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工作室研修活動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6K

名師工作室研修活動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5月18日下午三點,涼州區青年巷國小四樓錄播室,翟相永名師工作室的研討活動井然有序。

名師工作室研修活動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自七中的工作室名師劉福橋老師首先爲大家講解《隸書的歷史與隸書技法》。開講之初劉老師先讓大家欣賞了一本七中學生的優秀書法作品集和他本人的一本作品集,讓我羨慕不已。學生作品集讓我看到了後生可畏,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書法新星躍然眼前;教師作品集讓我看到了劉老師獨居特色的漂亮作品。我不禁感嘆:工作室中真是藏龍臥虎,水深似海,而自己則孤陋寡聞,才疏學淺,急需努力學習!

劉老師的的講座自然大方,示範清晰明瞭。他先從隸書的淵源講起,再講到在演變過程中的傳承創新與變化,然後結合歷代名帖具體講解了隸書的技法特點與多樣的風格。特別是清代大家風格多樣的隸書作品的賞析讓人更是耳目一新。

如清代隸書四大家之一的金農隸書風格沉穩緊緻,奇拙憨直,他的"漆書"讓人十分驚訝,不愧是是揚州八怪之一;鄧石如的隸書則結構緊密,貌豐骨勁,大氣磅礴,被稱作"四體皆精,國朝第一"的隸書大家;伊秉綬的隸書氣象偉岸,古拙靈秀;而我們熟悉的鄭板橋的"六分半書"則如"亂石鋪街,浪裏插蒿"……當這些名家作品的風格特點與作品放在一起時,在劉老師的講解下我這個學員才進一步瞭解了隸書書法之奧妙,隸書書法之魅力。而這些名家臨帖與收藏蒐集名帖時所表現出的癡迷讓人更是驚訝!

讓人感到輕鬆愉快的還有翟老師對隸書名帖或創作特點的精彩補充解讀。翟老師說:《曹全碑》像一位活潑又烈性的女子,秀麗中透着風骨,猶如風中蒜薹,看似搖曳多姿,實則遒勁有力,臨帖不當就會誤入歧途,或者變得活潑不足矯情有餘,或者變得循規蹈矩呆若木偶。而隸書三名帖則猶如三兄弟,老大沉穩憨厚,老二靈活狡猾……在場老師學員無不爲翟老師樸實又深刻的點撥報以嫣然一笑。翟老師還說:無論是隸書還是行書創作忌諱字如蒜子,死板雷同,要彰顯每個字的個性就要認真觀察,研讀名帖,反覆臨貼,讓每個字都富有個性,或者與臨字結伴,二三一組,三五一羣,或鶴立雞羣,孤傲獨立,或濃墨重彩,或雲淡風輕,既要體現書法的法度之美,又要展顯書法的和諧之美。

還有王翔宇老師對學員作品的點評也讓人獲益匪淺。如他說:生宣紙暈染效果好,寫章草更能體現特點;而臨章草或《曹全碑》時也切忌個別筆畫的纖弱無骨等等。

總之,每次學習都收穫多多,對我臨帖習字的幫助也非常之大,醍醐灌頂,如沐春風。

名師工作室研修活動心得體會 篇2

工作室第二次集體研修活動已經過去了兩週的時間,之所以遲遲沒有動筆寫研修心得,那是因爲工作室研修活動剛結束,我就馬不停蹄的投入到新教師(20xx年秋季學期新進教師有78位)培訓的策劃、安排、實施、總結等工作上來,直到昨天把所有新教師的培訓心得全部瀏覽一遍以後,心裏才舒了一口氣,新教師培訓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此時也纔有了一絲安慰,直到本週週末,利用值日的空隙時間,補寫心得體會,與工作室成員分享,更需要同行們指正。

1、準備

每策劃一次活動,首要任務就是設定活動的目標,爲了達到預期效果需要提前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雖然工作室活動不同於新教師培訓那樣需要協調更多的主講人,但整個活動的設計多樣化是超越新教師單一方式的培訓模式。比如,讓兩位教師同臺競技,既可以達到在一次活動中讓更多學員有展現自己的機會,防止學員沒有任務而降低了自己的參與度,還可以加強工作室成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學會共同備課,學會相互借鑑。評課環節必不可少,自己作爲工作室主持人課前已經參與了學員的指導工作,假若自己還繼續作爲評課的主人,似乎達不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因此選擇了自己的高中生物老師韋仕發老師作爲主評,這是最爲理想的,也得了韋老師的大力支持,再次也特別感謝韋老師。到科普基地學習增加了活動的廣度與深度,有了學生與非工作室成員的參與,活動的熱度也顯著提升。邀請了張玉代名師工作室的成員趙良老師給大家分享網絡信息的獲取,既可以爲下一步工作室的活動提供更多優秀平臺,又可以讓學員們有一個學習的榜樣。

2、用心

工作室每一位成員都很用心對待本次活動,大家的一言一行就讓我倍感欣慰。爲了第二天的課堂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上彙報課的前一天晚上從七點半到十一點半都一直在現場磨課,張遠棋老師因身體原因,活動期間都是利用空隙時間在醫院輸點滴,王遠江老師板書漂亮,言語表達清晰明瞭,雖然家裏有特殊情況,但也是堅持把課上完後才及時趕回,王林宇與劉定富兩位學員雖然本次沒能在講臺展示自己,我深表歉意,但是工作室的簡訊都是他們兩位負責,簡訊寫得完整、規範、詳細,後勤服務他們主動承擔,讓大家心裏很暖,樑建珍老師與黃龍星星爲了讓科學史實驗更深入,邏輯性更強,反反覆覆修改教學設計。王啟能老師爲了滲透理性思維這一核心素養,課堂設計了學生的模擬活動,課前認真準備活動的器材。季光權老師爲了把免疫知識講得更直觀形象,採用動畫方式,這一系列工作無一不體現出工作室成員的責任心,這次活動也讓我更加明白了,只有齊心協力的團隊纔是最有力量的團隊,感謝各位學員。

3、山寨

提起工作室,我是沒有資格作爲主持人的,只是這一次縣教體局在高中所有學科中唯一嘗試建立了一個生物工作室,我作爲文山州“七鄉名師”培養對象也只能接受這個任務,既然縣教體局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平臺,我們就應該學會去珍惜,相互學習,即使能力不足,即使是山寨版的主持人,也要努力去嘗試開展對大家專業發展有利的活動。幸運的是,九年前就在夏版(夏獻平老師)的博客上瀏覽夏版工作室的一些簡訊,夏版從20xx年起,連續擔任了4屆的廣東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從第一屆開始凡是博客上有報道的所有信息,我都會一字不漏的仔細閱讀,記得當時還在博客寫了這幾篇博文(是什麼在吸引着我———讀夏獻平工作室簡報有感、夏版,我也在網絡上“跟崗研修”),夏老師的工作室每一屆跟崗的都是廣東省的省級骨幹教師,如今很多跟班學員已經是正高級教師,不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我通過不斷學習也粗略的知道一些活動方式,因此,這次工作室的整個活動也有夏老師工作室活動的影子,工作室的運行自然也就有了夏版的功勞。

4、遺憾

第一個遺憾就是課堂的遺憾,但是我一直認爲有遺憾的課纔是最真實的課,這也是課堂教學固有的魅力,我們也不必苛刻要求,只要學會看到不足,然後主動去改進,這就是進步。比如,“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這一堂課雖然滲透了結構功能觀、系統觀,通過學生模擬活動也基本能滲透理性思維,但細胞器功能部分的學習多數學生依然是被動接受。“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雖然滲透了實驗設計的思想,嘗試建立解題模型,但是實驗之間的邏輯嚴謹程度不夠,實驗與實驗之間過渡銜接不夠理想。“免疫調節”雖然引入了長春疫苗事件,社會責任落實很到位,但課堂設置的問題深度不夠,加之時間沒有把握好,課後習題與所講的知識不匹配,部分選項學生無法解答。第二個遺憾是時間過於倉促,整個活動留給學員的備課時間只有一週,對老師們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最初是打算給老師們兩週的時間,但不同年級課堂進度不太好確定,變數很多,所以根據學校實際,課堂進度到哪裏就用那個課題作爲彙報課,間隔時間短一些便於準確把握課程進度。第三個遺憾是對研修主題把握不準確,學員準備課題時,雖然都知道研修主題是“立足真實情境,落實核心素養”,但是沒有深入落實,也不知道什麼是真實情境,如何創設真實情境,對新課標核心素養了解過少等一系列問題。當然第二、第三個遺憾都與主持人的個人能力與精力有關,主持人對新課標理念的認識也與學員一樣都是處於一知半解狀態,對真實情境的創設也特別膚淺,因爲沒有達到引領的作用,但大家共同探討學習,都是有進步的。

每一次活動,能發現一點問題,解決一點問題,能有一點感悟,取得一點進步,也就達到了工作室集體研修的目的。

我們共同期待下一次集體研修活動:收穫再多一點點。

名師工作室研修活動心得體會 篇3

暑假時間,有幸參加了新羅區名師工作室成員研修班的培訓,作爲一名一線教學的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不成熟的,教育、教學理論上的嚴重匱乏,期間聆聽了福建教育學院黃麗萍專家的《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福建教育學院林藩專家的《走向卓越:爲什麼不?——感悟中學教師專業標準》;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王振中專家的《值得想清楚的幾個問題——兼談教育常識的堅守》以及溫州市各學校精英老師們的成長曆程講座,他們精彩的講座都使我受益匪淺,我相信自己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是將有所收穫的。

黃麗萍教授的關於《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方面的講座給我很大的啓示,作爲一個教師,課題研究與論文的寫作功夫是必不可少的,由於自己接受先進教育理念知識少,教學中的教學經驗無法形成自己的觀點,存在着一些的不足。這次聽了黃教授的講座之後我明白了要想做好自己的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首先處理好幾個方面的問題:一、關於課題和論文的選題方面,必須選擇感興趣的;選擇有研究積累人、具有知識背景的與專業教學相關的;選擇可以小題大做的,但必須要有全局意義的;選擇擁有第一手資料的;選擇有新話題、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選擇能夠進行研究合作的;選擇可以持續進行研究的等多個可選擇的對象。在選題方面我過去就只跟着別人的腳步走,沒有自己的思維能力,研究起來也就空洞,所以說選題是關鍵。二、研究的開展和成果的形式方面她談到的是在研究成果常常遇到幾個典型問題如:停留在例子,分析總結工作不足;停留在經驗,理論依據不足;停留在反思,展望預見不足;停留在個別,普遍借鑑不足;停留在判斷,實證研究不足;這幾個問題是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以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應該避重就輕,多閱讀一些先進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結合起來,把現代教育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形成有一定理論作依據的教學研究。黃教授除了給我們講解課題研究方面的知識外,還給我們帶來了學術論文方面的研究,讓我們真正理解了一篇正規專業的學術論文的基本範式、結構、格式等幾個具備的條件,懂得了報告、論文的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

林藩教授的《走向卓越:爲什麼不?》讓我理解了《教師專業標準》的意義,作爲一個教師,要有專業化的強化國家的教育意志知識;強化教師專業的法的意志和強化教師專業的規律意志,突出了四個理念:學生爲本、師德爲先、能力爲重和終身的理念。在理解中強調的是我們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教學工作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我們要有自己的個人規劃,發展自己,走向卓越。在過去的十幾年的教學生崖中,我對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長久的規劃,只認爲我認真上好我的每堂課就行了,三尺講臺,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嗎?聽了林教授的講座,讓我明白了原來作爲一個教師,只有突破自己的思想理念,多讀書研究,改造自己的不良行爲,才能起到示範引導作用。只有規劃好自己的目標,纔能有所成長,有所作爲,才能讓自己在多個方面上一個新的臺階。講座裏,林教授提出了要想發展自己,首先必須要安心,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級,是始點,是前提條件,那麼怎樣才能安心呢?第一,克服浮躁,堅守崗位做好每一份工作,這是良心、尊嚴的需要;第二,克服困難,求變求發展成就願望,也是完善自我的需要;第三,克服依賴,出智慧出思路出方法,創造“財富”,也是價值實現的需要。安心,才能理解爲什麼大山深處兩個的學校,每天照常升起五星紅旗;安心,才能理解走向成功。其次必須要有責任;教師要對自己的發展負責任,解放自己、發展自己。給自己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有自己的名課、名文、名記(主張)、名言(思想)、還要有自己的名徒;朝着明確的目標前進,相信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有一個飛越的進步。除了對自己負責外,教師還應對學生、對教育負責,使命——是不斷培育新思想、新觀念;使命——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高級別,是一種境界、是一個覺悟)。

王振中專家的《值得想清楚的幾個問題》講座中,讓我明白了我們的教師必須學會思考,必須用自已的腦袋去思考。少了思考,不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缺乏自主、自由和理性的思考,這是我們盲目跟風,失之膚淺的一大原因,也是我們的教育多年來跌跌跌撞撞,缺乏精神定力的根源所在。正如北師大趙希斌博士所說得“沒想清楚就做了,這導致了教師們的忙與累”.

聽了溫州實驗國小的林樂珍老師、溫州潛龍學校的林志超老師以及溫州二中的吳莎莎這同幾位老師的講座,這幾位老師的共同之處就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有着自己明確的規劃目標,從歷時性的視角,從各個階段的關聯,不斷地深化,從共時性視角,工作中的種種因素來進行系統的規劃。懂得了怎麼實踐、怎麼發展、怎麼形成自己的理想,人就是在梳理中不斷進步。成長就是在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是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積澱。

通過這些天的,我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自己將來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