到活學活用。

4、在應用題方面應密切聯繫生活,加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習慣。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10

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字裏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後增加見識,語言簡潔而生動,文質兼美,是學生培養語感,對國小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同時對國小生進行思維的訓練,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平臺。怎樣在完成教學任務時,有效地運用課堂上的有效理答,利用文本材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爲學生設計多層次、有秩序、階梯式的語言訓練點,激發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紮實地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

這是我在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的一個前提條件和因素,之所以,在教學時,儘量體現和滲透教學設計的意圖,使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地學習、在教師的有效理答中構建更加準確、清晰、完整的語言表達體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11

《西門豹》這篇課文所講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講的是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和羣衆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爲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讚揚了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

這篇課文的篇幅雖然比較長,但是文章有一條明確的主線,那就是西門豹調查——除害——開渠。重點是西門豹是調查和除害的過程,如果掌握了這兩點,那麼學生也就掌握了整篇課文。我的要求是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所以理解這條主線就成了我上課的一個重點。

本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大量運用人物對話,展開情節,表現人物。因此讓學生充分體會人物對話是他們理解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的重要途徑。課文的對話主要有以下特點:

1、以對話反映故事內容。

西門豹剛到鄴時,看到土地荒廢,人煙稀少,人民生活十分困難,於是進行調查。他找了一位老大爺,通過他的“四問”與老大爺的“回答”,簡單明瞭的知道了當地窮困的主要原因。

以上內容集中在1—8自然段,在講解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通過讀課文概況西門豹的“四問”;然後根據老大爺的回答,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問題的答案。我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如果他們是西門豹,看到當地人民的窮苦生活,他們會怎麼做。通過角色體驗,讓他們加深印象並初步思考如何改善這個局面。

2、以對話表現人物機智。

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第9自然段西門豹的話語,然後體會他話語下面的潛臺詞。

他說:“河伯真靈啊”!真的是相信河伯的靈驗嗎?真的是賞識給河伯娶妻的有用嗎?

不是的,他實際上是欲擒故縱。

他說:“我也送新娘”。真的是去參與給河伯辦喜事嗎?不是的。他要借送新娘懲辦巫婆和官紳的計劃早就想好了。這樣說,只是爲了不打草驚蛇。

西門豹的這些話語都表現了人物的機巧和智慧,需要學生仔細、反覆體會。

3、以對話揭示矛盾鬥爭。

“麻煩你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

西門豹藉口新娘不漂亮,以再選新娘爲理由,讓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讓衛士把巫婆扔進漳河裏。

“巫婆怎麼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

接着,西門豹又藉口讓官紳頭子去催一下巫婆,又把官紳頭子投進了漳河。

“怎麼還不回來,請你們去催催吧!”

“起來吧。看樣子是河伯把他們留下了。你們都回去吧。”

他並沒有直接戳穿壞人的騙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氣的話語,採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他爲什麼這麼做呢?主要目的是爲了揭穿巫婆和官紳們的騙局,進而教育當地的百姓,這是本課講解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

西門豹和巫婆及官紳們的對話及行動都是在當地老百姓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的,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給老百姓們看的。

既然當初是巫婆說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都要娶一個年輕漂亮的媳婦,否則漳河就會發大水,淹掉老百姓的田地;當地的官紳也出面給河伯辦喜事。西門豹就順水推舟的假裝真的相信真有河伯,而且巫婆及官紳和河伯的關係也很熟,讓他們去和河伯說一聲也很合適。所以,把巫婆及官紳頭子投進了漳河。如果他們能安全返回,說明真的有河伯;如果他們都沒有回來,那麼他們先前所說的河伯娶媳婦都是騙人的,迷信自然破除了。

“老百姓最後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紳都是騙錢害人的”。老百姓得到了教育,巫婆及官紳等一干壞人也到了應有的懲處。

通過品讀課文中的人物對話,學生們基本都理解了課文內容。本來,我還想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來演一下這個故事,那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更深一步。但是因爲時間有限而沒有演成。這是一個遺憾,希望有機會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再進一步完善。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12

這是一首歌詠早春西湖(錢塘湖)的寫景詩。在詩中,詩人像一位高超的攝影師,移步換景將鏡頭對準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攝製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

一二句,雲水生春意。在孤山寺到賈公亭之間的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漲,水面平堤,微波盪漾;空中白雲朵朵,因着春天空氣的溼潤,也低低地浮掛着,遠遠地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這裏面的山、寺、亭、水、堤、雲,高低錯落,遠近配合,構成了一幅平闊曠遠的立體湖景圖。

三四句,鶯燕爭春光。在幾處向陽的樹枝上,蹦蹦跳跳着早來的黃鶯,婉轉悠揚地唱着春天的歌兒;在溼潤的湖岸邊,不知是新到誰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銜泥築巢。早鶯尚少,只在“幾處”;新燕不多,不知“誰家”。西湖是鳥兒們理想的天堂,它們中的先到者早早地開始雀躍起來了。詩句在對鶯歌燕舞的動態寫照中,傳達出西湖生動的早春氣息。

五六句,花草競春榮。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野花開的開,發的發,搖曳在春風中,漸迷人眼;俯視身下,綠綠茸茸的春草還不夠深,騎馬走過,剛剛能遮沒馬蹄——花草都處在競相榮發滋長之中。可以想見,過後不久,西湖將開出一個奼紫嫣紅、五彩繽紛的絢麗春天。

七八句,詩人贊春情。詩人騎馬揚鞭,指點春色:這綠柳成陰的白沙堤,是我最留連喜愛的地方啊!這是詩人看到面前的美景,內心發出的由衷讚歎。其實,詩人在這無邊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其中,成爲西湖早春中的一道風景呢!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13

《登岳陽樓》這首詩歌是這一單元的第3首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體現其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與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其寫景雄偉壯闊,寫身世孤苦淒涼,抒情卻心憂天下。

一、從煉字、內容、表現手法等角度進行賞析。 這首詩的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描寫洞庭湖的千古名句,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試着,並且鼓勵他們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理解。部分同學能夠積極發言,勇於說出自己的理解。另一些同學還缺乏表達見解的勇氣。

二、在探究環節,讓學生思考討論,博採衆長。討論杜甫“憑軒涕泗流”的原因是什麼?結合詩句內容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在檢查探究成果時,不少學生回答的很不錯。

三、選取大學聯考答題作爲課堂內容的延伸。本課堂的教學重在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詩歌鑑賞方式教學方法,輔以多媒體“經典回顧”,讓學生對“詩歌鑑賞”的考試形式有所瞭解,並採取以意逆志,探求作者人生閱歷,感受其憂國憂民的情懷,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不足之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因此,今後我會在語言表達這一領域給予學生更多的鍛鍊,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應充分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後面的提示要求,自主閱讀,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或問題,展開對話交流,教師適當的點撥。注意引導學生用過去掌握的閱讀方法,來學習本課。注意語言的積累和朗讀的訓練。在讀中悟語,在讀中悟情,在讀中受到感染與薰陶。根據課文的特點,可採取演一演的方式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15

白惠英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而這篇寓言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爲切入口,採用不同的方式通讀全文,然後分別學習一、四兩段,瞭解現象及結果後,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爲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現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計以讀爲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閱讀感悟和體驗,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夥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閱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最終內化爲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另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組織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

二、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纔會有所創造。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麼嗎?這樣學生說話既有了依託,又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增量,進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並列出現,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不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後,我又出現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生問題,進入下節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展想象,以培養創新能力。

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學中採用角色換位,“你要是種葫蘆的人,看了心裏有什麼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鑽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16

在《水墨畫動物》這一節課的開頭,我用了一個動畫視頻進行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們都愛看動畫片,而我爲孩子們選擇的這個動畫片是上海美術製片廠出廠的動畫片《淘氣的金絲猴》,這部動畫片使用水墨畫的方法繪製的。由此,孩子們在觀看的過程中也就是在欣賞一幅幅動態的水墨畫,孩子們在觀看的時候專心致志,時不時的跟着情節發出笑聲,這是真正的寓教於樂。孩子們在觀賞影片的過程中不僅體驗到情節的跌宕起伏,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還感受到了水墨畫意境的美妙。

看完影片,孩子們學畫水墨畫的興致更高了,很多小孩都迫不及待的要拿起筆來作畫,我沒有允許他們這麼做,因爲如果任由他們自己作畫,作品就會近乎於塗鴉,完全沒有章法,還會因爲使用工具不得法,而弄翻水墨。因此,我一直等到示範講解結束,講完要求之後才讓他們動筆,防患於未然,能夠省卻不少麻煩。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17

我們經常說語文課堂要讓孩子多讀課文,以讀代講,以讀悟情,要真正把握好“讀”卻很難。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時,我感覺這是以讀悟情的最好範例,但怎樣引導我卻一直沒有找到更爲理想的方法。由於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易懂,我設計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一定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採取多種形式,讓學生能流利地朗讀全文。在學生讀通、讀熟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默讀課文,理清作者思路,勾畫出感人的語句,體會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然後組織學生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有哪些感受和體會,還有什麼沒有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讀中再現情境,在讀中體會感情。

但是這樣的設計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於是我找到了王崧舟老師的《慈母情深》教學實錄,他的課堂給我做了很好的如何起引導孩子“讀”的範例。儘管課文所描寫的情節與現在孩子們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但王老師精心設計,抓住了一個切入點——“深”,整節課都引領着學生去尋找母親那濃濃的深情。

王老師用讀貫穿了整節課的教學,並讓讀成爲了課堂的主旋律。他引領的“讀”,不是單一空白的讀,而是一種盤旋環繞,回覆上升的讀。王老師用富有感染力詩意般的語言,引導學生從讀準句子到理解詞義的讀,從感受母親工作環境惡劣到母親工作動作、神態的讀。一個“讀”字裏,把慈母的深情表現的一覽無餘。讓學生忘記了這是課堂,都忘情地跟着他不斷地做思維的舞蹈,享受其中。

從他的教學中,我受到啓發,將這種方法引入自己的課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不愧爲名師,總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做法。同時,我也在思考,爲什麼自己在備課時就沒有這樣的想法呢?究其原因,是自己對文本缺少敏銳的解讀能力,是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文化底蘊的缺乏。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廣採博取,不斷豐富、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學更具藝術性。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篇18

本文主要是寫孫中山與他媽媽之間的對話(二至七自然段),感情真摯動人。根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重點引領學生體會纏足給姐姐帶來了怎樣的傷害,讓學生想象姐姐當時承受的痛苦,以至於改變了姐姐活潑的個性。讓學生從姐姐的前後變化中體會封建陋習是多麼害人。另外,體會母親也是纏足陋習甚至更多封建陋習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習的受害者,但他們像母親一樣對封建陋習盲從而無奈,而孫中山卻對封建陋習憎恨與抗爭,從對比中體會孫中山反封建的徹底革命精神。

複習時,先請學生就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聊聊孫中山的姐姐原來是個怎樣的女孩子,學生們都覺得他的姐姐既活潑又能幹。我卻話鋒一轉:“但好景往往不長。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7自然段,看看姐姐發生了哪些變化。找到相關的語句,你可以用筆畫下來。”學生們靜靜地默讀課文,很快就找到了:以後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

學生們的臉上充滿了疑問,我趁熱打鐵:“是什麼樣的一件事讓姐姐發生了改變呢?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二至六自然段,你一定會從中找到答案!”學生們非常認真地在文中尋找着答案,一致認爲:是“纏足”讓姐姐發生了改變。引導學生找出這段話:“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 … 眼淚直往下流。”學生齊讀後,我問:“你知道姐姐纏足時的感受嗎?”“姐姐爲什麼會痛苦地流淚呢?”引導學生抓住“長長的、一道又一道地”來體會姐姐所受,爲學生講解。

爲了讓學生們更真切地感受到纏足給姐姐造成的傷害,我又爲他們出示了一組被纏過的腳的圖片,並請學生說了自己的感受。

“‘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呀!面對此情此景,孫中山的反應如何?”我又用這句話引出了孫中山母子的對話,問學生:“從孫中山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通過交流,學生們都體會到了孫中山的“又是生氣又是心疼”。可是,他們是否也理解媽媽的作法呢?所以,我又用奇怪的語氣說:“奇怪!同是親人,弟弟是那麼的心疼姐姐,而媽媽卻還要堅持給姐姐纏足,難道媽媽就不心疼嗎?”很多學生都從“嘆了口氣、我也知道、可會被人家笑話的”等詞體會到了媽媽也很心疼,但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我難過地說:“‘娶妻要娶小腳妻’,這是在中華民族流傳了上千年的一種習俗。正因如此,母親們寧願讓自己的孩子受這份罪,也要讓她們纏足。孫中山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也知道纏足很痛苦,她自己也曾受過這樣的痛苦。女兒纏足,媽媽也很心疼,可爲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找個好婆家,她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真是無可奈何啊!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媽媽的這種心情吧!”我相機指導他們分角色朗讀母子倆的對話,學生們讀得非常投入。

我說:“就這樣,媽媽還是給姐姐纏了足。同學們,如果你就是孫中山,看着媽媽含着眼淚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聽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聲,會想些什麼呢?”從學生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已經被個故事深深地震憾。我說:“纏足,帶走了姐姐燦爛如花的笑臉,也奪走了姐姐悅耳動聽的歌聲。正是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們所有人的心。讓我們捧起書,齊讀二至七自然段,感受一下姐姐的改變給孫中山帶來的這份傷痛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