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精選2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1W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精選26篇)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爲他領蜀軍打過很多勝仗。其中最讓人稱奇的就是空城計。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聽說司馬懿領雄兵十五萬向西城殺來,但是諸葛亮卻泰然自若,在城上撫琴,司馬懿不敢前進,撤退。

諸葛亮有着很高的外交才能,劉備兵敗時,是他說服了孫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洲赤收衆江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願將軍量力餓而處之!同時指出在這緊要關頭孫權"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孫權立刻反脣相譏:“苟如君言,劉豫洲何不事曹乎?”對孫權有意的諷刺,孔明採用激將法:“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洲之室之胄,英才蓋世,衆人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世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爲之下乎!”談吐之間就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

雖然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過兩個錯誤:第一個是在赤壁之戰後期,曹操連環船被火攻,大敗。曹操逃亡華容道,孔明卻派關羽去堵曹操。可是呢,關羽接受過曹操的恩惠,關羽念舊情,義放曹操。這對魏國滅蜀國創立了根。

第二個錯誤是司馬懿來取街亭,諸葛亮讓馬謖出戰,可是馬謖只會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戰中失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細緻而又生動地描繪了從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到最終晉統一的歷史畫卷。它生動地展現了魏,蜀,吳三國錯綜複雜的軍事和政治鬥爭。

通過這本書,我認識了狡猾的曹操、俠義的劉備、忠誠的關羽、勇猛的張飛、心胸狹隘的周瑜,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這本書不僅把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還把一個個故事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人過目難忘。書中有許多精彩故事,如“桃園結義”,“舌戰羣儒”,“七擒孟獲”,“草船借箭”,“望梅止渴‘’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說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幹,命令諸葛亮在三天之內趕製十萬支箭,並立下了軍令狀。第一天過去了,第二天過去了,諸葛亮都沒什麼動靜,周瑜心裏十分納悶。到來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天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諸葛亮下令開船,並讓士兵擂鼓。曹操趕忙召弓箭手來回射箭。於是船兩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去,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就這樣,十萬支箭輕輕鬆鬆‘借’回來了。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後,驚歎一聲:”我真不如他!“

看了這則故事後,我有兩點感受特別深。第一點是:人才的重要性。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一直都過着東逃西竄的生活,後來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出謀劃策,幫助劉備奠定了蜀漢江山。所以,我們現在要認真學習,積累才幹,爭取長大以後成爲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第二點是:周瑜器量狹小,嫉賢妒能,總想設計除掉諸葛亮,結果沒把諸葛亮除去,反而賠上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們不能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而是要心胸寬大,向比我們優秀的人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我們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3

一本轟動文壇的小說,一場波譎雲詭的戰爭,一種比天更高的慾望,造就一部家喻戶曉的鉅著——《三國演義》。三國時期,天下瓜分。魏、蜀、吳三國鼎立,爲了統一中原,你爭我鬥,羣雄逐鹿,揭開了歷史的新畫卷。爲何爭鬥?只人慾望與權利。

人的慾望是無窮的。想必大家都聽過《漁人和金魚》的故事吧。從前有一個老漁翁,他有一個老伴和一所破屋子。有一天漁翁打到了一條金魚。金魚說只要把它給放了,就能實現老翁的三個願望。老翁回到家,把一天的見聞告訴了老婆婆。老伴讓他向金魚要了一所新屋子。第二天,老婆婆要金魚把她變成貴婦人。第三天,她想要變成女王。第四天,老婆婆的慾望越來越強烈,她要金魚把自己變成日月的主人。魚兒搖搖頭遊開了,結果一切又變成了原來的樣子。

如今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海洋裏,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我們身邊有不少愛花錢、揮霍無度的青少年,但是他們享受的是他人努力的成果。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4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到三國歸晉的經歷。書中的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三分天下和三國歸晉,讀來無不使人不忍釋卷,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的,同時三國的明爭暗鬥也從這裏拉開序幕。在三國武將如林、謀士如雨,我最看重一個人——曹操。雖說諸葛亮用計出神入化,不過他沒有曹操豪邁的詩情,也沒有曹操嚴明的軍紀,更沒有曹操作戰時的狠、勇猛。曹操兵多糧足,大名威震江東,可謂談得上豪傑也。所以說曹操乃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曹操雖未能一統天下,但也在羣雄中爭得一席之地。我如果生在那時,一定和他結交,並和他豪飲美酒,笑看天下英雄,暢談統一中原的霸業,給他出謀劃策,那就太痛快了。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5

《三國演義》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裏面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比如說:張飛、關羽、劉備、趙雲、諸葛亮等等。

在裏面,大家也許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他精通天文地理,能夠知道別人心裏想着什麼,非常厲害。

但我不喜歡諸葛亮,因爲他那些理論都是靠觀看天氣氣象而得來的,不是真本事。我喜歡關羽。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還有水淹七軍。這些都是關羽最精彩的故事。他不僅有智慧,還有很強的武力。他在找劉備的時候,得向曹操告辭,但是他不知道要有通行證才能過去,所以他過了五個關口,殺了六個將領。這令我很震驚。

關於他也很講義氣。在華容小道上,曹操本來是要敗在他手裏的,但是因爲曹操以前對他很好,他又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所以關羽就沒有殺了他。你說誰會這個樣子,放棄了一個好的機會不去捉敵人,反而因爲“義氣”這兩個字而放棄了一個好機會,正因爲關羽很講義氣,我才喜歡他。

我最不喜歡的人是劉備的大兒子劉禪。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他竟然聽信奸臣的話,不管國家大事,只飲酒取樂,等敵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竟然投降了。投降了也罷,沒想到他在魏國看蜀國的歌舞表演的時候竟然還很高興,其他蜀國大臣的眼淚都嘩啦啦地流了出來,他竟然還沒有一絲傷心難過的神情!果真是個樂不思蜀的!蜀國有他這種人真是悲慘啊!

《三國演義》這本書展現了一幅精彩紛呈的歷史畫卷,裏面有很多故事讓我百看不厭,這本書還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真是受益匪淺!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6

在古代歷史小說中,如果要選擇一部讀者多、人們最熟悉的作品大概要推《三國演義》了。的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部由文人根據歷史事實和民間傳說編撰而成的歷史演義,是所有作品中影響的一部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漢靈帝到晉武帝之間共一百多年的歷史,用宏闊有致的筆觸勾畫出魏、蜀、吳三國互相征戰爭雄、興衰存亡的歷史過程。並且,它還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香忠勇義氣、自信傲慢的關羽,絕頂聰明、無所不能的諸葛亮,狡詐酷虐而又雄才大略的曹操,以及仁厚的劉備,英武的趙雲,忌刻的周瑜,忠厚的魯肅等等,都

給人極深的印象。書中給讀者印象最深刻的貫徹全書每一個角落的觀念,就是“擁劉反曹”。羅貫中堅持以蜀漢的劉備爲正統。劉備雖然出身貧賤,但身爲漢室宗親,力圖復興漢室;而曹操身爲漢相,卻用兵擅權,最終廢漢立魏,實爲篡國之賊。這一觀念並非羅貫中的獨創,而是長期以來就存在於老百姓的心目之中了。羅貫中不過是通過《三國演義》把他空前強化了,使它隨小說一起深入人心。

同時,在讀這本書後,我常常問朋友、問親人、問自己,《三國演義》中誰是好人?

姐姐說:“劉備講義氣,是好人。”我說,不見得。呂布武藝高強,號稱天下無敵,當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俗話。他曾就過劉備,當時劉備非常感激。後來呂布被曹操捉住了,曹操很愛惜他的才能,不想殺他,回頭問劉備怎麼辦,呂布聽見了,心中暗喜,以爲劉備一定會爲自己說情的。可劉備在一旁冷冷的說:“別忘了董卓是怎麼死的!”當初,董卓很欣賞呂布,卻被呂布刺殺了。曹操一聽,抱着自己的腦袋連聲大叫:“快推出去斬了!”你們看,劉備夠壞的吧。

曹操是好人嗎?爸爸說他有雄才大略,善於打仗,以弱制強,打敗了袁紹,平定了北方。媽媽常把他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掛在嘴邊,說他是大詩人。可我覺得他不像個好人。曹操詭計多端不講義氣。一次,曹操到朋友家去避難,忽聽門外傳來“嚓嚓嚓”的磨刀聲,以爲人家要殺他了,便一頭把門撞開,二話不說,把朋友全家十幾口人全殺了。殺晚人,回頭一看,才發現門下壓着一頭捆好的豬,才明白人家磨刀本是爲了殺豬招待他。曹操常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你們說劉備壞不壞?

周瑜心胸狹窄,幾次要害諸葛亮。孫權今天和劉備要好,明天又聯合曹操打劉備,“桃園結義”三兄弟都死在他手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塑造了這麼多活生生的人物,使我百讀不厭。但是,這其中的許多人物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出賣朋友,殺害無辜如果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也許都算不上好人。《三國演義》中的好人還真不多呢!

羅貫中通過三國之間不斷的征戰成敗,英雄存亡的描寫,表達在家的政治觀念,寄託自己的政治思想,爭雄天下,必須戰略正確,百姓歸順選資授德。同時《三國演義》反映了元末明初時的社會生活,也表達人民反抗封建統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願。三國時期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記錄了這一時代最原始的資料。而從晉朝到唐宋,民間關於三國的傳說就一直沒有中斷過。不但歷代的野史筆記多有記載,劉備、曹操的故事還被搬上了說書場登上了戲曲舞臺,男女老幼無不喜歡流傳極廣。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7

我用了近一個星期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是收益非淺啊!《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之後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之後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之後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就應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雄,可能是正因他的兒。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後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構成了鮮明的比較。曹操還是個實幹家,以前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我很是喜愛。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流傳千古的詩乃是北宋大文豪蘇軾的《水調歌頭》。回想中國華夏古韻的歷史,大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似乎感覺到承載着一個朝代的凝重歷史車輪滾滾駛來。終於,在元朝明初,一個人——羅貫中用筆演繹了那段歷史,也因此成就了自己。

《三國演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它將歷史事實與藝術虛構的手法融爲一體,開創了長篇小說一派的先河,在我國小說發展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品讀三國,掩卷凝思,一個個英傑才俊在我腦海中翻騰:一方霸主如曹操、孫權、劉備、袁紹;博學多才的諸葛亮、龐統、徐庶、張昭;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呂布等等。這些人或奸詐,或忠厚,或暴躁,或機智,形態各異,不勝枚舉,他們身上的英雄氣概渲染着一代又一代雄健的國民,久久難以消逝。展開三國風雲歷史,最值得一提的要數聞名遐邇的“赤壁之戰”。精彩的草船借箭突顯諸葛軍師“上至天文,下至歷史”的神才謀略;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赤膽忠心的大將黃蓋爲保全大局,不惜上演苦肉計,假降曹操,爲火燒赤壁告捷打下頭陣;還有風流倜儻的大都督周瑜,雖足智多謀、英姿勃發,只可惜心胸狹窄,最後大業未成身先去,活活氣死在江東。

《三國演義》能夠成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被列入華夏曆史文化的瑰寶,除了其在文學上不菲的價值之外,它通篇所詮釋的一個“義”字纔是令其流芳百世的靈魂所在。“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義,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君臣忠義,義薄雲天的關雲長“溫酒斬華雄”“華容道義釋曹操”,各路英雄、各種英才都在“義”中盡抒情懷。“義”作爲中國儒家所稱頌的古人做人的基本美德之一,在當今越來越注重現實的社會更是難能可貴了。《三國演義》是一路英雄演繹的千古絕唱!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9

《三國演義》對成年人來說,並不是那麼陌生,有古言文版本的三國演義,也有白話文版的三國演義,多少都讀了幾遍,還有廣播裏的長篇連播,特別是三國演義拍成電視劇和電影之後,更加深入人心,在讀書的同時,也從中學習到了許多的知識。在和兒子讀書的同時,也啓發教育孩子要仔細讀書,細心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特點。特別是關於人物的描寫,更要通讀全書細心品味。

作者羅貫中準確的把握住了每個人的心理和性格特點,在品味讀書的樂趣中,對其中的人物描寫頗有感受:

《三國演義》一共寫了四百多個人物,其中有幾十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如張飛嫉惡如仇,粗豪爽直,而又從善入流;劉備仁厚愛民,虛僞做作;關羽神武神勇,講究忠義卻剛愎自用;周瑜才高果敢卻心胸狹窄;魯肅拘謹忠厚,黃蓋勇敢沉着,司馬懿老奸巨滑等等。連三個“舌辯之士”也各具特色,他們都恨曹操,但表現形式大不相同。彌衡是“罵”“至死罵不絕口。”至今戲曲舞臺上還有一齣戲叫“擊鼓罵曹”;張鬆是“頂”,頂得曹操“拂袖而起,轉入後堂”;楊修是“揭”,他多次揭曹操的老底,揭曹操靈魂深處的祕密,特別是夢中殺人的詭計。

在塑造人物方法上,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通過戰爭中不同的故事情節加以反覆渲染,把人物放在尖銳的鬥爭中去寫。不同的軍事和政治鬥爭典型環境,寫法也不一樣。如曹操攻打濮陽陷入重圍,大火之中正碰到呂鬱挺戢躍馬而來,曹操用手遮住臉,加鞭縱馬從對面闖過去,呂布從後面拍馬而柴,以方天畫戢在曹操頭盔上點了一下,問道“曹操何在?”用手指着相反方向“前面騎黃馬的就是”,多麼狡猾。呂布聽了就縱馬向前追趕,放過了眼前這個真曹操。曹操輕輕一句便騙過了呂布。在潼關則是另一種情況。馬超認出了曹操後,緊追不放,害得曹操“割須棄袍”,沒命逃奔。這時,背後馬超趕來,厲聲大叫:“曹操休走!”嚇得曹操馬鞭掉落在地。看看即將趕上,馬超從後挺槍而剌,曹操繞着一棵大樹躲藏,馬超一槍刺在樹上,用力過猛,刺得很深,等到把槍拔出來,曹操已經跑遠了。在這裏,從濮陽之戰,使我們看出呂布有勇而無謀;從潼關之戰,使我們看出馬超精明強悍。再如張飛在巴郡“義釋”了嚴顏,關羽在長沙“義釋”了黃忠,同是“義釋”但也有不同。張飛“義釋”嚴顏,表現了張飛粗中有細;關羽“義釋”黃忠,表現了關羽的高傲自負。同是寫一代英雄之“勇”,呂布是勇中帶賤,周瑜是以勇顯驕,趙雲有勇有謀,可見人物的思想性格是不一樣的。曹操的“割須代首”“夢中殺人”;劉備和單福(徐庶)關於的蘆馬的對話,這些描寫顯示了曹操、劉備的奸詐和仁厚的不同性格。諸葛亮“帶病巡營”的描寫,突出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貞;後主劉禪的“樂不思蜀”的描寫,簡直把他的昏庸寫活了。

《三國演義》善於通過戰爭的描寫來展現人物性格。“赤壁之戰”的人物很多,重點只有幾個。在決策準備階段重點寫了諸葛亮和周瑜;在決戰階段則突出了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是起過一定作用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小說中的曹操經過各個時代的藝術加工,他已成爲統治階級權臣的典型人物,成爲古今奸雄第一奇人。他的突出特點是奸詐,當然小說也寫出了他的雄才大略。曹操奸詐的性格特徵,在赤壁慘敗這個特定情境中,曹操敗走華容道時,他倉慌逃竄險些喪命,但他竟能夠三次大笑,笑周瑜、孔明,無智謀,他以笑來穩定軍心。但當他逃回到據點的時候,已經脫離了危險,他又仰面大哭,哭謀士郭嘉已死了。哭郭嘉,是說其他軍士無能,把戰敗的責任推卸掉了。“三笑一哭”這一情節把曹操的奸詐和權術刻畫得淋漓盡致。

曹操的八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他卻能在惶惶逃命中連連大笑,這“笑”寫出了他雖大敗卻不氣餒,不認輸,還要發表議論笑話對手,“畢竟智謀不足”,“到底是無能之輩”。這是用環境描寫來反襯曹操之“頑強”“狡譎”的一面,說明他仍然雄心勃勃。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0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靈帝建寧之年(169)起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止這百餘年發生的事情,人物形象生動,其中刻畫了老奸巨猾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心耿耿的黃蓋,自大義氣的關羽……

“刮骨療毒”寫的就是其中一則。

關羽率軍向樊城進攻,不料被曹軍毒箭射中右臂。關平拔出臂上的弩箭,發現毒性已經入骨,關羽的右臂很快變得青腫,不能正常活動了。但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退軍,衆人只好四處求醫。忽然有一天,一個人從江東駕着小船,徑直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字元化,要求面見關羽,來給他醫治。關平一聽,大喜過望。來人竟是天下聞名的神醫華佗!關羽請華佗坐下,命人獻茶,然後問華佗怎麼治?華佗說:“我自有醫治辦法,只是擔心君侯害怕。”關羽大笑道:“我視死如歸,沒什麼好怕的。”華佗說:“立一根標柱,柱上釘一個大鐵環。把手臂穿在鐵環裏,用繩子捆住右臂。我用刀子割開皮肉,颳去骨頭上的箭毒,再敷上藥縫合就沒事了。”關羽稱不用標註鐵環,飲了幾杯酒,人在與馬良下棋。華佗取出尖刀,叫人在下面接污血,割開皮肉,用刀刮骨,發出了細細碎碎的聲音。關羽臉上也沒有痛苦的表情。

看了這件事,我對關羽生出了由衷的敬佩,多麼有魄力的一個人!即使自己的肉被颳去,也沒有半聲叫聲,反而還鎮定自若地與馬良下棋,若換做是我,怕是華佗連刀都沒動,我就叫着跑開了,哪還能端坐着神情自若?

由這件事,我懂得了男兒流血不流淚,要學會堅強。

三國演義的一個個人物有優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這些“優”在我的成長之路上樹立了榜樣。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1

作爲一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小說,三國演義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所發生的一系列歷史故事。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何謂英雄,書中講到了的這些英雄人物驍勇善戰,智計百出。然而羣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纔是真正的英雄?書中寫到的蜀漢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作爲主公的豺狼董卓,建安八子之一劉表,江東猛虎孫堅,奸雄曹操。仁主劉備,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吳大帝孫權,這些人物都在我們的中華五千年曆史中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的是忠臣,需要一個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歷史中的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七擒孟獲,擺八陣圖。空城計,錦囊殺魏延,爲蜀漢後期進攻魏國做好了充足的錢糧準備纔有了七出祁山這樣的宏偉的戰績,可是在後人看來我們偉大的諸葛丞相卻是一個"常敗將軍",兩把火丟了博望坡和新野,火燒赤壁乃周瑜爲主將,七出祁山一次都沒成功,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在蜀漢歷史中諸葛亮的存在是舉足輕重的,作爲蜀漢的第一任丞相,作爲一個軍事家,政治家,然而諸葛亮他獨有的特殊人格,擇梧而息,擇主而事,他竭盡忠誠於蜀漢,在主公劉備死後,他留下的"先主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誠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這篇出師表流傳百世,顯示了一個漢末時期大儒的精神。

在曹魏政權的初期,曹操手下有一個不得不提的謀士,如果不是他的英年早逝,曹操不會敗於赤壁,不會在後期剛愎自用,甚至就不會有司馬懿的上位,他就是鬼才郭嘉郭奉孝。偉大領袖毛主席在鄭州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曾說過:"希望大家看看郭嘉這個人".郭嘉到底有多牛呢?能夠有爲什麼要人們去了解郭嘉呢?相比於在文官凋零的蜀國內發揮自己一技之長的諸葛亮。郭嘉在人才濟濟的魏國中能夠脫穎而出更顯示出了他的不凡。如果說諸葛亮的厲害之處在於政治,在軍事上顯得有些遜色的話,那麼郭嘉便是是整治與軍事上的天才。從年輕時候的'結交名士,到棄袁投曹,到之後的每天建議,每個謀劃都顯得那麼深謀遠慮。郭嘉擅長謀斷,對於敵人的狀態和行動的判斷比較準確,郭嘉和賈詡都是一類人,此類人都是攻心爲上,只不過賈詡擅長的是政治方面,郭嘉則是在軍事上。郭嘉和諸葛亮不但作爲個人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而且在各自陣營的分量也都一樣。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後的說法:"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後的說法則是:"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劉備臨終前,是託孤於諸葛亮的;而曹操多郭嘉,也曾"欲以後事屬之".只不過因爲郭嘉英年早逝,我們沒有看到那一天,也因爲那個原因,郭嘉這顆將星不像諸葛亮那樣璀璨。

在東吳政權的黃金時期涌現出了很多名將諸如周瑜,魯肅,陸遜,甘寧等人,但是在這些歷史有名的將軍,都督中有一個人不得不談,那就是戰敗武聖關羽,白衣渡江的呂蒙呂子明,這位東吳第三任大都督年少時依附姐夫鄧當作爲校尉徵山黃祖驍勇善戰,但是此子有勇無謀,於是當時的東吳主公孫權勸其多讀兵書,史書,呂蒙乃悟,之後他讀的書,超過了許多宿儒。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孫權人命呂蒙爲大都督,率軍隱蔽而出直襲江陵,而驕傲輕敵的關羽,對呂蒙的襲擊行動一無所覺,導致了最後的兵敗被擒。可惜之後呂蒙疾病發作,即使孫權千方百計的診治護理,並且派遣道士爲他祈禱,想保全他的性命,但是最後呂蒙還是在孫權的內殿中去世,享年四十二。在呂蒙生前,所得的金銀財寶和各種賞賜都交到府庫中收藏,且命令主管人員,待其死後,把這些全部交還朝廷,並且留下遺言喪事務求簡約,不的奢侈。對於呂蒙的評價後世給出早年果敢有膽,後來折節讀書,見識精博,漸能克己讓人有國士之風。

歷史的沉澱,文化的傳承讓我們後人能學到很多優秀的品格和道德品質,但是歸根到底作爲新時代的我們就應該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像毛主席的詩詞裏寫的一樣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2

我書櫃裏的書數不勝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看了一點便覺得很精彩令人拍案叫絕,讀到曹操時我便有感於懷。

三國演義主要內容是這樣的:東漢末年,皇帝昏庸無能弄得民不聊生,最後使得農民爆發了起義,朝廷知道後立即下了徵兵書,劉備看到自己的國家已成這樣不僅唉聲嘆氣,然後遇到了張飛和關羽,他們還結義成兄第,劉備還爲了國家大事三請諸葛亮。在赤壁大戰打敗了曹操,這才使天下分成三國。最終都被晉同一了。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曹操是兩種人,第一種是大丈夫和梟雄。而第二種是奸臣和獨把利益的人。在生活當中我也算是個獨把利益的人。

一次,我用我的零花錢買了一包牛肉乾,回到家弄了一瓶汽水,然後打開電視看了起來,過了一會我表弟回到家看見我手裏有牛肉乾,就立馬跑過來對我說:“好表哥,給我一點牛肉乾吧!”說完便捏一捏我的肩膀和捶一捶腿可我卻無動於衷,最後我說一句:“去去去,回你房間去,牛肉乾是我用零花錢買的怎麼可能給你吃。”話未落音表弟便哭着跑回房間,又過了一會表姐也回來了,也看着我再吃牛肉乾也想吃便找我,我就把我剛纔跟表弟說給表姐聽,表姐聽後變氣呼呼的跑回房間,恰好媽媽也回來了,但沒看到表姐和表弟便問我:“姐和你弟呢?”我說都在房裏,突然表弟衝了出來說:“姑姑,哥哥他不給我吃牛肉乾。”“什麼有這樣的事?”沒辦法我只好招供全部罪行,媽媽爲了懲罰我讓我把牛肉乾給表姐和表弟。唉!這就是我獨霸利益的下場。

通過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明白一個道理,不能獨霸利益,而是要與人一起分享我還要向大家推薦看三國演義這本書。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3

明朝雖驅逐胡元,把中國恢復過來。然而元末明初之際,用兵頗甚,不免有人感嘆民生之凋蔽,於是平地一聲炮響,出現了《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105年的歷史。這之間戰爭極多,場面也是極磅礴的。英雄人物,更是不勝枚舉。所以要寫感悟的話,怕是一輩子也寫不完。故趁此舞象之年,權且寄下一篇感悟,及弱冠,可供諮嗟。

再說劉備,《三國演義》將劉備描繪成忠義仁德之士,觀其正史,實則不然。不過通俗小說,本就七分實、三分虛。魯肅本非老實懦弱之人,周瑜也非忌賢妒才之輩。劉備前半生漂泊孤苦,謀士中竟無一人可指望者,實在是到躍馬檀溪之後,得水鏡先生之言,聞臥龍鳳雛之說,才明白自己實無一智人。明日便得單福,即徐庶徐元直,頗爲得力,但不久被曹操賺取。不過,劉備確實禮賢下士,如若不信,且看他對徐庶臨別言曰:“先生既去,劉備亦將遠遁山林矣。”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又要盡伐阻其望元直之樹木。其禮賢下士,可見一斑。所以纔有後來“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

諸葛亮說曹操“名託漢相,實爲漢賊”,我看倒冤枉了他。曹操本就懷着匡漢興劉的願望進仕,歷經四朝,可時漢帝多柔弱,乃後漢之“阿斗”也。漢末軍事家,首推孟德,於是蕩平北方,縱橫天下三十餘年,平黃巾、戰官渡、滅袁紹、誅呂布、徵烏桓、定涼州。位極人臣卻不思篡漢,只道:“若天命在孤,孤可爲周文王也。”。曹氏多才,自不必說,似“建安風骨”何如?其《觀滄海》、《短歌行》等至今仍膾炙人口。《三國志》中也稱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死後,後人有《鄴中歌》一篇嘆曹操: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書者,述也,以載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讀《三國》,可載道,可明智。

《三國》全書大可分爲“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分歸晉”五大部分。其高潮部分,即“羣雄逐鹿”“三國鼎立”最爲精彩。”羣雄逐鹿奠定了日後三分天下的最初基礎:董卓死後,中原大亂。軍閥混戰之中,青州黃巾又起,曹操前往征討,勢力再次擴大。並趁李傕、郭汜內訌,劫獻帝至武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孫策也借來袁術之兵,奠定吳國基業。劉備本佔了徐州,但呂布卻趁劉備與袁術相爭之際,襲了徐州,劉備暫居小沛,不久又和曹操合兵,攻殺呂布。可謂“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這一段,是要你知道用人,善用人,方可成事。下一段就更精彩了:關羽一路,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關羽一生是極重情義的。當初與曹操在土山三約,第三約最使曹操頭疼。果然,斬顏良、誅文丑之後,聽劉備在彼,便“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關雲長自幼熟讀《春秋》,只是性格上有些自負。這爲他後來敗走麥城,痛失荊州埋下伏筆。

諸葛既出,《三國》的氣象爲之一新。孔明不愧爲治世之全才,先在博望坡初用兵,後又火燒新野。自赤壁戰後,輔佐劉備,竟成大業。司馬徽言他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斯是矣。可惜先主不聽孔明之言,執意進寇東吳,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敗退回白帝城,鬱鬱而終。諸葛亮鎮守西川,內修政治,把個益州治得事事妥帖。所以能以一州之地,先平南方之亂,次出師北伐,和中國相抗衡。當初諸葛亮將出草廬之時,便有歸隱之心。但“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真乃千秋萬代之典範。

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爲羣?橫流築臺距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爲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嗚呼——古人作事無鉅細,寂寞豪華皆有意;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然而漢朝人也有漢朝人的好處。因其去古近,所以有封建時代之士,一種慷慨之風。和後世的人,唯利是視,全都化成漢人所謂商賈者不同。漢代之士,讓爵讓產的極多,這便是封建時代,輕財仗義的美德。至於武士,尤有慷慨殉國之風,當時不論南北人民,都有尚武的習氣。我們觀於三國的往事,真不能不神往了。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4

咱就不說正巧打雷和劉備驚慌失措掉筷子的事了……

還是談談我讀完《三國演義》裏煮酒論英雄的這段歷史吧!曹操爲何讓許褚和張遼帶着數十人直接闖進劉備的菜園子,把劉備生拉硬拽弄到丞相府煮酒論英雄。

並非曹操寂寞無聊而是用“大笑”嚇唬與試探劉備,而劉備難道不知曹操的勢力可當英雄嗎?知道,劉備心裏明鏡的。但是爲何要繞了一大圈也不說是曹操呢?

那叫故意裝傻,給曹操一個展示與評價的機會。曹操因何每每問劉備問題的時候都是大笑的說?那叫敲山震虎。劉備爲何回答問題時每每訕笑着回答?那叫笑着擁抱對手……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見到很多人說自己性格爽快、脾氣很直,喜歡簡單不喜歡複雜。其實這樣表白自己的人多數都是難成“正果”的人。

你不妨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哪一個不是說話辦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人。簡單行嗎?不行。呂布頭腦簡單才讓王允給耍了;張飛頭腦簡單喝醉酒把徐州給丟了;東漢劉宏皇帝頭腦簡單結果國家烏煙瘴氣;劉禪頭腦簡單結果把孔明累的吐血而亡……

所以,人不僅不能簡單而且還要學會複雜,更要學會笑着擁抱你的對手或敵人。這是一種高級動物纔有的主動實施的行爲動作,既可以迷惑對方又可以戰勝對方。

如果你沒事了經常看看電視裏的動物世界就會明白,人和動物有些方面是不同的。動物所有的行爲都是依其本性而發,屬於一種條件反射或自然的反映,但人卻不同。

因爲人具有思想,他可以經過思考,根據自己當時的需要,做出各種不同行爲選擇,例如——當衆擁抱你的對手!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5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鼎立時期,有三個偉大的人物,你知道是哪三個嗎?那就是曹操,劉備,孫權。

曹操,劉備,孫權,他們三個人的家境各不相同,出身的那當然就是曹操了。曹操的父親和爺爺都是高職員工,他從小家境好得不得了。孫權的父親孫堅也是朝廷中比較重要的武將。至於劉備,他就是一個賣草鞋,白手起家,啥都沒有的人物。但是他有一個千古疑問的身份:劉皇叔,至今我們還不能確定他到底是不是皇室的後代。曹操小時候就是一個惡作劇的小孩,孫權從小練武,劉備從小就艱苦讀書。曹操最調皮的事情就是和袁紹去搶新娘,真的是太壞了。

按三國的滅亡順序來講的話,蜀漢是最脆弱的。劉禪被摔了之後,腦子不好使,而且自從諸葛亮去世之後,他就聽信黃皓這個小人的讒言,後來姜維也死了,蜀漢沒有什麼好的大臣,蜀漢就隨之滅亡。司馬炎後來把曹家後人都給給殺了,然後自立爲王,曹魏也滅亡了。最後滅亡的反而是東吳。我覺得就屬東吳沒有多少謀士,最的周瑜英年早逝,當然這是個人的看法。曹魏的謀士就特別多,蜀漢的謀士也不多,就諸葛亮一個吧。

剛讀完《三國演義》,我是非常不喜歡曹操的,覺得他一點都不好,他就是什麼事情都針對蜀漢。我是絕對的擁劉貶曹派。但不是後來經過幾次讀書會,我對曹操這個人還是有一丟丟改變的,我覺得呢也是有優點的,他很愛惜人才手下能人很多,然後他活着的時候還沒有稱帝。另外劉備也不是完人,他的皇室後裔還是存疑的,根本就是他自己想當皇帝。

另外曹操的孩子培養的比劉備好,曹丕、曹植和曹衝,各個都很有才華。“三曹”還是留下了很多名作和故事的,比如“曹衝稱象”,曹植的“七步詩”。曹丕是我最喜歡的第二代了,他的政治能力,軍事能力都非常優秀。東吳的後代在好像都銷聲匿跡了。

《三國演義》真的很好看,你們都看了嗎?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6

相信大家都認識諸葛亮吧,他是一個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人,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他是爲劉備出謀劃策的軍師。他料事如神,在每回故事中都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現在,我們便可以懷着神聖而崇高的心情翻開這本歷史悠遠的書了。

剛翻開書,便看見開頭那神聖的名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也肯定了我看這本書的心態。《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的歷史小說。作者羅貫中以自己機智的思想,把每個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容許更多誇張、虛構、無中生有,化不可能爲可能,幾乎可以說是使作者得到解放,從必然王國走到自由王國。

大家肯定還記得《草船借箭》的故事吧。對,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祕計黃蓋受刑”。

周瑜欲害諸葛亮,故意讓諸葛亮在三日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三日後有大霧,乘草船帶魯肅前去曹營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萬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黃蓋爲了周瑜火攻之計成功,決定用苦肉計騙過曹營細作,然後前去詐降。

這一回我看了有好多次,可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覺,每次看都記憶猶新,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使我感受深刻:周瑜是那樣的小心眼,是那樣嫉妒諸葛亮;而諸葛亮卻那樣的鎮定自若,神機妙算,面對周瑜的刁難,他只是機智的面對,連魯肅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才幹和正直。這也正是我喜歡諸葛亮的原因,這也正是我以諸葛亮爲榜樣的原因,瞭解了諸葛亮,也使我真正體會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深刻的含義。

在赤壁決戰中,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爲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這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畫面,使我感受深刻,三個國家的戰爭,各隊軍馬奮力抗戰,排山倒海,勢不可當。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驚心動魄的世界,這是一個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看完這本書,我感受深刻,並想告訴還沒有看這本書的人,請你一定要一絲不苟的去看,故事中的情節連綿起伏,並用心去細細品味。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7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200左右個人物,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劉備.五虎將.曹操……《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

我覺得給我最深印象的是諸葛亮,他是蜀國的軍師,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走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書中描寫諸葛亮的外貌是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第二印象的是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關羽的外貌卻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還有劉備,他是蜀國主公,爲人仁德,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爲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爲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爲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之所以精彩,如三國開書所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飛煙滅,可是那些經典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我要把這些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來。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8

《三國演義》是我很喜歡看的一本書,在閱讀之前,我還聽凱叔講過一遍。疫情期間,我終於看完了這本書,我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了。臥龍先生的足智多謀,劉備的禮賢下士、任用賢能,關雲長的義薄雲天,張翼德的愛憎分明……每個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喜歡的是趙雲趙子龍,他不僅武藝超羣,驍勇善戰,而且有才智,有膽識。在劉備兵敗,曹操大軍緊追不捨之時,趙雲七進七出救出阿斗劉嬋,憑一己之力完成,武力值超羣,膽識過人,讓我由衷地佩服。

在趙雲計取桂陽一戰中,他識破趙範奸計,取得桂陽。在三十五回中,趙雲發現劉備不見了,他不與蔡瑁爭執,也沒有回去,而是循着蛛絲馬跡,耐心尋找劉備。這兩個故事體現了趙雲遇事沉着冷靜,有獨立的思考和見解。而我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習慣第一時間向別人求助。

有一次,我在進行編程練習的時候,程序報錯,我進到程序中,將變量和循環一一對比後,仍然不能找到問題所在。於是,我想都不想就直接找老師去了,結果,老師幫忙檢查,發現我只是把變量名稱敲錯了。得到答案後,我直接就把錯誤的名稱修改過來了,想也沒想爲什麼會敲錯這個變量名。

媽媽知道後,臉色變得很嚴肅,對我說:“你要去思考一下爲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不要聽到答案就算了。”我在屋裏認認真真地從頭到尾想了一遍,終於明白,原來是格式不規範導致的名稱錯誤。我相信經過這次思考,我以後再也不會在同一個地方犯錯誤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明白了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靜,精心思考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多讀書,讀好書,書籍會助力我們懂得更多的道理。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19

我是在看了不知多少遍電視劇《三國演義》之後,實在忍不住纔看這本小說的。之後又借了《三國志》,並看了《晉書》中年代較早,與三國相關的一些人物的紀傳。感覺《三國志》帶給人一個充斥着虛僞與狡詐的亂世,電視劇帶給男生們戰場殺敵的遐想,而《三國演義》,是文人的書。很遺憾的是,我一直沒能弄到《三國志平話》,來看看什麼是老百姓的書。

《三國演義》吸引了太多的人。我認爲,這首先要歸功於它的語言。雖然比不上清朝的《三俠五義》《儒林外史》等書口語化,但它的語言介於古白話和文言之間,大家都看的懂。在當時,寫小說對於文人們來說,是一件難等大雅之堂的事情,一切正式文體都必須用文言,用白話或者口語來寫作,就更會爲同行所譏笑。以至於到了乾隆年間,小說以及這種語言都已經發展得頗爲成熟,紀昀在寫《閱微草堂筆記》,講故事的時候,還堅持用文言。在這種情況下,《三國演義》能通過通俗的語言展現在讀者面前,就更加難能可貴。

說到語言,我以爲這本小說的語言並非盡善盡美,顯然缺乏後期的修改和潤色。很多地方照抄《三國志》《晉書》或其註解,比如劉備第一次出場一段,比如諸葛亮隆中對一段,又比如張溫問秦宓一段……這樣的文言文夾在小說之中,未免會給讀者生澀、突兀之感。

另一個讓《三國演義》吸引衆人的原因,是它的劇情絲絲入扣,脈絡清晰流暢。從立獻帝,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六出祁山,鍾會伐蜀,劇情梗概十分明瞭。我估計如果作者寫個《五代十國演義》,大約沒什麼人會看的滋滋有味,因爲五代十國人物太多,事件太過繁雜,君主又大多是短命鬼,難以找到文學作品所需要的、可以集中筆墨的焦點。《三國演義》好就好在它是”三“,而且僅僅是”三“。”三“是鼎足的數目,在幾何裏是最穩定的形狀,在有機化學裏卻又是最嬗變的數量。上可以合縱連橫,下可以分而治之,其中微妙關係,一言難盡。在劇情這一點上,《三國演義》非常巧妙地利用了《三國志》,但凡大關節,大戰役處,絲毫未改(赤壁之戰中固然有意地提高了劉備一方的影響力,但那是爲突出主角需要,也是文學作品種中常用的手法,畢竟文學不是歷史,也並沒有影響到大局)。最精彩的、最扣人心絃、最嚴密的情節往往只能是真是發生過的事情。這一點,是很難編造的。

讓這本小說吸引人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其中人物鮮明的性格。當然這也得益於該書的選材。三國時間跨度不長,上下不過兩三代人,容易從中選出主要角色重點刻畫。如果像同類小說《東周列國志》,上下五百餘年,凡一百零八回,平均下來,最重要的角色也不過出場十回就”壽終正寢“了。人物難以集中表現,自然會削弱其性格特徵。

關於《三國演義》人物的性格,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劉備。這個人物在《三國志》裏面是亂世梟雄一類的人,有野心,有幹勁,有膽識,有智慧。這樣的性格,正符合他一方諸侯的身份。到了《三國演義》,他卻搖身一變,成了文武周公一類的人物。仔細看小說,就能發現,作者對劉備的描寫有這樣幾個特點。其一,對於劉備做的不太光彩的事情,作者要麼不加評論,要麼用冠冕堂皇的文字遮掩過去。比如劉備勸曹操殺他的前主子呂布,作者便說呂布是三姓家奴。對於劉備先後投靠公孫瓚、呂布、曹操、劉表、劉璋,並強佔他們的地盤等等的事實,則很少評論,偶爾一句,便以他是真命天子,原不該屈居人下略過。其實坐在樹下說樹蔭是車蓋、我以後要做皇帝之類的話,很多孩子都說過,並不能成爲”天命所在“的證據。據調查,美國有80%的孩子在八歲的時候認爲自己以後會做總統。我們國小畢業的班會上,老師問大家以後想做什麼,有一個同學說聯合國祕書長,兩個說,一個說國務院總理,其餘_暫且不算。其二,作者有意安排劉備做一些典型的文武周公做的仁政愛民的事情,如攜民渡江,摔孩子,不願稱帝之類。

作者有意要塑造一個聖主賢臣的清明朝廷,這是可以理解的。羅貫中生活在一個元末明初亂世之中,作爲熟讀聖人之教的文人,很容易產生對清明政治的嚮往。同時,這種嚮往又往往是寄託在君主身上的,由聖主而有賢臣,由賢臣而有仁政,由仁政而有文人坦蕩的仕途。那時的知識分子往往如此,很少有人能跳出來。即使受了重大打擊,無法再相信那些所謂的”肉食者謀“,他們也情願選擇逃避,而極少想到自己出頭。如後世顧炎武之類的大學者,反清之業也不過是灰燼上最後的一點點火星,難成大勢。

我在《三國演義》裏看到了征戰沙場的榮光,看到了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的熱血在山林,看到了”孤一旦去位,不知幾人爲王,幾人爲帝“的驕傲。我以爲,這纔是一個羣雄割據的時代能帶給我們的_。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0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膽略還需有情義。曹操在這一點上更值得稱道,當初劉備在曹營,曹操已知劉備野心,若誅之,也無後來蜀魏之爭,可是曹操並未加害於他,直至劉備逃走;曹操安撫關羽,對其厚待有加,與劉備之對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至於後來關羽念舊日情分,放其一條生路。曹操不失爲一條有情有義的漢子,雖說後來他也做了不少錯事,但那是形勢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顧他人之理?既有亂世爭雄,便不免犧牲,歷史上的事糾纏不清,也不可以怪罪於一人之上。至於後來曹操見到關羽頭顱嚇出病來,則更可以證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無人性,區區一個關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爲,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餘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1

《三國演義》取材於自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全國的歷史。作者羅貫中以歷史爲框架,稍作加工,精彩地演繹了一段曹、劉、孫三家鼎足而立,爭奪天下的故事。“三顧茅廬”、“長板橋之戰”、“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現在出現在戲劇電影中的著名故事都出自這裏。在這些橋段中,曹操的奸詐,劉備的仁厚,周瑜的小氣的形象被描述的栩栩如生。

我覺得《三國演義》其實是一組英雄人物的刻畫所構成的,他們都有着別人所沒有的特點,例如關羽的“義”,張飛的“莽”,諸葛亮的“謀”,等等。可我想講的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雖然她在書中所佔的篇幅不多,也沒有真實的姓名,只有寥寥數筆,可在我心目中,卻是個頂天立地的形象。她就是徐庶的母親,徐母性格剛烈,在曹操利用她寫信招徐庶來曹營後,十分羞愧惱怒,懷抱了必死的決心,將計就計,諄諄教誨兒子要忠於漢室,輔佐劉備,不要管自己,最後爲了讓徐庶沒有後顧之憂,選擇了犧牲自己。而她的教導和以身作則也深深影響了徐庶,最後他在曹營也沒有助紂爲虐,輔佐曹操。這就成了著名的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在這個故事裏,徐母的教育令人敬重,然而,她的寧死不屈和忠肝義膽的氣節更加令人欽佩。

在徐母的故事裏,固然是以徐母爲“主角”,可身爲“配角”的曹操的奸詐形象也被刻畫的淋漓盡致。在當時的三國,曹操的奸詐也未必是一件壞事,這有助於成就一番大事業。可曹操在不該奸詐的時候奸詐,在需要三思的時候反而不奸詐了,比如,華容道之戰,曹操考慮走大道還是小道的時候,多疑了一回,結果就到鬼門關上走了一遭,正應了前一句話,而火燒赤壁的時候,對龐統的計謀曹操言聽計從,結果導致了百萬大軍喪身火海,正應了下半句話。

在那個戰火連年的時代,曹操能夠善終併吞並比自己強大數倍的梟雄袁紹已經是很了不起了,但其他人也同樣建立了不世的功勳。這個時代是紛亂的,是精彩的,同時也是一個屬於英雄的時代。讀着《三國演義》,眼前浮現起那個時代的場景,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是多麼的幸福啊!我們現在的努力學習,不就是爲了更好的建設我們的時代嗎!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2

我叫____,今年十一歲,正在讀國小四年級。我最大的兩個愛好就是文藝與閱讀。文藝可以提高人們的修養,而閱讀會開拓眼界,讓人進步。

媽媽告訴我:幼兒時期《三字經》是我的成長搖籃曲,兒童時期《格林童話》是我親密玩伴,如今,少兒期的我又找尋到另一位新朋友——《三國演義》。

提到《三國演義》,我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我的語文老師王老師,她不僅是我接觸浩瀚文學的啓蒙者,更是我成長路上的良師。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就是在王老師的語文課上,當時的課文是《三顧茅廬》。因爲很感興趣,所以我至今記憶猶新。老師對文中人物的分析非常透徹生動,劉備的求賢若渴,諸葛亮的才華橫溢,料事如神等等,都讓我十分敬佩,深陷文字之中。王老師告訴我們《三顧茅廬》僅僅只是《三國演義》裏一篇小故事,我當就在想:《三顧茅廬》都這麼有趣,那《三國演義》一定會更精彩。於是課後,我就嘗試去閱讀。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丟不掉”,就好比飢餓的蠶寶寶遇上了桑葉似的,離不了了。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我相信他一定也很愛讀書,沒有知識的積累,是無法完成這樣一部優秀的文學典範。從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到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真是“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羅貫中對每一個人物的描繪都是那麼的淋漓盡致,活潑生動。其中我最感興趣的也是我最敬佩的一位人物,當屬諸葛亮先生了。他不僅神機妙算,還爲了他所效力的祖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不禁地要爲他豎起大拇指,也暗暗地下定決心:要向他學習,課業上勤奮努力,生活中樂觀積極。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愛閱讀,既不爲了“黃金屋”,也不爲了“顏如玉”,只是從實踐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好的習慣可以伴隨人們的一生,閱讀豐富了我的生活,也陪伴了我的成長,我將一生與書相伴,我愛閱讀,更愛讀好書。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3

楊慎詞雲: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一首用血肉之軀、靈魂之石譜寫的歷史悲曲。在刀光劍影、斷壁殘牆、千軍萬馬之下,那種忠信仁義、生死不渝的英雄氣概,又豈是卿卿我我、紙醉金迷所能比擬的?從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傑在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風雲亂世中逐鹿羣雄,東征西討,最終卻被歷史所淘汰?

但,在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誰?纔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評價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的曹操,對人才求賢若渴,而許攸就是一個實例。當初,袁紹驕傲自大,不採納許攸意見並羞辱他。後來,許攸投奔曹操。沒想到曹操竟連鞋也顧不得穿,光着腳就跑出去迎接,見到許攸倒頭便拜。作爲一位高高在上的領導級人物,面對賢才,能屈能伸,不恥下跪,這是一種何等難能可貴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爲“大丈夫”!他,擁有遠見卓識,憑藉天子這個有利籌碼,“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兵荒馬亂中佔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戰中,憑藉他的文韜武略,以少勝多,一統北方!但卻又因他的多疑、剛愎自用,而令多數的戰爭以敗局收場,令他的有才之士負屈含冤。神醫華佗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裏曹操因疑慮華佗借治病之名殺害他,卻使一代神醫華佗冤死獄中。難道,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爲嗎?

那麼,劉備是英雄嗎?也許有人會舉手投足地贊成。或許也是,劉備着以仁義當先,以仁政治國,三顧茅廬邀諸葛,真可謂集德仁義於一身的聖主。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中,曹操的談吐看似隨意而閒適,卻處處咄咄逼人、暗藏殺機。劉備心知自己羽翼未豐,仍需藉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談吐中不斷後退,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巧渡難關。但他鮮爲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質疑過?我認爲,在某些時候,劉備畢竟也是“官”場之人,心思緊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還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殘忍卑鄙。白帝城託孤時他對孔明說:“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請自取。”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縱,便讓一個抵三個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從,抽泣着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想必善用心計的劉備一定是貽笑九泉了吧!若這不算,那麼呂布之死又怎麼解釋呢?作爲歷史上禮賢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爲又何以成英雄呢?

那袁紹呢?我認爲他色厲膽薄。愛才卻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謀劃卻無決斷,貪生怕死,目光短淺,看見蠅頭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關羽又何妨?他作爲“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義的化身,一次戰敗被曹操所俘,爲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又回到了劉備的身邊。他,忠於信,忠於義,真可謂是“玉可碎不可損其白,足可破不可毀其節”!做人就得像這樣,說到做到。因爲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評價一個人關鍵的所在。要是沒有了信用,那麼人生也就沒有了意義……言歸正傳,說實話,關羽也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終他的逝世,也是因爲驕傲輕敵,剛愎自用而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

那麼,誰,纔是英雄呢?諸葛亮?張飛?孫權?司馬懿……

其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爲了信義,爲了遠大的理想而英勇奮鬥。無論是卑微的小人物,還是驚天動地的大人物,他們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爲他們都爲這個世界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閱讀《三國演義》後,我從中汲取了許多爲人處事之道。我才發現,《三國演義》被評爲中國四大名着之一,還真是名不虛傳吶!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4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可以開解我們幼小的心靈。今天,我讀了一本好書,書名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裏有一篇《空城計》非常精彩,主要內容是:諸葛亮駐守陽平關時,派魏延領大軍東出攻魏,自己留萬人守城。不料司馬懿帶着二十萬大軍要迎魏敵時,卻同魏延兵馬對不上陣,從旁邊過去了,一直來到陽平關前,離城只有六十里,諸葛亮才發覺。這是候,要把魏延追回來已無可能,自己趕往魏延軍中也來不及,於是諸葛亮就叫軍中偃旗息鼓,大開城門,令軍士數人出城灑掃。司馬懿領兵來到,看見這情況,認爲孔明平日謹慎持重,城內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間。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對部下說,司馬懿怕我的伏兵,已經退走了。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軍都走了。

諸葛亮這一舉動,就像是百姓的保護神,如果我是百姓其中的一員的話,我肯定不會忘記我的救命恩人—諸葛亮。我被他的舉動感動了,他在生死關頭,能冷靜思考,沉着應戰,我面對困難卻是措手不及。

記得有一次數學考試,有一道應用題,我一看被矇住了,當時我很慌張,不知從何下手,只好在那兒乾着急,眼看就要收捲了,我便瞎寫了一通。後來,我冷靜了一下,終於想出了這道題的解題方法,其實很簡單,它只是用一句話來搞亂你的思想,如果把那句話去掉,就可以順利的到達“終點”。

這個故事給我了一個啓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我們先要冷靜下來,想一種辦法來解決它。就像我爺爺說的那樣,人生本來就有一些困難,不可能整個人生都是一帆風順的,這些困難就要看你怎樣去解決,怎樣去面對。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5

書、文讀過之後,總要想一想,究竟哪些內容是值得記下來的。這樣在讀書、文時就要格外認真仔細。沒讀懂的地方要反覆領會、琢磨明白。然後把其中新穎、獨到的地方記下來。經歷這樣的思考形成的讀書筆記肯定對讀者有很大的幫助。以下爲本站心得體會欄目小編爲您精心推薦。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由題目可知,這部小說是依據《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說。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性更強了。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來點評一下這部66萬字的名著。

一、真實與虛構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小說。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使用藝術的手法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那段史實就可以拿來虛構的。比如,關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並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於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不勝數。讀過之後,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爲小說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爲,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爲什麼讀過之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二、神化與醜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並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過加工後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醜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面,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爲什麼着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爲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爲正統。自朱熹之後,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於“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爲什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治者曾給關羽長達三十餘字的諡號了。

至於醜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醜化大部分都是爲神化作映襯的。

三、人物與線索

《三國演義》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雲、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對細節的刻畫,來體現人物鮮明的特點。如,寫張飛,第七十回中,作者對張飛使了一個小心眼智敗張郃的戰例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與描寫,與此同時又加入了一段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更顯出了諸葛亮的智謀高超。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爲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敘、倒敘,還有作者採用了沿線索來記敘的文學手法。《三國演義》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敘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繫,不會在一個章節之中只敘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隻讀一條線索的冗長與乏味。

四、封建與王道

《三國演義》中表現的一個政治思想觀就是倡導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與仁政。《三國演義》中的一大部分虛構故事情節都是爲了表現這種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膽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義”的藝術形象。

首先是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諸葛亮,是“忠貞”和“智慧”的化身,特別是作者對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盡筆力,大肆渲染。

國小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篇26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經典小說,我覺得小說最吸引人的是對於魏國、蜀國、吳國英雄人物間棋逢對手的描寫。三個國家中都有各自傑出的謀略家、軍事將領和治國能手,在人才方面達到了平衡。

在智謀人才方面,魏國有郭嘉、荀彧、賈詡、程昱、司馬懿等人,蜀國有諸葛亮、龐統、法正,吳國有周瑜、魯肅、陸遜,這些人都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們之間的能力都是勢均力敵,是當時傑出的人才。

武將方面,由於《三國演義》的描寫,我們熟知了蜀國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五虎上將。實際上,魏國的武將也不遜於蜀國,夏侯淵、徐晃等將領也都是智勇雙全,張遼在逍遙津之戰中顯示了超強的作戰能力,張合也在對蜀國作戰中屢立奇功。只不過《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以蜀國爲正統,才着重刻畫了關羽、張飛等蜀國人物。吳國方面,呂蒙、甘寧、太史慈等人也是一時的豪傑,還有吳國老將軍黃蓋,赤壁大戰曾向周瑜獻火攻之策,以苦肉計詐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

三國的人才旗鼓相當,才讓三國如此富有魅力。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間人才對比不再均衡,魏國由於地域廣闊,政治上實行好的人才制度,出現了鄧艾、鍾會等人才,但蜀國和吳國的人才制度比較落後,優秀的文臣武將少於魏國,這也是蜀國和吳國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