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學詩》教後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7.65K

——一堂語文課、教學調控應注意五個方面

《香菱學詩》教後體會

xx中學:餘立正

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各種訓練的指導及對學生思想教育。主要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指導學生主動的去思考問題,藉助現代化媒體,由形象思維入手,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一堂語文課在教學內容,教學時間、課堂氣氛,思維流量,思維遷移等都需要調控。下面以《香菱學詩》爲例。談一些個人體會。

體會一:應調控教學內容,內容適中。

一篇課文,教學要點較多,往往在有限的一堂課裏,不可能全部掌握,老師若想面面俱到,弄不好,講的知識零星而又雜亂,學生不知所云,甚至一無所獲,爲此,老師在一堂課裏,先要讓學生明確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如《香菱學詩》是我國偉大的現實古典小說《紅樓夢》節選。衆所周知,一篇小說具有:具體的環境描寫,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節三個要素。而教學中,一堂課想面面俱到是較難的。爲此,學習《香菱學詩》這篇課文第一堂課要求學生解決好兩個問題:1、概括出香菱學詩各過程的內容,找出多種劃分課文層次的方法。2、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受到什麼啓示?

體會二:調控教學時間,速度音量相宜。

教學心理學認爲:講課速度過快,容易使學生思維受阻,造成“消化不良,”速度過慢,容易使學生思維鬆弛,注意力分散;聲音過高易使學生疲勞,聲音過低又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如學習《香菱學詩》時,先讓學生看多媒體播放的《紅樓夢》中“香菱學詩”片段用十分鐘時間,再快速朗讀課文用5分鐘,然後分組討論《香菱學詩》的過程可分幾部分?(討論出“四分法”,“三分法”,“兩分法”)。每部分用簡要語言概括用十分種,讓各組代表發言5分鐘。然後總結用5分鐘。教師總結時,速度音量要適中,講課要抑揚頓挫。

英國經濟學家——巴特萊、曾提出一個“巴特萊法則”。主要內容是說:“事物的80%價值集中於20%的組成部分之中,此法則對教學結構的設計,也具有指導意義,要優化課堂結構,必須有取捨,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在45分鐘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興奮程度較高的課堂中段10分鐘,(如剛纔學生代表發言,教師總結,正好安排在此段時間 )將重點、難點、關鍵的總結性的內容安排在此段“黃金時間”裏達到高效率的目的。做到教學速度音量相宜,錯落有致。

體會三:調控課堂氣氛。張弛結合。

課堂教學中應有張有弛。使學生精神振奮,思維集中。如:上課開始時,出示媒體,使學生興趣提高,此後讓學生討論時又可輕鬆一會兒,接着讓各組代表發言。老師總結歸納,這個最高點就出現在最佳的“黃金時間裏”。學生便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過程中氣氛活躍,張弛有度。同時,教師運用目光、表情、手勢等姿態語言來調節課堂氣氛,這樣安排,可使學生在非興趣高峯期取得同等教學效果。達到優化課堂結構,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體會四:調控思維流量,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

本堂課,在媒體播放與分組討論這兩個環節中,體現出了調控思維的流量,媒體播放這一環節,以形象思維爲重,知識密度大,學生獲得的信息量也大;討論這一環節以抽象思維爲主,通過互相討論提高思維密度,增加容量,使學生有意注意時間拉長。這樣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擴大思維流量,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體會五:調控學生思維的遷移,適時進行思想教育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語文教師更要抓住機遇及時給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香菱學詩》這篇課文的第二個問題是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同學有何啓示?當學生討論後得知:①環境造就人,香菱學詩時精神得到解放;②、有循循善誘的林黛玉老師指導;③、香菱有良好的資質,領誤能力強;④、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到此,老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前三點是外界條件或先天條件的作用,而第④點更爲重要的是香菱後天的努力。正因爲她如醉如癡地學詩、讀詩、品詩、寫詩,才使她寫出越來越成功的詩來,那我們同學自己在學習上將有何啓示呢?同學們通過這一問題的討論都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有的人認爲:學習要產生興趣;有的人認爲:要有精血誠聚的精神等。通過學生思維的遷移,及時進行思想教育,每個學生都能結合自己平時的學習情況,強烈要求自己今後在學習中去苦志讀書。

以上五個方面是本人對課堂教學調控的初步認識,也是本人對本文的教後體會,願大家,共同探討,多多指導。

熱門標籤