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通用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2W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1

本文是楊瀾作爲北京申奧代表團的成員在申辦20__年奧運會時所作的陳述詞。文中通過對祖國的體育傳統、北京城的特點、友善的北京人、以及文化計劃的介紹,情真意切地表達了我國人民對申奧的期盼和渴望,表達了作爲中國人,作爲北京人的驕傲與自豪。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通用18篇)

在教學,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瞭解課文陳述了哪些內容。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大致能說出陳述詞的內容,瞭解課文總分的結構。但部分學生將第六、七、八、九自然段的內容分開陳述。我沒有立即糾正,因爲這幾個自然段圍繞文化計劃這一個內容從四個方面陳述,在分析完後,我再讓學生找出這幾段的共同之處,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這樣學生由易到難,通過自己理解,印象深刻。

在理解“新的局面”、“新的高度”的含義時,學生只能從表面字義上理解。我將收集的部分資料和學生對20__年奧運會的回顧結合起來理解,學生基本能瞭解奧運會在中國舉辦的意義,達到理解這兩個詞的含義。

課後習題中有一道題是,你想爲20__年奧運會做了些什麼?寫一段話表達自己的心願。因爲北京奧運會已成爲歷史了,我覺得這一題沒有練習的意義。將題目改了改,讓學生對照楊瀾陳述詞的內容,根據自己對奧運會的北京新添的建築物,讓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向大家介紹北京城的特點。根據學生作業情況。有部分學生能運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介紹北京。但一部分沒有收集資料、無話可說,只能重複書中的內容。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2

《北京歡迎你》是楊瀾作爲北京申奧代表團的成員在申辦20__奧運會時所作的陳述詞。如果倒計時算,班上孩子們都還在十歲以內,幾歲的孩子對於領會不透徹的東西有很深的印象是很難保證的。

孩子們結合自己瞭解到的知識,談自己對這個部分的理解,交流的質量比較高。孩子們還查到“蹴鞠”這種遊戲,我國古代的人早在春秋時就開始玩了,而不是課文中所說到的宋朝。(我個人覺得,我們的語文課本應該及時地進行修訂,有些跟不上時代或是不太嚴謹的內容應該給予修改或刪改。)在針對第三部分內容交流讀書體會時,“基於絲綢之路帶來的靈感……從而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中“新的局面”和“新的高度”對於學生來說,理解難度非常大。申奧時,這些孩子們纔出生,20__年奧運會舉行時,他們也才五六歲,奧運會的歷史意義、體育意義,奧運會帶給我國帶來的影響,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所以在理解這段話時,我先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理解它們的字面意思,然後再指導他們結合在課前瞭解到的關於奧運會的知識,想一想奧運會舉行前後,我國會有哪些變化,用先理解題目意思再來理解語段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有不少學生在表述時還是存在問題。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3

這篇課文是楊瀾作爲北京奧運會申辦代表團的成員在申辦20__年奧運會時的陳述詞,我個人認爲,這是一篇已經過時的課文。

這篇陳述詞中一共提到了三個內容:介紹中國的體育傳統;介紹精彩紛呈的北京城和熱情友善的北京人;介紹我們爲奧運會準備的文化計劃。對於這三個內容,我也是分小組來讀。在預習中,就提出了“你對哪個部分感興趣,就細讀哪個部分,並收集與這個部分相關的知識,以便在全班進行交流時給大家補充相關內容。”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把三個部分的學習步驟列了出來,學生分別根據這些步驟對本小組承擔的內容進行學習和交流。如,在學習介紹北京這個部分時,我提供的學習步驟是:

1、默讀這個部分,想想介紹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對於這個部分的兩個內容,試着找找這兩個內容的關鍵詞。

2、對於這兩個內容,除了第二部分,你還了解到了哪些呢?試着補充一下,說給學友聽。

3、通過讀課文,補充資料,這個部分的內容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帶着你的感受再來讀一讀。

第一次在導學案中嘗試給每個部分列學習步驟,課後發現這樣的方式學生學得比較有目的,在交流時,感覺學習效果還可以,交流環節也不再顯得雜亂無章,看來,這個方法在學生現階段的學習中比較適用。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4

根據低年級孩子特有的年齡特點及他們愛思考,樂於探索新鮮事物的特點。喜歡看到直觀的圖片和動畫等我在引入課題時,爲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首先給他們出示了一個有趣的謎語。這則謎語比較簡短簡單,所以讓他們自己讀讀謎語猜一猜。學生的學習情緒一下被調動了起來。如教學本課時,當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出每種小動物的叫聲後,我讓學生學者小動物的樣子熱情的和蜘蛛打招呼,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一個個都在學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自覺學習語文的不竭動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激發學習情趣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教師應不失

時機的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變學生被動消極的“要我學”爲熱情主動的“我要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爲了讓學生在課堂中識記生字寶寶,教師就必須在課前精心備課。在這課的教學中爲了讓學生記住“絞絲旁”我特意用醒目的紅筆進行板書。並且讓學生跟着我一筆一劃地書寫。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強烈的刺激,同時通過書空字讓學生有了一個動手實踐的過程。從而達到牢牢識記該部首的目的。

課堂是藝術,藝術需要我們的智慧,智慧來源於豐富的教學經驗。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重積累自己的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5

《孔雀東南飛》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共有22個自然段,而且是文言文,所以很發愁,有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但同時也閱讀了許多資料,也在設計着教學思路。

這次的教學設計完全是自己無意中設計出來的,最初只備了課文的小序和一、二段,然後認真分析了這兩段與後面的聯繫。忽然發現本文最突出的手法就是“賦”,而且在描寫時不惜筆墨,那麼爲何不把這些集中在一起講解呢?這就構成了本次教學設計的框架。因爲本單元要求要反覆吟詠,所以又設計了不同的朗讀環節。

這次的教學設計是以往沒有采用過的,效果如何呢?忐忐忑忑地按着自己的設計上完了課,覺得還是有很多收穫的,當然也存在不足。

雖然此次的教學設計是全新的,但能夠這樣設計,在一定程度上離不開自己對文章的熟悉和對課文的重組。所以今後一定要多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真正把教學目標的落實放在首位。而且本次授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對開頭段作用的分析,蘭芝抗婚一段的作用等,都是由學生分析,最後歸納彙總在一起的。因爲學生已學習過一些現代文的分析,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思路,效果還是不錯的。

學生的分角色朗讀效果不錯。因爲兩個班的座位都是三三式,所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採用的是一生讀旁白,一生讀蘭芝,一生讀阿母和阿兄的形式。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多的熟悉課文,爲分析蘭芝形象奠定了一個較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在於知識點落實有些匆忙,沒有訓練學生的翻譯,都是直接點給學生的,而且知識點有遺漏的。下節課打算利用課件進行檢查和彌補。另外閱讀還是不夠充分,這樣就無法真正通過閱讀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通過反思,更加明確了今後備課的目標,那就是一定要讓學生在課上有收穫,而且也體會到了目標敘寫的重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更加用心的備課,爭取設計出更多的具有自己獨特教學思路的設計。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6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七課《船長》,是法國浪漫主義大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說。課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他的“諾曼底”號被 “瑪麗”號巨輪撞開一個大口子,情況萬分危急之際指揮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最後以身殉職的事。文章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內,如何引導學生把這麼長的課文學透呢?

我引領學生抓住“四道命令”、“一段對話”、“三個場景”、“一箇中心”去學習這篇課文,感覺效果不錯,在有限的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首先,在第一課時,我已讓學生充分去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要求,並對課文內容比較瞭解,還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這些要點。第二課時,我就緊緊圍繞這些要點展開引領學習。

一、“四道命令”

1.“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後,必須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其實船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他把自己給忘了。)通過反覆誦讀、品味。學生感受到哈爾威船長在危難之際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同時,從他的命令中還能感受到哈爾威船長以身作則、臨危不亂的可貴品質和幫助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主人公的特點躍然紙上。

2.“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這是一道威嚴的命令,一方面體現了哈爾威船長同情、保護弱者的人道主義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哈爾威船長行事果斷,雷厲風行的作風。在當時那種混亂不堪的情況之下,發出這樣的一道命令,既震懾了一些自私自利之徒,更感動了絕大多數的人,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充分體現了哈爾威船長是一位指揮有方的優秀船長。

3.“快救克萊芒!”(克萊芒是個見習水手,他還不過是個孩子。)這道命令不僅折射出哈爾威船長的人性之美,反映了他在如此危急時刻,仍一心想着他人,也照應了上文的“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這句話。真不愧是大家之作。

4.“動作再快點!”正是哈爾威船長關心每一個人的體現,是他在與死神搶時間搶速度。

二、“一段對話”

通過多元朗讀,同學們感受到了船長的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細緻入微、堅決果敢、指揮有方,這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更是一段傳神的對話。

三、“三個場景”

1.課文第二自然段所描寫的船上混亂不堪的場景。這一場景的描寫,一方面反映了當時船上形勢之危急,災難之嚴重。另一方面,船上人們爭相逃命的情景也與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沉着鎮定地指揮救援工作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彰顯了哈爾威船長的高大形象。

2.課文第二十五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工作場景的描寫。他沉着鎮定地指揮着全船人展開自救工作。以身作則,領導者全體船員幫助乘客脫險。還有力地控制着整個船上的局面。危難之際,忙而不亂。這真是一位指揮若定、叱吒風雲的船長!

3.課文第二十九自然段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場景的描寫。這一場景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哈爾威船長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同時,我們也彷彿看到了哈爾威船長那種視“諾曼底”號爲自己的生命,誓與輪船共存亡的英雄氣概。這真是一位頂天立地、有情有義的船長!

四、“一箇中心”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高度讚揚了哈爾威船長偉大的一生,給文章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爲一名英雄的權利。”“又一次”說明有許多次,可見,每當危險來臨之時,哈爾威船長都是這麼做的。“英雄的權利”不是爲自己名垂千古的權利,更不是爲自己謀取利益的權利,而是每當危險、災難來臨之時,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亡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權利。哈爾威船長無愧於英雄的稱號。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老師敢於真正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適當引導、點撥,學生也能把文章學透、學好。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7

我在教學《玲玲的畫》這篇課文時,抓住主線教學,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着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的主要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老師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雲見般明瞭。

抓朗讀,讀中體會,體會中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緊跟“讀(走進文本)——多形式的悟(理解文章)——再帶着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孩子們的表現特點,設計了多形式的讀,使學生讀得“愛不釋手”。

聯繫實際,使“難點”的堡壘不攻自破。在學生聯繫實際談感受到過程中,其實正是他們對文本所體現的啓發達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8

今天聽了一節課之後自己又上了《松鼠和松果》,通過兩堂課的對比,進行了一些思考:一、板書設計重點突出

板書設計的形式之多已經無需多說,我個人覺得板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於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而形式只是其外在的表象形式罷了。

一、生字教學要紮實有效

在生字教學中我做了三張幻燈片,第一張帶有拼音的單個生字,我這樣教學,請小朋友自己和生字寶寶打招呼,之後請小朋友說說你在讀的時候覺得哪些是需要提醒同學的,並叫學生這樣說話:我要提醒大家“眨”是翹舌音,請大家跟我讀zh——ǎ——zhǎ。全體小朋友跟讀。在這個環節之後,又讓個別學生做小老師領着讀,最後全體齊讀。第二張幻燈片是帶有生字的詞語,主要是讓學生在語言情境中認字,並結合詞語理解字義。請學生自由讀——指名領讀——教師範讀等形式鞏固。

第三張幻燈片是去掉拼音的單個生字,我請學生同桌互相說說你用什麼好方法記住他們?在學生充分說了之後指名交流,挑選有代表性的重點講解,主要在方法的指導:比如兩字相加成一個字,耳加總就是聰;話與活比較換了偏旁;聰減耳就是總;遇到不會用方法的字,就對小朋友說請你伸出手寫一寫,這也是一種好辦法。通過三章幻燈片的學習,層層遞進,從字音到字義到字形,相信通過這樣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應該是比較好的。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9

《伯牙絕弦》是國小六年級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裏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寫照,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嚮往這份美好……

本文是文言文,是學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對於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先把課文的字詞理解了,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再進行對“知音”的解讀。

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思考,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後花了一定時間對課文進行熟讀,瞭解故事的大概,在這基礎上,引出問題,從而探索課文。

古文教學,本人覺得朗讀是一大特點,因此,教學中,注重了朗讀。理解課文我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是對難讀的三句話:“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進行了指導,目的是爲了學生在朗讀古文時能注意停頓恰當,讀出古文的韻味來。在理解課文時我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也注重了指導朗讀。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讀出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幸福;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着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在教學尾聲之時通過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試着背誦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聲裏還會有哪些場景?能照樣子說上幾個動人的場景嗎?”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鍾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着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一堂課下來,首先一點,覺得在對古文的朗讀指導中,還欠缺教學方法,學生可能是把古文給讀正確了,讀順了,但古文的韻味還沒讀到位,應該在教學中慢慢滲透;其二,在理解課文時,對課堂中生成的關注度還不到位,有時,忙於趕時間,就匆匆過場,這可能跟自身的素養有很大的關係。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今後,要在自己的課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同時也希望同行們能多提寶貴意見。

。審視自己的這堂課,有着點滴收穫,也有些許不足,總結自我以待提高,反思自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每次面對新的文本,我首先考慮的不是設計,而是反反覆覆地對文本進行透視: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了發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俞伯牙善於鼓琴,鍾子期善於悟琴,伯牙以子期爲知音。後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於這個傳說,人們把非常瞭解自己特長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文言文,學生初次見識文言文,對於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這篇文章提出了兩個學習方向:一是學會藉助註釋和字典等工具書進行自主學習,理解文意,同時指導學生感悟文言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後隱喻的涵義——子期一死,伯牙爲何摔琴?因爲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也不必再來鼓琴。

閱讀這個文本,“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是一場人生的悲劇,是一個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嘆息,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嚮往這份美好……

對於文言文的朗讀問題,我考慮到學生只是通過教師範讀的聆聽是無法準確感受文言文朗讀的音韻與節奏,爲此通過課件把朗讀節奏的劃分展示出來。同時課件的主體內容力求恰到好處地點撥學生、啓發學生,不求花哨而求簡潔明瞭,在課件中我把每個關鍵環節的語句、字詞通過動畫出示和顏色的變換達到提高學生認知的情緒。在教學尾聲之時通過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可以說課件的運用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這篇課文本來的教學思路我從閆學老師的課堂實錄上有所借鑑,但是畢竟東西不是自己的,用着也不順手,總是不能把那話說利索。但我有個習慣,備課的時候多寫幾次教案,哪怕是重新抄一份也好,因爲每次都能有新的靈感加進來,幾易其稿,索性徹底改爲自己的東西了,這樣才舒服。經過於老師的反覆斟酌,在多個環節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使得在教學中顯得整堂課環環相扣,緊扣中心而又層次分明。充分的準備使自己能對課上的每個環節爛熟於胸,所以便於在課上隨機地改變取捨的方向,保證了課堂質量的完整和流暢。

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討論,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時,我以“說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爲一個有名的音樂家,爲什麼在事業最頂峯的時候不再彈琴了呢?老師相信繼續學習課文大家就會對“絕弦”這個詞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一個問題激疑,設置懸念,之後在理解完課文後再向學生提問:“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

教學中,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我也注重了朗讀的結合體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着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

教學中,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爲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着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學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課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覺進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教學中,追求本色語文,紮實、有效地體現語文課所承載的內涵。不走過場,不耍花架子,滲透對文本閱讀和理解的能力方法的指導,不僅僅說清楚,也要能準確地翻譯過來。爲此,在課前我爲每桌都準備了字典等工具書,真正讓學生在自學文章的句子時能沉下心來,進入文本閱讀,體現語文學習的效果。

與學生配合交流愈發成熟自然,是我在這堂課中的一個收穫。我能真正走進學生當中,課前與學生親切、隨意地交流,和學生共同進行古詩背誦競賽,完全打消了學生因爲臨時抽班級而產生的陌生感,使得課上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新”語文老師給他們上的課中。學生們的素質也是很高的,課堂上他們都能積極參與到誦讀、體驗、對話、聯想中,恰倒好處地配合着我,也給了我極大的信心。

但是認真總結這堂課的教學,還有着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我進一步努力提高:

學生初識文言文,朗讀不是很到位,我的範讀起到了引領的作用,但是在範讀之後,沒有引導學生把朗讀的節奏在書上劃出來,在學生朗讀的時候,個別不到位的斷句也沒有及時指出。種種原因,使得在後面的學習中仍出現了有朗讀不準確的現象,如果做到了以上這些,就能很好地避免學生斷句讀錯的現象了。

課堂調控的能力有待於加強。當學生髮言不是很充分的時候,我的過渡語言沒有很好地激發起學生回答的慾望,隨機應變能力不夠,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熱情,使得課堂上學生髮言略顯集中,關注了一部分學生,但也忽視了一些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學語言的精練需要進一步提高。個別的時候,我的語言還有些碎,沒有達到最凝練的效果,影響了課的精彩。

因爲是新的授課形式,無法提前佈置學生準備,所以學生對伯牙子期的相關閱讀鏈接無法通過自主預習做到,我在教學設計中曾加進了延伸閱讀一方面內容,由我給學生講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作短歌悼念並決然摔琴的一段故事,同時給學生深情朗讀博牙所做短歌,讓學生更進一步感悟“知音”情深,理解“伯牙絕弦”。但可惜因爲時間的關係,在授課結束之際,我不得不忍痛割捨。沒有讓學生由文本瞭解更多的知識,這也是我本節課的一個遺憾。

課堂上我比以往表現放鬆了許多、灑脫了許多,懷念李玉學老師,是他的多次指點讓我懂得了男老師上課就要有一份瀟灑勁、一份精神氣。課堂上我比以往講話自如了許多、清楚了許多,感謝以前曾經爲我指導課的盛華、崔繼明等老師,是她們讓我記住了備課不要放過每個細節,包括一句評價學生的語言也要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我比以往自信了許多,感謝於曉冬老師,是她的精彩設計、耐心指導、持久鼓勵,讓我在教學中有了更好的表現。

“好上課——上好課——課上好”,是我教學的追求,我會繼續努力。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10

緊張激烈的賽課終於結束了,有點兒如釋重負的感覺。不過仔細回味從準備這堂課到上完這堂課的過程,收穫真的很多。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感到比較滿意的地方

1、新課的引入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一個好的引入應該是一節好課的必要條件,所以這個引入至關重要。在引入環節,我思考了好多種引入新課的方法,不過最終還是定格在了賽課使用的這種方式上。首先給同學們播放劉翔在20__年雅典奧運會上創造奇蹟的精彩瞬間,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然後指出“在田徑運動會短跑比賽中,人們最關心的是誰得冠軍;人們外出旅行時,總是希望選擇便捷的交通工具儘快到達目的地;軍事上總是希望導彈、作戰飛機能夠飛得快些......”事實上,在實際生活中,物體運動的快慢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那麼,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課,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2、啓發學生通過體驗、討論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的概念,突破了速度概念的建立這個難點;

雖然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認識,但是如何科學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入手,正確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則是本節教學的核心問題,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在本節教學中首先從比較物體運動快慢入手,讓學生認識到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是有實際意義的,並逐步引導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實例的分析使學生了解人們是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在這個基礎上,再通過討論引出速度的概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就會比較容易理解,有效地突破了這個難點。

3、通過“嘗試練習——總結方法——鞏固練習”這樣的流程,有效鞏固了速度的計算這個重點;

利用速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是本節課的重點。不過學生剛學完《歐姆定律》,對物理計算題的解法大致瞭解,所以可以放手讓學生嘗試練習速度的計算,然後及時給予反饋,再引導學生及時總計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步驟,最後再進行鞏固訓練。利用這樣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們的印象會比較深刻,對教學重點的強化有一定的效果。

4、自主開發小實驗,有效突破了“頻閃攝影”這個難點

“頻閃攝影”雖然是課本“想想議議”的內容,但卻向學生講述了一種研究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所以應當引起重視。查閱了很多資料都對“頻閃攝影”做了淡化處理,基本都是隻講述了兩張網球運動的頻閃照片,我個人覺得這樣處理有點略顯單薄。所以我在“頻閃攝影”這部分自主開發了一個小實驗“模擬頻閃攝影”——利用八年級上學期同學們學過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機的內容,通過每相隔一定時間睜開一次眼睛觀察斜面上小車的運動情況來模擬整個頻閃攝影的過程,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了頻閃攝影這種研究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同時利用這個簡易的小實驗很好地突破了這個難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需要改進的地方

1、整個教學過程中聯繫生活實際的內容涉及較少

速度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而且物理又是一門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的課程,所以應儘可能多的設計一些與生活實際有緊密聯繫的內容進行知識的拓展,開拓學生的思維。

2、三維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貫徹不到位

現在的教學設計主張的是三維目標,對於知識與技能和過程與方法的執行,教師都能做的比較到位。但對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貫徹往往會打折扣。對於賽課,專家們在評課的時候其實往往也就着重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實施,用以區別賽課的等級。所以,要將這種意識貫穿到自己的每一堂課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中彰顯出真功夫,而不是一時之功。如果再上一次這堂課,可以以“龜兔賽跑”的故事作爲結尾,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育學生“恆心+毅力=成功”。

3、調節課堂氣氛的能力有待提高

這是我第一次用完全陌生的學生上比賽課,內心深處多了幾分忐忑。畢竟對學生不熟悉,也擔心學生不配合。事實上我的擔心是多餘的,真的很感謝七中八年級(1)班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帶給了我這樣一份美好的回憶。但聽了同行灣中龍旭老師的課後,我還是覺得在調節課堂氣氛上要向龍旭老師好好學習。

反思寫完了,我也好像重新做了一遍學生,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發現了自己的成長印跡。在漫長的歲月中,我相信點滴思考必成經驗小流潤澤我的教育生涯。接下來的教育之路上,我一定會繼續加油!最後,衷心感謝評委們的辛苦付出!謝謝!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11

《讀數、寫數》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2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我最滿意的地方是學生原有的有關數位和讀數、寫數的知識基礎比較紮實,教學很順利,和我的課前欲設基本吻合。於是我把重點放在了知識的拓展和提升上。最後我利用課前學生自制的數位表和數字卡片進行練習鞏固。在此我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首先讓學生在數位表上擺出我說的數字,他們各個躍躍欲試,興趣盎然,就連平時不愛發言的孩子也高高地舉起了手,並且正確讀、擺出了數,看到他們臉上甜蜜的微笑,我真的好高興。

不夠好的地方:

一、提問時語言不夠規範

如在讓學生一根一根數小棒,數夠10根,引導他們說出10裏面有多少個1時,我應該問:10根小棒裏含有多少個1根?這樣學生會很明白地說出10裏面有10個1.而我問的是:10根是多少?這樣就比較含糊.

二、板書不夠規範

在板書數位順序表時,應該板書成:十位 個位,而不應該板書:十 個,這樣的話,學生會把數位和計數單位搞渾的.

三、在練習時讓學生先寫數後再讀數可能會更好,學生通過觀察計數器更直觀的將數寫出來 ,然後再進行讀數。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的課題新穎,引人從課題着手,學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話題:如:晚上怎麼會有太陽?晚上的太陽指的是什麼?是誰發明了晚上的太陽?晚上的太陽用來幹什麼......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讀書慾望。

在學生自讀課文第一段後,引導學生簡單介紹課前搜索到的愛迪生在科學上的巨大貢獻,從而更好地瞭解愛迪生,結合課外知識介紹急性闌尾炎的知識,想象在這種情況下不做手術的後果,加深學生體會,指導有感情朗讀。

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油燈的光線很暗”,結合“猶豫”請學生想象醫生在猶豫些什麼?動作演示“爸爸無可奈何搓着手”,扣住“一分一秒、手心攥出了汗水”體會愛迪生的焦急。想象爸爸和愛迪生當時在想些什麼?心情怎樣?結合“媽媽痛苦地呻吟”來體會當時情況的緊急和糟糕。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重在自悟。接着我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先立足於學生自己體會感悟,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愛迪生想出了一個怎樣的好辦法?”引導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先讀有關句子,再說說體會。在全班交流時,扣住“眼睛一亮”、“醫生的搖頭”體會愛迪生想出了好辦法,可醫生卻還不明白,間接襯托出愛迪生的聰明。我預計學生對愛迪生想出的方法並沒有深切的體會,因此我藉助多媒體,播放當時情境,來體會簡易手術檯前的一片光明,進一步感受愛迪生的善於思考。

抓住“媽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請學生想象此刻媽媽最想說些什麼,來體會媽媽以有這樣的兒子引以爲豪,理解愛迪生所說話中第一個太陽是指白天生活中能發光的太陽,聯繫下文理解晚上的太陽是指“電燈”,結合學生回答及時點明課題。扣住“一本正經”“真的”引導學生體會正是因爲愛迪生從小就善於動腦,並且一直這樣去做,長大才能有偉大的發明創造。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13

國中語文教材中,小說教學,因其內容的豐富、情節的曲折、形象的多異、主題的潛蘊性等特點而呈現教學的多樣性。我是如下進行《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

一:從標題上看,討論主要人物。

討論前,教師提示:如何判定一個人物是否爲主要人物呢?1看人物着墨的多少2看人物在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3看作家的創作意圖。這種帶着一個主問題進行閱讀的方式叫做尋讀,尋找發現,大家開始閱讀,發現後做好記錄,然後分組活動。並確定發言人。

學生尋讀課文。開始思考批註。

教師歸納小結。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這樣出現的,一是全家人的談話,二是插敘介紹,三是在遊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則是菲利普夫婦。

二:于勒雖然不是小說的主要人物,可老師感覺于勒這個人物在文中無處不在。大家的意見是怎樣的?從文中尋找信息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尋讀課文,整理相關信息。

相互交流,明確:于勒顯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運決定着菲利普夫婦的變化,並在他們一家中佔據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瀾。他是小說的線索人物。我們帶着第一個問題閱讀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小說的線索,這就是尋讀的效果。

理讀,體會精妙構思

剛纔我們一起弄清楚了小說的線索,下面請大家據此梳理本文的情節,對課文進行梳理式閱讀,就是理讀。並通過理讀情節,各提練一個字概括情節內容:

從課文順序上看:[盼]于勒——[趕]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

從小說情節上看:[趕]于勒——[盼]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

三:作家爲什麼作這樣的安排情節:①爲什麼將“趕于勒”以插敘方式安排?②爲什麼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這樣設計:于勒來過幾次信,再以寫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嗎?改後效果有什麼不同?

相互交流,一人發言,其它同學可作補充。討論明確:①巧設懸念,開頭反覆渲染盼歸的氣氛與心情,埋下伏筆;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構成情節的曲折美,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這個道理。③安排船上相遇給人物亮相提供了一個特有的展臺,更能體現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具有一種較強的諷刺意味。

四:對人物的描寫中,哪些詞句最有表現力。抓住這些具有表現力的詞句評說人物形象。

1、品讀示範: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趕緊”,“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低聲”等詞語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2、學生讀句品析,評說人物形象。

3、教師小結:通過品析,我們看到了一個唯利是圖,虛僞,自私冷酷的形象,他們以貧富爲兄弟相認的原則,在他們眼中,情不如錢!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14

拿破崙是歷史最富傳奇色彩也是最富爭議的人物之一。當教學完《法國大革命》這一課之後讓我得到了一個機會:如何讓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回顧本節課,針對九年級學生接受能力,我設計了三大板塊讓學生認識拿破崙:(一)拿破崙帝國的建立;(二)拿破崙法典;(三)拿破崙戰爭。在每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定的問題讓學生能很好地獲取有用信息。如:

1、拿破崙爲什麼能夠充當資產階級及手中的“寶劍”?

2、爲什麼拿破崙說:“永不湮沒的是我的法典”?

3、閱讀相關拿破崙的材料,說說他早期戰爭勝利的奧祕及後來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在整個質疑學生的同時,爲了張揚學生的個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運用了討論法,啓發學生感悟拿破崙。

一節課下來,當要求學生完成“如何評價拿破崙”。這一作業時,卻發現了問題:學生們往往對拿破崙的軍事成就津津有樂道,對拿破崙的評價也是心中自有一杆秤。但是,如何像歷史學家一樣,對拿破崙作“專業”的評價呢?經過反思,我就只挑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來講:

評價歷史人物的前提是正確認識個人與時代的關係。任何偉大的歷史人物,歸根結底是時代的產兒。總和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相聯繫。偉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能正確分析當時的社會矛盾,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引領或緊抓時代的主題。評價歷史人物,就是要分析歷史人物的言行對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和影響歷史發展趨向所起的作用。在當時的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之間的鬥爭,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在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你死我活的鬥爭中,法國的資本主義迫切需要一把“寶劍”。

抓住這一主題,故而上課時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如拿破崙爲什麼能夠成爲“寶劍”(即傑出的個人才能,深受啓蒙思想啓迪)?拿破崙如何像“寶劍”一樣維護資產階級利益(頒佈法典,用法國革命的思想武裝軍隊,傳播法國革命的理想)?拿破崙這把“寶劍”如何又因爲背叛法國革命的原則而鋒芒不再?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明白,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當然歷史活動的主體是人,歷史活動自然會受到人的天賦、性格、意志、品質的影響。但是經過教學卻發現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誤區正在於太感性,過分看重個人的天賦、性格、意志、品質等對於歷史人物活動以及這些活動結局的影響,國中生更是如此。

具體到課文中的拿破崙,學生往往會將他的成功歸結爲他的天才。其實,這能部分解釋拿破崙爲何成功,卻根本無法解釋拿破崙爲何失敗。針對這個問題,我當時在課前或在課堂上精心設計一些環節,如拿破崙的學生生涯卡片、拿破崙的名言、拿破崙對法典的評價資料、拿破崙的演講影視資料等來凸現拿破崙的勤奮、堅強、博學、愛國、激情和遠見,展示出歷史發展的主動性、複雜性和豐富性;但與此同時,我還應注意不能過分誇大這些因素的作用,而應該處處強調拿破崙與時代關係這個更爲本質的問題。這樣對這節課加以修繕,就使這節課更是既有血有肉,也有筋骨,骨肉相連,富有濃厚的歷史氣息。

上完此課,既教會學生,又使自我受益匪淺。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15

六年級的學生對於太陽系的認識並不是空白的,他們能說出太陽是恆星,能說出太陽系的幾大行星,甚至個別學生還能說出更多的知識。但大多數學生對太陽系的認識是模糊的,淺意識的,尤其對於太陽系其他天體的組成、行星的大小、位置排列等,更是知之甚少。通過本課教學,通過建模活動,使學生建立對太陽系的完整認識,並在建模過程中,認識到太陽系的遼闊,宇宙的浩瀚。

對於太陽系的組成,學生知道八大行星,有的還知道它們離太陽的遠近排列順序,還知道冥王星被降級爲矮行星了。我們教學時,應重視這些信息,不要將學生當成一張白紙,應在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因此,教學中,對於學生已知就不再強調,對於學生知之甚少或有疑問的,進行補充說明。比如,冥王星是矮行星,那有多少矮行星?這是學生感興趣的,可以告訴學生有四個矮行星(冥王星,查龍星,齊娜星,穀神星),可以激發學生課外搜索相關信息的興趣。整個教學中,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體的簡單介紹,結合圖片或視頻媒體加以說明,就比較形象生動,易於學生理解了。對於太陽系成員更多的信息,讓學生課外再蒐集,待單元教學結束時進行小結交流,課堂上就不再一一詳細介紹了。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16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認識年、月、日,並明白他們年、月、日之間的關係。教學重點是認識年、月、日,並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教學難點是掌握決定平年和閏年的方法,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帶着問題看幻燈片(一年有幾個月?每月有幾天?並把每月的天數填寫在書上)進行自學,之後進行反饋,歸納出:一年有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爲什麼會用28天和29天之分呢?讓學生小組討論,得出平年和閏年的概念,能被4整除的年份就是閏年,告訴學生通常4年裏有一個閏年。大月和小月的記憶用一個拳頭法,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有些學生還是不感興趣,於是我採用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忙他們記憶,這一資料本來很枯燥,但透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兒歌也是一種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更貼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因爲兒歌記憶既簡單又便於記憶。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17

《0×5=?》這一課是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乘法”中有關0的乘法教學。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1、探索並掌握“0乘任何數都等於0”這個規律。2、根據這個規律,掌握乘數中間有0和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畫了5個盤子,每個盤子裏有3個蘋果,問學生一共有幾個蘋果?用乘法怎樣列式?然後擦掉一個蘋果,剩兩個蘋果,再問學生一共有幾個蘋果?用乘法怎樣列式?……直到盤子中一個蘋果都沒有。然後讓學生計算 3×5=,2×5=,1×5=,0×5=這幾個乘法算式,並讓他們根據乘法的意義來找規律,說明0×5爲什麼等於0?讓學生明白“0×5表示0個5相加,也可以表示5個0相加。0個5相加是0,5個0相加也得0,所以0×5=0”。講到這裏,有的學生說“5個盤子都是空的,一個蘋果都沒有,當然0×5=0”。當時,我就覺得孩子們根據教材中的實際情境再結合乘法的意義去理解爲什麼0×5=0,比老師單純地利用乘法的意義去講解,學生應該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對他們的說法我給予了極大的肯定和鼓勵。

在探討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算式時,我逐步引導讓學生自己比較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算式的積有什麼不同,讓學生能正確處理乘數中間的0。探討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時,我讓學生小組交流自己的算法,然後比較怎樣算最簡便。最後我加以小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最簡便的算法。練習中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算法,還讓學生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美中不足的是,在最後的練習中,由於自己的疏忽,解答題的問題出現了問題。這讓我非常自責,不過整體還是挺好的。

北京歡迎你教學反思 篇18

本課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光與色彩》單元中的最後一課,綜合了光的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識。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解釋光的色散現象是教者要重點考慮的。本課由陽光的色散、單色光的合成、光與色彩的關係三部分內容組成。光與色彩的關係要用到玻璃紙,跑了許多地方也沒買到,只好將這一部分內容另做安排。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讓學生提有價值的問題,並嘗試自己解決。在日常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會提許多問題,但提到點子上的問題很少,科學研究本來是一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提問題是科學課訓練的內容之一,本節課中,我試圖以多種方式來產生問題,以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學會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去研究。

二是重視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在分析教材時我發現教材中並沒有出現三棱鏡的圖案,編者爲什麼沒有安排呢?我想編者的意圖是強調科學知識就在生活之中,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備課時在課堂的導入環節,實驗材料的準備、課後的延伸等方面都我努力貫徹這一思想,便於學生課後自己尋找材料做近一步研究。

三是注意實驗設計的層次。一節科學課的實驗往往不止一個,怎樣做到各有側重,主次分明是每一個教師應當考慮的。這節課我設計了五個實驗。吹泡泡一是爲了活躍氣氛,二是便於學生直觀想像空中的小水滴。噴水造彩虹是重現生活中彩虹,讓學生知道自己會造彩虹,水中的鏡子造彩虹是較長時間的觀察彩虹,用三棱鏡看是便於學生更仔細地研究。單色光的兩個合成實驗一個是驗證牛頓的發現,一個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每個實驗的目的不同。

在科學教學中,當學生把探究作爲一種學習的需要,逐步成爲學習的行爲習慣時,課堂教學就會化被動爲主動,學習就會成爲學生的一種內驅動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