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活動觀察記錄(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9W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1

一、情況摘述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精選14篇)

徐文硯5歲,是這學期纔到我班的新生,剛來園時我便發現他上課不專心,好動,愛做小動作,有攻擊傾向,霸道,與小朋友不能很好地相處。

觀察1:集中教育活動時,文硯不是把椅子倒着座,就是把椅子當蹺蹺板,有時蹺着蹺着就連人帶椅摔在地上,我走過去扶起他,告訴他一些規則,他只是對我笑笑,過一會兒,還是我行我素。

觀察2:區域活動時,他總是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往自己的懷裏揣,有時還去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別的小朋友不給,他就動手打人,還警告小朋友如果告訴老師他還要揍她。

觀察3:早操時,小朋友都認真的做着操,他卻裝成要摔倒的樣子,一會兒撞撞這個小朋友,一會兒撞撞那個小朋友。

觀察4:吃點心前,小朋友在盥洗室洗手,他一走過去,就把小朋友往旁邊推,自己擠了進去,有時還故意用水潑小朋友。

觀察5:每次做錯事,老師如果說要告訴家長,他就放聲大哭,任憑老師怎樣勸,就是不回答老師,也不停止哭泣。

二、成因分析

我們通過家訪,瞭解到文硯生長在單親家庭,父親結過幾次婚,很少顧及孩子,文硯又是家裏最小的孩子,常由哥哥或奶奶帶着。據他奶奶反映,文硯在家時也是很好動,常會攻擊鄰居的小孩,如果有誰來家反映他打人,總免不了要挨爸爸的一頓揍,他爸爸不識字,喜歡喝酒,脾氣又很爆躁,因此文硯很怕他爸爸。奶奶的年紀大了,生活上照顧不了他,有時由他的性子發展。但是從家訪中可以看出,家長雖然文化水平不高,脾氣不好,但很尊敬老師,對孩子的教育還是比較重視的,只是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

三、教育策略

1、加強愛心教育活動

幼兒是弱小的,須依附於人,成人對他們熱愛和關懷是他們身心健全發展的重要條件,愛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文硯來園時規則意識較差,常做出一些老師看來是異常的事,惹老師生氣,甚至影響老師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但我沒有因他經常“添亂”就歧視他,而是利用一切機會與他交談,瞭解他的想法,對他的點滴進步給予表揚肯定,讓他融入集體。如他生日時,我給他開了個小型生日會,每位小朋友對他講一句祝福的話,並把他們做的小禮物送給他。有一次他帶病上課,我帶領小朋友去關心、安慰他。如果他積極發言,我就悄悄告訴他:“如果你每天都積極發言,老師每次都第一個請你上來,還跟你做好朋友。”

2、加強訓練,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

(1) 加強注意力的訓練

文硯好奇、好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時會影響到他人正常的活動,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師容易顧及的地方。同時在各項活動中培養他的注意力,如串珠、拼圖、剪貼等精細的手工活動,鼓勵他克服困難,集中精力完成任務,逐步培養其耐心、專注的習慣。

(2)加強自制力的訓練

在一日活動中,我除了滿足其正常的要求外,還提供機會培養其自制力,如文硯常把玩具扔在地上,我就帶他撿起來,並把玩具整理好。有時讓他當小組的“督導員”,幫助老師收拾教玩具,利用角色約

束他,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亂扔玩具的毛病改掉了。在遊戲中,我有意讓他擔當“重要角色”,如角色遊戲,我讓他當“交警”、“老師”、“管理人員”;在結構遊戲中,我讓他當“城市總設計師”;在體育活動中,讓他當“兔媽嗎”、“貓媽媽”,讓他懂得關心愛護“小貓”、“小兔”,通過履行角色,習得內隱的遊戲規則,利用角色的榜樣,說服和誘導、約束他。

3、創造條件,讓幼兒有發泄的機會

文硯小朋友是屬於“活動量大、自制力差、攻擊性強”的幼兒,他精力旺剩,好象有使不完的力氣,針對這一點,我有意開展一些活動性較大的遊戲,允許他跑、跳、動,保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如組織他去踢足球、練武術、賽跑等活動,讓他當教練帶領大家運動,把多餘的精力釋放出來。

4、家園聯繫,共同探討教育方法

我們家訪中覺得,文硯的家長文化程度比較低,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採取間接、婉轉、靈活的辦法,努力改變家長的兒童觀和教育方法,如請全園家長參觀幼兒一日活動、召開家長會、家園聯繫冊、家訪等方式,幫助、指導家長採取正確的教養方式,逐步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在與家長的聯繫中,我改變以往那種一味告狀的做法,而是首先向家長彙報孩子的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進步,同時向家長提出配合教育的具體要求,這樣家長很樂意的支持我們的工作。

四、成效與啓示

通過半年的家園配合訓練,文硯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攻擊行爲明顯減少,能與小朋友友好交往、做遊戲,有時還能主動做出謙讓;願意爲集體服務,有時也會幫助其他小朋友;能較準確地按要求完成簡單指令,主動與老師交流,表達內心的想法。不足的是:文硯的活動量較大,沒有耐心,不能認真傾聽,情緒不太穩定,有時還會聽到小朋友的告狀聲。但我不灰心,只要家園繼續配合,針對情況適時調整教育策略,相信文硯會成爲一個聰明、懂事的孩子。我想: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工作上應做有心人,要關心、愛護每個孩子,對於孩子身上的優點,我們應予鼓勵、引導、發揚;對於他們存在的不足之處,應相信他們是會改正的,並創造條件,幫助他們一起克服,以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地發展。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2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感興趣,常問“爲什麼……?”如:“褲襪這麼小,怎能穿得上去?”“羊角球最好玩,坐上去變扁了,不坐它又變圓了,爲什麼?”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彈性。1、因爲幼兒掌握物理常識依靠的是作用於物體的動作,同時,從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考慮,所以本設計通過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引導幼兒大膽動手嘗試,從而發現物體的彈性特徵。2、本設計致力於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使幼兒的探索活動從無意轉向有意,並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延伸及系列活動在啓蒙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求知慾,爲幼兒提供繼續探索的方向,感知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彈性帶來的樂趣,使幼兒對物體彈性的認識不會因爲活動的結束而停止。

教案目的:

1、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大膽嘗試,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

2、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並樂意交流探索中的發現,表達探索中的感受

3、體驗彈性帶來的各種樂趣。

教案准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在活動前已認識所提供物品的名稱。

2、物質準備:

(1)體操墊若干。

(2)有彈性或帶彈性的玩具或用具。(拉力器、彈簧稱等)

(3)師生共同收集有彈性的物品。(各式橡皮筋、絲襪、彈性衣服、有彈性的布、沐浴條、手錶帶、彈簧條、海綿塊、各式皮球、輪胎等)

(4)其它物品:積木、石頭、玻璃片、瓷磚、蠟燭、報紙、手工紙等。

(5)彈力公園道具:木房子、柵欄若干、錄音機等。

活動重點: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通過探索獲得有關物體彈性的科學經驗。

活動難點:運用語言描述、歸納探索中發現的現象。

活動流程:感受——探索——比較探索——體驗(彈力的樂趣)

教案過程:

1、(播放音樂)讓幼兒自由地在體操墊上走一走、跳一跳,初次體驗彈性的樂趣,並說一說有什麼感覺,想想身體爲什麼會向上跳?

2、幼兒自由探索材料,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1)師生動手探尋奧祕。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各種物體在拉、壓、捏下的變化,重視幼兒的發現,鼓勵互相交流。

個別指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組織語言描述物體變化現象。

要求能力強的幼兒對不同物體變化結果進行歸納。

(2)師生集中交流討論操作的經過與發現。(幼兒可將剛纔操作過的實物帶過來,邊講邊演示,以增強講述時的生動性與形象性。如:我玩的是?怎樣玩?結果怎樣?)

教師進行小結:這些東西真有趣,用力拉或壓時,它會變形,但手一鬆,它又能變回原樣,這就是物體的彈性。(小結完後把幼兒手中的實物集中放在塑料籃裏)

(3)引導幼兒用身體語言來表示彈性特點。

師:彈性物體可愛又有趣,大家一起來模仿它。(教師帶領幼兒將自己假想成彈簧、皮球等物體,並用身體長高變矮和彈跳步等動作將彈性特徵表示出來。)

3、比較嘗試,鞏固彈性概念。

(1)出示一些沒有彈性的物體,讓幼兒嘗試比較,幼兒可隨時將新發現告訴同伴或老師。

(2)師生集中交流討論操作中的新發現。將前後兩次發現的物體變化現象進行對比。(幼兒可將剛纔操作過的實物帶過來,邊講述邊對比,以增強講述時的直觀性。)

教師進行小結:有的物體能變形但不能還原,有的物體不能變形,所以它們沒有彈性。(小結完後,將幼兒手中的實物集中放在塑料籃裏。)

4、聯繫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的認識和理解。

(1)師生共同找找身上有沒有的彈性物體。

(2)在幼兒園裏還見過哪些富有彈性的物體?

5、玩“彈性公園”,再次體驗彈力帶來的各種樂趣。

讓幼兒找出一樣有彈性的物體作爲公園門票,到彈性公園玩。

彈性公園內容設置:

(1)彈跳區:體操墊、羊角球、各式皮球、輪胎。

(2)拉力區:拉力球、拉力器。

(3)智力區:百變橡皮筋。

(4)實驗區:彈簧稱、法碼、石頭等。

(5)美工區:絲襪、海綿變臉。

活動延伸

1、增設彈力區角,投放彈力物體,讓幼兒繼續探索。

2、讓幼兒到家裏找找彈性或帶彈性的物體。

系列活動

1、做做玩玩:自制拉力器。

2、探索活動:牀墊裏的奧祕。

3、體育遊戲:跳跳跳。

4、參觀活動:我愛大輪胎。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3

時間

遊戲區域 區角活動

實錄

教師介入指導

今天在進行區角活動的時候,一些孩子選擇了操作區的拼圖,這個玩具是結合主題投擲的中國地圖的拼圖,拼板較多需要集體合作拼搭。孩子們對拼圖很有興趣也很有耐心。一開始,孩子們都在安靜地拼插着自己手中的拼板,過了一會兒,源開始煩躁起來,她面對自己手中較爲複雜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

這時,她向我走過來說:“老師,你能過來幫我拼一下嗎?”然後我走過去,對她說:“源,老師不能代替你拼,你自己的工作要你自己完成。”她一聽,先是皺起了眉頭,我坐在她身邊對她說:“源,老師坐在你邊上看你完成的怎樣。”我見她大概拼出了頭緒鼓勵她說:“源,你真棒,都已經拼好了這麼多了,你看這部分和好那部分是連一起的呢,老師相信你們一起合作一定能拼完。”說完,她原先皺着的小眉頭舒展了很多,高興地點點頭,繼續自己手中的工作。不一會兒。好,澄,琪把自己拼完了的那部分拼圖,加上何清源那些合在一起,有的還順勢拿起其中的一小塊圖片給同伴,她們一邊說一邊拼圖,我走到她們身邊說:“你們真不錯,已經快完成拼圖了,呀!源也拼了一大塊了。”孩子們聽了鼓勵開心的繼續拼着自己的拼圖。

分析:

源小朋友性格內向,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對於一件事情的專注力總是不能很持久地保持,遇到困難時會習慣求助於別人,所以當她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

教師

應耐心指導並給予鼓勵,堅持要她自己完成,體驗成功的喜悅。並在遊戲中鍛鍊了

幼兒

的合作意識,學會互相幫助。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4

教學活動背景

現在的孩子在家長的眼中個個都是寶貝。總是小心這個小心那個,生怕會出現什麼差錯,傷到了孩子。就這樣孩子在溫室般的保護下喪失了鍛鍊,喪失了證實自己能力的機會。其實細想想,放手讓孩子去遊戲、去鍛鍊,你會發現孩子比你想象中的要勇敢的多。

活動場地與材料

我們班這段時間晨練的場地是攀爬區,晨練內容分爲固定項目與自選項目,固定項目的材料是輪胎、梯子及地墊的結合;自選項目則是由老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動作發展情況所選擇的的輔助器械材料。

活動實錄:

第一次:

爲了解孩子們爬的技能情況,我就沒有任何的要求,索性讓孩子們自由活動。在活動中,我發現孩子都以手膝着地的方式爬過地墊,過梯橋時雙手抓住梯子兩邊,身子蹲下來,慢慢地移動雙腳前進,速度很慢,這時堵在梯橋後邊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來到輪胎山的孩子則慢慢的走跨過。整個活動有的孩子爬過兩三回就沒了興趣,有的孩子只玩了一次就不想玩了,很快固定項目區就無人問津了,直到活動結束時,還有兩三個姍姍來遲的孩子沒有參加活動。

活動反思:

1、晨練活動的時間是7:30—8:00,這個時間段幼兒會陸續入園,由於入園時間不一樣,造成每個孩子鍛鍊時間的長短不一,活動量不充足。

2、幼兒爬的方式單一,爬的技能技巧薄弱,出現了速度慢,有等待的情況。

3、幼兒動作發展的有限打壓了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對活動的內容失去興趣。

採取的措施:

1、督促孩子的入園時間。

2、根據幼兒動作發展現狀制定活動目標。

3、根據所制定的目標,利用體育活動與戶外活動時間集體練習。

第二次:

先前我已向幼兒強調了晨練入園的時間,這一次同一時間入園的孩子明顯增多,但還有少部分幼兒來得較晚。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許多孩子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肘膝着地爬與手膝着地攀爬的技能,在過梯橋時的速度明顯加快,沒有了等待的現象,而來到輪胎山的孩子在我的引導下能夠手腳協調的攀爬越過,幼兒在固定項目活動的時間延長了。就在這時我聽見幾個孩子邊玩邊交流“我不想玩這個了,我會玩了,我們去玩別的吧。”原來是孩子的動作發展達到了活動目標,再一次讓孩子對活動內容失去興趣。我趕緊將孩子們集合起來,利用孩子們好挑戰的心理,提高活動內容的難度,如:增加梯橋的傾斜度、調整輪胎山的高度等,將孩子拉回到活動項目練習中。

活動分析:

1、雖然在活動前已經提醒幼兒活動時間,但還是有幼兒姍姍來遲。

2、通過所制定的目標,利用體育活動與戶外活動時間集體練習,幼兒能很好地掌握肘膝着地爬與手膝着地攀爬的技能。

3、顧及幼兒動作發展的水平不一,老師能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活動內容的難度。

採取的措施:

1、對活動時間再次進行調整。

2、提高平地爬的難度,將爬的方式改爲匍匐爬。

3、將攀爬的技能條換成手膝着地的攀爬。

第三次:

和上次一樣,我先根據所制定的階段目標,利用體育活動與戶外活動時間集體練習。這次的活動我先讓孩子們玩自選項目,這樣孩子的身體能充分的活動開來,而且還能在這段時間內等待孩子陸續入園集合,參加固定項目的練習。有了之前的輔助練習,孩子們都很有自信,雖然有練過,但動作還不夠利索,而且有個別幼兒在匍匐爬時腳的轉換方法不正確,造成匍匐前進的速度慢,我及時的對其進行個別指導,直至活動結束。

活動分析:

幼兒基本掌握了匍匐前進的基本方法,老師及時的指導幫幼兒找到影響匍匐前進速度的因素在哪,讓孩子的動作發展更規範。

採取的措施:

加強動作練習,使之達到動作嫺熟。

在這段時間的晨練活動中,我努力爲孩子們創造條件,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不斷的調整活動的方法和活動能內容的難易度,組織和幫助他們投入到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觀察力,而且發展了動作的協調性和敏捷性,體驗到了晨練活動的快樂。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5

區域名稱:美工區

時間:20x.3.15

對象:候嘉豪

觀察過程:

候嘉豪在選擇了紙泥製作區後顯得非常的有興趣,他先是有耐心把報紙浸溼,然後開始撕報紙,但在撕的時候不是很仔細,有些顯得太大了,膠水攪拌的過程完成的較好,在放顏料的時候把衣服弄髒了,他顯得有些不開心。在最後的作品製作時興趣不大,隨便做了一個簡單的圖樣。看了旁邊的小朋友一會兒後又開始重新制作紙泥了。看樣子,候嘉豪的興趣不在作品的製作,而是對紙泥的製作流程感。

主題確定:

此活動是主題活動的延伸,由於幼兒在課堂中還尤意未盡,所以就放到區域中。

效果分析與反思:

材料的運用和遊戲技能:該區典型的遊戲行爲:該區運用的材料是幼兒常見的報紙、膠水、顏料。最主要的要求是報紙要撕得很碎,難點就是膠水和顏料的攪拌。

創新與新穎:

製作的過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製作好的紙泥可讓幼兒根據大膽想象製作紙泥作品。

遊戲常規執行:活動中常規好,幼兒能按紙泥的紙泥製作流程操作。但在顏色的攪拌中幼兒的手都弄得較髒。

效果分析:

整個觀察過程逸飛表現出了平時少有的堅持性,特別對紙泥的製作流程始終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顯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對紙泥製作作品不是很感興趣。

反思:

在材料的提供上還不夠周到,應該提供勺子之類的東西讓幼兒攪拌,不至於弄髒衣服。爲了激發幼兒對紙泥創作的興趣可以在旁邊放一些老師製作好的成品。

社會參與水平與同伴合作:

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強,較多的幼兒都選擇了此活動區。活動中幼兒都是各自操作,體現不出合作行爲。

活動持續情況:

幼兒的活動持續情況較好,能把整個過程都完成。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6

馮嘉灝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小男孩,不願意和同伴交流。今天,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馮嘉灝就自己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我問他:“馮嘉灝:你怎麼不進區域玩啊?”他搖搖頭,並不說話。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麼樣與小朋友一起玩。我說:“區域裏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起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

馮嘉灝之所以不懂得怎麼樣與同伴交流,是因爲在上幼兒園之前講的都是自己家鄉的話。一下子接觸普通話,又不會說。所以,很不適應,對自己又沒信心,不懂得怎麼樣和別人相處、交流。看到別人進區域玩,就不敢一起去玩。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7

實錄:

今天的製作獅子活動內容是用不同材料製作獅子,劉貝靈選來選去拿了一個土豆作爲獅子胖胖的身體,可身上什麼也沒有,怎麼辦呢?

於是,他選了一個一次性盤子做獅子的臉盤,一張黃色的彩紙來做獅子的鬢毛,並貼了兩隻耳朵、一個大鼻子、又畫了三隻兇眼睛,接着開始做獅子的四隻腳了,可是不知道爲什麼,他做着做着就停下來了,想了一會,還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對我說:“老師,我的獅子爲什麼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們桌子上都有幾個小的土豆、山芋,就對說:“你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比較小點,能夠做獅子的腿的?”他開始找了一會沒找到,於是動翻翻、西翻翻,突然發現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獅子的腿,困難解決了,他有開始做了,不一會,地對我說:“老師,你看這是我做的獅子!”

觀察者隨感:

從觀察中可以出來,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想象力也不錯,就是動手能力還不夠,遇到困難總喜歡找老師幫忙,儘管獅子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的,但從她臉上笑容中可以感受到她正沉浸成功的喜悅中!

分析幼兒對本區域的興趣:

A、非常感興趣 B、一般 C、不感興趣

老師提供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有些是孩子們從自己的家裏帶來的,所以活動的興趣較高,孩子已經掌握了獅子的基本特徵,可是做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這是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所致,另一方面,老師應該在製作前,示範一下各種材料的用法,再提供一些範例,讓幼兒在製作的過程中有一個參考,不至於無從下手,由於時間原因,幼兒不能對各組材料進行一一嘗試,因此我決定把這些材料提供在動手角,讓幼兒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製作裝飾獅子。

中班數學區角活動觀察記錄表

觀察目標:

1、瞭解孩子對拼圖的掌握情況。

2、瞭解孩子對各種圖形的認識水平。

活動情況:

今天、等小朋友在數學區玩拼圖形娃娃的遊戲。這是一個認識形狀的複習活動,要小朋友先自己拼出一個娃娃來,然後數一數自己用了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幾個長方形、幾個圓形。

先拿了一個圓形當娃娃的頭,然後拿了一塊大一點的長方形當身體,然後在長方形的下面放了兩個小長方形當腿,接着他又拿了兩個小的長方形放在頭(圓形)的兩邊,我正納悶這是什麼東西的時候,我看到他又拿了兩個小三角形放在這兩個小長方形的旁邊,我問他這是什麼,他告訴我說是手。原來,他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了。再看看其他幾個小朋友,發現他們也是這樣,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

這時我對他們提問說:“你們看看你們的手臂長在什麼地方?”他們看來看去,然後說:“在身上。”“對,那你們應該把手臂安在什麼地方呢?”猶豫了半天,拿着長方形一會兒在頭上放放,一會兒在身上放放,最後試着在身上拼上,還不放心地看看我的眼睛。看我沒有異議,才確定下來。

最後拼完的時候,我問他:“現在是不是像個娃娃啦?”他點了點頭。

分析反思:

在拼圖的時候,在畫人的時候,小朋友會把手臂畫在頭上,這是小班小朋友繪畫的特點,可能對他們來說,手臂長在肩膀上這個方位,小朋友還是不能正確的辨別出具體方位纔會表現出這種繪畫特點。

我們中班的孩子會有這種情況,是因爲他們原來沒有學過繪畫,所以繪畫的水平還是在最原始的狀態中。

教育建議: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需要幫助孩子認識身體的結構,幫助他們提高繪畫的水平,當他們不會畫的時候,也可以用拼圖或者黏貼的方式來表現人物。

因爲是很多小朋友都不會畫,所以我們可以進行一個這類的集體活動,幫助大多數孩子掌握這個技能。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8

劉鬆源小朋友是我們班口語表達能力發展一般,有一定的詞彙量,基本能運用合適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對圖書閱讀不感興趣。他是今年開學從別的幼兒園轉到我們這來的。這個小朋友不太喜歡看書,從不翻閱圖書。今天早上,他來的很早,書包放好之後自己搬了凳子,來到圖書區。從書架上隨意地拿起了一本《蛋和蛋巢》的書,他翻到第一頁看了看,又翻到第二頁,翻到最後自言自語的說:“看完了。”接着又翻了幾頁後把書合上,放到書架中,又拿了另一本書同樣隨意翻了一下。

分析:

劉鬆源小朋友在閱讀能力強的幼兒帶動下已有了初步的閱讀意識,能夠從第一頁開始看書,知道看書的簡單順序,幼兒的角色意識加強了,能夠自由安排角色進行閱讀活動,可是幼兒對書中畫面的理解還很單一,只侷限看單頁畫面內容,不能把整本書的內容結合起來看;再有,幼兒有看書的興趣,但不能持續的完整的看完一本書。

教育策略:

通過這個幼兒的看書習慣,作爲教師的我們首先要培養他的興趣。讓他嘗試閱讀的樂趣。老師爭取能和孩子成爲朋友,取得幼兒的信任。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9

觀察地點:益智區

實地記錄:陳灝霖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小男孩,很少和同伴一齊交往。今日,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我喜歡的區域。只見,陳灝霖小朋友一個人站在旁邊。我就問他:“陳灝霖:你怎樣不進區域玩啊?”他說:“我不想玩。”我說:“區域裏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齊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我明白他是不懂得怎樣樣與小朋友一齊玩。

評價:由於陳灝霖的父母很少帶他到人多的地方玩,使他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明白怎樣樣和同伴一齊玩。當他看到小朋友們都進了區域玩,而自我又不明白怎樣樣去和他們一齊玩。僅有一個人站在旁邊看着小朋友玩。

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二十):

觀察地點:活動室(美工區)

觀察背景:美工區裏,施玥瑤與自我的好朋友晨晨第一次嘗試用扭扭繩裝飾紙筒和絲瓜瓤。

觀察對象:施玥瑤8歲

鏡頭一

你拉着晨晨的小手,來到了美工區,小臉面帶笑容地說:“今日,我們就用紙筒和扭扭繩來變個魔術吧!”你來到玩具櫃旁,輕輕端起小盒子,又拿來了三個絲瓜瓤和兩個紙筒,欣欣然地對晨晨說:“我們今日來比賽,比比誰玩得又快又好。”你一邊轉着扭扭繩,一邊說道:“我先來做一個‘人’吧”。你用藍色的扭扭繩放到了紙筒的最上頭,樂呵呵地說:“這是小娃娃的頭髮,我再來做一個娃娃的手和腳吧。”一旁的晨晨開始不停地嘆氣:“唉,這個怎樣弄哦!”你轉過頭去望了一眼,說道:“晨晨,你有點兒耐心吧。”可晨晨完全沒有擡頭,也沒有說出自我的想法。你自顧自地念叨:“慢慢來吧。”之後,你拍着小手說道:“我的‘娃娃’腳應當做什麼顏色的呢?就用個淡藍吧。”做完“娃娃”的你又自言自語着:“或許我該給他做個椅子和桌子。”說着,你又忙活起來了。

鏡頭二

你做好了“娃娃”、“桌子”、“椅子”,盯着自我的娃娃說:“如果你餓了、渴了該怎樣辦呢?哦,我來給他做點兒‘燒烤’吧。”你拿着絲瓜瓤和扭扭繩,穿過來,穿過去,不一會兒,你的“燒烤、飲料”就完成了。你一隻手扶着“娃娃”坐在“小椅子”上,一隻小手接過“燒烤”,咧着嘴開心地笑着:“乖,你吃點兒‘燒烤’,渴嗎?我再給你拿點兒‘飲料’吧。”說着,你又拿起“飲料”,將吸管送到“娃娃”的嘴巴里。

孩子,你學會了……

孩子,你語言表達本事實在是太出色了。你能準確表達自我的願望與想法,與此同時,你還能夠適當地引導自我的小夥伴,鼓勵晨晨與你一齊進行遊戲創作活動。

其次,你想象力豐富,總有着與衆不一樣的想法。能夠用最簡單的材料:扭扭繩、紙筒、絲瓜瓤等,開展了一系列的遊戲。

再者,教師也發現你是一個有耐心,願意幫忙別人的孩子。

孩子,我能爲你做……

在遊戲區域裏多供給一些遊戲材料,遊戲點評時鼓勵你向同伴表達自我的想法,介紹自我的作品。

閱讀活動時,引導你講述故事,大膽發揮自我的想象力。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10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在玩打電話遊戲時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幼兒的想象力。

兒童行爲表現與分析:20xx年12月23號老師開展了一次名爲《打電話》的遊戲,首先是老師負責打電話給幼兒引導幼兒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都可以做出很簡單的回答。後來我就試着讓幼兒倆倆自己玩遊戲,發現大多數幼兒都只會說一些老師說過的話,沒有加入自己的想法,也沒有達到遊戲的目的。

反思:幼兒之所以沒有創新的對話跟幼兒平時的訓練是有關係的,所以教師應該在發現問題後要多開展有利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活動。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11

觀察地點:美術區

實地記錄:

走進美術區,開始畫畫。卻陳志信不像其他的男孩子一樣安靜地在一處畫畫,反而和幾個男孩子一齊相互追逐,直到戶外活動結束。

評析:

陳志信有時很文靜,不夠大膽。有時很活潑,戶外活動時,他跑的最快,說話聲音也很大,教師沒有去制止,目的是讓他能夠更加自信,勇敢一些。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12

走進美術區,開始畫畫。卻陳志信不像其他的男孩子一樣安靜地在一處畫畫,反而和幾個男孩子一起相互追逐,直到戶外活動結束。

陳志信有時很文靜,不夠大膽。有時很活潑,戶外活動時,他跑的最快,說話聲音也很大,老師沒有去制止,目的是讓他能夠更加自信,勇敢一些。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13

觀察實錄

於靜珠小朋友繪畫方面的表現是十分的不錯的,構圖較好,想象力很豐富,於靜珠在塗色的時候,尤其是按要求塗色,他總是我行我素的用自我的色彩,如繪畫我們家鄉的房子,,要求白牆黑瓦。他就要咖啡色的屋頂。脾氣很倔的。其他操作中這個孩子學的比較認真的。

分析措施

分析:看似斯文不響的於靜珠,脾氣很倔,有主見的,有性格的,他不喜歡的教師儘管引導還是不行,除非自我想通,所以教師一向用商量的口氣,有耐心的溝通、引導。針對於靜珠小朋友的情景,與父母反饋情景,請父母一齊配合進行指導。在幼兒園中教師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的引導。讓其他的幼兒邀請他去看作品展。看看人家的作品。鼓勵他與同伴進行接觸交流,在教學評價中異常留意提醒於靜珠,聽聽大家對作品的評價。在學習方面多指導他,讓同伴也能協助,給與必須的幫忙與帶動

幼兒活動觀察記錄 篇14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折折、找找、拼拼等活動來認識梯形,知道其名稱、主要特徵。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

教案准備:

1。幼兒:各種形狀的彩紙若干;記錄表人手一張,勾線筆人手一支。

2。教師演示教具: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紙各一張,拼圖一幅。作品展示板一塊。

教案過程:

一.幼兒動手摺出梯形,認識梯形。

幼兒嘗試(一)

1.分別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彩色紙

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各種形狀的彩紙,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

2.現在老師就用這張長方形的紙來變魔術了,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把長方形紙折上一個角,變成梯形)

3.老師:這還是長方形嗎?現在請我們小朋友也用長方形的紙來變出這個圖形來。

4.幼兒嘗試折出直角梯形。

老師:小朋友真棒,誰來告訴我你是怎麼變的?

幼兒嘗試(二)

再次嘗試變出等腰梯形

現在老師請你們折兩下把它變成這個______形狀。

摺好的幼兒將梯形粘貼於展示板上並去幫助其他的幼兒。

1、小朋友剛纔你們變出來的這兩種圖形象什麼呀?

2、我們把這些像梯子一樣的圖形叫做梯形。

3.梯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他們的邊又是怎樣的呢?

小結:對了,梯形有四條邊,四個角,有兩條邊是平行的,有一條或兩條邊是斜斜的,象梯子一樣的形狀,我們叫它梯形。

幼兒嘗試(三)

剛纔你們把長方形變成了梯形,那麼,正方形和三角形能不能變成梯形呢?讓我們聰明的小朋友再來試試吧!

同樣將摺好的梯形粘貼於展示臺並去幫助其他夥伴。

二、想一想

我們的小手可真能幹,用不一樣的方法把正方形和三角型都變成了梯形。現在老師請你們再來想一想,在生活中(家裏或其它地方)有沒有看到象梯形的東西?

三、找一找

老師還拼了一幅漂亮的圖,圖中有什麼?現在請小朋友用記錄表記錄一下圖中各種形狀各有幾個,用小圓點來表示出來。

四、拼一拼(延伸活動)

老師還帶來了許多各種形狀的圖形,要求小朋友呢拼出自己喜歡的物體,可是你拼出來的東西里至少要有一個梯形,我們帶回明天和其他同伴一起來拼一拼好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