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77K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1

教材中的這首詩歌語言簡潔精練,意境清新明麗。通過衆多疊詞來描繪出了一副充滿生機的春景圖。適合我們的孩子。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通用17篇)

我這節課的課時目標其一是引導孩子們正確認讀十個生字。在教學過程中,我緊緊圍繞這個目標,通過讓孩子們藉助拼音,自己圈畫,比賽,開火車等多種形式,在加上美麗的花朵圖片生字卡來加強生字的記憶,既掃除了生字的障礙,同時爲我順利進行下一個目標打好了基礎。接下來的課時目標是藉助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春天景色的美麗。這也同時是本課的重點。爲了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在課前,我就加強了準備。自己先讀了幾遍課文,在我自讀的過程中已經被詩歌優美的意境和韻律所感染,而自我陶醉了。我發自內心地想把詩歌的美傳達給我的孩子們。於是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詩歌的朗讀指導。首先,我採用描繪一副春天美景的方法,引領學生自然地走進春意盎然的情境中,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想自己去讀這首詩歌,感受其美。然後,我們師生共同合作,一步一步的把自己融入到詩歌中。接着我讓學生讀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昇華他們的感情,自然引領他們說出自己對春天美的感受,我又隨時加入動情的描述,和孩子們陶醉在春天的氣息中,接下來,我推波助瀾,讓孩子們想象畫面,走人文本。用我們對詩歌美的體會感染所有的人。

然而,總感覺美中不足,爲什麼,孩子們似乎也認同了詩歌的美,卻無法用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呢?他們的感情表達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效果,是不是孩子們朗讀的興趣不夠濃厚,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朗讀的主動性,使他們對詩歌的感悟更深呢?我想,以後的教學中,這是我將要不斷探究的地方,同時懇望各位同仁能獻出寶貴建議,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夠美讀起來。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2

《山青青》這首兒歌很美,山青,水青,樹青,草青,苗青,田青,鳥兒鳴叫,花兒歡笑,這一切都沐浴在春風春雨裏。但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些又讓他們難以感知和消化,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在導入階段,我用最能夠活躍學生思維的話題引入新課:大家喜歡春天嗎?那麼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感受春天的美麗吧!隨着畫面的切換和輕音樂的響起,不由的把孩子帶入了課文情境,隨即,孩子們帶着對春天的嚮往和熱愛進入課文,聽老師範讀,然後自由讀,在讀的過程中,把不認識的生字用鉛筆畫出來,

其次,是在生字教學上,學習生字課本來就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所以在認識的時候,我採用自由識記生字的辦法,運用學過的加一加,減一減、猜謎語、編兒歌等方式識記,學生興趣較濃,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男女生比賽、開火車,摘水果等多種形式加強記憶。學生在輕鬆歡快的氣氛中掃除了生字的障礙,爲我順利進行下一個目標打下了基礎。

最後就是在朗讀上下功夫,當學生在對於課文讀熟的情況下,接着就是理解和感悟。由於在課前,我先找了幾幅春天的美景圖片,讓學生充分體會春天景色的美麗,在此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緊接着,我讓學生讀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昇華他們的感情,讓他們自己說一說讀了這篇美課文後對春景的熱愛之情。在讀的過程中,我善於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以多種形式激發他們朗讀的熱情,比如說:“聽到你的讀聲,我感覺到山更青了,水更青了”等等,

在課文擴展方面,等同學們體會到了詩歌的美之後,由於他們還不能準確完整的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之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心中的春天,用肢體語言也可以,用歌聲來讚美春天也可以,孩子們各抒己見,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教無定法,設計規設計,思路規思路,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於生字的講解,特別是二類生字的指導不夠到位,沒有顧及到後進生的接受程度,學生的書寫以及朗讀不夠準確,比如,前後鼻音的區分,字的間架結構。

其次是學生的朗讀不夠,我叫讀的大都是平常朗讀的比較好的,對於接受能力慢一點的,感悟差一點的,沒有具體落實,有蜻蜓點水之意。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3

我這節課的知識目標一是帶領孩子們複習第一課時學習的課文、詞語和要求認讀的十個生字,二是能夠正確書寫山、水、田、雨這四個生字,三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學習兩個新筆畫:豎折和橫撇。而這節課的情感目標則在於以興趣爲出發點,培養孩子們對漢字形體美的感知,激發孩子們對中國漢字的熱愛之情,使之能夠積極主動的識記生字。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緊圍繞這兩個目標,課上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課文及認讀的詞語和生字,可以說在複習導入過程中的讀文和通過讓孩子們開火車認讀詞語、與生字寶寶組詞打招呼等多種形式,既掃除了生字的障礙,基本達到了對第一課時驗收的目標,同時爲我順利進行下一個目標打好了基礎。接下來的課時目標就是四個生字的正確書寫,這也同時是本課的重點。爲了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在課前,我就加強了準備,自己準備了豐富的教學課件,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山”、“水”、“田”、“雨”這四個字由象形字到現在的字形的演變,發現這幾個生字在結構上的特點,並自主地說一說這麼美的漢字在我們剛剛學習寫字的時候怎麼寫好看,每一筆都放在田字格合適的什麼位置上?我發自內心地把像畫一樣的中國漢字的美傳達給我的孩子們,培養他們對漢字形體美的感知,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想去寫一寫這些字,感受其美,激發他們對中國文字的熱愛之情。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4

這是一篇韻文,講的是一羣“小畫家”在雪地裏“畫畫”的事,課文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縱觀楊穎潔老師這堂課有如下特點:

一、 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

在低段國小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課堂中楊老師很重視這一點,採用個別認讀、開小火車等多種形式來認讀生字,生字教學很紮實。

二、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爲此,在教學中楊老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特點,精心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件中依次跳出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腳印,十分逼真生動,小雞的腳印象竹葉,小鴨的腳印象楓葉,小狗的腳印象梅花,小馬的腳印象月牙,學生一下就全能領會了,而且興趣盎然!是啊!孩子的世界是個童話般純淨的世界,只要能在他們童話般的世界裏摩擦出智慧的光芒,誰就是成功的教育者。在這一點上楊老師做得很成功。

三、 存在的一點遺憾。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爲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景”,“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在這堂課中楊老師過於側重生字教學,花在課文朗讀上的時間少了點。

每堂課的設計意圖總是完美的,但在實際的上課中,總有許多的遺憾。上課時,教師如何把握一個“度”, 進行很好的課堂調控,達到預期的效果,一直是每一個老師的努力方向,相信楊老師今後會越上越精彩的!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5

《詠雪》是一篇小短文,內容極爲簡單,學生通過“讀——再讀——誦讀”掌握了課文內容。於是我便講古詩寫作方法,然後讓學生練習補詩,將文中“白雪紛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三句看做是七絕的前三句,啓發學生補出第四句,列在黑板上,學生開動腦筋寫出了許多語句,最後大家一致認爲“自然美景各相異”一句與前三句聯在一起很順口,而且還起到了總結全詩的作用,因而便選了這句構成了一首詩。

通過練習,學生學會了仿寫古詩。遷移練習找出古詩中“詠雪”的名句,更讓學生在比較中瞭解了觀察的好處。學生們還將這些詠雪的名句加以整理,摘抄到了本子上,做爲一種積累。

不足之處在於:未找出詠雪方面其他體裁的文章,使學生失去了一次比較閱讀的機會。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6

《這個辦法好》這篇課文講的是兒童時期的毛澤東,在與小夥伴上山幹活時,指揮大家分工合作去放牛、砍柴、撿果子的故事。它告訴孩子們遇事要善於開動腦筋,設法巧幹,要有與他人團結合作,互助互愛的團隊精神。

這節課一開始,我板書課題後,讓孩子讀題,然後我問學生讀完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短短的沉默後,一隻只小手舉了起來,“我想知道這個辦法好在哪裏?”“我想知道這個辦法是什麼?”“我想知道這個辦法是誰想出來的?”“我想知道爲什麼說這個辦法好?”“我想知道他爲什麼要想出來這麼個辦法?”孩子們一口氣提出了許多精彩的問題,真的是讓我刮目相看,我告訴孩子們,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裏,請帶着你們的問題讀讀課文吧!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孩子們去讀課文尋找答案。我採用了各種方法激發學生讀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讀中領悟課文中蘊涵的道理,明白這個辦法好在哪裏。最後用:請你讚揚一下毛澤東,並說一說你爲什麼要這樣讚揚他。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現能力。爲今後的寫作打基礎。在評價讀這一環節中,我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同時注重了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開放、民主的環境中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教學中,我還注重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接着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當值日組長解決怎樣又快又好的搞好值日問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搞值日也要巧幹,明確如何與他人團結合作,幹好事情。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7

《雪地裏的小畫家》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何讓孩子們投入地學習、盡情地朗讀,我覺得首先要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我播放了美麗的雪景圖,把學生帶入到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在啓發學生回憶下大雪的時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麼樣,想做什麼?由次激發學生朗讀時的喜悅。然後讓學生展示讀,注意在輕快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

朱自清先生在《論朗讀》中強調指出:“讀的用處最廣大,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它。”新課標更明確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可見,朗讀能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節課中就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讓學生彷彿個個都成了朗讀高手,都能大膽、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讀才華。

如在讀最後一句時,有同學建議要將這句讀輕點,理由是青蛙還在睡覺,不要驚醒了它。他還將小食指放在嘴邊,發出“噓”的一聲後輕輕讀,並讀得很有感情,很有韻味。聽着他們的童稚的聲音,讓人覺得他們彷彿就是一羣可愛的小精靈。在讀“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的時候,我給學生做了範讀,有的學生說:“老師,你讀得真好,很有感情,聲音也很大,還做了動作,我很佩服你。我也想學你的樣子讀一讀。”說完,性質昂揚得讀起來。這時,全班同學都在學老師的樣子邊讀邊做動作,讀得繪聲繪色,將朗讀推向了一個高潮。

識字方面:知道學生讀準“參 睡”,比較“成 晨”的讀音,以記字形整體識記爲主,鼓勵學生用熟字來記,通過“蛙”“睡”認識兩個偏旁“蟲”和“目”。學生展示讀,注意在輕鬆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的興奮的心情,生動活潑的作畫場面。

但是縱觀整堂課,還有很多遺憾之處。例如:在課堂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生字教學佔用的時間過多,致使閱讀教學沒有完成,朗讀有些地方指導的還不到位,學生的說話練習少,文章的內容沒有得到很好的拓展延伸,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這都是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8

《秋姑娘》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冬天快到了,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楓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小動物的關心和體貼。這篇充滿童趣的優美文章,孩子們很喜歡 。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閱讀訓練,他們直呼的技能還不熟練,識的字又很少,所以學習閱讀困難極大,如何扶好非常關鍵。因此,在第一課時教學時,事先掃除障礙,把比較生疏的字、詞、句、難度大的長句等揭示出來,逐一指導練讀,等這些難讀的詞語和句子讀熟了,讀順了,在第二課時再學生再練讀全文,採取多種方式讓學生讀通讀順。在閱讀訓練中以學生爲主體,根據他們的抽象思維差、好奇愛動等特點,以演爲線索,在演中導讀,在讀中質疑,邊演邊讀,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學會理解,緊緊抓住讀書訓練這條主線不放,讓他們在讀中感悟,又反過來以悟促讀。

在教案設計上我想了很多種方法,最後選擇創設情境,幫助感悟,我覺得可能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低年級小朋友,例如:在寫給大雁的信這一段中,我設計,老師提問:“飛到南方去的路途可遠了,想想看,大雁會遇到什麼危險呢?”小朋友答案衆多,有會遇到獵人用槍打他們,會撞到飛機,撞到高樓……從而引出“路上多加小心”,這樣讓學生真實的體會到危險重重要小心,再通過個性化的閱讀體現出來。《標準》關於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只有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的讀書,才能談創新提高。這就是在閱讀目標方面強調的“情感態度”。在教學中,本人以圖畫激趣,圖文結合,在讀通讀順的情況下,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課堂中親身體驗,“走進文本”,在教案設計是我打亂課文原來的順序,先學習課文最後兩小節,我出示一幅留下了光禿禿的樹幹的圖片,讓學生質疑,引出“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在讀中導思,自然而然引出了“哈,全被秋姑娘寫了信。”讓學生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走好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在學習四封信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那封信來讀一讀,讓他們讀得興趣更濃,同時對於讀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讓他們更加願意去讀。

由於有前面反覆的品讀作基礎,可愛的秋姑娘關心朋友的品質已深深打動了小朋友的心。我及時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學習關心自己的朋友和親人“你想關心關心你的朋友和親人嗎?你想告訴他們什麼?”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去關心自己的同學、老師、親人……這樣把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薰陶悄然融入了說話寫話的訓練之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沒有作一個旁觀者,而是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活動,並把關心的對象選擇爲學生,喚起了學生內心愉悅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始終在一種愉悅興奮的狀態之下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並把關心的對象選擇爲學生,喚起了學生內心愉悅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始終在一種愉悅興奮的狀態之下積極的參與學習過程。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9

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音樂引出鐘錶,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爲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爲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

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幹什麼。既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展。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學生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促使學生層層深入的思考,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完成對鐘錶的認識。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10

這篇課文中出現了人物的對話,學生對此很感興趣,特別是我引導學生:你現在就是小雨點兒,老師就是大雨點兒,我們來進行對話,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興趣濃厚,一個個都躍躍欲試,由於創設了角色體驗的情景,學生們彷彿自己就是雨點兒,讀得很投入,也讀出了大雨點和小雨點的不同語氣,特別是問句的朗讀也比較到位。

本課的難點就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了解雨水與植物的生長關係,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啓迪,在學習中學會做人。雖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但通過學習也很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可是語文教學不能像常識課那樣教學,我覺得學生能有這樣一個初步的認識就已達到了目標。在課上關鍵還在於朗讀的指導。美美地讀一讀,比賽讀一讀,關鍵要在學生對本篇課文熟悉的情況下,但這節課學生顯然讀課文不熟悉,讀起來不能很好的表現他想要表現的感情,有些唱的味道,這是以後的教學中,有必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11

在我校本次賽課決賽中,我執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畫家鄉》一課。本課描寫了浩瀚的大海、遼闊的草原、連綿的羣山以及一座座現代化城市。孩子們通過欣賞,能夠從中懂得從小要熱愛我們的祖國,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用五彩的畫筆,絢麗的色彩,畫祖國,畫家鄉。

這次我教的是這一課的第二課時,因此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主要是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引導學生感受家鄉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使學生產生畫一畫自己美麗的家鄉的願望和行動。根據低年級教材的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基礎及認識,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感受家鄉的美麗。這一教學重點在課堂上做得還不夠,只顧着完成教學任務,沒有花更多的時間讓同學去朗讀、去感悟。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是模仿課文我也來說一說自己的家鄉。這一教學難點我卻沒能去突破它,能上來說的學生寥寥無幾,真是這節課的一大遺憾,因爲本來還想以此做爲突破點,來昇華學生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把課堂氣氛推到最高潮,真是亮點不成反成缺點啊。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去深究,也許是我平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得不夠;也許是我引導的方法不科學;也許……

根據本課特點,我以課件設計教學爲主線,體現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利用課件來組織教學顯得新穎形象,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本課課文段落相似的特點,我先指導學生精讀一段,從中習得學習方法後,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爲:

首先是複習導入。一是再整體感知課文,加深瞭解五位小畫家以及他們的家鄉;二是複習鞏固生字詞,爲後面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好鋪墊。

其次是細細品讀第二自然段,畫中感悟。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濤濤家鄉的美麗,並適時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家鄉的美麗。還讓學生把濤濤家鄉當成自己的家鄉來介紹,鞏固課文內容,積累語言,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

接着是讓學生運用從第二自然段中學到的方法(看圖讀文——找喜歡的句子讀一讀——看圖介紹)分組學習其中的一個家鄉。在這一環節上,如果組長組織能力強,那麼本組的合作學習還有模有樣,能紮紮實實的交流互動。反之,小組合作學習就流於形式。看來小組建設中小組長的培養很關鍵。

最後是創設情境,昇華感情。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欣賞我們家鄉具有代表性的風光景物(正氣廣場、青原山、吉安大橋),在欣賞中喚起學生愛家鄉,想畫家鄉的情感。這一環節在寫話的設計上我做得不夠好,給了學生一個根據家鄉圖片寫話的框架,有點拔高難度,也有點限制學生的思維。真是矛盾呀,不給學生框架又怕學生不知從何說起,給了學生框架又怕會限制學生的思維。

整堂課下來,我覺得我在教學機智上還不夠成熟,還不能隨機應變地、合理地處理一些課堂上沒有預設到的問題。因此,在“高效課堂”課改道路上,我還要不斷摸索,不斷前進。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12

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大家都愛她。這是一年級第三單元的導讀文字,從這些文字中就可以看出本單元是圍繞保護自然環境而展開的、愛護地球這樣一個深層次的道理,編者選用了形象有趣的童話故事《松鼠和松果》、《美麗的小路》來詮釋。而12課《失物招領》則這篇課文寫的是現實生活中一年級國小生去植物園參觀而發生的一件事,通過文中小朋友的事來作典範,讓學生明白無論我們在哪裏都不能隨手扔垃圾。內容很簡單,作者設計得卻很巧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卻稱作“失物”。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呢,那麼誰會去認領這些“失物”?主人又是怎樣處理的?通過朗讀、觀看插圖以及結合學校最近一直提倡的“撿起一張費紙,撿回一個美德”這種活動意識融合。大部分學生的確能很好的明白課題的真正意義,也就是明白了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當分析到課文最近一段唐老師望望張爺爺,張爺爺望望唐老師,發出了會心的微笑時。沒等我提問就有孩子舉手說:“老師,我知道,唐老師和張爺爺爲什麼會發出會心的微笑了,因爲那些小朋友能知錯就改,並且領回了垃圾扔到了果皮箱。”不用我引領,孩子就能明白,這就說明他們理解課文了。這樣的感覺不錯。

一年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有些學生有隨手亂扔垃圾的習慣,光憑單純的說教和強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所以這篇課文真正引導學生自覺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我想孩子們之所以能在短短一節課內深刻感悟,這與我們正提倡的“撿起一張費紙,撿回一個美德”也有很大關係,時時強調,處處做到,學生自然而然能保護環境,養成美德了。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13

一、巧用教材塊狀編排,激發學生學習情趣

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於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爲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爲有趣的遊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爲學習上的親密夥伴。

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出發點寓教於樂呢?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於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說”……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願望,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現”──“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鏈接。從把文本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本與其進行對話,凸現一年級識字爲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引發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

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繫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爲他們產生學習創造的願望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澱,培養學生學習的志趣

古詩,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着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澱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爲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啓動了中華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的活動。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誦讀了三十多篇。現在,教室裏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出的詩情畫意。可以說,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經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過“小詩人”的評選,經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遊,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

總之,是個體生命的全面發展和成長。當每個孩子都深深地捲入經典詩文的時候,你還擔心他們在課堂上不“親臨現場”,你還擔心他們不“對話交流”,你還擔心他們不“動態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潑地舒展開來,學習才能成爲有意義的生活。語文課程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從教材、尤其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尋找出一個連接着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的“知識儲存庫”,並以此爲起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學成爲一條融匯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主線,就能夠激活學生對文本的通靈感悟,與文本發生“內在的對話”,這樣,文本所蘊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會把學生生命的靈氣燃燒起來,由此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催發學生生長和發展。作業展現出來的創造力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

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嚮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涌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14

課間得知電視臺要到我班錄製節目。校長交待課堂要具有觀賞性和實效性。多體現學生的活動。於是原有的課堂小練習的計劃擱淺。緣於即將開始的學校語文興趣小組的教學,對課本劇的初探已有一段時日。但終究是自己懶惰,淺嘗輒止,沒有建構好知識上的體系。今天到有了這樣的逼迫,於是開始構思課本劇《詠雪》的教學流程。

《詠雪》是一篇淺顯的文言文,出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全文微言大義,不足100字,卻生動地記敘了東晉名士謝安與晚輩謝朗、謝道韞講論文義,通過二晚輩回答的對比,讚賞了才女謝道韞的智慧和才華。文章在對人物的刻畫以語言爲主,摹寫三人僅用三句對答,人物性格卻躍然紙上。這點也正可以作爲課本劇的突破口。擬讓學生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設計和創造適宜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通過合理的想象和聯想,以表演的形式,從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豐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立體化。通過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內化刻畫人物的方法,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人記事的水平。

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由於是第二課時。便在扼要的內容回顧和字詞複習上,小結了人物的性格。結合記敘文六要素的梳理和刻畫人物方法的總結,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分配角色,結合人物的特點,從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設計表演。在課上,我一共邀請了四組的同學進行了表演。小演員們力所能及的演繹着角色,得到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連最調皮的孩子也大膽的上臺進行了表演。最後我們總結了表演的成功和不足。除去人物描寫方法內化這一教學目標的落實。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學生們通過這節課,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所謂好學者不如樂學者,想必也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課後,看着手上的準備的關於《詠雪》的翻譯小練習,感受頗多。經過多年的教學,應該說自己在課堂教學流程的操作上和具體教學技能的掌握上,還是比較的成熟。前幾年,很重視課堂教學精心雅緻的語言的錘鍊,也醉心於化繁爲簡的課堂駕馭能力的學習。但近兩年,教學上卻越來越功利。常常通過練習檢測讓學生落實過手,夯實基礎。在優化課堂教學,精細過程管理上下的功夫卻越來越少。忽視了學生的智力參與和思維訓練,忽視了薰陶漸染在母語習得中的重大作用。過分的強調了以練代講,而有悖於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感謝這堂課給了我反思自己的教學的機會。對許久渾噩的我無異於當頭棒喝。真該多花點心思在自己的教學上,少點閒思閒話閒事。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15

易翠花

在新的學年裏,帶領新的班級,身爲語文老師的我既緊張又欣喜。雖然只有一個班的語文課,但我對每一堂課都認真地和其他老師討論、積極準備着。這次彙報課《詠雪》,文章篇幅短小,文意簡單,文章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雖然沒有直觀評論,但文章最後對謝道韞身份的補充;讓我們很快就可以瞭解到誰的更好。現階段學生接觸的文言文較爲簡單,理解不是難事。

文章簡短,自以爲備課充分,預設環節清晰簡潔,自然流暢。課前,我預設是:以誦讀帶領學生疏通文意。首先,聽朗文。過程中我讓學生注意生字詞和朗讀節奏,並整體感知課文。隨後分小組齊讀,找同學示讀,在他們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讀錯的字,然後就寫在黑板上,讀完後給他們糾正。然而,由於我的疏忽朗文出現錯誤,同時多音字板書時沒有將詞語書寫出來。沒有做到嚴謹教學。將近十分鐘的時間,我認爲很有必要。讀了幾遍課文,學生從整體上對文章的內容有所感知。

隨後進入到了“譯讀課文”環節。我原本設定,先讓同學提出預學階段不理解的重點字詞由學生協助講解,隨後小組討論通篇文章的翻譯。這樣可以培養了學生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許是因爲緊張看錯時間,將學生展示時間縮短;同時又沒有將“詠雪”的精采句子進行解析。隨着鈴聲的響起,就不得不中間掐斷;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做爲一個語文教師,必需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成爲一個合格的導學者。學習控制課堂、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經過這次的講課和聽課活動,感覺到了很大的差距。自己還有非常多需要修煉的地方,教學之任於我,任重而道遠。感謝這堂課給了我反思自己的教學的機會。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16

《這個辦法好》這篇課文講的是少年時期的毛澤東,在與小夥伴上山幹活時,善於動腦筋思考問題,指揮大家分工合作去放牛、砍柴、撿果子,使得小夥伴們既省力氣,又省時間,還把活幹得更好的故事。通過故事使學生懂得遇事要善於開動腦筋,設法巧幹,要有與他人團結合作,互助互愛的團隊精神。

在教學時,我導入課題時是引導學生質疑。我板書課題後,讓孩子讀題,然後我問學生讀完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短短的沉默後,一隻只小手舉了起來,“我想知道這個辦法好在哪裏?”“我想知道這個辦法是什麼?”“我想知道這個辦法是誰想出來的?”“我想知道爲什麼說這個辦法好?”“我想知道他爲什麼要想出來這麼個辦法?”孩子們一口氣提出了許多精彩的問題,真的是讓我刮目相看,我告訴孩子們,問題的答案都在課文裏,請帶着你們的問題讀讀課文吧!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孩子們去讀課文尋找答案。我採用了各種方法激發學生讀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讀中領悟課文中蘊涵的道理,明白這個辦法好在哪裏。最後用:請你讚揚一下毛澤東,並說一說你爲什麼要這樣讚揚他。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現能力。爲今後的寫作打基礎。在評價讀這一環節中,我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同時注重了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開放、民主的環境中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一年級山青青教學反思 篇17

新課程改革在進行深入反思的時候,我們應該呈現給孩子們一個什麼樣的課堂,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追求一個什麼樣的理想狀態,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着,同時我也在常態的教學下不斷的實踐着,我在努力追求一個體現學生真實發展的課堂,追求一個能夠展現學生真實學習過程的課堂。語文課我想需要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字詞句段篇,更重要的是要交給學生學習字詞句段篇的方法,因此教師要教的有效;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不僅是要學習一篇短小的文章而完成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藉助語言的範例來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來提高自己的綜合語文素養,因此學生要學的紮實。教要教的有效那就要教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是我課堂教學設計追求的一種理念。

在備課時發現課文最後出現了一個一問一答的句式,其實這樣的句式學生朗讀更需要指導,那麼怎樣順其自然的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個句子呢?於是我就大膽嘗試把兩個句子提到最前面先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漂亮的楓葉忽然變成光禿禿的樹幹,對比效果非常明顯,根據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一般的思維方式學生第一個呈現出的問題便是楓葉哪裏去了?課堂教學當中故不出所料,學生睜眼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啊”字,這當然就是感到驚異了,順勢接下來問你們“啊”什麼呢?順其自然的完成了一問一答兩句的教學。其實在這一教學環節當中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個小的情景,較好的完成這一教學環節,這樣的教學環節真實自然也是紮實有效的。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生字的教學指導學生利用加偏旁的方法識字、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生字、利用想象字意的方法識字、利用聽讀識字等多種方法識字,這不僅僅是教學生字,更是一種識字方法的教學。

在指導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動筆標標畫畫,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辨析多音字(多音字“着”的教學),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詞語的意思等學習方法,長此以往這些學習的方法便會成爲學生學習能力的一部分。在指導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先讀帶有拼音的文字,然後讀老師寫在楓葉上的沒有拼音的信,再到學生利用板書的提示敘述書信內容,再要求學生將相關的詞語粘貼到相關小動物的後面,學習的要求難度一步一步的提升,學生課堂上的發展也在一步一個臺階的提高。由此可見在課堂上學生的整個教學環節設計紮實有效,學生能力的提高也是實實在在,因此課堂是紮實的。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詞語教學時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實施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順勢理解課文相關的詞語的含義,如小心、充足的教學。在學習課文後利用秋天到了,誰要幹什麼,秋姑娘讓他們怎麼樣,這種句式讓學生說話練習,一是檢測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同時又是對學生語言運用的練習。在課閉又指導學生用書信的方式拓展想象秋姑娘還給誰寫了信進行說話練習,再次對學生語言運用進行練習。這樣的語言練習課堂應是厚實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