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決算報告材料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9W

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地方財政決算報告材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和《 預算審查監督條例》的有關規定以及省人大常委會的安排,受省人民政府委託,我向省人大常委會本次會議報告經財政部審覈批覆的 年地方財政決算和省本級財政決算情況。

一、全省和省本級地方財政決算的主要情況

(一)全省地方財政決算情況。

年,全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86.7億元,爲年初預算數的111.5%,比上年決算數增收106.7億元,增長28.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135.2億元,爲調整預算數的91.1%,比上年決算數增支241.6億元,增長27%。全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支決算數與今年年初向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報告數相比,收入增加0.2億元,支出增加1.6億元。收入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決算整理期間中央分配的跨區經營企業所得稅補交入庫;支出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國債轉貸轉爲補助應增加支出2億元,以及州(市)結算整理期間支出調減0.5億元。

全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支平衡情況是:一般預算收入486.7億元,加上中央補助收入689.5億元,上年結餘收入52.9億元,調入資金36億元,收入總計1265.1億元;一般預算支出1135.2億元,上解中央支出6.2億元,增設預算週轉金1.8億元。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餘121.9億元,比年初報告數增加13億元。年終滾存結餘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中央財政在年終結算時增加了對我省的補助。

全省財政基金預算收入完成137.1億元,比上年決算數增加49億元,增長55.7%,與年初報告數持平;基金預算支出完成136.7億元,比上年決算數增支59.3億元,增長76.7%,比年初報告數增加0.2億元。支出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決算整理期間農林水事務支出增加0.2億元。

全省財政基金收支平衡情況是:當年基金預算收入137.1億元,加上中央補助收入12.1億元,上年結餘收入29.5億元,基金收入總計178.7億元;當年基金預算支出136.7億元,調出資金15.4億元。收支相抵,基金結餘26.6億元。結餘的主要原因是按照以收定支、先收後支的原則,部分在 年底收取的基金無法形成當年支出,需結轉到XX年按規定用途安排使用。

(二)省本級地方財政決算情況。

年,省本級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7.3億元,爲年初預算數的126.2%,比上年決算數增收24.5億元,增長29.7%;省本級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260.2億元,比上年決算數增支47.1億元,增長22.1%。與年初報告數相比,收入增加0.2億元,支出增加2億元。

省本級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支平衡情況是:一般預算收入107.3億元,加上中央各項補助收入689.5億元(其中:稅收返還163.8億元;所得稅基數返還11.2億元;原體制補助6.7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59.9億元;民族地區轉移支付16.4億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25.2億元;增資補助111.3億元;緩解縣鄉財政困難補助9.8億元;專項撥款226.6億元;增發國債補助21.6億元;劃轉企、事業補助6.3億元;免除學雜費和提高公用經費標準8.9億元;暫停徵收投調稅財力補助6.8億元;其他各項補助15億元),下級上解收入45.2億元,上年結餘收入21.2億元,調入資金20.6億元,收入總計883.8億元;一般預算支出260.2億元,上解中央支出6.2億元,補助下級支出543.6億元。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餘73.8億元,其中:結轉下年支出67.8億元,比年初報告數增加8.9億元;淨結餘6億元,比年初報告數增加6億元。結轉下年支出和淨結餘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年終結算期間,通過我省積極爭取,得到財政部的充分理解和資金上的支持,對我省反映的困難,中央大部分都給予了較好的解決,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增加3.5億元,受災地區財力和年度財政運行困難補助1.3億元,以及農村抗震安居工程補助2億元等。上述中央財政補助收入,已按照補助資金的性質和相關規定,統籌規劃,相應地安排用於我省各項經濟社會事業發展。

省本級財政基金預算收入完成56.5億元,比上年決算數增加1.9億元,增長3.4%;基金預算支出40.7億元,比上年決算數增加6.7億元,增長19.9%。基金收支決算數,與年初向人代會報告數基本一致。

省本級財政基金預算收支平衡情況是:基金預算收入56.5億元,加上上年結餘收入21.1億元,中央補助收入12.1億元,收入總計89.7億元;基金預算支出40.7億元,補助下級支出23.5億元,調出資金11億元。收支相抵,年終基金滾存結餘14.5億元,主要是以收定支、先收後支而形成的結餘。

二、 年財政運行的主要情況

年,在省委的正確領導和省人大的依法監督下,全省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改革創新,強化財政管理,依法組織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加強資金監管,自覺接受監督,全省財政收支完成情況較好,財政收支增長較快,財政資金更多地向“三農”和事關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民生方面傾斜,保障了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各項重點支出需要,爲我省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財政收入快速增長,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年,全省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爲財政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實現486.7億元,比上年增加106.7億元,增長28.1%,這是分稅制改革13年來,我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年度增量首次突破百億元,收入增幅也創XX年來最高。從收入結構看,全省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均實現了較快增長。地方稅收收入完成378.6億元,比上年增長26.5%。其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四個主體稅種共計增收60.3億元,增長28.4%,拉動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9個百分點,有力地支撐了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全省非稅收入完成108.1億元,佔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22.2%,比上年增收27.5億元,增長34.1%,拉動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7.2個百分點。從收入級次看,省本級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7.3億元,比上年增長29.7%;16個州市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79.4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各州市財政全面增收,其中昆明、紅河、德宏、麗江、普洱、怒江、文山、迪慶等州市的收入增幅超過平均增幅。

(二)突出重點,支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年,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135.2億元,支出增幅比全國平均增幅高1個百分點,支出規模位居全國第15位、西部地區第2位,年度財政支出增量首次突破200億元,較好地支持了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一是支持經濟加快發展。全省經濟建設支出完成215億元,重點支持了交通、能源、農田水利、教科文衛、生態環境、城鎮發展等領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省級安排資金11億元,支持企業重點項目技術改造,支持企業基本完成分離辦社會職能;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大力支持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促進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大力支持投融資平臺建設,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拓寬投融資渠道,有效緩解了我省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困難。二是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年全省農林水事務支出完成127.6億元,積極推進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各級財政籌集資金28.4億元,全面落實了各項支農惠農補貼政策;籌集安排扶貧資金19億元,大力推進扶貧攻堅。開展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三是支持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省教育支出完成190.5億元,重點支持了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加快發展,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兩免一補”範圍逐步擴大,農村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全省醫療衛生支出完成77.1億元,積極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開展,穩步推進農村醫療救助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加大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建設力度,努力改善農村和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條件;全省籌集資金2.51億元積極支持開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戰爭;科技、文化、體育和傳媒支出完成32.9億元,重點支持了“科技富民強縣”、“科普惠農興村”、“科技進村入戶”和重大科研等工作,改善了城鄉羣衆文化生活條件,支持備戰北京奧運,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人口和計劃生育支出完成8.5億元,繼續實行農村人口獨生子女家庭“獎優免補”政策。四是支持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省社會保障支出完成170.5億元。保證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實現了城市低保對象的應保盡保,建立和完善了城鎮居民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變動應急救助預案制度、動態補貼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幫助城鎮低保家庭緩解因物價上漲所導致的生活壓力;全省籌集資金8.6億元,全面啓動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開展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積極籌措資金,推進了全省廉租住房建設;及時撥付救災資金,有力支持各地抗災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強基層財政保障能力。

年,省財政在財力分配上進一步向基層和邊境、民族、貧困地區傾斜,着力提高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年,省財政共計下達各州(市)補助資金543.6億元,比上年增加129.8億元,增長31.4%。其中:返還性轉移支付資金80.8億元,比上年增長5.1%;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264.3億元,比上年增長23.3%;專項轉移支付資金198.5億元,比上年增長62.1%。一是完善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獎補辦法。在中央“三獎一補”的基礎上,將我省原“四獎兩補”辦法調整爲“六獎一補”。安排省對下緩解縣鄉財政困難補助9.8億元,增長87.1%,進一步鞏固了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成果。二是增加省對下財力性轉移支付補助。完善省對縣一般性轉移支付辦法,健全省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績效綜合評價辦法,進一步規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分配。安排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35億元,增長32.6%,進一步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安排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啓動資金3.1億元。安排工資性轉移支付補助資金118.6億元,增長30.4%,確保了公務員工資和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順利實施。三是進一步完善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辦法。首次將少數民族因素納入省對各地民族地區轉移支付測算辦法,安排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補助資金10.1億元,增長19.3%,有力地緩解了民族地區縣級財政困難,支持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四是大力整合各項專款,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年,省對下專項轉移支付補助比上年增長62.1%,增量較大。爲提高各項專項補助資金效益,省財政在繼續推進專款切塊到縣改革試點的同時,開展了全省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專項調研,推進了不同部門和不同渠道的資金整合。按照“集中使用、相互匹配、形成合力”的原則,努力保證對民心工程、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的投入,推進了支農資金向優勢產業和優勢區域集中、扶貧資金向整村推進等重點工程集中,提高了資金使用的綜合效益。

(四)深化財政改革,進一步規範財政管理。

一是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制定了《 省級預算單位財政結餘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範和加強省級預算單位結餘資金管理,合理配置財政資源。啓動了經濟支出科目預算編制試點工作,進一步強化預算編制管理。創新項目支出預算編制方法,試行由預算編審委員會民主審議和編制項目支出預算,預算編制決策更趨科學、規範、公開、公正。二是合理、規範地安排超收收入。 年,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比年初預算超收50.2億元,其中,省本級超收22.3億元,州市超收27.9億元。根據財政部要求,按照省委的部署,參照財政部歷年超收安排情況,按照“積極穩妥、整體聯動、謹慎理財、依法報批”的原則,省本級稅收超收收入10.2億元主要用於確保完成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事項,解決“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事關民生的突出問題,省本級非稅收入超收12.1億元主要用於中央專項資金配套、相關部門辦案補助和成本性開支。三是強化追加預算支出管理。制定了《 省級財政追加預算審批制度》,進一步明確了省級財政追加支出預算的範圍、申報和審批流程,加強了省級財政追加支出預算管理,改變了多年來省級財政追加支出預算程序不夠清晰、要求不夠嚴格的情況。四是深入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截至 年底,全省實施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部門爲4378個,是上年同期的1倍;納入改革的基層預算單位爲8305個,比上年同期增長90.7%;納入改革的財政性資金總量爲630.2億元,比上年增加234億元,增長59%。全省112.9萬名財政供養人員工資實行了財政統發,金額達282.2億元,比上年增長31.2%。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財政和財務管理中的基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五是加強政府採購管理。 年,依據《 政府採購條例》,省財政制定了《 政府採購管理暫行辦法》,建立了省級政府採購聯繫制度,明確了政府採購以及申報政府採購計劃的具體程序,政府採購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明顯提升。全省政府採購完成75.1億元,比上年增長15.4%,佔當年財政支出的6.6%,節約資金5.64億元,節約率達7%。六是規範專項資金覈算。制定了《 財政廳關於規範財政專項資金會計覈算的通知》,要求各級財政部門將財政專項資金賬務統一移交財政國庫部門管理,進一步強化了各級財政部門的資金安全防控意識和內部控制機制,確保了財政資金調度、日常會計覈算、銀行賬戶管理等工作的有序、準確、及時。同時,與有關部門通力合作,順利實施了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全面開展了全省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整合財政監督力量,利用國庫支付管理網絡,加大了對財政資金安排使用的適時監控。

年,在我省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全省財政改革與發展也呈現出可喜局面。省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良好,財政改革穩步推進,財政監管進一步強化,財政支出的公共性更加突出,財政資金的社會“穩定器”作用發揮較好。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羣衆對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投入與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的需求之間還存在很大差距,新形勢下財政改革與發展的任務還十分艱鉅。同時,審計情況表明,財政管理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預算編制的準確度仍需進一步提高,部門預算中相當一部分項目預算需要進一步細化,預算執行中財政支出進度偏慢,財政資金管理不盡規範,資金使用效益亟待提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和《 預算審查監督條例》的要求,堅持依法行政,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的有關部署和省人大常委會的有關決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科學發展”大討論爲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創新思路,提高依法理財水平,嚴格財經紀律,規範用財方式,加強財政監督、評審和績效評價,充分發揮財政作爲黨和政府履行職能的物質基礎、體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監管手段的作用,爲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以上報告,請予審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