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讀《樑家河》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2W

《樑家河》是講述xx在樑家河爲民辦實事的富含教育意義的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讀《樑家河》心得體會,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大學生讀《樑家河》心得體會

大學生品讀《樑家河》心得體會

理想信念,是一個政黨治國的綱領,是一個民族前行的燈塔,是一個團體聚力協作的準則,是萬千學子銳意進取的動力。新時期下,針對廣大青少年學子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符合十九大報告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總體時代要求,積極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去。

樑家河,黃土高原上一個偏遠、貧困的小山村,隱於一條狹長的溝道里,曾幾何時還不爲衆人所知;樑家河,是知青地,更是xx的青春地;樑家河,是孕育xx青年夢想的地方,成就了當下偉大的中國夢。作爲xx人生經歷中十分重要的起點,無論他在任何地方任職還是擔任國家領袖,始終心繫樑家河的父老鄉親,不忘樑家河對他的恩情,樑家河的故事也成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xx在樑家河的七年間,紮根老區,立足人民所需,帶領村民們搞發展謀幸福。七年知青歲月鑄就了珍貴的樑家河精神:人民情懷、黨性信仰、知識品格、吃苦奉獻、責任擔當、自強不息,這是以xx爲代表的知青們所創造的精神,是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精神。這些精神應成爲當代大學生奮發向上的行動指南,成爲青年學子學習工作的拼搏動力,成爲廣大青少年服務國家、熟悉和了解中國社會的學習資源。總的來說,樑家河精神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塑造知識品格,堅定黨性信仰,強化責任擔當。

塑造知識品格

知識青年是那個時代上山下鄉的標誌。實際、農村和城市的思想碰撞,傳播知識和文化,彼此之間有了更多交集。

xx喜愛讀書,致力於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和儲備自身的知識積累。古今中外,先賢著作,他涉獵極廣,尤其鍾情於各種馬列經典著作,爲日後更好地成爲國家領導者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意義,他還努力啃《資本論》,光筆記就記了18本有餘。此外,他還閱讀了大量的軍事和國際政治著作。因此,他大力號召青年領導幹部“好讀書,讀好書,善好書”。多次呼籲青年大學生學習馬列經典著作,追溯中外歷史淵源。這些都是他對廣大青少年在閱讀和學習方面的經驗之談以及自身的深刻理解。

當初,青年xx拿着裝滿書籍的大箱子來到樑家河插隊,給樑家河村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時至今日,樑家河的村民一提到xx時,依舊稱xx當年是“愛讀書”“愛學習”的好後生,在樑家河村父老鄉親的記憶中,他從來書不離手,每次幹完農活和高強度勞動後都會看見他一個人安靜地讀書。

良好知識品格一經養成,受益終生。他從不放鬆自己的學習,求知若渴,博聞強識,最終將一箱箱的書卷化爲胸中無盡的知識財富。他喜歡與當地的文學青年交流學術問題,談論文學,談論民生,談論理想,談論國家。話題廣泛,飽含激情與渴望。

大學生應塑造其良好的知識品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一物不知,深以爲恥,在思想上烙下知識的印記,在理想中加入知識的信條,於人生最美好的年華中游曆書山,泛舟學海,勇攀高峯。

堅定黨性信仰

xx是當時最年輕的知青,去的是最難去的地方,也是插隊最久的知青。xx在樑家河留下了七年最珍貴的時光。七年來,知青的艱難困苦奠定了xx承擔責任的堅實基礎。

xx到延川縣的樑家河去排隊。經歷了四次困苦關:跳蚤關、飲食觀、勞動關和習俗關。艱難困苦對青年時的他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如果思想和精神境界沒有昇華,黨性信仰不夠堅定,日後難免聽見怨言。當其他同志從零開始的時候,xx從負數開始。

在樑家河,xx是用心爲百姓辦實事的,爲了幫助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他“絞盡腦汁”提出了很多想法;爲了真正意義上解決村民的難題和困擾,他想盡一切辦法,和村民們日漸水乳交融。當他接受了很多鍛鍊和磨礪後,向他所信仰的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時,卻並沒有順利地被接收。後來,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堅持下,組織終於批准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爲人民羣衆謀取利益。樑家河農民黨員樑玉明說,“介紹xx入黨,完全是因爲他表現良好,踏實務實,能團結羣衆團結幹部。”

xx同志在樑家河讀書求知、完成昇華,踐行黨性信仰,提升自身境界。在擔任村支部書記期間,他親自率領樑家河羣衆改變了面貌。冬季,他與羣衆共同建設農田,平整土地,從公社把煤拉到村裏,解決了羣衆做飯、取暖的問題。用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大學生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養成的重要階段,堅定黨性信仰對其而言至關重要、必不可少。薄一波說過,如果把生活比作槓桿,信念就像它的支點。有了這個恰當的支點,它就可以成爲一個有權勢的人。面對社會中物質財富的誘惑,沒有足夠堅定的信念往往會深陷泥沼;堅定黨性信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堅定的信念,武裝了思想,才能在真理路上披荊斬棘,直抵彼岸。

強化責任擔當

xx說:“當我離開樑家河時,我有一種想法,如果將來我有機會從政,我要做一些爲老百姓辦實事的工作。”七年來,xx同志把自己看成是黃土地的一部分,與羣衆融在一起,鍘草、挑糞、放羊修地,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改變貧困山區、傳播知識文化的責任驅使着他。

他不僅十分投入地將個人融進樑家河,而且始終把個人責任與村民的生存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從他擔任黨支部書記的那時起,他告訴自己自己的肩上扛的是整個村的發展使命。從報紙上,他看到了四川辦沼氣的報告。得知沼氣的好處後,他請假前往綿陽地區調查沼氣池的建設技術。當時,延安還沒有通過火車。他要坐兩天的公共汽車去西安,然後乘火車去四川。回到村子裏,xx告訴成員們甲烷的好處;大部分村民都不知道沼氣是什麼樣的。xx知道這是一個新事物。他決定建造第一個沼氣池,爲社會服務。他親自建造,在陝西,1974年8月樑家河建好了第一個沼氣池。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時代周恩來總理如是說。而今不少大學生在“象牙塔”中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忘記了自己的責任,沒有擔當精神,沒有責任意識;這些精神的缺乏不容忽視,補足精神之鈣,強化責任擔當,不忘時代使命才能勇立潮頭,綻放青春。

樑家河的七年是意義非凡的七年,是xx觸摸鄉土農村的七年;是他讀書養志、志存高遠的七年。他始終堅持如一,熱愛讀書養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爲知識青年的楷模,成爲當代大學生學習的榜樣。

樑家河精神是在歷史變遷中形成的,圍繞樑家河精神所傳播的知青歲月是鮮活靈動的,是感人肺腑的,更是引人深思的。樑家河精神需要懷揣信仰傳播,需要落實實踐傳播,需要一代代青年繼承傳播,更需要在新時期下結合新思想傳播。樑家河正如一位偉大的母親般哺育着那個時代的青年,孕育出好知青好故事,而樑家河精神作爲豐沛的源泉將滋養萬千學子,作爲明亮的燈塔將照亮有志青年前行的道路。

大學生品讀《樑家河》心得體會範文

受到極大的觸動,深切感受到xx爲民造福的初心和勵志奮鬥的使命。 近日,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學習了《樑家河》,

樑家河,這個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山溝裏的小山村,就是xxxx當年下鄉插隊地方,從1969年開始,他在這裏度過了七年的崢嶸歲月。1974年當選爲村黨支部書記,他組織帶領羣衆修道路、打淤地壩、辦鐵業社、縫紉社、建磨坊代銷店、打大口井、發展沼氣,引領羣衆向過上好光景奮進。當年在樑家河,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xx當了這個村子的黨支部書記,帶領鄉親們發展生產,那個年代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xx在樑家河與鄉親們同甘共苦的青春歲月,使xx經受了磨礪,鍛鑄了筋骨和靈魂。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不經風吹雨打的洗禮,就看不到最美麗的風景。xxxx曾深情地回憶,“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爲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爲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爲人民做實事!”。青年時期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也是最容易迷失的時期,陝北七年,xx從那片貧瘠荒涼的土地上一路走來,面對惡劣的環境,他也曾有過迷茫,但心中始終不變的是爲人民辦實事的樸素理想,雖路漫漫其修遠兮,仍一步一個腳印,向着心中所向,跋涉前行,沉澱至社會實踐的最前沿,最終譜寫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華章,開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但不要忘記了爲什麼而出發。”樑家河七年知青歲月,雖然艱難困苦,但磨練了他的意志,也讓他從走上社會之初就與最底層的羣衆同甘共苦,榮辱與共,從此,樑家河不再只是生命中一段曾經的過往,更是他爲民謀福祉的初心萌芽,宗旨意識紮根生長的地方,這段經歷是哪一座象牙塔裏都學不到的真東西。“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這個大學問,是忠誠、是擔當,是不忘初心,是求真苦幹,是爲祖國、爲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作爲新時代的年輕人,想要在塵囂煩躁、物慾橫流的冗繁時代堅守本心,不迷失自我,就要時刻牢記心中的樑家河,矢志不渝傳承好黨的奮鬥精神,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不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xx的理論精髓都來源於他在實踐中對真理的求索。《樑家河》的小故事中,蘊藏着無限的大學問,我們每個人都要向樑家河學習,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在崗位上建功當代,築夢未來!

大學生品讀《樑家河》心得範文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閱讀《樑家河》這兩句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閱讀《樑家河》這兩句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xx說:“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15歲的xx,孤身登上了開往延安的‘知青專列’。火車要開動的時候,車上車下的人都都哭了,唯獨我在笑。”xx在這樣苦悶的日子裏還能笑,需要具有忍人所不能忍,受人之不能受的氣度和博大心胸。當時,“他父親遭到批判關押,母親下被流放,姐姐去了內蒙古……‘生存還是毀滅?’”我讀到此時眼裏也浸滿了淚水,可他在“笑”中蘊藏着偉大。xx面對衆叛親離的困境都能從容坦然,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遭遇挫折,總是埋怨上天不公,抱怨時運不濟……

“腹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xx常說:“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爲這裏培養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爲人民做實事!”不滿16歲的他,來到那被羣山阻隔、多風少雨的荒僻之地——樑家河。他不畏艱難,組織帶領羣衆修道路、打淤地壩、辦鐵業社、建代銷點、打大口井、發展沼氣池等一件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難事他都辦成了。在《團結關》這篇文章中,“xx說:我父親經常給我講團結的道理,要求我們從小就要做講團結和善於團結的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給人方便,自己方便’。”他面對困難還能一心爲民,大公無私,正如陳子昂的詩句“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只有他這樣的聖人,才能心中時刻裝着老百姓,一心帶領羣衆過上好日子,做羣衆的領路人。

“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後來遇到什麼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的困難條件下還可以幹事,現在幹嘛不幹?你再難都沒有難到那個程度。”在樑家河的七年,是xx離開學校和家庭走向社會的人生第一站,也是他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不僅磨練了他的意志,也歷練了艱苦奮鬥的決心,錘鍊了他堅韌不拔、堅毅剛強的性格,鑄造了他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情懷。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能梅花撲鼻香。”像xx那樣博覽羣書、勤學不輟,在苦難中《修身》,卓爾不羣。《修身》一文中有這一段話“在樑家河人的印象裏,xx常看磚頭一樣厚的書,吃飯時在看,上山放羊時,手中還不忘拿書閱讀。xx常常看書至深夜,有時臉都被燻黑了,連吐出的痰也是黑的。”我被他如飢似渴讀書、孜孜不倦學習的精神所敬佩。他常對自己說:“一物不知,深以爲恥。”閱讀“磚頭一樣厚的書”,有古代的、現代的,有中國的、外國的,有文學的、哲學的、自然科學的……等廣泛的閱讀,積澱了豐厚的文化素養、知識素養、道德素養和理論素養。正因爲在苦難中勤奮好學,不畏困難低頭的毅力,xx當領導講話時,常常旁徵博引,信手拈來,妙語連珠,充滿自信,使觀衆越聽越越愛聽,越聽想聽。這種學識,這種修養,這種格局,是他多年磨一劍的結果,在樑家河七年的學習積累也是很重要的。

反觀現在的青年,條件好、日子順,全國各地的圖書館窗明几淨,屋內空調風扇應有盡有,可他們總是以沒時間爲藉口不去讀書;現在的官員,家家書架上琳琅滿目的書籍,時間被各種應酬佔據,又有幾個能靜下心來讀書?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像xx那樣,見縫插針地讀書,我國的人文素養和年人均閱讀量會大大提升,社會也更加文明!

從古到今,凡立功名於世者,無不是擁有頑強的毅力。司馬遷著作《史記》時,遭受了腐刑,仍然發憤繼續撰寫《史記》,最終完成了這部光輝著作。他的成功,最終還是靠堅持。在生活中,我們面臨困難,不像他們把困難當墊腳石,而是當成放棄的藉口。《樑家河》精神和xx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併發揚光大!

陝北七年正是xxxx“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第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裏他讀懂人生、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的起點。

苦難是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但在這所學校裏可以收穫到一部不著一字,卻可以受用終生的人生寶典……請相信苦難是人生最好的大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