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精選2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8W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1

書是一座知識的殿堂,是人類最好的精神食糧,也是人生的方向標。讀了許多的課外書,每本課外書都使我獲得了不同的感受。檸檬之酸我讀《童年》,夢中有真,真中有夢,阿廖沙的童年雖然是辛酸的,但也教會了他許多。幼時喪父,少時離母,他的童年在親情離合中沉浮。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精選25篇)

他幼小的心靈如何承載如此多的苦痛漂泊?面對他,我都有點羞愧不如了,他從小就必須面對人性的善惡美醜,而我卻在父母的庇護下快樂長大。我讀《童年》,讀出了善惡美醜的表現,讀出了人性的變遷。在阿廖沙的童年中,我彷彿看到了阿廖沙天真的眼睛裏透着心聲,那是無盡的孤獨與黑暗,然而他卻不抱怨,不抱怨社會的無情,不抱怨人世的不公。不知那時有多少類似的童年在辛酸中沉浮。堅果之堅我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見證了保爾·柯察金從一個倔犟的普通男孩到一個光榮的共產主義戰士,再到一個頑強與病魔抗爭的作家,一步又一步,一步比一步艱辛。但是他堅持下來了,他以忘我、堅強和無私爲我們譜出了一支壯麗的讚歌。我讀保爾·柯察金,懂得了他的堅強不屈。在保爾的世界裏,在一次次面對困難,又堅強不屈地直面困難中,他了解了“生活就是這樣變幻莫測,一會兒是漫天雲霧,轉眼間又出現燦爛的太陽”。於是,他堅持工作,甘於付出,不求回報。

當他面對悲慘命運時,他依然堅持工作,這是多麼偉大啊!我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明白了哪怕生活無法忍受也要堅持下去,這樣的生活纔有可能變得有價值!蘋果之甜我讀《三國演義》,那詭詐的曹操、謙遜的劉備、謹慎的孔明、心胸狹窄的周瑜……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得淋漓盡致,細細品味。我讀《三國演義》,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在不遠處。當我們羨慕別人的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的艱辛。我讀課外書明白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每本課外書都使我獲得了不同的感受。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2

一年級的拼音教學結束後,我便開始着手引導孩子們讀一些課外的拼音讀物。我參考了一位教育專家所撰寫的教育文章《如何讓孩子愛上讀課外書》,深受啓發,並借鑑專家的意見進行了各種的嘗試,收效明顯。一年以來,孩子們讀的課外書一本接着一本,從不中斷。因爲愛上了讀課外書,他們把電視機關上了,因爲愛上了讀課外書,他們的玩樂時間減少了,然而也正是由於愛上了讀課外書,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迅速提高,期末考試,他們閱讀題的滿分率達98%。總結這一學年以來在培養孩子閱讀課外讀物的經驗,本人認爲以下幾點做法,也許可以帶給大家一點啓發:

一、一心一意,持之以恆。

好奇心強,容易受到其他新奇事物的吸引和誘惑是小孩子的心理特點之一,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他們爲什麼總是難以定下心來認認真真地看完一本書,爲什麼他們明明手裏拿着一本書,眼睛卻又盯着別人手上的讀物。三心兩意是讀書的大忌。因此在引導孩子讀課外書以前,必須給小孩們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每人每天只能到圖書管理員處借取一本課外書籍,在借取新書以前,必須把你上回讀書的內容講給同桌聽,同桌向管理員表示聽懂了你讀書的內容時,你方能借到新書。規矩出臺後,孩子們爲了看到更多有趣的讀物,他們都一心一意,堅持把書讀完,然後把自己看到的告訴同桌。有時同桌會提出一些問題,當孩子們不能立即想到答案時,他們就會發現原來他們還沒有真正把書讀完,爲了儘快通過同桌的這一關,他們會迅速回到原書裏找答案,一直到同桌滿意爲止。慢慢地,他們都習慣了把一本書從頭到尾仔細讀完,然後才換另一本書的好習慣了。

二、眼、口、腦、耳各器官並用。

一年級的小孩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小孩眼睛明明看着書,但是隻要有一點聲音,他的注意力立即就被帶走了。爲了提高孩子們讀書的效率,預防“走神”現象的出現,我要求孩子閱讀書本時,不但要認真“看”,大聲“讀”,還要仔細“聽”,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全身心地放到讀書裏,讀物的內容才能真正進入孩子的小腦袋裏。

三、採百花之蜜才能釀出最優質的花蜜。

小孩喜歡新奇有趣的讀物,如:童話大王、寓言小故事、卡通故事等,而史地知識、科學知識、日常知識等稍缺趣味性的書籍,則少人問津。正如小蜜蜂只有採百花之蜜方可釀出最優質的花蜜一樣,處於學知識長才幹階段的小孩子只有吸取了各門知識營養纔可能讓自己的小腦袋健康成長。因此我的第三條借書要求是:一本故事一本科普。把故事書與科普讀物錯開來讀,逐步培養孩子讀科普讀物的習慣。

四、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良好健康的讀書習慣應該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我要求孩子們一邊讀書一邊用筆把書本上的好詞好句記在累詞本上(因爲放在教室裏的課外書都是同學們從家裏帶回來的,因此不能直接在書上做記號)。讀得越多,積的詞句便越多,孩子們組詞造句的能力也明顯提高了。

要培養孩子養成讀課外書的好習慣是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我會繼續在這方面做更全面深入的探索。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3

我曾讀過不少本有趣的課外書,這些書的故事許多我已經淡忘了。但是有一本書我哦倒是至今未曾忘卻。

這本課外書是我第一次讀的,叫《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它是一本道理深刻,內容豐富的故事書。然而,我最喜歡的是這本故事書中的一文“媽媽的愛”。

朋友們,你們每天都和媽媽生活在一起,享受着媽媽的愛。這愛匯成無言的小河,靜靜地流淌。母愛是偉大的,它滲透在日常細小而平凡的小事中,現在就讓我來向你們介紹一下故事中的情景八!

在一個很熱很熱的夜晚,我從夢中醒來,媽媽正在爲我扇着扇子,汗水卻溼透了她的衣裳。啊,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

在一個很涼很涼的雨天,媽媽到學校來接我一傘遮在我的頭頂,雨水卻打在她的身上,啊,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

有一次我病了,媽媽抱着我去醫院,她摸着我很燙很燙的額頭,着急地哭了。啊,媽媽的愛是滴落的淚。

一次老師叫用“最”字造句,我說:“我最愛媽媽。”媽媽告訴我:“最該愛的是祖國,祖國是我們所有人的媽媽。”

故事結束了,讀完這個故事的我,感動得淚涕滿面。我想只要讀過這個故事的人,也一定很感動吧?讀完之後,我領悟到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就是母愛,這份愛感天動地。然而,我媽媽也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媽媽,那麼深自己的兒女。“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句話,一點兒也沒有錯,我愛我的媽媽,更喜歡媽媽的愛。

讀完了這個故事,使我知道了多讀課外書的好處。我現在要把爸爸媽媽給我的零用錢存起來,買課外書。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4

去年讀熊培雲的《重新發現社會》,讓我覺得很大氣。於是,今年買了他的新書《自由在高處》,讀完後感到溫暖和力量。

這本書的文字延續着熊培雲一貫的風格,說得道理都是常識,舉得的例子都是習以爲常的。但這本書尤其讓我覺得個體並非毫無選擇,個體要想收穫自由,就必須站到“高處”。但熊氏所說的“高處”並不是要獲得高的社會地位、爲所欲爲,而主要指站在精神上的高處。

自由的前提的一定是選擇,我們在生活中總會聽到“沒辦法、體制就是如此”、“大家都這樣”等此類的話語。一般人也都會選擇隨大流,一邊隨一邊抱怨。其實,選擇的前提就是有自己的精神立場或者說信仰,並能夠根據自己的信仰對生活做出解釋,從而做出符合自己的選擇。在選擇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對自己的觀點和行動進行調整。注意,是“調整”不是放棄自己的觀點隨大流。

自由一定是和主體性聯繫在一起的。要想獲得自由,就必須有自己的選擇,同時也尊重別人的選擇,在適當的時候心甘情願的放棄自己的權利。

近來,讀了西方的一些理論書籍,發現自由、平等是所有學科都繞不過主題,也是與每個人密切相關的話語。自由與平等哪個更重要?我覺得絕對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但是平等的自由還是可以實現的。

自由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爲我們每時每刻都面臨着選擇,也都面臨着自己自由與否的問題。

可是,我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框架中,人的自由就是不斷這些框架的過程。但自由也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還包括想不做什麼的自由。比如,有時候當我吃完飯就到網絡上閒逛時,其實就是不自由的。

一個自由的人一定是一個有個性的人、也是一個精神上很強大的人。頭腦的自由纔是真自由,行動的自由要以頭腦的自由爲前提。

做老師也有些年頭了,深感現在大學生的自由度比以前有了很大變化,但學生的自由選擇能力還有待提高。因爲,有時候自由是要爭取的,別人施與的不是自由。

可惜,在我們生活中,自由總是被誤讀、也總是不忽視。不但有無形的,也包括有形的。

熊培雲這本書寫得很精彩,並不是我所能複述。我只是讀完後,發表自己的一點感慨。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5

《完美教室——中國百合班的故事》是新教育榜樣教師、海門市完美教室工作室領銜人俞玉萍老師的工作手記,這是一個曾經把班歌唱到中央電視臺的班級,一個令無數家庭嚮往的班級。“我要開花,是因爲我知道我自己有美麗的花。”百合班的孩子們渴望像百合一樣綻放生命的美麗。俞玉萍和她的孩子們締造着一間完美教室,一路享受着教育生活的美好與幸福。

從物理視角講,一所學校,是由一間間教室組成的。而從社會學角度看,每一間教室都是一所國小校,一個小社會。一所學校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間間教室的品質決定的,新教育實驗的最終成就與品質,也取決於每一間教室裏的故事與成就。然而,一間完美教室,既是傳統意義上教學場所的無限擴容,又是現實生活的適當微縮。這是一間可以無限長大的教室。締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讓教室裏的每個孩子穿越課程與歲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識,有個性,能審美,在各方面訓練有素又和諧發展的生命,而一天天地豐盈着、成長着。

“孩子感受着我的愛,於是,眸子漸漸變得明亮;家長感受着我的愛,眸子裏是滿滿的信賴。”這是出自《完美教室》“愛的功課”一節的一句話,從讀到它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顫動了,因爲它幸福的讓人陶醉。孩子明亮的眸子和家長滿滿的信賴正是我,作爲一個人民教師想要追求的。我久久地品讀着這句讓我羨慕又嫉妒的話,一霎那,我猶如茅塞頓開,得到那個原本就在表面卻容易被人忽視的答案——源自“愛”。締造一間完美教室,是要用我們爲人師的愛心來做地基,用孩子們的愛心搭建的。

A同學在國慶放假前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胳膊摔骨折了。我聽聞,便和班裏的孩子說了這件事,並跟他們說可以去醫院看望他。沒想到,孩子們聽到這話,馬上一個個爭着要去看A同學,好多人都拿出他們的零花錢,說是要給他買水果。我看到這情景,心裏十分感動,開學沒多久,這些孩子們卻已有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們用最純真的心來對待家人,老師,甚至是陌生人,這份愛一定能讓他們以後的人生都籠罩着溫暖的陽光!我們班雖然成績不是最完美的,但是我們40位同學40顆心都是完美的,都是有愛的。在我的心裏,在我們所有同學的心裏,我們七(12)班就是一間獨一無二的完美教室!因爲“完美”只是一種朝向,而“幸福”纔是目的。

在教室裏,信任兒童是教育幸福的種子;理解兒童是教育幸福的萌芽;閱讀經典是師生精神富有與精神成長的不竭源泉;創造美好的當下生活是師生幸福生活的奧祕;傳播幸福是教室價值的最高體現。教室與生命聯繫在一起,是爲生命而存在。教室一頭挑着課程,一頭挑着生命。沒有生命綻放的教室,就不可能是完美教室。生命,是新教育最重要的一個詞彙。

締造完美教室,就是要求我們下最平凡的苦功夫,做最不平凡的大事情。一間小小的教室,一個大大的夢想。居里夫人說:“我們要把人生變成一個金色的夢,然後再把這個夢變成現實。”締造完美教室,讓莘莘學子的未來更精彩,;締造完美教室,享受教育生活!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6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裏一個人力車伕祥子的悲劇故事。祥子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誠實的勞動,創造生活。他懷着買車的信念,拼命的賺錢,就像是一個旋轉的小陀螺。終於,祥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於祥子來說,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雙鞋換來的。可是命運捉弄人,車接二連三的被人奪走,祥子的夢想之火一次次的熄滅。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不斷的振作起來,再度奮鬥。在此,我不由地感動和憐憫了,對祥子那堅持不懈,爲夢想而拼搏的那股韌勁而感動;對祥子被悲慘的命運所折磨,而只能無奈地沮喪和失望感到憐憫。這教育了我:要堅強的面對困難,失敗了靠自己站起。

之後在從與虎妞的結合到虎妞最終死去的期間,使祥子的心靈深受打擊。最終車賣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爲了烏有,又如同剛開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筆痕般,將一切都揮發了,只留下幾條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卻永遠烙下了。祥子從此對世界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己的朋友、利用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騙搶過來。他變得奸詐,甚至無恥。簡直變了一個人,偷搶拐騙,只要能拿到錢,他什麼都做得出。看了這些,我心頭不禁得發酸、失望,還帶着絲絲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沒有堅持下去,最終被黑暗吞噬;憤怒的是以前那個老實憨厚的祥子如今卻做盡了一切傷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卻還是毫無悔意。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在黑暗的社會中,人類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憑自己來打敗命運,可是最後呢,卻使身心又一次的傷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掙扎,越陷越深,他漸漸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負且滿是骨氣的祥子,現在只有對錢的貪念而已。在社會的黑暗與金錢的誘惑下,祥子沒有了骨氣。“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的確,祥子爲了“生命”來爭取錢,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選擇了“生命”,因爲只有“生命”纔是窮人唯一可以選擇的東西。那時窮人的命也許就像是棗核兒兩尖頭——幼小的時候能不餓死,萬幸;到老了能不餓死,很難。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人的命運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著的態度與生活展開搏鬥,可最終,命運仍不費吹灰之力的摧殘了祥子。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7

在沒有接觸李希貴這個人之前,我就已經聽過他的“語錄”,比如“當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也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沒有倉庫的學校是一種理想,它其實是想告訴人們,學校裏不應該有庫存起來的資源”、“跳出教育看教育,需要擦亮我們的第三隻眼睛”等等。這個暑假裏,我從《面向個體的教育》裏真真切切地領略了李希貴博大的教育思想,並從中得到了不少的震撼和啓發。

李希貴是現任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歷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評估中心主任,同時也兼任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理事等等。他先後主持多項國家級課題,其中《語文實驗室計劃》被列爲國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級教師計劃”,並獲山東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但縱使頭頂着這麼多閃光的頭銜,卻反而使得他的師生觀和教育觀更加矚目。

一、師生觀

北京十一學校裏,李校長高舉“學生第一”的大旗。爲了創建孩子們嚮往的理想學校,他們讓選擇成爲學校的主題詞,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讓每一個人都成爲自己的CEO。班主任成爲了主任導師,和其他幾位擔任導師的相關老師組成一個教育團隊,分別負責學生的人生導航、心理輔導和學業指導。而教師在學校的辦學目標實現過程中處於第一位,纔會協助校長落實他心中教育理想。“我認爲關注學生應該先從關注教師開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塑造學生美好的人生。這個目標,只能通過教師來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關愛,只能通過人的傳遞,才顯得真切、動人,誰都沒有辦法改變。一位教師,在校園、在課堂舉手投足間,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他可以春風化雨,也可以讓學生‘近墨者黑’。”

二、教育觀

一次,在高一新生的錄取中面臨着一個兩難選擇,一位在馬術方面已經很有造詣但會考成績差距很大的學生報考了十一學校。是錄取還是放棄?學校校務會經過討論,打破常規錄取了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他們的想法就是寧肯放棄百分之百的重點率,也要爲各類不同個性的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要爲老師們的教學創造更加寬鬆、和諧的氛圍,將學校真正建設成一所屬於孩子們的學校。“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應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應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裏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也是讓李希貴至今感到震撼的話。

身爲一名幼兒園老師,我也應該從關注孩子本身開始。我們要用一雙慧眼發現那棵樹,那棵樹一定與這棵樹不太一樣,有的需要在天空挺拔,有的則需要在河邊茁壯,有的習慣於雲山霧罩,有的卻渴望陽光普照……發現那顆樹,需要我們提供適宜的土壤、水份、氣候、養料,需要一個適宜的生態環境,需要我們的教育情懷。“我深切地感受到,當我們的孩子每一個都煥發自我潛能,發揮自我價值、成爲最好的自我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就真的贏了”。這是李希貴校長的切身體會,我想,《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定會讓我們換一種理念、換一個思路,換一個視角來看我們的孩子,放大教育的的智慧和力量,以塑造孩子美好的人生爲方向而奮鬥!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8

我其實早就知道《白夜行》這本書的存在,也在書店看見過,也拿起過它,卻每次都沒有翻開看過。而這次也是因爲朋友見我無聊借給我看看的,我當時也確實有點閒。

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爲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我開始並不理解這是什麼意思,也不懂這本書爲什麼叫做《白夜行》。

我看之前只知道這本書是圍繞着一個案子開始在結束。可是看着看着,就不懂了,爲什麼那個案子就這樣結束了?爲什麼好像雪穗身邊的人總會出事,先是她母親再是好朋友?爲什麼亮司會那麼陰沉明明開始家裏有店,家庭完整不是嗎?

直到那次許願,亮司說他想在白天行走。他的白天就像黑夜一般,沒有光明。他也想活在陽光下。再往下看我好想又猜到了些東西。笹垣警官將雪穗和亮司比做槍蝦和蝦虎魚,說亮司一直在雪穗身邊。又經過朋友的提示,看着也就更帶勁。

最後以亮司的死爲結局,蝦虎魚死了,槍蝦會怎麼樣呢?他們是照亮彼此夜行的光,雪穗沒有了亮司,夜行中沒有了光可怎麼行走?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亮司對雪穗的愛和付出,他把雪穗捧上了聖壇,而自己卻埋進了淤泥。如果不是父親的特殊嗜好,母親或許不會出軌,而他的好朋友雪穗或許也不會被拖進黑暗,他也不會弒父,也就不會發生後面的一切了。

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願天下間所有在白夜行走的人走進白天。也願世間越來越少白夜行的人。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9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爲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爲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癡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爲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爲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常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爲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爲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教學模式將“人——人”系統轉變爲“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20多年來,我始終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我先後在《人民教育》、《國小語文教學》、《國小語文教師》等國家級、省部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200餘篇。我聯繫教改實際,撰寫的《自由作文法》、《對話作文法》、《聽話作文法》、《情趣作文法》等論文,產生了較好的反響。目前,我已公開出版了《作文闖關》、《國小生快速創新作文教與學》叢書等著述69卷。還獲得了三項國家級發明專利。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爲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爲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10

這學期,學校推薦給我門班主任一本書——《完美教室——中國百合班的故事》。初拿到書,以爲是關於教學案例或教學設計方面的書。讀後才知,俞玉萍老師著的《完美教室》爲了孩子、老師、家長,爲了每一個開花的生命,記錄了她在百合班與孩子成長經歷,爲大家留下了美好的瞬間。而我感觸最大的莫過於以下三方面:

相信是最好的開始

和孩子們一起,喚醒、激勵、鼓舞,是最大的幸福。相信是最好的開始,從相信出發,你就能讓孩子逐漸享受關愛,享受“當下”,享受生命,享受成長,享受學習,你就能享受孩子們人性的豐盈與完美,你就能和孩子們一起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育生活。“這是俞玉萍在她的新著《完美教室》自序中的一段話。

喜歡俞玉萍的《完美教室》,沒有炫耀的字眼,沒有華麗的詞藻,更沒有高深難懂的理論與說理,一個個教育故事娓娓道來,像一條條小溪慢慢流入心田,發人深思、令人警醒。

在清風中讀書

在許多精彩片段中,給我影響最大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如何學會讀書“。清風中的早讀,每天的晨讀幾乎成爲學生的早晨必做的事情。學生每天早早來到教室,交作業,搞衛生,吃早飯,呆坐在,閒聊着等等,早讀成爲這些事情過後被老師逼迫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們老師常常爲了防止這類事情的惡性發展採取來的比學生早,喊得比學生響,催得比鈴聲急。老師們喊累了,學生們聽煩了。結果還是那樣,甚至更糟糕。《完美教室》裏沒有批評,沒有呵斥,當一個個不同的讀書鏡頭在教室的屏幕上穿越時空回放在每個同學的眼前時,同學們明白了”專注產生美“的真諦。眼神的特寫出現了睿智、懵懂、呆滯等不同類型分類。一個無聲的教育竟然就這樣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他們羨慕地看着睿智的同伴,默默設定着接下來早讀的目標與任務。

讀書的空間不需要找,我們很多時候都因爲課緊、事多等苦惱着找不到讀書的時間空間。《完美教室》通過哈佛另類圖書館的故事告訴同學們怎樣讀書。哈佛是最高智慧的象徵,人得意志,理想爲什麼能在哈佛兌現。哈佛的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沒見過哪個學生光吃不讀的。一個個具有喚起人們內心靈魂的生活實例,一封封來自已經走向成功者的真誠告誡信件,都在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讀書,如何學會讀書。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11

20__年冬,我企圖啃完一本大部頭著作,這本著作的名字叫《宇宙歷史哲學》,很宏大的一個名字,內容也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奇怪的是知道這本書的人並不多,而且似乎沒什麼人重視這本書。那時候,我很是懷疑作者的觀點是不是太扯淡了。因爲如果他說得很有道理,他應該很出名纔對。那時候,我判斷一樣東西好不好,依然會受到身邊的人的影響。那本書是真的太厚了。比薩特的《存在與虛無》還厚。《存在與虛無》已經夠難啃了,這本書更難啃。讀這本書,你得了解很多科學常識。我最後還是沒能把這本書讀完。但是通過這本書,我建立了自己的上帝觀。我說我相信上帝的存在,並不是因爲我讀了《聖經》,而是因爲讀了這本書。這本書用推理的方法論證了上帝的存在。但這種方法不像《百年孤獨》裏的用照相機照出上帝的驗證方法,這種方法非常理性,而且是毫不含糊的。

我在那一年冬天寫了一篇散文,名字我記不清了。中心思想就是人類屬於宇宙,而宇宙就是上帝。我說皈依不是主觀的事情,是客觀的事情。不是你想不想皈依上帝的問題,而是你本來就屬於上帝。去年,我和武總、謝總吃飯,我們一起探討信仰的問題。我把我的這種奇怪的信仰說出來,然後他們就聯合起來攻擊我。他們覺得我的信仰不算信仰。因爲但凡是信仰,你就得能說出個子午卯酉來,不僅如此,你還得有一定的戒律儀式、修行方法。而我呢?我什麼都沒有。

我們辯論得非常激烈。謝總有事先走,臨走前丟下一句話:小李,在這件事情上,我堅決站在你的對立面。

我估計我到今天也依然無法說服他們。我也不想說服他們。

他們可能以爲我經常讀佛經和聖經,所以我指的上帝就是宗教意義上的上帝。但其實我們說的`完全是兩碼事。

寫這篇文章,我不想就我自己認爲的上帝是什麼樣子作過多闡述。我是想說,人這種動物,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思路跳得有點遠。

前幾天,聽羅胖子說,認知越進步,人的地位就越低。哥白尼出來說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於是人的地位就降格了。達爾文說人其實就是衆多動物中的一種,是由其他動物進化來的。於是人降格成了動物。到了凱文。凱利那裏,他覺得生命只是按照宇宙的方式去進化,機器也算是生命。人呢,和機器也差不多。我贊同凱文。凱利的觀點。不然我也不會啃完他的《失控》。

《失控》真正吸引我的,是它對生命的描寫。和莊子的齊物論非常非常像。

宇宙誕生,生命誕生,人類誕生。這三者,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

以上的胡言亂語,算是我讀《人類簡史》的一點點聯想。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12

我在高中時讀的《了凡四訓》,當時就對其中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觀點有深深的認同感。長期以來,我總是對這世界上的種.種不公平很深的厭惡,因爲我自己也因爲戶口和其他原因遭受到了種.種我自認爲不公平的待遇。我真的不願意承認這些不公平與生俱來。對不公平的思慮使我成天神魂顛倒。因而《了凡四訓》給我提供了思想的出路。

《了凡四訓》告訴我們,命運雖有定數,但是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唯一改變命運的辦法,就是去行善,就是去佈施。

也許你會不同意這個說法。很多惡人也是家財萬貫啊,對吧。但是我想說,即使這是不對的,我信它至少沒有壞處:一旦我相信了這個觀點,那麼我便不會再作惡。因爲我知道我自己的惡果會作用在我自己身上,因而,社會會少一些作惡的人。

然而大多數時候是沒有人懷疑行善的重要性的。即使你不知道我們爲什麼行善,你的良知也會告訴你這樣做。這時,就有一個新的問題,我們如何行善?

按照佛家的說法,行善,即佈施,有法佈施,財佈施和無畏佈施三種。法佈施是將善知識傳授給他人,讓他人心生歡喜。財佈施,顯而易見,就是將自己的財富貢獻給他人。最後的`無畏佈施,是安慰衆生,是他們脫離對事物的恐懼。

行善看似很簡單,分類也的的確確很簡單。但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我對行善踐行卻告訴我,行善並不是那麼容易。原來我總是以爲,給別人講講題,幫他們答疑解惑,便是行善,便是佈施,而且還是果報最多的法佈施。作爲學習比較好的我來說,這也不難。但是隨着學習負擔的加重,加上進入清華後排名的落差,讓我很難適應。我找不到行善的機會了。

真的沒有了麼?

還是,我的我執心讓我必須要比別人強,纔有時間,纔有心情,去佈施?

然而佈施不是居高臨下的。

進入清華以後,我的我執嚴重到連和他人交流都有問題的地步。我經常獨自一人,經常在腦海裏翻山倒海一樣想着自己的事。我太自命不凡了,然而在一羣優秀的人裏,我失去了自己的站位。我剛剛意識到這一點,但願意識到會加速問題的解決吧。

最後我想引用我們高中化學老師的一句話:如果你們以一個平凡人的心態去做事情,那麼你什麼事情都能做好。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13

近期,結合《孝經》讀了一本史學博士朱翔非先生的大作《孝裏有道》,感悟頗深。低頭自思,年少時對父母的呵護、關愛總是覺得有些不以爲然,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閱歷的不斷加深,才深深的感覺到父母所給予的那種濃濃的情、濃濃的愛是多麼的偉大、多麼的無私,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在我們的周圍經常會聽到或遇到這樣的場景,父母在對孩子說教的時候常常會說”父母親不容易,對你付出的那麼多,爲你做這做那,你是不是應該怎麼怎麼樣“、”我們爲你付出的這麼多,你該如何回報呢,是不是應該怎麼怎樣呢“,等等這些說教,給孩子的心理一是帶來逆反心理,再者就是會給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壓力,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內,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應該反思一下是否正常、是否存有問題,尤其是不能用一種投入回報的商業化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昨天朋友推薦了一個道家的養生文章給我看,我就覺得不錯,也轉載了,原來我也讀過一些關於介紹儒釋道三教的書籍,覺得還是儒家的思想對人們的影響可能最深,作爲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孝經》就是倡導、宣揚親情、倫理之天經地義的永恆價值。《孝敬》的第一篇《孝經—開宗明義》是這樣寫的“仲尼居,曾子侍”,說的是當時2500多年前的教學環境和禮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說的是一個講求孝道的人,首先應該做到愛護自己的身體,做到這一點纔是孝道的開始。一個人的一生,不見得就是任何事情都一帆風順,當我們處於逆境的時候,遇到挫折和打擊的時候,不要喪失信心、不要灰心喪氣,更不要偏激到自殘或自殺。孔子對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是這樣說的,“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人呀,遇到一個很苦惱或者很氣憤的問題時,表現出一種強迫性的心理,往往會喪失理智,一下子衝動起來,以至於忘其身及其親。看看現在網絡上報道的那些案例,無不是觸目驚心,馬加爵事件就充分說明了問題,儘管有不得已的原因和苦衷,但是如果再堅強一點、再忍耐一點、再堅韌一點,結果會不一樣,前途就會很光明。生命是珍貴的,我們不能因爲一時的過激心情就拋棄了充滿希望的未來。

一個不會愛護自己身體的人,怎麼會愛他人,怎麼會更好的服務於社會各個階層,怎麼會完成自己的人格。當然,看看那些爲了民族的尊嚴和社會的和平、安定以及經濟的發展而流血、流汗的那些人而言,我認爲那是更高層次的孝。正如佛教裏所講的“放生”和“殺生”,國學大師翟鴻燊教授講“面對日軍的侵略,殺日本鬼子就等於給中國人民放生”是一個辯證的道理。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14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窗邊的小豆豆》的書,書中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活潑善良的小豆豆,溫柔慈祥的小林先生……書中每句話讀起來都十分輕鬆有趣,讓人拿起就不想放下。

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小林先生,他是巴學園的校長,他的教育方式十分與衆不同,學生們在電車中上課,每天自己想上什麼課就從哪節課上寫,不喜歡的課在放學之前完成就行了,中午吃的是“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吃完中飯就去公園散步,親近大自然……小林先生十分愛孩子,他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賴孩子,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小豆豆轉學來面試時,小林先生聽她講話足足聽了四個小時,中途沒有打一次哈欠,露出一絲不耐煩和厭惡的表情,這樣一位用心良苦,希望孩子們能夠茁壯成長的校長,多麼難得啊。

小林先生是個善解人意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大人不是這樣對孩子們的。記得,我看過一本書,書中有個老師在差生犯錯時大發雷霆,喋喋不休的罵,但結果那個差生也沒有變好,而因爲討厭老師而討厭這個學科,成績越來越差,生活中很多家長也不懂孩子,給他們報許許多多的輔導班,卻不知會讓孩子更加厭煩學習。

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個大人都能像小林先生那樣把孩子當做大人看,去了解去懂孩子,去尊重愛護每一個孩子該多好!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15

看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帶着一絲附和熱望的心情閱讀它,所以只能隱隱約約瞥見深入精神骨髓的主題,我全心全意地追求,想要清楚明白作者的心緒是以何種決然的姿勢延伸至他的信仰世界。昆德拉用他敦厚鬆弛的文筆基底孕育精神信仰的婉轉綽約,燃到盡頭的溫存化做濃濃密密的欣喜。我們都是害怕孤單的孩子,提着昏暗的燈籠尋找思想的光源。

思想的高尚和明麗,不禁讓我們產生種.種對生命理性思考的“動盪性”。這是一種大而神聖的境地,是任何脫離私心脫離狹隘的思想者的圈地。昆德拉是在用靈魂寫作,用靈魂舞出生命的曲線。同樣,靈魂是兼併了私心,兼併了狹隘的。否則,思想與寫作,將不能摩擦出其“理性的感情”的眩目火花。只有對生命,對人類存在的廣闊的空間的有針對性深度的思考,才能包容這些無限幽靜卻時時閃碩着不安分之感性的意境。

在這裏,思想上作者抨擊“虛無”的舞臺。它令作者以致更多的散落在世界某一角落的人們費神。可是隻有經歷瞭如此痛苦的費神時期,思想才能在一定廣度範圍之內產生它的榮耀式自身結晶。

他試圖探清這種“虛無”與“實在”的存在性,對人類的精神進行層層剝削,表露的仍是作者流放在字裏行間的一覽無餘的“憐憫”。憐憫很多種——對“掙扎”的概括,對“死亡”的傾心,對不完滿情節的恣意渲染等等。

最喜歡的人物是薩比娜。那個獨立的,有豐富的“內涵”的女子。輾轉於兩個男人或完滿或不完滿的愛情之中,流離於本性或孤獨或幸福的狀態之中。

她有着非常吸引人的個性,個性包裹着那具尋找獨特尋找自由的靈魂之身。所以當讀到她戴着一頂與她美麗而冷漠的外表極不相稱的圓禮帽出現在鏡中時,不禁被她的神祕之美所折服。昆德拉另加重筆描述鏡中的影象:她手牽着一位身穿灰色西服,打着領帶的男人。

理所當然的,這段全情節理性描述的段落成了我最愛本書的三大支點之一。另外兩處則是特蕾莎託着她笨重的行李捂緊傷口逃離那個一心掌舵她的男人,逃離她曾以爲可以棲身的地方。只是她在引誘,她本着這樣難以讓人猜測的心情離開。還有關於小狗卡列寧的微笑的完整敘述,是整本書顯的最爲清新,最爲感性的章節。它的存在使“不可承受生命之輕”這一主題思想更爲深刻生動,也在托馬斯與特蕾莎的靈魂心田上植下一束超越庸俗超越無奈的幸福之光。在這裏,人的本性被作者埋下的這一高層隱喻反覆地踐踏。同時,所有的低俗又被反覆的引申和強調。人性受到了它存在爲此最顛覆理念的的批判和譴責,不留餘地。

引用弗朗索瓦。裏卡爾的思考來結束我清淺的閱讀吧——“大使,這種對”被遺棄的世界的憐憫“,也是透過或進入遮蔽生命的幻景、意義和直說,直面生命,直面生命的赤裸和顯然時的眩目。”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16

閒暇時光,手捧一本《神奇的收費亭》,感覺每一個字都像一道陽光一樣,溫暖我的心,照亮我前進的道路。

我覺得這本書像《愛麗絲漫遊仙境》一樣,書裏的主人公都是因爲一次意外而到了另一個奇妙的世界,語言同樣生動活潑而充滿童趣,故事雖通俗易懂但又寓意深刻。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在我腦海裏流動,把我帶到了一個神奇而又充滿智慧的天國。

儘管《神奇的收費亭》充滿了天馬行空的幻想,但它和現實的聯繫還是十分緊密的,講述的是如何喚醒懶惰的大腦。它用充滿奇思妙想的語言,以兒童的角度描繪出了現代生活中過於精細、缺乏交流、過於循規蹈矩、貪婪等弊病,發人深思,給我們混亂的大腦敲了警鐘。

《神奇的收費亭》中的魔鬼真真切切地存在生活中。“時間殺手”讓人白費力氣,專門做些無價值無意義的工作,讓人養成壞習慣。“僞善的魔鬼”,專門提出壞主意,並裝作善意的樣子,讓許多人聽了他的話都相信了,指引人們走向錯誤的道路。“奪詞鳥”,喜歡打斷別人還沒有說完的話,太無禮了。“感覺採集官”,會偷走人們的目標感,使命感、分寸感……這些魔鬼都生活在智慧之國裏,同時也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韻律公主和理性公主才能幫我們消滅這些惡魔。但是,韻律和理性卻被驅趕出去,使智慧王國陷入混亂之中。假如世界沒有了韻律,那生活該多枯燥無味啊;假如世界沒有了理性,那世界將陷入黑暗的混亂之中。最可幸的是,米洛最終以自己的智慧救出了韻律公主和理性公主,還智慧王國真正的智慧。

我要謝謝小米洛和他夥伴鬧鐘狗咔嗒和騙人蟲他們,把這份珍貴的禮物——《神奇的收費亭》帶給我,淨化了我的心靈,指引着我前進我道路!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17

李希貴老師的這本書相當於一本精彩的教育思想集錦,許多教育觀念都給人啓迪與深思,相信很多老師都是邊讀邊用筆作着批註,嘴裏還唸唸有詞:“嗯,有道理,有道理。”作爲一名資歷尚淺的小教師,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兩個字:歎服。談教育思想、教育見解,我肯定不如李希貴老師皮毛,因此只能談談裏面有一點點共鳴的地方。

在這本書《平等對話,教育才真正開始》一篇中,李希貴老師講到這樣一件事:一位曾做過二十多年班主任的老師告訴我,在不當班主任之後,他與一位同學的談話整整進行了一個下午,但還是沒有多大效果,因爲這位同學不以老師說的爲然。這位老師告訴我,這在過去他做班主任時是不可能發生的,那個時候的談話一般15分鐘就能解決問題。

我相信這種體驗每個當過班主任又當過普通科任教師的老師都有體會,在我們學校,每個班都設有班主任,班主任就管理着這個班的一切事務,甚至當其他科任老師上課時出現學生狀況都會讓班主任來解決,所以班主任都會有所埋怨:科任老師是幹什麼的,爲什麼不解決自己課堂上的問題?而科任老師呢,也很無奈:不是我們不想管,而是學生根本就不聽,好一點的學生還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給點面子聽着,不好的學生則當場頂撞,給老師甩臉,都能把科任老師當場氣得暈倒,久而久之,很多科任老師就對很多不好的問題視而不見或者將問題丟給班主任。於是班主任就成了繁忙的救火員。

這裏面有很多問題,但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爲什麼學生聽班主任的話,而不聽科任老師的話?我想這無非就是“班主任”三個字的威力,學生雖然不懂得班主任三個字的準確含義,但他們非常明確地知道班主任就是直接管着他們的“領導”。有時候我們老師常常開玩笑說學生都非常精,學校裏哪些人是領導,要有禮貌;什麼場合很重要,要好好表現,學生無比地清楚。

在班主任面前一個樣,在科任老師面前又一個樣?到底哪一個纔是學生真實的自己,有時候我們只是用某種“頭銜”或權利壓制住一個問題,但並沒有去關注學生真實的自己。所以纔會出現不同的學生自我表現,這樣的教育實際上是更危險的,它只會培養出一羣屈服於權利、不分事理的公民。

李希貴老師說:在以往的校園裏,我們按照行政組織的構架,把學生劃分在一個個行政班裏進行管理。在威武的管理大棒面前,每一個人首先想的就是保全自己,於是,學生們表面上變得很乖,而內心想的到底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追問。學校就這樣把一批又一批看上去規規矩矩的學生送出了校門,任由他們在社會上暴露自我。教育在校園裏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機會。

所以我想說,當一個孩學生只聽班主任的話,不聽科任老師的話時,班主任先不要沾沾自喜,反而要有擔憂意識,去了解真實的他,你對他施加的教育影響他是否接受,還只是盲目屈從於“班主任”這一行政頭銜;當學生在重要場合、領導面前有禮貌、表現佳的時候,我們不要盲目欣喜,而是要了解不同場合下的他們,對待學校的食堂阿姨、清潔阿姨及任何一種人,能不能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和禮貌。

我們的教育是培養獨立的、真實的、合格的公民,任何時候都能遵紀守法,尊重每個人,而不只是盲目屈從於某些東西。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18

不屈不饒的奮鬥是取得勝利唯一的道路。——題記

上個月我們學了《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我被夏洛蒂。勃朗特姐妹頑強不屈堅持不懈的奮鬥精神給打動了。課文主要講的是她們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堅持學習,雖然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但是她們沒有悲觀退縮,而是從羞愧與痛苦中擡起頭髮奮努力,繼續寫作,終於脫穎而出,成了震動英國乃至全世界文壇的作家。

我最佩服的是夏洛蒂。勃朗,她雖然遭到了桂冠詩人騷塞的訓誡,但她化悲痛爲力量,在文學這條路上披荊斬棘,她把那份信釘在牆頭,時刻鞭打自己的靈魂。但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一些別人的嘲笑時,我便失去自信,罷工。我們在失敗時也要堅強。比如有一次我學滑板,一個暑假都沒有學會。別人嘲笑我說我永遠學不會,說我笨,我像泄了的氣球,一下子失去了自信。原本想堅持的心也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所以我到今天都沒有學會。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在這一點上夏洛蒂。勃朗做到了,而我卻當了一名逃兵,逃避別人的諷刺,嘲笑。而沒有和困難對着幹,並且打敗。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強,你弱它就弱。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個勤奮。勇敢。執着。智慧。上進的人。有些人雖然勤奮上進,但卻乏勇氣,我們應該像夏洛蒂。勃朗那樣永不言敗。上帝總是把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定要相信彩虹總在風雨後,像她那樣不斷奮鬥。實現自己的夢想,只有這樣才能把”小草“澆灌成”大樹“。並且她還像全世界宣告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麼不是婦女的事業。面對困境只有具備堅強意志和聰明才智的人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讀完課文,我深有感觸,世界上並不存在什麼不可能,只要緊咬關頭不放棄,絕望就會變成希望。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19

假若我們不死,我們不用一直奔跑,急衝衝的學走路,急衝衝的學跑步,急匆匆的學長大,然後急匆匆的去往另一世界;假若我們不死,我們可以手牽手慢悠悠的一起看遍細水長流,看春花爛漫,看夏雨迷濛,看秋風颯爽,看冬雪消融;假若我們不死,我們可以從這裏慢慢的走到那裏,從現在走到未來;可是啊,假若我們不死,還會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年輕、活力、激情嗎?假若我們不死,我們又該去哪裏學習什麼叫”珍惜“,什麼叫”告別“什麼叫”追求“,什麼叫”意義“更現實的是,人不死,卻源源不斷的出生,我們的家園容得下我們嗎?看起來,不死永生,似乎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般美好,至少我所知道的不死身像吸血鬼們是要永遠活在陰暗中的,莫非,你願意?

正如小說中所說的,你喝了泉水,你將永生不老,然後你會發現你連照鏡子的慾望都不在有,反正你不會多張一條皺紋;然後你發現你的妻子、孩子、朋友都正常的在衰老,你太過不同,他們把你當怪物,害怕你,厭惡你,最終離開你。而你還要爲保守這個祕密而四處躲躲藏藏的,遊離在人世之外。難道你不覺得這樣的活在其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死亡嗎?

像塔克對溫妮說的:像他們這種不在長大的人,不能稱之爲人,只能算是路邊的石頭。可在我看來,他們連石頭都不是,因爲前一分鐘的石頭與後一分鐘的石頭也在變化,不管多麼細微的變化,可是塔克一家永遠不再變化,可能就算20__真的世界末日,他們也將活着。

故事的高潮就在這:永生的人們說生命是個輪子,轉啊轉啊,死亡也是這個輪子的一部分。可是當死亡從輪子上掉下來的時候,我們就不在輪子上了。如果我知道怎麼能攀上去,我立刻去做;而追求永生人們花費一生,不折手段,像故事中的穿黃色西裝的男人,最後卻因此喪命。而溫妮,她有機會永生,但故事結尾的墓碑告訴我們溫妮選擇經歷一段完整的生命。美麗的愛情消逝,多少會有些感傷,尤其是另一主角永遠停留在17歲的時候。

我們抗拒成長,像彼得?潘希望永遠長不大,那麼就永遠不會死,可是《不老泉》告訴我們,一生的意思是一個個真實的時間,完整的生命纔是神聖。我很贊同,想想看,年輕的時候,別人叫你小姑娘,老了會叫你奶奶。我們會變老,可是我們可以每天走在熟悉的街頭,跟熟悉的每一人打招呼;可以在冬日的午後陽光下的藤椅上追憶似水流年的一生;我們還會有繞膝的孫子孫女,共享天倫,那麼這一生是多麼有意思啊。我們貪戀生,可我們也準備好笑着迎接死亡。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20

關於孝,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百善孝爲先”,在生活、工作中,我也一直推行孝道。除了身體力行,盡己所能;在工作中,也通過各種感恩活動,引力推推孝行孝道。但對於《孝經》一書,曾有耳聞,卻不曾細讀。最近工作清閒,選讀幾本經書,《孝經》便是其一。粗粗通讀兩遍,卻是心愧顏紅汗涔涔。

一爲如此經典,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而我今日纔讀,枉爲我大學本科文科專業畢業生的稱謂。特別是耳熟能詳的這些話語:“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竟然不知道是出自此書。汗顏!

二爲自己孤陋寡聞,讀之前片面而主觀地以爲此書只講孝道,卻不知從孝出發,書中更多講述了立身理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孝”是貫穿始終的主線。“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認爲忠是孝的發展和延續。當然,對於“孝”的要求和方法,書裏也有詳盡論述,主張“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書中分別提出各階層人士“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而今,雖然時代變化,社會大環境與當時有了很大差別,但這些訟述仍是值得深思,值得修爲……

三爲自己行爲差距之大。書中講”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比照自己,實在無語汗顏。

讀《孝經》,才知古人早把道德規範與法律聯繫起來,”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古人已知借用國家法律的權威維護道德秩序和宗法關係,而今我們常回家看看卻也需立法規定,實不知是法治進步還是悲哀?昨夜聽新聞一男子將其母殺死並分屍三段,真可謂窮兇極惡良知點無;再想到現如今社會上衆多拋父棄母、悖行逆德之徒,心生寒意和憤慨!或許我們真的該更多地學習一些古人之言之行了!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21

《三國演義》是寫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約97年曆史風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主要寫了三國是如何遂一統歸晉的。這部書反映了三國時期政治,軍事的雜亂矛盾及其轉化,概括的那個時期的歷史發展軌跡。愛恨分明是整部小說給予讀者最深刻的印象。而政治上的權謀傾軋,戰爭的頻繁發生,社會的動盪不安。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劉備三顧茅廬了。劉備要請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出山輔助自己,就去隆中找他,但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而到了第三次時才見到諸葛亮,諸葛亮則被劉備品格打動了,心甘情願的做諸葛亮的軍師,全心全意的輔助劉備。從中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雖屢受挫折,但還要堅持不懈,就像劉備那樣,雖然前兩次不見諸葛亮,但是還堅持不懈。

《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也讓我印象挺深刻的。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就讓他用十天的時間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顧全大局,說三天就能完成,並當場立下了軍令狀,他算出第三天會起霧,於是那天他用二十條草船和五六百名士兵到曹營借來了十萬多支箭。

總言而知,《三國演義》取得的文學成就是不能忽略的,在潛移化當中,它對世道人心發揮了相當的影響。儘管霸業成空,儘管“師出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閱讀那些風流人物的事蹟,仍然還是可以激起所有讀者的壯志情懷。

我們可以這樣說,《三國演義》是一扇門,推開它人生的奧祕盡在其中。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22

只看書名,我們已經能夠猜到《責任比能力更重要》一書的主要內容了。它用了八章,圍繞責任和能力的關係,主要告訴我們:對一個人的成功來講,對一個單位用人來講,責任比能力更重要。因爲責任本身就是一種能力。一個人只有能力,沒有責任感,是幹不好工作的。相反一個人即使能力稍微差一些,但責任感很強,他依然會成爲單位的中流砥柱,會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書中用大量的故事闡釋了這些並不深奧的道理。

我們很多日常的工作,只需要有責任心便能做得很好,可往往就是缺少了那麼一點負責的精神,就會把事情搞得一團糟。比如承辦會議,就是開會議室大門一項,找好鑰匙,按點來開就可以了。如果提前沒找好鑰匙,又沒有早來,致使開會的人等在門口,便顯得很被動了。這樣的工作沒有技術含量,卻會造成惡劣的影響,都是不負責任惹的禍。

“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充滿激情的工作,多爲成功找辦法,少爲錯誤找藉口。”很多人面對失誤的第一反應就是推諉責任,儘量讓自己置身事外。想起這樣一個故事:一輛旅遊大巴,滿載遊人行駛在盤山公路上,準備到大山深處遊玩。一對戀人看到一處景色非常美,便要求下車。大巴放下他們,繼續前行,就在前方几十米處,遇到了山體滑坡,大巴車瞬間被山石砸入谷底,車毀人亡。這對戀人親眼目睹,他們喃喃自語的說:“……”。一般情況下,大家會爲她們感到慶幸,她們福大命大,躲過了一劫,可這對戀人說的卻是:“如果我們不下車,也許大巴車便可以錯過這幾秒鐘的災難……”這對年輕的戀人值得我們尊重,他們的思考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把能簡單的道理落實到每項工作中,落實到工作的每個細節中,便不簡單。

落實比懂得更重要。

落實比懂得更重要。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23

今天,我把伍美珍姐姐寫的《擁抱幸福的小熊》給看完了,寫的真是太感人了,我流了好多眼淚。

《擁抱幸福的小熊》講的是一個叫許小念的女孩的故事。

許小念從一年級時就被同班同學欺負,尤其是阿彬和薛佳。阿彬老是打許小念,打得很疼,薛佳就每天放學跟在許小念後面,專門說閒話。許小念很討厭阿彬和薛佳,還好有茶色熊公仔和一個比她大一歲的男孩霍雨欣陪着她。一次意外的車禍中,許小念失去了她的茶色熊公仔,卻認識了林醫生,並得到了林醫生送來的泰迪熊。林醫生說:“小念,擁抱泰迪就是擁抱幸福。”他還預言,小念將來會擁有許多許多的泰迪,擁有許多許多的幸福。

小念一直記着這一句話,林醫生給了小念父愛般的關懷,小念一直在尋找着林醫生,她很想念他。小念把自己對林醫生的想念說給霍雨欣聽,霍雨欣突然問小念,他走了,小念會不會像思念林醫生一樣思念他。小念這才知道,霍雨欣要去美國了。

媽媽大腿里長了一個腫瘤,不得不到醫院去,給媽媽做手術的竟然是林醫生!小念在林莫阿姨(林醫生的姐姐)的帶領下,跟林醫生見了面,林醫生也認出了她。

媽媽截肢了,林醫生常來探望,給小念送了一個紫色畢業生熊,小念很喜歡它。由於林醫生女朋友芝芝想出國,林醫生只好也出國了。林莫阿姨爲小念媽媽在網上辦了一個三色堇布坊,找了一個叫左手的網管,生意一直很好。小念很喜歡與左手聊天,左手還跟她一起玩“小熊在線”遊戲。小念看過左手的資料,是個22歲的青年。

一次,小念問林莫阿姨哪裏找的這麼好的網管,林莫阿姨說是朋友介紹的,很多廠家都想找這個左手做生意呢!隨後,小念聽到林莫阿姨對媽媽說,左手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天才少年,已經上大學了。媽媽很驚訝,“十四五歲就上大學了?”“那當然,不然怎麼是天才少年?”“他是美國人嗎?”“他可是中國人,洋人哪有那麼優秀?”林莫阿姨似乎在爲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小念又一次和左手聊天時,左手發過來一張圖片,非常壯觀,他說:“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在美國。”這時,客廳裏突然傳出媽媽的尖叫聲,小念衝出房間,看到電視裏一個飛機正像一幢大樓撞去,那個大樓很熟悉,呀,就是左手發過來的圖片裏的大樓!小念連忙跑進房間,對左手說:“快逃,有架飛機向你這棟大樓撞來了!”左手說:“好的!”然後發過來一句話:“我是霍。”頭像就暗了。小念怔住了,原來左手就是霍雨欣,怪不得他對我這麼關注!小念不得緊張起來,霍雨欣能逃出來嗎?

後來,霍雨欣逃出來了,並給小念寄了一箱禮物回來,很重。小念打開一看,哇,滿箱子的泰迪熊!有紫色的、藍色的、粉色的······

小念真的如林醫生所說的那樣,擁有了許多泰迪熊,也擁有了許多幸福。

讀完這個故事,我的心也是暖暖的,彷彿我也擁有了滿箱子的泰迪熊和許多的幸福!希望你也會用有許多泰迪熊和幸福!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24

一本32塊錢的書,用了三個小時便看完了。說實話,腦袋很亂,這本書是要告訴我們,愛情都是有殘缺的,只要擁有過就足矣嗎?那麼,我是不是該同情身爲小三的周蕊,惋惜她和森之間似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愛情故事?還是支持徐玉爲了滿足男友不切實際想要開出版社的幻想去拍裸照掙錢?還是鼓勵遊穎重新接受和她在一起七年卻最終出軌的律師男友?我想,我一個都不贊成,她們無非也是以愛的名義,來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就算周蕊在森結婚之前遇到他,十八年之後,當週蕊變成和森妻子一樣身材的時候,他還會每天抱着她說我不會離開你嗎?

誰都會被突如其來的新鮮感衝昏頭腦,尤其是男人。然而,書中的周蕊和森最終沒能結爲連理卻看似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因爲他們兩個是真愛(本人對此持懷疑態度),只不過因爲時間不對、因爲森太過於有責任感,所以,周蕊註定只能做地下情人,卻毫無怨言,不是因爲森的身份、地位、財產,單純的是因爲她愛他。我不知該怎麼評價,我甚至對這個小三有了一絲憐憫的念頭,尤其是當森死後他的妻子來挖苦她的時候,我竟然覺得他的妻子有那麼一絲可惡。但是用理智想想,這是她作爲小三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她不僅最終什麼都沒得到,或者說只得到一身瘡疤,反而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五年青春,真的一點都不值得,但是這或許就是愛情的魔力。我不想對這種行爲再多說什麼,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價值觀,我只知道,我不會成爲周蕊這樣的人,想到這兒我不禁冷笑,因爲我覺得我對愛情的態度,已經徹底絕望,因爲我不再相信小三也是會有愛的,這也挺可悲的吧。有時候我們說女人是世界上最精於計算的動物,但是有時候最傻的也是她們。周蕊、徐玉、遊穎,這三個女人的愛情裏雖然都各自有遺憾、有痛苦,但她們都不曾後悔,因爲她們注重的是過程,而有些人卻更注重結果,譬如我。

不過還是很喜歡序言中的一段話:雖然這一生這一世不可能圓滿,甚至最後一切也會成空,但我這輩子有過你。我有過你,有過你的歡喜、微笑和哭泣。我曾經深深地哺育過的愛,將永遠留在我心裏,就像故事裏那隻世上唯一可以倒着飛的蜂鳥,時刻叼着幸福的往事翩然回來,飛落在我曾經年輕的花蕾上,直到死別,是光陰抹不去的。此生此世終須一別,愛情也會如同青春般老去,但是,請讓我相信,有一種愛,是信念,從未向時間屈服。有些希望總是好的。

讀課外書寫心得體會 篇25

收到喆媽公益閱讀社寄來的《不老泉》後,我欣喜若狂,很快我被這本獲獎無數的經典小說所吸引,驚歎於美國兒童文學作家和插圖畫家—娜塔莉·巴比特的想象力,更爲書中所蘊含的生命哲理而感動。

剛開始我爲溫妮在無意中發現”不老泉“的祕密,而覺得她很幸運。心想:”假如她喝了那泉水,會讓她長生不老。那麼,她永遠都停留在快樂的童年,永遠都是無憂無慮的11歲,她真是幸運的小姑娘。“要知道這可是多少人們夢寐以求的事呀,可是繼續往下閱讀,特別是讀到了塔特一家人的經歷和遭遇後,我的觀點徹底的改變了。

善良的塔特叔叔,爲了讓溫妮明白生與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爲了讓她保守”不老泉“的祕密,以身邊的船、水、生物、動物等舉例,用自己一家人痛苦的經歷和遭遇,告訴溫妮不能違背自然生長規律的道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要經過生長、變化,一切有生命的動物、植物都要經歷生與死的輪迴,這個輪迴就像一個旋轉的輪子一樣,轉的永不停息。神祕黃衣人的貪婪和陰險讓她明白,如果人們不遵循這個規律,都去喝那能長生不老的泉水,那麼世界上的一切都會停留在原地不動,萬事萬物也會沒有一切生機,那是多麼可怕的”永遠“停留啊!

書中的主人公溫妮把傑西給她的一小瓶不老泉水給了自己受傷的好朋友蟾蜍喝,讓蟾蜍永生不死,自己卻放棄了長生不老,放棄了活在無憂無慮的11歲裏。我想:她一定也是不想一直爲了隱藏這個祕密而東躲西藏,也不想讓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她。

生命就像一支筆,用鉛書寫自己的人生,享受書寫過程中帶來的樂趣!直到這支筆用完,這就是生命的輪迴。比如我們,現在還是小孩子,將來是青年、然後是中年、最後是老年、死亡,接下來又是新生……要是我們長生不老,光陰就被卡住了,眼看着時光輪迴,自己卻一點兒不變,不再是生命之輪的一部分,就如同路邊的石頭一樣沒有活力,多可怕呀!

我不要喝不老泉的水,我不想長生不老。我要經歷時間的磨礪,享受成長的每一點滴!我也會更加珍惜、愛護自己的生命,因爲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