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讀書感想800字(通用2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78K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1

托爾斯泰是俄國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家最傑出的代表,《復活》於他71歲所作,是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他長期思想的結晶,是他文學藝術探索之路上一部不朽的傑作。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通用23篇)

小說中的主人翁卡秋莎·馬斯洛娃原本是一個貴族地主的養女,貴族地主的侄子是一個大學生和家財豪富的公爵,這個侄子在奔波戰場的旅途中順便到他姑姑們家住了四天,他在臨行前夜誘姦了卡秋莎,第二天給她一百盧布的鈔票就走了。

在過不就他發現自己懷上了地主的侄子的孩子後,不久她就被趕走,四處漂泊,後來她搬到鄉下一個寡婦家裏住,在過不就他就要分娩了,剛好那個寡婦是接生婆,兼做酒生意,她分娩順利了。可是很不幸的是那個接生婆給村裏有病的女人接生,把產褥熱病傳給卡秋莎,卡秋莎生的是小男孩可是他感染了產褥熱必須把孩子送到育堂,在送到育堂時小男孩就死了。

後來卡秋莎恢復健康後身邊已經沒有錢了,非找工作不可了,她找了幾份工作都做幾天就走了,是因爲那幾份工作的男主人調戲她,結果就辭職了。直到她被姨母設寡款,灌醉約她到本城一家的妓院做妓女。馬斯洛娃照這樣生活了七年,這期間她換了兩家妓院,進過一次醫院,在她失身以後的第八年,她二十六歲那年,她出事,爲此下了監獄,如今已被關押六個月了,也在法院受審。

在法院她遇到當初誘姦她的偌維奇。涅赫柳多夫公爵出現在法庭,十年後他以陪審員身份出現在法庭審理馬斯洛娃的案件。涅赫柳多夫後來認出被告就是他十年前誘姦的後拋棄的馬斯洛娃,他受到良心的自責。爲了給他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波爲她減刑,當所有的付出都無效時馬斯洛娃已經被押送到西伯利亞,這時涅赫柳多夫也與她同行,在途中收到減刑通知,苦設改爲流放,這時馬斯洛娃還有點愛他,但爲了他的前途他拒絕了他的求婚。

這兩個主人翁的經歷可以表現出他們在道德精神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色貪樁法官,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和貴族中的貪色無責的行爲。

《復活》這本書還從方方面面體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的道德喪失。聶赫留朵夫本身對於這種生活十分厭惡,但是人因環境而變,所以當他身處在黑暗的環境中時,變得墮落這是自己無法掌控的。這讓我懂得善與惡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響便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仔細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纔不會迷失方向,永遠保持真正的自我。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2

《復活》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99年。

該書取材於一件真實事件,主要描寫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引誘姑媽家女僕瑪絲洛娃,使她懷孕並被趕出家門。後來,她淪爲妓女,因被指控謀財害命而受審判。男主人公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的女人,深受良心譴責。他爲她奔走伸冤,並請求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上訴失敗後,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亞。他的行爲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爲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她最終沒有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爲伉儷。

瑪絲洛娃原是一個農奴的私生女,她天真,善良,真誠地愛上聶赫留朵夫。但這個腐化墮落的貴族少爺卻誘姦了她,把她拋棄,使她陷入種.種悲慘遭遇,最後淪爲妓女。妓女生活使她身心受到嚴重摧殘,她再也不相信什麼善了。於是拼命吸菸、喝酒,麻醉自己。一次被誣告謀財害命,關進監獄,”並被昏庸的法官判處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亞。

在審判瑪絲洛娃時,正巧聶赫留朵夫做陪審員。當他認出她時,良心受到譴責,想通過拯救她以贖前罪,並準備和她結婚。瑪絲洛娃在聶赫留朵夫的真誠懺悔和關懷下,消除前怨,逐步恢復過去的愛情,重新喚起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美德,自動戒了菸酒,爲了不損害聶赫留朵夫的名譽地位面拒絕與他結婚,而與另一她心愛的犯人西蒙斯結合,從而走向“新生"。

聶赫留朵夫也放棄貴族生活,把土地分給農民,與上流社會斷絕交往,虔誠信奉宗教,相信《聖經》中說的:“人不但不可恨仇敵,而要愛仇敵”,認爲這是克服種.種社會罪惡的做法。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3

讀名著,發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後感可能達不到那麼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托爾斯泰是人類文化史上燦爛的巨星。他的三部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是他的代表作,世界文學寶庫中永不磨滅的珍品。而復活是他世界觀發生劇變後,嘔心瀝血寫出的最後一部長篇鉅著,公認爲是托爾斯泰創作的頂峯,是他一生思想和藝術的總結。

聶赫留朵夫凝視着那盞油燈的火光,想得出神。他想到生活裏的種.種醜惡現象,又設想是人們能接受這些箴言,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怎樣。於是他的心充滿了一種好久沒有感受到的喜悅。

替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寫出這話,我也是思緒了很長時間的。這本書描寫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復活,尤其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他大學期間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在姑母家度假時,於美麗純潔的少女卡秋莎戀愛。等他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以後,過起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並誘姦了卡秋莎。這也是卡秋莎後來墮落,成爲妓女的主要原因。直到在法庭上相遇,聶赫留朵夫良心發現,在爲瑪絲洛娃(卡秋莎)奔走申冤,上訴失敗後就陪她去西伯利亞流放。聶赫留朵夫的行爲感動了瑪絲洛娃,她重新愛上了他。但爲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地位,瑪絲洛娃拒絕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合。兩個主人公都達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

在我讀這本書時,一位律師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見他們不能不感激涕零,因爲我沒有坐牢,您也沒有坐牢,我們大家都沒有坐牢,那就的感謝他們的恩德。至於要唬奪我們每人的特權,流放到不很遠的地方,那是在容易不過的事了。”其中的“他們”就是檢查官和有權引用或不引用法律的人。這話真是讓我深思,如果“他們”可以爲所欲爲,那還要法院幹什麼呢?同時,聶赫留朵夫與卡秋莎的愛也讓我感動。她愛他,認爲自己同他結合,就會毀掉他的一生,而她和西蒙一起走開,就可以使他恢復自由。她由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而感到高興。這部作品具有高超的藝術性,高度的真實性,深厚的人性。反映了沙皇俄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要克服使人們飽受的駭人聽聞的罪惡,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總是有罪的,因此既不該懲罰別人,也無法糾正別人。當我遇到了一切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常常遇到的情況。那就是我起初覺得古怪、荒誕甚至可笑的思想,卻不斷被生活所證實,有朝一日我會忽然發覺這原是及其平凡的無可懷疑的真理。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4

托爾斯泰在《復活》中,討論了幾個問題:人要怎樣纔算有意義的活着,纔算不虛度一生?爲什麼人們不能互相理解呢?爲什麼人天生不平等?爲什麼有的人生來受苦,還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呢?爲什麼土地私有,農奴們拼命幹活也無法養活自己呢?爲什麼有的人靠壓迫別人過活,卻毫無羞恥心呢?爲什麼有的人依靠法律,能合情合理的虐待他人?是否人們真的有權力懲罰他人?

托爾斯泰通過聶赫留朵夫的心靈復活之旅爲線索,反映了當時沙俄社會現狀,探討如何拯救大衆,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若想人人不受苦,幸福快樂的生活,唯有遵從上帝的教誨,把自己視爲上帝的羔羊,相親相愛的生活。這個觀點我們中國人是不能苟同的,我們相信祖先,相信自己,但並不相信神明會使我們得到幸福。

托爾斯泰是個大文豪,但他在這方面的思想認知未免有些軟弱。

但《復活》這本書還是很了不起的,它不僅僅是反映了很多俄國當時的社會現狀,更多的是討論了共性的人類存在問題。在讀這本書前,我從沒思考過一個問題:人們是否有權懲罰另一個人呢?

在看這本書前,我的觀點非常簡單明瞭,犯罪應抵罪,傷害他人應該受到懲罰。看這本書後,我還是這個觀點,但它讓我想到了一些沒想到的問題。

首先,是什麼賦予一些人懲罰另一些人的權力呢?在中國古代,是禮法、皇權,在現代,是法律。

這個公平嗎?未必。平等嗎?也未必。我們都知道,法律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工具,有統治者就有被統治者,有被統治者就有被壓迫者。沒有真正平等、公正的法律,也就是說,懲罰他人的機制並不完善合理。統治者是如何成爲統治者的呢?想也知道不會是靠公平正義希望,當他們翻身成爲統治者後,就頒佈法律,禁止其他人做和他們一樣的事。或者說,法律以大衆的利益爲準,那麼爲了大衆的利益侵犯少數派的利益,正確嗎?這是個邏輯上的難題。

舉個例子,在以前,女子適婚年齡仍不結婚是違法,很多時候還要坐牢,這就是爲了大衆利益犧牲了少數利益。對嗎?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不對的,但在當時,是社會的需求。

其次,人人平等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那麼傷害他人必定是罪。傷害無辜的人是罪,傷害有罪的人依然是罪。有罪的人受到懲罰,那麼懲罰他的人就有罪,爲了讓有罪的人受到懲罰,而讓本來無罪的人變得有罪。這個合適嗎?

或許有人說,審判機關等不過是履行了他們的職責,只有高尚,哪有有罪一說。但看托爾斯泰怎麼說。

“首先,要讓他們相信世界上有一種叫政府公職的工作,從事這種工作可以把其他人當成物品一樣看待,不需要和他們保持人與人之間親如手足的關係;其次,要那些擔任政府公職的人結成一幫,這樣無論他們對待別人的後果如何怎樣,都不必由某一個人單獨承擔責任。”

是不是特別貼切?不管怎樣,傷害他人都要對自己心靈造成損傷,憑藉公職人員而理所當然的取得這種權力的話,恐怕會造成心靈的不平等。

最後,我們對有罪的人做出處罰,能夠遏止罪惡現象的發生,或能令犯罪者痛改前非嗎?前一個答案毫無疑問的“NO”,後一個答案我們還在探索中。

那麼,既然法律、政府都無法相信,有什麼應該是公信的、被所有人奉爲真理的嗎?托爾斯泰說是上帝,我不認同。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5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著《復活》,我被文中主人公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尤其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

聶赫留朵夫大學期間是一個純潔,熱忱,朝氣勃勃,有遠大志向、美好追求的青年。瑪絲洛娃是一個美麗純潔的少女。聶赫留朵夫到姑媽家度假時,認識了瑪絲洛娃,他們相處一段時間後,彼此漸漸有了感情。等到他進入軍隊後,過上了上流社會的生活,整天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當他再次路過姑媽家時,一時衝動,對瑪絲洛娃心懷不軌,事後,給了她一百盧布,就離開了。幾個月後,瑪絲洛娃生下了一個孩子,可是,孩子生下就死了,從此,瑪絲洛娃也走向了墮落。瑪絲洛娃進了妓院,後來,被別人誣陷成殺人犯,進入了監獄。在法庭上,聶赫留朵夫遇到了瑪絲洛娃,他作爲陪審員,審理瑪絲洛娃的案子,回想到自己以前所犯的過錯,而使瑪絲洛娃走向墮落,他找了許多認識瑪絲洛娃的人,瞭解他走後瑪絲洛娃的情況,他感到愧疚不堪,決心幫瑪絲洛娃平反昭雪,以彌補自己曾經犯下的過錯,一路奔波,最終使他的精神復活。瑪絲洛娃被聶赫留朵夫的行爲所感動,漸漸覺悟,最終精神也得到了復活。

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由於接觸不良的事物,而漸漸自甘墮落,走向社會的黑暗,整天遊手好閒,“不以爲恥,反以爲榮”,只是越陷越深,有多少人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又有多少人的精神能夠得到復活?這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大多數人,對自己的錯誤不但沒有醒悟,反而變本加厲,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如果做到“一日三省”,每天都回想自己的所作所爲,發揚自己的長處,避免自己的短處,看看自己有那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就不會步入歧途!

這就是我讀後的感悟,希望大家多讀名著,願名著伴我同行!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6

第一次聽到復活的時候還是在高中時,在斯蒂芬·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中提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復活》。那時,我就有一讀爲快的衝動。再次見到《復活》是在大學的圖書館裏,這是我第二次見到她,在那裏我毅然決然地捧起了她,開始走進了《復活》的世界。

《復活》寫的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精神的復活,主要是聶赫留朵夫精神的復活。小說中多次寫到,在聶赫留朵夫身上,精神的人與獸性的人經常在較量。聶赫留朵夫大學時期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着美好追求的青年,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後,過起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獸性的人統治了他,精神的人被壓制了,沉睡了。他第二次見到瑪絲洛娃,以及後來的七八年,便是獸性的人統治着他的時期。正是這一時期他誘姦了瑪絲洛娃,並將她拋棄,可憐的瑪絲洛娃被主人趕出門來,在走投無路的境況下淪爲妓女,過起了醉生夢死的生活。那些痛苦與厭惡的往事就這樣把一個原本純潔美麗善良的少女變成了一個對世事心灰意冷、失望透頂、甚至是麻木的人。

作者用了大篇幅的筆墨來描述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這個人物身上既反映了十九世紀末期俄國一些進步貴族知識分子的某些思想特徵,也體現了他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以及向宗教尋求出路的說教。環繞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罪與罰的顯性法律主題,托爾斯泰不僅批判了沙皇專制制度下非正義的法權現象,更爲重要的是,他着眼於道德意義,揭示出人應該如何從他律轉向自律;依從信仰意義,指出如何從”人的律法”改弦易轍於”上帝的律法”;最後放眼理想,告誡人們只有通過精神的”復活”才能實現人間”天國。

而《復活》最感動我的還是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身上的那種敢於懺悔,敢於承擔的偉大人格,中國有句古話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是的,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知錯就改的意識或是精神,而主人公在那個道德觀念並不成熟的社會環境中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並能承擔自己的錯誤,這是非常難得的,因此他“復活”了。

在我看來,《復活》是十分具有意義的一部小說,她揭示出人應該如何從他律轉向自律;依從信仰意義,指出如何從”人的律法”改弦易轍於”上帝的律法”;最後放眼理想,告誡人們只有通過精神的”復活”才能實現人間”天國,才能達到精神上的復活。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7

《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完整而充分地體現了“道德自我完善”的過程和思想。他經過返歸和自我完善在精神上獲得了新生。

聶赫留朵夫的思想變化可以分爲:第一階段是純潔善良、追求理想的階段。這時他健康、真誠、充實、崇高,樂於爲一切美好的事業而獻身。真摯地愛着瑪絲洛娃。那時的愛是純潔美好的。“在他眼裏,只有妻子纔是女人,凡是不能成爲他妻子的女人都不是女人,而只是人”。第二階段是放縱情慾,走向墮落。踏上社會後,聶赫留朵夫變得猥瑣、低下、空虛、渺小。認爲女人無非是一種“享樂工具”。他誘騙了瑪絲洛娃,之後給了她一筆錢。這種做法是獸性的表現更是對純潔的愛的侮辱,但那時他無法控制自己,導致了一個女人的悲劇。第三階段是從仟悔走向復活。法庭審判之後,他內心痛苦,認清了自己虛僞可恥的面目,決心悔過自新。在他懺悔的過程中,通過對他的所見所聞,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國社會的腐敗和黑暗。批判了沙俄專制的國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機關的黑暗和官吏的殘暴。 

瑪絲洛娃

作者通過瑪絲洛娃體現了俄羅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難和對整個黑暗社會的無比憎恨。她在拒絕聶赫留朵夫的“善行”時,一再表現出自己內心的屈辱、瘸苦和按耐不住的憤怒。正是這種感情觸動了她麻木不仁的靈魂,並最後使她覺醒過來。由於她的靈魂深處始終保存着善良的天性和與聶赫留朵夫初戀時的美好回億,“悔罪”的聶赫留朵夫才能獲得她的寬恕,井使她重新“愛”上他。瑪絲洛娃最終拒絕聶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結婚的建議,表現出瑪絲洛娃的崇高品質,也是她爲了愛他而做出的自我犧牲。瑪絲洛娃的“寬恕”精神使她的靈魂獲得了“復活”,然而,我們卻看到作者在尋求瑪絲洛娃“復活”的過程中,逐步接近了托爾斯泰過去所否定和厭惡的“革命者”。作者讓瑪絲洛娃進入政治犯的圈子;跟這些人接觸,使瑪絲洛娃感到親切和自然。西蒙鬆對瑪絲洛娃的愛情,雖然說是出於同情,確也是合適的。這能使她的靈魂感到輕鬆和慰藉。尤其重要的是,他們的結合將會把瑪絲洛娃帶入革命者的隊伍。而聶赫留朵夫的那種仁慈的“懺悔”,無論怎樣真誠,卻終究免不了帶有居高臨下的態度和寬宏大量的意味。瑪絲洛娃意識到過去的愛情已經永遠不能“復活”,她也不再需要這一切了。而此時在她面前展現的是她所渴望的、有意義的、鮮活的、真實生活,這纔是瑪絲洛娃真正的新生和靈魂的“復活”。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8

聶赫留朵夫,是一個貴族青年。他有一次在法庭上做助手的時候,發現受審人正是自己十年前raped並拋棄的少女卡秋莎。十年裏,她已經被淪爲whore,如今又被人說是毒死一位商人。

卡秋莎被一羣無恥的法官判處了四年牢獄,並流放到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良心上受到譴責,決定和她一同前往西伯利亞,並把自己的田地分給窮人。他向卡秋莎求婚,爲贖他曾經的罪過。卡秋莎拒絕了。她在流放當中和革命者西蒙鬆走在了一起。

最後,聶赫留朵夫放棄了對卡秋莎的追隨,過起了自己的日子。他復活了,因爲他活出了自己。卡秋莎也復活了,她同樣活出了自己。

這就是這本書的全部內容。

開始,我比較討厭卡秋莎,因爲聶赫留朵夫爲了卡秋莎而隨她去流放,不顧自己的房子,還把自己的田地分給了窮人,而卡秋莎依然不接受他的求婚。雖然卡秋莎在心裏原諒了聶赫留朵夫。最後她竟然跟一個根本沒有仔細談過話的男人西蒙鬆在一起。我禁不住要問她,你感覺你不辜負聶赫留朵夫嗎?

可是,按照卡秋莎自己的理由就是,聶赫留朵夫娶她從中透出了一種寬宏大量,而西蒙鬆娶她是因爲愛她而愛她。雖然我的臉部表情有點點苦笑的滋味,但是心裏想想,還蠻有道理的。

前面真是太讓人傷心了但結尾結的確實很妙。不會透出聶赫留朵夫的傷感,也不會透出聶赫留朵夫的無所謂,寫的還蠻陽光的,把聶赫留朵夫這個墮落的人物寫成了個偉大的人物。也好像是一個沒有結局的小說。這種風格我很是喜歡。

本小說中透露出一種優雅和安靜的感覺,在聶赫留朵夫懺悔的時候充分的把聶赫留朵夫的真誠描寫出來,在卡秋莎被聶赫留朵夫拋棄之後把卡秋莎的憂傷與憤怒的亮點和高度描寫的非常的厲害。

在結尾裏暗示人們墮落的人只會這樣墮落下去,如果墮落的人想開一點,從光明的角度看待生活,就算再怎麼墮落也會成爲光明、偉大的人。

或許列夫·托爾斯泰非常的善於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所以寫出來的文章比別人的更鮮明一些。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9

《復活》創作於1889——1899,是列夫·托爾斯泰創作於晚年的長篇小說,不僅是他對俄國社會最有力,最全面批判的著作,也是他思想,主張的總結。

《復活》的題材來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出身於上流社會的陪審員,在法庭審判的時候,認出了其中一個犯盜竊罪的妓女是他親戚家的養女,曾受他引誘並懷孕。被發現後即被趕出家門,她把生下的孩子送給育嬰堂,然後從此墮落成妓女。

當這個陪審員認出這個姑娘後,他找到了托爾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並告訴他自己要與這個姑娘結婚。但諷刺的是,這樁看似荒誕的婚姻,最後以這個姑娘在結婚前夜因傷寒而死爲結局。

而在《復活》中,這個妓女便是女主人公瑪絲洛娃,陪審員便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全文以瑪絲洛娃的悲慘生活遭遇爲線索,給我們鋪展開一幅俄國革命前夕社會生活的畫面:上層社會的人民生活富裕奢侈,而且認爲窮人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並鄙視他們,但在《復活》中,作者卻借聶赫留朵夫的反思寫出了自己的看法:“人們大多會認爲小偷、兇手、間諜、妓女們爲自己卑下的職業感到羞恥………可我們卻對富翁、軍事長官,統治者的自吹自擂大加讚賞………富翁的財富來自巧取豪奪,軍事長官的勝利來自血腥的殺戮,統治者的威力來自殘暴的手腕………可是因爲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和他們有相同的生活觀念………目的只不過是爲自己辯護。”而下層百姓則“在大量的死亡,他們已經對死亡麻木不仁。孩子養不活,婦女們長時間地幹活而且是高強度的勞動………喂不飽自己………生活境況越來越糟”。

《復活》中女主人公瑪絲洛娃便是下層百姓的代表,她天真善良,卻飽受社會的壓迫、蹂躪,儘管淪落風塵,但她始終保留了可貴的天性;儘管她憎恨聶赫留朵夫的所作所爲,但在發現後者的悔改之意時,卻仍舊原諒了他;她又有極強的自尊心,因此她不願接受聶赫留朵夫的幫助。

而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則是上層社會的代表,但不同的是少年時的他抱負着理想;在墮入窮奢極欲的社會後,他的善良之心卻並未湮滅,在認出瑪絲洛娃後,他極力想幫助她,並重拾年少時的理想,從一個奢侈,浮誇的少爺到堅決反對上層社會的人物,他把自己的土地分給農民,揭露上層社會的腐敗罪惡,反對沙皇制度。

儘管二者的遭遇境況南轅北轍,但相同的是他們的思想都在“沉睡”中,因此他們要“復活” ,要真正的成爲一名有血有肉、有同情心、勇於反抗黑暗社會、追求理想的人。

在故事的最後,瑪絲洛娃接受了政治犯西蒙鬆的求婚,聶赫留朵夫也追隨了自己理想。托爾斯泰的理想寄託在這部小說中得到了圓滿的結局。

《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法國著名評論家羅曼?羅蘭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10

全文的前半部分寫聶赫留朵夫爲拯救瑪絲洛娃,動用自己的社會關係,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爲爭取瑪絲洛娃自由做出的努力。通過聶赫留朵夫的心理變化和其他官員的表現,充分反映了當時俄國上流人士的腐敗和社會的敗落。後半部分是全書思想的昇華,通過描寫政治犯的生活,揭示了人們對貴族的反抗,同時也展現了各種不同宗教的鬥爭。這是繼《牛虻》之後又一本讓我對宗教知識深深領悟的書。

聶赫留朵夫爲自己誘姦瑪絲洛娃而感到痛苦,他受到良心的譴責,決心拯救瑪絲洛娃。同時他要放棄私有土地,斷絕與上流社會的聯繫,這對一個貴族青年來說是困難的,他經歷着心理上的巨大沖擊,自己也一直在矛盾當中。特別是後來瑪絲洛娃思想的改變和現實的社會對他帶來的巨大打擊使他的心理受到了更加嚴酷的考驗。

在囚徒往西伯利亞走的路上,政治犯的熱情、勇敢給聶赫留朵夫帶來了全新的思想,他也在這種新的思想下逐漸成長。他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毅然拋棄家產,去西伯利亞當苦役的決心令人欽佩。

最後瑪絲洛娃爲了不讓聶赫留朵夫跟着自己受苦,含痛拒絕了聶赫留朵夫,並同政治犯西蒙鬆結合走向新生,而聶赫留朵夫也悟透聖經的真諦,理解了人生,走向一個新的生活。不過我還是爲聶赫留朵夫沒能找到一個漂亮的姑娘感到惋惜。

書中有兩個漂亮的女孩,瑪絲洛娃和政治犯謝基尼娜。她們有着不同的表現。謝基尼娜出身貴族,卻從不賣弄風情,樸素無華。她的行爲深深的影響了瑪絲洛娃,並受到她的敬重。

不愧是古典名著,的確有它深刻的內涵。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11

早三年讀《復活》,一定沒有今天能夠從其中感受到更多的內涵。在我讀過的爲數不多的文學作品中,托爾斯泰和雨果是文豪級的作者。不知道其它文豪級的作者是否同樣類似,但從這兩位文豪的作品中讓我對文豪的理解是,能夠在作品中除了對人性進行深刻的剖析外,還能夠同時對社會歷史、人文宗教、人類發展等重大命題進行深刻的剖析。《簡·愛》、《傲慢與偏見》這些作品不能不說是經典名著,但似乎都僅僅停留在對愛情、人性等人的層面上進行歌頌或諷刺,涉及社會、宗教、哲學乃至整個人類的更高層面的探討也許有,但遠不夠深入。一部文豪的恢宏鉅著,其內容是包羅萬象的。當然對它的審視可以是多方面的,就象對紅學的研究分爲文學、詩詞、探佚等一樣。如託翁本書中隨處在情節中和情節外插入的對土地所有權及社會罪惡根源的探索,如雨果在《巴黎聖母院》對建築與印刷兩種似乎不相關事物的對比分析來界定印刷術是人類社會發展第一個革命性飛躍(遠在我們常說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的段落,《悲慘世界》中也隨處可見大篇幅的對資產階級大革命、對一些社會問題的插入式討論。這些文豪們一定覺得僅僅講完一個故事是不夠的,有時竟然讓不甚了了的初級讀者感覺庸長,快速跳過相關內容,由此也出現了不少對這些作品的改編版本,這些改編的作者或者譯者們,將文豪們另一些精神側面隱藏起來,把最八卦的側面烘托和展示出來,就好像另寫了一篇沒有那麼許多優美詩詞的,或者只有愛情故事而沒有歷史探佚背景的《紅樓夢》,實在遺憾。

這個級別的作品也許不一定就能給初讀的人以蕩氣迴腸、催人淚下的感覺,但給人的回味一定是無窮的。在《復活》中,我能夠從主人公身上找到近年來我自己在追尋生命最終價值和生活最大幸福這兩個答案過程中的影子,比如涅赫留多夫將寫日記作爲同自己,同每個人身上都存在着的真正的、聖潔的自我的傾談——他曾經認爲記日記是很孩子氣的,這和我們在中國小時期被要求寫日記或者週記是多麼相似啊。他在始終對自我進行不斷的向內的訴求,要求自己寬容、坦蕩、純潔,他將所有的問題和自己的不滿都向自身和自身所在的階級進行反思。涅赫留多夫在尋找社會最根本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之時,將矛頭指向了統治階級的貪婪和無恥,最終願意犧牲自己的財富、尊嚴爲被壓迫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無疑是高尚的情操,但往往這種高尚是平常人無法理解的,不僅他的親朋好友,那些和他一樣身處統治階級上層的人,而且那些他所想幫助的人,那些社會底層的農民,也難以理解,覺得他是否有陰謀,這是令人難受的。

寫下這一段話,我自己也感到驚奇,這不象我說出的話,帶着這樣多的諸如階級、統治、壓迫與被壓迫之類的詞語,我對它們常常是不屑,或者不願提及的,它們似乎讓我回到中國小時期,讓我想起那些反覆背誦卻無法記住的無聊而生硬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套話。可是在這裏,我竟然自己將他們說了出來,我不知道是說: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只是解決那些社會問題的一種方法呢,還是說解決那些社會問題,只有使用階級、統治與被統治、壓迫與被壓迫這樣的詞彙呢?顯然,我所接受的教育,讓我把這些本來客觀中性的詞彙,本來可在這種場景下適用的詞彙,理解成了一定要和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緊密關聯的詞彙,現在看來,這好像也是不對的,至少,托爾斯泰在討論這些問題時,不僅引入了馬克思主義和那些主張社會主義的政治犯們的言論,他自己在書的最終章引用的還有大段的《新約全書》中的《馬太福音》。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12

中國的傳統文化首先引起托爾斯泰注意的,是孔子。從英譯《四書》(理雅各(一譯萊格)所譯《四書》《五經》,在西方廣爲流傳,英文名《中國經典》)中,託翁接觸了孔子的著作,他曾寫信給好友說:“我坐在家裏,發着高燒,得了重感冒,第二天讀孔子,很難想象,這是多麼不同尋常的道德高峯,看到這一學說有時竟達到基督學說的高度,你會感到快慰”。他有提到“我認爲我的道德狀況是因爲讀孔子,主要是讀老子的結果”,更表示:“應該使這一學說成爲公共財富”。託翁研究孔子寫了《論孔子的著作》、《論大學》等,並摘編孔子的語錄,成爲《孔子生平及其學說》一書。托爾斯泰身上的人道主義,使他同孔子的學說相呼應,並以“仁者愛人”這樣的思想去規範自己和要求他人。在行動中他以身作則,厲行“平民化”,並以各種形式去譴責壓榨人、殘酷對待下層人的醜行,暴露俄國官吏和社會的黑暗,爲民衆的疾苦而呼。托爾斯泰一向關懷民衆,主張博愛,他熱衷於孔子的“仁學”,即“仁者愛人”的思想,在這一點上,託翁和孔子的思想相通。託翁對包括孔子在內的諸子百家的印象極佳,他曾經多次用文字表達對中國的熱愛與尊敬:“很久以來,我就相當熟悉中國的宗教學說和哲學;更不用說孔子、老子和他們著作的註疏了。我對於中國人民經常懷有深厚的尊敬……”。據戈寶權先生統計,託翁閱讀的有關中國的專著和譯本有三十二種,他查證,託翁研讀孔子和老子極下功夫,直至把諸子百家的言論編選成冊,形成“每日賢人語錄”專輯。

托爾斯泰是這樣介紹老子的:“他(老子)教導人們從肉體的生活轉化爲靈魂的生活。他稱自己的學說爲‘道’,因爲全部學說就在於指出這一轉化的道路,也正因此老子的全部學說叫做《道德經》”。有次,托爾斯泰在一份不足50部“給我留下印象的作品”中,記錄了一生閱讀並留下印象的作品,根據閱讀印象,分爲強烈;非常深;很深三種程度。書目中,涉及中國的作品,有孔子以及老子數種,“老子”,是列在印象“強烈”這個項目中的。列入這個程度的作品,僅不過十部左右。託翁接觸老子是在已創作出贏得了世界聲譽的《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後,思想出現了巨大困惑,他在探索生命意義的精神活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在探索生命問題的答案過程中,我的感受和一個在森林中迷路的人的感覺完全相同。”就在這時,托爾斯泰遇見了老子,他在日記裏寫着:“我在翻譯老子,結果不如我意”。託翁閱讀了老子《道德經》,後來,他與波波夫一起,將《道德經》翻譯成俄文。同年,他寫了《中國的賢哲》文章,分爲三個部分:孔子的著作、《大學》、中國先哲老子所著《道德經》。在其中,他摘譯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等原文,而自己未發議論或引申。在託翁筆下,老子是很難表述的。老子對託翁的處世產生了影響。託翁說:“我重新閱讀了老子,我想寫一本關於中國智慧的書,特別是關於人性善和人性惡的問題的討論……”。他曾在日記裏記載:“一早起身,收拾了房間。安德留沙打翻了墨水瓶。我於是責備他。我臉上的表情一定是惡狠狠的……做人應該像老子所說的如水一般。沒有障礙,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壩,停下來;堤壩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圓的,它成圓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強。”托爾斯泰與中國聖哲老子,真可謂時距千年,相隔萬里,與老子的相遇,爲其增加了一個參照系統,使其獲得了“良好的精神狀態”,這種精神境界交觸現象極其難能可貴。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13

人類最初沒有太多複雜的情感,可隨着時間的變化,隨着人類大腦的進化,人類的思想變得複雜,產生了封建統治的思想,並出現了貴族壓迫農民的種種卑劣行爲。

而《復活》這本書便是一本痛斥人類黑暗的一面的書,同時又是一首歌頌人類的同情的詩。

全書以兩位主人公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之間的愛爲線索,講述了在沙皇的統治下,社會的黑暗貴族的惡行人民的痛苦……而兩位主人公之間的愛卻不是所謂的“愛情”,而是人類最珍貴的“同情”。

聶赫留朵夫,全名德米特里·伊凡內奇·聶赫留朵夫。是一位典型的在黑暗社會中成長的貴族,曾經變得花錢十分大手大腳,無恥,還破壞了馬絲洛娃的一生。直到後來看清了自己的醜陋,惡習,才明白了社會的黑暗,農民的辛苦。他爲傷害了馬絲洛娃感到罪惡感,爲了能夠消除這罪惡感,他不辭辛苦幫助了一個又一個被冤枉的囚犯。併爲了陪伴馬絲洛娃度過餘生,將自己的大量財產留給姐姐,把土地分給農民,毅然前往西伯利亞。在他贖罪的這個過程中,他的心靈得到了解脫,在精神上成功的復活,不再是一個卑微的罪人。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異常沉重,一直在強調貴族們天性驕傲,內心的黑暗,令大量讀者包括我都感到心中難受壓抑,這樣的風格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書中通過語氣,外貌,形態,生動地將法官律師包括監獄長等人心中的黑暗描寫得無比生動,徹底揭露了沙皇統治時的黑暗腐敗。

其實,全書最令我感到震撼的並非聶赫留朵夫的正直善良,而是農民的反應。當他們聽到聶赫留朵夫決定將土地劃分給他們時,他們就沒有我想象中的那樣歡呼,感謝。而出現的是種種猜疑,憤怒,到底爲什麼會這樣呢?我思索了很久才明白:這是長期以來貴族對農民壓榨的結果。他們當了一輩子的農民,連續幾代人都被欺騙,使喚。這是他們不敢去相信這世界還有這樣的人,眼前的這一片利益在他們眼中也變成了陷阱。這樣出人意料的行爲更令我領悟到社會的黑暗。

這本書在讓我明白了人類最黑暗的一幕的同時,也讓我看到了人們同情的高貴,偉大。

願現在的社會的人們能夠都明白:富貴,權力,並不是一切。只有擁有愛心,博愛他人的人,纔是真正活着的人,成功復活的人。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14

聶赫留朵夫凝視着那盞油燈的火光,想得出神。他想到生活裏的種種醜惡現象,又設想是人們能接受這些箴言,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怎樣。於是他的心充滿了一種好久沒有感受到的喜悅。

替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寫出這話,我也是思緒了很長時間的。這本書描寫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復活,尤其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他大學期間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在姑母家度假時,於美麗純潔的少女卡秋莎戀愛。等他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以後,過起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並誘姦了卡秋莎。這也是卡秋莎後來墮落,成爲妓女的主要原因。直到在法庭上相遇,聶赫留朵夫良心發現,在爲瑪絲洛娃(卡秋莎)奔走申冤,上訴失敗後就陪她去西伯利亞流放。聶赫留朵夫的行爲感動了瑪絲洛娃,她重新愛上了他。但爲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地位,瑪絲洛娃拒絕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合。兩個主人公都達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

在我讀這本書時,一位律師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見他們不能不感激涕零,因爲我沒有坐牢,您也沒有坐牢,我們大家都沒有坐牢,那就的感謝他們的恩德。至於要唬奪我們每人的特權,流放到不很遠的地方,那是在容易不過的事了。”其中的“他們”就是檢查官和有權引用或不引用法律的人。這話真是讓我深思,如果“他們”可以爲所欲爲,那還要法院幹什麼呢?同時,聶赫留朵夫與卡秋莎的愛也讓我感動。她愛他,認爲自己同他結合,就會毀掉他的一生,而她和西蒙一起走開,就可以使他恢復自由。她由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而感到高興。這部作品具有高超的藝術性,高度的真實性,深厚的人性。反映了沙皇俄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要克服使人們飽受的駭人聽聞的罪惡,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總是有罪的,因此既不該懲罰別人,也無法糾正別人。當我遇到了一切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常常遇到的情況。那就是我起初覺得古怪、荒誕甚至可笑的思想,卻不斷被生活所證實,有朝一日我會忽然發覺這原是及其平凡的無可懷疑的真理。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15

《復活》這本書是我第一次讀,而最初選它也只是因爲選的這本書裏有插圖字大,讀完很震撼。

《復活》是世界百部經典著作之一,俄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名作。它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宗教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爲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了主人公“心靈淨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我最佩服作者的一點是他對人物的刻畫是那樣的入木三分,生動形象。比如:“它產生了一種近似在打獵時不得不把一隻受傷的禽鳥弄死的情緒,又厭惡,又憐憫,又懊惱。那隻未被打死的禽鳥在獵袋裏不停地撲騰掙扎,又令人討厭,又令人可憐,使人不由得想把它趕快弄死,把它忘了纔好。”像類似這種情緒我都有過,可是要是讓我描述出來卻是不及作者這般傳神,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看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一點是:它把人性的弱點直接暴露了出來,主人公由單純善良到野蠻的利己主義者再到重新做人的轉變,這是現實的,是普遍的,在現代社會這種現象很常見,大家都帶着冠冕堂皇的溫和的外表其實內心是什麼樣子的大概就像作者在文中說的:只有上帝和自己知道。所以說托爾斯泰的這本書對現在的我們來說也很有教育意義。我們應該拾起我們人類本身最簡單最樸實的情感,洗刷我們的靈魂。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16

“對了,這個人就是她。現在他已經清楚地看出來那使得每一張臉跟另一張臉截然不同的,獨特的,神祕的特點,這是滅一張臉成爲一張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不能重複的臉。儘管她的臉容不自然地蒼白而且豐滿,可是那特點,那可愛的和與衆不同的特點,仍就表現在她的臉上,她的嘴脣上,她的微微斜睨的眼睛裏,尤其是表現在她那天真而含小的目光裏,不但她的臉上而且她的周身都流露出來的依順的神情裏。”作者托爾斯泰高超的藝術才能再這短短的幾行字間表現得淋漓盡致。

例如在描寫瑪絲洛娃被申判的第6--9章中,作者將司法界的黑暗內幕暴露給世人看,原來這幫“氣度很是威嚴”的法官,檢察官,律師,司祭等,都是一些好色,嗜酒,玩忽職守,勾心鬥角,奪人私產,褻瀆教義的衣冠禽獸。這裏有全景式的描寫,各色人等一一“出場”,井然有序,毫無顧此失彼雜草無章的感覺;有細節的精讀精彩細繪,如庭長偷稅漏稅的健身運動,與情人約會前的激動心理,副檢察官“那隻空着的手甩來甩去”的重複動作,還有瑪絲洛娃的外貌描寫,聶赫留朵夫的顫動的心理描寫等等,都細緻入微,揮灑自如。

《復活》講的聶赫留朵夫在精神上的'復活,使他最後開始過全新的生活。他在福音書裏找到了五條法則:對上帝要虔誠,不起誓,要忍辱,愛敵人,不反抗。他認爲人們如果遵循這五條法則,並不斷改過自新,便可以“獲得最大的幸福,地上的天國也會建立起來”。他的靈魂得救了。托爾斯泰是俄羅斯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宣揚“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爲核心的“托爾斯泰主義”,《復活》也體現了這一點。《復活》的“種子”是托爾斯泰的朋友科尼的故事,成爲感動世界的名著。

在這裏,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繪的精確、筆力的雄渾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這與作品內容的嚴肅性是相符合的。在這裏,面對人類的苦難,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鎮靜,然而讀者卻不得不爲見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動。托爾斯泰在這裏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說整個俄國都被他翻了出來。他再現的藝術世界已經達到可作爲一面"鏡子"的程度。偉大的真實!正因爲作品除去了浪漫主義的萎靡因素,因而整個顯出了威力,如同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一般。然而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偉的紀念碑。它把19世紀末整個俄國的現實熔鑄進去,上面刻有窮人、貴族、獄吏、監犯、革命者、醫生、---、學生……裏面混合了懺悔、憐憫、寬容、無恥、欺詐、放蕩……這裏,作者唱出了人類藝術最崇高的歌:"我們爲不幸者撒一掬淚,人世的悲歡感動我們的心。"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許多的感觸。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着崇高志願的青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後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己的狂熱理想,變得腐朽,落魄,成爲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回想起許多往事,從而使他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可惡,便對於自己以前過的生活產生怨恨。爲了贖罪,他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將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他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來。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就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

我想起了董必武說過的一句話:惡風縱使推千浪,正氣終能懾百邪!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17

前一段,讀了《復活》,覺得十分沉重。卻又充滿了希望,人在,讓人醒的事還在,他就是一份希望。每個人都有兩面,如果他看起來不好,那是他的善良沒有打開。

文中的聶赫留朵夫,想想當年也是一個生性善良,具有抱復的人,在軍營,其實也就是舊勢力的代名詞中,變的墮落,而又無情。對愛自己的人,他並不覺得自己的傷害是多麼狠,直到看見法庭上那個落魄的姑娘,他才意識到自己造成了怎樣的慘劇。他毀了一個人。也正是這強烈的震盪市他突然覺得自己的生活是毫無意義的,生命的復活也就開始了。

在這裏,我重點說一下我對聶赫留朵夫變化的看法。

他是時代的犧牲品,是代表而又是特例。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洗刷了自己,復活了自己。在他這種改變中最重要的,我覺的就是那種震撼。人生需要震撼!

主人公在法庭上看到了過去自己迫害的女友,看到曾經的好人,在自己的毀害下,變得悽苦,麻木,憔悴而又可憐,他怕被認出來,但其實她早已知道,看到自己的所作所爲,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定會有一種罪惡感產生。在他麻木的心中,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他並不是一個地道的壞人,僅僅是沒發現他的位置。這股力量讓他明白自己應該爲那女人做些什麼,不錯,男人的想法。人的想法。

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在經歷一次次打擊後,人們不是堅強了,而是找到了應對的辦法,假若在路口擺了個石頭,撞上的人永遠不會強到把石頭裝碎。我們,需要的正是一次感動,這樣說:人都有自己未發現的能力,在經歷一次次洗禮後,人們找到了打開自己好的一面的方法,於是復活。

變化,並不是什麼難事,抓住機會,就行了。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18

我們當今的中國雖然要比當時俄國沙皇統治時期要好的多,但是我們也存在的不公平的待遇,也有黴着良心做事的人。

當我們在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一個衣着整齊乾淨的人上車的人不會讓人反感,讓人討厭,可是但我們看到外地出來打工的民工帶着大包小包的東西的時候,當然衣服不會向我們這些學生上班族的這些人穿的乾淨體面。這時公共汽車上的人們就會出現抱怨,討厭的聲音和表情。這也是屢見不鮮的,最反感的還得數售票員了,她們的態度一眼就讓人看出來,鄙視、討厭。她們不耐煩的嚷嚷售票,很少有一視同仁的售票員,這也是我討厭售票員的原因。這些售票遠就是些普通的代表,在中國很多人都是以貌取人的,很主觀、很勢力。也不見得她們的地位要比民工高多少,但他們的就可以小覷這些人並給予不公平的待遇。要知道農民工也有了不起的人物,像現在紅的發紫的許三多,還有不少企業家都是農民工出身的。這樣的國人應該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了。

還有好多人黴着良心做事的,最近人家美國經濟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危機,而中國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可是中國的奶制界卻出來駭人聽聞的消息,就是這些大企業像三鹿,蒙牛出售的奶製品都還還有三氯氰氨等有害物質,這樣給中國帶來的嚴重的打擊,竟然查處有許多食品都還有這些東西。這些事情真是令人髮指。他們賺的都是黑心情,所以三鹿的工廠被收購,面臨着倒閉的問題,蒙牛的股票也在縮水,很多人對奶製品出現了抵制的情緒,這樣蒙牛也將面臨的被收購的問題,可是蒙牛老總劉根生盡然落淚打折民族名牌的幌子出來求救,大部分人都還是善良的,很多企業老總都出來營救這也在情理當中,中國的民族品牌一個個都被收購,像我們的匯源就是個例子,可是這時候你怎麼就想起來自己是民族的品牌,當你給所有中國人喝着有還物質的牛奶的時候你怎麼不說自己是民族的品牌,只想到眼“錢”的利益。雖然人們顧及民族品牌不願被外國的企業收購。可是一個企業要是黴着良心做事還會有多少人支持你,我想就算人家不收夠你,你又會存在多長時間呢?我只是個學生當我也要問一句這樣企業的老總晚上能睡的安穩嗎?

《復活》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也體現了托爾斯泰一位偉人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復活》裏寫的雖然是貴族的懺悔,但是托爾斯泰並不是把這個母題當做貴族的,他是把懺悔放在人的心靈的內在的、普遍的矛盾中展開的。人都有神性和天性。當人放縱了自己,就可能墮落;而當人自覺,就可能"復活"。

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長出新綠,人類需要博愛與同情才能繼續不息、日進無疆。同時使我懂得了人的善良有多麼重要,也使我懂得了真善美的真諦。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環境,真正去付出自己,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不要只知道爲自己活着,也要爲別人活着。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19

人們都說:書是無盡的財富,書是智慧的源泉。起初的我認爲:書中的知識非常重要,只要你讀了很多書,學到很多知識,以後你就可以功成名就,獲得很多錢財與名利。

但是,我已經改變了我對書的理解。

就在不久前,我的姐姐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列夫托爾?斯泰《復活》。起初我隨手翻了翻,看這書中一幅插圖也沒有,於是便隨手仍在一盤。直到昨天,我實在沒事可做了,纔想起姐姐暑假送給我的那本《復活》。起初,我只想隨便看看這本說是講什麼的,可是,到後來,不知怎麼的,我竟然被它給吸引了。

這本書實在是太迷人了,文中的種.種精緻的細節描寫以及細緻入微的心理刻畫都讓我深陷進去,並且無法自拔。自從那天下午看了一小段之後,就一直被它迷住了,無聊的時候看,吃飯的時候看,晚上趴牀上的時候也看,甚至上廁所的時候都看……

《復活》是代表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創作的最高成就的一部作品。小說通過地主家的養女“瑪絲洛娃”的受辱、墮落以及被下獄、別流放的悲劇,以及和主人公“涅赫留朵夫”的複雜經歷。本書描繪了農奴制改革後俄國社會的廣闊圖景。

偉大的作家“羅曼?羅蘭”曾評這本書:《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

現在,我讀了《復活》之後,重新領悟了對“書”的看法:一本書的精要在於對人的魅力,在於書背後那些偉大、富有哲理的道理,在於能把人吸引得魂不守舍、在於能把人“迷戀”得茶飯不思。而並不在於讀書之後能獲得那些錢財。

我只告訴大家一句:書是自己讀的,不是爲別人讀的;知識是爲自己學的,不是爲長大賺多少錢而學的。

記住:請大家多多讀書,因爲這些知識可以讓你受益終生!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20

經典名著與現代小說的很大不同來自於美感,現代小說論敘事說理的效率以及思想的深度遠遠勝過經典名著,但在美感上卻遠不及經典名著。即便是現實主義古典小說,其在人物的可觸性方面都處理的很好,引人思考的同時還能感受到小說藝術家的美妙手法。《復活》就是這樣一部經典名著。

很多人覺得這個故事其實談不上高尚,主人公聶赫留朵夫沒能徹底脫離他的階級,像那些政治犯一樣爲人民爭取權利。同時主人公所做的一切僅僅爲了彌補年輕時犯下的罪孽,只能算是自發性的贖罪。其上訴也是全程依靠自己身份地位帶來的特權,可以說沒了公爵這個身份,他不可能辦成這一切。事實遠遠不止這些,我們得在當時的那個環境、他所在的位置與本該持有的立場上去看。金錢與權貴都是誘惑,它會左右你對公正與平等的判斷,它會剝奪你對他人的憐憫與博愛,擁有這些讓我們更加難以捨棄。設想我們處在聶赫留朵夫的位置上,有幾個會像他這麼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的道德感是超越大多數人的。

說說題外話,這個世界向來不公平公正。從前有人當奴隸,擁有生產工具的是奴隸主。奴隸就像是牲口,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服務奴隸主。古希臘古羅馬的文明就是建立在奴隸的服務上,那些思想家、藝術家僅僅只是騎在牛上的放牛娃,悠閒的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到了後來農業社會,有土地的是地主、是老爺,靠着土地帶來的租金可以在上流社會風流交際,殊不知靠苦力耕作的農民,即便酷暑寒冬的勞作卻依然很難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工業社會、科技社會不也是這樣?資本擴張的速度瘋狂的追趕着科技發展的速度,剝削的力度只會越來越大。我向來不反對靠智慧賺錢,這同體力勞動一樣光榮。我反對的是財富的聚集增值,是資本的世襲。

中國古代社會,300年一個朝代更迭,其本質就是一次大洗牌。資本在積累,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裏,這些人不勞而獲,而大部分人勞作一生也所獲無幾。這是爲什麼?因爲富人的財富在不斷地增值,又在一輩又一輩的往下繼承。我以前時常覺得中國人沒有發明這些金融產品是笨的表現,這樣看來中國古人是十足的聰明。將財富的增值維持在通貨膨脹的水平,徵收高額甚至九成的遺產稅,我相信這樣就能抵制資本擴張,保證公平。這樣每個人要想獲得財富基本只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我相信這對所有人都是公平公正的。

其實是扯遠了,對於托爾斯泰描繪的那個時代的苦難,以及我看的我們這個時代的苦難,讓我時常痛心疾首。即便我衣食無憂,我對那些艱難的人始終抱有憐憫心,我希望人人都過得好。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21

暑假,我一口氣讀完了托爾斯泰晚年的一本着作《復活》。似乎很深奧,卻又像讀懂了什麼,精神上的復活,比現有擁有優越的物質生活顯得更加珍貴,更有意義。

一個曾經有着純真美好的童年,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年輕人,卻在魚龍混雜的上層社會中過着花花公子般的生活;一個美麗純樸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墮落。他們也許會這麼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但因一次法庭上的偶遇,使這一切發生了改變……

這一次,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來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被告就是他年輕時傷害過的卡秋莎·瑪絲洛娃,又聽到她被冤枉時的慘叫,或許是靈魂的反省吧,他在瑪絲洛娃入獄後奔波在社會的高層,希望替他減刑,可都沒成功,一次次探獄,聶赫留朵夫看見瑪絲洛娃奄奄一息的樣子,覺得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都不算什麼,於是用自己的全部家當將她保釋出來。

他又一次向她求婚,她卻拒絕了,因爲她不想連累聶赫留朵夫……

這裏,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真正意義上的復活了,這並不是死而復生的復活,而是一種心靈反省和淨化,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托爾斯泰在這本書中反映了人性的醜陋與純潔。《復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大家有機會可以讀讀他。

“復活”,顧名思義指死去的人再一次獲得生命,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他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着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復活》概要: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姦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着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爲---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爲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爲她減刑。

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爲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儘管還愛着聶赫留朵夫,但爲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鬆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復活》一書在人物形象的描寫上下了很大功夫,栩栩如生的描寫,使人物形象趨於飽滿,給讀者很大的視覺衝擊,讓我們不得不迴歸歷史、正視歷史,並結合歷史給我們的經驗教訓反饋現今社會,讓我們正視社會的本質,找到正確的社會發展規律並遵循規律發展社會,不然將會使歷史悲劇重演。同時也不斷提醒着我們,社會現存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它有它存在的必要歷史條件,當這個必要條件不復存在時,它的正確性、真理性也將不復存在。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22

這是一個苦命的女子和一個贖罪男人的故事。“復活”即是指男女主人公精神上的解脫與釋放。

馬斯洛娃是備受侮辱與損害的俄國下層婦女的典型。從年輕時的天真浪漫到如何一步步地被社會逼上絕路,但她同時又在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的喚醒下,得到了精神上的復活,從而成爲了新女性的代表,這也表明了俄國民衆的覺醒。

涅赫柳多夫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緣的人物。雖然年輕時對馬斯洛娃犯下了不可磨滅的錯誤,但在法庭上再次見到馬斯洛娃時,他的心沒有片刻安寧,他開始走上了爲自己贖罪的道路。他的許多舉措,在旁人看來都是那麼地瘋狂,他要同馬斯洛娃結婚,他要把她從牢房中救出來。他到底是爲了彌補過錯,還是內心真實的情感?我想兩者都有,所以他才如此矛盾。他認爲馬斯洛娃現在所遭受的痛苦都應該由他來承擔,是的,那是一個改變馬斯洛娃一生的夜晚。但每每回憶起青年時他們,涅赫柳多夫又會激起異樣的情感。

這一悲劇的造成,不僅是涅赫柳多夫一個人的過錯,也是這個動盪社會的產物,而馬斯洛娃正是這動盪社會下的犧牲者。

馬斯洛娃入獄後,涅赫柳多夫經常去看她,並同她講:我要娶你,不管結果如何,哪怕你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我也會跟隨着你。馬斯洛娃對此態度很冷淡,她不太相信涅赫柳多夫會一直遵守他的諾言,因爲涅赫柳多夫是伯爵,而她只是一個入獄的.苦命女子,但她又不拒絕他對她的好,也許是在她生活的那個圈子呆久了。

馬斯洛娃結束了原來的妓女生涯和牢獄生活,在新的環境裏重新喚起了她對生活的希望。

馬斯洛娃的“復活”就是對涅赫柳多夫的最大寬恕,也是他的“復活”。迎接他們的都將是新的生活。

復活讀書感想800字 篇23

《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

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爲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了主人公的"心靈淨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

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爲"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聶赫留道夫爲什麼會從一個用心向上的青年成爲以後不思進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學時最好的朋友—以前善良、講義氣的謝列寧最後都變成了惟利是圖的、庸俗的、不思進取的人。

這不能不承認他們所處的環境對他們真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們處在一個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層社會,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漸漸的原來在他門身上的完美品質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們自己卻全然不知!有句話說:環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其實我並不認爲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正因人是主觀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雖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

我覺得一個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們不得不重視環境在一個人的成長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在幼兒成長階段,環境的影響十分明顯:一個人的性格表現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而千差萬別。

假如一個孩子所處家庭環境,父母經常發生爭吵,常常充斥着緊張與對抗,這樣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鎖起來,慢慢變得不愛與人交流,對任何人都缺乏足夠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個別時候遇到某些敏感問題時會採取對抗的心理,情感變化無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擊傾向,這是幼時情感受到壓抑的結果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怕,但那裏我沒有一點誇大其詞的說法。

這是有關專家研究的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