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教學反思(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58K

馬教學反思 篇1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在一些環節上沒有深度,只停留在表面。這是自己沒有很好的去解讀文本。最初讀文本時我沒有一點感覺,通過不斷的閱讀,查閱資料才確定了教學環節,但沒有準確的定位,沒有把作者布封的情感融入到語言的賞析當中,僅僅是一帶而過。

馬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在課堂中所表露出的問題都體現了我自身素質的不足,所以提高自身素質,給自己充電已迫在眉睫。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同時應更多的關注理論書籍,以提高理論深度。在平時上課過程中都應注意教師語言的提煉。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在一些環節上沒有深度,只停留在表面。這是教師自己沒有很好的去解讀文本。最初讀文本時我沒有一點感覺,通過不斷的閱讀,查閱資料才確定了教學環節,但沒有準確的定位。沒有把作者布封的情感融入到語言的賞析當中,僅僅是一帶而過。在課堂上我還習慣去重複學生的話,這不但沒有一點效果還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而重複學生的話,往往是由於我不知該如何評價學生的發言也不知該如何有效的連接下面的內容。試想如果把我重複話語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品讀語言那不是更好嗎?

在課堂中所表露出的問題都體現了我自身素質的不足,所以提高自身素質,給自己充電已迫在眉睫。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同時應更多的關注理論書籍,以提高理論深度。在平時上課過程中都應注意教師語言的提煉。

馬教學反思 篇2

我設計這篇文章教學過程時,力求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讓學生在品讀文本語言的過程中從馬的角度、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思考。通過想象“家馬與野馬相遇會聊些什麼”再次品味家馬與野馬的不同。然後遇到其它一些動物聊聊“是人工美還是天然美”,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認識、平時生活的體驗來發表自己對人工美與天然美的看法。

教完布封的《馬》,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不對勁在哪裏呢?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原來布封是一位人文主義思想的宣傳者和繼承者,《馬》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它的人文主義思想。而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沒有充分挖掘,準備不夠,致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淡化了。

我設計這篇文章教學過程時,力求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讓學生在品讀文本語言的過程中從馬的角度、作者的角度、自己的角度思考。通過想象“家馬與野馬相遇會聊些什麼”再次品味家馬與野馬的不同。然後遇到其它一些動物聊聊“是人工美還是天然美”,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認識、平時生活的體驗來發表自己對人工美與天然美的看法。

馬教學反思 篇3

法國作家布封的《馬》無論從結構上來說,還是從內容上來說都是較淺顯的。作者通過寫人工馴養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比較,表達了對前者馬的同情及對後者馬的欣賞。一節課的容量很單薄,那怎樣把這節課上得既有語文味又豐厚呢?

一、導入。可以讓學生說說關於馬的成語和俗語。這一環節較簡單,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緊扣本課的描寫對象馬,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 默讀課文,整體感悟。1、落實生字詞。本課生字詞很多,對於七年級學生而言,有必要落實。2、找出兩種不同狀態下馬的特徵。3、找出作者對這兩種馬的感情傾向。

三、 欣賞評價1、那你喜歡那種馬呢?爲什麼?讓學生參與評價,融入文本的感情。2、如果讓這兩種馬在現實生活中不期而遇,它們又會有怎樣的交流呢?3、提升本文的主題。動物也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善待它們,與它們和諧地生存在地球上。

四、拓展延伸。請欣賞樑曉聲的《如果我爲馬》,並請依據文章的開頭接下去仿寫:

“是的,如果在對 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麼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爲……”

設計構想:本課較簡單,對於學生很容易掌握的知識,教師沒有必要翻來覆去霸佔着課堂講個不停,要把話語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享受自己摘果實的樂趣。在欣賞評價環節,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談談對馬的認識,可以自然而然對馬滲透自己的情感。從而得出了本課的主題:人類應該善待動物,與動物和諧共處。

馬教學反思 篇4

文章除主線清楚,脈絡分明。圍繞“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善意的謊言被揭穿的過程,展現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靈外還具有語言簡樸的特點,主要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的品德。我在教學中力求讓學生通過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靈,體會“我”對青年的感激之情。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首先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按照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個中心問題,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建議讓學生選擇從“我”的角度說,也可以從殘疾青年的角度說。爲了進一步理解課文,我讓學生了解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麼。因爲“別餓壞了那匹馬”既是課文的題目,也是推動故事發生的關鍵句。文章用“別餓壞了那匹馬”貫穿全文,起到了層層推進的作用。最後,課文中有不少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的語句,集中表現了人物的美好品質。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這些句子,然後用心讀一讀,想想自己爲什麼感動,或者是說說自己從中體會到人物什麼樣的品質。

馬教學反思 篇5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略讀課文《別餓壞了這匹馬》,這篇課文是我們通過集體備課後我按照要求上的一節課。教師完全放手,整節課以學生爲主,教師爲輔,其實這種說法和做法大綱一直是這樣要求的,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卻不多。課前我總結了前一篇課文的學習方法,然後對學生說假如你是一名老師,你要讓學生弄懂哪些問題。怎麼才能讓他們弄懂。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然後分小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小組相互提問解答,把不能解答的問題由小組長寫在紙上,然後集體來討論。

前面幾個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討論的也很激烈,自己解決了不少問題。看着學生在書上的批註,我感到很滿意。可出現的問題是在集體討論上,一個學生提出了不解的問題,有同學幫他解答,在這個過程中,我充當了不光榮的“第三者”橫擦一腳,學生的鼻子又被我牽着走。

學生回答後,我又引着他們回答,沒有真正的放開,沒能達到集體備課時要求的個目標,效果。課後,我們年級組的成員在一起討論、反思,他們告訴我,我的引導要讓學生來問答,學生問,學生答,讓他們思考,交流,甚至是爭辯,最後得出結論。而不是我去引導問答,我就缺少了這樣一個一問一答個過程,所以課堂少了那麼一點光環。是啊,這樣的課堂才真正是學生的課堂,才真正的是自然生成的課堂,充分發揮了互助小組的作用,讓學生學會合作.雖有遺憾,但也有讓我感到得意之處。在課文的最後,我認爲進行小練筆的時機已經到了,我接着學生的話,讓學生續寫了一個場景,引:小作者扭頭衝了出來,偎在殘疾青年輪椅邊,他沒有哭,他在想_______,______。“情動”而“辭發”,在短短五分鐘內,學生髮自內心的話語非常非常的感人,當場讓幾位學生讀了他的小筆,集體幫他們修改,效果很好。

夜已深了,我打了個哈欠,睡吧!明天要用十二分熱情迎接如花的笑臉。

馬教學反思 篇6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讚揚了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感激之情。

由於課文的結尾還可以讓學生有暇想的餘地和想象的空間,因此,我讓學生用寫續寫的方式嘗試展開想象的翅膀,幫文章編一個結局,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們交上來的續寫結局可以是五花八門,有說作者長大以後,重新回到故地,希望能見上殘疾青年,當面感激他,可惜從殘疾青年妹妹的口中,知道殘疾青年已經去世了,這給作者留下了不少的遺憾。有說作者學成歸來,重新來到故地,見到殘疾青年,給殘疾青年誠心的致謝,並想方設法改善殘疾青年的生活,使殘疾青年過上幸福的生活等。

馬教學反思 篇7

《東施效顰》是一篇寓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領悟主旨,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做到熟讀成誦。教學目標設計爲背誦全文、正確理解本文的寓意。在教學後,進行反思,發現一些問題。

在教學處理上,過於保守。本節課我還是把教學重點放在當堂背誦上。只重視了記憶性學習、理解性學習,忽視了創造性的學習。在教學中我沒有給學生營造表現個性想法的機會,也沒有放手,整個教學過程都在我的控制下進行。沒有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學生的創新素質沒有得到鍛鍊與提高。在教學中我們卻實應該教學生自己去學,引導幫助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去研究去探索,從而真正理解知識、把握運用規律,體驗道理,增長見識和才幹。講課是一種幫助方法,營造機會、提供信息也是一種幫助。該讓學生講時就讓學生講,該讓學生研究發表意見的時候就學生研究去說,老師要敢於放手、善於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造。

此外,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習目標不夠重視,展示目標時間太短。備課時備學生備得少,分析學生分析少。

在今後工作中,多學習課程標準。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理論中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

馬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採用“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饋測試”等流程

一、重視情境創設,讓學生經歷求知過程。本節課引入問題教學的模式,其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積極投入到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中,通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深層次參與。

二、有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課堂教學效益。在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猜想、概括等活動後,用幾何畫板演示角平分線上的點運動時,該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的變化情況,進一步體會變化中的規律並快速反饋出相應的結論,爲下一步的命題的歸納與概括、證明奠定基礎。課件的動態演示,對抽象思維能力偏弱的學生有了更好的幫助,有效促進學生從直覺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

三、注重對學生數學課堂學習過程的評價,儘可能做到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發言。對正確的發言給予真誠的肯定,對不對的意見有意進行冷處理,創造機會讓學生去爭論。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敢說、敢議、敢評。不足是有時過於急躁,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

馬教學反思 篇9

函數是研究現實世界變化規律的一個重要模型,對函數的學習一直以來都是中學階段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函數的概念是學習後續“函數知識”的最重要的基礎內容,而函數的概念又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對它的理解一直是一個教學難點,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探索以及研究思路都是比較陌生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對以前學過的“變量之間的關係”的回顧與思考,力求提供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歸納、概括出函數的概念;並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辨析識別等加深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

函數是國中階段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函數,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從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出發,通過對一般規律的探索過程,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概念.又通過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的例題,進一步理解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概念,爲下一步學習《一次函數圖像》奠定基礎,並形成用函數觀點認識現實世界的能力與意識.

學生第一次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去研究一次函數的圖像,感到陌生是正常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函數與圖像的對應關係應讓學生動手去實踐,去發現,對一次函數的圖像是一條直線應讓學生自己得出.在得出結論之後,讓學生能運用“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很快做出一次函數的圖像.在鞏固練習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學生狀況,教學設計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如第一環節: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固然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但也可能容 易讓學生關注與代數表達式的尋求,甚至隊部分學生形成一定的認知障礙,因此該環節也可以直接開門見山,直切主題,如提出問題:一次函數的代數形式是y=kx+b,那麼,一個一次函數對應的圖形具有什麼特徵呢?今天我們就研究一次函數對應的圖形特徵—本節課是學生首次接觸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研究一次函數圖象和性質,對他們而言觀察對象、探索思路、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注意通過有層次的問題串的精心設計,引導學生觀察一次函數的圖像,探討一次函數的簡單性質,逐步加深學生對一次函數及性質的認識.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探索實踐活動中,促成學生對一次函數知識結構的構建和完善;在鞏固議練活動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本節課的重點是要學生了解正比例函數的確定需要一個條件,一次函數的確定需要兩個條件,能由條件利用待定係數法求出一些簡單的一次函數表達式,並能解決有關現實問題.本節課設計注重發展了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及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應用意識的培養,爲後繼學習打下基礎.

探究的過程由淺入深,並利用了豐富的實際情景,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一次函數就在我們身邊,應用非常廣泛.教學中注意到利用問題串的形式,層層遞進,逐步讓學生掌握求一次函數表達式的一般方法.教學中還注意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 根據本班學生及教學情況可在教學過程中選擇下述內容進行補充或拓展,也可留作課後作業.本節課的重點是要學生了解正比例函數的確定需要一個條件,一次函數的確定需要兩個條件,能由條件利用待定係數法求出一些簡單的一次函數表達式,並能解決有關現實問題.本節課設計注重發展了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及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應用意識的培養,爲後繼學習打下基礎.課設計注重發展了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及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應用意識的培養,爲後繼學習打下基礎.探究的過程由淺入深,並利用了豐富的實際情本節課的重點是要學生了解正比例函數的確定需要一個探究的過程由淺入深,並利用了豐富的實際情本節課的重點是要學生了解正比例函數的確定需要一個條件,一次函數的確定需要兩個條件,能由條件利用待定係數法求出一些簡單的一次函數表達式,並能解決有關現實問題.本節課設計注重發展了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及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應用意識的培養,爲後繼學習打下基礎.

馬教學反思 篇10

按比例分配是蘇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學生在此前已經學習了平均分、分數乘法應用題、比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學生解決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的基礎。國小生年齡小,平時接觸較多的是平均分的方法,所以在教學時我從平均分問題入手,然後導入到按比例分配。這樣導入,既體現了按比例分配的根源,課堂內容還由易到難,過渡比較自然,學生容易接受。本節課主要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及時反思總結,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例題時,我讓學生及時反思解決問題的步驟,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最後引導概括得出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基本特徵:已知總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的量。解題方法是:先求總份數,再求各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最後,用總量乘各部分佔總數的幾分之幾,求出各部分量。解題關健:把比轉化成各部分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教學中,不僅僅滿足於例題會解決,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解題方法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

二、變式訓練,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爲了讓學生的知識得到很好的鞏固,我安排了有梯度的練習。練習設計做到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例如,挑戰題: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頂角度數之比是2:1,求頂角是多少度?讓學生學會審題,找到三個角的度數之比,並能靈活運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題。這樣安排,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馬教學反思 篇11

抓住一個“讀”字,在讀中錘鍊語言美

《火燒雲》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課文描寫了日落時晚霞的美麗景象,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雲的範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豔。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着跑着” “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雲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

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雲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對本文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貫穿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自思、互相討論、大膽嘗試。通過教學,讓學生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也懂得美是要我們去發現的。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馬教學反思 篇12

《我希望有一枝神筆》是一首兒童詩。這首詩歌內容淺顯易懂,作者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了自己希望有一枝神筆能爲殘疾的西西畫雙好腿,爲鄰居飛飛畫架飛機,爲小鳥畫個溫暖的家,爲小樹畫個太陽和會下雨的白雲的美好願望展現了作者純真的愛心。

我備課中,想力爭實現閱讀教學中,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和創造潛能。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補寫、仿寫兩個不同層次的寫的訓練,使學生的語言得到訓練,思維得到發展,情感受到薰陶。

我覺得在自己的課堂實踐中,基本完成了我的教學目標,突破了教學重難點,達到了我預設的效果。

一、實現課內外相結合的大語文觀。

語文學習,不能只關注課堂上的40分鐘,要課內外相結合,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學習《我希望有一枝神筆》之前,我留了閱讀作業,請學生自讀《神筆馬良》一文。課上第一個環節就通過填空的形式,進行反饋,這樣安排,實現了課前閱讀的實效性,並與課堂學習緊密聯繫。學生課前通過閱讀,瞭解了馬良,瞭解了他一直用神筆幫助有需要的人,這爲學習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埋下伏筆。

二、激發學生想象力,訓練語言。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兒,要在學習中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從而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課上,我利用文中的擴點,開發教材,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體會作者關心周圍事物,瞭解他們各自的需求。通過不同層次的續寫,訓練語言發展思維,體現自己的愛心。

但是在自己的執教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課前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如:學生在每個小節的結尾處進行續寫時,不太會用“詩的語言”,所寫的內容不錯,但缺少語言的美。當時課上,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因沒有更好的教法,所以沒有特別進行輔導。現在,我想到,在學生續寫之前,有了要寫的內容時,老師應帶領學生一起寫一寫或幫學生一起改一改,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詩歌的語感,這樣可能效果會好一些。

馬教學反思 篇13

《魯班和櫓板》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創造發明家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啓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請楚,我立足於利用朗讀、觀察、動手操作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一、利用插圖認識櫓板

認識櫓板首先肯定是從課文中的插圖開始的,我利用插圖讓學生看看櫓板,而後從櫓板遷移到老艄公的表情,猜猜用這樣的櫓板來搖船輕鬆嗎?孩子們都可以從圖上看出用櫓板搖船省力多了!我就要求孩子找出課文寫船走得快的句子進行朗讀。

二、關鍵詞語品讀

在這之前,老艄公並沒有這麼輕鬆的,他用什麼搖船呢?搖得結果與現在比一比,怎麼樣呢?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來讀讀。學生又進入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抓住“十分吃力”“滿頭大汗”這兩個詞語來體會老艄公的累。魯班的愛動腦的習慣我是從兩個詞語來體會的,“盯着”“出神”通過這兩個詞語的表演與舉例,告訴學生只有動腦筋思考纔會學好知識,纔會有新創造。從“出神”再引出“眼睛一亮”,讓學生懂得是什麼東西讓魯班有了新的想法,有了新的發明的,學生很自然就想到了是鴨子幫了魯班的忙。

三、通過表演、化難爲易

第三自然段我先用圖片讓學生認識鴨子的“腳蹼”,然後邊說邊示範鴨子腳蹼撥水的樣子,接着讓學生走入情境:“現在你們就是那羣小鴨子,你們的手就是腳蹼,快來撥水吧!”學生用手做撥水的樣子,同時提醒學生把手並起來會遊得更快些(撥與劃的區別),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接着提高難度,請學生帶上表情,加上動作來讀這一小節,一次,兩次……學生的情緒高漲,在遊戲中將文本的朗讀提高到了一個層次。

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我接着提出魯班設計的“櫓板”是什麼樣子,你知道嗎?學生在理解第4自然段的基礎上通過讀、說(先……然後……再……)做等手段認識“櫓板”的樣子、體驗魯班製作的過程。(魯班看到鴨子用腳蹼撥水那麼輕快,“眼睛一亮,馬上找來一根粗木棍”,做櫓板的過程用動畫的形式放出來,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明白了櫓板的製作過程。接着我又安排了讓學生動手製作“櫓板”。力力求通過動手讓學生記憶“櫓板”的形狀,體會製作過程,激發學生去動手製作、創作的興趣。我再提出魯班爲什麼要把“櫓板”做成這個樣子。第三小節講鴨子在水中用腳蹼撥水的樣子,是魯班發明櫓板的關鍵之處,這裏我重點抓着“撥”體會魯班將“櫓板”製作磯成鴨爪樣子的原因。

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每一課時都應有寫字教學,因此我在教學生字時儘量注意做到加強板書示範,端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加強基本筆畫教學,指導運筆。採取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寫字的積極性。當然,在教學中仍有許多不足,今後還須多多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馬教學反思 篇14

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活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學生的思維纔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____,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 老師的語言也變成了:“____,你先來說說好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其次,合作在課堂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讓孩子們親身體驗角色,對感情朗讀課文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自由朗讀以後,讓大家都來體會別人是怎麼讀的,自己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把聽、說、讀、思、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讓孩子們融入生活場景中,自主學習,體驗閱讀的樂趣,體驗閱讀情感,獲得閱讀後的成就感,長此以往,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環節的設計值得商榷;指導朗讀時,教師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到位;課堂上的情感調控,對新的生成及時予以正確引導等。我將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加以完善和改進,讓學習過程真正成爲學生在情感體驗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