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W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吳非老師《不跪着教書》是一本個性十足的書,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感受到吳非老師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人,是一個爲中華民族教育事業吶喊的人。整本書貫穿着濃濃的爲教育的憂慮之情,還有他的信仰教育應堅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其實這本書是不需要再做什麼摘抄的,讀完此書,我們只需記住要培養一個完整的人,而非一個做題的機器。教師自己首先要有獨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這樣才能培養出獨立自由的人,否則培養出來的也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人。

讀完此書,可以發現吳非老師與李鎮西老師的思想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他們都在儘自己所能去改變中國教育中的種種惡習,都在努力培養健全的人。不同之處在於吳非老師脾氣似乎更大,看不順的一定要說出來,而且說到深處、痛處;而李鎮西老師似乎圓滑了許多,他更多地去享受教育的快樂,並且把大家也帶入教育的快樂之中,從改變自己開始,來改變中國的教育。兩位老師的風格都是我喜歡的,因爲他們都很真誠,都有獨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

不過吳非老師批判的太多,雖然所言皆屬實。但是光談負面形象未免使廣大教師產生失望的心理。作爲教師,我還是希望能更多的獲取正能量,把自己小小的班級帶好,讓他們感受成長的幸福。當然,在吳非老師別的書中有介紹。

所以,這本書的最重要的作用在於喚醒,正如書名:不跪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不跪着教書》是教師吳非的一篇教育隨筆。這本書很長,分爲六個部分,介紹了教育的不同方面。

這本書收錄了近年來關於教育問題的雜感隨筆,有的記錄了對教育的思考,有的記錄了教學思想,有的則是與同行或同學的對話。

一看書名,我很驚訝,很困惑,但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揭開它的真面目。

“如果老師想讓學生站直,就不能跪着教。如果一個老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將會是什麼樣的.人?”封面上的兩個字深深地打動了我。

吳非老師一字一句裏透露的思想和智慧,給我很多啓發。在《母親教我的歌》中,他寫道:在面對最早接觸生活的矛盾,孩子總是從父母的態度中學習。

這讓我很有感觸,家庭教育在兒童的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血親關係使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孩子們常常能聽父母的話做事。

如果父母缺乏理智,脾氣暴躁,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當父母在處理緊急情況時,他們表現出恐慌,沒有準備,對孩子影響也不好。如果父母是穩定和冷靜的,也會使孩子冷靜面對,對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父母和孩子彼此日夜相處,可以說是最熟悉的人,即使一個小的舉動,就能使父母心領神會,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教育改正,不讓問題過夜,讓不良行爲扼殺在萌芽狀態。

在學校,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只能共性教育,因爲時間和精力的限制,不能體貼照顧到每個孩子,容易產生顧此失彼的現象。當然,這本書只講述了一點點,但也讓我受益匪淺,比如,讓我明白:老師不僅僅是園丁,老師自己更應該是美麗的的花朵,來吸引學生;教師也不僅是春蠶,其生命在每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就應該站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近日閱讀南京師大附中王棟生老師的《不跪着教書》一書,讓我頗有感觸,在所有的教師中,真正做到不跪着教書者能有幾人?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

首先,要求爲人師者要做到視野有寬度、知識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特別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爲。因爲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活動已不再是單維的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而必須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學生的人格建構。“只有用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薰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師的人格偉岸與厚重纔不會導致學生的人格猥瑣與淺薄。

其次,要求教師要有執着的教育追求。視教育爲事業,視教育爲希望、視教育爲理想、視教育爲信念、視教育爲生命。而不是把教師的職業當作謀生的手段、某名的臺階、謀利的渠道、謀權的踏板。要像張思明那樣用心去營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鎮西那樣全身心的踐行着自己“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竇桂梅那樣執着的爲學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徵那樣用滿腔的愛心去喚醒、呵護、雕塑學生的愛心。

第三,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沒有任何一門課程可以直截了當地教給我們教育的智慧。”的確如此,儘管不少的文章和着述都涉及到“教育智慧”的話題,我們從中所能得到的也僅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況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處的爲我所用還要另當別論。“教育智慧只能從我們內心深處長出來,其長勢取決於土壤的肥沃程度:我們的文化底蘊,我們的學識修養,心性修養,精神修養。”也就是說要想擁有並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須從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淵博自己的學識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養、昇華自己的教育追求來入手,才能不斷地積澱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堅信,作爲一名教師,教出成績如何優秀的學生並不值得炫耀,而更爲了不起的應當是教會學生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當我和我的孩子們一同用善良換來信任、愉悅、溫暖的時候,我們爲別人,其實也是爲自己點亮了那盞幸福的燈!

用善良點燈,那燈的光芒會是世上最美的光芒,那光芒中折射的鼓勵、讚美、關懷等人世間最美的品質,能使點燈的人生價值得到最美的體現,點亮的也許只是一盞燈,但照亮的卻是一個世界!

總之,要想實現不跪着教書,必須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底蘊豐厚,智慧不凡,人格偉岸。而達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一位合格的教師,就是一盞燈,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夠長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要時刻想到,你的工作是無可替代的。你在追求一種幸福,不要簡單地把你的工作理解爲謀生的手段。”這是吳非老師在其《不跪着教書》中的一句話,讀完後頗多感慨,雖然沒機會拜讀完全文,但就是這句簡單的話,讓我對教育有了重新的認識。

以前總以爲當老師穩定,端鐵飯碗,這也是爸媽從小就灌輸給我的思想。所以自上國中起,潛意識裏似乎已經認定了將來一定要當老師,當老師就能拿穩定的工資,就可以生活無憂,以至於現在走上工作崗位,心裏依然有這種思想,把老師當成了謀生的手段。這也許就是意識的巨大作用,它在不知不覺中吞噬人的靈魂。

讀了吳非老師的話,我自問,究竟爲什麼當老師?如果僅僅爲了謀生,那老師的工作跟雞肋又有何異。

每當看到孩子們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神,我就爲自己有這種可怕的思想而懊悔。每當聽到孩子們喊“老師好”時,我就從靈魂深處重新思考了老師的意義。

經常在學生作文裏見到這樣形容老師:“老師就像我們的'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以前只是粗淺的理解,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老師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她更是傳授知識,更是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足可以讓人一生受用。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這是我讀完《不跪着教書》一書後,印象最深,震撼最大的一句話。反思我們的學生,不僅讓我想起了很早以前的一個真實的笑話——《船長几歲了》:一位法國教育心理專家曾給上海的孩子出了一道題目:“一艘船上有75頭牛,32只羊,那麼船長有幾歲?”1998年,用這則笑話測驗我國沿海某市的國小生與國中生,結果做出答案的竟達90%,即使在上海某重點中學的高三年級,也還是有10%的學生得到75—32=43歲的答案。只有10%的學生認爲此題十分荒謬,無法解答。當然,這10%的學生答對了,因爲該題目只不過是一則歐洲笑話,不可能有答案。而同一道題目在法國國小做實驗時,超過90%的同學提出了異議,甚至嘲笑老師是“糊塗”蛋。

無獨有偶,我身邊一些有心的老師也在自己班作過同樣的測驗,結果情況也一樣不容樂觀。爲什麼我們的`學生不敢懷疑題目有錯?爲什麼我們的學生不相信自己?我想作爲老師,我們也是有責任的。

首先,從教學的角度出發。我們常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但在教學中,我們是否真正把發現問題的空間留給了學生?是否真正珍視學生的反叛精神?是否讓學生把問題帶進課堂又帶到了課外?

其次,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教師是工作者,勞動者,指導者,但教師最起碼應該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教師只有成爲思想者,才具備教育者的素質。教師具有懷疑精神與批判精神,才能勝任教育。但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有這樣的問題意識?是否有這樣的思辨意識?答案也不肯定。如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但凡上課就來個小組討論,也不管有否需要;再如提倡數學問題生活化,但凡上課就來個情境創設,也不管效果如何?

正如林華民老師所提出的把課堂當做師生共同質疑釋疑的地方是我們老師當務之急的事!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最近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吳非老師在 “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發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

人們把教師比着辛勤的園丁、無私的春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的蠟燭等等等等……

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說,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也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而書中提出的“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的質問振聾發聵!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不跪着教書》有一個章節是“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着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事實上,我們身邊乃至我們自己都不免犯同樣的錯誤。

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我明白了,教師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還要“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有自信的人,學生才能在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更懂得爲人處世,更能成長爲一個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也就是說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有思想的人,怎麼做個有思想的老師?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這是告訴我們要多讀書纔能有思想,不跪着教書!無論如何,一定要成爲德才兼備的教師,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

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讀了《不跪着教書》這一本書,讓我明白了: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應該站着教書,只有自己活得精彩,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真諦,人生的意義。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讀《不跪着教書》前是書名的獨特吸引了我,讀《不跪着教書》後是作者對中國小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啓迪了我。該書是著名教育家吳非對一個個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沒有空洞的說理,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深入透徹,讀完耐人尋味。何謂“不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又該怎麼教書?帶着期待與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它,一邊讀一邊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書中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正如吳非老師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不跪着教書,教師怎麼樣做呢?在書中給了我明示:

“不跪着教書”,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

師德是爲師之本,是教師的靈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裏所做的一切,都應當包含深刻的道德意義。”因此,高尚的師德情操應當成爲教師追求的首要目標,而熱愛教育,獻身教育,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則是高尚師德情操的基石。教師以身作則、爲人師表,保持高尚的情操,這纔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實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給與學生快樂與幸福的人,一個能夠感染學生,給與學生良好品德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想起來就會含笑於心的人……

“不跪着教書”,教師應該具備精湛的教研能力。

當一名教師容易,當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學能力的教師難,時代在呼喚師德的同時也在呼喚着師能。嫺熟的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學效果的基礎,這個教學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語言來向別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會。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9

《不跪着教書》是吳非老師的一部教育隨筆。還沒打開書就被封面作者的自序所深深吸引,“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十年動亂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短短的一百多字,讀完後居然有些莫名的激動,這是怎樣的一本書?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帶着好奇與疑惑翻開了它。

這本書一共分爲六輯,每一輯都有自己的思想與主題,記錄的都是作者見到或者聽到的教育現象及對教育問題的思考,作者針對這些現象與問題分析得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寒假裏在讀吳非的《不跪着教書》,其實一開始是瞭解是同事推薦的一篇來自他的博客文章,孫女考了三個一百分他所產生的擔憂——給人印象深刻。看過了文章後,到圖書館借書正好看到作者寫的書,順手借來了。在難得的寒假閒暇中讀着,漸漸被作者睿智的思考、犀利的筆鋒所吸引,同時作爲教師也產生了共鳴。

讀完“我不喜歡你的世故”,我的腦海中立刻就浮現出了一個孩子的話:我家有兩個psp,你有嗎?你家就住隔壁那個破小區,你這個窮光蛋!同作者一樣,我同樣也不能忍受這個孩子這樣的炫耀、市儈,雖然與教學無關,但是在課堂中就是會出現這樣不和諧的音符,仗着家裏條件不錯,把家庭條件一般的孩子不放在眼裏,挖苦諷刺,不懂得尊重別人,缺乏平等意識。其實,他班級的同學中有條件更好的,家裏大別墅、開寶馬,但是卻從來不炫耀,爲人低調,學習踏實勤奮,從不把“錢”掛在嘴上,但在愛心節或捐款時會慷慨解囊。作爲教師,除了教書,還要育人。雖然這樣的孩子沒法讓人喜歡,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從潛移默化的教學中讓他感受到他的言行是錯誤的,只是不知道對於生活在社會、家庭大環境中的他有沒有效果。

如果說作爲教師看了吳非的書會有共鳴,同樣對作爲家長的我也有啓發。作者開家長會時遇到了一位和孩子一起寫作的家長,雖然這位家長沒有很深的文學功底,但是她願意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是一個合格的`母親。我們白天是教師,回家還要成爲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結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做完了家務之後,是否還應該反思一下,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長。

最後,就作者的一段話來勉勵自己:“一個合格的學生,他的成長不僅注入了教師的智慧,更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教師都能成爲合格的教師,家長都能成爲合格的父母,中國的教育還會有那麼的的困難嗎?”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讀《不跪着教書》前是書名的獨特吸引了我,讀《不跪着教書》後是作者對中國小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啓迪了我。該書是著名教育家吳非對一個個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 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沒有空洞的說理,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深入透徹,讀完耐人尋味。何謂“不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又該怎麼教書?帶着期待與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它,一邊讀一邊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書中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正如吳非老師的 “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不跪着教書,教師怎麼樣做呢?在書中給了我明示:

“不跪着教書”, 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

師德是爲師之本,是教師的靈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裏所做的一切,都應當包含深刻的道德意義。”因此,高尚的師德情操應當成爲教師追求的首要目標,而熱愛教育,獻身教育,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則是高尚師德情操的基石。教師以身作則、爲人師表,保持高尚的情操,這纔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實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給與學生快樂與幸福的人,一個能夠感染學生,給與學生良好品德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想起來就會含笑於心的人……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聽到《不跪着教書》這個書名就覺着新奇,教書就教書幹嘛是跪着,和不跪呢?帶着這份好奇我捧起了這本書。

本書作者是任教於南京師大附中的教授級高級教師王棟生老師寫的教育隨筆。書的封面就告訴我《不跪着教書》告訴你,教育有多難,教育有多美,同時封面也爲我解讀了跪與不跪的涵義。既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她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發人深省的思考引出,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不跪着教書?

人們常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無私的春蠶等等,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自己本身應該是朵花,賞心悅目,吸引學生,教師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所以教師就是普通的人,有自己的家庭孩子,有自己的生理想,教師也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讓學生銘記於心並學習的人。讀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悟是,教師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因爲我們不僅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人,既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學生才能懂得爲人處事世,更能成爲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教師自身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如王老師所說培養精神的侏儒。

所以作爲教師就要修煉自己,讓自己成爲有愛心的人,如《永不凋謝的玫瑰》一文,深深打動了我,它告訴我們在教育中給學生留一些申訴的'時間,不要讓孩子的善意被忽略,都一些耐心,都一些機智保護孩子的純真善念,,這樣就爲將來就會更加美好。

同時書中好多關於教師自身素養提高對於教學的作用也讓我受益匪淺,所以讀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爲,讓我更清晰的意識到教育更重要的是傳道。所以做好自己才能受益他人,讓我們不斷修煉自己,做一個具有精神高度和生命厚度的人。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一經問世,便受到世人的熱愛與追捧,這和它所反映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聯繫,仔細分析這部作品中的幾位主人公,對我們的人生也有一定意義上的啓示。

主人公阿隆索·基哈諾,也就是曼恰的堂吉訶德,在追尋自己夢想的途中,有幸運,亦有困苦,有歡笑,亦不乏悲傷,在茫茫人海中,任憑羅西南多的信步,任憑騎士道的艱辛,任憑“杜爾西內婭”帶給他視覺上的衝擊,也未曾詆譭他年輕時的夢想。有人覺得他滑稽,可笑,他的故事荒誕離奇,對,這點我承認,但我認爲若是從片面來分析他的人生,是對原著的一種褻瀆,也並非作者所想。

作者塑造的堂吉訶德在我眼中是一位勇敢的騎士,雖然他不被世人理解,雖然他常被世人勸解,但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從未破滅,雖然他在臨死前恍然大悟,但他擁有的精神着實令我欽佩。當然,在劇情需要的情況下,他還是恍然大悟了,否則,他若死在一年後征戰的途中會更貼切他的性格,也更顯得順理成章。

末尾有一段細節描寫“外甥女照常吃飯,女管家依然喝酒,桑丘情緒也還行,因爲繼承的財產多多少少減輕了繼承者對死者的懷念,垂死者的悲傷。”作者從堂吉訶德死後不久,別人的姿態中反映出了世俗的人情冷淡,以及金錢與感情可以相互抵消的內涵,我想,塞萬提斯是想告訴我們生命的可貴,使得我們更加珍惜自己。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今天,我們學習了《漁童》這篇文章,我讀了之後,這篇文章引發了我很多的感觸。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從前有一個老漁翁,每天辛勤打魚,日子十分貧苦。在一年夏天,老漁翁從河裏打上了一個白玉魚盆,上面繪製着美麗的圖案,在拿回家之後,在晚上竟發生了奇特的事件。但後來被一個洋毛子知道,想把它據爲己有,洋毛子找到縣官幫忙,老漁翁不但不給,盛怒之下還將魚盆摔個粉碎,漁童便從盆中跳了出來,立刻變得又高又大,他懲罰了洋毛子和縣官之後,攙扶着老漁翁走了,但誰也不知道他們到了哪裏。當我看完之後,十分痛恨文章中的那個洋毛子和縣官,洋毛子貪心不足蛇吞象,結果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縣官爲了保平安,爲了一己私利,竟將中國的寶貝拱手相讓;而那漁童和老漁翁是值得讚揚的,他們爲了自尊中國人的自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是自己的,就不要拿;如果助紂爲虐,終究沒有好的下場。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其實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裏早就有了答案,諮詢只是想得到內心所傾向的選擇。最終所得的命運還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有時候選擇比能力更重要。因爲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你可以走,可以跑,可以開車,可以奔跑,但畫怎樣的路,走什麼樣的岔口,通往你所決定的目的地,這也許是你更關心的。

個人都有迷茫的時候,在不同的岔口躊躇不前。這時候我們多期待有一個人能聽自己訴說,幫助看清自己的處境,替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可是省省吧,這是你自己的人生誒,不要逃避,冷靜下來,人生本來就是一個用經歷來尋找答案的過程,你總要走過一些路,才能看清你現在走的路。或許後來會發現,正是那些本來覺得沒意義或者說錯誤的選擇,幫你連接起了一個有意義的未來。

“我的回答之所以發揮作用,原因不是別的,是因爲他們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生活,不管得到什麼樣的回答都沒用。”

這世上無論怎樣的人生,能有選擇的餘地就是幸福,故事裏每個人都選擇了自己心中所想,或是因爲一己私慾或是因爲人間大愛,或是懵懵懂懂間的率性選擇或是念念不忘後的謹慎抉擇,只要心中有那一絲善念和火焰,終會有所回想。

“滿腦子天真想法的人,在社會上吃點苦頭也是好事。”

擺正你在地圖上游歷的心態,想法太天真,說難聽了,就是幼稚和蠢。但這又無可厚非,吃到苦了,嚐到痛了就會有所謹慎。經歷的多了,回頭看看,生活確實不能只有甜的,因爲身體和心都會長胖的。

“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

這個浮躁的世界,有一句話:認真你就輸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認真,都是抱着玩玩的態度,真情實意害怕遇到虛情假意,所以好像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的僞裝起來了。看完書後,我真的是懷念那種真切的感情,對浪矢老爺爺那份認真的態度無比的欣賞。人啊,難得的是認真,難得的是那一片真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