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育學院實驗國小教導處“國小語文“校本教研”研討會發言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4W

“國小語文“校本教研”研討會發言稿

新疆教育學院實驗國小教導處“國小語文“校本教研”研討會發言稿

各位尊敬的專家、領導和老師們,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實驗國小參加我校語文“校本教研”的研討活動,同時更感謝您能抽出時間來對我校的教研活動給予熱情的關注和指導。今天參加活動的有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來賓。感謝市小語會給了我校一次向諸位專家、老師學習請教的機會。今天的活動安排已在各位老師進門的時候發放給大家了。我們的活動準時開始。現在請授課老師和孩子們做準備。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在彙報開始之前,請允許我先來介紹一下我校的校園網站,彙報時,您可以邊聽邊查閱我校的教研信息。

2002年,隨着新教學樓的竣工,我校的軟硬件各個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學生用機、教室教學用機、教師辦公用機共323臺,並達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園網站已開辦近3年之久,爲校領導的行政命令發佈、上下級思想交流、教師辦公提供了一個穩定、高效的平臺。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園網站的首頁。通過導航欄,我們可以清晰的瞭解我校網站的構成:有學校概況、學校管理、教師天地、學生園地、黨團生活、大隊部、政策諮詢、留言簿和資源庫。同時,校園網站還爲我校教師提供ftp,e——mail,vod視頻點播等服務。

今天,我們是將實驗國小近幾年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點思考、探索和一些嘗試以及困惑坦誠地置於各位老師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專家、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在這裏,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今天我們所展示的課改實驗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實很多學校都已在實施和研究,也總結了不少有益的經驗。我們在這裏不揣淺陋,就是想通過此次活動,給我校的語文老師搭建一個對話、展示、提升的平臺,在各位富有經驗的專家老師的指點幫助下,以這次活動進一步地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將研究與教學實踐融爲一體,促進老師們的專業水平的提高,並促進我校向學習型、科研型、實踐型、總結型的教研組織再邁進一步。

自2001年秋季課程改革開始在國家級實驗區啓動至今,已歷經了四個年頭。我校也同新課程一起走上了一條探索之路,老師們在這條充滿艱辛,更充滿希望的探索之路上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來了收穫的喜悅。在我校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們試圖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拓寬教學內容,豐富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力求體現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由於新課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課堂問題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師孤軍奮戰的教學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勢下的新課堂。在我們倡導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轉變的同時,我校也在不斷修正學校的教研方式,同許多學校一樣,我們將我校的教研視角定位在羣研上。羣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一個操作層面。2003年6月,我校進行了首次校本培訓,當時,張平主任、李晨紅老師等專家做了切合教學實際又具指導意義的理念的引領,令我校的老師受益匪淺。

其實,實驗國小的羣研工作歷時已久了。這些年來,我校的語文教研在校領導的關注和天山區教研室、烏市教研中心、自治區教科所以及教育學院人文學院、自治區繼續教育處等各級領導的專業指導下,本着紮紮實實搞教學的精神,特別重視加強教研組內的羣體學習和教學研究課的交流。這幾年,在前一任主任樑主任的具體指導下,學校一直堅持教研組隔週學習的制度(本學期改爲一週一次的教研組羣體學習)。在教導處的指導監督下,各組老師以“推薦與自選相結合,個體研讀與羣體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開展理論學習,這樣是着眼於培養每位教師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師。同時,我校注重在教學理論引領下的教學研究課的實施,特別是自課程改革以來,我校有幸承擔了自治區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研究課題。在教研專題探索的驅動下,我校緊抓各教研組的組內研究課的課堂實踐工作。爲了讓教師儘快地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爲教學行爲,實驗最初的兩年裏,我校各教研組每位老師每學期上組內研究課達2——3節(每次上課前上報學校,通知各科老師聽課)。同時,教導處非常重視教師課後自我反思能力的訓練,寫教學反思是我校的教研製度。其間,我校每學期堅持開展不同形式的校級教研活動(如校本培訓,教師間的教學比武,家長開放日活動、青藍工程等),充分發掘校內有潛力的教師,併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在理論引領下的較爲夯實的課堂實踐,使得我校教師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基本達到了全員參與、全員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這樣的積澱下,我校語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爲突破口,立足基層教研組,實抓羣研工作,教研組工作求真、求實、求活,充分發揮學校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的作用,羣策羣力,博採衆長,積極推行“集體備課、嘗試走班、集體評課”的羣研製度,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開展教學研究,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下面,我就將我校的“集體備課、嘗試走班和集體評課”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師做一個彙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議。

一、集體備課:

1、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羣策羣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爲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爲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實施:

(1)原則:“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爲單位,每週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緻、深入地備課。每週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爲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集體備課上網,個人備課、教學反思教導處會隨時抽查並總結)

3、收穫: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羣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嘗試走班:

1、提出: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儘管一直推行羣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爲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爲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裏,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爲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徵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實施: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爲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本學期建議每位語文老師設計一節精品課,在本年級走班,年級組老師聽課評議。)

3、收穫:其一,學生的收穫。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穫。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爲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穫。作爲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4、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於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爲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三、集體評課:

1、提出: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爲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實施: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彙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紮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課——“衆人搭臺,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爲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臺;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爲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3、收穫: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爲媒介、課例爲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啓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爲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闢包含行爲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着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將實驗國小語文老師們近幾年在教學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簡要介紹。之前,寧老師和李校長對我校開展這個研討會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寧老師反覆強調要辦得有特色,讓參與的老師們不虛此行。對於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實”。在我校校領導所一貫要求的以研究爲先導的紮紮實實的教學實踐中,我校的老師們用篤學實踐來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型、科研型組織,求得專業發展,從而最終實現教育的終極目的:“爲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新疆教育學院實驗國小教導處

2005年4月22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