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1W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1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極具湘西文化的作品。湘西是一個和諧而又純淨的世界,在這樣一個桃花源式的世界裏,沈從文先生爲我們介紹了山城茶垌碼頭團總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這樣的一個故事,是由許多美麗的“錯誤”組成的,而這些美麗的“錯誤”幻化成一株株小草,造就了這一段美麗而淒涼的故事。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精選16篇)

翠翠的身世似乎並不是那樣的美好,她沒有見過自己母親,她的一切關於母親的記憶是她的爺爺告訴她的。她的一生似乎都充斥着一種遺憾,一種說不出的失落感。翠翠從小與爺爺和黃狗相依爲命,爺爺是個擺渡人,他們雖然不是過着富足的生活,但卻很充實。她的父母的相識相知看起來都似乎是一種遺憾,更是一種錯誤。父母的相繼離世,使她從小就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但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這樣的翠翠似乎更加純樸,更加善良。

她並沒有因爲這個不完整的家庭而自暴自棄。“爲人天真活潑,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和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曾想到殘忍的事物,從不發愁,從不動氣。”這正是在大自然生活過的翠翠的真實寫照。一次美麗的錯誤誕生了一個美麗的人,而大自然又賦予了女主人公純樸、善良的性格。無疑,這一點爲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故事從翠翠十三歲時的端午節開始,那是翠翠第一次知道“二老”,也是那個曲折故事的開始。那天翠翠在河邊焦急的等爺爺,“二老”與她正好相遇。然而他們的相遇沒有半點浪漫可言,反倒是“二老”被翠翠罵了一頓。這也正是湘西獨有的文化特色,一種純樸的湘西文化特點和兩人之間小小的誤解,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爲這樣一個悽美的故事增添了一絲絲活潑的氛圍,也毫無矯情之意。沈先生以及其平淡的生活畫面作爲兩人相遇的畫面,更顯現出濃郁的地方文化,更道出了湘西人們純樸的民風。

然而這個故事的發展,卻並不是像浪漫主義小說那般的讓兩位從相遇、相識、相知到最後的相愛,反倒是戲劇般的讓翠翠斷章取義的聽到了鄉坤太太們說“二老”與碾坊女兒的講親,一股醋意從這個15歲的女孩子心中猶然產生。“是煩惱嗎?不是;是憂愁嗎?不是;是快樂嗎?更不是!有什麼值得她快樂呢?是生氣了吧?――是的,她彷彿覺得是在生一人的氣,又彷彿是在生自己的氣。”文章中這種氛圍就是通過翠翠的心理,這樣呈現出來。或許,這正是翠翠從小因爲母愛的缺失和母性的迸發,那種懵懂少女因爲誤聽了鄉村中人們的談話而產生的心痛吧。

相信那種純樸的人性美對每個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吸引力吧!在渡溪和“逮鴨”的競中,大老天保和“二老”儺送都深深的被翠翠吸引,“二老”爲了翠翠願意放棄碾坊的女兒,大老願意爲了翠翠放棄原本可以擁有的美好的生活,卻在向翠翠提親時一次次被混沌不清的“馬路”、“車路”推辭中,也不放棄對美的追求。執着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後,決定都在月夜山崖上爲翠翠唱“三年六個月”。在農曆十四的那個夜晚,“二老”儺送便在對溪的岸上爲翠翠唱起了山歌。而翠翠誤以爲是夢中靈魂幻化成美妙的歌聲,隨着旋律在夢中輕輕飄着,有復飛竄過對岸的懸崖半山腰去摘取那虎耳草。而爺爺卻以爲是大老天保既走“車路”又走“馬路”。懵懂的翠翠在等待的季節裏顏容雖沒有隨花朵的凋謝而凋落,卻因事後爺爺隻字未提,而錯失了在現實中摘取虎耳草的機會。

翠翠的誤以爲,爺爺的無心不提,雖然如水一樣淡薄,卻讓翠翠的幸福生涯因此而被耽擱。這樣的一個錯誤雖然是無心的,卻又一次讓母親的悲劇在翠翠身上重演。

故事寫到這裏,其實就接近尾聲了。故事的結尾,以翠翠的悲劇愛情爲結局,讓劇情既合乎情理又合乎道理,這樣的結尾給人一種遺憾的感覺。就像翠翠的出生,以一種遺憾開始,更以一種遺憾結束。

縱觀沈從文先生的一生,也是充滿了坎坷。沈先生是湘西人,鳳凰城牆外繞城而過的清澈河流,是他兒時的樂園,給予他無窮的享受。他與小夥伴在這裏游水嬉戲,也常常在河灘上看見被處決犯人的屍體。這美與野蠻的奇異組合,都對沈從文後來的創作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也使得邊城這篇文章成爲了具有湘西特色的優秀之作。

“這個人也許再也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是邊城的結尾,這意味深長的句子,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種遺憾,更是一種對於世事的無奈。這句話不僅僅概括了翠翠的曲折人生,更表現出了沈先生對於城市與農村存在“隔膜”的無奈。

邊城這一故事不僅僅講了翠翠曲折的一生,也讓我領略到了湘西獨有的文化特色和湘西特有的民俗民風。讓我體會到了湘西人的純樸,更是被翠翠這一形象的善良而感染。《邊城》是一篇優秀的作品,值得我們去仔細品讀。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2

今天閒來無事做,就把沈從文的邊城看了一遍。想起以前看邊城的電影,好像還依稀記得點翠翠的樣子。

這個故事裏無處不在透漏着茶峒這個小山城的淳樸與親切。人們思想單純,但是又有老一輩和晚一輩們的思想代溝,也許真是這些代溝才讓故事有了真實感和讓人遺憾的結局。老船伕的“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不知道是個好點子還是是一個壞了很多事的餿主意。天保儺送都不要碾坊要渡船,翠翠就是不說出口她喜歡的是大佬還是二老,兄弟二人一起去爲翠翠唱一晚的歌,天保的意外死亡,老船伕的過分關心婚事,順順父子對老船伕的冷淡.....這些好似沒有說出口的誤會,也其實是現實中每個人都會做的。看小說時覺得*者迷,旁觀者清。但是現實中誰都可以是那些*者,迷。

那個茶峒那個時代的人,人人都會感恩都會用自己的方式接納這個世界給予的。雖然結果是讓人遺憾和無限聯想的,但過程卻是那麼的美好感人。

翠翠在一天天長大,爺爺爲他的孫女忙活直到離世,儺送得不到翠翠的理會,但是他們都知道嗎?其實翠翠瞭解一切,翠翠美在心裏,但她不敢說,翠翠難受在心裏,她也不敢說。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3

《邊城》描述的是一出悲劇,裏面卻有詩一般的、充滿哲理的樸實的語言

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女孩從小到大,從無憂無慮到心事重重——從喜到悲的全部過程。一個孤苦的小女孩,似乎再孤獨地守候渡船一輩子。

就像是命運在捉弄小女孩一樣,一家船總的兩個兒子都相中了翠翠,也許是她確實太美麗的緣故,也許是機緣巧合的緣故,才使得那兄弟兩個都愛上她,還都認爲自己也是翠翠的最愛,當然,最愛只有一個。但這並沒有破壞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真是難得!

因爲翠翠喜歡“二老”,有“岳雲”諢號的攤送,長相比“大老”英俊,還會唱山歌,所以不給“大老”的提親任何答覆,“大老”傷透了心,所以外出做生意,莫名其妙地掉到水中淹死了——本來是救人的好手的人,怎麼至於“不慎”掉到水中淹死了。這位“大老”其實在用死亡來成全弟弟的婚事,可是,他的弟弟因哥哥的死,傷心不已,非要走遍河道找尋哥哥的屍骨。

翠翠的唯一親人——老祖父,因爲翠翠的婚事沒有着落,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懷着滿腔愁怨去世了,只剩下翠翠過着孤零零的生活。

整個《邊城》透露着淡淡的哀傷,老大天保的死、老祖父的死都像是命運註定的,留給翠翠的只有無盡的等待。

文章中含着傷感,向人們揭示了生活中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因爲缺乏必要的語言交流而造成的誤會是那樣多,有些還很可怕。

生活是寶貴的,美好的婚姻應該好好珍惜,也許緣份只有一次,過去了,就沒有第二次了……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4

作爲一個從小在城市裏長大的女子,我特別嚮往田園牧歌般的鄉村生活。最近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大師筆下那個小小的邊城水鄉讓我迷戀不已。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鎮上一對相依爲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淒涼。小說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朧但沒有結局的愛情,可是愛情不是這本小說的全部。大師用他清淡的筆調娓娓講述了湘西小鎮上純樸的風土人情,原始單純的生活,以及那如詩如畫的景緻。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辛的。大師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後去心疼那背後醉人的風光。讀完全文,我就開始嚮往那個遠在湘西邊境的小鎮。木製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溼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莊上的青炊煙。這一切,構成一幅年代久遠的畫,在我的想象裏千遍萬遍地被描摹。在那片遊離世外的土地上,時間彷彿是靜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樣溫婉清澈,歌聲悠揚清亮,老爺爺慈祥又寬厚,船伕們浪漫又豪爽,就連生活的無奈,在這個地方,都帶着詩意的色彩,美好得令人不忍褻瀆。大師用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湘西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助和憂傷,卻也讓我們產生對生命的悲憫,對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嚮往《邊城》裏那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比賽,當地的龍頭大哥順順送他們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很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相比之下,我們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有時候,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遺憾。我希望,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溫暖和諧。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理想,人與人之間沒有私心,愛護着我們生存的環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5

邊城,描繪在黃永玉的色彩裏;邊城,甜美在宋祖英的民謠裏;邊城,生動在沈從文的墨香裏。風景綺麗,美不勝收。

邊城,美在青山碧水的風景裏。蓬蓬鼓聲掠水越山到了渡船頭,到了清澈空靈的沱江河畔,到了我心中那心馳神往的地方。一座座土家吊腳樓在邊城煙雨中巍然而立,一首首月琴之曲在夜色笙歌張飄渺而出,一艘艘小船在祖父的漿聲裏遊蕩於青山碧水之間,朦朦朧朧的河面之上,還有幾隻潔白如雪的白鴨在水面上漂浮着,爲邊城的美增添了幾分動感的氣息。

邊城,美在古樸和樂的風俗裏。一個個民俗的節日風俗,皆在這遠離世俗喧囂的小城裏被完美地保留下來。這裏有與民同樂的戍軍長官,有善於泅水的人們,有在水面上肆意追趕鴨子的鄉親,有泅水划船的好選手天保、儺送。小山村河街間,凡逢節日時候,便變成了一片繁華熱鬧的海洋。明朗的天氣裏,鼓聲蓬蓬地響着。古樸和樂之美,大概皆凝聚在潭中划着的硃色長船裏,浮動在剛剛漲過的泛着翠綠色的龍船水面上,潛入到河邊人們認真凝視的眼眸裏。

邊城,美在淳樸善良的人情裏。有爲翠翠點燈引路的好心人,有拒絕多收擺渡錢的老爺爺,有“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人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爲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鄉親,還有爲愛堅持等待的翠翠,“生生等你,死死等你,等一城煙雨,只爲你;渡一世情緣,只和你。”千山萬水窮盡,萋萋芳草荒蕪,美麗而執着的等待,還在繼續。

青山依舊,綠水東流,變的只是那人、那時、那情。生活仍在繼續,或許本身就註定一個無言的結局。其實,結局已不重要,令人回味的是那不能稱之爲過程的過程——可喜,可愛,可恨,可戀。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6

從圖書館借來《邊鄉》,幾近是一口氣將它讀完。掩卷閉目,已經是深夜時分,一股莫明的悲傷濃濃的襲來,名著讀後感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進茶峒的年夜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鄉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遠有了小小好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年夜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克不及落底,卻仍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邊鄉》裏的文字老是不經意的挑逗着我的心絃,文中隨處浸潤着湘楚景緻,隨處是質樸樸實的風味情面,字裏止間飄散着一種濃濃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難熬圍繞,像是觸及到了甚麼,是眷念女時那個有着溫陽的夏季午後?還是現正在那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全國?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那官路將遠湘西領土到了一個地方名爲“茶峒”的小山鄉時,有讀書筆記大全一小溪,溪邊有座黑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那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那便是沈從文先死帶給我們的他的邊鄉,一座沉默的鄉,一座樸實的鄉,一座宿命的鄉,從開初到完畢彷彿皆正在默默的啞忍着甚麼。翠翠,那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那座鄉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正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女開初,她便選擇了沉默,固然心裏起伏不定,皮相卻初末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女正在雷雨夜裏死,天保淹死,黑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情人離去。翠翠仍然重複着母親的命運,惟有守候,“那人年夜概永久不會回來,年夜概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死從人物的心裏深處,以細練而又細心,散濃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着人物的心理,使情面不自禁的融進人物的心靈全國,融進湘西那片質樸漂明的土地,融進那羣溫良坦率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說話的沉聲陳說着全數仄易遠族的哀思,理睬呼喚我們炎黃子孫賦性的親信,正是果爲愛得那般深沉才孕育了那些帶着哀思的文字。

我正在想,爲何取名《邊鄉》,正在心裏它就那麼“遙遠”嗎?還是正在沈從文先死心靈深處正守護着甚麼?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皆有一座“邊鄉”嗎?年夜概那座悲天憫人的鄉已隨着汗青的激流沉進那薄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死戰社會的深深思慮。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7

《邊城》敘述的是湘西小鎮一對相依爲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與“淡淡的淒涼”。

小說敘述了女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朧而了無結局的愛情。但是愛情卻不是小說要表現的全部。翠翠是母親與一個士兵的私生子,父母都認爲這是不道德的,更是無望的愛情自我懲罰而先後離開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就只有爺爺,渡船,黃狗。

作者用平淡的語言淡化了翠翠與爺爺孤獨清貧的生活,卻儘量展現他們與自然與鄉人的和諧關係。這也是那艱苦生活中的一種美。

然而作者在爲我們描繪着人與自然相處得相融、優美和諧時,卻無法不體味到爺爺與翠翠這一老一小單純生活中的孤單與悲涼。“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栲下,看天空被夕陽染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淒涼。是一種少女春情初萌而又茫然無依,說不清道不明的悽楚與憂鬱。

翠翠愛情的悲劇,並不具有戲劇性,一切尚未發生就已消失不見,就像生活中許多失之交臂的事情,爺爺的木訥與猶豫,源於沒有“碾坊”的自卑與善良人的自尊,而船總順順對爺爺的誤解,無意中揭示了一個深邃的哲學命題——人在根本上是無法溝通的。翠翠與大老,二老還未展開就倉促結束的愛情,大老的殞命,二老的出走與爺爺的離世,迅速將一個妙齡少女朦朧的幸福夢幻擊碎。

而他們卻是那樣的美好。二老爲了純真的愛情,寧願放棄一座碾房的陪嫁而選擇渡船,大老則寧願犧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成全弟弟的愛情,他們都胸懷寬廣,光明磊落。

而這般對鄉情世態的敘寫,對鄉土的感情,對生命的愛,總是令人憂愁。這是一種理想的“人生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然而它們卻不僅僅是“優美”,也有人在命運的面前的無助與無奈的憂傷。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8

沈從文的《邊城》的確寫得很漂亮,把小說當散文來寫,意境非常美。

看過《邊城》的一些介紹,其中每個人、每件事物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把整個時代都寫出來。但作爲一般的讀者,我承認自己沒有辦法看得太透。

《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爲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爲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爲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涌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爲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爲“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9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從字面上理解,《邊城》的大意可以理解爲發生在城市的邊緣,現代文明的邊緣,戰爭的邊緣的一個故事。

《邊城》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描述了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

小說中的翠翠與爺爺一直生活在茶峒山城的深山裏,陪伴他們的還有隻狗。她在十三歲時認識了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大老天保十六歲,二老儺送十四歲,二老當地人也稱岳雲。翠翠愛上了二老,而同時這兩人也愛翠翠。最終,大老選擇離開,將翠翠讓給二老,全在離開的途中失足落水而死,二老和船總認爲是翠翠和她爺爺害死了他,有些不願娶她。後來,爺爺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靜靜離開了,而二老因要娶翠翠與父親順順吵架,無奈出走,這時,船總才讓翠翠做二老的媳婦,但二老還沒有回來。

在那時,人們依舊是包辦婚姻,二老儺送已被一富人指定做女婿,且有碾坊做嫁妝,因此,二老與翠翠之間的自由戀愛很難達成。

作者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純與透。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文中翠翠與二老之間的愛情故事完全沒有城市裏的俗氣,不論是翠翠心中二老的影子與歌聲,還是二老對翠翠的一見鍾情,都沾不上一丁點兒瑕疵,都是那麼的純,那麼的美好。文中作者甚至寫到“由於邊地的風俗淳樸,便是作妓女,也永遠那麼渾厚”。善良,單純,充滿了愛,這樣的地方,怎能不讓人有歸屬感?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的“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透,茶峒的透不是簡單的透,它透到了人心底,它讓茶峒“靜靜的水即使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讓翠翠“眸子清明如水晶”。

如此悲哀的愛情卻發生在如同世外桃源的茶峒,這似乎有些怪,但換一個角度想想,將這麼悲哀的愛情放在這麼美好的茶峒,結合起來,倒也挺合適,因爲我認爲,這種悲哀,它是淡淡的,又是若有若無的,放於茶峒這樣的地方,更可以體現它的純與透。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10

看完了沈從文的《邊城》,說不出的感覺,心裏好像有點堵。慶幸自己生活在今天這個可以不必再壓抑情感、不再那麼緩慢的時代。當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靜的自然風光和純樸的民風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爲邊城的一員,呼吸着那裏純淨的空氣。

其實,瞭解一個社會的生存狀況,從男女之間的婚戀關係中最可明晰,雖呈現的是男女間的關係,可暴露的卻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狀況。男女間那源於自然的神祕吸引,中間隔着整整一部人類的艱辛歷史。

美麗的邊城,由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其實還是一個人性受束縛程度較低的環境,可是,我們依然從生活在那裏的人們身上感受到深刻的歷史痕跡——那已經深植於中國人血脈中的痕跡。

翠翠,一個青澀、情竇初開的女孩兒,她的羞澀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卻是中國幾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個女人血液中的沉澱——是的,是經濟文化的產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屬於東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類社會的產物,而非動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脈中的面對男性的自卑,那壓抑真實感情、等待幸福降臨的被動,都是人類幾千年歷史所賦予女性的性別特質。

那位深愛着孫女、渴望孫女能夠得到幸福的善良、可愛的老船伕,亦無法跨越歷史和時代所賦予他的侷限性。爲了孫女的親事,他內心所呈現出的渴望、焦慮、自尊、自卑、掩飾、吞吞吐吐、欲說還休、矛盾、掙扎——是那樣令人痛心和無奈。是的,他豈是在與自己的內心鬥爭?他是在與整整一部人類歷史較量,他怎能超越時代給孫女一份自己把握的了的幸福?——最後,老船伕帶着一生巨大的遺憾走了,他無法把握女兒的幸福,亦無法把握孫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還能有第二條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嗎?

其實,這豈是發生在一個邊城的故事?這難道不是中國幾千年來天天在發生的故事?那坐在溪邊高巖上默想的又豈是翠翠?那難道不是千百年來無數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誰能把握自己的幸福?誰又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幸福?——男人與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間真的是隔着千山萬水、隔着一部厚重而艱難的人類成長史。可那樣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嚮往,因爲,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類走出歷史陰影的日子,那是人類不僅在物質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豐盈的日子——儘管路還很長,但值得人類不竭地追求和嚮往。

忽然就被那些大膽直白的、洋溢着青春喜悅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間那一點不古典、一點不含蓄的“我愛你”深深打動!竟至要流淚了——因爲想到了翠翠。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11

故事發生在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清澈的河溪,青翠山坡上坐落着美麗的白塔。終日擺渡於兩岸之間的年輕小夥子彷彿是青山綠水的鐘擺,在似水流年中日漸蒼老。在他笑容堆起來的皺紋裏,有着人類最深刻的悲哀:對幸福的渴望及對渴望落空的恐懼。翠翠,老船伕的孫女,她的幸福就是老船伕的幸福-找個好人家。船總順順有兩個優秀的兒子,大老天保,二老灘送。兩兄弟同時喜歡上了擺渡老人的孫女。

這幸福本來看得見也摸得着,可近在手邊的幸福卻突遭意外-天保大老死了。這件事的發生,讓老船伕都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他無法像從前那樣從容地而對大老的父親和二老灘送,他的舉止中多了一份不知所措造成的做作,他的笑容裏添了一份餡媚。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臨死之前爲翠翠幸福所做的最後的努力,在他撒手人間的剎那又一次落空了。址後的結局是,所有的幸福都不會回來了……

這本小說,哦,也許應該叫它故事。文中的用詞極簡練,每-個字都承擔着表達作者意圖的重任,人物間的對白含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在不知不覺中,人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地方,一個與塵世隔絕的人間仙境,沒有塵世喧囂,沒有怨恨欺騙,每個人都那麼善良質樸。文中的翠翠、老船伕、大老、二老、順順……他們雖是虛構的人物,但各自都有鮮明的性格:翠翠的天真調皮,船伕的忠厚老實……

作者沈從文描繪出湘西質樸的風土人情,使我們這些習慣了喧器,曹雜,在冷漠的水泥森林中生活的都市人看到了人間真情:翠翠與祖父濃厚的親情,二老、大老對翠翠樸實的感情,翠翠對二老美好單純的愛情。

人間美好的真情,是人類精神的瑰寶。在竟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中,許多人迷失了自己,對社會,朋友、師長或許都存有戒心。過多的猜忌是阻止人們真情顯露的重要原因。同時,有的人爲了打例對手,面對別人的請教則盡最多留一手,生怕自己的祕方外泄。如果真的是這個樣子,人活在世上是不是有點太累了?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要的就是快樂。活得輕鬆一點吧,世間有許多值得人珍惜和留戀的東西,真情就是那最寶貴的財富。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12

讀完邊城,我突然有種想去湘西看看的慾望,從前不知道什麼是牧歌式的小說,現在,還是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它很美,很美。

天空是格外寂寥,夜晚格外漫長。如果沒有她的罵他的笑,那個五月端陽便只是一個普通的暑天,淹沒在記憶裏再無他異。只是,一切不是了。

爺爺是個淳樸的人,他不多拿客人的錢,跑上去追客人,他兢兢業業從不讓客人不能渡船,五十年如一日。他的牽掛只有他的孫女翠翠,他也在最後一夜勸導翠翠“一切要來的都得來,不必怕!|”堅定地活下去,讓人忍不住有種要落淚的淒涼。

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兒,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山林中,是她真正自由的地方,翠翠的心中是渴望愛情的,她常看着結婚的新娘子,幻想着自己是新娘,當她想到端午,就閉上眼睛,她期待浪漫的愛情。

兄弟倆註定着要將此生所愛一分爲二。天保兄,我知道把心愛之物讓給他人時的痛苦,所以無法想象將心愛之人拱手時的心痛。無法想象更不願嘗試,但天保卻不得不去面對。我相信天保愛她。因爲他不曾說沒有她便不能活。不然,在失去哥哥後,她是不是會自責的認爲“沒有她便不能活,但爲了我他寧可不活”?那樣弟弟的服罪感是不是會更重?

悽美的苦難總是促不及防,爲什麼兄弟倆要離去?爲什麼爺爺這麼快就告別故鄉?爲什麼最後只剩下翠翠一人孤獨的守望?

牧歌式的小說往往就如中國水墨畫,《邊城》裏沒有華麗的背景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但它卻可以讓人想很多。它把一段愛情的變得平淡卻不清淡。總有些東西留下後是揮之不去的。邊城那裏有一段感情未能盡善盡美,這世上又有多少人或事能不留遺憾?

讀罷邊城,真有種想要淚流滿面的衝動了。

農村山城是一幅靜止的圖畫。千年萬年不變。生活裏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在社會上地位可以忽略不計。然而畫中一切於畫外的人永遠充滿嚮往。

唐朝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記載:問今是何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些無論魏晉的人的生活在別人眼中卻是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怡然自樂。

沈從文也有文《桃源與沅洲》說:千百年來讀書人對於桃源的印象既不怎麼改變所以每當國力衰弱發生變亂時想做遺民的必多這文增添了許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許多人的酒量。至於住在那裏的人呢卻無人自以爲是遺民或神仙也從不曾有人遇着遺民或神仙。

農村的確只是失意人酒後的談資或閒暇人的雅興。至於生活在那裏的人呢卻無人以爲自己是神仙和遺民。他們生存在所謂的世外桃源承載着圖畫的完美與歷史的厚重。他們無法擺脫如畫般靜止的命運與生活。這潛在流動的悲劇命運。

《邊城》裏那一種沉重古老靜止的邊城風景以及邊城小人物的生活狀況如畫。而畫中的人物呢?

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

《邊城》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衆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13

從前讀過《邊城》,茶峒小鎮上船總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同時愛上老船工的孫女翠翠,大老性情灑脫豪放,二老沉靜內斂,翠翠對兩人均有好感,但對聰明俊美又重感情的二老情有獨鍾。大老自知求愛無望,爲成全弟弟乘船外出,不幸遇難,而二老因對大老的愧疚出走,老船工也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懷着對孫女婚姻的惆悵溘然長逝,留下孤獨的翠翠,守着渡船無望地等待……一度以爲這僅僅是一個故事,一個湘西女孩與兩兄弟之間悽美的愛情故事,直到了解作者、讀完全文之後才明白,愛情故事只是一個依託,作者想要表達的卻不僅僅如此。

衆所周知,沈從文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以其多產的創作和對人性倔犟的固守,創造了中國文壇一個“鄉下人”神話。正如他在《邊城》的題記中寫的那樣:對於農人與兵士,懷了不可言說的溫愛,這點感情在我的一切作品中隨處皆可以看出,我從不隱諱這點感情。是的,在我看來,他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離不開他所紮根的那塊土地所給予他的“營養”,《邊城》是沈從文“思鄉情結”養育出來的一顆明珠。

記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課上,老師曾經說過,沈從文的文筆任意識的流動縱情寫去,多暗示,富有情感美、色彩美,不過早期的語言有些扭曲,到了寫《邊城》,明淨澄澈,完全成熟了。其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於詩情畫意的鄉村風俗畫幅,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土小說。沈從文在文中寫道“‘茶峒’的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上行則運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貫串各個碼頭有一條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陸,一半在水,因爲餘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這些都是湘西世界之美,僅用純粹不加修飾的行字,就把觀衆帶進那樣一個至純至善的生活環境當中。隨着作者的筆鋒一路走下去,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樸實無華的當地建築,還有“茶峒”悠然自得的生活形式,好比文中所說的,“在春水漲進街頭後河街上的人家,便會用長長的梯子,各搭在屋檐口和城牆上,人人皆罵着嚷着,帶了包袱、鋪蓋、米缸,從梯子上進城裏去,水退時方又從城門口出城。”生活在這樣一個艱難環境中的人們纔是最貼近自然,返璞歸真。

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湘西這塊神奇的土地,不僅僅養育了沈從文,養育了淳樸真摯的湘西人,更加鮮活了沈從文筆下的一個個生命。《邊城》中一個個質樸的人兒便是其最好的證明。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僱員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廿丈,河牀爲大片石頭做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每每讀到這樣的語句,腦海中總是不自覺的浮現出無盡想象中美麗的青山綠水。這樣原汁原味的日月山水養育的人民該是多麼的純美至善!主人公翠翠便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她在風日裏成長着,皮膚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撫養着她,教育着她。”她“爲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邊城純樸的的風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個眉清目秀、聰慧溫柔,且帶幾分矜持、幾分嬌氣的少女。她是美的精靈,亦是純淨質樸的人性美的化身,翠翠天真含蓄的愛情便是其最好的詮釋。端午節,翠翠等爺爺巧遇二老儺送外出,雖是一次偶遇,兩人卻心有靈犀,暗中生情,即使是這樣朦朧的愛意也並未因爲時間與距離的阻隔而淡漠,反而愈加濃重,整部小說中翠翠愛情的基調是自然恬淡的,沒有濃情蜜意,沒有大喜大悲,這正是作者要歌頌的自然、樸素的人性美。尤其是在小說的最後,二老遠走他鄉,爺爺溘然長世,她痛苦悲傷但並沒有倒下,她謝絕船總讓她住進他家的好意,她像爺爺那樣守着擺渡的崗位,苦戀着並等待二老歸來,充分表現她性格堅強的一面,她懷着希望與自己坎坷命運作持久的抗爭,展現着柔中有剛的美。

不僅僅是翠翠,小說中的其他人物亦是這樣的淳樸真摯。“由於邊地的風俗淳樸,便是做妓女,也永遠那麼淳厚”,如果說這僅僅是沈從文筆下的一句話,那麼,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便可足夠用來說明了。老船伕忠厚老實,重義輕利,幾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渡船,不計報酬,不貪圖便宜,“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以給人方便爲樂。真誠的老船伕同時獲得了人們對他的關愛。賣肉的不肯收他的肉錢,水手們送紅棗給他,小商販們送糉子給他。這種超越階級關係、金錢關係的鄉鄰之情在現實生活中是很少見的,但沈從文卻通過這種感情揭示了人物身上所蘊含的美好的人性。

船總順順儘管有財卻不吝財,他爲人明事明理,正直和平,老船伕死後,不計前嫌,依然一片盛情邀請那分明與他的兩個兒子不幸遭遇有密切干係的孤女翠翠到家裏安住。他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在這種良好的家庭氛圍中,都“結實如老虎,卻又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不倚勢凌人”。大老寧願犧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成全弟弟的愛情。二老爲了純真的愛情,寧願放棄一座碾房的陪嫁而選擇渡船,就在知曉大哥爲了成全自己而出走遇難時,他也因重情而選擇出走。

沈從文的大多數作品與社會現實保持一定距離,有着自己的美學理想,追求一種恬淡、含蓄的藝術風格,《邊城》便是如此,其主要表現的就是一種優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被譽爲“人性美的讚美詩”。小說中翠翠是人性美的化身,亦是沈從文的理想人物。《邊城》寫於1933年—1934年,此時沈從文從向下到城市,目擊上流社會的墮落、下層人民的不幸、道德和人性的淪喪,對此深感悲痛。小說中這些理想人物的身上。閃耀着一些神性之光,體現着人性之中健康、美麗、虔誠,純美的一面,也許,沈從文是想借有湘西影子的小說表達一些東西,一些社會和現實正在失去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恰恰是不該失去的。

沈從文的學生、著名作家汪曾祺曾經這樣描述《邊城》:不是輓歌,而是希望之歌。單純從小說中我始終無法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大老遇難,二老出走,老船伕在惆悵與憂慮中鬱郁而去,獨留無依無靠的翠翠孤獨無望地等待。《邊城》的故事無疑是一個悲劇,又何來希望呢之說?沈從文在小說的結尾處寫到: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難道這“明天”就是所謂的希望嗎?我卻覺得這僅僅是一種悲劇的含蓄表達,也許是浪漫、古典主義作家不想把絕望寫的太明顯,僅此而已。若說希望,可能是作者到城市後對現實失望,才寫下這桃花源中的失落,試圖找回湘西文化中的自然人性,喚醒社會大衆的人性之美,以此來改變現實中道德與人性的淪喪。在《邊城》純美質樸的鄉土與人民背後我們不難看出,其隱藏着沈從文對社會的一種憂慮,對人性品質的一種留戀與惋惜,以及,對未來的絲絲迷茫與困惑,“也許明天回來”!

但無論如何,沈從文在《邊城》中所描述的邊城的純樸山水養育的淳樸的邊城人民都在現代文壇中熠熠生輝,每一個炎黃後人都會知道,在那樣紛亂糾結的年代,有一方水土,明淨澄澈,養育了一方純美至善的人民。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14

一直聽說過《邊城》的大名,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都沒有看過。這一次在語文課本上與《邊城》結緣,感觸頗深。

人性是世間最美的東西。在現代都市裏,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森林裏,我們又保留了多少純淨的人性呢?在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累的我們實在無力去呵護,只任塵埃將它一點一滴淹沒,甚至吞噬。人性中太多的美德將塵封的心靈在一角,疲倦的我們如何有閒暇將其開啓?或許有很多人早已忘記了它的存在。可是在邊城,在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了的邊城,我找到了人性的歸宿。

湘西山美、水美,但人更美。青山繞水,水環青山,纏綿不已。在大自然母親的寵愛中出落得亭亭玉立的翠翠,山教會了她堅強,水賦予了她柔美。在清澈的見底的溪水的眷顧下,她的心純潔無暇。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她的心裏喜愁摻半。因爲純樸,她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一切都是源於善。然而終是湊巧,落得個孑然一身獨守空船,爲了一個未必會回來的人作無期的等待!

其實不管悲慘也好,完美也罷,我們都要走下去,不管我們高不高興,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昨日隨風已逝,明日迎風將來,世界從不理會任何人。

翠翠的愛情隨着儺送的悄然離開逝去,就這樣,愛情之花還沒盛開就已凋落了。也許沒有開始的愛情纔是最完美的,因爲錯過,纔會刻骨銘心,沒有結局。纔會意味着永恆的存在。

屬於邊城的故事結束了,但我們的故事纔剛剛開始,人生路漫漫,吾等切記珍惜。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15

夜深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裏品讀《邊城》,思緒也隨着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伏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實情後,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架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一直愛着翠翠,但哥哥爲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回來的人。

人世間的美好與淒涼,在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翠翠與爺爺至深的親情,天保、儺送兩兄弟的手足之情,祖孫二人與村裏人的和諧融洽又質樸的鄰里關係,人與自然的統一,淳厚的民俗與民風……

又或許是秀美的景色,喧天的鑼鼓,熱鬧的節日,吸引了眼球,掩蓋了喜慶祥和背後的淒涼與傷痛。但作者清新雋永的筆詞下的確有絲絲憂傷的情懷。就像這裏也有親人的離別與去世,有滿滿的期待未果,還有懵懂、朦朧,卻又無疾而終的愛情……

有些時候,我們看到繁華,卻看不穿繁華背後的蕭索與淒涼,經歷了喧譁,卻沒有想過曲終人散後的寂寞是否也會升華。

有些時候,我們看到了現象,卻撥不開迷霧,也有些時候,有些話不說,就再難澄清,再難說出口。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但長久以來,生命便如一條河流,激流曲折,卻永遠也回不了頭。

我們總抓不住一些東西,改變不了一些事物,美麗的背後也有訴說不完的蒼涼。就像翠翠這樣明媚的孩子,最終也只得在江畔孑然一身獨自的癡癡盼想。

這裏的憂愁是一滴化不開的墨,滴到心上,糾纏不止,然後風乾,凝結在那裏,無法抹去,只有那澄明的江水,依然訴說着那些古老的故事……

2022邊城讀書心得範文 篇16

讀罷《邊城》,心中久久無法平靜,那些平淡樸實而優美的文字,那純潔美麗卻不得不以悲劇結尾的愛情。

熱鬧的小鎮中,每個人都是快樂的,他們淳樸善良地相處,樂於助人卻不求回報,甚至面對愛情,也要謙讓起來。三個端午節的故事,美麗單純的翠翠用行動和話語堅定了對愛的決心。可憐祖父始終擔心她走母親的老路,不肯告訴她事情的真相。世事無常,偶然的因素太多,我們既無法預測美好,也不能改變事實。每一次機緣巧合往往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陷入變化莫測的事端。

在感嘆邊城人們的人性美的同時,我也感受到現代生活的渾濁。擺渡的老船伕過渡不收錢,翠翠的嬌憨與伶俐,儺送的善良淳樸,順順的豪爽大方,在現代的社會是何等少見。但是,人性中也有卑劣自私的一面。順順和二老不願讓間接害死大老的翠翠嫁給二老而使老船伕死在雨夜,讓不知前因後果的翠翠孤單地守着渡船!

邊城的白塔邊,美麗的陽光守護着孤單地女孩。生活也許充滿了未知,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