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營教師體會:孩子需要什麼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5W

文∕王琳

夏令營教師體會:孩子需要什麼大綱

來夏令營之前我先帶領我們學院青少年工作與管理專業和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到安丘柘山國小支教,當地人稱柘山爲“濰坊的西藏”,意思是這裏地處偏遠。那裏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有很多的不同,首先是生活條件和物質條件的差異,有不少孩子需要每天走十幾里路來上學,因爲假期安排的活動,需要額外每天支付一塊錢的交通費用,家長都沒有錢給他們,是我們的支教老師幫孩子們墊付的。孩子在學校的午飯就是一個饅頭或者一個餅和一包鹹菜。這裏的孩子75%都是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都是和家裏的老人生活在一起。他們看到我們這些新老師都非常靦腆,偷偷地看我們一眼,然後飛快地跑掉。

我們的支教活動以團體心理輔導爲主,起初的團輔活動讓孩子們自我介紹,許多孩子太羞澀了,好像他們從來沒有當衆講過話,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敢講出來。還有的孩子你問他十句,他纔可能點點頭或者小聲用家鄉話回答一句,似乎和別人的正常溝通都有問題。在孩子中活潑開朗愛表現的孩子佔的比例非常小。我們的支教活動雖然只有短短8天,可是孩子們就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參加過我們活動的一個小女孩,國小三年級,非常內向,學習成績也不怎麼好。今年她變得非常開朗自信,而且學習成績上升到了年級前十名。

支教結束後我來到了夏令營,夏令營孩子的生活條件優越了太多,可是起初許多孩子們還在抱怨伙食差,吃不慣。我不禁感嘆,富裕的物質生活讓孩子們多了些挑剔與不滿,降低了幸福感;如果是柘山的孩子來到這裏,那還不是進入了人間天堂?夏令營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軍訓、拓展訓練、學科輔導或學能培訓、團體輔導、大型團輔、大運動、大運動比賽、夜行軍、旅遊、文藝匯演等等,每天的活動都讓孩子充滿了期待。孩子們從一開始對夏令營生活的不適應、抗拒到喜歡上了夏令營、留戀夏令營、甚至是期盼下一次的夏令營的生活,孩子們內心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我問過許多的孩子,你在夏令營裏有了哪些變化?有的孩子說:我更加積極了;有的孩子說:我以前很小氣,不願意借給別人東西,現在不這樣了;有的孩子說:我以前不喜歡幫助別人,現在特別喜歡照顧其他人;有的孩子說:我找到了我奮鬥的目標;有的孩子說:我更加自信了;有的孩子說:我更加自立了……我又問:“你覺得是哪些事情讓你發生了這樣的變化?”孩子們說,說不清楚是哪件事情或是哪節課起到了作用,但變化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無論是柘山支教還是夏令營的21天生活,孩子們都發生了許多變化,[蓮山課~件 ]有的甚至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不禁在想,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的孩子,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是什麼會讓他們發生如此大的變化?答案就是無條件的積極關注。無條件積極關注就是無論孩子長的醜俊、聰明與否、成績如何、有哪些優點缺點,我們的家長都要愛孩子、鼓勵孩子、接納孩子。當孩子獲得無條件積極關注時,他自己就會逐漸發生某種變化。家長會說:難道我對孩子還不夠關注嗎?我離開孩子一天都很難受,我辛苦工作,就是想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難道我對孩子還會講條件嗎?<蓮 山課件>無條件積極關注是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來的,他認爲無條件積極關注是心理諮詢的前提。後來發現無條件積極關注用在教育上同樣適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學校的老師對孩子都是有條件積極性關注,當孩子滿足了成人的要求和期望時,就能收穫關愛和支持;當孩子們不能滿足成人的要求和期望時,就無法獲得關愛和支持,可能收穫的是指責、訓斥或者更嚴厲的體罰。失去了積極性關注,孩子獲得尊重和愛的需要就很難得到滿足,相應的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隨之而來的就是減弱了學習的慾望,降低了學習的興趣。

一直記得孔老師講過的一個案例,一個孩子成績一直不是很好,大學聯考沒有考上正規大學,只能去山大讀自考。有一次媽媽領着孩子在路上遇到了熟人,人家問:“孩子大學聯考怎麼樣啊?”媽媽回答說:“孩子在山大讀自考。”過後孩子埋怨媽媽說:“你不嫌丟人啊?你只說上山大不就行了嗎?”媽媽說:“無論我兒子怎麼樣,我都覺得你很棒。”兒子聽到媽媽這樣說,奮發圖強,3年拿下了本科文憑,考上了碩士,出國留學了。兒子接受到了媽媽無條件的愛。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也許這條道路是平坦的、一帆風順的,也許這條道路是坎坷的、有着許許多多的溝溝坎坎,但無論如何,無條件的愛是陪伴孩子成長的最強勁動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