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評課稿四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4W
篇一: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解決問題評課稿

這次有幸聽了張老師的《解決問題》一課,反思如下:

《解決問題》評課稿四篇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在本節課課中,張老師圍繞着教學目標,創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例題中的團體隊形問題、練習中的晨跑問題、家庭中的垃圾問題、照片問題、春遊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了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這些材料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嚐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而且在數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築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樑。

2、多樣化的解決策略。

在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張老師始終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並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說理能力,讓學生說說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別表示什麼,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3、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

本節課的練習即跑步問題、家庭中的垃圾問題、照片問題、春遊問題由淺入深,創設的問題情境具有靈活性、多變性。學生根據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選擇、去優化,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如最後的春遊問題,讓學生在尋找哪一種方法更省錢的過程中,尋找到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最佳策略。這樣教學不僅給學生萌發求異思維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而且也使學生切實地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4、注意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爲主體,創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和學習氛圍。每個問題的提出,先是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討,最後再小組合作解決。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別人交流的能力。特別是最後一個旅遊問題,學生一開始沒有想到買團體票,他們覺得沒有到50人,就不能買團體票,通過小組討論,他們覺得可以加兩個老師,最後又想到可以多買兩張票來湊足50個人。在小組合作中,他們的思維更開闊了,數學應用能力也更強了。

但是,我在這裏也碰到了預設與課堂生成的矛盾。我在預設中先告訴學生:老師是免票的。但上課時由於緊張,忘記告訴學生,在反饋時,學生想到可以加兩個老師,我本可以順着學生的思路,就加兩個老師湊足50個人。但我想着自己的預設,就生硬地告訴學生說老師是免票的,錯過了課堂生成精彩的好機會。事後我想了一想,可以在學生說加兩個老師,贊同學生的做法後,再次提出如果老師免票的話,怎麼辦?再讓學生思考。這樣整節課可能更完善。

篇二:解決問題的策略評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國標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11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老師執教的是其中的第**個例題。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係及解決問題的經驗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系統研究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並在畫直觀示意圖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課知識,將爲以後學習畫線段圖、列表等方法來解答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老師這節課進行了精心的教學設計,環節清晰,層次分明,體現了知識的建構過程。

這節課***老師自始至終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一、把握一條線:以學生爲本,通過讓學生觀察、發現、整理信息,使學生能合理利用已有知識經驗來探究新知,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如:多次提問“你有什麼辦法”“你是怎樣想的”,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

二、體現了一個過程:情景的引入;出示一個長方形圖片。爲學生創設第一個 情景;再以一個情景爲主線(羊村的改建——從花壇、菜園、舞蹈室的改建) 讓學生從身邊的數學問題入手,把數學問題從生活中提煉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誘發了學生爲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萌發瞭解決問題的慾望,着力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應用畫圖的策略,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注意了三維目標的實現:充分利用圖像、文字、語言、和已有的知識等資源,讓學生嘗試用列表整理題目中的信息,並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驗策略、應用策略、深化策略,發展了數學思維,突出了教學的三維目標。

四、注意了學法的引導:如,本節課教師始終注意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並注意發揮小組互動的作用,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充分的展示自我,爲學生構建合作學習的平臺。注意了知識生成的方法的探究及能力形成的培養。從教學策略上講,我認爲本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層次分明

**老師在本節課處理上很有層次。在處理例1時:第一個層次是:問題導入激發需求(如課件出示例題後提問:先畫什麼?再畫什麼?由此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第二個層次是:自主嘗試體驗策略(讓學生嘗試畫圖,並在小組內交流,教師適時點播,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第三個層次是:探索思路解決問題 (這裏採用了數學中最常用的綜合法解決這個問題,如:想求長方形的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現在長方形的長已知,還要知道長方形的寬,再由增加部分可以求出所要求的問題,從而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二)語言準確到位

*老師的課堂語言準確、簡捷,有思考性、啓發性和激勵性,給了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遇到了一些實際問題,需要同學們的幫忙,**老師就適時提問“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

又如例1出示後**老師問:你們認爲應該先畫什麼,再畫什麼?在畫好的圖中要標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如學生畫好示意圖後老師又說:“你覺得自己的示意圖畫得怎麼樣?”﹙讓學生自我評價﹚“需要修改嗎?請需要修改的同學將自己畫的圖改一改。“(這樣的語言使學生感覺到他們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並能關注每位學生。)

(三)教學方法得當

中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主要以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的發展纔剛剛起步。學生根據題意來畫圖的能力比較弱,所以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畫示意圖來解決問題。本節課出示引入題後讓學生感覺到需要用畫圖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並在教學例1適時的出示課件呈現問題:並由此採用綜合法理清思路,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給學生充分地提供探索和思考的空間,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練習形式多樣,注重知識的鞏固。

本節課注重培養學生主動運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並注重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老師用再次體驗這個策略來實現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並能用小組討論交流和上臺介紹兩種方式,主動反思和交流自己的學習過程,並在反思中提升對策略的認識,體驗到運用策略來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

(五)課件製作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本節課課件出示都是根據題意畫出的圖形,每個題目出現都是以 (羊村)發生的事情來提出的相應的部分實景圖,然後先出示實景圖上升,並抽象爲圖形。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探究知識的動力,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當然本節課還有很多待挖掘的優點,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指教。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存在的問題也很多,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不吝指教。

謝謝大家!

篇三:解決問題評課稿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

在本節課課中,圍繞着教學目標,創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例題中的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了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這些能找出條件並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嚐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而且在數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築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樑。

2、多樣化的解決策略。

在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並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說理能力,讓學生說說不同的方法所求的表示什麼,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3、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

本節課的練習由淺入深,創設的問題情境具有靈活性、多變性。學生根據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選擇、去優化,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這樣教學不僅給學生萌發求異思維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而且也使學生切實地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4、注意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爲主體,創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和學習氛圍。每個問題的提出,先是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討,最後再小組合作解決。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別人交流的能力。

教學建議:這堂課的設計比較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能夠投入到所設情境中,學習效果不錯。不足之處就是練習的設計層次感不是很好,希望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注意到這個問題。教師還應適當放慢語速,講的重點是加重語氣。

篇四:解決問題評課稿

看圖畫解決問題,是在這冊書中出現的最完整的解決問題的一課,旨在讓學生初步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從圖畫中明確由兩個相關的信息和一個相關的問題,構成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教學時,重在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理解圖意,並將圖畫的意思轉化成語言文字,用語言完整地表達數學問題,根據信息和問題選擇正確的方法解答。

一年級國小生生活經驗少,知識面窄,識字不多,語言表達能力差,增加了教和學的難度。針對以上特點,吳老師用課件(森林裏的小動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並充分利用圖畫,引導學生根據圖意進行說話訓練,通過觀察、口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再加上動作、畫圖加深學生對圖意的理解,使學生弄清圖中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去進行列式計算。我們知道,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數學離不開思維,語言表達是開發學生思維的途徑。因此,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解決問題入門教學的關鍵。

解決問題啓蒙教學應當重視算理,揭示算法,避免讓學生搬硬套。因此,吳老師在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明確大括號和問號的作用,並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圖表示圖意,再列式計算,加深學生對圖意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明白,把兩個數合併在一起用加法計算道理。

新課標提倡教師選擇學生身邊的數學問題作爲教學內容,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數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吳老師從低年級入手,通過大量的生活事實以及在教室裏找數學信息,提數學問題等活動對學生進行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拓展延伸題目的設計很有訓練價值,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數學信息,解決相同的數學問題。

問題思考:

1.在組織教學時,用了一些獎勵的辦法,但效果不是很好,應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如:XX同學坐得端正,聽得認真,回答問題積極?

2.設問應準確、易懂,否則學生無從答起,或者答非所問。

3.多問“爲什麼”(如:你爲什麼用加法計算?),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

4.在教學時,我們既要注意讓學生說圖意,更要注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的引導,做到在說圖意時,表述儘量準確,不摻雜其他信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