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六年級語文組合作教學課授課思路的彙報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1W

一、一節非常粗淺的組內合作教學課,得到丁校長、宏永老師及所有聽課教師的重視,大家對我的包容令我感動至深。

關於六年級語文組合作教學課授課思路的彙報大綱

二、說一下我對合作教學課的看法。校內公開課不應是教師個人能力特點的至極表現,而應是一種突破常規的探索、實驗,如果一味注重個人的發揮,就無法探索教育的真正規律,無法起到“拋磚引玉”作用。一堂公開課,就象是在教師中仍一石子,達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有所漣漪的效果,並且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打開一扇扇窗門,這堂課纔是有所意義。

三、本堂課的教學是單元整體預習與單篇課文教學融會貫通的教學嘗試,主要爲達到以下兩個教學目的而探索。

1、 實現單元主題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縱觀國小各版本的語文教材,對魯迅這個人物的宣傳並沒有傳奇的神話色彩,沒有看到多少兒童讀物神話般地美化這一形象。在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標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從導讀到本組的閱讀資料,及全組課文都是以魯迅爲主題,可見編者和審稿者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寄予瞭解魯迅形象、感受文學成就魯迅、革除黑暗、謀求中國老百姓得解放巨大作用的深切希望。

這一單元的教學如果能讓所有的學生頭腦裏深深烙下魯迅的形象,這就是成果,能用本單元課文中的原話向人簡要敘述魯迅形象,這就是語言的積澱。認識這一崇高形象,把某篇文章割斷了解不科學,就單元這幾篇課文了解不夠,必須是通過單元整體閱讀,才能較全面、清晰地理解“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魯迅先生,還要打開學生課外閱讀這扇大門,來豐滿魯迅這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形象。於是,在上課前,我再讀《自嘲》《吶喊》及巴金、宋慶齡、蔡元培等與魯迅有關的名人軼市事,並從中摘錄片絮,引以激發學生探究、閱讀的興趣。

在每篇文章的教學情節中,不斷提到本組課文對魯迅豐碑似的描寫語言,有心的學生,不用刻意去背誦,他將終生難忘。如“隸體一字的鬍鬚;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竹節似的瘦手指,精神卻很好;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有的人活着是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等等。在不斷反覆吟誦中,完成經典語言的積累。單元整體教學不是削弱文本教學,而是更注重其中的精髓。於是在單元課文的文本材料的感受過程中,處處注重啓發想象,進入那年月,那環境,身臨其境,在跳出來,感悟文本經典語言的真實魅力,從而實現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完美統一。

2、這次嘗試的另一個目的是,探索國小語文教學中課堂教材教學的時間不斷壓縮,逐步加大校內、課內的閱讀量。其實這個探索,不應在六年級開始,更應該在底年級定向,中年級邁步子高年級邁大步出成果。這樣我們的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就儘可能避免讀(12+6=12)十二本書的低效率、高時間成本的學習後果,更不會出現讀十幾年的語文,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如古時候私塾的國小生。本人讀了十幾年的語文,又教了二十年的語文,至今語言交際、表達能力仍然較差,我想還是閱讀量小,積澱太少的緣故。

對於本堂課的具體做法,我就不多說了,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大家點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