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閉環管理制度(通用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2W

醫務人員閉環管理制度 篇1

按照XX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XX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方案》部署要求並結合我院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醫務人員閉環管理制度(通用9篇)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嚴防疫情在院內暴發流行,切實保障就診患者與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二、重點任務

(一)保持有效防控組織機制,推動疫情防控常態化

繼續保持XX市第四人民醫院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全面領導和統一指揮的工作常態,結合醫院工作實際,完善醫院日常運轉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小組下設辦公室與五個工作組的作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醫療救治、應急調配、後勤保障及安全管理等工作。嚴格落實防控工作屬地責任與部門責任,進一步形成橫到邊、縱到底的疫情協同防控工作網絡。

(二)保持“四早”“四集中”機制,加強疫情精準防控

繼續全面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措施,健全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防控機制,做到一旦發現疫情立即處置,堅決做到發現一起、撲滅一起。繼續落實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則,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嚴格按照程序轉運至定點醫院,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有效、同質化、高質量的醫療救治,防止疫情在院內擴大傳播。

(三)突出重點領域和環節,強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

根據上級防控要求,不斷建立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嚴防疫情輸入和院內傳播。定期在院內開展排查篩查,禁止有可疑症狀的人員上崗。對新入院的患者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評估,根據流程科學救治。密切關注住院患者健康狀況,做好健康監測工作,並按上級要求對職工和住院患者開展核酸檢測。對出現新冠肺炎可疑症狀,立即隔離觀察並及時轉送定點醫院進行診治。加強日常消毒、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防護,做好防控物資儲備,對出現疑似、確診病例的,立即開展全面消殺,規範處置相關物品,全力追蹤密切接觸者並按要求進行隔離。

(四)抓實抓細常態化防控措施,確保防控落實落地

嚴格人員出入管理,全面實施體溫檢測和健康監測,凡入院人員一律要求佩戴口罩並掃描出示電子健康通行碼後方可通行。嚴格執行“三區兩通道”管理要求,做好預檢分診,規範設置發熱門診。嚴格落實醫院感染防控措施,繼續落實病區封閉管理措施,規範家屬探視制度,對確需陪護的患者,實施一牀一陪護制度,並不得隨意更換陪護人員,嚴防疫情從外部輸入,防止交叉感染。全面落實疫情監測和日報告制度,通過微信發佈管理動態和督導效果,盡最大限度減少交叉感染和疾病傳播。加強醫療物資準備工作,確保醫療服務和疫情防控所需的藥品、試劑、防護用品等準備充足。

(五)完善復工復產防控措施,落實復工復產具體要求

根據國家和省、市防疫情況公佈的復工復產限制措施要求,切實壓實醫院防控責任。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單位疫情防控工作,及時向主管上級單位報告疫情情況並配合做好調查處置。抓好日常防控措施落實,做好辦公場所、公共區域的通風消毒和環境清理等工作,做好員工日常健康監測與衛生管理。控制會議頻次和規模,減少人員聚集。加強宣傳培訓,爲員工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指導做好個人防護。繼續發揮心理援助熱線作用,積極預防、減緩和控制疫情導致的負面心理社會影響。

三、保障措施

(一)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充分認識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重要意義,把疫情常態化防控作爲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完成。堅決服從市委、市政府和市衛健委的統一部署安排,結合我院疫情防治實際,進一步完善我院防治方案、防治制度、防治措施,切實加強對疫情防控的統一協調和調度。要求全院工作人員要立足崗位,履行職責,服從安排,堅決堵住疫情輸入輸出,堅決防止疫情在我院擴散蔓延。

(二)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

進一步壓緊壓實各部門責任,提高政策執行力,強化責任擔當。堅持應急處置與常態化防控相結合,針對關鍵環節和風險點抓緊抓實抓細防控措施。建立疫情防控事件責任倒查機制,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全力以赴做好我院疫情防控工作,對防控任務不落實、措施不到位,造成疫情在院內傳播、擴散的,將依規依紀追究責任。

(三)進一步強化宣傳引導

通過官方網站、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知識、就診流程及定點醫療救治機構信息,穩定患者與職工情緒,增強信心,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做好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營造強信心、暖人心的社會氛圍,凝聚起衆志成城、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的強大正能量,堅定信心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醫務人員閉環管理制度 篇2

一、閉環管理方案實行科主任、護士長負責制,科主任是第一責任人。

二、非必要情況不留陪護;確須陪護者執行一患一陪(病情危重者除外)制度,陪護人員必須是院內護工或家屬。陪護固定,如需更換陪護時原有陪牀證收回銷燬,更換的陪護人員必須詳細流調且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方可申請陪護。

三、護士長遵醫囑、查看綠色健康碼、查看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身份證,各項均符合要求開具陪牀證並簽名蓋章。

四、陪護人員必須持陪牀證及身份證陪護患者,陪護必須遵守醫院規章制度(堅決杜絕陪牀證借給他人,一經發現立即扣押陪牀證,並清出醫院)。

五、新冠疫情嚴控期間,堅決杜絕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離開醫院,特殊情況確需離開者,科主任、護士長需在“新冠肺炎散點暴發期間患者及陪護人員告知書”上履行雙簽字程序。

六、新冠疫情嚴控期間,病區除本病區患者、陪護人員以及醫院相關工作人員以外,任何人不得入內。

七、醫護人員不得帶親友進入病區,不得在病區接待門診患者。

八、患者出院時責任護士剪斷患者腕帶(爲患者佩戴腕帶鬆緊適宜,嚴防脫下借給他人及帶出醫院)、收回陪牀證後,再爲其辦理出院手續(管牀醫生配合執行)。

九、無陪護的患者,由營養食堂負責爲患者定餐送餐(定餐人員相對固定,定期核酸檢測)。有陪護的由陪護人員去住院大樓8樓取餐。

十、由於限制陪護及探視,責任護士要加強巡視,認真觀察病情並滿足患者日常所需。如需外出檢查確保患者安全。

十一、住院患者或陪護人員入院時需在“新冠肺炎散點暴發期間患者及陪護人員告知書”上簽字。

醫務人員閉環管理制度 篇3

入口管理

1.來院人員提前準備好碼和行程卡,正確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禮儀及手衛生,從南三門進入醫院。注意保持1米間距,配合醫務人員做好兩碼(碼和行程卡)查驗和體溫檢測。無智能手機的老年人(60歲及以上)由老年人通道登記後進入醫院。

2.車輛由南一門進入,除駕駛員和確實行動不便人員外,其他乘車人員需下車經南三門進入。

3.國家規定集中隔離的五類人員,隔離期間不能來院就醫。

4.行程卡帶紅號人員就醫,必須提供到達後的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如無報告,請先通過重醫一院互聯網醫院預約,約定時間段到醫院,由入口工作人員引導至門診廣場核酸檢測點完成採樣,待覈酸報告出具後憑陰性報告進入醫院診療區域。

5.若體溫≥37.3℃,或具有發熱、乾咳、乏力、咽痛、鼻塞、流涕、嗅覺味覺減退、腹瀉等新冠肺炎相關表現的患者,請主動告知預檢分診點醫務人員或按地面標識指引前往發熱門診就診。

6.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黃色或紅色健康碼患者,請到發熱門診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門診管理

1.醫院門診全面實行分時段預約就診(急診除外),所有號源全部開放預約。患者可通過網上、電話、微信公衆號等方式預約掛號,按照預約時間段就診,早於預約時間段30分鐘將無法取號。

2.複診患者可通過“重醫一院”公衆號“雲醫院”或通過微信/支付寶搜索“重醫一院互聯網醫院”小程序,進行線上就診,減少不必要的來院次數。

3.現場取號、候診、繳費、檢查、取藥等候時,請儘量保持1米以上安全間距排隊,全程正確佩戴口罩。

4.門診就診實行非必要不陪同,老人、兒童或語言表達障礙、行動不能自理者就診時,可有一位家屬陪同。就診時嚴格“一醫一患一診室”。

5.發熱門診就診患者須主動配合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血常規,必要時胸部CT等相關篩查,並就地等待篩查結果,不得離開該區域。待排除新冠肺炎可能後,方可前往專科就診或離院。

住院管理

1.平診住院患者及其陪護,憑本院或本市有資質的機構出具的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方可辦理入院手續。辦理入院手續時須如實、詳細填寫旅居史、接觸史和發熱等相關情況,凡未如實填寫或隱瞞流行病學史,將按國家相關法規承擔法律責任。

2.急診危重症住院患者:救治和核酸檢測同時進行,先收治過渡病房(期間不能離開病室),經核酸檢測陰性後轉入普通病房。

3.住院病人原則上不陪護,確需陪護者僅限固定1人陪護。醫院所有病區實行24小時門禁管理,嚴格出入管控。住院患者及陪護在辦理入院時憑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和醫生開具陪護醫囑開設權限,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進入,其餘人員不得進入。患者及陪護人員除檢查外,原則上不得離開所在病區。

4.患者及陪護人員在院內期間須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不得互串病房,不聚集、不扎堆,主動配合每日健康監測,不得瞞報、謊報健康狀況。

5.患者住院期間禁止探視,確需探視時(限醫生進行手術談話、手術當日、住院患者病情變化或臨終狀態時),探視人員須憑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來院,同時須配合科室填報《來院人員信息登記表》,探視時間固定在每日15:00-17:00。

核酸檢測

1.發熱患者及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碼或行程卡顏色異常),請前往發熱門診(24小時開放)進行核酸採集。

2.急診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在急診醫學科進行核酸採集。

3.平診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在門診樓2層平臺核酸採集點(疫情期間24小時開放;平常工作時間7:30-18:30,無節假日)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採集。

4.僅做新冠核酸篩查的市民在門診核酸採集點採集,核酸報告出來前嚴禁進入醫院診療區域。

5.患者可通過醫院微信公衆號或碼查詢核酸檢測結果。

醫院將根據全國及xx市疫情形勢及防控要求的變化,適時作出動態調整。

醫務人員閉環管理制度 篇4

爲加強外出學術交流工作的管理,提高科研學術水平,降低成本,節約開支,提高效益,特制定以下規定:

一、參加學術活動類別

1、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指令性業務會議。

2、中國科協下設的醫學會、醫院管理學會、醫師學會、護理學會的正式學會各專業委員會例行年會、換屆會(僅限於委員)。

3、醫院根據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安排的專題學習。

4、科室爲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必需的外出學習並已開展工作。

5、醫院認爲有必要參加的'學術會議。

二、參會人員資格

1、我院在職、在崗人員。離退休人員不得參會。

2、主治醫師每年只准參加省內會議一次;高級職稱醫師每年准許參加省內外會議各一次。

3、五年內在醫療工作中出現嚴重醫療事故或連續出現丙級病例者,不得參加學術會議。

4、原則上只能參加本學科、本專業學術會議,不允許跨專業、跨學科參加學術會議。

5、重點學科或醫院認爲應該參加的學術會議條件可適當放寬。

三、審批及報銷手續

1、外出學習人員首先徵得科主任同意簽字後,交科教科提請院長辦公會研究。

2、會後,論文資料、會議資料等複印件及會議總結交科教科備案存檔,並將會議情況、學術動態等向所在科室傳達,有重要內容者可在院內舉行學術報告會。

3、傳達會議精神後,憑相關資料報銷會務費、住宿費、交通費。

四、相關的幾項規定

1、參會地點以北京、上海、南京、鄭州、西安、濟南、合肥等地爲主,在其它旅遊城市舉辦的學術會議,審批時要從嚴掌握。

2、交通費用以直線或就近路線乘坐汽車、火車(軟臥除外)費用。不得繞道。

3、住宿費用結算以會議通知日期爲準,報銷金額以財務相關規定爲準。

4、連續二次不參加我院全院性學術活動或科室舉行的學術活動,本年度不得參加任何院外學術活動。

5、申請人因故不能參加學術會議的,不得委託他人蔘會。否則,不予報銷費用。讓他人頂替參加院外學術會議的,原申請人及委託人三年內不得參加各類院外學術會議。

6、參加學術會議期間不得以任何名義接受藥商、器械商的饋贈吃請,不得購買任何藥品和器械。

醫務人員閉環管理制度 篇5

醫務人員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護措施應當遵照標準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爲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採取防護撒施:

一、醫務人員接觸病源物質時,應當採取以下防護措施:

(一)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二)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三)醫務人員手部皮膚髮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

(四)、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注意防止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五)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

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用後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二、發生職業暴露後的處理措施

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應當立即實施以下局部處理措施:

(一)用肥皂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二)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儘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三)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如:75%已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幷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錄反覆用生理鹽水沖洗乾淨。

三、醫務人員反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醫療機構應當對其暴露的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

四、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根據暴露級別和暴露源病毒載量水平對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實施預防性用藥方案。

五、預防性用藥方案分爲基本用藥程序和強化用藥程序,基本用藥程序爲兩種逆轉錄酶製劑,使用常規治療劑量,連續使用28天;強化用藥程序是在基本用藥程序的`基礎上,同時增加一種蛋白酶抑制劑,使用常規治療劑量,連續使用28天。預防用藥應當在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儘早開始,最好在4小時內實施,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即使超過24小時,也應當實施預防性用藥。

六、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給予隨訪和諮詢。隨訪和諮詢的內容包括:在暴露後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對服用藥物的毒性進行監控和處理,觀察和記錄艾滋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狀等。

七、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情況進行登記,登記的內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發生時間、地點及經過;暴露方式;暴露的具體部位及損傷程度、暴露源種類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況;處理方法及處理經過,是否實施預防性用藥、首次用藥時間、藥物副作用及用藥的依從性情況;定期檢測及隨訪情況。

八、各科室應當及時將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情況上報感染辦,醫療衛生機構每半年將本單位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情況進行彙總,逐級上報至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彙總後上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醫務人員閉環管理制度 篇6

一、標準預防的概念:

針對醫院所有患者和醫務人員採取的一組預防感染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標準預防基於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

二、標準預防的內容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面罩、護目鏡、口罩和隔離衣,具體措施爲:

1.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2.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3.醫務人員手部皮膚髮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

4.醫務人員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5.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內,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6.醫務人員在臨牀工作中使用合格的防護用品。

7.醫務人員若發生職業暴露後,嚴格按暴露的處理流程進行處理。

三、術語和定義

感染源:病原體自然生存、繁殖並排出的宿主或場所。

傳播途徑:病原體從感染源傳播到易感者的途徑。

易感人羣:對某種疾病或傳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羣。

空氣傳播:帶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過空氣流動導致的疾病傳播。

飛沫傳播:帶有病原微生物的飛沫核(5μm),在空氣中短距離(lm內)移動到易感人羣的口、鼻教膜或眼結膜等導致的傳播。

接觸傳播:病原體通過手、媒介物直接或間接接觸導致的傳播。

感染鏈:感染在醫院內傳播的三個環節,即感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羣。

隔離:採用各種方法、技術,防止病原體從患者及攜帶者傳播給他人的措施。

終末消毒:傳染源離開疫源地後,對疫源地進行的一次徹底的消毒。如傳染病患者出院、轉院或死亡後,對病室進行的最後一次消毒。

醫務人員閉環管理制度 篇7

一、目的

加強醫院內部醫務人員職業安全保護意識。

二、範圍

適用於醫院從事臨牀醫、護、技全部職工。

三、內容

(一)標準預防:基於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而採取的措施。

這些措施是針對醫院所有的患者和醫務人員採取的一組預防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情況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1、嚴格按要求進行洗手或衛生手消毒。

2、當醫務人員接觸污染物品時,必須戴手套,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

3、有可能污染身體其他部位時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如:正確穿戴口罩、帽子、護目鏡和麪罩。

4、根據需要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

(1)手衛生

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它體液等肉眼可見污染時,應用皁液(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2、如果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使用速幹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3、洗手指徵參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西安市中心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制度》。

(2)污染的醫療儀器設備或物品的`處理:

1、處理、清洗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物品、設備時,應戴手套、口罩,可加穿防水圍裙、袖套、面罩等,防止工作人員皮膚、黏膜接觸及工作服的污染。

2、使用後利器,放置於防刺、防滲漏的容器內進行轉運。

(3)急救場所需要對病人實施復甦時,用簡易呼吸囊(復甦袋)或其他通氣裝置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

(4)醫療廢物按規定分類收集、處理。

(二)空氣/飛沫傳播疾病的防護:

1、醫務人員進入確診或疑似傳染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

2、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穿隔離衣或防護服、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3、當接觸患者病人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

(三)特殊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如:SARS、人禽流感等。

1、醫務人員應嚴格按照防護規定着裝。

2、應經過防護用品穿脫程序培訓。

3、醫用防護口罩每6h—8h更換,遇污染、潮溼及時更換。

4、離開污染區前對防護眼鏡進行消毒。

5、隔離衣/防護服被血液、體液、污物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6、戴醫用防護口罩應進行面部密合性試驗。

(四)接觸傳播疾病的防護:

(1)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時必須戴手套;手上有傷口時應戴雙層手套。離開隔離病室前,接觸污染物品後脫去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2)手套一經刺破、損壞應立即摘掉手套,洗手並更換新手套。當操作要求靈活性時應戴一副合適的手套。

(3)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應當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

(4)從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穿戴隔離衣;離開病室前,脫下隔離衣,按要求懸掛,每天清洗與消毒;使用後的一次性隔離衣按醫療廢物處置。

5、銳器傷預防

(1)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時,要保證充足的光線,防止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2)禁止手持針等銳器隨意走動。

(3)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等銳器。禁止將針等銳器徒手傳遞。

(4)禁止徒手毀損、彎曲針頭或用雙手回套針帽;如用後的針不能立即處理,應使用單手回套法。

(5)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立即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不滿的利器盒中。利器收集箱放置位置合適,便於利器丟棄。

(6)需重複使用的利器,應放在防刺的容器內,以便運輸、處理和防止刺傷。

四、支持性文件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西安市中心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制度》

醫務人員閉環管理制度 篇8

(一)標準預防

認定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

2、強調雙向防護,既防止疾病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又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至病人。

3、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微粒隔離。

(二)標準預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時,不論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須洗手。遇有下述情況必須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後(接觸病人前後)可能污染環境或傳染其他人時。

2、戴手套:接觸病人的上述物質及其污染物品時,接觸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膚前均應戴手套;對病人既接觸清潔部位,又接觸污染部位時應更換手套。

3、上述物質有可能發生噴濺時,應戴眼口罩,並穿防護衣,以防止醫護人員皮膚、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質污染的醫療用品和儀器設備應及時處理,重複使用的醫療儀器設備應進行清潔和適當消毒。

5、污染的牀單及時處理,防止接觸病人的皮膚與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傳播。

6、銳利器具和針頭應小心處理,以防刺傷。

7、醫護人員進行各項醫療操作、清潔及環境表面消毒時,應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

8、污染環境或不能保持環境衛生的病人應隔離。

(三)醫護人員的防護要求

1、基本防護:

防護對象;在醫療中從事診療活動的所有醫、護、技人員。

着裝要求:工作服、工作帽、醫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強防護:

防護對象:進行體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醫護人員,傳染病流行期的發熱門診的工作人員;轉運疑似或臨牀診斷傳染病的醫護人員和司機。

着裝要求:在基本防護的基礎上,可按危險程度使用以下防護用品:

隔離衣:進入傳染病區時;

防護鏡:有體液或其他污染物噴濺的操作時;

外科口罩:進入傳染病區時;

手套:操作人員皮膚破損或接觸體液或破損皮膚黏膜的操作時;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體液噴濺時;

鞋套:進入傳染病區時。

3.嚴密防護:

防護對象:進行有創操作;對傳染病屍體進行解剖的醫務人員。

要求:在加強防護的基礎上,應使用面罩

醫務人員閉環管理制度 篇9

一、職業防護原則

1、基本防護

防護對象:在醫療機構中從事診療工作的所有醫、護、技人員。

着裝要求:工作服、工作帽、醫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觸傳染病人時要加穿隔離衣。

2、加強防護:

防護對象:進行體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醫務人員;傳染病流行期的發熱門診,隔離病區等區域的工作人員;轉運確診或疑似爲傳染病患者的醫務人員和司機。

着裝要求:在基本防護的基礎上,可按危險程度加用以下防護用品:隔離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護眼罩、面罩等。

3、嚴密防護:

防護對象:進行有創操作,如給特殊病人進行氣管插管、切開吸痰等操作和作傳染病人尸解的醫務人員。

防護要求:在加強防護的基礎上全方位防護,應使用面罩、呼吸防護器。

二、基本預防控制措施

1、醫務人員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常見感染病的傳播途徑、隔離防護技術,減少職業危害。

2、遵照標準預防的原則,在接觸病原物質時,應當採取以下防護措施:

(1)在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時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2)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噴濺時,應戴防護眼鏡或防護面罩,穿隔離衣或防水圍裙等。

(3)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儘量減少創口出血,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4)處理針頭時不要太匆忙,手持針頭和利器時,不要讓銳器面對着他人,在爲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時,應取得他人的協作,使用的針頭不可再套回原針帽內,如果一定要套回,則採用單手復帽技術,不要將銳利器具直接傳遞給他人,使用後的銳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毀銳利器具等。

(5)醫務人員手部皮膚髮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須戴雙層手套。

3、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飛沫隔離。

4、嚴格執行手衛生規範。

5、對手術前及輸血前患者必須嚴格進行“感染篩查”。門診小手術等有創操作前,應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願原則下做“感染篩查”,如病人不同意做,應在“告知單上”簽字,科室留存備查。

6、檢驗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標本後,應於24小時內報告“感染篩查”結果。對於HIV抗體初篩實驗陽性的標本,檢驗科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科室負責人,醫院感染管理科指導科室做好防護工作,同時相關人員要保護患者隱私。

三、發生血液傳播疾病職業暴露後的應急處理

1、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黏膜。

2、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由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儘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幷包扎傷口;被暴露的黏膜,應當反覆用生理鹽水沖洗乾淨。

4、發生艾滋病病毒的職業暴露後,醫務科及時組織院內相關學科專家依據衛生部《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對其暴露的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確定是否預防性用藥,如需用藥,制定具體的預防性用藥方案。

5、發生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等血源性傳播疾病的職業暴露後處理和隨訪。

四、報告、體檢和隨訪

1、職業暴露發生後,當事人在應急處理後,應儘快報告科室負責人(科主任或護士長);

2、職業暴露當事人填寫《盤錦市第二人民醫院職業暴露事件登記表》,由科室負責人簽字後送交醫院感染管理科。

3、依據衛生部《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和《血源性疾病職業暴露防護處置流程》,醫務處對發生職業暴露的當事人立即進行職業暴露評估並確定體檢項目和相關治療,體驗科協助實施體檢,預防保健科負責對發生職業暴露後的預防用藥品和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藥品保障及隨訪。

五、使用化學消毒劑的防護:

保證良好的通風環境,使用化學消毒劑時戴手套、口罩,必要時穿防護衣,口罩和手套要定時更換,儘量選擇對空氣污染小的化學消毒劑,使用中的化學消毒劑容器加蓋,對化學消毒劑原液要正確貯存。

六、化學治療的防護:配藥室經常自然通風,必要時安裝排氣扇。

在配製化療藥及爲病人進行化療藥物的穿刺注射時,應戴口罩、帽子及雙層手套,配製化療藥後的垃圾按藥物性醫療廢物處理,盛垃圾的容器要加蓋。操作中不慎將藥液濺到皮膚或眼睛,應立即使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如果藥液溢出到桌面,醫用紗布吸附藥液,再用清水沖洗被污染桌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