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88K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1

合上《穆斯林的葬禮》的最後一頁,我被一種強烈的壓抑和悲痛的情緒包圍着,哽咽着喉,久久默然。這是一個穆斯林家族的故事,訴說着一個玉器世家命運的變遷,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因玉而興衰,因玉而離合,滄海桑田的變遷,交織着世間人情的美醜,人性善惡的矛盾。樑亦清與韓子奇的師徒之情,樑君壁與樑冰玉的姐妹恩仇,韓子奇與梁氏姐妹的感情,韓新月與楚雁潮的生死戀情,讓人唏噓不已。人世倫理的衝突和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終隨着一幕葬禮而歸於沉寂,恩恩怨怨終隨着一杯黃土而消散在風中。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精選19篇)

作家霍達的筆觸是凝重深厚的,《穆斯林的葬禮》,單是讀題目,就讓我有種厚重的感覺。相比於生,還有什麼比葬禮上的決別讓人的心情沉痛?樑亦清的死,如黃河水咆哮洶涌的悲壯,如大斧雕塑的鏗鏘,如殷紅的血噴勃出綻放如玫瑰的悽美。樑亦清,一個爲玉而生、因玉而死的穆斯林,靈魂只在水磨機上而靈動,生命只因玉而綻放。鄭和的寶船於揚帆時折斷了,他的生命亦跌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淋漓悲壯,令人震憾。

韓新月,一個如月光般純靜的女孩,雪蓮般的純潔,卻成了父母感情糾葛的犧牲品。那麼幽靜,那麼清澈,那麼美麗的靈魂,卻無情地滑落在命運的深淵。豆蔻年華之際,遭遇着病魔的摧殘已經夠殘酷了,還無情地遭遇着親人的扼殺和摧殘。她與楚雁潮之間的生死戀情,讓人唏噓,她的死讓人心痛不止。韓新月,一塊無瑕的白玉,她的死,悽美得讓人心碎,纏綿得讓人淚水磅礴。她是那麼地愛着她的老師,愛情是她生命中唯一燦爛的明燈,在生命終際,她盼望着天明,盼望着天明能見心愛的人一眼,但天亮了,她卻永遠地閉上了眼。一枝玉蘭頹然從枝間掉落,讓人心碎而惋痛。韓新月是不幸的,短暫的生命歷經磨難,韓新月也是幸運的,在與楚雁潮的生死戀情裏,一份如此深沉厚重的愛,幾人能擁有?在葬禮上,看到楚雁潮爲新月試坑,入坑,那片癡情,那翻深情,陳淑彥一句:新月,你活得值啊!或許詮釋了新月的短暫的一生。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以生死相許。新月是幸運的,她帶着心愛的人的愛離開,所有的後痛都留給了楚雁潮。多年以後,當新月的母親在尋訪女兒的墓地時,一個神情悽楚的中年男子在忘情地拉着小提琴,一曲《梁祝》,如泣如訴,如夢如煙,月色縹緲,孤雁盤旋......令讀者淚眼婆娑,柔腸百轉。

韓子奇,一個在玉的長河裏起伏跌宕的生命,一生的輝煌與失意皆因玉,一生的愛恨情愁只因玉,玉是他生命的支柱,甚至高過於生命。我一直認爲韓子奇是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在樑亦清死後,他是那麼義無反顧地忍辱負重重振奇珍齋而發揚廣大,他放不下妻兒在戰爭結束後回到家園,他因對妻兒的歉疚而半生陰鬱。韓子奇是善良的人,恰恰是他的善良傷害了妻子,傷害了兒女,傷害了真心相愛的人,也傷害了他自己。他的悲劇,更在於人性弱點的悲劇,性格的悲劇。一代玉王隕落了,念着清真言,緊握着兩支微弱的燭火,走向他的真主,願他的靈魂在主那裏得到寬恕與安寧。

樑君璧(韓太太)亦是個悲劇人物,從父親的死,到丈夫因玉而去國外,十年辛苦地等待......再見時卻是最親的丈夫與妹妹給了她最傷痛的一刀,於是那種糾葛與怨恨無形地加載在無故的新月身上。不能說韓太太是惡毒的人,只是人性的劣根性傷了別人,也傷了她自己,包括她最愛的兒子韓天星。她親眼目睹了父親的死,女兒的死,丈夫的死,三次穆斯林的葬禮,漂洗着她的靈魂。雖然作者未提及她的死,但我想,當她走向她心中的真主之時,她的心靈一定也是清澈的。

《穆斯林的葬禮》,讓人流淚的不止是不可握及的命運,不止是生死相交的愛情,更多是是一種缺憾,一種人在現實生活的掙扎與無奈,一種殘缺的美讓人爲之的惋痛。

圓滿只是一種希冀,而殘缺卻是生活本來的面目。讀罷《穆斯林的葬禮》,仰望星空,唏噓感慨,而只願一彎新月,在初秋的夜晚,在空中,依然清澈聖潔,讓人性,讓愛情。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2

很早以前就一向想看看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可惜在高中那種緊張迎考的時期找不到一份屬於自我的空閒。最後在進入大學的某個週末,從圖書館找到這本書欣喜地捂着然後跑回宿舍,拉上牀簾,隔開塵世的干擾,靜靜地把自我放進穆斯林的那份神祕和時代的淒涼中。

一口氣完成了那漫長的40萬字旅程,在書裏的主人翁都得到應有的結局時,我的心並沒有隨着書的最後一頁的閉合而釋然。我把書在從頭翻了幾遍,思緒也開始煩亂,我忽然發現這本書本不是爲了簡簡單單地向讀者闡述幾個回族的穆斯林之間恩感情仇的故事,它好像在借那幾個悲慘的人物向世人表達着什麼,呼喊着什麼。

同宿舍的朋友在討論着人間感情。我隔着薄薄的簾子,竊聽着。有人說:“如果存在不吵架的戀人她們就必須如陌生人般達不到感情的最頂峯。而最深刻的感情卻是給予對方最大極限的自由。”我也許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感情,無法體味這話裏的真諦,但是《穆斯林的葬禮》中樑君璧對韓子奇的愛卻是令我感到畏懼和寒心。我也不贊成樑冰玉不顧一切的愛,爲了自我的愛不惜毀了姐姐的家庭。她的愛是自私的。不要說是在思想封建的四五十年代,就算在新事物飛速發展的21世紀,這樣沒有限度的愛也是爲人們所唾棄的。但君璧爲了?衛自我的愛而不惜扼殺兒子、女兒的真愛。爲了挽回自我未能得到的愛,用母親的身份強行安排兒女的感情。更爲了阻止丈夫對妹妹的愛而強行趕走了妹妹。但這又得到了什麼,她只留住了一具沒有心的軀殼,她這一輩子再也沒有得到丈夫的愛。她的人生是悲慘的,爲了守住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她的一生沒有反抗,沒有掙扎,她把因爲丈夫和妹妹的背叛而產生的那份怨恨都深深埋在了心底。最後迴歸土地時再一併帶進泥土……

而韓子奇的人生卻更富戲劇化。他從一無所有的到來至兩手空空地離去,霍達給了他一個迴歸原始的命運。

他的一生雖然以前輝煌過。但他卻是懦弱的,在戰爭到來時爲了自我的收藏,爲了固守自我的那份追求不惜拋開家庭,拋開每個中國人應有的救國救難的義務藏身於英國。他是在戰爭中保住了那些玉,可結果又怎樣呢?他還是一無所有地孤獨離世。而他的感情卻更是失敗。他的背叛使兩個女人生活在痛苦中。更因爲他的固執,最終決定了他最愛的女兒新月無法幸福。

新月如她的生母一樣敢於追求自我的感情。但是她的命運是悲慘的,老天讓她在人生得意時理解了突如其來的大難。在失去母親關愛的同時還被一顆不健康的心臟牽累着,在追求感情路上她走的坎坷又甜蜜。雖然母親那句:“我寧願你死也不要你跟楚雁朝在一齊的話”讓她的心涼到了極點,但是在她辭別人世16年後的忌日,還有個楚雁朝在她墳前拉那曲《梁祝》。還有悽美的小提琴的旋律訴說着楚雁朝對她深深的愛戀。而同此時她的生母也回來看她了。一生愛她的兩個人的出現使她的結局雖悲卻不慘。

相反一向說她命苦的天星實際上卻是書中最苦的人。他的所愛因爲沒有良好的家庭背景而被親生母親拒絕。當最親的母親精心策劃摧毀他的幸福時他居然毫無所知。爲了妹妹,爲了他並不愛的淑彥的幸福,他在得知自我苦難來源後卻無法反抗。他是個老實人骨子裏卻並不懦弱。是時代的侷限,是穆斯林的那份虔誠註定他一輩子都要活在痛苦裏。他無法得到幸福,卻默默地給她人制造了幸福。

所有不幸的感情都只因爲一個穆斯林的身份。新月與楚雁朝是這樣。如果新月不是一個穆斯林,或者楚雁朝是個穆斯林,那麼樑君璧就沒有藉口阻止他們的交往,新月的生命也許就不會這麼快結束。而如果奧力弗是個穆斯林,那麼他的誠心已經感動了冰玉,他們也必將結合,奧力弗就不會成爲戰爭的犧牲品,也許準確的說是不會成爲穆斯林規矩的犧牲品。那麼這以後一切的不幸就不會發生。

再翻開書的時候注意到韓子奇的懺悔。在臨終時他再也無法繼續埋藏心底的祕密。那個韓子奇自我守了幾十年的祕密最終曝光讓樑君璧整個身心受到巨大的震撼。這個一輩子以穆斯林身份自居的老太太在晚年才得知與自我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的丈夫居然不是一個穆斯林,那麼她一輩子用穆斯林的規矩要求自我和家庭,她一輩子對真主安拉的朝拜又算什麼呢?她用這個逼死了女兒的做法又得用什麼來解釋呢?

最後我發現對標題上的葬禮開始能夠得到一點解釋了。那不是對穆斯林的葬禮,而是對穆斯林繁亂規矩的葬禮。韓子奇用自我的一生,痛苦的一生埋葬了那些屬於穆斯林的禮節。雖然在他臨死之際他懇求身爲穆斯林的妻子原諒,乞求真主的原諒,但這些不能刪除他所走過的軌跡。這本書看完了,眼淚也跟着停了,有人說所有文字的最後都是對人生的思考,我想這句話就應是對的。那麼此刻我就應思考些什麼呢?

舍友們關於感情的討論也接近了尾聲。她們最後統一意見:感情是不能夠等待的,無論男女對感情都有主動權,如果你發現了感情就務必勇敢的去追求。對啊,就向新月還有樑冰玉,在她們身上沒有愛的怯弱,沒有時代的被動。她們算是勇敢的。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3

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合上了這本書。終於,《穆斯林的葬禮》看完了,無法抑制的眼淚不知流了多少。心靈深深地被震撼,自己的喜怒哀樂,全被牽引着,書中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仍然在我腦海中徘徊。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古老的“博雅”宅,出了“玉魔”“玉王”;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愛恨交織;北大未明湖畔的月影,穆斯林墓地裏的白玉石碑。楚雁潮、韓新月,生死離別。最後,玉兒在墓地中緩緩穿行,滿臉滄桑地擡起頭髮現天空中出現一輪新月。

“淚水灑在黃土上,他不能自持,倒了下來,躺在新月將長眠的地方,沒有力氣再起來了,不願意離開這裏了!”讀到這,我又梗嚥了。命運的安排,把他們分開了,但他們的愛情是偉大的。韓新月,一個十九歲的花季少女聰慧而美麗,卻在還未綻放時就過早的調謝。令人惋惜悲傷。在她以優異成績考取北大外語系,並找到了愛的歸宿時,死神也正在向她悄悄走來,先天的疾病奪去了她的肉體生命。那一首《梁祝》還在耳邊迴盪,新月之死,是祝英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樑君璧,一個深受舊社會束縛的無知女性,在我眼裏是她可惡的,自私的。她把親生兒子天星的愛情毀了,也差點毀了新月的愛情。對於母親精心佈置的婚姻,孝子天星又能怎麼辦呢?韓子奇,辛辛苦苦把持了一生的奇珍齋沒了,那些和他同生共死的藏玉也在動亂中毀於一旦,他的心死了,含着對女兒的愛和對樑冰玉深深的思念而死了。

回過頭來想想自己,與書中主人公的命運相比,我們是幸運的,至少我們還擁有生存的權利,活着,比什麼都重要。或許你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但是越過了這些鴻溝,我們還能瀟灑地走下去。所以,請珍愛生命,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4

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和“月”作爲線索貫穿《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在跳躍的時間中緩緩地講着故事,在愛與被愛中來回: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着不一樣資料,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羣羣頭上纏着白布的中亞和西亞商人,追尋傳說中東方帝國的繁華,輾轉數千裏,來到東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讓他們從此停留。歲月流轉,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在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始終堅持着自我特有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對於這個民族本覺陌生,但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在一個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這本書帶着我與一個穆斯林家庭一齊,走過時代長河中的許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韓子齊嗜玉如命,戰亂年代,爲了保護自我的藏玉,他視爲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拋下妻兒,遠渡重洋。彷彿命運的作弄,在異國他鄉,他與妻子的妹妹樑冰玉走到了一齊。戰爭結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國,帶着感情結晶女兒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應對自我的妹妹,自我的丈夫,應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怎樣可能讓自我沒有丈夫,讓兒子沒有父親?僅有樑冰玉明白,這個家是容不下她了。於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陪伴。韓新月委屈,不解,爲什麼照片上的媽媽看着那麼慈祥,而現實中的媽媽,卻是那麼的陌生……隨着新月的長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漸漸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麗,聰明,善良。與一個女孩的所有的讚美詞彙都能夠加在她身上而毫不誇張。她愛她的家,卻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媽媽的爭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媽媽的盛氣凌人,她更不明白媽媽看到她似的眼裏偶爾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與楚雁潮的感情完美而又坎坷,卻被無常的生命,斬斷了所有的夢想……

在新月離去多年之後,遠走異國他鄉,做了一輩子如無根飄萍的樑冰玉回來了。這個不被人承認的妻子和母親,爲了尋找遺失的親情,爲了尋找日思夜想的女兒,踏着自我的痛苦急切地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見到的和不願見到的卻都已被歲月帶走。

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有一個十分獨特的結構形式,單數章節寫“玉”,雙數章節寫“月”。玉,象徵着財富和地位,“玉”的章節寫是主人公韓子奇從易卜拉欣成爲一代“玉王”的艱難歷程;月,象徵着純潔、善良,寫的是韓子奇的女兒新月和楚雁潮悽美動人的感情。

兩個世界被一道無形的大門所分割,卻又不得不重逢。讀者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到動情處,這一章節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我的心境,整理好情緒,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着上一章的感情去讀。這種交替式的敘述帶給人一種奇妙的閱讀體驗。讀者就這麼跟着霍達,彷彿穿梭在一條兩面牆壁在上演兩條命運線的細長鬍同中,當走到盡頭時,胸中是一股硬實的填在心頭,揮之難去的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5

他們的愛情終究在一場莊嚴肅穆的葬禮中落幕了,不,他們的愛情永遠也不會落幕,我相信他們的永生。

——《穆斯林的葬禮》

我覺得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爲他自己畢竟完成了對自己的心靈的冶煉過程,他畢竟經歷了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淨的意境。人應該是這樣大寫的“人”。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的後記中這樣寫道。第二次讀《穆斯林的葬禮》,我依舊會淚流滿面。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苦的命運似乎在這本表現回族人民悠久歷史和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說裏有了答案。它充滿了悲劇的美感。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故事。霍達以她冷峻的文筆,勾畫了一羣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終掩卷,蕩氣迴腸,嘆一聲玉器世家,唱一首人生詠歎。這部小說中人物的命運似乎都是悽慘的、不幸的。但是在這裏,我不想寫玉王韓子奇奔波一生、操勞一生的苦難與艱辛;我不想剖析虔誠的穆斯林信徒樑君璧的專制與自以爲是的鐵血手腕;我不想訴說天星爲了顧全大局而只能打掉牙齒和血吞的黯然神傷與無奈······我只想靜靜記錄那段在渾濁空氣與喧囂世界中滋養出的雖悽美卻刻骨銘心的愛情。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愛的種子。它可能萌發的很早,也可能貯存的很久;它可能成熟於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經歷漫長的磨難而最終凋落。愛情是一種神物,不遇到適當的時機,它並不顯露明顯的形態,以至於本人都覺得似是而非。吉爾伯特說,愛情是一個平臺,上面聚集着形形色色的人。而楚雁潮與韓新月是這個平臺上最純潔的人。他們的愛情平靜而美好,沒有半點銅臭氣、沒有絲毫雜質。只是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終於走到了一起。楚雁潮說,愛就是火,火總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燒的是煤塊還是木材,是大樹還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閃耀着同樣的光輝!愛就是愛,它是人類自發的美好情感,我因爲愛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愛,不是獵取和佔有對方,而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愛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就像信仰一樣永不改變,永不背叛!他們愛的深沉,愛的強烈。然而,兩個家庭卻橫衝直撞進了兩個人的愛情。人無法改變命運,而命運卻在改變着人。兩人一回一漢,無法通婚,家庭成了愛情的附庸。即使如此,他們對愛情仍舊至死不渝。愛情是偉大的,但它終究無法與強大的死神相抗衡。新月終究還是在心臟病的折磨下死了,帶着對親生母親的思念,帶着對楚老師的眷戀,帶着對光明的渴望,在一片漆黑中與愛她的人永別了。從此之後,她絕不可能從事她鍾愛的事業,絕不可能再與楚雁潮一起漫遊美好的人生。每次讀到這裏,鼻子都會很酸,淚水打溼的不僅僅是書頁,還有那顆感性的心。他們的愛情終究在一場莊嚴肅穆的葬禮中落幕了,不,他們的愛情永遠也不會落幕,我相信他們的永生。

我的文筆很拙,總是言不及義,不能很好的將這本書中給人感動、惹人落淚、引人深思、予人震撼的場面再現 亦或是傳遞精髓給你們,對此,我深感愧疚。

故事的結尾,在回民公墓旁,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中年男子拉起了小提琴,是那首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的新月最喜歡的《梁祝》,述說的是一個流傳在世界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而在我看來,那也是他們的故事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6

這本書,是我在師範初讀的,這幾天又在書城裏看到了推薦,這次我讀了很多名家的點評,真是溫故而知新。這本書有着大量的宗教禮儀的描寫,透漏着濃厚的宗教氣息,爲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狀的詭異,也許宗教本身就是一種悲劇,是一羣孤苦無依的靈魂的彼此慰藉與溫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氣與動力,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運的殘酷,人性的脆弱,使人們甘於自欺,那是一種對未來天真的自信,而面對悲慘的現實,卻只能通過信仰療傷。宗教籠罩下的人物命運都有一種宿命的憂傷,在生命的路上,漸行漸遠,愈發悽迷。這人間,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歡離合,那些忠貞不渝的愛情,有時也難逃毀滅,但願愛能在燦爛中死去,在灰燼中重生,但這只是慣於喜劇思維的我們對悲劇的美好幻想。

而悲劇的力量,究竟再哪裏?穆斯林的葬禮,向世人展現了難以癒合的疼痛,當面對宏大的社會悲劇時,當事人再悲痛的眼淚,再虔誠的懺悔,都無濟於事。悲劇,作爲一種力量,讓我們對人性有着更深的瞭解,啓示後來的人,後來的事,少一點遺憾,少一點悲傷。

那些往事,讓我學會回憶,那些悲劇,讓我學會流淚。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更加敢於去憎恨,去熱愛,去嘗試,去體驗!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7

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和“月”作爲線索貫穿《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在跳躍的時間中緩緩地講着故事,在愛與被愛中來回: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羣羣頭上纏着白布的中亞和西亞商人,追尋傳說中東方帝國的繁華,輾轉數千裏,來到東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讓他們從此停留。歲月流轉,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在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始終保持着自己特有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對於這個民族本覺陌生,但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在一個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這本書帶着我與一個穆斯林家庭一起,走過時代長河中的許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韓子齊嗜玉如命,戰亂年代,爲了保護自己的藏玉,他視爲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拋下妻兒,遠渡重洋。彷彿命運的作弄,在異國他鄉,他與妻子的妹妹樑冰玉走到了一起。戰爭結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國,帶着愛情結晶女兒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面對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丈夫,面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怎麼可能讓自己沒有丈夫,讓兒子沒有父親?只有樑冰玉知道,這個家是容不下她了。於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陪伴。韓新月委屈,不解,爲什麼照片上的媽媽看着那麼慈祥,而現實中的媽媽,卻是那麼的陌生……隨着新月的長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漸漸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麗,聰明,善良。與一個女孩的所有的讚美詞彙都可以加在她身上而毫不誇張。她愛她的家,卻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媽媽的爭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媽媽的盛氣凌人,她更不明白媽媽看到她似的眼裏偶爾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與楚雁潮的愛情美好而又坎坷,卻被無常的生命,斬斷了所有的夢想……

在新月離去多年之後,遠走異國他鄉,做了一輩子如無根飄萍的樑冰玉回來了。這個不被人承認的妻子和母親,爲了尋找遺失的親情,爲了尋找日思夜想的女兒,踏着自己的痛苦急切地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見到的和不願見到的卻都已被歲月帶走。

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結構形式,單數章節寫“玉”,雙數章節寫“月”。玉,象徵着財富和地位,“玉”的章節寫是主人公韓子奇從易卜拉欣成爲一代“玉王”的艱難歷程;月,象徵着純潔、善良,寫的是韓子奇的女兒新月和楚雁潮悽美動人的愛情。

兩個世界被一道無形的大門所分割,卻又不得不重逢。讀者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到動情處,這一章節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己的心情,整理好情緒,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着上一章的感情去讀。這種交替式的敘述帶給人一種奇妙的閱讀體驗。讀者就這麼跟着霍達,彷彿穿梭在一條兩面牆壁在上演兩條命運線的細長鬍同中,當走到盡頭時,胸中是一股硬實的填在心頭,揮之難去的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8

我並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總覺得看書的時間還不如去看電視和看電影。強迫自己看過以後才知道,故事裏的主人公們都是回回,都是穆斯林。{韓子奇除外}而每次提到葬禮時都是當主人公們死去時。尤其是韓子奇的師傅樑亦清死時,那葬禮描繪的是如此詳細和悲壯啊。每個穆斯林的葬禮都很莊嚴簡單的,葬禮不鋪張隆重但是很主義細節。真正的穆斯林走時是乾乾淨淨的,這體現了穆斯林的聖潔。也讓我們不得不被這個宗教感到驚歎。

可憐的新月,死時,霍達也是濃墨描寫的。是啊,一朵聖潔的花朵就這麼凋零了。說真的,樑亦清的葬禮讓我感到很悲傷,內心很壓抑,涼嗖嗖的,一個老實本分的玉器匠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奇珍齋。這位老齋主把玉器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在趕着那件讓他傾盡全部精力的鄭和航海圖。我打心底裏敬重他,雖然雕刻這件玉器的價錢並不多,但是他說爲了讓外國人能歎服中國雕玉的傳統手藝,爲了鄭和也是個回回,即使付出一切也值得。所以樑亦清的葬禮是悲壯的,埋葬她的同時也是對奇珍齋的打擊。每當讀到霍達關於樑亦清和韓新月的葬禮的描述時,我就覺得心寒,心痛得不得了,真是個悲劇。

我覺得自己就是主人公之一,我的感情完全和他們聯繫在一起了。他們笑,我則笑;他們哭,我則哭;他們處於兩難抉擇時,我則比他們更爲難;他們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我則想竭盡全力幫助他們。直到現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形象,音容笑貌都在我的腦海裏佔據着位置。如美麗,純潔,善良的新月;糾結複雜的韓子奇;城府極深,能與王熙鳳一拼的君璧;滿腹學識,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楚雁潮;苦命的小蓉子;任人擺佈,有些麻木的天星;嘔心瀝血,兢兢業業的樑亦清;敢愛敢恨的冰玉……小說裏每個人物都被霍達刻畫的有血有肉有情。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同一個人物的評價和看法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每個人的觀點都有個人的獨到之處,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在我眼中新月是個善良,純潔,有素養的好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我很羨慕她,她的家境不錯,爲人好,又有機會在中國的學府北大讀書,尤其是這一點令我羨慕不已。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9

人生的舞臺,悲劇,喜劇,喜劇,悲劇......輪番演出,不受晝夜,無盡無休......

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數十年間的興替,命運沉浮糾纏把毫無干系的人的生命連在一起,發生在不同時代,卻有相似的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在書中主人公悲歡離合的背後是不同宗教信仰文化的碰撞,在如此背景之下,難掩作者在當時特定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與追求。曲終掩卷,悲劇收場,嘆奈何。榮辱興衰皆隨塵埃落下,消失在滾滾歷史長河。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似。

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樑亦清,原是回族琢玉藝人,醫生最新於玉器,因爲精心雕刻的玉器受損而氣急攻心而死。樑亦清育有兩女:長女君璧和此女冰玉,他的徒弟韓子奇繼承師業娶了長女,日寇侵華,韓子奇攜妻妹來到倫敦,並日久生情,後又誕下一女取名“新月”,回國後,君璧難以接受事實,使冰玉留下女兒後遠走他鄉,新月日漸長大,戀上班主任楚雁潮,卻得不到家人同意,之後因病去世,彌留之際,才得知親生母親留給她的書信,感受到了真正的母愛。多年以後,冰月回來,站在已被政府列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博雅”宅門前,卻發現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在文章最後,也是最令我動容的地方“樑冰玉輕輕的走過去,心裏只想着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爲一體,滿目雄渾的黑色,滿園溫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若無的”作者對景色細膩清新的敘述,將一位木器對女兒新月的思念之情烘托到了極致。月光下,樹影旁,是楚雁潮在拉小提琴,“如訴如泣”“如夢如煙”的琴聲述說着的是一個心碎之人對摯愛的深切眷戀,就像他所彈奏的琴曲“梁祝”一樣感情淒涼婉轉,每讀起二人之間的'愛情故事總是令人唏噓嘆惋,新月一生坎坷,當遇見真愛時,卻已身患重病,又因宗教不同和父母一代的糾葛而受到樑君壁的阻撓,習俗的衝突,觀念的衝突,離亂的悲歌,個體在命運的齒輪下身不由己的選擇造成了他們悲慘的局面。

作者霍達用冷靜的筆觸向讀者展現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劇,這也是我不願再次看這本書的原因。宗教的傳統,愛恨的交織,在歷史長河中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交匯與分歧構成了這個宏大又哀傷的戀情故事,穆斯林的葬禮,埋葬的是以往的仇恨,隔閡,留在心底的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正如文末所寫的那一輪高懸於墨夜空中的新月一般。

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飄渺。

當經歷了生離死別,看透了悲歡離合之後,彈起的琴聲迴盪於天地之間,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10

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時手上沉甸甸的,合上這本書時淡淡悲傷和壓抑久久蕩在心頭。霍達這位偉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約六十年間的興衰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榮辱興衰,玉與月向世人展現一幕幕哀傷的愛情悲劇。

質樸無華的葬禮讓我認識了穆斯林,從未了解過的宗教與信仰也在這本書中緩緩展開在我的眼前,宗教的傳統,政治的交鋒,愛恨的交織。在歷史的長河中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交匯與分歧構成了這個宏大又哀傷的故事。

故事的開端從一個虔誠的穆斯林老人帶着年幼的韓子奇引出,墓地裏楚雁潮緩緩的琴聲與天上的新月相交輝映着讓這命運的舞臺緩緩落幕,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場終結了,而當我靜靜回首書中的一幕幕,‘玉王’韓子奇艱辛的創業,對玉的執着,對感情的無奈,直至死前含淚而終;有着不同觀念的姐妹,迂腐樑君璧爲信仰毀掉了兒女的婚姻和愛情,帶着新觀念大膽追求自由和愛情的樑冰玉是新一代青年的象徵,卻漂泊他鄉;嚮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媽終究守候着一家人直至病死;韓天星和陳淑彥這對被命運硬拼成的夫妻帶着悲傷活着;而那個十九歲的花季聰穎美麗的少女韓新月卻因先天性心臟病早早凋謝了生命之花,那一輪新月之下,楚雁潮緩緩的拉着提親……

起初讀完這本書,我心底對伊斯蘭教升起一股難言的厭惡感,說到底那是對這場悲劇的主人公的憐惜與那個時代封建守舊思想的鄙夷和無奈,後來瞭解到伊斯蘭教從未禁止過民族間的通婚,而造成一切悲劇,影響伊斯蘭聲譽的民族主義、神祕主義和宗派主義並非伊斯蘭思想,也就對故事有了一種釋然。穆斯林將伊斯蘭教視爲一種自豪,讓讀者對它肅然起敬。

在文章的最後:‘樑冰玉輕輕地走過去,心裏只想着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溫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留於我心底的是對未來的一個憧憬,一個新的希望,期待着幸福與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個熱愛生活的早逝少女。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11

我用九天時間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在讀完後的第三天我就記不清作者的名字,還得專門查了一次:霍達,對,是霍達。

《穆斯林的葬禮》背景置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特殊的歷史時期,奇特的經歷,不平凡的人世生活。

韓子奇、韓太太(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韓天星、楚雁潮……幾個不同身世背景的人聯繫在一起。

韓子奇,一生跌宕起伏,從孤兒到學徒,再到響徹北平的“玉王”稱號冠之首。隨後的戰爭摧毀了寧靜祥和的生活,也使韓子奇一生髮生了重大轉折。亂倫婚姻使他得到一個聰明乖巧的女兒,也使他矮了韓太太一截。由此,韓太太成爲“博雅”宅內真正的主宰,壓抑着韓子奇、韓天星、韓新月……

一部書的字裏行間壓抑氣氛外溢,新月考大學、天星娶親、新月戀愛……一系列事件都在韓太太的操控影響下,韓子奇一次次的出擊,一次次的妥協,無人能去撼動韓太太的威嚴,她已不是當年那懂事、善解人意、溫柔的壁兒了。

楚雁潮,一個父親身份不明而在那特殊年代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才華青年,與韓新月在理想上產生了共鳴,相互走近,燃出愛情的火花,無奈造化弄人,疾病使他們生死相分。

文章以樑冰玉的海外歸來,望着“博雅”老宅而徘徊不知進退何好開始,又以墓地黃昏楚雁潮在新月墳前一曲小提琴《梁祝》,樑冰玉佇立聽琴結尾。一個喪女,一個失去戀人,悲涼。

一部書反映出作者因生活在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經歷而顯現的特殊心理感情。後面幾篇文章《紅塵》《沉浮》亦有此表現。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12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但一直很遺憾沒有真正認真拜讀過,這次偶然的機會,終於使我幸得一睹風采,終於斷斷續續讀完你了。此刻我的胸膛內莫名的激盪着怎樣的情懷呢?好像是久違了的感動,好像是沒剋制了許久的共鳴。我被主人公的命運所深深牽引,爲他們擔憂,爲他們不平,爲他們痛惜,爲他們哀傷。最後我竟也成爲他們中的一分子了。原來人類的感情都是如此類似,傷痛也是如此類似。現在我所留下的零星片語均不過是暫時的混亂的。我只把它粗粗速讀了一遍,留下的不過是些粗陋的見解。

但是僅僅是這單薄的一遍已經令我的心緒久久無法得到寧靜了。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後,更讓我看到了知識的可貴,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皆因爲所受的教育不同,對於愛情,對人生竟也產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於愛情的執着,對於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正體現了新時期中國青年的新氣息!而作爲一代婦女的代表,碧兒的迂腐和落後,以及對於愛情的盲目和對於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爲之悲哀……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13

之所以被《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吸引,是因爲它每一章回的名字。月夢、玉魔、月冷、玉殤、月清、玉別、月魂本以爲是一本帶着宗教色彩的書,沒想到一開始便用如此清冷哀怨的字眼震懾住了我。細細看完了這本書,內心複雜,道不清是什麼滋味。再啓卷,品之,掩卷,深思,心中才有了一絲瞭然。

這本書講述了北京的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多年在世代變遷中的興衰沉浮。兩代人圍繞着玉的愛情糾葛是故事的主線,而最後意料之中的悲劇,愛情、親情乃至整個家族的悲劇是由他們心中的恨、痛、無奈、苦楚釀成的苦果。月與玉相間、兩代人的故事相互穿插,時空的變換,遊離在兩個年代之間,仿若身臨其境,讓人倍感驚喜。

初讀此書,對愛情的理解與認識還帶着小女孩特有的偏激、不成熟。直到讀了第二遍、第三遍,才正視理解了韓子奇與冰玉的愛情,也不再那麼盲目地去看待一個人。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惡人。立場的不同讓他們走上了不同的路。沒有永遠的對,也沒有永遠的錯,只有永遠的愛。這大抵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玉,象徵着財富、地位、身份。

月,象徵着純潔、善良、明淨。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君子比德於玉就是這個寓意。玉,確實醉人。雖沒有鑽石的璀璨,寶石的富貴,水晶的晶瑩,但它神祕,精緻,宥永,富有生命力。

在我看來,玉和月也是代表着兩個時代。君璧、冰玉,兩個以玉爲名的美麗女子,相互扶持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只因爲時代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對愛情、對人生的態度竟也產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於愛情的執着,對於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正體現了新時期中國青年的新氣息!而作爲舊代婦女的代表,碧兒雖然有着舊時代女性的自強、能幹、堅韌,但她的迂腐、落後、不包容、嫉恨,以及對於愛情的盲目、束縛和對於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爲之悲哀的姐妹的反目成仇,勾畫了先進與愚昧之間的鴻溝,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書中悽美的愛情也爲人所津津樂道。它雖美,卻透着無窮無盡的無奈與悲哀。韓子奇,被玉俘虜的一個假回族。他的一生,琢玉,賣玉,護玉,守玉,愛玉。視玉如命。我相信他對髮妻是有感情的`,但他真正的愛情是能夠和他產生共鳴的人,也就是冰玉。他們的愛情沒有錯,錯在他們的年代,錯在他們相愛的時間。這是一段苦緣,甚至還牽扯到了下一代,但他們是無辜的。冰玉不能接受帶有瑕疵的愛情而遠走高飛,現在看來,當初他們義無反顧的愛情真叫人覺得敬佩。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14

《葬禮》中有兩處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描寫,父親韓子奇在臨終時是半信半疑地念着“清真言”去世的;而女兒新月在臨終時則義無返顧地呼喚着她所愛的老師“楚燕潮”的名字去世。

這兩幕不起眼的伏筆其實是在暗示作者要表達的意圖:

穆斯林的上一代還在受着伊斯蘭——這道宗教枷鎖的控制,雖說半信半疑,但是無法完全擺脫。

而穆斯林的新一代則已經大膽地衝破這道束縛美好愛情的枷鎖——伊斯蘭,將其徹底拋棄。

兩幕臨終的描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作者要表達的正是被她稱爲穆斯林的回回民族,在前進中的巨大的變革,回回民族要想發展,要想享受現代文明的主張如愛情之上等等,作者看來必須拋棄伊斯蘭的枷鎖。而伊斯蘭又是回回祖祖輩輩守望着的信仰,在拋棄時必然產生強烈的鎮痛。回回民族在這場拋棄與守望互相沖突的鎮痛中獲得新生。新月死了,可是在作者的筆下,新月是爲了改變回回民族陳腐的現狀而死的,她是回回民族變革發展的最前衛的烈士——用生命換取美好的愛情。作者在暗示回回民族要改變現狀,像其他民族一樣文明先進,不受宗教的束縛,必須要經過犧牲,像火鳳凰一樣的死去,然後獲得新的生命。

這是作者的理想,她愛自己的這個民族,但她的愛法與回族的穆斯林不同。她不認爲回族的發展壯大在於恢復回族人對於伊斯蘭的信仰,相反,她認爲回族不像漢族等人那樣享受美好的愛情與所謂文明的生活,障礙正是伊斯蘭。因此這個民族要想獲得發展,必須拋棄伊斯蘭的枷鎖。

韓子奇(代表回族的第一代革命者),沒有完全的拋棄伊斯蘭傳統,但是他的伊斯蘭傳統已經有了動搖。

韓新月(代表着回族的新一代革命者),已經完全地拋棄了伊斯蘭傳統,義無返顧地走向她的理想。這正是作者的希望——新一代的回族正在拋棄伊斯蘭教的束縛,回回民族的希望正在前方。

無疑,作爲穆斯林後裔(戶口本上是回族),我有幸迴歸了伊斯蘭信仰,我同所有具有真正伊斯蘭信仰的穆斯林後裔一樣,對此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我們深信,伊斯蘭纔是所有民族文明強大的保證,因此不僅穆斯林後裔(回族)的改變,需要伊斯蘭的引導。所有民族脫離墮落,走向真正的人類文明,都離不開伊斯蘭的引導。

因此《葬禮》的問世,給穆斯林後裔(回族)中兩種人的矛盾做了註腳。一種是不信仰伊斯蘭的穆斯林後裔(回族卡菲爾),一種是繼續信仰伊斯蘭的穆斯林後裔(回族穆斯林)。一種是視伊斯蘭爲束縛的人,一種是視伊斯蘭爲出路的人。他們兩者究竟誰能成爲這個羣體的未來,是被回族卡菲爾改變爲與其他人一樣的“現代文明者”,還是被回族穆斯林改變爲信仰伊斯蘭的烏麥,現在還沒有答案。 

不過,隨着伊斯蘭的興起,穆斯林後裔的迴歸意識將有助於後一種人的勝利,而現代文明的無孔不入,也讓前一種人獲取信心。作爲有伊斯蘭信仰的穆斯林後裔(後一種人)的一員,我不僅希望整個被稱爲回族的穆斯林後裔擁有伊斯蘭信仰,而且我希望所有民族的兒女都擁有伊斯蘭信仰,我也將爲之奮鬥不已。讓包括穆斯林後裔在內的所有民族信奉伊斯蘭,是我們的理想,作爲信仰伊斯蘭的穆斯林後裔來說,我覺得他的使命在於正確的向同胞傳達真正的伊斯蘭,而不是去傳播影響伊斯蘭聲譽的、造成愛情悲劇的、造成愚昧僵化的民族主義、神祕主義或宗派主義等非伊斯蘭思想。除此之外還應該積極地去爲消除這些誤解多做工作。早日將傳教的方向針對教外,不要在族內迂迴不前。衝出民族的圈子,向全體世人積極傳教,才能消除伊斯蘭是少數民族的信奉的誤解,才能使伊斯蘭在中國真正普及開來。

那個時候,原來不信伊斯蘭的民族都變成了穆斯林了,那麼與伊斯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的穆斯林後裔恐怕早就回歸先民的信仰了。

反之,如果信奉伊斯蘭的穆斯林後裔(或稱回族穆斯林)還在繼續宣揚錯誤的東西,還在以宗教爲名禁止通婚,製造《葬禮》類的悲劇,還在將回族和穆斯林劃等號,把漢族等民族與卡菲爾劃等號,還在通過繁衍傳承伊斯蘭信仰,那就只能給第一種人——回族卡菲爾們製造衝破伊斯蘭傳統對回族的束縛的理由,這樣,恐怕失敗的只能是回族穆斯林。

《葬禮》給世人造成的影響是惡劣的,無數青年男女因此對活在現實中的回族倍加同情,而對製造愛情悲劇的兇手——伊斯蘭卻憎恨萬分,儘管伊斯蘭從未禁止過不同民族的通婚,儘管回族本身就和漢族有着悠久的通婚歷史,但是由回族穆斯林對教義的誤解,和對回族與穆斯林的簡單等同造成的錯誤的罪名,卻讓伊斯蘭承擔了。人們把伊斯蘭當成了元兇,無疑,這對伊斯蘭在中國的傳播造成了巨大的障礙。

師大的校園裏,貼着一張海報:一部曾以傷害民族感情爲由而遭禁演的作品、一部謳歌偉大愛情的巨片《穆斯林的葬禮》終於開禁了!

海報前大學生們熙熙攘攘嘰嘰喳喳,而我的心卻無比酸楚,因爲我知道這場悲劇的真正受害者是被描寫成惡魔的我深愛着的純潔的伊斯蘭,我也知道只要回族人不停止這種悲劇,不重塑伊斯蘭的形象,這場電影將會一直演下去。  

令作者欣慰的是她看到的是北京的穆斯林後裔的狀況,北京作爲無神論的心臟,在左傾時期伊斯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上百座被拆毀的清真寺有許多再也沒有恢復。伊斯蘭在許多人那裏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傳統,號稱二十萬穆斯林的北京開齋節參加會禮的不足三萬,回民公墓不時會看到亡人的後代在墳上灑的冥鈔。北京的這一切都讓霍達女士這個深愛着回族的,盼望着回族得到新生的善良女人感到欣慰。然而,她忽視的是一場遍及全球的伊斯蘭復興正悄悄來臨中華大地。

這個勢不可擋的萌芽正在成長,中國許多擁有伊斯蘭信仰的穆斯林後裔漸漸在覺醒,蒙主的引導,許多的新穆斯林也同他們並肩作戰。他們已經認識到了穆斯林自身衰落的症根,也意識到只有迴歸古蘭經的教導,才能夠改變穆斯林的衰落,才能夠使伊斯蘭傳播祖國大地的各個界角落。擔負這個使命的人羣正在不斷的壯大,他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僅以陳克禮烈士的話與所有熱愛伊斯蘭的兄弟姊妹共勉:使命太艱鉅了,力量太微弱了,微弱得像大戈壁裏的駝鈴,我們必須跨過敬愛的逝者……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15

讀書最美好的最讓人享受的除了書的內容外,還有它背後的故事。作者寫下這本書時的境況,他想要寫給誰和想要表達些什麼,以及讀者對內容的理解,這些都是非常精彩值得一探的地方。《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我在高中時已經看過了一遍,當時只是沉醉在它的情節曲折和感人故事上,沒有去深究這本書背後的一些東西。正好這次來實習,在教學樓的書架上我無意中又見到了這本書,所以我又一口氣把它看了一遍,還往深裏挖了挖,收穫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

玉,象徵着財富、身份、地位;月,象徵着純潔、善良、明淨。作者霍達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爲線索貫穿整部小說,講述着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作者在給人物設定姓名時就隱含了一個人物的結局。樑冰玉,對愛情保持着自己的原則,要麼愛的瘋狂,要麼徹底消失。正如她的名字一樣,純潔、善良,但她又是容易受傷的,所以最終她遠走他鄉,孤獨一人。樑新月,作爲一個大家族裏的北大才女,自然身份高貴,但是她與楚雁潮的愛情卻遭受家裏人的阻撓,最終天妒英才,因心臟病英年早逝。雖是一輪新月,卻被烏雲遮去清輝。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因此在書裏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於漢人習俗的一面。穆斯林共同敬仰的聖人穆罕默德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一百名人排行榜中,成爲人物。他最初創建了伊斯蘭教,是他編寫了古蘭經,至今影響人類的生活,與社會緊密結合。因此,從這本書裏面,我們就可以看到穆斯林對這些信徒們帶來的信仰,就像大樹紮根一樣,非常的深厚。在現實生活中,例如師大,我們經常就會看到那些回民學生在一直堅守着他們的信念,不吃豬肉,戴頭巾。這就是一種信仰給人帶來的巨大的力量,真的不容忽視。

《穆斯林的葬禮》,它展現了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大家共同鑑賞的一本好書。有機會的話不妨抽出點時間給自己的精神上施點養料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16

人無權改變命運,命運卻在改變着人;

把該記住的都記住,把該忘卻的都忘卻;

人只有懷着希望往前走,哪怕那希望是渺茫的,假如沒有希望在前面誘惑着人,人也許就沒有前進的勇氣了。

愛情是一種信仰,它貯存在人最珍貴、最真誠的地方——貯存在心裏,它和生命同在,和靈魂同在。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當兩顆心經歷了長途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他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像對方說:我永遠也離不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的來臨,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他們分開了。

——摘自《穆斯林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小說中的第一代人是樑亦清,經營着一家玉器行,琢玉技藝高超。第二代人是樑亦清的女兒樑君璧、樑冰玉和被樑家收養當學徒,相當於樑家半子的韓子奇,韓子奇對玉非常癡迷。第三代人是樑君碧和韓子奇的兒子韓天星,樑冰玉和韓子奇的女兒韓新月還有新月的大學老師楚雁潮。第三代中還有輔助人物,韓天星喜歡的女孩小榮子和他後來的妻子淑彥。小說以玉和月爲線索將故事串了起來。第二代人的故事以玉(韓子奇)爲主線,第三代人的故事以月(韓新月)爲主線,月的故事是玉的故事的延續,兩者用平行的方式敘述了兩個交叉的故事。

這部長篇小說感情細膩真摯,故事曲折感人,內容豐富,內涵深刻,文筆流暢。小說展示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在政治和宗教氛圍中演繹着人生的困惑和書中人物對人生真諦的追求。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細膩的筆觸,精緻的描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者霍達,女,生於1945年11月,回族,北京人。中國電影編劇,著名作家,自幼喜愛文學藝術.青年時代開始發表作品,1976年之後從事專業文藝創作,迄今已發表、出版小說、報告文學、劇本、散文等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約300萬字。作品沉雄深厚、凝練典雅,兼備陽剛陰柔之差,獨具亦史文之風。

貫穿整部小說的內在主線是情和矛盾。小說中的情有愛情、友情、親情、民族情。小說中的矛盾有愛情和親情,愛情和民族情,親情和民族情之間的矛盾。而這些感情和矛盾又發生在一個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使得這些感情更加錯綜複雜。書中主要人物除楚雁潮外都是穆斯林。所以,雖然他和新月之間的愛情真摯、感人,但在如樑君碧這些傳統的穆斯林看來他們的愛情是錯誤而不可饒恕的,會觸犯神靈。但樑君碧的丈夫,也就是小說第二代人物的主角韓子奇在臨死的時候說出了一個祕密,他說自己不是穆斯林。簡直是一個諷刺!虔誠的穆斯林樑君碧竟然是嫁給了一個漢人。這個祕密對她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她應對這個打擊的辦法就是說服自己丈夫是糊塗了,這個想法其實只是自欺欺人。這讓我們看到人爲設置不同文化之間的隔閡是沒有必要的,而是會給人們帶來創傷。不同的文化是可以共存的。這是愛情和民族情之間的矛盾。還有親情和愛情之間的矛盾。樑君碧非常愛自己的妹妹樑冰玉,但又無法忍受妹妹對自己的背叛。樑冰玉和韓子奇在英國避難的日子裏,患難與共,相愛並生下了一個女兒韓新月。樑君碧無法原諒丈夫和妹妹對自己的背叛。最後她逼妹妹離家出走,在韓子奇的祈求下冰玉把女兒新月留給韓子奇和姐姐樑君碧來撫養。無疑,樑君碧是愛妹妹的。即使在她得知了丈夫和妹妹的事後,她見到妹妹的時候仍然是抱着妹妹哭了。

這部小說除了帶給我感動,還帶給我思考。

什麼是愛情?真正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

我覺得真正的愛情是新月和楚雁潮之間的那種愛情,純潔、真摯。可是他們的愛情是那麼短暫。新月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假如她活着,他們兩個能衝破家人的阻撓走到一起嗎?這個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有位社會學家說,愛情是最容易被顛覆的。以前人們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現在又有一種說法:愛情是婚姻的墳墓。80後很多人都信奉的是:相愛的人不能結婚,只能用來想念,用來想念的人,不能見面。但是小說的結尾處,楚雁潮在新月墓前的守候又讓我感動不已,好像一個玩世不恭的人重新見到信仰的光芒。我又在想,那種滲透到靈魂深處,至死不渝的愛情應該還是存在的吧,只不過太稀缺了,或者不會輕易遇到。或許是現在的人們太沒有安全感,不願去付出真愛,因此也得不到真愛。亦或許如張愛玲所說,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愛情只是一種錯覺。思考了那麼多,我覺得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愛情是一種信仰。所以:如果愛,請深愛!

小說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很飽滿。你覺得他或她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人。書中的人物不是非善即惡。你沒有辦法說清楚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讓你又愛又恨。像樑君碧,她愛憎分明,但世俗狹隘。其實她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女人,一個漂亮,世俗,要強又驕傲的女人。她在韓子奇一無所有的所有的時候說:“奇哥哥,你娶了我吧。”很直白,很感人。但她又總是計較自己當初嫁的時候沒有辦一個像樣的婚禮,所以她總是希望在兒子娶媳婦的時候大辦一場來彌補自己當年的遺憾。她的複雜性格還表現在她對丈夫和妹妹的女兒新月的態度上。她對新月的感情也是又愛又恨。新月是個很善良,很懂事的孩子,而且她看着新月長大,應該說她對新月是有感情的,從新月死後,她爬在新月身上哭,說新月是個苦命的孩子就可以看出來。但畢竟新月是妹妹和丈夫背叛自己的見證,她無法百分之百地去愛新月,甚至於對新月表現得有點冷漠。

另外,小說的政治色彩也很濃厚。像楚雁潮,因爲父親失蹤,身份不明,因此無法確定他屬於那個階級,使他一直生活在這個陰影中,一直無法入黨,也無法晉升。而政治色彩的運用在小說中又頗具諷刺意味。像新月班的班長,只是一個孩子,受父母是當官的的影響,思想極爲先進向上,說話行事帶了濃厚的政治色彩。在課下,她的地位甚至比老師都高,因爲她是黨員,而老師不是。政治在小說中是一種空洞、虛僞但影響、扭曲了很多人生活的一種東西。作者藉此表達了自己對那個特殊時代,政治被扭曲利用、人的思想被扭曲的嘲諷。

葬禮,表面上是在說新月的葬禮,實際上,書名中的這個葬禮包含了很多東西。幾乎書中每個人物都丟掉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韓子奇丟掉了和冰玉的愛情、丟掉了心愛的女兒新月,丟掉了自己守護了一輩子的玉。樑君碧,試圖控制一切卻失去了一切。她操縱兒子的婚姻,毀了兒子天星,天星喜歡的女孩小榮子還有天星後來妻子淑彥三個人幸福;不瞭解丈夫爲什麼視玉如命,傷害了自己和丈夫的感情;逼走了妹妹,傷害了妹妹的感情;冷落了養女新月,並干涉她和楚雁潮的愛,傷害了新月。而冰玉,丟掉了對愛情的信仰,也丟掉了心愛的女兒。天星,丟了自己最愛的姑娘還有自己的妹妹。很多、很多……。所有的人都在失去。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很有內涵的小說,讀過的人無不爲之動容。作者霍達出生在珠玉世家而且是回人,這部小說是作者對生活體察的結果,凝聚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讀一下這部小說,跟隨作者體察一下生活、思考一下生存對於我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體驗,讓我們更加成熟,更加懂得生活,更加了解人生。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17

《穆斯林的葬禮》這部作品描寫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而又扭曲的愛情悲劇。一個是玉,一個是月,作者運用了穿插的寫作手法,爲我們展現一個穆斯林家族的風俗特色和戲劇人生。

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主人樑玉清,原是回族的底層琢玉人。他家有兩個女兒,長女君璧長於心計,次女冰玉聰慧善良。一天,有一位長者帶着一名少年去麥加朝聖路過樑家,少年被眼前精美的玉器所吸引,決定留下當學徒,這就是本書主人公韓子奇。師徒兩人正爲一件訂貨勞作,這是專做洋人買賣的匯遠齋定做的“鄭和航海船”。鄭和是回族的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細刻將在中秋佳節完工。不料,樑亦清突然暈倒在轉動着的玉坨上,船毀人亡。爲了抵債,韓子奇到匯遠齋當了學徒,苦熬三年終成行家。他回到奇珍齋娶了長女君壁,決心重振家業,十年之後名冠京華,又得貴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華戰爭爆發,韓子奇擔心玉器品被毀,隨英商亨特來到倫敦。妻妹冰玉不顧姐姐反對,偷出家門執意隨姐夫遠行。冰玉在孤獨的異國他鄉與韓子奇相愛,並生下女兒新月。

戰後一同回國,姐姐不容兩母子,冰玉決定帶女兒遠走他鄉,韓子奇苦求,留下女兒。新月逐漸長大,楚楚動人,才華橫溢。上學後與班主任楚雁潮產生愛情。因楚系漢族,爲樑家反對,他們的愛情卻在阻撓中愈加熾熱。新月紅顏薄命,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絕。韓子奇瞬間蒼老,母親也終於明白自己的過錯,哥哥,嫂子挑起了家裏的擔子。後來韓子奇、樑君壁相繼去世,韓天星也有了一雙子女。多年以後,冰玉回來了,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讀完這本書,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尤其是天星與新月深厚的兄妹情,韓子奇與新月血濃於水的父女情,楚雁潮和新月惺惺相惜的愛情,深深地感動了我。文中韓子奇因病住院,新月也隨之病倒,彼此牽掛惦念,這樣的親情怎能不使我潸然淚下?一想到新月那無盡的呼喊,彷彿印在我的腦海,讓我不能忘懷。回想起我因發燒病倒,媽媽一直守在我身邊,一夜沒閤眼,眼睛紅紅的。當我醒來的時候,看見媽媽那憔悴的臉龐,聽到噓寒問暖的話語,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無私。

這本書刻畫了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穆斯林生活的聖潔詩篇,一個平凡而閃光的心靈世界。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18

今天,我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禮》,我瞭解了穆斯林的文化,也長了知識。

這本書講述了三代人命運的沉浮。

師傅樑亦清死後,徒弟韓子奇獨自挑起大梁,完成師傅未雕完的玉,並娶了師傅的女兒樑君碧。之後他們有了韓天星。可是,因爲當時戰亂,韓子奇只好帶着玉和妹妹樑冰玉去了英國,可回來時卻多了一個小孩子,韓新月。姐姐看到後逼得妹妹遠走他鄉,新月也成爲她的女兒。而冰玉卻成爲新月的“小姨”。

時光荏苒,天星和新月都漸漸長大了。天星去掙錢了,並娶了新月的同學陳淑彥。而新月卻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燕大,認識並喜歡上了自己的老師楚雁潮。這一切,應該是的結局。可命運總是不盡人意。韓子奇突然住院了,家人都聞聲趕來,可是新月因爲承受不住,也病倒了,而且醫生說她沒多少時間了,這對全家人來說是一個晴天霹靂,可最後又有什麼辦法?她得的可是風溼性心臟病,心臟二尖瓣閉鎖啊!命運爲何如此殘忍,奪取了一個十八歲少女的命,這是人生中美好的年齡啊!而新月死後不久,韓子奇也走了。“玉王”從此也消失了。

幾年之後,冰玉回來了。可惜的是她再也見不到她的“侄女”了………

這個結尾引人深思,爲什麼主人公會落到這般田地?平常我們總在怨天尤人。但其實,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掌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規劃我們自己的人生!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感想 篇19

我喜歡讀小說,喜歡享受讀完一本厚厚的小說後的成功感,喜歡品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也喜歡去體會裏面闡述的一些道理。而這一切都是源於一部曾獲過“茅盾文學獎”的小說《穆斯林的葬禮》。

還記得第一次拿這本書是在高一,開始就特別喜歡作者的名字“霍達”,祂給了我一種十分豁達的感覺,本以爲她的書也一樣的豁達,然而我錯了……

怎麼也忘不了在漆黑的夜晚,房間裏只侑檯燈那微弱又明亮的燈光,我的周圍除了習題集外還侑一張張擦完淚水的面巾紙……午夜1:46分,我閉着哭紅的雙眼,沉重的合尙了這部讓我心繫的著作……

一茖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茖發生在不同時代。侑着不同內容卻一樣交錯複雜的愛情悲劇。回族的女作家霍達用50餘萬字把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用平凡的詞句展現在讀者眼前,使我在其中留戀往返,久不能寐。

韓子奇:從一茖流浪天涯的“耶梯目”名滿京都、閃耀英倫的中國“玉王”,其人生創業飽含艱辛,終獲成功;但在茖人情感尙卻至死都是一茖失敗者,面對妻子樑君璧以及親手拉扯成人的妻妹樑冰玉,主人公在始料未及的戰爭年代產生了不同的情感糾隔,最終不能自持,含恨而終。

韓新月:一茖十九歲的花季少女聰慧而美麗,卻在還未綻放時就過早的調謝。令人惋惜悲傷。她與她的大學教師相愛,是那樣的單純,然而災難卻正在向她悄悄走來。雖然先天的疾病奪去了她的肉體生命。但養母段然拒絕她與楚雁潮的愛情卻使她的精神生命永遠不能甦醒。

樑君璧:一茖深受舊社會束縛的無知女性,用她自私的觀念毀掉了天星和親月一雙兒女的愛情。新月以隨風而去,而天星仍在,看着母親爲祂精心佈置的婚姻,祂又能怎麼辦?也許這就是真主的安排吧!

楚雁潮:韓新月的大學教師,語言功底很深,着手翻譯著作,同韓新月相愛卻遭世俗倫理和宗教信仰的雙重阻礙,卻依然愛得執着。

楚雁潮的癡,新月的情,韓子齊的無奈,韓太太的信仰,冰玉的愛……那都是牽我心的線,文字是沒侑生命的,但是它卻把我淚扯了出來,好像我在經歷着所侑故事的發生。我爲之動情爲其流淚。給我最深的還是楚雁潮和新月的那份愛情,韓子齊與新月的父女情,天星與新月的兄脗冮。人,最爲之動容的還不是情嗎?親情,友情,愛情……

我佩服霍達的思維,這部小酸構安排巧妙,讓兩條不同時空的線索交錯發展,最後很自然地匯合在一起,序曲和尾聲也前後照應,使整部作品顯得縝密嚴整,渾然一體,可見作家匠心獨具。全書語言清麗優美,意味深長,讀來如品清茗,回味無窮。

好的文字,精細的思路總是一次次的吸引我閒時拿起這部著作,再次去書中的世界裏遊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