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7W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1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所寫唯一的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爲《舊事重提》。這一些文章全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爲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精選14篇)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雖然在書塾讀書很煩悶,但是我覺得魯迅的小時候還是很快樂的,看到這,總是能回想起小時候的趣事,在現在看來,總覺得小時候無憂無慮,我多麼想再回到小時候,在體驗一下那小時候的事情,雖說現在回想起小時候的,感到無聊,沒趣。但在小時候,是多麼值得回憶的事啊。

記得那一次,我去鄉下玩,和小夥伴下水捉魚和蝦,雖說是個小溪,但還是令我恐懼,但是爲了面子,還是下去了。很快我就適應了在水裏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拿個小簍子捉魚捉蝦,我不會捉,看着小夥伴捉,看着看着我的手癢癢了,於是我也開始捉了,雖說不大會但是好歹我還捉上來了一兩條。我便沾沾自喜。我在水裏摸索一會,摸到一個長長的,滑滑的,我一想:不好我趕緊把捉的東西往岸上一甩,一看,啊!蛇啊!這是小夥伴圍了上來,打家討論來討論去,小夥伴拿着幾個小棍,把它挑來挑去,不讓它走。蛇不大我們便把它的頭壓住,然後生起一堆火,然後把它的尾巴放在火裏。那次的經歷讓我記憶猶深。

老師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2

當我讀完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讓我百讀不厭。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百草園》這一篇文章,文章把百草園的菜畦,石井欄,皁菜樹……描寫的十分逼真,我讀起來好像身臨其境,長媽媽給魯迅講"美女蛇"的故事,使魯迅十分害怕,夏夜乘涼也不敢往牆上看。作者還描寫了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無味,但一下雪就有趣了。玩拍雪人的遊戲,捕鳥。捕鳥可得要技術,要等到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無處覓食的時候纔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個短棒支起竹篩,撒些穀子,繫上一條長繩,鳥下來啄食一拉繩子就把鳥罩住了。

文章的着墨不多,但寥寥數筆,卻刻畫出人物獨特的個性;如長媽媽的淳樸善良。辛亥革命失敗後範愛農的苦悶和放浪等,作者常插入與內容相關的典故傳說,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有說服力,這點值得我們在寫作上運用。

讀過《朝花夕拾》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呀。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3

晨花初綻,沐着五彩繽紛的日光婀娜多姿地搖曳,待到夕陽西下時分去拾取零落的花蕊。失了份妍麗與美豔,卻增了份披着霞光的風韻。這是怎樣的心境呢魯迅先生說:“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可是我不能夠。便是此刻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消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

翻開書的扉頁,讓我隨着這其中細緻的描述和溫馨的回憶,真摯的感情和理性的批判去淺嘗綴在字裏行間的記憶,懷想,留戀!字裏行間的親善溫暖,如晨鐘暮鼓時的守望,寧靜而致遠,安詳而永恆......

手捧《朝花夕拾》,感受着魯迅先生對過往的溫馨回憶,對那些人、那些事的深情懷念:兒時留下深刻印象的長媽媽,異國他鄉給予真誠關懷的藤野先生,人生坎坷、結局令人扼腕的範愛農,以往無限神往的“百草園”......

不禁被魯迅先生撲面而來的清新雋永氣息所感染,這便是魯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吧。魯迅,巴金曾說:“他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偉大。近二三十年來他正義的呼聲響徹了中國的暗夜,在荊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舉着思想的火炬,領導無數年輕人向着遠遠的一絲亮光前進。”誠然,我曾驚歎過魯迅是“民族魂”,是以筆代戈的戰士,是“俯首甘爲孺子牛”的人民公僕。他的思想光輝也閃此刻他的文字當中,有着對舊社會的種.種抨擊。僞善的衍太太,醫德敗壞的庸醫,都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孤獨終老的長媽媽,絕望投湖的範愛農,也是黑暗腐朽的舊社會造成了他們的不幸。

鐘響,茶涼,卷掩;合手,遠眺,心憶。不禁憶起了自我的童年時光:我們曾拾貝殼,採冰花,編柳帽,吹柳笛,捕蜻蜓,吸花蜜......時光的扉頁,刻滿了我們以往童年的完美,舊時光亦是青蔥年華的吻痕。儘管世界很大很大,時光的齒輪在不斷耦合,但在我心靈一角仍倔強地蜷伏着童年不老的回憶。那時的淺淺笑意,那時的裙裾飄飄,那時的歡聲絮語,那時的嗲聲嗲氣,不都是一朵朵豔麗的“朝花”嗎可隨着時間的曝曬和歲月的雨淋,如今已是落紅滿地,歲月的長矛啊,你就不能停止無情的殺伐嗎

夕陽西下,倦鳥還巢。一氣呵成地讀完這本書仍意猶未盡,如飲盡香茗後的清香久久在舌尖徜徉。陽光透過枝枝丫丫的樹梢款款地將投影打在我的臉上,讀後的思緒仍揮之不散。這是魯迅的獨特罷,在年老之後所寫的回憶文章仍能窺探我的內心,不能不爲之一動!

魯迅的兒時生活早已被時光珍藏,而我們的童年時光亦漸行漸遠。或留戀,或不捨,或嚮往,這都是我的有感而發罷!

待到夕陽西下,採擷一朵晨花,那是一段帶露的舊時光;手捧《朝花夕拾》,坐在涼亭的木椅上,任春風梳理秀髮,沏一盅香茗,與魯迅一齊去回味一個人,一件事,一座城......怎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呢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4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 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 。 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比地獄。 因爲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 可以吃到很多魯迅哪個時候有的人一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說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 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們南方現在是難得看到飄雪的。記得小時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一場有積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當時出家門的時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頭上頂着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醫院。 卻似乎沒有沾到半點雪。印象裏是出租車窗外綠化帶上的一層雪。還有初次見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剛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攔下來。這是“不乖”的表現。回想起來,如果現在的我,仍能想起當年的冰涼,哪怕是透過手套得來的溼嗒嗒的冰涼,或許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爲落筆的資本。 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爲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 有朦朧的思想,看着實事的動盪,體味着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可是,也不得不說,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 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纔是我們的快樂。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舊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5

《朝花夕拾》是魯迅懷着青少年的往事而作的,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師友的真誠懷念,有真實的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所經歷的生活。從家庭到社會,從中國到日本的,每一篇都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特徵。

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對童年生活描寫最詳細的一篇,這篇文章幽默充盈,妙趣橫生。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魯迅生活的十分有趣,可以說魯迅的童年是快樂的。

《父親的病》可以看出庸醫害人,和封建社會思想的腐朽。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知道我爲什麼去學醫。

《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是魯迅思想的轉折點。這篇文章揭露了,國人思想的愚昧。日本人瞧不起中國人。

《朝花夕拾》通過寫童年和青年時的生活和感受,對封建習俗和封建思想進行了批判。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爲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溫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爲二看待的人。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6

這些散文曾在《莽原》半月刊上陸續發表,總題曰《舊事重提》,待到一九二七年五月編訂成書的時候,才改題爲《朝花夕拾》。在這組文章裏,魯迅用夾敘夾議的方式,以青少年時代生活經歷爲線索,真實而動人地抒寫了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組生活。《狗·貓·鼠》、《二十四孝圖》、《無常》三篇議論與敘述並重,隱寓作家對執筆當時現實生活的鍼砭,寫來揮灑自如,莊詼雜陳。

《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等五篇,以親切動人的筆墨,各各記錄了社會生活的一面,幾乎每篇都是一幅濃淡相間、色彩鮮明的風俗畫或世態畫。《藤野先生》和《範愛農》本意在追懷舊日的師友,卻也寫出了海外生活和革命運動的片斷,境界更爲開廣。

要點1:

《朝花夕拾》所收文章都是回憶性散文。散文是最個人化的一種文體,作者寫作時的心境相對輕鬆、閒靜,因而筆觸也相當自由:或興致勃勃回憶童年往事,或談家鄉戲曲中的鬼,或深情憶人,或坦露內心深處最深沉的痛苦~~~文風自然親切,感染着你,你彷彿看見魯迅先生記憶中的往事如一部深情的老電影,那些或美麗或傷感或詼諧的畫面,--在你眼前閃過.

要點2:

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實的議論),因而文章融敘事、抒情、議論爲一體,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心靈世界。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7

毛澤東認爲,魯迅先生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林語堂說:“魯迅,與其稱爲文人,不如稱爲戰士。”蔡元培在先生逝世後,萬分悲痛,評價他:“著作最嚴謹。”

許多大家都解讀過先生,讚美過先生。的確,若把歷代著作比作星空,那麼先生的作品就是最大、最閃亮的星。我不敢妄加評論,只是透過《朝花夕拾》,從一箇中學生的視角,隙中窺月讀魯迅。

最令我震撼的,是先生的幽默俏皮和不動聲色卻又尖刻的諷刺。

《無常》一文最可以體現。先生似是無意,極爲自然地引出,在舊中國,“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這是對封建制度的諷刺。但是陰間也有比陽間好的地方:“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雖說頌揚了陰間,但“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這裏筆鋒犀利,“順手”給了反動派們沉重的一擊,諷刺他們污衊革命者被蘇聯收買。《藤野先生》中,對於頭頂上盤着大辮子的留學生,先生這樣寫道:“頂得學生的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把那些尋找升官發財終南捷徑而出洋鍍金的清朝留學生的醜態刻畫得惟妙惟肖。先生的語言令人回味,發人深思,諷刺不合時宜、退步的人和事,讀來真是快哉,快哉。

最觸動我的,是先生對童年時代的溫情回憶和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

全書有近一半的文章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社會,與我們熟識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截然不同。對保姆長媽媽的佩服,因二十四孝圖的故事而對老祖母產生的心理上的對立,還有對百草園的動植物朋友們的依戀。一個成年人能將孩子的心理如此準確地呈現出來,我認爲得益於他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然而魯迅先生的立意又絕不止於此,字裏行間是“救救孩子”的呼聲,是對弱小者的同情,還有對封建孝道的譴責。這或許纔是最爲出彩,最令人稱道的地方。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生嚴密的分析和嚴謹的態度。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文後的《後記》中。對《二十四孝圖》故事的考證,對“無常”的形象進行討論,包括對於自己用錯了幾個字的糾正。還附有插圖,足可見先生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也足以體現他的嚴謹。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由故宮博物院送出的一面錦旗上寫道:“撼京都泰安”。“撼”(實爲“捍”)字用錯。若爲先生所知,先生一定首先站出來嚴辭質問的。

以上只是略微表達一些自己淺薄的看法。相信以後,我會讀到更多先生的作品,會更深刻地理解先生。也相信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們會更深入地實踐先生的教誨。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8

不瞭解爲什麼魯迅把“舊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說,這夕拾的朝花,已不僅僅是舊事,反倒是新事、喜事、傷心事。

這篇文章可以分爲酸、甜、苦、辣、鹹五個味道。

酸。的確,看魯迅的文本有點酸,什麼酸?心酸。你看《父親的病》,作者從不正面寫家道衰敗的頹唐,僅從父親口裏說的噓噓的話,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顧後的疲態,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裏卻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親,卻遺留給作者的“最大的錯處”。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對衍太太這個自私多言使壞形象的嘲諷。

甜。不說阿長與魯迅過年時行禮的溫馨,也不說看社戲、看五猖會時的快活熱鬧,單提起百草園“油蛉在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的童趣,一切心裏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體味的親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獨特的魯氏橋,進了甜美的童年故鄉。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敵是苦,阿長、父親的逝世是苦,永別的藤野先生是苦,跳進舊國內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脫,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魯迅,也苦出了這本在暴虐、陰暗、烏煙瘴氣中趟過的《朝花夕拾》。

辣。魯迅的本色。辛辣的筆風,自然會有其筆尖直指的人羣。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凜然1個頂天大漢的形象,對反對、守舊勢力的抨擊與嘲諷是毫不留情。譬如對陳、徐兩人犀利、刻薄的諷刺,入口微辣,入肚卻穿腸蕩胃,甚是尋味。

鹹。淚水的味道。樸實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淚下。舊事的點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鹽分,染鹹的是回憶,濺起的是讀者深思的心靈。

看過的回憶錄,大也是風花月殘、捕風捉影的閒情逸致,倒沒見過這夕拾的朝花也別有風味,也是,百味不離其宗,朝花夕拾一樣豔。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9

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記述了魯迅童年時期的生活和青年時期求學的歷程。書題中“朝花”是這些散文記述的對象“夕拾”是指記述者主體的寫作時間與方式。當我靜下來認真看這本書時,被它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了。

這本書分爲三個部分,分別是“朝花夕拾”、“荒涼中的'自語”、“匕首與投槍”。“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最爲著名的散文集,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懷念。語言清新、樸實、親切感人,是現代回憶性散文的典範之作。

“荒涼中的自語”選自魯迅的散文讀集《野草》,篇章短小精悍,結構精巧,具有音樂般的節奏性和流動感。在“匕首與投槍”中,《紀念劉和珍君》、《爲了忘卻的紀念》、《拿來主義》等作品,都是魯迅最有分量的雜文代表作。

我希望本書能成爲大家開啓認識魯迅、瞭解魯迅的一扇窗,從而閱讀更多魯迅的著作,感受“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魯迅精神。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10

再一次提及這本散文集,書香彷彿縈繞在鼻尖。他猶如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一個明媚的下午,和着蟬聲,給我們絮叨那些童年的趣事,也就是“朝花夕拾”吧。

魯迅是幸運卻又不幸運的。幸運的是,它可以在百草園裏與大自然融爲一體: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的低唱;可以在書房裏誦讀經典:《三字經》《千字文》《山海經》。但是,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封建社會腐敗與黑暗對人們的思想影響也是巨大的。年幼的魯迅,要承擔父親的重病,家道中落,受盡人情冷暖,然而卻擊不倒他。

歷史老師曾給我們講過,現在的中國人的思維與創新比不上國外——就是因爲幾百年來的封建社會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潛滋暗長。

魯迅明白,封建社會的固步自封是無法用力量來改變的,所以,他走上了文學的道路,他要用文學的力量來改變這個黑暗的社會。

他筆下的“長媽媽”與“範愛農”這兩位經典人物,就是被封建社會所毒害的人物的縮影。長媽媽的性格與思想上都有太多消極與落後的東西,體現了革命前的黑暗社會的渾濁與昏暗。而範愛農則是一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亦體現了舊社會人民對思維的束縛的反抗,嚮往自由、嚮往安樂的心。

當時的人們,受盡了黑暗與壓迫,一日終明悟,起身反抗,不知經歷了多少次艱難的戰爭;爲了幸福,不知揮灑了多少位烈士的鮮血——眼前的生活,我們需要珍惜。

俗話說:好的文章不在於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情感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魯迅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徹底解放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他的文章就如同一杯醇香的老酒,讀來醍醐灌頂,發人深醒。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11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暑假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牀擺着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

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時,阿長爲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爲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12

《朝花夕拾》初看這書名便讓我覺得奇怪,《朝花夕拾》,是早上的花到傍晚再去把它撿回來嗎?

翻開書,我想看看作者到底是如何朝花夕拾的。一目十行地,一會兒書便看完了,我看不懂。作者寫的到底是什麼?哪有什麼朝花夕拾,裏面可是連一朵花也沒有啊。心中的失望感使我把書扔到了一邊。那時的我還小。

再翻開《朝花夕拾》,現在的我明白了。作者的確是朝花夕拾,的確是在傍晚撿起了早晨的花,只是這花有些特別,這花是作者童時的記憶。

其中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五猖會》了。百草園在我們眼中除了雜草什麼也沒有,是枯燥的乏味的,三味書屋則更是無味,可這些在作者眼中卻別有一番滋味。百草園是作者童時的一片樂土,那兒有着作者無盡的歡樂,美女蛇的傳說更是讓作者喜愛百草園,三味書屋固然無味,可其中的孩子卻也天真可愛,壽鏡吾老先生也算是位明理的老師吧,但這些都是身處二十一世紀,整天呆在電腦與電視前的我們無法體會的。五猖會是一直令作者念念不忘的一場盛會,但父親的一句“背書”卻使作者失去了一切看戲的興致,不禁令人嘆息,我們恐也無法體會這種心情吧。

作者寫這些文章雖是別有深意,可我最深的體會卻是要珍惜童年,比起那個時代,現在的我們是多麼幸福啊!伴隨着朝花夕拾,當我們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

窗外桂花已謝,拾起一小朵,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13

《朝花夕拾》是魯迅對舊事的回憶,但卻同時夾雜着其他情感,他用尖銳的筆觸去抗擊封建社會的一些現象,特別是《二十四孝圖》一文,它本爲古代人民宣傳“孝心”的故事集,但是其內容卻又透露出封建時代人民思想的無知,愚昧以及對兒童的壓迫和殘害。魯迅幼年時期也是抱着“百善孝爲先”思想,但是成年之後的魯迅也明白的“孝順”太難以達成,也慢慢接觸到了封建社會愚孝的虛僞和殘酷。

魯迅在寫“郭巨埋兒”時給我的觸動很大,孝是中國千百年的文化思想,生爲子女,回報父母本是理所當然,但是郭巨埋兒卻顯得及其無知。就算是出於對母親的孝順,他對兒子的所作所爲也是慘絕人睹,他的妻與母也沒有阻止他的所作所爲,試問這是孝心的表現嗎?顯然不是,相反,這更像是一種自欺欺人,甚至說不定郭巨以後買能埋掉妻子與母親。

荒唐的鬧劇在郭巨得到了上天的賞賜後結束了,不得不感慨,郭巨是何等的迂腐,縱然自己貧窮,但他扼殺的確實祖國的花朵,換句話說,他自己生爲一個男人,不能養家餬口,反而以這麼極端的手段,這不是他卑鄙,陰暗的一面嗎?不會去努力,依靠上天的賞賜去生活,他這一生還有什麼可以被人傳誦的呢?說不定,等到他的兒子長大以後,回憶起當年父親對自己的所作所爲,很難否定他不會實行一些極端的手段,而其後果難以想象。

再說到當時的孩童,魯迅也爲他們充滿了憐惜和擔憂,生活在動亂的年代,沒有精美的書本可以閱讀。和歐美的孩子相比確實很可憐,但是不得不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愚孝沒有了,代替的確是無孝,孩子的困頓感沒有了,但是過於豐富的物質生活,卻使得他們開始空洞,如果《二十四孝圖》所反映的孝是一種過分的孝,那麼現在的這種思想讓其一去不復返,因爲追名逐利的人忘記了孝的存在,這又是古今思想的矛盾。

作爲2世紀的人,我認爲我們既不要做一個無孝的人,也不能做一個一味模仿《二十四孝圖》的人,理智的去對待孝,相比才會最自然的表達出來。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體會啓迪 篇14

披着溫暖的陽光,合上書本,我沉醉了,沉醉於魯迅童年的世界裏,那一幕幕,如電影般浮現於腦海中,讓我流連忘返。

那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有內涵,有意味。細細品味,我的腦海中時時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我看到了,看到了阿長對“我”的關愛,對“我”的悉心關照;我看到了,看到了當“我”懷着一顆激動的心情去五猖會時,父親卻強令“我”背書,“我”的心如同被澆了一盆冷水;看到了“我”兒時的樂園,還有那各色的植物以及可愛的小動物;看到了,當枯燥的學習生活來打擾“我”時,卻並未禁錮“我”純真活潑的心靈,而是偷偷地去玩耍、去觀察。

當我讀到,因背書而澆滅作者的希望時,我的內心不禁感到惋惜與同情,從一個少年的角度看,我因此倍感憤怒,這難道不是對兒童天性本質的“扼殺”嗎?當我讀到作者從兒時的樂園搬到了無味的課堂生活中後,作者依舊保留着純真活潑的心靈,這難道不是對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嗎?當我讀到阿長對作者買心儀已久的山海經時,作者的激動與興奮,我的心情也跟着輕鬆起來,我多麼羨慕作者能有這樣的一位好保姆。

那些永遠抹不去的記憶,一直停留在我的心中。對封建社會現實的腐朽、虛僞和殘酷,我無比的憎恨,而作者的心裏卻是如此的光明,使我深受感動。

那些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是遙遠的,也是永恆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