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生死疲勞有感心得(通用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7W

讀生死疲勞有感心得 篇1

莫言,20__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是我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獲得該獎的第一人。莫言的獲獎讓我重燃隨着繁瑣生活早已失去的對文學的那份熱度,一連4天一口氣讀完莫言先生的大作《生死疲勞》,心中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讀生死疲勞有感心得(通用4篇)

且先說說《生死疲勞》這本書吧。故事從1950年開始,一向寫到20__年。貫穿50年漫長路程的是西門屯一個小村落的變遷史,也能夠說是中國土地改革的變遷史。貫穿這一變遷史的是西門一個大家庭的榮辱興衰。作品以一種魔幻的藝術形式表此刻大家面前。作者經過一世爲人,一世爲驢,一世爲牛,一世爲豬,一世爲狗的生死輪迴的形式,以人的眼睛和動物的感官來敘述故事,故事人物衆多,情節繁縟複雜,可是先生卻以不急不慢的不溫不火的方式向我們訴說了這樣一個荒誕又莊嚴的故事。

藍臉以手捶地,嚎啕大哭讀到此,我不禁心中充滿了憤慨,又一想,又感到欣慰。因爲莫言已用他的筆,代替我們發出了這深深的控訴。莫言不惜借用荒誕的敘事手段,不惜洋洋灑灑鋪展幾十萬字之巨的精言妙語,就是爲了這一聲討,就是爲了對這一舉國誤讀,以致貽害一國的莊重反思。我似乎能體會到莫言那對祖國深深的熱愛。

值得一提的是,據先生自我講《生死疲勞》這部小說僅用了40多天就完成了。是什麼力量讓先生提筆一揮而就的呢我想是先生對這片故土的熱愛,對這片故土的職責,對這片故土的未來的憧憬驅使着先生的思想,驅使着先生的筆觸,驅使着先生的義務。心中不禁對先生充滿敬意。倘若每個人都能像先生這樣對這片生我們養我們土地的未來充滿憧憬,這片土地又何愁沒有完美的未來呢

讀生死疲勞有感心得 篇2

初讀莫言作品是在高中二年級。記得一次去書店時看到架子上有一本《生死疲勞》,作者莫言,旋即便被吸引。當初只是單純地喜歡“莫言”這兩個字,待看過《生死疲勞》後,我對莫言從單純喜歡這個名字昇華到敬佩莫言這個人和他的恢弘的作品。得知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我又把這本書拿出來翻看了一遍。

《生死疲勞》是莫言在20__年創作的一部長篇鉅著,重構宏大,氣勢恢宏。全書約50萬字,分五部五十三章加五節。涉及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20餘人。該書採用擬人化的寫作手法,用第一人稱主要講述了高密東北鄉西門屯地主西門鬧在解放後被槍斃,轉生爲驢、牛、豬、狗、猴以及大頭嬰兒藍千歲的所作所爲以及所見所聞。

書中,西門鬧以及由他轉生的驢、牛、豬、狗、猴、大頭嬰兒藍千歲和該書另一敘事主人公藍解放加上他的好朋友莫言分三個人分別講述,且時間跨度50年(從1950年寫起,直到20__年底,包括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十年動亂、包產到戶、全面改革開放等主要歷史時期,就連書中許多人名也都打着歷史的烙印,像藍解放、黃互助、黃合作、龐抗美、馬改革、藍開放等等),但全書通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引人入勝,津津有味。此書堪稱鴻篇大作,透過各種動物的眼睛,觀照並體味了五十多年來中國鄉村社會的龐雜喧譁、充滿苦難的蛻變歷史。這部小說是莫言在藝術上向中國古典章回體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致敬的鉅製;關於生命的六道輪迴的想象撐起了這座氣勢宏大的文學建築,寫出了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佛說: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爲,身心自在。”這是寫在扉頁的一句話,這句話詮釋了整冊書的資料,又發人深省。西門鬧與藍解放所經歷的一切其實都可歸結到人性的貪慾上來。能夠說《生死疲勞》是莫言懷抱華美頹敗的土地,決意對半個世紀的土地做出重述,鄭重的將土地放在記憶的豐碑前,看着它在歷史中漸漸荒廢並確認它在荒廢中重新獲得莊嚴、熔鑄、鋒利。在書的封底,載有許多評論家對這本書的評價,其中一條摘錄

《生死疲勞》是一部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致敬的大書。在這次神聖的“認祖歸宗”儀式中,小說將六道輪迴這一東方想像力草灰蛇線般隱沒在全書的字裏行間,寫出了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讀莫言的《生死疲勞》,不會讓人打瞌睡,那海闊天空的想象,那優美精妙的語言,那數不清的暗喻名言,紛至沓來,賞心悅目,令人精神振奮,不讀不快。而一讀之後,總會讓你心潮起伏,聯想翩翩,不吐不快。他的講述是屬於荒誕敘事的,然而他卻說得一本正經、勝似正史,讓人不能哭,也不能笑,不能相信,也不能懷疑,荒誕的敘述下,是對人的解讀,對一個時代的解讀,對一段歷史的解讀。

莫言在新版《生死疲勞》(上海文藝出版社,20__年8月第1版)寫的“隨筆”,《小說是手工活兒——代新版後記》中說道,他只用了四十三天,就寫出來了這部四十三萬字的小說,得益於使用“一種性能在毛筆和鋼筆之間的軟毛筆”。這種放棄電腦回歸手工的寫作,使他感覺到自我擁有了一種與時代對抗的姿態,這令他“感覺好極了”。筆動字出,字出形顯,免了心中得隨時想着輸入法、隨時要選字的煩惱,免去了關機之後,寫作成果彷彿歸於空無的虛幻感。

如莫言所說,在電腦普及的今日,已經鮮有人能堅持手寫書稿了。電腦的存在的確給我們帶來很大便利,然而寫作的原生樂趣卻也在一點點的消失。莫言在《生死疲勞》裏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人性貪慾的反思,還有對文學寫作迴歸的思考。

讀生死疲勞有感心得 篇3

生死疲勞出了也很長時間了,一向沒看,主要原因是不敢看吧。像檀香刑,要不是有人力薦,必須不會看,等到真的看了,果然無法消受。生死疲勞倒沒有像想象的那般暴力。或者說,是另一種暴力。莫言在書中隨心所欲的敘述,開始使我感到新鮮和驚喜,之後則是感到不悅。再加上他把自我也在書中安排上一個主角——這個主角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對人物的影響越來越大——這樣的安排,使得作者對整個故事,故事中人物的控制越發專制。到了最終,主人公西門鬧轉世成猴,兩年後又被藍開放打死,這樣的情節已經很明顯的是作者對結尾的刻意安排,而莫言還覺得不夠,最終忍不住自我跳出來,對故事中人物的歸宿做個交代。

我想莫言必須很愛他的這些主角們,所以必須要給他們安排一個結局。可這也恰恰說明了,這些主角之於莫言,並非是獨立的人,而只是他創造出來的主角。他像上帝愛子民一樣的愛着他造出來的那些人。我想起了餘華,他在介紹自我的創作感受時以往過類似這樣的話:"寫到之後,就不是我在替他們說話,他們自我站起來,說出的話讓我也感到驚訝。"也許是因爲先入爲主,莫言這種包辦一切的做法讓我感到有些不適。

這就是我爲生死疲勞挑出的最大毛病吧,或許,這也不是一個毛病。我還記得剛剛看第一部分驢折騰時我的驚喜,正如你所說,莫言瘋狂了。而他隨心所欲的語言也感染了我。可是再往下來,牛犟勁,豬撒歡,還是這樣。也許是因爲我聽了莫言太多的瘋言瘋語,已經疲倦,或者是作者自我感到了疲倦,豬撒歡一段讓我覺得,生生死死的輪迴,真是會讓人疲勞。好在最終一大部分狗精神,不管是因爲作者發現自我已經沒有辦法完全站在動物的視角敘述,還是作者有意爲之,敘述成了兩個主角兩個線索共同的推進,倒是讓我重拾對生死輪迴的信心。

另一方面,整本書都充滿了作者的寫作技巧。這讓我聯想起,理髮店裏手藝出衆的師傅在爲顧客理髮的時候時不時的耍着剪子。可是換個角度說,能讓一把剪刀上下翻飛盛開出美麗的花,莫言終究是實力雄厚。

讀生死疲勞有感心得 篇4

中國現代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可喜可賀。可是我並沒有看過他的書,只看過由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紅高粱》,並且那也是多少年前的事兒了。自知孤陋寡聞,趕緊在網上購得莫言的小說《生死疲勞》一讀。

作家莫言在書中,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在農村土改中被民兵槍斃的地主西門鬧,不甘心就此埋沒,到陰曹地府向閻王爺喊冤叫屈,經“六道輪迴”,變成驢,變成牛,變成豬,變成狗,變成猴,最終又變成畸形“大頭人”的故事。書還沒有看完,我就已經被主人公對生命所抱定的那份執着所感動,變成驢,要折騰;變成牛,要犟勁;變成豬,要撒歡;變成狗,要精神。從這些故事變換的主線中,我感受到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對土地,對家、國孜孜以求,永不言棄的頑強。

有人說莫言的小說在風格上,是受到了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幾個世紀以來,拉丁美洲的人民,在外,飽受殖民主義者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在內,又久經獨裁專制統治的肆虐,由軍事政變引發的戰亂頻繁,爲了反對強加於拉丁美洲人民頭上這種.種的不公,纔有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嶄新文學流派的出現。這一現象不僅僅提升了拉丁美洲文學,尤其是小說創作方面在世界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喚醒了人民的覺醒。所謂魔幻現實主義,就是既有離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現實主義的情節和場面,人鬼難分,幻覺和現實相混。我對魔幻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幾乎是不瞭解的,一年前,買了一本《百年孤獨》,還沒有閱讀就被朋友借走,到今日也沒有還回來。

不明白爲什麼,閱讀着莫言的小說,竟讓我想起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塞萬提斯,想起了他筆下的那位傳奇的,逆時針而動的騎士。《堂。吉訶德》的作者用諷刺、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現實與幻想結合起來,在更高的層面上,表現了對現實的認識和理解。就像之後幾乎與塞萬提斯同時代的《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在一生困頓中,“集腋爲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出自蒲松齡聊齋自志)他們集自我的才華,在現實之上,另闢一方天地,書寫春秋,揮灑人生。

莫言的《生死疲勞》是一本大膽而奇特的書,他因爲用虛幻的手法,表現了真實的歷史,才使人覺得它更加真實。人往往在得不到什麼的時候,才寄期望於夢幻和想象。這就像在正常情景下,人就是人,怎樣能與動物,尤其是和人類有着密切聯繫的家畜相互變化呢。英國科學家托馬斯。赫胥黎是達爾文進化論最傑出的代表,他曾爲維護達爾文《物種起源》這一科學名著,向反動的教會勢力說道:“我正在磨利的牙爪,已備來保衛這一高貴的著作。”他鄭重的宣佈:“我是達爾文的鬥犬。”

作爲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赫胥黎恐怕比其他人都清楚人與犬的區別,可是爲了捍衛真理,他磨利了的是自我的“牙爪”。同樣將自我與動物相比的,還有清朝楊州八怪之一世稱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由於他深深折服於明代有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戲劇家之稱,自詡“青藤道士”的徐謂,鄭板橋自刻印章,稱自我爲“青藤門下走狗”。三百年後,齊白石曾作詩云:“青藤、雪個遠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爲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這些都是名人,他們對世事的瞭解,遠比我輩清楚,爲狗爲人看了《生死疲勞》,我似有所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